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出口
」 財政部 出口超商雙雄搶青森蘋果商機 全聯:估今年銷量破640萬顆創新高
10月中旬迎來青森蘋果季,據統計,日本青森有高達9成以上的「蜜桃土岐蘋果」外銷來台,受到民眾喜愛。為搶攻日本蘋果商機,超商雙雄統一超(2912)、全家(5903)紛紛引進,全台「最會賣蘋果的通路」全聯也宣布開賣。7-ELEVEN自即日起於「i划算」平台限時販售來自日本青森的「蜜桃土岐蘋果」,本次引進「蜜桃土岐蘋果」系列商品,不僅有罕見350g一粒的26規超大果、36規、46規等禮盒,還有2入至4入禮盒或整箱等多種規格,整箱購買平均一顆只要52元。而全家即日起也在線上線下同步開賣青森蘋果,不論截切杯、單顆袋裝,或是送禮禮盒通通有。全家表示,實體店鋪販售的「青森土岐蘋果」採用便利的截切杯及單顆袋裝,2款商品皆69元。此外,線上商城全家行動購同時也於線上販售青森蘋果禮盒,包含限定蘋果「青森土岐蘋果睡魔」、「日本青森土岐蘋果」等,或透過店鋪LINE群組「全+1社群電商」團購,購買「日本青森土岐蘋果原裝箱」10kg特價2,299元。全聯也表示,從2018年導入生鮮商品即開始銷售青森蘋果,採購量、銷售量逐年攀升,2021至2023年銷售噸數年年超過1,000噸,2022、2023年青森蘋果在整體蘋果銷售皆逾2成占比,預期青森蘋果今年銷量可突破1,200噸、640萬顆,再創新高。全聯宣布攜手日本蘋果最大產地青森縣共同推廣青森蘋果,去年青森蘋果年產量超過37萬噸,總出口量3.4萬噸中約有7成來到台灣,去年銷台的青森蘋果就有將近2.4萬噸。全聯表示,10月底起陸續推出土岐、弘前富士、王林、蜜富士等品種,同時因應蘋果季到來,烘焙坊也以青森蘋果為主題推出各式蘋果小點、麵包。除此之外,活動更推出月月抽iPhone 16活動。
日股大漲 00954、00951日本半導體ETF成交爆量
日股回溫,日經指數20日大漲逾842點,東證指數小漲35多點;多檔投資日本市場的台股ETF股價今天開出紅盤、交易有量,其中還包括三檔今天掛牌上市,00954中信日本半導體成交量已經超過2.4萬張,緊跟在後的還有00951台新日本半導體。根據Yahoo!雅虎股市的即時成交量統計,20日台股ETF投資亞洲市場中,以00665L富邦恒生國企正2的成交量超過3.4萬張居冠,其次依序為00954中信日本半導體逾2.5萬張、00650L復華香港正2的近2.2萬張、00955中信日本商社的1.3多萬張、00956中信日經高股息的7602張、00951台新日本半導體的6800多張。以00951台新日本半導體來說,今日股價來到9.47元,上漲了0.07元,漲幅達0.74%;另三檔今天同步掛牌上市的00954中信日本半導體、00955中信日本商社、00956中信日經高股息這三檔ETF,00954股價上漲了1.11%、股價來到10.05元;00956股價則來到9.94元;00955股價略跌了0.90%來到9.91元。台新日本半導體ETF基金研究團隊指出,日本職人高度專注最佳化每一個環節,半導體設備廠術有專精,使後進者難以追趕進入,形成難以打破的壁壘,成為日本半導體產業背後的冠軍。也因為日本半導體製造設備廠優異的競爭力,日本出口以半導體設備為大宗,占總出口近6成,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半導體設備在全球市佔率高達3成,僅次於美國,實力堅強。中信日本半導體ETF經理人葉松炫表示,日本半導體產業在1980一度是全球市佔第一,雖然後來被台、韓超越,但在半導體設備與材料等領域,仍具備深厚底蘊,且仍有很多技術領先的龍頭業者。AI應用浪潮剛啟動,當前科技巨頭對AI的基礎建設投資也方興未艾,半導體業景氣仍處於上升周期。
創近2年最大增幅!6月出口年增23.5% 財政部:要再觀察
財政部9日公布6月出口,金額為399億美元,年增率23.5%,是2022年3月以來、2年4個月最大增幅,為連8個月成長。至於出口是否算是全面復甦、繁花盛開?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態度仍保守,形容「受熱面不太一樣」要再觀察。累計上半年出口金額2250.3億美元,年增率為11.4%;整個第2季出口1147.3億美元,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少約47億美元,年增方面少了4.6個百分點,顯示主計總處對於第2季預估,仍是過於樂觀。蔡美娜分析,6月表現主要是受到全球景氣復甦平穩、終端需求也回溫現象、AI商機擴散、供應鏈的庫存改善國內廠商接單好轉及進入國際品牌新機備貨期。就11項貨類中有9個貨類上升,資通與視聽產品仍強勢回升,同樣AI商機持續,出口金額107.8億美元,年增率1.1倍,為歷年單月第3高;至於電子零組件出口金額115.8億美元,年增7.3%,終止長達1年半的下滑。整體看資通產品與電子零組件來看,6月份年增率36.2%,總出口成長年增率23.5%,有9成是來自資通訊產品與電子零組件。傳產類中機械、塑橡膠及其製品、化學品、紡織不受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6月中旬終止134項關稅優惠的影響,皆為正成長。機械業年增率10.5%,有一半來自生產半導體機械所貢獻;另外紡織業隨著服飾消費市場回溫以及奧運商機,年增率16.5%。主要出口市場中,對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出口在連續4個月連衰之後,終於止跌回溫,出口金額128.6億元,年增7.3%。相較於上一次連衰17個月,這次復甦時間較短,是否能夠解讀為大陸景氣回穩,財政部認為還要觀察。至於7月進入傳統外銷旺季,預估399億美元與410億美元,年增率3到6%,可望創下連續9個月正成長。中華信評昨提預測,受惠人工智慧相關科技產品需求持續成長,加上溫和的國內消費支出增加,看好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提升至4%。
龍年抄底時刻1/台商看2024風向三大關鍵時刻 「三黨不過半兩岸可望破冰」
儘管不少政經名嘴大喊「中國崩潰論」與「去中化」,但兩岸經貿仍是台灣經濟主力,佔總出口三成五,也因此,16日的「2024大陸台商春節聯誼活動」上,總統蔡英文領著一票官員拜年,對著在國際局勢夾縫求生的台商們說:「我們從未停下腳步,持續地尋求兩岸對話可能,希望逐步恢復雙邊有序的交流。」農曆春節過後,CTWANT記者就2024年牽動美中台三方政經關係的影響因素,與中國大陸北中南多地台商交流,整理出台商集體關注的三大重要轉折點,分別是3月中國召開「兩會」、5月台灣新總統團隊上任、以及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國「兩會」,指的是一年一度的「人民全國代表大會」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合稱,今年的人大在3月5日、政協在3月4日啟動,在北京聚集全中國的官員、商界與民間代表,傳達當年的重點政策,「誰能當代表」也象徵著政策重點。陸股年前出現「千股跌停」後,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也被免職,改由前上海副市長吳清接任。(圖/翻攝自Google股市、中新社)「由於近年失敗的經濟政策,決策團隊開始轉換,大家都在看是否有改變的可能。」經營航運物流的台商跟CTWANT記者說。這一波動盪,從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發後採取「動態清零」封城開始,同一年加緊政府監管、內部維穩,尤其是網路科技、教育培訓業、平台經濟和數位經濟等產業,包括阿里巴巴與騰訊這兩大龍頭企業。「特別是上海封城,如同親手把會下金蛋的母雞掐死!」這位台商觀察。上海是中國經濟最開放的示範點,吸引外資企業總部、外國移民、富豪匯集,但2022年3月底封城、持續到6月中,解除後引發大量居民離開上海,儘管整個中國在2023年1月全面解封,但不見「疫後反彈的報復型消費潮」,因為百業受創民眾不敢消費。戴德梁行表示,截至2023年末,上海A級商辦空置率高達21.8%,租金則跌回10年前價格。據彭博報導,外國企業對中國直接投資(FDI)金額在2023年為330億美元,年減82%,創下1993年以來最低。但中國外匯管理局18日連忙表示,去年「外商股權性質」直接投資中國為621億美元。但2022年時FDI為1833億美元,2021年更高達3440億美元,不管怎麼算都是慘跌。扮演經濟櫥窗的陸股上證指數,更是從2021年9月的3700高點,一路跌到今年2月5日的2700點關卡,跌回疫情前新低,為挽救市場低迷信心,證監會喊話,央行也在1月24日突襲式宣布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將大約新台幣4.43兆元的資金活水投放市場,但陸股漲勢曇花一現。就在陸股出現「千股跌停」後的兩天,也就是2月7日,「名字吉利」的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被免職,換上前上海副市長吳清,為要打擊「不法放空」,同時有多家官股銀行換將。一位物流業的台商樂看「換將」動作,並向CTWANT記者透露,「地方上傳出去年3月退休的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人馬有望重新回歸,借重他的財政經驗來救經濟。」這是傳聞或事實?就看3月的兩會會推出什麼財經政策。第二個重要時刻,就是台灣新任總統賴清德執政團隊5月20日就職。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倪永杰向CTWANT記者表示,「若仍堅持台獨路線,賴清德當政必然引發兩岸高度緊張,若政權不穩,多數溫和、理性的聲音力量就會起來,可能採取有限、局部的開放政策。」倪永杰也盼望,兩岸有辦法走出黎明前的黑暗,形成全新的兩岸局面。去年兩岸關係不佳,甚至向ECFA的關稅優惠開鍘,針對12項出口大陸的石化產品恢復高額關稅,又讓一些鷹派對台學者放話,表示會繼續針對紡織、工具機等產業下手,以顯示中方「能施壓的籌碼很多」,產業界都不希望傷害繼續擴大。在珠三角超過30年的東莞台協榮譽會長葉春榮跟CTWANT記者表示,雖然民進黨拿下總統寶座,「但現在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局勢,不再是一黨獨大說了算,預期在兩岸政策上會有更多轉圜的餘地,也是兩岸破冰的契機。」美國總統大選將在今年11月登場,選舉結果也將持續影響兩岸的代工產業鏈。(圖/新華社)第三時間點就是美國總統大選,在美中貿易戰持續進行下,如果鷹派的川普當選,勢必會更加激烈,在對中國科技的出口禁令、以及供應鏈上會更嚴苛,影響兩岸的代工產業鏈,這是台灣出口大宗。依財政部統計,台灣2023年全年出口4324.8億美元,創下史上第三高,其中對中國出口1522.4億美元,占總出口35.2%,第二名的美國和東協都占17.6%,可見若中國經濟不好,台灣也會受影響。從事電子代工30多年的台商對CTWANT記者說,「中國仍是目前最好的製造基地,東南亞不管是哪個國家,成本至少都要多15%以上。」其實東協各國有各自不同的困境,像是越南已經出現缺工缺電等問題,若不是美國的選邊站的壓力,台商其實不需要如此匆促地轉移陣地。即使全球供應鏈已一分為二,不少台廠移出中國,「事實上,東南亞的貿易量大增,也是因為很多零件還是必須從中國進口,只是組裝改道東南亞去規避美國的禁令,實際上仍難以脫離中國製造。」這位台商道出真相及心聲,也希望兩岸政府能放下政治立場、好好思索如何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下,不要兩敗俱傷。立法院呈現三黨不過半,預期新政府在兩岸政策上會有更多轉圜的餘地。圖為立法院臨時主席柯建銘(右)頒發當選證書予新任立法長韓國瑜。(圖/報系資料照)
日本輸了! 「這裡」2023年首度成為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國
中國國務院12日舉行記者會,由海關總署發表2023年貨物進出口貿易數據,特別提到其中國製造的出口商品競爭力穩固,出口電機產品為13.92兆元人民幣、年增2.9%,占出口總值的58.6%。其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這三樣產品出口首次突破1兆元人民幣大關,年成長29.9%;而2023年的汽車總出口高達522.1萬輛、年成長57.4%,超越日本、首度成為全球第一的汽車出口國,全球汽車行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中國在2022年超越德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出口國,當時的冠軍為日本,但先前日本媒體就發現,預計2023年的全年出口量約在430萬輛左右,儘管日本的最終數據要等到1月底出爐,但中國已超過500萬輛,大勢已定,日媒表示,這將是日本2016年以來首次被擠下榜首位置,當時的勁敵是德國,現在則是中國。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去年出口電動載人汽車177.3萬輛、年成長67.1%,等於是平均每出口三輛汽車、就有一台是電動車。這樣的成長,除了政府有計畫地通過補貼,要將中國轉變為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俄羅斯這個大買家也是推手之一,由於歐洲和日本製造商因烏克蘭戰爭而撤出俄羅斯市場,讓中國車商銷量激增,俄羅斯成為中國第一大汽車出口目的地,德國媒體表示,2021年中國汽車品牌在俄羅斯的市占率僅9%、2022年增至37%,2023年1至10月成長7倍後,預計2024年俄羅斯市場上的中國汽車市占率可達到80%。中國業者表示,俄羅斯和周邊國家的需求正在放緩,製造商已瞄準東南亞、歐洲和澳洲等市場;中國官方也提到,除了出口、也會採取在目標國的在地化生產。
史上第三高!2023出口上看4300億美元 學者:今年追高「還很困難」
財政部9日將公布2023年12月及全年出口,預估12月出口值將落在372億至382億美元,年增率介於4%至7%,出口將迎接連二紅,且2023年全年出口規模上看4,300億美元,將是史上第三高。財政部統計2023年前11月總出口值3,925.6億美元、年減11.5%。財政部表示,根據主計總處預測,依然看好2023年第四季是出口轉折點,但屬於低度成長格局,至於2024年首季至第四季預估均為正成長,回升態勢趨於明朗、黎明曙光已慢慢亮。其中出口主力商品電子零組件,截至2023年11月已連續13個月衰退,但若有短單、急單挹注,電子零組件不排除12月轉正,2024年1月重返正成長則「應該比較篤定」。財政部表示,2023年基期較低,加上全球景氣將略有好轉,AI商機可望延續,供應鏈庫存逐漸回到健康水準後將開始拉貨,對2024年出口表現並不悲觀。五大主要出口市場部分,財政部統計至2023年前11月,台灣對美國出超已經到達308億美元、對東協則是314億美元,雙雙提前刷新歷年全年紀錄,並跨越300億美元的重要關卡。外銷訂單去年11月金額為506.3億美元,年增率0.1%。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表示,但是出口金額仍呈現月減,顯示復甦的力道仍然不足。此外,外銷訂單3成依賴美國,而美國耶誕節消費旺季已經過了,首季原本就會趨於平淡。加以家庭消費、舉債的壓力來到高檔,減弱美國的消費能力。外界預期,美國第2季才開始降息,吳大任表示,降息之後對經濟、消費有多少刺激還要繼續觀察,一般要產生效果大約需要3到6個月,換句話說,台灣今年上半年出口挑戰極大。吳大任表示,2022年8月以前平均每月400億美元,是屬於台灣出口高光時刻,不過今年面臨美國高通膨、經濟挑戰等,要回到400億美元有相當大的困難。另外,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至11月已連16黑,主因電子零組件出口拉貨力道不足,若12月對陸港出口仍無起色,恐將追平史上最長下滑周期。
11月出口黑翻紅達374.7億美元年增3.8% 「這類產品」為成長關鍵
我國出口再度由黑翻紅回復正成長。財政部昨天(8日)公布11月出口年增3.8%至374.7億美元,為近16個月最佳表現;進口年減14.8%至276.7億美元。財政部統計處表示,資通與視聽產品居成長關鍵引擎,11月出口成長74%至93.7億美元,規模及增幅均創歷年單月最佳。財政部表示,今年以來國際景氣受到通膨及高利率壓抑,且俄烏戰爭未歇、以巴衝突又起,及美中科技戰等地緣政治風險,加深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不過人工智慧、資料中心、高效能運算、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擴展,終端產品晶片含量提升,加上供應鏈庫存逐漸回歸正常水位,我國出口可望於第四季止跌。雖持續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所牽制貨類買氣,財政部補充道,但因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商機明顯推進,加上基數降低,11月出口374.7億美元,年增3.8%;進口 276.7 億美元,年減14.8%,主因半導體設備購置大幅下,以及國際農工原料價格走低所致。在外銷主要出口貨品中,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以資通與視聽產品居成長關鍵引擎,隨電腦及其附屬單元(如顯示卡、伺服器等)買氣倍增,11月出口成長年增74%至93.7億美元,規模及增幅均創歷年單月最佳;其餘貨類則續呈跌勢,電子零組件因供應鏈持續調整庫存,出口衰退3.6%,連13黑,但幅度已有收斂,至於基本金屬、塑、化產品則減逾1成。11月進口則是276.7億美元,月減14.4%、年減14.8%;累計今年前11月總出口值年減11.5%至3925.6億美元,進口3231億美元,年減18.7%。進出口相抵,11月出超98億美元,年增61.8億美元;累計前11月出超694.6億美元,提前創下歷年新高,年增230.2億美元。主要市場中,對美國、東協、歐洲出口同受資通與視聽產品外銷暢旺挹注,分別年增33.1%、13.8%、1.7%。其中對美國出口達78.2億美元創新高,對日、中則各減11.4%、6.3%。累計前11月對歐洲出口年增1.8%,是五大市場中唯一正成長者,對中出口年減19.1%,占總出口比重35.4%,為近21年來同期最低,對日本、東協、美國出口各減7.8%、7.4%、2.3%。
台灣機車超狂外銷多國 第一名竟然是伊拉克!
台灣人騎機車比例高,在電動車推動後有更多人加入騎機車的比例,今年1到9月的機車(包含電動機車)總銷量高達60萬6699台,當中還有不少比例是外銷,今年上半年總出口數就有8萬多台,當中第一名的國家也被發現竟然是中東國家伊拉克,而非熟悉的亞洲地區國家。根據車輛工業月刊資料,2023年上半年1至6月的台灣機車(包含電動機車)總出口數有8萬4675台,年增率約6.26%。海關進出口統計顯示,台灣機車外銷數量第一名是伊拉克,前6個月出口量有2萬2467台,馬達加斯加則是第2名,數量有1萬1869台,日本則是第3名有1萬0486台,第4名為美國的4306台,第5名則是奈及利亞4129台。前三季1到9月的機車(包含電動機車)銷量,總共有60萬6699台,其中三陽23萬6484台、年增32.06%,市占率39%居第一;光陽17萬1131台,市占率28.2%第二名;山葉10萬3148台,市占率17%第三名。
終結連12黑!9月出口翻紅 財政部曝原因
財政部昨(11)日公布海關進出口貿易統計,9月出口388.1億美元,終止12個月衰退,轉為年增3.4%,但是相較於2021年同期仍為衰退,減幅2.1%。且9月翻紅恐是曇花一現,10月因為去年基期再度拉升,極可能再度轉負或持平,景氣復甦仍有疑慮。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9月之所以有機會轉好,主要是受惠於人工智慧的商機、國際新品備貨效應,加上去年9月外銷景氣轉弱比較基期較低。進口仍無好轉的跡象,9月進口289.4億美元,年減12.2%,連續11個月衰退,半導體設備大減5成5、外銷前景不明朗,國內廠商的備料態度也偏向審慎。出口貨類方面,由資通與視聽產品挑大梁,9月出口82.6億美元,年增率59.8%為歷年次高,是近14年來最大增速;但是仍有8類貨品呈現衰退,如果剔除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仍為年減5.6%。對中國大陸出口跌幅有趨緩現象,9月對中國大陸、香港的出口有138.3億美元,是今年出口金額最佳,年減幅收斂至8.8%,睽違10個月首度減到個位數。財政部統計,今年前9月出口金額3169.8億美元,年減13.8%,與主要國家相比,南韓前9月跌幅11.5%、香港前8月跌幅11.3%、新加坡前8月跌幅14.3%、中國大陸的前8月跌幅5.6%,相較於主要國家來說,跌幅比較深。蔡美娜表示,主因是台灣2019年到2022年受惠於數位轉型和科技新創之運用,台灣的出口累計增幅達到46%,遠高於日本、香港、韓國以及美國的增幅;另外台灣對於大陸的依存度仍是相當高,所以要轉好,確實還是要看大陸的臉色。展望10月表現,因去年的10月出口達到399.3億美元,今年10月出口可能會有些「擺盪」,預估落在387到399億美元間,年減3%到持平之間。至於以巴衝突對出口的影響,蔡美娜解析,去年台灣對以色列出口11.2億美元,占總出口0.2%,主要是電子零組件、資通訊與視聽產品、基本金屬及其製品;而從以色列進口21.5億美元,占進口0.5%,主要是精密儀器。巴勒斯坦去年出口僅520萬美元,進口則是幾乎沒有,以直接的數字來看,影響暫時不大,間接效應則要看後續發展與外溢效應。
連9個月負成長!財政部預估衰退期快結束 總出口最快9月有望轉正
財政部今日公布5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出口金額為361.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1%,連續9個月負成長,而累計前5月出口金額1698.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9%。財政部統計處長蔡美娜表示,總出口衰退期預估12個月到16個月,出口最快9月轉正,最慢11月回到正成長。蔡美娜表示,5月出口還是呈現疲弱狀態,僅較4月稍微成長,但是還是不如過往的表現,財政部分析主要有4大原因,首先通膨與升息效應限縮終端消費需求,中國大陸解封復甦步調還是平緩,經濟呈現疲弱格局;其次產業存貨水位仍偏高,訂單能見度不明朗,庫存調整還在進行。外銷價格下滑,價格下滑影響總出口降幅2/3,以及去年同期基期偏高。11大貨類僅只有資通產品一枝獨秀,其他的貨類都呈現下滑,科技產品中電子零組件受到全球消費電子的市況目前沒有明顯起色,整個半導體產業庫存偏高,去化速度比預期緩慢,年減9.9%。資通與視聽產品年增11.9%,是10個月以來最好的一次成績,主要受到電腦零附件市況有好轉,從東協、歐洲、美國拉貨強勁,單月出口值創新高,電腦零附件年增63.5%,創28個月以來新高。光學器材減幅持續收斂,降到11.1%,15個月以來最小減幅,面板供需結構改善,價格也在止跌當中,面板產業回穩趨於明朗。傳產貨類一片綠油油,礦產品受到原油行情下滑,此外去年國際解封、鬆綁邊境帶動一波需求,基期較高,所以5月減幅49.1%,是11貨類跌幅最大。紡織品庫存調整受到箝制,下跌幅度也有3成6;基本金屬、塑橡膠及其製品及化學品,市場需求不足、國外也有新產能開出,競爭壓力加重跌幅24.6%到31.1%間。主要出口地區呈現兩好三壞,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已經連續10個月下滑,年減19.4%,是五大市場中墊底,主要是中國大陸消費回溫不如預期,全球大環境欠佳拖累其出口與製造業表現,也可能受到供應鏈重組趨勢影響。對美國出口年減3.5%,是今年以來最和緩的一個月份。對日本、歐洲都表現不錯,創歷年同月最高水準,年增分別7.8%與2.4%。今年前5月對中國大陸占比已經降到35.2%,是20年來最低的比率;但是美國則上升到16%、對日本8.1%,也是20年來最好的比重。財政部觀察業界釋放的營運展望,寄望於下半年或者第4季,與主計總處預估相符,不過從傳產貨類、電子零組件短期內很難回正,總出口還會持續下滑,下滑週期要12個月到14個月,最快9月轉正,最慢則是11月份。上半年還處於盤整,年減幅度16、17%之間,創金融海嘯最深跌勢。展望6月出口金額在352到363億美元,年減幅度在16.5%到14%之間。
兩岸貿易依存度38%十多年新低 去年對陸港出口順差1004億美元僅半導體成長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謝金河昨(15日)深夜在臉書發文分享,去年全球貿易都衰退,台灣出口仍然有7.4%成長,創歷史新高,但預計今年貿易額續摔、出口有逆差危機,他示警台灣去年對陸出口僅半導體成長,其他電子產品均衰退16.58%,可以看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並表示台股虎年封關在即,提出5項重要數據,供兔年投資參考。一、全球貿易都衰退的2022年,台灣全年出口4795.2億美元,比2021年4464.6億美元,仍然有7.4%成長,十分難能可貴。不過,去年出口最高峰在3月的435億美元,12月的357.5億美元,已是全年最低,呈現逐月衰退,今年是產業去庫存的1年,貿易額仍將持續衰退。二、去年台灣出口仍然創歷史新高,今年勢必衰退,不過,比起南韓去年出現472億美元逆差,台灣去年仍有519.2億美元順差,但相較2021年的644.14億美元及2020年的589.78億美元,已是歷史第三高。台,韓都是出口導向的國家,但南韓以大企業為主,正好面對中國直接競爭,明年壓力會更沈重。三、至於台灣對中國、香港去年的貿易順差仍高達1004.35億美元,只比2021年1046.8億美元略低一些。這兩年,兩岸關係非常不好,但台灣對中港順差都逾千億美元,如果按照中方統計,台灣對中國的順差高達1565億美元,中港仍是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若沒有去年來自中國1004.35億美元大順差,台灣已是逆差國。謝金河也進一步分析,台灣去年出口到中國以半導體為主的電子零件為核心,全年對中國出口1160.09億美元,占總出口的62.4%,台灣去年對中國出口都衰退,只有半導體出口仍成長,資通訊產品仍衰退16.58%,由此可以看出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四、過去一直以來,大家都在呼籲兩岸貿易依存度太高的問題,去年台灣對中港出口1859.75億美元,全年衰退1.6%,兩岸依存度降到38.8%,是十幾年來新低。這與中國出口不振有關,去年12月,中國出口衰退9.9%,如果中國出口不振,這個比例還會降。五、山不轉路轉,去年中國出口比重下降,台灣對美國出口比重從10.5%上升到15.7%,對美國順差294.14億美元,創歷年新高;台灣對東恊順差267.19億美元,是歷史次高;對新加坡順差169.97億美元,也是歷史上最高。另外,台灣去年對日本逆差209.78億美元,和進口材料,零組件有關;去年油價大漲,台灣對中東地區的逆差293.85億美元,也是新高紀錄。
積體電路9年首見出口季減!財部看旺後市:今年有望再創高
通膨影響消費電子終端需求,台灣「護國神山群」積體電路也難逃受衝擊命運。財政部26日公布資料顯示,今年第3季積體電路出口額468億美元,較第2季的471億美元下滑,是9年來首次旺季不旺、呈現季減格局。根據財政部公布《我國對主要地區進出口前10大貨品分析》,積體電路受惠於高效能運算等新興應用開展,2016年到2021年,甚至是今年上半年,在我國出口貨品中都居於首位,2021年的出口值較2016年更成長近1倍。今年前9月積體電路出口累計達1396億美元,逼近去年全年的1555億美元,財政部官員樂觀預估,今年積體電路出口將超越去年,再創歷史新高。就比重而言,今年上半年積體電路占總出口37.6%,較2016年成長提高了9.6個百分點,甚至相較電腦零附件、電腦及其附屬單元等占比,明顯擴大。去年對大陸、香港積體電路出口達到937億美元,較2016年的430億美元大增1.2倍;此外2021年在晶片需求帶動擴建產能熱潮下,對陸港出口半導體設備也成長2.1倍,排名晉升到前10大。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積體電路對陸港出口占比逾6成,今年上半年台灣對陸港出口積體電路金額達549億美元,占整體積體電路出口值也近6成、約59%,顯示台灣積體電路主要還是集中銷售到中國大陸與香港,依存度相當高。財政部表示,近期貿易摩擦與政治衝突,掀起保護主義氛圍,各國為保有穩定供應鏈,無不尋求結盟或調整全球布局,勢必對台灣造成不等程度的影響。
擔心ECFA優惠終止 機械業求新方法存活
大陸為反制美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對台採取軍事演訓、禁止輸入農漁產品及糖果、餅乾和糕點食品,令台灣企業憂心,兩岸關係再不改善,恐危及《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早收清單關稅優惠,台灣企業不想「坐以待斃」,決定尋求自力救濟,兩岸機械聯合會將在8月26日登場,屆時台灣相關企業與公協會將向陸方表達,爭取ECFA繼續執行。另一方面,據了解,此刻正在福建廈門進行檢疫隔離的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與訪問團成員,計畫至廈門、廣州、上海等地探訪台商、台生時,若遇見大陸涉台人員,也會向陸方表達持續推動ECFA對兩岸經貿合作發展的重要性。夏立言將在20日展開拜會行程,預定27日返台。大陸商場統計台資商家 山雨欲來民進黨執政以來,兩岸關係日趨嚴峻,台商擔心,兩岸再不尋求改善,陸方是否中斷ECFA早收清單?一名資深北京台商表示,目前尚未聽到相關訊息,但工商局有發文,要求各大商場造冊統計哪些商家屬台資或外資,此舉已令台商有山雨欲來的不祥預感。據統計,ECFA早收清單每年貨品關稅優惠高達8、9億美元,去年出口至大陸為252億美元,超過新台幣7500億元,年成長逾3成,受惠產業包括石化塑膠、運輸工具、紡織類、鋼鋁製品、工具機產業、汽車零組件等,若ECFA遭取消,這些產業直接受創。機械業也是早收清單的項目之一,ECFA若取消,機械公會估算,機械業每年將損失營業額約5億美元。相關業者表示,大陸尚未表態會否取消ECFA關稅優惠,但兩岸關係充滿不確定性,讓業者相當擔心,因此決定化被動為主動,在26日召開的兩岸機械聯合會表態,爭取ECFA繼續實施。直接衝擊年約9億美元優惠關稅兩岸機械聯合會相關交流已舉辦17年,陸方對口單位是「中國大陸機械工業聯合會」,具半官方色彩,過去兩年因疫情所限,都採線上舉行,26日會議是論壇,實體論壇在河南洛陽登場,我方派出2位講師、10位業者線上與會,主要議題是淨零碳排,11月將舉辦正式聯合會議,台灣機械業盼組團前往,但須看大陸疫情發展再確認,暫定在武漢辦理。美國白宮前天表示《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將在月底展開實質談判,對此,機械公會表示,台灣機械及其零組件出口到美國關稅稅率大約5%至10%,希望可以比照ECFA,爭取到零關稅。不過,台美貿易合作是否可以彌補ECFA終止的損失,機械公會指出,各個市場需求不同,結構也不同,無法比較。出口中港占比達4成 市場難取代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說,ECFA依協議不可能說廢就廢,目前只有大陸民間智庫有喊停的聲音,中國官方從未說要廢。劉大年指出,與美洽談貿易便捷化等,對台商有正面助益,但要注意的是,《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並無關稅減讓,台商想保持ECFA的成果可以理解,特別是台灣出口至中國、香港占總出口額比重高達4成,大陸巿場難以被取代。劉大年認為,自由貿易協定等洽簽,只會嫌少,不會嫌多,對台灣來說,拓展美國及大陸兩大巿場都很重要,沒有誰可取代誰的問題。
訂單荒、庫存爆倉 三星越南廠員工「周休4天」哀號:薪水被腰斬
全球消費性電子需求疲軟,智慧型手機更是淪為重災區,南韓科技巨頭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的越南工廠傳出產能利用率大降5成,甚至廠區工人一周只要上班3天,不僅薪水少了一半,連加班費也跟著泡湯。三星於2021年共出貨2.7億支手機,其中光是越南工廠的生產量就高達1億支,據《路透社》報導,由於手機市場消費減緩,三星越南廠工人現在一周只能上班3天,其他生產線一周還可上班4天,相較以往訂單滿手,如今卻是面臨「爆倉」危機。三星電子在越南有6座工廠,不僅擠身越南最大外商,也是越南第一大出口商,光靠三星就貢獻了越南總出口額的5分之1。廠區員工指出,即便去年遭遇疫情最嚴峻時刻,三星工廠也不至於像現在如此冷清,至少在過去5年內沒發生過大幅減產的慘況。另一位員工表示,6月至7月左右是市場淡季,但是僅意味著不用加班,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連工作日都被砍半。多家消費電子大廠釋出全球消費放緩警訊,不過三星仍樂觀看待後市,預料供應鏈問題將逐步緩解,同時下半年的市場需求估大致持平,或出現個位數增長。三星即將在8月10日舉行新品發表會,預料將會發表最新一代的摺疊螢幕手機,可望成為推升獲利的主力軍。
陸軍演、制裁下馬威 府院祭5大指示全面備戰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抵台訪問,引發中共4日起在台灣六大外海舉行實彈演習。針對台海變局,行政院3日晚間緊急召開記者會,面對中共祭出經濟制裁,蘇揆指示各部會協助因應,針對金融市場可能波動,指示財金部會及國安基金密切觀察、妥善因應。因應台海政經情勢變動,蘇揆3日緊急邀集各部會召開因應會議,要求主動積極,防止任何外力侵擾,確保社會運作正常。蘇揆提出五大指示,包含保持陸海空運輸安全暢通、加強公司資安防護、維持社會治安、防治假訊息,穩定產業跟金融股匯市正常運作,希望各部會提出具體作為和因應之道。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也轉述蔡英文總統指示,包含留意禁止我國農漁產品跟實品出口衍生產業衝擊,境外網路駭客攻擊資安問題,及對中國大陸軍演祭出海空運輸應變。繼北京當局針對上百家食品廠祭出出口禁令外,3日再針對白帶魚、竹筴魚還有柑橘類禁止輸中,將衝擊我每年產值近8億元台幣、出口總量約為1.5萬公噸,其中柑橘類出口到大陸近8,000公噸,金額約2.7億元,占比6成,其中文旦占比最高,是立即會受到衝擊的項目。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若有所作為就不會有損失,將即刻啟動新興市場外銷、既有市場擴充,並啟動所有內銷,包含加工,還有所有網路平台購買,更不排除在WTO訴諸爭端解決。對具體品項、數量還有相關損失,羅秉成強調,會加速盤點跟釐清。若確實有影響,會予以輔導,如果是政治因素,會和業者了解損害情形予相關協助。此外,大陸商務部3日宣布3日起暫停天然砂對台灣地區出口。對此,經濟部表示,近2年來進口天然砂占全國天然砂使用量不到1%,由於進口天然砂來源多元,「從中國進更少」,加上目前國內砂石量已接近可自給自足,短期市場有需要,會由水利署從疏濬作業供砂,供需沒問題。針對大陸宣布禁止台灣食品進口,包含水產品、調製食品等。財長蘇建榮表示,以我國出口的調製食品而言,占台灣總出口比重約0.1%,衝擊甚小。另共軍4日起軍演,蘇建榮說,短期內台股確實受影響,惟金融市場本來就是「來來去去」,而台灣實體經濟上半年表現穩定,加上國安基金自7月已獲授權進場,將密切關注後續發展。
當心!美國務院官網刪「不支持台獨」 賴正鎰:國人冷靜勿當美國棋子
對於美國國務院上周官網更新美台關係現況的文字表述,引起新一波的政經波瀾,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今天呼籲國人應該要冷靜思考,千萬不要擴大解讀或刻意揣測,以免台灣變成美國的棋子,暴露在台海戰爭風險之中。美國國務院官網更新內容的動作,刪除了關於1979年聯合公報中「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等敘述,也不再提及「美國不支持台獨」。有媒體分析,從表面來看,感覺是強化台美關係,但其實是把台灣推向風頭浪尖,離兩岸紅線更近,讓台灣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中,就像俄烏戰爭之前,烏克蘭也有類似狀況,結果烏克蘭變成了主戰場。賴正鎰說,他能理解政府希望台美關係能更上一階,爭取更大經貿合作與國際空間,但是卻要用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來換自由貿易協定FTA,甚至必須向美國買更多武器,最終恐變成兩岸軍備競爭,換來更多大陸軍機繞台,這並非好事,美國或許只想以提供協防為由,賣更多軍備武器給台灣,從中獲取商業利益,但若是兩岸真的發生戰爭,屆時美國也不一定會出面保護台灣,俄烏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希望國人想清楚,別讓台灣變成美國的棋子。」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前4個月台灣總出口1623.97億美元,對大陸總出口426.3億美元,占比26.25%,若加上香港的14.3%,總佔比約40.55%。但對美總出口為249.4億美元,占比15.36%。顯見大陸仍是台灣最主要的出口地。去年底大陸外匯存底已經突破3.25兆美元,是全球最大外匯存底國家,而台灣外匯存底也有5488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今年4月更超車印度,上升到第四名。賴正鎰說,大陸經濟實力已經是大到可以與美國媲美,21世紀已經是華人的世紀,兩岸應該要更緊密合作,共同去賺世界的錢。就像如今台灣最缺的快篩試劑,一劑難求,賴正鎰也提出建議,大陸疫情防控嚴格,快篩試劑資源也相對較多,先前國台辦釋出善意,說要幫助台灣採購快篩試劑,他認為沒有理由反對,「大陸若能代為採購到大量快篩試劑,建議可由企業購買,爭取在最快速度調度更多快篩試劑的方向進行。」
【創新情報】24th全球自行車設計比賽頒獎典禮暨經濟部科專成果主題館盛大登場
經濟部舉辦第24屆全球自行車設計比賽((International Bicycle Design Competition, 以下簡稱IBDC)頒獎典禮,在來自美國、英國、義大利、澳洲等13個國家共157件的參賽作品中,選拔出17件優異的獲獎作品。IBDC是全球第一個導入自行車創意設計與原創概念的自行車設計比賽,24年共有87個國家參賽、累積近15,000件參賽作品資料庫,衍生60餘件創新產品/專利及4家新創公司。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台灣是全球自行車最大的出口國,自行車產業鏈具國際優勢,未來更是看好電動自行車發展,透過科技輔助,自行車將變得更智能化,為整體產業帶來了強大的發展動能。根據財政部資料顯示,去(110)年我國自行車及零件總出口值約51.47億美元,較前期漲幅近40%,提前布局電輔車關鍵技術及開拓創新應用,是台灣產業迎向下一個黃金世代的關鍵點。IBDC成立的初衷是希望為台灣自行車產業帶來設計解方,透過舉辦國際型的競賽,挖掘出具有新穎概念及創意發想的設計作品,特別是現今自行車已不是單純的代步交通工具,更成為運動競賽、健身、休閒、娛樂性的載具,惟有開創新需求、新創意,才能掌握新市場。經濟部科專成果主題館開幕以「設計、研發、檢測、服務」,提供業者全方位的技術服務。第24屆IBDC的參賽主題為「智慧.永續.心生活」,自行車是綠色運具的最佳象徵,面對多元的市場,智慧的資通訊技術搭配綠能環保的趨勢,將帶來嶄新的生活型態,因此本屆參賽作品大多聚焦於智慧化科技輔助電動自行車設計。本屆金牌由台灣設計師葉泓廷奪冠,其創新概念為打造一台專為上班族設計的行動辦公電動自行車(BUCK - Personal Mobile Workstation),BUCK具有可收納的升降桌板,同時建有智慧路線導航,可為使用者找到附近最適合停留的辦公地點,是一件充分展現新生活形態與感性設計之創新產品。另在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 2022)展期,經濟部科專成果主題館精選21項自行車領域科技專案成果,包括「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IOT、智慧化產品(Bike-E)」、「檢測認證服務能量」、「智慧製造」及「人才培訓與淨零碳排推動方案」等,其中如「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係與國際技術同步、核心控制器具備智慧輔助模式,可偵測坡度變化,智能化調整輔助比例,另因應人因需求,智慧化導引騎乘踏頻至高效率區,是一台比你更了解自己的電輔跑車。核心控制技術已技轉威剛、鑫元鴻、綠捷傳動等多家廠商,是國內廠商開發配套系統的最佳利器。在經濟部科技專案支持下,秉持著技術創新、產業需求至上的精神,透過科專成果主題館,推動各項技術的商品化應用,協助產業爭取市場商機。另透過IBDC匯集全球創意設計資源,衍生創新產品與新創公司,未來經濟部將持續給予產業一臂之力,助產業進攻高階自行車及電動輔助自行車市場。
不滿台明星因新疆棉被獵巫 羅智強嗆:蘇貞昌柿子挑軟的吃
關於新疆棉議題延燒,國民黨台北市議員羅智強今(29)表示,行政院長蘇貞昌等台灣政客獵巫張鈞甯、彭于晏等台灣明星只是杮子挑軟的吃;他嗆說,既然賺人民幣的都是罪人,那請偉大的蘇貞昌有骨氣即刻下令兩岸「禁商」。羅智強指出,2020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含香港)出口達1367.4億美元,佔台灣總出口值43.8%。他說,請蘇貞昌正告大陸,台灣不差這1300億美元的出口市場,沒有這43%出口,台灣GDP成長率保證破10%羅智強也諷刺,這1300億美元產品賣到大陸,民進黨說是因為「大陸需要台灣」;那更要禁商,台灣怎麼可以每年滿足大陸1300億美元的「需要」,這不是「資匪」,什麼是「資匪」?另外,談到為什麼這麼多台灣人民,在「新疆好棉」和「新疆血棉」這2個版本,選擇相信新疆血棉版本?羅智強分析,一是不相信中共,中共從來不是一個開放透明的政府,甚至可以説開放透明一直不是中共政治體制的選項,所以中共説是的,一定不是;中共説不是的,一定是。羅智強接著表示,二是討厭中共,一天軍機繞台20次破紀錄,誰會喜歡這個天天恐嚇台灣的政權。他也自承不懂中共邏輯,就算一天繞200次,台灣人民也不怕,只是徒增台灣人民反感,中共軍機繞台是在幫民進黨催票嗎?羅智強說,既然中共惹人厭又不讓人信任,許多台灣人民選擇相信新疆血棉也就理所當然了。他也說,如果哪一天出現了南海血魚、黑龍江血參、雲南血玉,大家依然會相信這些都是「血」產品。
旺來測國安5/鳳梨危機有望成兩岸復談轉機 綠委也鼓勵要把握
回顧台灣鳳梨「登陸」的背景,二〇〇五年大陸宣布對台灣農產施行「零關稅措施」,吸引大批台灣水果出口至大陸;二〇一二年,大陸與菲律賓發生南海主權爭議,隨即對菲國的香蕉、鳳梨下達禁令,台灣也藉此事件搶占大陸市場。此次鳳梨禁運事件,兩岸學者分析,或許是「兩岸復談」的機會,民進黨立委張宏陸則指出,如果大陸願意跟台灣對談,不失為雙方重啟交流的契機。二〇〇五年三月大陸宣布對台灣農產施行「零關稅措施」,八月一日起開放十五種台灣水果進口,包括鳳梨、釋迦、木瓜、芒果和蓮霧等,並簡化通關手續,吸引大批台灣水果出口至大陸。二〇一二年,大陸與菲律賓發生南海主權爭議,大陸檢疫機構稱多次從菲國進口水果中截獲有害生物,隨即對菲國的香蕉、鳳梨下達禁令,當時菲國鳳梨占大陸進口總量的94%,台灣也因中菲糾紛,趁機搶占大陸市場。台灣鳳梨出口大陸在二〇一四年達到八千公噸,之後連年穩定成長,二〇一八年更突破五萬一千公噸。知名兩岸專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趙春山認為,「鳳梨事件或許是『兩岸復談』的機會,重點是雙方願不願意坐下來談,有互動總比過去都不來往要好。」蘇貞昌子弟兵、立委張宏陸也認同趙春山的看法,他認為,如果大陸願意跟台灣對談,不失為雙方重啟交流的契機。立委陳玉珍則說,陸方一開始定調此事屬檢疫層級,如果民進黨懂得順著這條路走,務實開啟事務性協商,將成為兩岸融冰的起點。三月一日以來,蔡政府拚命鼓勵國人多吃鳳梨,民間企業至國營事業也都紛紛響應,然而,鳳梨果農仍相當擔心,蔡政府面對四月的鳳梨大量盛產期,能否穩住市場價格不崩盤,同時不波及其他外銷大陸的水果,考驗才正要開始。蓮霧與釋迦銷陸均占總出口量逾9成,果農表示,雖然目前尚未受影響,但仍擔憂未來銷陸管道突然喊卡。(圖/張文玠攝)
台灣「牛轉乾坤」?只有半導體OK 百業仍蕭條
近五年1~10月生產、出口概況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包括半導體、被動元件、印刷電路板、光電材料等製造業,以2016年工商普查資料,電子零組件業一年生產毛額2.0兆,以半導體1.5兆最多,光電材料2,999億居次。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生產毛額達6,646億。■根據2016年工商普查,台灣製造業家數16.1萬家,電子零組件、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合計9,413家,占比不到5%,這兩個行業從業員工83萬人(上班族),占製造業從業員工總數28%,占全體883萬名從業員工更不及10%。今年初,疫情漫天蓋地而來,由於對貿易依賴甚深,因此每家國際機構都不看好台灣,國際貨幣基金(IMF)估台灣將衰退4.0%,上半年的情勢確實是如此,出口連月下滑,消費逐季走低,景氣也連亮了五個月的黃藍燈。迨下半年漸有起色,出口恢復成長,製造業生產連月上揚,我們觀察前十個月資料,出口擺脫衰退而成長3.4%,製造業生產年增率直逼7%,主計總處日前更上修經濟預測,台灣非但沒衰退,還有2%以上的成長,跌碎眾多專家的眼鏡。雖然明年才是牛年,但從官方的統計似已看見「牛轉乾坤」的氣象,然而果然牛轉乾坤,百業復甦了?並沒有,今年總出口成長只是拜一、兩個產業之賜,多數行業還在寒冬裡。依據海關統計,今年1~10月半導體等電子資訊業出口成長率高達20%,為十年來最高,半導體雪中送炭,才讓出口數字有了回溫的感覺。電子、資通 雙挑大梁依海關統計,主要出口貨品分類有30多項,電子、資通雖僅其中兩項,其出口金額卻占總出口五成,是以我國出口起落悉數取決於半導體的榮枯。今年適逢我半導體產業榮景,若不計電子、資通這兩項,前十個月出口依然大跌10%,紡織、塑膠原料、橡膠製品、化學品、鋼鐵、機械、電機產品、石油煉製品皆呈衰退,如此自然稱不上復甦了。大家都說,下半年出口表現比較好,我們根據海關統計估算,今年7~10月的出口1,223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成長7.3%,確實不錯,然而進一步觀察,這依舊是電子、資通兩產業獨領風騷,其餘還是不行,不含電子、資通的出口還是衰退6%。值得注意的是,前述所談的出口是以美元計價,若以新台幣計價情況就更差了,因為今年以來新台幣匯率大幅升值,同樣的美元換回更少的新台幣,以7~10月而言,以新台幣計價的出口成長率瞬時萎縮至1.3%,而排除電子、資通的出口較去年同期更大幅衰退11%。產業榮枯 成兩個世界業者的感受應該比較接近新台幣計價的數字,如此看來,電子、資訊業以外的台灣仍在寒冬之中,「牛轉乾坤」的氣象可能只是幻覺,不過,政府近月所發布的數字都是好消息,除了出口漸入佳境,外銷訂單連八紅、製造業生產也連九紅,然而總的來說,這依舊是半導體產業創造的,1~10月製造業生產指數成長7%,排除資訊電子業仍然衰退5%,27個中業別裡還是有21個負成長。過去我們常以「一個國家,兩個世界」形容貧富不均,如今產業也一樣是兩個世界,若以上班族占比而言,享受成長的只占1/4,處於衰退的卻占了3/4,沒有半導體的另一個世界,其含概人口之眾多,其處境之蕭條,其升級之困難,遠超乎我們想像,更非平均成長率可一語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