綠色浪潮
」5年劇變!左派綠色浪潮成「最右傾世代」 歐洲極右翼崛起始末一次看
大西洋兩岸的民主國家年輕人(18至24歲)以往更傾向投票給中間偏左政黨,尤其在上屆2019年歐洲議會選舉期間,曾有許多歐洲青少年走上街頭發起示威,要求各國政府嚴肅看待全球暖化等議題,被學界稱為「綠色浪潮的一代」,當時更有1/3的德國年輕人投票支持了國內的綠黨(GRÜNE)。然而,在經歷了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及隨之而來的能源和經濟危機後,本屆2024年的歐洲議會選舉卻迎來了「最右傾的世代」,其中首次允許16歲公民投票的德國,更有16%的24歲以下年輕人,投給了極右翼政黨「德國另類選擇黨」(AfD),比5年前遽增11%。據CNN的報導,長期研究歐洲再生能源議題的德國作家哈克諾斯(Paul Hockenos)11日撰文指出,5年前的歐洲議會選舉期間,整個歐洲大陸的青少年紛紛走上街頭,要求各國政府嚴肅看待氣候變遷等議題,還喊出「如果能讓氣候降溫,我們就去上學」(We’ll go to school if you keep the climate cool)等口號,為他們翹課發起示威的行為進行辯護,被學界稱為「綠色浪潮的一代」,當時更有1/3的德國年輕人投票支持了國內的綠黨。哈克諾斯解釋,傳統上,18至24歲的大西洋兩岸年輕人,更傾向投票給提倡改革和社會主義的中間偏左政黨,因為他們還沒體會過社會的現實與殘酷,內心充滿著理想,也並未面臨經濟壓力,這也是為什麼歐洲右翼的保守派政黨長期以來皆反對政府賦予16歲或17歲青少年投票權。「然而,我們將時間快轉到5年後,這又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據英國《金融時報》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前進行的民調顯示,千禧世代和首次投票的Z世代歐洲選民,竟然都呈現出政治傾向往右傾的大趨勢,包括1/3的法國年輕選民、1/3的25歲以下荷蘭選民,以及22%的德國年輕選民都支持國內的極右翼政黨。其中德國的16歲公民在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首次擁有投票權,而奧地利、比利時、馬爾他和希臘等國,則早已開放國內的16歲或17歲年輕人參與投票。上述選前民調出爐後,隨即引發歐洲主流政黨對極右翼崛起的擔憂。最終選舉結果也顯示,歐盟領導國德法2國的執政黨得票率,皆輸給國內的極右翼政黨,包括法國「國民聯盟」(RN)以31.5%的得票率,成為自1984年以來首個在歐洲議會選舉中贏得超過30%選票的法國政黨。相較之下,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所屬的「復興黨」(RE)僅獲得了15.2%的選票,逼得馬克宏必須提前舉行大選。另一方面,德國極右翼政黨AfD則擺脫選前一系列的醜聞陰霾,以15.6%的得票率躍居第2,領先德國總理舒爾茨(Olaf Scholz)的「社會民主黨」(SPD),以及執政聯盟的另外2個政黨「綠黨」及「自由民主黨」(FDP)。更令人震驚的是,德國16至24歲的年輕人中,有高達16%的選民投給了AfD,比5年前遽增11%,且這個數據幾乎與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所屬的「基民盟/基社盟」(CDU/CSU)的得票率不相上下。雖然大多數德國青少年並沒有選擇AfD,但有鑑於該黨成員不斷在公眾場合重複著禁忌般的納粹口號,並毫不掩飾地展現對納粹主義的同情,甚至還積極宣揚種族主義和伊斯蘭恐懼症(Islamophobia)、透過言語暴力煽動仇恨,AfD竟然能對德國年輕世代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對德國社會、乃至歐洲整體政治環境來說,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警訊。尤其歐洲議會選舉前的6月6日,正值二戰諾曼第登陸80週年紀念日,這個結果無疑讓許多大西洋兩岸的選民和政治人物感到背脊發涼。AfD主要候選人之一克哈(Maximilian Krah)。(圖/達志/美聯社)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fD主要候選人之一克哈(Maximilian Krah)曾在5月20日聲稱,納粹黨最惡名昭彰的準軍事部隊「黨衛軍」(Schutzstaffel)成員,並非每個都是罪犯,該爭議言論隨即引發歐洲輿論譁然,並導致歐洲議會的右翼民粹主義黨團「認同與民主黨」(ID)決議,將把AfD逐出隊伍之列,這也意味著,歐洲其他極右翼派系事實上已與德國極右翼分道揚鑣。然而,德國年輕人政治立場的遽變並非無跡可循。專門研究德國14至29歲Z世代年輕人的態度、趨勢和觀點的《2024年德國青年》(JUGEND IN DEUTSCHLAND 2024)報告指出,人們普遍對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和政治現況感到不滿,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帶來的歐洲經濟蕭條,似乎讓年輕人對國家應對未來的能力感到憤怒且無奈,這反映在個人財務、工作機會、住房問題和社會認可等議題上,然而AfD沒有直接提出這類問題的解方,而是將矛頭轉向移民和歐盟的過度介入。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年輕選民向右傾的趨勢,並不僅限於德國;葡萄牙、義大利、瑞典、荷蘭和法國的選舉結果都顯示,年輕世代更支持主張極端民族主義、反對綠色政策及歐洲懷疑論的政黨,因此歐洲極右翼的崛起,也反映在「綠黨/歐洲自由聯盟」(Greens/EFA)黨團於本屆歐洲議會選舉中大幅失去了18個席次,僅獲得53席。
台灣大麻氾濫成災 調查局9年緝獲保管量狂增20倍
國內大麻氾濫問題日益嚴重,調查局2024年3月27日在法務部召開記者會,調查局長王俊力表示,放寬大麻管制議題引發諸多討論,目前國內違法使用情形和查獲數量快速成長,希望民眾了解大麻無法開放合法化,以及大麻對人體健康和社會治安的危害。法務部長蔡清祥指出,各國國情不同,政府已明確宣示,大麻仍是管制的毒品,不會有大麻娛樂化的考量,也沒有開放政策,民眾勿以身試法。調查局鑑識科學處秘書闕山仲指出,依該局毒品專庫統計數據,國內查獲大麻案件數從2014年403案一路成長至2023年1477案,緝獲保管量更是從2014年59.80公斤,大幅成長至2023年1117.73公斤。國內大麻除境外走私管道,亦發現多起在國內非法栽種製造大麻案件,僅調查局最近3年就已破獲大麻工廠12座,其中更包括在偏遠山區大量種植大麻案件,顯見國內大麻氾濫情形之嚴重。調查局長王俊力表示,大麻違法使用氾濫,政府不會放合法化。(圖/項程鎮攝)目前少部分國家全面開放人民使用大麻,國內有些民眾及團體也提案建議政府放寬對大麻的管制,例如長期主張大麻合法化的民間團體「綠色浪潮」,曾於2022年提案建議上修四氫大麻酚之容許值至3000ppm、比照國際公約管制大麻、及將大麻從反毒宣導中移除等3個訴求。案經法務部召集成立的毒品審議委員會討論,最後決議維持現行規定對大麻之零容忍政策。毒審會理由如下:一、四氫大麻酚現行管制標準為10ppm,如將容許值提高至3000ppm,等於提高300倍濃度,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很大影響。二、大麻二酚為醫師處方用藥,如經醫師診斷有醫療需求,仍可依衛生福利部相關管理辦法以專案方式進口。三、許多研究均證實經常性吸食大麻者,有3倍機率高於常人發生思覺失調等精神疾病,對人體健康確有危害,故開放使用大麻可能衍生相關社會問題,對於國家長遠發展顯有不利影響。四、聯合國《麻醉品單一公約》僅承認大麻具醫療用途,而非指大麻為無成癮性或無危害性物質。該公約目前仍將大麻列管為「Schedule I 麻醉品」。
被低估的大麻3/合法化的下場「青少年急診增2成」 亂象橫生!泰國將修正政策
「雖然大麻在台灣列為第二級毒品,但隨著泰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再加上網路平台上不少大麻合法化的文章,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告訴CTWANT記者。開放大麻使用的加拿大,已出現青少年因相關疾病或中毒急診增加,泰國新任總理賽塔也因大麻開賣亂象,九月宣布將從嚴規定。依食藥署統計資料,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濫用狀況日趨嚴重,從2018年通報399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620人次,近兩年因疫情人數下降,但今年到5月已通報140人次,較去年同期117人次,增加近2成。由於大麻易有吸食黑數,所以真實數字一定比醫療院所通報更多,例如學生濫用藥物排名,大麻就已迅速竄升至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等民團今年11月公布近4萬人的調查,有9成3民眾反對台灣大麻合法化,擔憂對青少年的影響。事實上,2019年10月曾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開放醫用大麻」,3個月內超過5100人連署。衛福部回應THC含量超過10ppm即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僅開放醫院以專案申請進口,用於治療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爭取大麻合法化的倡議者多以加拿大及泰國為例,不過這兩個國家現正為開放後的「大麻」煩苦惱著。加拿大2018年就將大麻合法化,雖然大麻相關經濟迅速成長,卻引發更多層面的健康問題。由加拿大及澳洲的心理衛生機構研究工作者共同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的研究指出,大麻合法化後,安大略省和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兩個省份,青少年因大麻相關疾病及中毒而到急診室就診的次數增加了20%。論文引用的一項研究指出,安大略省的大麻使用者發生劇烈嘔吐的情況每月發病率增長了13倍。另一項研究顯示,0至9歲兒童因誤食含有大麻的食品而入院治療的事件已經增加3倍。由於大麻具有醫療用途,因此一直有民眾希望能開放「醫用大麻」或讓大麻合法化。圖為綠色浪潮團體舉辦的「大麻除罪化」遊行。(圖/報系資料照)警政單位及醫界推測,台灣社會大麻濫用日趨嚴重,與泰國2022年成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國家不無關連。據旅遊媒體《寂寞星球》報導,一名2022年8月底前往泰國旅遊的受訪者匿名指出,他所居住的飯店樓下就有二、三個攤販在販售大麻,而且,以Google地圖也可以查詢到大麻商家,店家招牌也多直接以大麻圖案標示,他更目睹父母牽著小朋友的手從店裡驚慌走出。其實泰國只是將大麻從麻醉藥物管制名單刪除,還是僅供醫療與工業用途,若用於娛樂仍屬非法,但並未明訂禁止法條,只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限制在公開場所使用,也導致執法單位無所適從,因此造成亂象,新任泰國總理已在今年9月宣布將修正為僅開放大麻用於醫療,並表示將儘速遏止藥物濫用問題。國人最愛的出遊地「日本」其實近來也深受大麻困擾,吸食人數從2013年的1534人,10年來逐年增至2022年的5184人,其中7成未滿30歲。今年4月更出現一款含類大麻「六氫大麻酚(HHCH)」成分軟糖,在年輕人之間廣為流傳,也引發許多人身體不適送醫,由於該成分當時尚未被列管,因此成為漏洞,日本政府除了緊急列管,也於12月6日針對大麻修正法案,為防止年輕族群濫用,新增「使用罪」,違者將面臨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大麻一旦成癮之後就相當麻煩,因為它不像戒菸那樣有替代療法,雖然戒斷反應不嚴重,但很容易反覆吸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如果想成功戒癮,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支持力量,家長不要一昧責罵孩子,而是要用親情的力量將孩子拉回來,千萬不要放棄,否則孩子就會一直沉淪下去了。」
「引領創新生產力×蓄積永續競爭力」論壇
CPC趨勢論壇暢談亞太地區永續發展!啟動綠領人才再升級淨零碳排已是近年全球產業趨勢,為達成淨零的目標,需要高度專業人才來推動,因此,綠領人才培育已成為重要關鍵。由亞洲生產力組織(APO)贊助、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CPC)主辦之「引領創新生產力×蓄積永續競爭力」論壇,於11月20日假富邦國際會議中心B2盛大舉行,現場超過百位的專業人士參與。論壇旨在提升亞太地區創新生產力,以推動人才升級轉型,實踐低碳經營與生產力再造,為企業蓄積永續能量,建構新決勝實力。CPC總經理張寶誠指出,企業追求永續的經營就來自提升「生產力」。已故的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在1997年即提出「沒有生產力,就沒有競爭力。」但到了21世紀的知識經濟年代,我們進一步談到生產力的定義,不再只是談由勞動力與生產工具創造產值的「勞動生產力」,而是談「總合生產力」。也就是企業對內要能蓄積人才智慧資本;對外則要創造以客戶為核心的體驗式服務,更要加上在價值創造的過程中,必須時刻關懷環境。張總經理也強調,因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下,企業落實ESG、具有深厚專業知識的「綠領人才」更是關鍵人才中的關鍵。CPC一直扮演著企業價值推手的角色,積極響應APO所提出「2025願景推廣計畫」,以共生、共好的理念出發,籌組以綠色生產力為解決方案的商業生態系,並培育綠領人才,推動提升我國與亞太區域生產力而努力不懈。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連錦漳署長表示,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培養綠領人才和永續領導力,是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圖/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提供)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連錦漳署長表示,國際政經情勢劇變,產業面臨數位與零碳雙軌轉型兩大挑戰。台灣經濟結構以出口導向為主,工業產品出口占全國GDP的五成以上,如何發展綠色供應鏈生態系,積極追求供應鏈永續競爭力,提高產業附加價值,培養綠領人才和永續領導力,是當前亟需解決的課題。為因應產業更多元挑戰,今年7月工業局改制為「產業發展署」,更聚焦「支持傳產轉型,跟上國際趨勢;推動淨零轉型,維持國際競爭力;加強支撐半導體供應鏈,穩固產業優勢;聚焦5G、電動車,爭取關鍵供應鏈地位」等4大重點方向。由亞洲生產力組織(APO)贊助、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指導、CPC主辦之「引領創新生產力×蓄積永續競爭力」論壇,現場有超過百位的專業人士一同共襄盛舉。(圖/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提供)隨後,各界嘉賓也分享自身企業永續發展、綠領人才推動的實戰經驗。CPC陳詩龍副總經理以「實踐永續未來的綠色浪潮」為題,談論因國際積極淨零,減碳為產業競爭力關鍵;森崴能源公司胡惠森總經理以「永續綠能發展與永續人才賦能」為題,分享能源轉型的挑戰與商機;勤美集團麥聖偉總經理以「傳統企業如何調整組織因應新變局」為題,分享招募數位人才的困境與策略。倉和公司林經洲總經理「以永續願景塑造綠領人才行動計畫」為題,分享如何積極投入低碳產品研發,分階段實現綠領人才的發展計畫;CPC查驗證辦公室周群傑組長分享「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實務與作業要點」。;大武山牧場科技公司葉品逸永續長分享「大武山牧場永續發展與經營創新」。分享傳統雞蛋產銷體系,建立品牌價值。臺中市新社區農會羅文正總幹事以「減碳升級永續農業經營與發展」為題,分享香菇產業的永續經營與發展;CPC生產力再造事業部許富華協理以「低碳智造再造企業生產競爭力」為題,分享企業內部七大減碳策略;CPC林宏謀副總經理主持Q&A時間,帶領專題講者與現場來賓交流互動。
墨西哥「墮胎除罪化」 最高院允許聯邦體系提供醫療服務
世界第二大天主教國家墨西哥最高法院於7日無異議裁定,「墮胎定罪」是違憲行為,未來檢方無權起訴任何墮胎案件,這項判決將在該國32州範圍內,促使墮胎合法化,而墨西哥也是繼阿根廷合法化墮胎後,成為少數開放選擇性墮胎權的拉丁美洲國家。墨西哥裁決「墮胎定罪」違憲!根據外媒報導,墨西哥最高法院表示,聯邦法律中的墮胎罪部分違憲,因為否定終止妊娠的可能性,已經侵犯女性人權,最高法院院長薩爾迪瓦(Arturo Zaldívar)表示,「在性侵的案件中,沒有女孩能夠被迫成為母親,不論是其國家、父母或者監護人」。墨西哥裁決「墮胎定罪」違憲!報導也引述當地的「生殖選擇資訊團體」(GIRE)副主任佛達(Isabel Fulda)說法,若不是2年前科阿韋拉州的先例,也無法達成今日的判決,但「今天的裁決影響力更大,尤其在尋求墮胎管道方面,更是如此」,早在2021年,墨西哥最高法院就曾裁定,北部科阿韋拉州(Coahuila)的墮胎罪違憲,此後各州及聯邦政府著手廢除相關刑罰,但步調相當緩慢。近年拉丁美洲出現一股「綠色浪潮」(green wave),多國紛紛鬆綁墮胎限制。目前在哥倫比亞、古巴、烏拉圭和阿根廷墮胎皆為合法,一些國家在性侵或健康風險等情況下允許墮胎,但也有一些國家則是禁止,像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和多明尼加共和國。信奉天主教的墨西哥通過這項裁決,增加當地女性尋求墮胎的管道,同時象徵墮胎權倡議者獲得重大勝利,不過這項新判決仍有可能激怒較保守的政治人物及天主教會。墨西哥裁決「墮胎定罪」違憲!(圖/翻攝自推特)
拉美國家唯一禁止強姦受害者服用事後避孕藥 宏都拉斯終廢止禁令
以天主教徒為主的宏都拉斯,自1982年起,憲法就禁止墮胎,即使是強姦或亂倫懷孕,亦不得豁免,連「事後緊急避孕」也在2009年遭到禁止。如今宏都拉斯衛生部長終於在當地時間10月31日晚間宣布,當局將取消強姦受害者不得使用事後避孕藥的法令,但墮胎禁令仍將持續。據《路透社》的報導,宏都拉斯政府自2009年起便全面禁止使用和銷售緊急避孕藥,成為唯一一個全面禁止婦女使用事後避孕藥的拉美國家,雖然如今政府的立場有些微軟化,但宏都拉斯目前仍會針對墮胎婦女處以最高6年的監禁,包括強姦或亂倫案件也不例外,是拉丁美洲唯4個禁止在任何情況下墮胎的國家之一。目前尚不清楚宏都拉斯衛生部將以何種手段查核強姦案的成立與否,及如何分發避孕藥。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政策的最新轉變不足以緩解宏都拉斯少女懷孕人口爆炸性增長的問題,尤其該國已是拉美各國中青少女懷孕率第2高的國家,因此10幾年來,婦女和人權團體都持續要求宏都拉斯將墮胎合法化。拉丁美洲近幾年也掀起了「支持墮胎選擇權」的運動,並得到愈來愈多人的響應,由於支持者大多身著綠色衫,因此該運動又被稱為「綠色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