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稅收
」 財政部 稅收一鼓作氣1/反罷樑大勝 在野速審財劃法逼中央分錢「憂又等25年」
藍白陣營聯手以超出1.6萬票粉碎「罷樑」行動,也讓立院藍白黨團合作更有底氣,本會期將合推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自中央分配給地方縣市現有統籌分配稅款基礎上,再「切出」3208億統籌稅款,補助各縣市。藍營高層人士指出,藍白聯手擋下綠營「大罷免潮」後,士氣大振,若在立院乘勝追擊,透過修正《財劃法》,鬆動中央政府「集錢」,不分藍綠縣市不僅財源都能增加,有助於地方建設,也化解對地方政府「集權」力道。2026縣市長選戰的在野黨選將,也不必再像過去八年,只能在大選時眼巴巴欣羨中央為綠營選將大放利多,朝野立足點相近,讓選舉更公平。基隆市罷樑投票結果,反罷樑票大勝1.6萬票,讓藍白立委有如吃下定心丸,力拼開審財劃法修正案在本會期完成立法。(圖/劉耿豪攝)25年未修的《財劃法》仍側重在以北、高兩都為規劃核心的集錢集權思維,財政部雖在立院上會期同意未來會提草案,但本會期開議後,卻推說各縣市對「水平分配數字」(各縣市分多分少)仍喬不攏,因而提不出草案。「再拖過這會期,立院下會期縣市長選戰將開打,修財劃法變數更多,在野立委驚覺修法刻不容緩,財政部想拖不送草案,也得審。」藍營財委會召委陳玉珍說,她已立下「軍令狀」,凡由她輪值(另位召委為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兩人隔週輪值)召委,必排審財劃法,力拼10月底前送出財委會,扣除一個月協商冷凍期,爭取本會期休會前完成三讀,早日讓22縣市每年可從中央多分配補助,總共約3200億,避免縣市缺錢,只能向中央卑躬屈膝伸手。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強調,財劃法已經25年未修正,期間已歷經廢省、2都變6都等劇烈變化,立院財委會將力拼本會期完成三讀。(圖/翻攝自陳玉珍臉書)財政委員會資深立委賴士葆建議,既然財政部長期說各縣市「水平分配」難喬,不妨換個方式,藉立院修法先確定垂直分配比例,說不定可突破僵局,讓拖了10幾年的修法水到渠成。被視為賴總統嫡系的民進黨立委郭國文,則批評藍白不斷放話要通過《財劃法》修正案,卻不提《地方制度法》、地方稅法通則也應一併修正,讓地方有錢也有責,質疑藍白只想鼓動地方搶中央的錢。另有綠委私下坦承,在野黨放話財劃法修正後,各縣市財源「只增不減」,因不會有縣市長會「嫌中央補助太多」,面對在野攻勢確有壓力,增修地制法、地方稅法可增修法複雜性,不失為「避實擊虛」策略。藍委則見招拆招,指綠營若認地制法、地方稅法通則也重要,不妨等財劃法完成修正後,送版本到立院審查。藍營高層分析,就算財劃法最終按藍、白修法主張過關,新增3200億統籌稅款若由22縣市均分,平均每縣市多分不到150億,對部份財政困窘縣市仍是杯水車薪,但至少「窮縣施政將可多點想像力」,費點心思擠出錢打造縣市特色,爭取工商業、縣民進駐。廢省前,直轄市與縣市稅收分配比例還有26.2%,13.7%;廢省後,省府收入收歸中央所有,中央分配稅收比例逐年創新高,直轄市與縣市稅收分配卻不增反減。圖為精省前後各級政府收入淨額比例統計圖。(圖/陳玉珍辦公室提供)現行財政劃分比例約中央分到總稅收的75%,地方分配25%,國民黨原本提案要求中央將廢省後多出的15%收入,全改分配給地方,統計後,約可多補助縣市共5700多億,但為免中央「挖東捕西」,藍營與執政縣市溝通後,將新增比例降至9%,約為3200億,該數字與白營修法版本接近,外界認為更有利在野立委意見整合。
「繳稅大戶」在這!15%富人貢獻全國近9成稅收 最高一筆20億元
5月綜合所得稅申報已過,越來越多人選擇用信用卡繳綜合所得稅,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16日公布最新報告,發現有超過75%的民眾繳稅金額在5萬元以下,繳稅10萬以上的人僅占15.56%,卻貢獻了全國近9成的稅收,繳稅大戶居住地前三名分別是新竹市、新竹縣竹北市與台北市大安區,用信用卡繳稅的新竹市民平均單筆超過32萬元,最厲害的單筆繳稅金額居然高達20億元,令人咋舌。數據顯示,台灣人以信用卡繳納綜合所得稅的金額及筆數逐年穩定成長,今年達到2098.5億元、約135.4 萬筆,雙雙創下歷史新高,用信用卡繳綜所稅也占整體綜所稅收的八成左右。因為高科技產業聚集,數據發現,新竹市持卡繳稅的平均單筆金額為32.2萬元,金額中位數4.1萬元,高居全國冠軍,占全國繳稅總額的8.28%,第二名才是台北市,平均繳稅單筆金額約29.9萬、中位數1.9萬元,不過繳稅總額占全國36.39%;第三名是新竹縣的27.2萬、中位數2.8萬元,占全國約7%。其中,45到65歲的族群是信用卡繳稅的主力軍,正處於職業生涯的高峰期、通常收入較高,繳稅金額合計占整體的55%以上,值得注意的是,超過65歲的納稅義務人,雖然人數僅占2.26%,但金額卻高達整體的21.21%,且平均單筆繳稅金額超過147萬元,金額中位數達到8.2萬元,遙遙領先其他年齡族群,顯示他們的經濟實力,而最富有的前1%繳稅大戶,平均單筆繳納金額大於208.3萬元,其繳稅貢獻更占總稅收金額的53.23%。從這次聯卡中心信用卡大數據平臺對2024年全台民眾稅負的樣態分析,可看出臺灣目前所得分配呈現高度差異的現象,反映在民眾稅負態樣上,呈現比較極端的分佈。
總稅收破3兆!每人平均稅負近14.7萬 年增6751元
2022與2023年已經連續2年稅收突破3兆元,財政部表示,稅收既是政府主要財源,也是國民負擔,如按年中人口折算平均每人稅負,2023年為14萬6830元,較2022年增6751元。若觀察稅收占GDP比率,則我國因採簡政輕稅政策,故不含社會安全捐的賦稅負擔率位居偏低水準,2023年為14.6%,近3年平均約14%,僅高於城市國家新加坡,明顯低於日本20.7%、美國21.6%、南韓23.8%及其他歐洲國家介於21%到42%。再以2022年來說,20個主要國家賦稅占GDP比率與2012年比較,除新加坡、比利時等4國下滑外,其餘國家均為上升,以南韓增6.0個百分點最多,我國上升2.1個百分點,大致居中。
租稅負擔低?財政部公布數據 台灣低於OECD國家平均
囤房稅2.0即將上路,財政部公布不動產經常稅(持有稅),占整體GDP(國民生產總額)約0.8%,低於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平均1.0%。不動產持有稅稅基較為穩定,且常作為輔助調控房地市場的政策工具,財政部表示,2025年開徵囤房稅2.0,不動產持有稅占比可能會有新的變化。財政部資料顯示,2022年台灣的財產稅占總稅收有明顯變化。所謂財產稅包含不動產的持有稅如地價稅與房屋稅、金融與資本交易稅,包含證交稅、期交稅;以及遺贈稅與其他如契稅。2022年財產稅占總稅收大約是13.5%,相較於2021年的18.4%,下降4.9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2022年所得稅收大幅貢獻,排擠到財產稅的比重,其中不動產交易所得像是土增稅、房地合一稅在OECD的分類當中,也都算入所得稅當中。就財產稅占總稅收來說,2022年不動產持有稅占比41%、金融資本與交易稅42.3%,不動產持有稅和金融與資本交易稅平分天下,而遺產稅及其他則只有16.7%。財政部表示,2021年台股價量創新高,使得金融與交易稅上升突破5成,而2022年則回歸正常,回到4成左右。不動產持有稅不僅視為持有房屋者的租稅負擔,同時是輔助調控房地市場的政策工具。其占GDP比重觀察,產權清晰且仰賴不動產持有稅的北美地區包含加拿大、美國與墨西哥平均達到2.0%最高;已開發國家像日本、澳洲、紐西蘭在1.6到1.9%間,南韓也有1.2%、OECD國家平均則有1.0%;台灣約0.8%,與歐盟、香港、新加坡差不多。亞太地區方面,開發中國家產權不清晰、稅制設計不完整占比就極低,像是菲律賓只有0.4%,柬國、寮國、印尼都只有0.1%,而泰國和越南甚至都還未達0.1%。財政部表示,2024年7月起實施囤房稅2.0實施,2025年5月開徵,屆時不動產的持有稅比率可能會有新的變化。
近3年稅收超徵3000億起跳 遭疑稅課收入嚴重低估
2023年度稅收超徵預估3800到3900億元,近3年稅收超徵3000億元起跳,遭外界質疑稅課收入嚴重低估。立法院通過2024年度稅課收入預算加碼150億元,中央稅課收入要達2兆3140億元,年增5.4%,減少鉅額超徵機會,增編150億元中,營所稅分配最多占約9成,要增加134億元。財政部所公布的2023年度稅收資料,至去年12月底總稅收已經達到3兆4319億元,預估全年超徵數3800到3910億元。其中屬於中央政府賦稅收入達2兆4745億元,超徵數預估2910到2970億元。近3年超徵數都高達3000到5000億元,使立法院通過2024年度稅課收入預算應再加碼150億元。財政部規劃,營所稅分配到9成最多,營利事業所得稅原預算數為8428億元,將會增加到8562億元,但是相較於2023年度預算數9265億元,仍年減約7.6%;剩餘的16億元,綜所稅分配9億元,關稅也增加編列7億元。財政部官員表示,立院加碼150億元的分配是根據過往稅收情形及能夠達成機會來規劃。另外界批評,蔡政府浮濫編列「特別預算」,財政部說明,特別預算都是擬具特別條例經立法院通過才據以編列,不論是前瞻基礎建設、新冠肺炎疫情特別預算,都是施政迫切需要。
將創歷史第3高!財政部預估今年稅收超徵上看3800億
財政部12日公布全國賦稅收入統計,前11月累計總稅收達3兆2877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6.8%,已超過預算數(又稱為超徵)2175億元,財政部預估,今年超徵規模約在3600到3800億元,將創歷史第3高紀錄。資料顯示,今年前11月已達到全年預算數的稅目包含特銷稅、遺產稅、贈與稅、印花稅、綜所稅、營業稅、證交稅、娛樂稅、房屋稅、牌照稅、關稅、營所稅、期交稅。受惠於升息銀行利息收入亮眼,金融營業稅增加與國內消費旺盛,11月營業稅收1062億元,年增8.6%,創歷史單月新高,累計前11月營業稅收達5634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5.5%,表現十分亮眼。今年累計前11月創歷年同期新高紀錄的稅目除總稅收、營業稅外,關稅、營所稅、綜所稅、遺產稅、特銷稅、房屋稅、牌照稅與印花稅也創同期新高。另受惠於AI商機與11月的台股買氣熱絡,平均日成交值3470億元,證交稅11月收177億元,年增27.5%,連續7個月正成長,累計前11月稅收1776億元,年增10%,創歷史次高,表現不俗。房地相關的稅目則逐漸回暖,主要受到青安貸款帶動房市相關需求,土增稅11月稅收62億元,雖年減4.9%,但相較10月成長7.7%,有漸次平穩跡象;契稅11月稅收17億元,為今年以來最高,年增24.9%,主要是新屋交屋挹注;個人房地合一11月稅收42億元,年增34.2%,已是連續4個月正成長。財政部以往年最後一個月稅收大約在1446億到1682億元估算,今年總稅收超徵規模在3600億元到3800億元;中央政府的稅收超徵數達1988億元,就過往經驗來看,中央政府超徵規模估計2700到2900億元。地方政府包含中央統籌分配稅款稅收,到11月底還未達到預算數,達成率為99%,距離預算數差臨門一腳。主要是土增稅的達成率只有64%,並確定土增稅今年無法達標。
前九月稅收近2.8兆創新高!全年超徵估至少千億 學者批黑箱預算
財政部昨日公布9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累計前9月的稅收已經達到2兆7905億元,占全年預算數90.9%,財政部官員保守估計,今年超徵稅收「至少」可達1100億元以上。近5年稅收超徵情形。(圖/中國時報吳靜君製表)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表示,今年景氣不佳,但仍有超過千億元以上的超徵金額,凸顯政府在編列稅課收入預算上的「黑箱作業」,完全不公開透明、沒有標準作業流程,財政部與主計總處編列預算上很容易在上面「做手腳」。陳國樑解釋,以2022年全國賦稅實徵淨額3兆2479億元,今年的賦稅收入預算數僅編列3兆701億元,儘管今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較低,但仍繼續增長,今年稅收預算數卻還比前一年實徵少近1700多億元,怎麼不算嚴重低估?超徵的稅收,蔡政府多拿來做特別預算的財源。而近幾年稅收都超過千億,顯示執政黨對「稅收低估」食髓知味,也可以說「特別預算常態化」與稅收嚴重低估脫不了關係。今年前9月已經達到全年預算數的稅目有特銷稅、贈與稅、遺產稅、綜所稅、房屋稅、印花稅、營業稅及牌照稅。除了總稅收外,前9個月創新高的稅目高達8個,包含關稅、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特銷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與印花稅。而9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為312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7.6%,因此9月證交稅收達到157億元,年增24.5%,已經是連續5個月正成長。前9月證交稅收累計達1446億元,是歷年同期次高,僅差預算數105億元,很有可能10月證交稅提前達標。至於今年可以超徵多少?財政部官員表示,稅收中的兩大支柱,綜所稅前9月稅收達到6514億元,已經超過預算數679億元,雖然年底會有大額退稅,但是今年超過預算數應不會低於700億元。營所稅部分前9月稅收已經達到9192億元,年增2.8%,距離預算數約1281億元,雖然今年上半年景氣較為不佳,營所暫繳金額遇到中秋長假、部分營所稅暫繳10月入帳,所以實際會多出多少規模,要10月中旬才會明朗,目前整體稅收樂觀預估可以超過1100億元規模。
民進黨立委盼減輕基層負擔 昨喊代繳農民保費、今再提代繳小店營業稅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和郭國文等7名綠委昨日提出,政府應代繳農民保險、職災保險的保費1千元的主張後,鍾佳濱今(11)日又率郭國文、吳琪銘、江永昌、賴惠員和湯蕙禎等人,共同呼籲行政院除普發6000元現金外,對前年符合紓困資格的44萬戶小店家,應由經濟部直接代繳其今年度的應繳稅金,家家都有、無需申請、手續簡便,讓小店家未來一年較好過。 鍾佳濱指出,俗稱「小店家」的小規模營業人約52萬家,符合前年經濟部「商業服務業營業衝擊補貼」紓困資格的約有44萬家,當年卻僅有1/4申請到補助,只用到360億預算當中的48億。他說,這一年來受到輸入性通膨影響,開店所需物料成本持續上漲,這些社區型「厝邊店家」其實過得很辛苦。 鍾佳濱說,行政院擬定特別條例時應考量小店家這兩年情況,以2021年為例,小規模營業人約僅繳納28.5億元稅款。他認為,對符合當年紓困資格的44萬戶小店家,直接由經濟部自1800億中勻支約30億元,代繳其今年度的應繳稅金,不僅所需經費不多,而且簡政便民、民眾立刻有感。 郭國文表示,2021年讓小店家免稅的預算僅28億,按照去年稅收的成果,政府絕對承擔得起提供小店家免除營業稅,如此一來不只符合政府「錢花在刀口上」的目標,更是讓受高通膨影響小店家減輕不少壓力,既符合財政紀律又體恤基層。 「他走訪轄區的三峽老街小店,許多店家紛紛反映受疫情衝擊影響,物價上漲、成本增加。」吳琪銘說,現在疫情較趨緩,春節過後也將全民普發6000元現金,觀光即將再現復甦,可望再帶動一波買氣,希能緩和之前外在環境對小店營運造成的影響。他呼籲,行政院針對符合經濟部「商業服務業營業衝擊補貼」紓困資格約44萬家的小店,直接代繳今年度應繳稅金,讓店家減低負擔恢復生機。 江永昌表示,小商家受到疫情衝擊最大,3級警戒期間生意慘淡,而總統上任以來,每年總體營業稅實徵數都成長,從105年的3783億到110年的4993億,去年已經篤定超越5300億,經濟規模持續成長。但他說,小規模營業人的營業稅開徵稅額,這7年來不只成長幅度低,又因疫情受到劇烈影響,例如2021年的第2、第3季,疫情3級警戒,開徵稅額只有同年第一季與第4季的7成而已。江永昌說,不是事業家數有大量減少,是家數持平,但每個營業人的平均稅額平均下降1/3,這些小商家都苦苦支撐,現在正要開始賺錢,正可以免除部分營業稅1年,表達補償之意。 賴惠員說,財政部公告今年總稅收超徵4500億元,雖然意味台灣經濟是全世界優等生之一,但對一般民眾或小店家過去兩年是呈現苦撐的狀況,許多店家等不及經濟再起,宣布倒閉新聞時有所聞。她說,「課徵稅制精神就是進行所得重新分配,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賴惠員表示,分析前2年台南產業申請紓困協助方案,有大約84%是商業服務類型,大多是屬於小型店家申請紓困。因此她希望一同為台南小店家請命,期盼財主單位從善如流,將可重新分配的1800億元,規劃部分經費協助免徵營業稅,並簡化行政程序,再一次還稅於民,創造共享價值,弭平財富不均之情況。 湯蕙禎表示,行政院這次拍板定案全民開工領6000元紅包,雖然有通盤考量到社會許多弱勢族群,但有許多小店家在過去疫情中,配合國家防疫政策不開放內用,對店家的生意多少有影響。她強調,小店家支撐台灣許多鄉親家庭經濟,但在國家疫情政策下,鄉親願意犧牲自己支持防疫政策,因此這次普發紅包,政府除了照顧弱勢,也應該支持、補貼當初配合國家防疫政策的小店家,讓人民感受到台灣有溫度、有溫暖的政府。
綠營立委喊「還稅於民」政府聽到了! 蔡英文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討論
民進黨立委大喊「還稅於民」,蔡英文總統已預計12月31日將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討論相關財經議題,據了解,目前的方向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針對真正需要的人進行紓困,讓錢能花在刀口上。二是針對全民共享部分究竟要以N倍券或其他方式仍在研議。黨政人士表示,今年度總稅收雖然比總預算多了4500億元,但補貼油電凍漲經費就要扣掉約2000億元,加上其餘債務還本等經費,實際能夠用於產業紓困及經濟紅利發放的只有約2000億元,這部分如何運用,目前行政院還在規畫。蔡英文27日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回答媒體提問是否「還稅於民」時就已明確表示,相關議題包括總體經濟面臨的困境,預計本周就會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討論。黨政人士表示,目前已預計12月31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聽取行政院的規畫方案。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則表示,確切的時間若有確定,將會另行說明。
延長兵役為國安備戰 賴正鎰批領導人應「設法止戰」
國安會議拍板94年次義務役男兵期,從4個月延長為1年,強調是為「國安備戰」,商總主席賴正鎰今(28)日表示,政府應給百姓免於恐懼的自由,作為國家領導人應該要設法止戰,而非一昧加強備戰,「為維持正常國防需求,延長6個月即可,省下的義務役薪水就可用來購置精銳武器。」賴正鎰說,政府在92年全面實施募兵制時的計畫是每年要維持20萬名員額,但因為少子化逐年嚴重,根據政府107年以後公佈國防預算編制縮為17.5萬人,每年服役的志願役軍士官兵約為16.3萬人,加上義務役1.1萬人,但每年平均員額缺口約15%,每年志願役都不足額。內政部公布92年次兵齡男子調查結果,人數僅11.8萬餘人,已降至近10年來新低,未來年滿18歲青年人數預估持續銳減,國軍募兵將面臨挑戰。他認為,2000年出生人口還有30.5萬人,隔年2001起大減為26萬人,到2005年出生人口僅剩20.5萬人,2022年出生數僅剩13.9萬人,若以新生兒一半為男性,僅有15萬人至12萬名役男,若再扣除替代役跟判定免役者,每年役男約僅剩11萬人,女性軍士官也只有3000多人。賴正鎰說,志願役不足額原因是薪餉太低,他建議應先將志願役薪水從3萬元提高到5萬元,役男服志願役的意願也可望提高,募得人數可望增5萬人,就可達到國防編制的20萬人,以每人每月薪餉增加2萬元,每年國防預算約增加240億元。但是,以蔡總統宣布恢復徵兵制,從4個月增為12個月,雖可增加5萬人義務役,但多出8個月軍餉支出,以每人每月薪餉6300元調高為26500元,增加2萬元,每年國防預算約增加160億元,這還不包含吃住與保險,年終獎金等固定支出。他認為不需要延長到一年,只要6個月應該就足夠,5萬人可再減少6個月的薪餉,省下的120億元就可以拿來汰換老舊武器,購置精銳武器。對於蔡英文提到「和平不會從天而降,和平靠國防,國防靠全民,唯有能戰才能止戰。」賴正鎰認為,政府應該給百姓免於恐懼的自由,百姓絕對不希望看到戰爭,也都抗拒加入戰爭,作為領導人應該要「設法止戰而非加強備戰」,政府應加速恢復與大陸溝通管道,維持穩定和平的經貿交流,加強內需經濟消費,而非一昧只想著戰爭打仗的事情。對於政府今年總稅收可能會超收4500億元,賴正鎰說,政府從107年起就開始出現超收1054億元情況,之後幾乎每年都超收,去年跟今年超收額都超過4000億元,現在國人普遍出現要「還財於民」的聲音,他認為應該排富,並在農曆過年前發給年收入低於30萬元者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每人消費券2萬元,並非給現金,這樣不僅有刺激消費作用,也能照顧弱勢,讓這些人過個好年。對於台商最近頻頻發聲,希望政府能加速開放小三通,做到便民,讓台商台幹可以回台灣過年,他也認為大陸已經宣布1月8日起要開放邊境,入境免隔離等措施,除了台商回台灣之外,將來過年後回大陸也免隔離,希望政府能加速規劃,並與大陸有關方面溝通對談,趕緊恢復兩岸對飛的航班與城市,從現有的4個直航城市,至少先恢復為10個城市,方便各主要城市的台商台幹過年前後的往返大陸。
籲減免年輕人學貸 湧言會喊話政院:超徵稅收「重分配」
台灣今年前11月全國賦稅收入首度突破新台幣3兆元,財政部官員推估全年總稅收可超過預算數4500億元以上。對此,民進黨湧言會立委趙天麟、林楚茵、王定宇、前新竹市議員李妍慧及前新北市議員何博文舉行記者會,主張「經濟成果,全民共享」並提出三點訴求,呼籲政府在過年前應以現金或是消費券形式,將稅收成果與全民共享;再建議政府減免全台84萬年輕人的學貸,體恤青年世代的經濟壓力;最後則希望政府就受影響的傳統產業與服務業等再行紓困。趙天麟表示,希望湧言會所提出的三點訴求,政府可以用最寬鬆的領取標準與最便利的領取方式進行,近日賴清德副總統在地方與黨員進行座談,也有不少民眾對賴清德反應政府在發放相關補助上,有太多限制與不便利的地方,因此希望政府在「經濟成果,全民共享」之餘,能夠「領取標準最寬鬆,領取的方式最便利」。「整體經濟情況不錯,它可能是反映在特別的幾個產業。」王定宇表示,台灣近年經濟成果豐碩,但在不錯的經濟成果之下,自己與其他出身基層的湧言會民代們卻發現,疫情爆發至今,不少傳統產業訂單都停了,甚至有企業將年假提早到1月8日,經濟狀況好的可能是半導體等科技產業,傳統產業狀況卻非常嚴峻,像是服務業、餐飲業、傳統菜市場都相當辛苦,「右手看到整體經濟狀況好像不錯,左手看到一大群人正在受苦,這是客觀的現象,身為民選民意代表,湧言會無法坐視不理。」林楚茵則指出,當政府預算已經達標時,這些收進來的預算就應該與全民共享,並補充這些多出來的預算多來自於營所稅,大企業在疫情中確實守住業績,各工廠線也如期出貨,但餐飲業、中小企業確實受到影響,希望這次超收政府能讓全民共享經濟成果「還稅於民」。何博文說,近年台股榮景與稅收多來自於半導體產業,升斗小民、小店舖、小吃攤卻受到疫情極大衝擊,政府幾波紓困卻手續繁瑣,政府為了不讓錢財流入不當管道,從中有很多嚴格審核,紓困金多流入到老闆、企業主手中,以至於基層勞工難以實際感受到政府紓困。何博文指出,希望政府在年關之前以現金、支票直接匯款民眾,使民眾感受到政府的暖意,讓稅收成果共享於全民。李妍慧說,這次湧言會主張稅收「全民共享」,這是一種「重分配」的概念,將政府從企業得到財富,平均分給民眾;前兩年晶圓片產能高速增加,以至於現在「去化庫存」,園區無薪假也悄悄開始,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將產能消化完畢,這次一波台灣經濟,雖然大企業賺了不少錢,但即便是新竹周邊園區基層工程師來說,都不見得能夠感受到經濟成長成果,只覺得物價很高,生活很辛苦;因此主張政府能就稅收「重分配」,讓更多民眾享受到實質稅收超徵成果,全國人民快快樂樂過年。
陳亭妃支持「還稅於民」 喊話行政院儘速決策
政府今年總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估計超收4500億元,「還稅於民」聲浪四起,立委陳亭妃今(26)日向行政院喊話,不論是用甚麼形式,支持「還稅於民」計畫,現金也好、振興券也好,只要能讓經濟復甦,都應將資源真正用在刀口上,讓人民有感。陳亭妃表示,這幾年在疫情影響之下,很多弱勢家庭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弱勢族群更加弱勢,生活快過不下去,同時一般家庭也受到影響,學生學貸還不出來,中小企業、餐飲旅宿業營收進入低谷。她表示,「不論是雇主還是勞工,生活都過得苦哈哈。」陳亭妃認為,若能在預算達標的情況下,提出「全民共享」方案,現金也好、振興券也好,只要能讓經濟復甦,都應將資源真正用在刀口上,讓人民有感。她表示,會建請行政院儘速進行跨部會決策,提出配套措施,早日讓民眾受惠,有助於維持民生發展。此外,立委郭國文則表示,超徵的稅收若用普發方式回歸民間,就枉費政府的功能。他認為,尤其在貧富差距逐年擴大,更在去年達10年新高,政府背負照顧弱勢的角色,所以與其普發現金,更應該主張「針對性紓困」。郭國文說,從數據調查上能發現,社會後40%的民眾,可支配所得以一年3千、5千元在成長,但以今年通貨膨脹逼近3%的高通膨換算,可支配所得其實在減少中。他質疑,反觀社會前40%的家庭,每年可支配所得超過百萬,發個幾千元給這些人的用意何在?面對營利稅超徵,郭國文表示,這代表景氣創造出來的經濟效果不錯,但關鍵在於經濟成長「下滲」不彰,導致底層民眾無感,面對通膨更是基層需求不被滿足,這才是政府必須重視的面向。因此,他反對政府普發現金,應該善用政策工具來達到財富重分配,「針對性紓困」才是真正苦民所苦,請政府將經濟底層的需求作為政策優先目標,不是以普發來解決民怨!
基本工資漲至2萬6400元 拍板定案
基本工資調漲拍板定案!勞動部昨天邀集勞資政學4方代表舉行「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資方代表雖理解基本工資調升不可擋,但仍就調幅高低力戰勞方、學者與政府代表,最後由勞動部長許銘春裁示,明年基本工資月薪從2萬5250元調整為2萬6400元,調幅4.56%,時薪則從168元為176元,調幅4.8%。勞動部估計有232.67萬名勞工受惠,送行政院核定後,明年1月1日實施。昨天一早,在審議委員會9時舉行前,勞資雙方仍互相叫陣,態度強硬。台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邱奕淦說,如果昨天基本工資不能調至2萬8000元,就是蔡英文總統的「3萬元承諾」失信於民。工總常務理事何語則回敬,「夢想很容易,現實不可能」。許銘春:漲幅有分享也有體諒不過今年的審議委員會進行比往年快,3小時半就宣告會議結束。何語在會議開始提案為近日病逝的前勞方委員莊爵安默哀後,雙方才進入實質討論。勞、資雙方各抒己見,學者傾向支持勞工,政府代表強調會提供配套措施,進入調幅討論時,商總代表一度要求時薪不可四捨五入至176元,但許銘春表示,基本工資補貼方案會對時薪做全額補貼,商總才願意妥協。最後由會議主席許銘春做出裁示。許銘春會後受訪表示,勞資雙方都受疫情影響,但委員們仍能相互體諒,並就相關指標數據,理性對話、溝通討論,也讓基本工資審議機制的運作更加合宜、發揮效益。工商界盼政府 研擬有效配套許銘春進一步說明,以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2.92%,以及經濟成長率3.76%的2分之一推估,原本明年基本工資漲幅為2萬6462元,勞方體諒資方經營辛苦,因而降為2萬6400元,「有分享也有體諒」。何語表示,資方從未反對調漲薪資,只是要求各界合理看待經濟的狀況,疫情至明年可能都還不會結束,擔心很多中小企業已經硬撐3年,到了明年會撐不下去。學者委員、台大國發所副教授辛炳隆表示,考量資方在成本推動下導致企業經營的困難,因此將零頭(62元)回饋給資方,最後拍板為2萬6400元。對於基本工資調升結果,工商協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表示,工商界將配合辦理,並期望政府研擬提供有效的配套措施,協助受疫情衝擊產業。尤以去年總稅收超收4327億元,其中營所稅超收919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建議將超額稅收用於協助弱勢產業,並檢討不合時宜的稅收,例如印花稅及貨物稅,健全稅制與合理稅收用途。雇主負擔增 每名勞工多185元基本工資與勞工保險與就業保險、職災保險、健保、勞工退休金提繳等有連動關係,再加上勞保費率明年擬成長0.5%,預計雇主明年要為每名基本工資勞工勞保及就保多負擔185元,勞工退休金提繳增69元,職災保險則平均增加2元。這次調升是蔡英文2016年執政以來,連7年調升,月薪從上任前的2萬8元調整為明年的2萬6400元,時薪則從120元調整為176元,調幅分別達31.9%及46.7%。
前7月證交稅收 創史上最大衰退幅度
財政部昨日公布7月全國賦稅收入初步統計顯示,受到台股震盪影響,7月證交稅142億元,年減幅度高達58.3%;值得注意的是,前7月證交稅收1094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14億元,創史上最大衰退金額,年減35.9%,同時寫下17年來最大減幅。隨著俄烏戰爭推升通膨、各主要國家加速升息、經濟前景不明,台股大幅震盪,國安基金7月中旬決定進場護盤,而台股今年前7月表現不佳,也反映在證交稅上。財政部資料顯示,7月證交稅142億元,年減58.3%,是2013年3月以來的最大減幅、前7月證交稅雖站上千億元大關,創歷史同期次高規模,不過仍難掩大幅衰退的窘境。外界好奇,今年證交稅是否可以達到編列預算數?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目前證交稅收還不見明朗,除了有通膨、經濟衰退因素外,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以及大陸軍演也是變數,使得目前證交稅收距離預算數還有蠻大距離。證交稅今年預算數為1768億元,根據財政部估算,台股日均交易量要達2808億元證交稅才會達標,前7月證交稅收距離預算數仍有670多億元差距,且到8月中日均交易量大約是2400億元,今年是否能夠達標仍需觀察。賦稅收入中的「兩大稅目」包含營所稅、綜所稅都已經進帳,今年7月總稅收6923億元,年增22%;前7月總稅收達2兆95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2%,規模創歷史新高,全年預算數已經達成76.9%。前7月稅收規模創同期新高的稅目有關稅、營所稅、綜所稅、營業稅、房屋稅、使用牌照稅。對於下半年稅收,陳玉豐表示,隨這2021年上市櫃獲利表現佳,推升營所稅,前7月營所稅稅收年增57.9%;綜所稅也大幅增加26.3%,不過經濟和大陸軍演等不確定因素,使得證交稅、貨物稅表現較為不佳,目前距離預算數還有986億元的缺口,惟陳玉豐預期,今年仍有機會達成預算目標。
台股震盪…證交稅遭衝擊連4黑 財部:預測較去年同期下滑
台股震盪、量能緊縮,衝擊證交稅表現。財政部昨公布4月稅收,證交稅實徵淨額僅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縮水92億元,年減37.5%,不僅連4黑,也創下2019年7月以來最大減幅。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受到通貨膨脹、升息趨勢和俄烏戰爭等不確定因素影響,預期未來數月證交稅都會呈現下修格局,較去年同期下滑。2022年證交稅各月實徵淨額情形。(圖/吳靜君製表)財政部公布4月總稅收135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5億元,年增1.9%;累計前4月實徵淨額6179億元,年增180億元,幅度為3%,締造歷史同期新高紀錄。除總稅收外,其他前4月同創歷史同期新高的稅目有關稅、綜所稅、營所稅、房屋稅、契稅等。值得注意的是,與台股動能連動甚深的證交稅銳減,4月實徵淨額僅153億元,年減37.5%,已經連續4個月負成長,累計前4月實徵淨額也只有65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49億元,年減幅度18.5%。以去年4月、前4月上巿櫃股票日均成交量分為5269億、4331億來看,今年以來台股量能明顯不足,外界關心,證交稅連4黑是否無法達成預算數?陳玉豐表示,今年證交稅的預算數為1768億元,是以平均日成交值3021億元為預估基礎,以今年4月上市櫃股票平均每日成交值有3200億元、前4個月平均日成交值有3521億元分析,還是很有機會達標。有關房地三大稅目,4月稍微熄火,僅房地合一稅續呈高成長。財政部資料顯示,土地增值稅4月實徵淨額80億元,年減5%,今年以來首次單月負成長,不過基隆市、台北市仍明顯增長;契稅4月實徵淨額約14億元,年減6.5%,繼續大幅成長的城市為台中市、台北市。土增稅、契稅之所以呈現負成長,與基期墊高和新屋交屋趨緩有關。4月個人房地合一稅收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7億元,年增1.2倍;前4月累積達104億元,年增幅度1.1倍,主要適用房地合一稅新制的案件累積所致。
緩解疫情擴大支出 美國債突破30兆美元
美國財政部2月1日公布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國債總額首次突破30兆美元(約新台幣834.15兆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此外,截至1月31日為止,美國未償還公共債務總額為30.01兆美元,年增7億美元;834.15兆元數字有多大,可以與我國一年總稅收2.8兆元相比,相差將近300倍。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間,美國政府採取了規模龐大的財政激勵政策,大量增加發行美元和國債,用以緩解疫情未來的危機與對美國經濟的衝擊,因此造成美國國債總額大幅增加。統計自2019年年底至今,美國國債已增加7兆美元。美聯儲目前正轉向對抗通脹模式,將啟動自2015年以來的首次加息準備。在美國通脹高漲和美聯儲準備開始加息的雙重因素背景下,美國政府債務不可持續的風險大幅增加。彼得森基金會(Peter G. Peterson Foundation)首席執行官彼得森(Michael A. Peterson)認為,美國目前的財政狀況是多年來,政府對財政不負責任的結果,華盛頓在解決國債方面幾乎沒有任何進展,而且兩黨在許多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摩根大通(JP Morgan)首席全球策略師大衛凱利(David Kelly)指出,借貸成本上升將限制華盛頓在氣候變化等其他優先政策項目上的支出。美國媒體《CNN》一項以美國財政為題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有約三分之二(67%)的美國民眾認為,政府支出是美國經濟的重要問題。
2021年稅收大豐收 財政部:超徵逾4000億元
大豐收!財政部11日公布2021年12月暨全年稅收統計,我國2021年總稅收達到2兆8,450億元,較預算目標數超徵逾4,000億元,總稅收及超徵數皆寫下歷史新紀錄。另2021全年稅收規模,年增率18.6%為近32年來最高,比2020年成長4,463億元,亦創史上單年成長稅額最高紀錄,表現十分亮眼。近年稅收超徵情況財政部統計處副處長陳玉豐表示,2021年全年總稅收大於預算數(2兆4,416億元)達4,034億元,全年預算達成率116.5%,創下我國稅收超徵數史上新高紀錄,前一次新高為2015年的1,878億元。2021年全年重大稅目陳玉豐指出,2021年除總稅收創新高外,營所稅(6,985億元)、綜所稅(5,256億元)、營業稅(4,821億元)、證交稅(2,753億元)、關稅(1,325億元)、房屋稅(833億元)、牌照稅(670億元)、遺產稅(330億元)、契稅(178億元)、期交稅(104億元)等10項稅目,皆創歷史新高水準。各主要稅目中僅娛樂稅受疫情停業影響未達預算數目標,其他皆達標。2021年全年稅收大豐收,主要為營所稅年增2,214億元、證交稅年增1,246億元、營業稅年增449億元等三大稅目成長。陳玉豐分析,營所稅之所以大增,主因2020年政府紓困免辦暫繳稅款企業,2021年報稅季回補入帳,加上上市櫃企業獲利成長豐厚,還有企業自繳稅額增加等因素所致。證交稅則受惠於2021年海運行情助攻台股交投熱絡,全年台股日均成交值達4,613億元創歷史新高,年增逾八成。營業稅則為國內產銷活動穩定、進口電子零件稅額增加所致。展望2022年稅收,我國有企業獲利成長、出口暢旺、內需回溫等三大正面因素,後勢可期。陳玉豐表示,以2021年前三季上市櫃公司表現,總營收約27兆元、年增近兩成,稅前淨利約3.3兆元、年增八成以上,估上市櫃企業全年營收與獲利有望挑戰史上新高,且企業2021年高獲利表現可遞延反應在2022年營所稅收部分。此外,我國2021年全年出口規模4,465億美元、全年出超規模653億美元,皆為歷史新高紀錄,尤其在需求不減趨勢下,台企有望延續出口優勢。至於內需表現,逐漸回溫,娛樂稅收也逐步回升,若疫情可即時控制,內需有望再升溫。
娛樂產業營收復甦 北市娛樂稅減半取消定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娛樂產業尤其慘澹,市府為此推出娛樂稅減半優惠,自去年12月開始施行到今年6月,但考量減半課徵期間,整體月平均營業額成長達32%,減稅利益也未必能回饋消費者,評估已無延長優惠期必要。據統計,2019年台北市娛樂稅收為2.68億元,稅收主要來自臨時公演,金額佔總稅收結構3成,2020年因疫情影響,各娛樂營收普遍減少,且中央宣布百人以上集會活動停辦,多數公演延期、取消,全年娛樂稅大幅減少至1.49億,較去年減少近5成,營業額也從128億降至76億,可說直接腰斬。對此,台北市財政局為減輕娛樂產業負擔,於去年10月21日增訂「台北市娛樂稅徵收自治條例」第5條之1,明定去年12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止,娛樂稅得以減半課徵,估稅收將減少0.57億,該缺口預計以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開幕所增加的娛樂稅作為彌補財源。在減半課徵的前4個月,雖然各娛樂業月平均營業額較2019年減少24%,但已較去年成長32%,顯示娛樂產業已有復甦,部分行業如高爾夫球練習場甚至不降反增。截至今年3月,減少稅收已達0.28億。財政局指出,全國僅北市因應疫情針對娛樂稅減半課徵7個月,考量整體娛樂業營收成長達3成,且部分業者如高爾夫球練習場、節目餐飲業營收較疫情前佳,如僅就特定業別延長減半課徵,會有公平性疑義。財政局也分析,電影業營收減少,主因是疫情導致外國強檔大片延後上映,無法吸引消費者觀看,今年小巨蛋、北流等演唱會場次預計比去年增加,未因疫情取消演出,且娛樂稅納稅義務人為消費者,業者只是代收,減稅利益未必回饋消費者,若要再延長優惠期,還須修正台北市娛樂稅徵收自治條例第5條之1,因此不打算繼續減徵。市議員苗博雅提醒,市府拍板不延長優惠措施,應該和業者先行溝通,讓對方有預期性,讓店家能提前評估營運前景。財政局長陳家蓁也允諾會儘快告知。
前總統朴槿惠行賄取消緩刑!三星副會長李在鎔判2年半
韓國首爾高等法院昨天(18日)下午就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涉嫌行賄前總統朴槿惠及其親信重審一案進行宣判,判處李在鎔2年半徒刑,取消緩刑,李在鎔並遭當庭收押,送回監獄。分析指出,儘管李在鎔仍有上訴機會,但翻盤機會不大,恐難逃牢獄之災。判決出爐後三星電子股價慘摔3.41%。52歲李在鎔是三星集團第三代實質掌門人,他被控於2016年挪用公司資金86.8億韓元(約新台幣2.2億)向朴槿惠及其閨蜜崔瑞元﹙原名崔順實﹚行賄,換取朴槿惠向韓國國家退休基金(NPS)施壓,支持三星旗下「三星物產」與「第一毛織工業」合併,並協助他取得三星電子關鍵股份,順利繼承三星集團的經營權。李在鎔2017年遭起訴後,一審時法院認定他行賄、海外洗錢、背信和對國會作偽證,判處5年徒刑,李在鎔提出上訴。2018年二審,高等法院改判2年半徒刑、緩刑4年,李當庭獲釋。唯去年最高法院駁回二審判決,發回首爾高等法院重審。當時韓媒就指李再度入獄的可能性甚大。首爾高等法院昨宣判重審結果,認定李在鎔行賄、挪用公款等罪成立,判他2年半徒刑並取消緩刑。分析指出,就算李於7日內再提上訴,由於最高法院之前已做出一次判決,這次翻盤難度很大。但他曾被拘押353天應會納入刑期計算,意即他只需服刑18個月。這次判決似乎不符合「韓國財閥犯罪3-5法」的民間說法—重判3年、緩刑5年、最後特赦不用關,因李在鎔躲不過牢獄之災。不過三星員工多達30萬人、市值占韓國總額30%、貢獻稅收占總稅收20%,對韓國經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已有人呼籲特赦李在鎔,宣稱他有能力協助韓國走出經濟困境。李在鎔再次入獄除了可能被迫脫離三星決策圈,也無法監督已逝父親李健熙的遺產繼承程序,但最大衝擊恐是讓三星再次陷入領導真空期。韓國工業聯合會(FKI)對法院的判決表示遺憾,指李在鎔入獄可能會讓三星群龍無首,錯失先機與布局。三星曾在2019年宣示,以10年時間與120兆韓元﹙約台幣3兆﹚,希望在2030年超前台積電。但李在鎔再次回牢籠,未來的不確定性可能拖累整個集團。判決結果出爐後,三星電子股價慘摔3.41%、三星物產重挫6.84%、電動車電池巨擘Samsung SDI慘跌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