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肌力
」51歲盧希姮被封「妖精姐姐」 大方公開凍齡秘訣不藏私
51歲KOL盧希姮,因年輕時就重視保養,雖已年過半百,但視覺年齡卻像20多歲的少女,也讓她有著「妖精姐姐」之美名。盧希姮年輕時從事模特兒工作7年,後轉職幕後擔任專業彩妝師15年,她說以前就很在意皮膚老化問題,尤其這個時代,任何小瑕疵在鏡頭上都清楚清楚,很難遮掩,「所以我從挑選保養品就很仔細,基礎膚質保養好,搭配化妝才有加乘的效果」。盧希姮說,過去15年自己擔任彩妝師,經常工作到半夜3點收工,或大清早6點就要出門工作,「我的確長期熬夜或早起,加上壓力精神緊繃,但30歲後,就發現皮膚愈來愈垮,眼下的細紋也慢慢浮現,當時膚況就進入初老期了」,自從皮膚開始有老化狀況後,她即開始瘋狂研究,為搶救細紋和垮臉,「我是對抗皺和緊緻有很深的執著,所以經過10年、20多年了,我的皮膚看上去真的沒有太大的改變」。大方公開自己的凍齡4大要點,盧希姮表示每天例行保養非常重要,「擦完保養品,晚上做撥筋按摩,臉、頭皮、肩頸、腋下淋巴,全套做完」。另外,她也絕不允許自己發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直言:「再年輕的衣服穿上都變成中年婦女。」盧希姮大方公開高中畢業紀念冊,澄清自己沒有整形。(圖/伊林娛樂提供)此外,為保有青春活力,每周運動3次,分別是壁球、超慢跑、練肌力,「要膚光滑不想瘦的乾巴巴,肌肉量是關鍵」。最後一項則是永遠要學習新事物,盧希姮說:「中年後停止學習真的會脫節,對我來說是很恐怖的事。」表示很喜歡研究最新流行的妝容、穿搭、室內裝潢、居家佈置。近期她與電商平台研發推出抗皺提顏霜,隨即受到很多粉絲的支持,但對於有網友質疑她是否有去醫美或整形?盧希姮直言主要還是靠保養,「如果不想以後花大錢找醫美,現在好好保養真的是非常省時省錢的方法」,至於被懷疑整型,她大笑說,的確有人說「妖精姐姐」為什麼鼻子要整這麼誇張呀?她公開高中畢業紀念冊,「我鼻子、下巴都是真的啦,我身上沒有任何填充物。」
你應該減脂、精實增肌、還是維持?
如果你對體脂率不滿意,想變得精實,你必須先減脂,因為這時候沒有理由只為了稍微加快增肌速度而變胖(執行精實增肌會讓我們變胖一些。只要有熱量盈餘,就會讓脂肪量上升),畢竟現在的重點不在肌肉量不足。同理,如果你的體重很重,應該也要先減脂,因為這樣對你的身體健康最理想,就算你的長期目標是要有大量的肌肉也一樣。如果你很瘦、很精實,並想要提升肌肉量與肌力,就要執行精實增肌。如果有好好遵循我的建議,就可以在幾乎不增加脂肪的情況下達到目標,因為有研究指出,剛接觸肌力訓練幾個月的人,就算在熱量盈餘的情況下,也不會增加太多脂肪。而如果你剛好介於兩者之間(體脂率正常,並且想讓線條更明顯),這時候要優先選擇減脂、精實增肌或是維持,就要看你的體脂率。如果男性的體脂率在 15% 以上,我會建議先減到 10% 左右;而如果女性的體脂率在 25% 以上,我會建議先減到 20% 左右。原因有兩個:1. 你會更喜歡自己的外表。我們不需要隨時都擁有明顯的線條,但我們之所以努力控制飲食和執行訓練,至少有一半的理由是因為想變好看一點吧!如果男性的體脂率超過 15%,或是女性的體脂率超過 25%,你就會覺得自己有點過重,讓你很難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會開始懷疑自己,已經那麼努力了,為什麼感覺還是不太好。而如果你能持續降體脂率控制在合理範圍內,執行飲食和訓練計畫時就會更有動力。2. 減脂會變得更容易。處在熱量赤字的時間越久,就越容易受到飲食控制副作用的影響,例如越可能感到飢餓、越無法抵擋食物的誘惑等等。因此如果體脂率過高,你的減脂期就會變得更冗長、更困難。但如果你能將體脂率控制在合理範圍內,減脂期就會變得更短且更容易,對身心的影響也不會那麼大。最後,如果男性的體脂率介於 10% 至 15% 之間、女性的體脂率介於 20% 至 25% 之間,你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要減脂、精實增肌或維持。如果想對自己目前的體脂率有概念,可以參考下頁幾張照片。我們可以從照片中發現,女性的體脂率大約 25%、男性的體脂率大約 15% 的時候,會開始看起來「有在運動」;而女性到了 20%、男性到了 10% 左右的時候,就會看起來「線條明顯」;而如果體脂率再低一些,看起來就會越來越像健身雜誌的模特兒。如果你想用更精準的方式來估計身體組成,可以用體脂夾來測量皮膚的厚度,以及身體一些特定部位的脂肪。健美圈最流行的皮摺測試(skinfold testing)是所謂傑克森/波洛克的三位測量法(Jackson/Pollock 3-Site method)。這種方法會測量三個身體部位的皮膚皺褶,女性測試的部位是右手肱三頭肌、右腿股四頭肌、右髂骨上側;男性的測量部位則是右側胸大肌、腹肌、右腿股四頭肌。測量完畢以後,再用數學公式算出大致的體脂率。這種方法的準確程度,顯然取決於皮摺測量的準確程度。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如何正確測量,以下是基本的測量原則:‧ 維持站姿、全身肌肉放鬆,並只測量身體右側(肌肉用力會影響測量的準確)。‧ 大拇指和食指距離大約兩英吋,用體脂夾穩穩夾住皮膚,再慢慢將夾住的皮摺拉出來。‧ 測量皮摺的方式,是將體脂夾的兩端垂直放在皮摺的中間(大拇指和食指指尖的中間),並用手指壓體脂夾,直到發出喀一聲為止(就不要繼續壓了),再看看數字是多少。AccuMeasure 公司生產的體脂夾,會在最理想的壓力時發出喀的聲音(並不是每個品牌的體脂夾都會這樣)。‧ 每個部位都要測量三次,並且要稍微調整測量的位置,並計算每個部位的平均數值。舉例來說,女性建議依序測量右手肱三頭肌、右腿股四頭肌、右髂骨上側。將這個流程重複三次,再計算每個部位的平均數值。如果股四頭肌第一次測出20 公厘、第二次 24 公厘、第三次 22 公厘的話,就建議用 22公厘來計算你的體脂率。以下是測量各部位的簡易指引:‧ 測量肱三頭肌的時候,應採取站姿,右手臂擺在身體側邊、手指朝下。請夥伴在你手臂後側的正中間,也就是肩膀和手肘中間的位置,用垂直的方式來夾皮膚。‧ 測量股四頭肌的時候,在你右大腿的正中間,也就是膝蓋與髖關節中間的位置,用垂直的方式來夾皮膚。‧ 測量髂骨上側的時候,在你髂前上棘的正上方,也就是右側髖骨前側突出骨頭的正上方,用斜角的方式來夾皮膚。‧ 測量胸大肌的時候,在右邊乳頭和右邊腋下前側的正中間,用斜角的方式來夾皮膚。‧ 測量腹肌的時候,在肚臍右側一英吋的地方,用垂直的方式來夾皮膚。計算出三個平均數值以後,就可以套用以下公式來計算體脂率。女性的計算方式如下:身體密度= 1.0994921 -(0.0009929 x 皮摺總和)+(0.0000023 × 皮摺總和的平方)-(0.0001392 x 年齡)體脂率(%)=(495 / 身體密度)- 450男性的計算方式如下:身體密度= 1.10938 -(0.0008267 x 皮摺總和)+(0.0000016 × 皮摺總和的平方)-(0.0002574 x 年齡)體脂率(%)=(495 / 身體密度)- 450我猜你可能懶得算,所以我設計了一個簡易版的線上計算機,網址是:https://legionathletics.com/muscle-for-life-book另外提醒,任何種類的皮摺測量,通常比較適合體脂率適中到偏高的人(男性 15% 以上、女性 25% 以上)。如果你的體脂率較低,皮摺測量就很可能低估你真正的體脂率。舉例來說,我的體脂率大約接近 9%,但用這個方法測量,結果竟然只有 5%。本文摘選自《美國第一健身強人,練肌力✕抗老化鍛鍊全書》,采實出版。
活力迎新春2/跨世代藍委空中練肌力 期待團結和諧弭風波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立委洪孟楷,以及吳怡玎、李貴敏、鄭正鈐等四位立委,相偕賣力練習空中瑜珈,還加碼跳了一段應景的賀歲「兔子舞」,活潑逗趣。他們也期待透過這次的老中青世代齊聚,凝聚團結和諧的向心力,別再讓支持者失望。國民黨自從去年1126縣市長選舉後,歷經嘉義市長延選、台北市立委補選,連戰皆捷,隨著選情有起色,黨內想爭取總統、立委提名者自然也就多了。但基層卻對2024選情卻未必如此樂觀以對。國民黨從去年1126縣市長選戰三戰三勝,黨內對2024選情因此趨於樂觀,但黨內人士也警告,如果國民黨因小勝就恃寵而驕,將可能步上2018大勝、2022卻大敗的覆轍。(圖/報系資料照)回顧2018年縣市長選舉,當時高雄市長候選人韓國瑜掀起全台旋風,最後國民黨大勝,許多藍營支持者當時也誤以為兩年後總統、立委選戰易如反掌,但就是過度樂觀,讓黨中央恃寵而驕,隨後做出許多誤判的決策,黨內反而先亂成一團,戰力大損隨後迎來的就是總統、立委大敗選,慘痛教訓殷鑑不遠。去年底國民黨縣市長選戰大勝,黨內又紛傳爭取立委和總統的人選,然而支持者卻坐壁上觀,不再像2018年國民黨勝選後的那樣一頭熱的看好國民黨重返執政,反之更擔心重蹈2018覆轍。立法院國民黨團書記長李德維日前就突在臉書貼文,以警告語氣寫下「勝選大家很開心,但是恃寵而驕,就令人失望了」。由於李德維黨內外人和頗佳,更不常「倒轉槍頭」批自家人,引發議論。 有媒體臆測這段話是否暗批近來喊出黨內應「世代交替」的藍營北市議員徐巧芯?徐巧芯則神回「國民黨未寵過我,就不對號入座」。李德維之後也說,貼文非指任何個人,而是對縣市長選後藍營內部氛圍過度樂觀「有感而發」。他提醒,國民黨團結才能三連勝,未來想勝選也只能團結,他個人很支持黨培養更多青年人,甚至世代交替,但他也坦言,國民黨將面對的2024是苦戰,沒有樂觀的本錢,老中青三代若不團結,同志包容、尊重多元,繼續改革,就很難支持到最多的民意支持。國民黨高層人士則肯定,包括徐巧芯在內的部分年輕後起之秀,在縣市長、議長中輔選出色,戰力也強,但要說從沒被黨內看重過,似又言過其實。他以徐巧芯為例,甫任黨工不久就被朱立倫、馬英九等重用,際遇比許多與她年齡相近、卻還在黨內浮沈的年輕黨工好很多,因此期許這批後起之秀,也別忘了「滿招損、謙受益」道理。洪孟楷、鄭正鈐等藍營不同世代立委相約運動,除了要祝福讀者新年快樂外,也希望凸顯國民黨立院黨團世代和諧的氣氛,一起拼2024立委選舉能成為立院多數黨。(圖/黃威彬攝)針對藍營內似又將蒙上「世代對立」陰影,身為國民黨發言人的洪孟楷受訪時說,年紀不應該成為黨內選拔人才的唯一條件,國外已經有很多例子,例如法國總統馬克洪年紀輕輕就掌大位,但世界霸主美國總統拜登近八十歲才當選總統,要論誰治國成績比較好,難以論斷。因此他相信只要公平的初選機制,讓每個選區最強的立委候選人出線,國民黨才能再度獲得民眾的信任。
名醫教你瘦/運動可消除節食的沮喪感 持之以恆關鍵是「心理作用」
忙碌高壓的醫療工作,讓40出頭的方俊凱醫師體重飆升到89公斤,睡覺會打呼、爬樓梯會喘、血脂/血糖/膽固醇健檢亮紅燈,嘗試各種減肥法卻不見成效。從2018年底起,方俊凱醫師開始執行減肥計劃,不只自創了「類生酮飲食法」,更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一年半後,他減去19公斤,從89公斤回到住院醫師時期的70公斤,而且至目前為止,也一直維持在70公斤上下,不曾復胖。BMI也從33.4降到26,體脂率從35%降到28%,並一直維持。不只如此,減去19公斤之後,他衣服的尺寸也跟著縮小,從最大尺寸的XL,變成現在的M尺寸,衣服尺寸小2號,連最胖時期穿起來合身的牛仔褲,現在也顯得太大件。方俊凱醫師將這套親身實驗的「方」式減重心得,與資深醫藥記者蔡怡真一起撰寫成《類生酮+宅運動 方式瘦身法》一書,CTWANT周刊王特別整理成4篇書摘,每周周末刊出,以下為第四篇。智能呼拉圈可以計算次數及熱量,能夠立即獲得正向回饋!(圖/原水文化提供)運動時所產生的腦內啡,也會讓心情更為愉悅,進而減少節食帶來的沮喪。尤其節食對於年紀較大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身體無力及身體功能減退的影響,運動則可以預防這些不良的狀況發生。運動為何可以使人快樂?持續性的運動,可以使人分泌腦內啡(endorphin),它是體內會自行生成的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會讓人有快樂、放鬆,甚至有止痛的效果。很多習慣運動的人,都認為運動會上癮,不運動甚至會不舒服,那是因為運動量超過一定程度後,體內會自動分泌腦內啡,比如快走或慢跑等中等程度的運動,運動30 分鐘後,體內就會產生腦內啡,而且有運動習慣者效益更大。因此,在長時間運動、持續運動,運動強度又屬於中高強度的類型時,當肌肉內的肝醣用盡後,就會開始分泌腦內啡。我自己分析了為何多數減肥者,看到簡易的健身器材,覺得不貴又方便,收納也不占空間,常常腦波很弱衝動購買,但為何還是無法持續運動呢?從心理學來分析有兩個原因,首先是能驅使懶人運動的動機,就是想要運動的時候,立馬就可以執行,而不是還需要組裝,即使像我的小藍健身腳踏車,明明把運動要件施展開來,只需要1 分鐘,有時還是覺得太過麻煩,無法立即無礙的運動,是在家使用運動器材失敗的原因。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人都有惰性,需要可以立即回饋,但這些健身器材無法有效立即回饋,都要花幾個月的努力,才會看到瘦身的樣子,獎賞回饋慢,缺乏正向回饋,如果在運動的同時也沒有進行良好的飲食控制,無法在一兩個月內看到效果,會讓原本對運動就沒有多大興趣的人,直接放棄運動的動力。回饋理論在教育或心理學上常被應用。有正向回饋,(supportive feedback)和負向回饋(corrective feedback)兩種。正向回饋可以增強行為,一般人比較願意聽好聽的話,若你想要的行為正在發生,正向回饋則可以擴大,早日達到目標。負向回饋,則是依你現在行為提出如何正確的調整,雖然批評的話,不易被人接受,不過,也有研究認為,若提供的意見是來自可靠的事實或有所本,被接受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在運動上若要能發揮持續運動的效果,就必須有立即回饋的目的。舉個正向回饋的例子,例如現今非常熱門的馬拉松及三鐵運動,雖然很辛苦,平常也要花非常多時間訓練,有些人還要規劃訓練課程,按步就班,就是為了參加比賽,而且還得提醒自己提早搶賽事名額,這些賽事都要報名費,但為何有這麼多人樂此不疲,就在於它能得到獎章、完賽證明,甚至有人是專門收集馬拉松賽事,以征服各式各樣的賽事為樂趣,這就能讓他們有持續運動的毅力。有個身心科的病人為了健康及控制情緒,就開始跑馬拉松,因為當她拿到主辦單位頒發的證書時就很開心,這對她來講就是一種鼓勵,她就以此為追尋的目標。比起運動賽事讓自己有成就感,將運動運用在減肥行為上,正向回饋就需要更明顯的效果了。一旦運動半天,只減少了半公斤,沒有正面回饋就很容易放棄。有時買一個碗盤、一件衣服等常備用品,認為總會有用到或穿到的一天,至少有單次使用功能,就能發揮常備用品的效果;例如,盤子盛上美食,進食時就會感覺特別美味,自己心理上覺得「錢花得值得」,被眾人讚美時,心理上也就覺得舒服。但運動器材沒有單次使用的效果,你不使用它就沒有效果,而且是要積極主動的使用,才能帶來健康。一旦購買的運動器材沒有發揮效果,就會更不想使用,因此,買運動器材時,至少要思考自己一週會使用一次才買,不然浪費錢也浪費空間。雖然我推薦搖呼拉圈非常方便,是在家就可執行的運動法,但有些人若不會或不想搖呼拉圈,也可以動點巧思試試別的運動,尤其居家隔離或在家上班,更需要活絡筋骨,提供幾種方式供大家參考。1.跟著影片做運動是很好的選項,只要不是大動作的跳躍影響到鄰居都行,例如瑜伽、核心肌群訓練。2.跟好友們相約線上一起運動,互相監督砥礪。3.若住家附近仍有可利用空間,簡單的跳繩,也是高CP值運動。4.深蹲運動練肌力,手握彈力帶兩側末端,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踩住彈力帶使彈力帶呈ㄩ形,往下蹲,可以強化下肢肌力。5.可以坐在椅子上,左右手抬高握著礦泉水維持不動,雙膝輪流輕頂礦泉水,像踩健身車一樣,如此一來可以訓練上肢、核心及下肢肌力,運動6分鐘,大約可消耗約32卡熱量。作者:方俊凱馬偕紀念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並同時擔任亞太安寧醫學會(APHN)理事、台灣安寧照顧基金會董事、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理事、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等。從2001年升上主治醫師開始,看診、參與各醫學會,體重隨著工作量增加不斷往上爬,職位越高、體重越重,曾最高胖到89公斤!吃太好、隨便吃、半夜吃、還是沒時間吃,沒時間運動、沒時間睡覺,都是肥胖的原因,一直減肥,但也一直復胖。下定決心認真減肥的契機是2018年9月2日到大陸蘇州舉辦新書發表會,當時穿不下任何一件西裝,敲響我心中的警鐘!作者:蔡怡真資深醫藥記者世新大學新聞系、弘光謢專護理系(現為弘光科大)畢。現任亞太心理腫瘤交流基金會董事、聯合報健康事業部召集人,並曾擔任壹週刊健康科傳記者、主任、副總編輯及國泰醫院護理師。
壞姿勢排行榜4/腰背有依靠減少脊椎負擔 4招居家運動緩不適
疫情期間,許多人減少外出,大多數時間都待在家中,如果平時就有一些錯誤姿勢,此時就可能持續更長的時間,最後導致腰酸背痛等不適症狀。聯新國際診所院長暨奧亞運國家隊隊醫林頌凱醫師說,許多民眾前來就醫時,大多都已經出現痠痛、麻木等症狀,首當其衝就是要先避免再做錯誤姿勢,同時搭配一些舒緩運動。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楊翊君建議,無論任何姿勢,首先要盡量讓脊椎呈現直立的狀態,抬頭挺胸不駝背,此外,坐著的時候最好讓背、腰有所依靠,例如靠著椅背、墊個抱枕,最重要的是,一個姿勢不要維持30分鐘以上,就能降低脊椎的負擔。如果已經出現不適症狀,楊翊君建議尋求專業協助,進行個別化評估,「有些錯誤姿勢造成的後果,會在老年時才變得更明顯,這是因為老化造成肌肉量流失,會讓脊椎歪斜、不對稱的情況更明顯,痠痛也更加劇烈,如果可以鍛鍊特定部位練肌力,也能減少疼痛,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娛樂TeaTime/劉至翰 鐵馬環島擦撞驚魂
有著單車魂的劉至翰,2010年剛接觸自行車,就發願要完成「四塔環島」挑戰,但一拖就是10年,直到最近和攝影師車友提及此事,才決定付諸行動。劉至翰在1個月內規劃好行程,選在最炎熱的夏天出發,沒想到第二天就發生事故,車友被拖板車擦撞,所幸並無大礙,讓劉至翰只花8天就達成收集4座燈塔的夢想。今年五月底,剛結束八點檔《炮仔聲》拍攝工作的劉至翰,與車友聊起擱置了十年的環島夢想,因擔心接下新戲或其他突發狀況,會延誤環島計畫,便趕緊規劃路線,六月二十九日從新北市出發。沒想到,劉至翰出發的第二天,與他同行的車友在東北角遭拖板車擦撞,幸好人車都平安無事,沒有影響行程。「一生鐵命」是劉至翰的人生目標,對於騎鐵馬環島的計畫,他曾笑自己「不知死活」。(圖/彭子桓攝)夾緊屁屁 練肌力在氣溫動輒飆破三十度的夏天環島,劉至翰認為,天氣不是最大的挑戰,「屁股」承受的考驗更是嚴峻,「騎超過十公里,不管單車的坐墊是任何面積或柔軟度,屁股都一樣不舒服,所以平常臀部就要練習夾緊,臀大肌具足夠肌力,才會比較舒服。」若有鍛鍊核心肌群,也可以分擔臀部的力量。由於拉了不少演藝圈好友「入坑」騎車,讓劉至翰自嘲像老鼠會。(圖/翻攝自臉書)另外,騎車時的風向也至關重要,所以劉至翰每天出發前,都會研究行經路線的風向,「愈靠海邊風向會愈亂,像是西濱十月期間是順風,台北騎到台中不用三小時。」他表示,騎車時風向對了,只要輕輕一踩,時速就超過四十公里,騎一百公里只需兩小時;若不順風,一百公里恐怕要騎八小時,相差甚遠。除了騎單車,劉至翰也熱愛跑步,曾與方文琳、方大緯等藝人報名馬拉松。(圖/台視提供)逆風而行 險沒力劉至翰回憶,有天全程都是逆風,騎得相當吃力,回程時只好搭接駁車,「去程就耗盡體力了,真的騎不回來!」他特別呼籲,鐵馬行最好結伴同行,更要量力而為,有一次他騎上台北市陽明山巴拉卡公路,熱到中暑仍硬是騎了七十五公里,期間心跳飛快,不得不提早回程,「還好那次是一大群人一起騎車,沒出大事。」抵達位於新北市石門的富貴角燈塔後,劉至翰開心留影。(圖/劉至翰提供)近期劉至翰在YouTube成立「劉至翰一生鐵命」頻道,從拍攝到剪輯都一手包辦。這次的環島行程,劉至翰帶了不少攝影器材,對於將自己騎車的點點滴滴化成影像,他非常興奮,就連發生擦撞事故後,還會開玩笑地感謝對方「給了精采片段」,未來也將繼續騎著單車向夢想前進。劉至翰對於環島挑戰很謹慎,除了規劃行程,還得事先研究各路線的風向。(圖/彭子桓攝)
【膝關節崩壞6】練肌力是關鍵 尤其這部位最重要
「過去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大多在60歲以上,現在隨著肥胖人口增加,民眾普遍缺少運動,所以40多歲的患者愈來愈多。」中華民國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監事釋高上主任說,過重會增加膝蓋負擔,完全不運動則使得關節組織液沒有流動,也不利膝關節健康。新光醫院骨科醫師陳政光認為,退化性關節炎年輕患者大多是因為有舊傷,例如曾經骨折或十字韌帶受傷,導致膝關節穩定性不夠,才會加速膝關節退化。「年齡還是最大的關鍵,只要活得夠久,每個人都會面臨這個問題。」陳政光說,坊間時常施打的類固醇、玻尿酸針劑,基本上就是消炎止痛、增加潤滑度,不可能維持或逆轉膝關節病況,最後無可忍耐下,只能選擇進行人工關節置換手術,但包括PRP在內的再生療法,則提供了另一種機會。PRP針劑是目前很夯的治療方式,能夠有效促使軟骨再生,但要價昂貴。(圖/鄭清元攝)但再生療法並非仙丹妙藥,如果病況過於嚴重,效果自然有限,另外也要調整生活習慣。「很多人吃保健品,研究顯示效果跟安慰劑相差不多。」想要保養膝關節,不如減少錯誤姿勢、增加肌力還比較有效。想要減少膝關節壓力,增加肌力最重要,其中又以大腿部位的股四頭肌為主,釋高上建議坐在穩固的椅子上,兩手握著扶把、或抓住椅子兩側,兩腳伸直向上依自己能力抬起,就能鍛鍊到股四頭肌。退化性關節炎初期好發於膝蓋內側,骨頭間隙會明顯狹小。左為關節退化、右為正常關節。(圖/鄭清元攝)陳政光建議此運動每次做10~20下,一天大約做3次。「另外,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進行適合的重量訓練,以增加肌肉量,也可以保護膝關節。」新光醫院骨科醫師陳政光表示,只要活得夠久,每個人都會面臨關節問題。(圖/陳政光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