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劇課
」楊謹華許願「5年內有新身份」 《華燈》5度搶視后老公反應曝光
第14屆「拍台北」電影劇本甄選今舉辦頒獎典禮,評審楊謹華、瞿友寧、林昱伶、樓一安、侯季然皆出席,金鐘視帝薛仕凌則捐出去年金鐘獎金10萬元,鼓勵更多創作者投入劇本創作。楊謹華今年首當評審,花了1個月看了超過80部劇本,會後受訪時透露曾上過劇本課,上完課才知道當編劇不容易,期許自己5年內有機會往幕後發展,生出原創劇本。楊謹華表示今年參賽劇本中,她最喜歡拿下銅獎、以「花式溜冰」主題的家庭親情劇本《兩步之遙》,這次當評審看到好故事也會跟老公分享。被問到會不會對編劇感興趣,她說過去曾上過編劇課,深知創作要花很長時間,還要找出自己的世界觀,過程一定相當孤獨,也期許未來5年前有機會寫出自己的劇本,「我盡力試試看,要寫的話可能還是情感類、親情類的。」坦言比起科幻題材,對親情類題材更感興趣。樓一安也補充:「演員要會寫劇本啦,我覺得會演戲的人很重要,會演戲的人才會寫劇本。」楊謹華期許未來5年內有機會創作劇本。(圖/侯世駿攝)楊謹華今年以《華燈初上》蘇媽媽一角,第5度提名金鐘視后,對上林心如、謝盈萱、范宸菲等勁敵,被問到入圍心情,她表示比起緊張更開心,老公也叫她平常心,並透露跟以往入圍比起來,今年她心智上更成熟、淡定,「以前就是很興奮啊,又叫又跳啊,現在趨近比較成熟的年紀,比較淡定一點,但還是很開心,開心成分是因為對這個角色有一點交代。」第14屆「拍台北」劇本首獎「金劇本獎」由林昀姍的《我們在同個地方,棄屍》拿下,導演瞿友寧認為金獎劇本可拍性非常高:「一開始覺得是兩個壞人,到後來開始同情這兩個人,有點像在看電影《小丑》的心情,有非常多反轉和角色的設定。」銀劇本獎則頒發給林珮瑜、張貽婷的《化生》;陳思安、溫慧明的作品《兩步之遙》則獲銅劇本獎。
蘇媽媽上學去4/藝人缺課代表是他 政府部門為他改法規
楊謹華到世新大學進修上課,卻疑似缺課。其實過去演藝圈時常爆出缺課例子,明道就是藝人中缺課代表,高調到引起全民關注,還引起內政部、教育部、國防部、學校代表集合起來開會,修正兵役與教育法規,明道寫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驚人歷史。像以前男藝人為了閃躲兵役,大學當作醫學系在念,明道大學換過五家,念了十二年,最後仍是肄業。他當時因為缺課嚴重,還一度有媒體去學校盯哨,內政部訂「明道條款」剋逃兵役男星,教育部也發文給各校要求對男藝人點名要確實。歐陽妮妮讀台藝大戲劇系進修部時,爆出找校外人士代考「劇場技術」期末筆試,她還一度說謊是同學代考,又缺席必修的編劇課,歐陽妮妮後來開記者會道歉,後來她被學校處分,記了1大過、2小過。柯震東爆紅時工作繁忙,在文化大學體育系缺課到快被當掉之際,休學轉讀東南科大,但被同學爆料,整學期幾乎沒來過,只上過1次課,重要的期末考,他人來10分鐘就走,高調缺課而被同學議論,懷疑他是否有特權,後來學校解釋他課修得不多。
找尋事業第二春? 金鐘視后、台北電影新人影后搶報編劇課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居家隔離、禁止群聚等政策連帶也讓不少戲劇拍攝停擺,而因此獲得「戲閒期」的大明星們,不少人去探索、發展第二專長,如金鐘視后温貞菱、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蔡嘉茵都不約而同報名了鏡文學「2020說故事學院」的文學創作課程。她們均表示,希望從文學產生的根本了解其想傳遞的意念,讓角色詮釋更上一層。曾獲得金鐘獎迷你劇集女主角、女配角獎肯定的演員温貞菱直言:「拍戲不是為觀眾負責,而是在跟自己對話。」她認為一個好的藝術家需要好的養分滋養,了解事物的本質,才能真正完美詮釋,因此當她知道鏡文學於7月開辦的「2020說故事學院」內容包括小說創作研修課、新手編劇入門課時,就搶頭香第一個完成報名,期望藉由這個機會,從產生好小說、好劇本的根本,了解作品想傳遞的意念。温貞菱先前受雜誌專訪時曾表示,透過演藝,能帶領觀眾在觀影後體悟不同感受,同時也讓自己的人生有更多不一樣的啟發。不僅如此,温貞菱先前選擇暫別事業出國念書充電,今年特別學習底片沖洗等技能充實自己,這次主動報名「2020說故事學院」,實踐她所說「演員離不開生活,生活跟表演密不可分。」唯有不斷學習,才能將更好的自己展現於角色之中。無獨有偶的,曾獲台北電影獎最佳新演員的蔡嘉茵也報名的一樣的課程,蔡嘉茵也分享指出,她2015年曾參加張耀升執導的公視人生劇展《托比的最後一個早晨》試鏡,當時雖沒拿到角色,但與導演、編劇有多番交流,進而對角色詮釋有更深入的了解,這次的經驗也讓她理解到,深入了解作品想傳達的初衷,能讓她的表演更上一層。鏡文學認為作品的形式不再侷限於文字,因此搭建優質的聲音內容平台《鏡好聽》,今年5月成立「鏡好聽學院」,邀請Siri第一代發聲人盧怡君、金鐘獎常客袁光麟、藝起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吳維緯等師資陣容,進行聲音語言的培訓。而接力《鏡好聽》「說好故事」的步伐,在作品有聲化後,鏡文學於7月開辦的「2020說故事學院」,更將作品加值推向另一個高峰,設立「小說創作研修課」及「新手編劇入門課」,帶領創作者開發出作品的無限可能。
【時周大紅人】拚什麼 溫昇豪
溫昇豪當了快20年的演員,拍過文戲、武戲,也扮過好人、壞人,打拚了那麼久,到底在拚什麼?從前是為了自己、為了名利,到現在過盡千帆皆不是,人生不過就是如此,家庭圓滿、父母健康、無欲無求,及格就很好了、知足就很幸福了。叩關金鐘想為「他」平反今年溫昇豪同時入圍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跟男配角獎,得獎呼聲極高,這不是他第一次叩關金鐘。從2001年開始拍戲、2008年首次入圍,溫昇豪當年沒有抱持太多期待,「大部分的人還不認識你,如果拿獎會覺得『他是誰?』搞不好還會被寫成『爆冷門』,這些字眼對有些演員不公平,因為一路累積很久,但不是由主流經紀公司包裝、拍主流戲劇,這樣講有失公平。」之後溫昇豪憑藉《敗犬女王》等劇入圍,《那一年的幸福時光》與吳念真、蔡振南等人的愉快合作,讓他對拿獎「有一點點感覺了」。到了2011年的《犀利人妻》,彷彿全台灣都等著看溫昇豪上台領獎,連他自己都有所期待:「我那個角色(溫瑞凡)很不討喜,所有光環集中在被害者謝安真(隋棠)身上,我是加害者,我很希望上台時可以說『我覺得瑞凡不是大壞蛋,只是情感婚姻上面做得不太完美』,這是個社會現象,對他的評價我不太能接受。」溫昇豪與賈靜雯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合作,情緒張力引起共鳴。(圖/公視提供)「我們周遭那麼多人都可能犯這樣的錯(外遇),但不檢討自己,反而指著電視上那個角色拚命罵,我到現在都覺得他是個好人,當有個青春的東西勾起他年少時的輕狂,很容易就不自覺入花叢,這是人之常情,瑞凡懺悔的時候是真心的,我覺得那個角色滿立體的,希望如果得獎,我想為那個角色平反。」最後沒拿獎,溫昇豪倒也釋然。2016年,溫昇豪入圍國際艾美獎最佳男主角獎,到紐約與會視野大開,「世界真的很大,我們看到的東西真的太少了,當時去的時候心裡在想,『我未來要往更高的地方走,不要那麼受地域性的限制。』」身為演員背負責任感溫昇豪坦言,除了《犀》劇的「溫瑞凡」,還有今年入圍男配角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劉昭國」,這2個角色跟現實生活不同,拍攝過程慢慢填滿角色的血肉骨、每天相處,在演出時相處得最辛苦,殺青後才能告別、放下。「我有一個健全的家庭跟好的人際網路,有很多不同行業的朋友,豐富了我的人生,從他們身上看到一般正常生活,跟演員被包裝過的生活不同,比較容易回歸現實,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的就知道那個是假的。」溫昇豪不只是當演員,也想藉由這個身分擔負社會責任。(圖/莊立人攝)當演員其實不是溫昇豪的第一志願,他曾經想當記者,但在黨政線路實習短短時間後,發覺「不適合,不是記者工作本身不適合,而是藉由記者接觸到的人群、跟他們所做的事情,那些是我有興趣的,但(記者)跟我理想中的狀況不同。」雖然不能成為「無冕王」,但溫昇豪選擇當演員,其實也可以幫社會發聲,「我希望能影響一些人,帶動一些社會風氣,演員其實也做得到。26歲拍《危險心靈》時跟導演易智言合作,之後又到他的教室上編劇課,無形中我也認為這個載具可以很寬,可能對某些人來講只是娛樂,但有人會看到我們想傳達的訊息,只要有人感受到,像顆種子、抓到某些共鳴就很好。」及格人生活出幸福感看來充滿責任及道德的理想,溫昇豪揹著不會累,因為個性使然,一切都知道要「放寬心」,過去曾想著若功成名就,要開跑車、住豪宅,也曾跟別人比較而心生怨懟,但久而久之就知道「老天不是眷顧所有人」,逐漸把這種心態轉變成進步的動力,拚到現在,感到知足又自在。(圖/莊立人攝)「《犀利人妻》之後工作馬不停蹄,2013年發了EP當歌手、小孩也出生了,之後到大陸、星馬、香港發展,到了異鄉之後想很多,沒小孩的時候覺得這樣衝很爽,有小孩之後覺得『這麼拚到底是為了什麼?』錢可以再賺,但不能犧牲掉這段歲月,生命中有輕重緩急,第一重要的事『不能拖延』,第二個是『不可逆』,像是時間就是不可逆,對我來講家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我的底線就是我的家庭。」除了家庭,這幾年溫昇豪幫忙促成不同產業人士的交流、跟朋友弄劇本、想逐步朝幕後並行發展,甚至年底有機會開唱……,做的都是自己喜歡、想做的事情。「應該70分有了,一定有及格,家庭圓滿、父母健康……,已經很好了,這個幸福感來自對現狀要知足。」拚過了、得到了,之前到底在拚什麼?其實不過就是在拚一個無愧於自己的未來。(圖/莊立人攝)滿分人夫 溫昇豪生日:1978年2月22日演出作品:2001年《貧窮貴公子》2006年《危險心靈》2008年《大將徐傍興》2009年《敗犬女王》、《那一年的幸福時光》2010年《犀利人妻》2016年《回魂》(電視電影)2018年《我們與惡的距離》、《雙城故事》2019年《最佳利益》、《俗女養成記》
【時周大紅人 拚什麼2】溫昇豪 身為演員 背負責任感
溫昇豪坦言,除了《犀》劇的「溫瑞凡」,還有今年入圍男配角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劉昭國」,這兩個角色跟現實生活不同,拍攝過程慢慢填滿角色的血肉骨、每天相處,在演出時相處得最辛苦,殺青後才能告別、放下。「我有一個健全的家庭跟好的人際網路,有很多不同行業的朋友,豐富了我的人生,從他們身上看到一般正常生活,跟演員被包裝過的生活不同,比較容易回歸現實,我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漸漸的就知道那個是假的。」當演員其實不是溫昇豪的第一志願,他曾經想當記者,但在黨政線路實習短短時間後,發覺「不適合,不是記者工作本身不適合,而是藉由記者接觸到的人群、跟他們所做的事情,那些是我有興趣的,但(記者)跟我理想中的狀況不同。」雖然不能成為「無冕王」,但溫昇豪選擇當演員,其實也可以幫社會發聲,「我希望能影響一些人,帶動一些社會風氣,演員其實也做得到。二十六歲拍《危險心靈》時跟導演易智言合作,之後又到他的教室上編劇課,無形中我也認為這個載具可以很寬,可能對某些人來講只是娛樂,但有人會看到我們想傳達的訊息,只要有人感受到,像顆種子、抓到某些共鳴就很好。」溫昇豪與賈靜雯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合作,情緒張力引起共鳴。(圖/報系資料庫)
『台灣電影學院』 集資計畫正式上線!
你的夢想是什麼?成為專業電影人不再那麼遙不可及大部分的人日復一日的忙碌工作,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心中總有個小小的夢想種子未曾發過芽,夢想如果只是掛在嘴上是不會實現的。有多少人懷抱著電影夢,但卻不得其門而入,坊間四處林立的課程,不知如何選擇?現在我們將引進好萊塢及AFI 教學觀念,在台灣打造一個孵育電影專業人才的平台,並結合電影產業的力量,讓大家的夢想有出口,有實踐的可能,而不用斥資遠赴海外學習。一部電影的完成,需要靠幕前幕後洋洋灑灑的專業工作人員,從導演、製片、編劇、演員、美術設計、剪接等等,也許妳也有成為其中一份子的可能。讓我們一起攜手堅持走在夢想道路上!台灣電影人才培育不能等文化話語權要牢牢握在手上這幾年我們看到南韓頃國家之力扶植影視產業,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電影,強勁的韓流吹向了全球。大陸電影產業近年來的快速起飛,2017年電影票房達559.11億人民幣(全球第二),華語電影儼然成了重點市場。影視戲劇是國家經濟的軟實力,也代表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文化語權,台灣也曾經是全球華人影劇市場的重要輸出國,但曾幾何時台灣影視產業沒落,學校培育人才卻較難與市場接軌,影視前輩的經驗靠傳統方式沒有系統的傳承,台灣在此狀況與國際情勢下失去文化語權。美國在六十年代由當時的總統約翰遜親自下令,由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創建了 AFI 美國電影學院,從篩選嚴格學生到實踐注重做中學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多年來數以千計的名電影製作人從這個搖籃走進了電影工業,AFI 無庸置疑的成為代表美國電影界的權威。台灣電影教育學會,比照好萊塢教學模式,數年來辦理電影編劇課程頗有口碑。我們深知台灣影視人才的培育不能等,催生這個重要搖籃的使命將扛在我們肩上,現在必須讓台灣電影學院在各界支持下成立,讓台灣重新被世界看見。 為何進行群眾募資?台灣電影學院希望能在2019年開始第一屆專業課程的招生,目前新的學院場地也在密集規畫中,所有的硬體及軟體設備需要大家的力量,希望各界認同我們理念的支持下讓學院能更快到位。 台灣電影學院計畫台灣電影學院將著重以下重點,為台灣影視產業栽培出優秀人才:■「知行合一」聘用業界專業及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的教導,課程重視做中學,學員組成團隊,在完成課程時也實際產出電影作品。從專業知識到實務經驗的培養,走出學院的人才絕對已有一定的實踐能力。■「產學合作」與產業界密切交流與合作,不讓懷才不遇的事情發生,讓有才的菁英能被看見,與業界順利接軌,一步步朝夢想扎實的前進。■「生生不息的傳承」學長學姊能一屆帶領一屆,生生不息的傳承,讓產業生態及觀念逐漸健康起來,讓大家以自己是台灣電影學院的一員而驕傲。■「什麼是好電影,我們說了算」創立學院獎,給予每年度國內外電影專業且公正的評論,不斷累積及打造學院在影視評論的權威。 ■六大領域專業課程「電影編劇」、「電影導演」、「電影製片」、「電影攝影」、「電影剪接」、「製作設計」。前三個月為「初階課程」、後三個月為「進階課程」及「實務操作」包含「共同課程」及「專業課程」,從一開始到電影企圖,電影製作,發行及播映,到電影相關技術及影視產業分析等,聘請業界資深專業人員授課,產學合一,課程絕對扎實。 <電影編劇>構思和編寫各種劇本,包含各類型電影、紀錄片、短片、電視劇及網路劇和其他互聯網的劇本撰寫。學員必須學會與導演和製作同學合作,將劇本呈現在銀幕上。 <電影剪接>學習掌握成為剪輯師,助理剪接和後期製作人員的技術,美學和合作方面主要關注在講故事的能力。 <電影製片>同時研究電影創意和創業的各種面向,第1年開發和製作至少3部短片,第2年開發製作電影長片。 <製作設計>學員必須來自建築、室內設計、劇院設計或相關領域藝術工作者,製作設計課程著重於開發電影環境的視覺和場景、道具。 <電影攝影>包含從電影敘事所要處理的鏡頭到高階影像的創作,運用數位化的技術來處理影像說故事的技巧,到市場上最尖端的各種高級數位攝影器材運用。 <電影導演>專注於敘事電影製作,學員需學習視覺語言、敘事表演、以及各種指導風格、製作技術和策略,必須增加理解電影製作過程,從劇本到影像完成。出資者將可依不同的贊助金額得到以下不同項目的回饋:可成為台灣電影教育學會會員可參與電影讀書會與同好交流課程抵用劵,可用在需付費的入門課程及大師講座上。(包含初階電影編劇工作坊、進階電影編劇工作坊、好萊塢紀錄片工作坊、大師講座)、台灣電影教育學會會員T-shirt 相關資料詳見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t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