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薪資
」 主計總處 薪資 通膨 薪水 實質總薪資台鐵「董總調薪4成」拍板定案!董座杜微證實:已收到薪資調整公文
台鐵加薪了!台鐵公司昨(22日)宣布,台鐵公司從業人員薪資將調漲1800元至3140元,另外拍板通過董事長及總經理加薪4成案。對此,台鐵董事長杜微今(23日)也證實,已經收到董總薪資調整公文。台鐵公司發布薪資待遇調整公告,指台鐵公司從業人員薪資原依資位人員固定月薪90%~93%規劃,後經與交通部及臺鐵企業工會溝通協調,調整以資位人員100%固定月薪發給,並將部分非固定薪額納入從業人員的職務薪考量,提升從業人員薪資,增加幅度約1800元至3140元台鐵公司說明,舉最基層第11階從業人員為例,薪資為36140元、增加約3140元,第10階薪資為38830元,第9階薪資為41330元,第8階薪資為43810元;另將依程序提報核給從業人員危險加給、夜點費及地域加給。針對董總調薪一事,台鐵董事長杜微今天受訪時表示,他已收到薪資調漲公文,不過會等到從業人員要點核定後,再來進行調整,至於危險加給、夜點費及地域加給等調整,同樣待從業人員要點核定後,將一併提報。杜微透露,台鐵從業人員薪資將逐步與資位人員達同一水位,未來待遇還會繼續提升,但前提要先強化安全、提升服務,將資產做好才能增加營業收入,用人費率也才有調整的空間。
台灣人「除去理工科」薪資4萬很輕鬆? 一票人狂嘆:不容易
現代社會物價飛漲,許多人薪資漲幅追不上高物價。日前就有網友好奇詢問,如果不考慮理工科相關工作,台灣其他行業的員工是否能領到4萬元以上的薪水,引起眾多網友熱議。該名網友在Dcard以「現在真的都是人人有月薪4萬以上嗎?」為題發文表示,自己又再度掉入漩渦,「撇開理工科,在台灣的薪水,實際上真的都是領到4萬以上嗎,而且感覺從事網路行銷產業更容易?但又覺得如果真的是,那怎麼可能還一堆人都說生活不穩定」。貼文PO出後,引發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台灣中位數約52萬,年終一個月,平均一個月就是4萬,所以約一半的人達不到,而且這個數字還是未扣任何保險,這才是現實世界」、「其實很多不到4萬喔,打開人力銀行很多基本工資和3萬初的,我也是其中之一」、「平均月薪4萬,蔡英文跟賴清德平均也有一顆睪丸」、「文組薪水要4萬我覺得不容易,除非是公務員、空姐、會計師、律師等,多得是餐飲業、行政沒4萬」、「傳產要4萬都要主管階級,一般基層破3萬就偷笑了(電子業除外)」。也有網友認為,「4萬也很少…買車買房都不夠」、「餐飲都4萬起不是」、「我相信絕對沒有到人人啦,如果大家起薪都4萬以上物價就絕對不只現在這樣了,但身邊親友或同事基本上的確絕大多數都有4萬,甚至4萬都算偏低,應該跟交友圈及背景有些關係」、「薪水4萬多,但是就是很吃緊,以前可以每個月看電影,每週吃外面,還可以每個月買一些運動品牌衣服鞋子什麼的,現在有家庭有孩子就是能在家就在家,假日出門就是帶孩子出去走走」。事實上,主計總處日前公布,7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6530元,月增0.11%,年增2.89%;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1萬5736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6萬2266元,年增6.06%。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7340元,月增0.16%,年增3.58%。
薪資成長超越通膨! 李彥秀:亮眼數據背後暗藏隱憂
台灣今年前7個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成長2.6%,總薪資成長4.09%。國民黨立委李彥秀今(13)日對此表示,台灣勞工終於鬆了一口氣,但看似樂觀的數據背後實則暗藏隱憂,今年前7月低於平均薪資的受僱人數比例上升至69.3%,創下5年新高,反映的可能是更大的產業結構及分配正義問題。李彥秀提到,今年前7個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成長2.6%,總薪資成長4.06%,考量物價通膨後,經常性薪資成長0.29%,總薪資成長1.72%。從前7個月的數據來看,終於擺脫「連續3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負成長」以及「2023年總薪資7年來首度負成長」的困境。不過,李彥秀指出,看似樂觀數據的背後,仍然透露些許的擔憂。首先,總薪資受到去年負成長的低基期影響,基本工資調升,再加上今年1月軍公教調薪4%帶動,今年前7月成長4.06%只能算是差強人意;而考量物價通膨後,前7月經常性薪資僅成長0.29%,台幣貶值通膨壓力加大,今年實質經常性薪資能否轉正,仍有待觀察。李彥秀續指,今年前7月低於平均薪資的受僱人數比例上升至69.3%,創下5年新高,也就是說,台灣有將近7成的勞工領不到平均薪資。最後,李彥秀說明,「薪資結構扭曲惡化」、「中產階級持續萎縮」、「極端高薪比例擴大」,背後反映的可能是更大「產業結構」與「分配正義」的問題。民進黨要拚「有感經濟」,亮眼數據背後,可能透露更多、更深層的擔憂。
今年前7月實質總薪資年增1.72% 創4年來最多
通膨連續數月突破2%警戒,受廠商持續加薪的效益影響,上班族實質薪資仍持續成長;主計總處12日公布今年前7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萬6269元、年增2.6%,總薪資6萬3826元、年增4.06%;考量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分別年增0.29%及1.72%,皆創近4年來最大增幅。值得注意的是,主計總處透過勞工保險檔、勞退月提繳工資檔以及全民健康保險檔等資料,首度公布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前7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萬7111元,與平均數4萬6269元相比,「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為0.802,由於主計總處公布數據追溯到109年1月,0.802的數比值為近5年同期最高,官員表示,數比值愈接近1代表兩者差距愈小,意味國人基層員工低薪已逐步改善。主計總處官員分析,薪資平均數較容易受少數高薪者極端值的影響,中位數更能貼近民眾的感受;主計總處公布,前7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3萬7111元,年增3.26%,考量通膨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增0.94%,這也意味約50%受雇員工薪資低於3萬7111元。主計總處觀察近5年1至7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對平均數比值,從109年至110年從0.801下降至111年的0.795,112年、113年分別微升至0.797及0.802。若觀察今年前7月各行業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因部分工時員工占比較高,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相對較低,分別為3萬946元與3萬1304元;受雇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3萬5342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為4萬5004元較優,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5萬1178元、金融及保險業5萬6160元,皆高於薪資中位數。
基本工資連9漲...勞工實質薪資連3年負成長 中產階級好「薪」酸:調薪永遠沒份
勞動部4日開最低工資審議會,明年最低工資月薪為2萬8590元,調幅達4%,但工商團體擔憂調漲將造成通膨,國發會主委劉鏡清5日表示,為民眾的幸福與未來,工資調整一定要做,連續9年調升薪資未造成痛苦,將持續密切關注通膨,但藍委李彥秀質疑,「基本工資愈墊愈高,人民『薪情』卻是愈來愈差!」對於薪資調漲是否帶動通膨,劉鏡清說,經詢問各產業薪資占成本的比例約在10%至14%之間,影響不會那麼大,而連續9年調整最低工資也未造成痛苦。劉鏡清強調,目前核心通膨是1.82%,常態通膨受風災、節慶影響約為2.5%。而政府每個月都有通膨會議,密切關注通膨影響,若需要會採取因應措施。勞動部次長許傳盛則說,每年調整最低工資都會引發通膨疑慮,薪資審議會共識就是把物價漲幅充分反映在最低工資漲幅上,讓中低收入階層的勞工有充足薪資因應通膨,而依據最低工資調整辦法,決議做成後10日內送行政院,明年1月1日將實施。行政院代理發言人謝子涵表示,台灣近年經濟表現亮眼,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達3.9%,政院宣布軍公教調薪3%,期盼帶動民間薪資成長,政府秉持包容成長的施政方針以及民間需求,還有產業發展前提下,尋求勞工最大利益。不過,李彥秀分析,本國受僱員工約1150萬人,受惠於基本工資調漲約逾200萬人,占比僅2成,企業獲利屢創新高,但是勞工卻無法享受經濟成長的果實,中產階級勞工是最辛苦的一群,「調薪永遠沒我的份,物價飆漲卻是雨露均沾」,台灣連3年勞工實質薪資負成長,去年實質總薪資更是7年來首次負成長。台灣勞工陣線表示,除最低工資外,解決低薪問題需要制度化解決途徑,提醒應建立具體且可操作的薪資透明化機制,以促進不論是求職或在職階段,勞動條件實質平等,才能推動全社會的薪資結構更為公正透明。針對資方所提會造成通膨等,勞陣指出,從過去幾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波動情況觀察,也無顯著因果關係。甚至有年份出現最低工資調漲幅度較大,但當年度CPI卻較前一年更低的情形。這顯示對物價的影響,國際能源、原物料價格及國內租賃等成本的影響可能遠高於最低工資調整。
鄭文燦1小時湊齊2800萬交保 李彥秀:演都不演
前桃園市長鄭文燦涉華亞科技園區土地開發貪污案遭起訴,今(28)日凌晨裁定2800萬交保。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表示,鄭文燦一個小時內就能湊齊2800萬現金,果然實力雄厚,急於交保,連演都不演了!李彥秀表示,鄭文燦羈押期間,主臥室暗櫃被查獲獲現金678萬,678萬是什麼概念?今年5月底,台灣全體受僱員工平均月薪為4萬6173元,也就是說,鄭文燦家中暗櫃的現金,就藏了勞工12年的總薪資。李彥秀指出,更令人乍舌的是,今日清晨,桃園地院合議庭將近一點半,諭令鄭文燦以2800萬元交保,清晨銀行早已關門,鄭文燦家屬卻在一小時後的清晨兩點四十分,就湊足2800萬元現金讓鄭文燦交保獲釋。這透露兩個重要訊息,第一,鄭文燦果然實力雄厚,第二,鄭文燦急於交保,連演都不演了!李彥秀表示,2800萬元是什麼概念?2800萬元的現金,相當於30公斤的重量。誰說臺灣的經濟不好?民進黨前立委陳明文可以在高鐵上遺失現金300萬,還是高鐵通報後才發現錢掉了,「沒有不景氣,只有不爭氣。」李彥秀認為,土地變更案絕非鄭文燦一個人可以完成,土地變更案最後如果成功,背後不法集團的獲利超過新台幣24億元,絕非500萬元或是鄭文燦一人可以喬的動,從地方到中央,為不法集團以及權貴一條龍式的服務,才是可怕的貪腐金權結構,更只是冰山的一角。
你加薪了嗎? 主計處:六月總薪資平均5.5萬 「這行業」破7萬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2日)發布6月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薪資,統計6月底全體受僱員工人數843萬3千人,較上月底增加4千人或0.04%。6月工業及服務業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不含外國籍與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9,103元,月增0.18%,年增3.07%;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9,658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8,761元,年增3.46%。6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6,486 元,較上月增加0.06%;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 8,961 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5,447元,較上月減3.98%。其中住宿及餐飲業34,609元、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35,841元、製造業44,272元(其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55,441元)、批發及零售業45,663元;至於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7,689元、金融及保險業70,741元,相對較高。6月全體受僱員工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8,961元,與經常性薪資合計後總薪資平均為55,447元,年增3.17%;其中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時薪208元,月增0.97%,年增4.00%。1至6月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與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差距3,909元,就行業別觀察,製造業、住宿及餐飲業、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因僱用外籍移工或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二者差距分別為 6,799 元、 4,711 元及 3,909 元。
通膨、永續轉型大浪來了!未來親子2024家庭最愛品牌調查,你一定要知道的三大新趨勢
面對疫情後通貨膨漲持續升溫、氣候變遷兩大因素夾擊,家庭中握有消費生殺大權的家庭主婦、主夫該如何選購選擇各項指標最有利的商品,而品牌如何在大環境中獲得民眾支持,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於8月9日(五)公布「未來親子2024家庭最愛品牌」網路調查,將家庭最常消費品項分為12類,並根據消費者對其知名度、好感度評分,評選出各類別獲獎品牌,如下表呈現:本調查由《未來親子學習平台》與《遠見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合作,透過1,456份有效問卷,分析家庭在全球趨勢下選擇品牌的思維與觀察重點。通膨持續升溫,但消費者更願意買永續商品疫情後通貨膨漲持續升溫。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2024年上半年通膨率達到2.27%,依然突破2%警戒線。根據PwC所做的《2024消費者之聲調查》,31%消費者認為,通膨是其所在國家、地區的頭號風險,而有62%消費者認為,支出漲幅最明顯的品項,是食品雜貨類。與此同時,每年夏天氣溫都飆破新高,也使民眾深化節能減碳意識,購買有永續概念的商品。PwC的《2024消費者之聲調查》顯示,消費者平均願意多花9.7%的價格購買永續商品,因為85%的受訪者在日常生活中,已經親身體驗過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三大新趨勢》品牌認知喜好程度集中、在地品牌抗日策略、通膨下健康與永續成關鍵字綜觀此次「家庭最愛品牌調查」,可解讀出三大新趨勢。趨勢一》中後段品牌在知名度、好感度仍有努力空間首先,不管是品牌知名度、好感度,排名前三的前段班,和排名最後三名的後段班,差距均可達到30%到50%,或甚至更多,顯示台灣消費者的對品牌的認知和喜好程度均很集中,中後段班仍有極大努力空間。趨勢二》日系品牌長期耕耘,台灣本土品牌在地策略突圍其次,除了汽車以外,幾乎所有業態,均由日系品牌、台灣品牌競爭。受到歷史文化影響,不少日系品牌均在台深耕長達數十年以上,甚至更久,加上日系企業文化向來以重視服務細緻度聞名,使得日系品牌在台大行其道。而台灣在地品牌,也從中孕育出與日系品牌抗衡的策略。以NET為例,在國際快時尚品牌夾擊下,依然發揮本土品牌優勢,不只商品品項多元,在同一間店內能找到正裝、休閒服、內睡衣、配件、包包等品項,而且主打「價格便宜」戰略,毛利率控制在四到五成,比一般品牌六到七成低,以薄利多銷策略在台站穩腳步,各大商圈黃金店面均可看到其展店。不只是服飾,就連在綜合生活家電類,也有類似趨勢。台灣起家、跨入家電業已75年的大同,年齡層愈高,知名度也愈高,甚至在50到54歲,高達99%,比其他品牌都高,顯示幾乎沒有人不認識它。這得力於早期「大同、大同國貨好」印象深植人心,也跟近年來自有品牌3C專賣店、各大電商平台的綿密佈局有關,甚至2015年還進軍日本市場,到2020年為止,光是電鍋就賣了超過4,000台,在象印、虎牌等日本電鍋大牌夾殺下,是相當不容易達到的好成績。而環境清潔洗劑,也可看出台灣品牌突圍。綜合評比第一、二名的橘子工坊、妙管家都是本土品牌,第三名魔術靈則是日本花王集團在台生產。創市際市場研究曾針對台灣消費者購買清潔劑的因素調查,發現前三者分別是:清潔效果顯著、價位合理、溫和不傷手,並不包含品牌認同,這也是兩個台灣品牌能奪下前兩名的主因之一。趨勢三》受薪階級支配所得變少,但仍願意掏錢購買健康、永續商品另一方面,不少類別都可看到受到家庭年收入影響,導致品牌知名度、好感度的雙峰現象。根據主計總處調查,1980到1990年代,每人總薪資成長率為10.6%,全體總薪資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為28.1%,但到了2013年至2023年,每人總薪資成長率只剩2.4%,全體總薪資占GDP比例也倒退到26.3%,顯示受薪階級所能支配的所得愈來愈少。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受到數位化、自動化影響,部份工作會被取代,是中產階級流失的主因之一。再加上通貨膨漲不是中產階級個人能控制,自然在選擇商品時,會對價格考量再三,但也希望可以在有限預算內,買到性價比更高的產品。但在衡量性價比的同時,消費者也會重視該產品對自己健康的影響。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部執業會計師呂倩雯表示,消費者在通膨中會把消費預算做更有效的分配,但身心健康需求也十分強勁,會運用科技幫助自己管理身心健康,同時在氣候變遷成為日常現實下,「是否具有永續性」也成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最主要關鍵因素。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許耀雲表示,「未來親子2024家庭最愛品牌」網路調查進行第二年,從親子家庭對生活消費品牌的知名度與好感度交叉分析,了解現今許多消費決策者選購生活用品的關鍵面向,「每一種選擇,都是讓家庭更完整、更溫暖的必需品。」她呼籲,品牌應該保持創新與彈性,持續提供優質服務與產品,才能成為家庭首選。
今年前5月實質薪資正成長!近3年同期首見 終於趕上通膨速度
景氣復甦,企業主加薪、發放獎金意願跟著提高,受雇員工的薪資趕上通膨速度了!主計總處10日公布今年前5月全體受雇員工經常性薪資為4萬6173元、年增2.46%,加計加班費、獎金後,總薪資為6萬5837元、年增3.88%,增幅為近10年同期最大;考量物價因素後,前5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0.22%、為近3年同期首度正成長,實質總薪資年增1.6%、增幅為近7年同期第二高,僅次110年的年增1.81%。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說,景氣復甦下,企業主發放加班費、獎金意願增加,加上服務業、製造業部分業別,經常性薪資增加,帶動總薪資成長。此外,AI商機爆發、5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陳惠欣表示,製造業景氣變化研判會觀察2指標,一是受雇人數,二是加班工時,5月製造業受雇人數終止連續21個月下滑轉為正成長,製造業加班工時維持16.6小時偏高區,若後續幾個月延續這樣的成長態勢,就更有信心評斷製造業景氣好轉中。儘管薪資、製造業相關數據往好的方向發展,主計總處仍點名,部分工作的經常性薪資水準偏低,包括住宿及餐飲業5月經常性薪資3萬4912元、其他服務業如美容美髮及用品維修,薪資3萬5871元;反觀金融及保險業平均經常性薪資為6萬9043元,則是高於整體平均水準。
有多少錢才算「普通家庭」? 想像與現實落差超殘酷
近年來,萬物齊漲只有薪水不漲,雖然主計處公布的平均薪資數字屢創新高,然而對於市井小民來說卻始終無感。有網友就好奇提問,在當今的社會,要達到什麼樣的條件,才有資格自稱「普通家庭」,也引起網友熱議。一名網友在Dcard發文表示,很多人都說「沒錢不要生小孩」,讓她不禁思索著,到底要多有錢才能生?要多有錢才能算「普通家庭」呢?原PO分享自己的看法,認為一個「普通家庭」應該要有夫妻合計年收入達到200萬的經濟基礎,有車代步,並且擁有自己的房子,最好連房貸都已經繳清。此外,原PO還認為,這樣的家庭至少會生1個孩子或以上。網友也紛紛分享自己心目中「普通家庭」的收入標準,「以前讀某校假日班大學的老師說,夫妻年薪各100萬是中產階級」、「普通應該就是要看全台平均收入或者在pr50的人群的收入吧,我猜各7、80萬?」、「不算房貸車貸一人5萬,一家3口15萬,一家4口20萬」。但也有人認為,「普通家庭」不能只看收入決定,父母提供的情緒控制教育、親職教育、溝通能力、金錢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各種做人處事的方方面面,都在正常人的範圍內,能夠給孩子一個正常的童年,才有資格自稱「普通家庭」。事實上,依照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公布2021年統計資料,我國全時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若再考慮進性別,則男性薪資中位數為55.7萬元,女性薪資中位數48.1萬元,以夫妻2人薪資合計約是103萬左右,比起大部分網友期望的150至200萬相去甚遠。另外,同樣據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年統計資料,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0.9萬元,平均每家庭財富為1638萬元,中位數為894萬元。若將2021年底全國家庭財富由低至高分為5等分,第1分位組(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77萬元,家庭總財富占全體之0.94%。第5分位組(最高20%家庭)平均每戶5133萬元,家庭總財富占全體之62.7%。
4月實質總薪資平均5.3萬 主計總處:68%上班族在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工作
主計總處12日創編薪資分布統計指出,4月國內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未來將每月發布這項統計,以呈現薪資分布的變化。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4月份平均月薪(經常性薪資)未滿3萬元的場所,其涵蓋的員工人數有136萬人,占全體受僱人數16.2%,3~4萬元者涵蓋的員工有264萬人,占31.4%,4~5萬元者涵蓋的員工人數173萬人,占比20.5%。陳惠欣表示:「這份統計顯示,有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中工作」,去年底發布的薪資中位數,也呈現相同的趨勢,有68%的受僱員工年薪低於平均年薪,今天新編的這項統計顯示,月薪5萬元以下所涵蓋的受僱人數較多。陳惠欣提醒,這是以場所為統計單位,當一家僱用100人的場所,平均月薪3.5萬元,就會把這100人列入3~4萬的薪資級距,因此68%的受僱員工在平均月薪不到5萬元的職場工作,並不等於68%受僱員工月薪不到5萬元,兩者有些出入。
您有感嗎?2024前4月實質月薪年增0.14% 3年來「首度正成長」
行政院主計總處12日公布薪資統計,今年前4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實質總薪資雙雙正成長,為3年來首度正成長。《中央社》報導,據主計總處統計,2024年前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6105元,年增2.39%,,寫下近6年次高水準,總薪資也成長3.62%,為6年來最大漲幅;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3133元,年增0.14%,實質總薪資年增1.35%,均是111年以來同期首見正成長。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隨著內需服務業穩健、外需帶動廠商營運,拉抬整體薪資表現,2024年前4個月薪資增幅創近年高點,加上4月物價漲幅收斂,使得實質薪資擺脫負成長。依主計總處說明,4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6321元,年增2.77%;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為7550元,合計總薪資平均為53871元,年增3.67%。主計總處指出,2024年前4月全體受僱員工人數為842.6萬人,年增1.7萬人或0.2%;經常性薪資為46105元,年增2.39%;總薪資為67,856元,年增3.62%;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3133元,年增0.14%;實質總薪資為63482元,年增1.35%。觀察其中行業部分,經常性薪資高於整體平均的行業包括「金融及保險業」70733元,年增6.46%;「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7317元,年增1.64%;「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6623元,年增0.73%。回顧近期薪資統計數據,近年台灣物價上漲壓力較大,通膨吃掉薪資漲幅,導致實質薪資持續負成長,但2024年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漲幅收斂至2%以下,有助於實質薪資回到正成長。不過,主計總處最新發布的5月CPI漲幅已再次擴大達2.24%,可能再次吃掉名目薪資增幅,對於實質薪資正成長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仍需繼續觀察。
輝達超難進!每年200萬人面試僅取1萬人 員工曝光超硬面試流程
隨著AI領域的興起、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高人氣訪台行程,讓輝達成為家喻戶曉的晶片企業。目前就有輝達的員工爆料表示,輝達每年約有200萬人應徵,但最終只有1萬人過關,該名員工也提到,自己應聘輝達的時候歷經了6觀的面試,讓主持人Paul直呼「超硬」。YouTube頻道《保羅麥克風,Mike&Paul》日前邀請到在美國德州奧斯汀(Austin)NVIDIA擔任工程師的Rick進行訪問。Rick自述自己擔任GPU design engineer,資歷有4年多。而雖然Rick並沒有在鏡頭前公開自己的收入,但私下透露給主持人時,主持人也是直呼「超不公平」、「因為他在NVIDIA」。根據美國薪資網站levels.fyi資料顯示,NVIDIA的工程師IC1至IC7的總薪資分別是15.6萬、18.7萬、22.8萬、34.9萬、39.2萬、51.7萬、59.6萬美元。而其中大學新鮮人大多是IC1,碩士畢業或是大學畢業有工作經驗者為IC2,博士畢業為IC3,資深員工大多是IC4起跳。(圖/翻攝自levels.fyi)Rick也在訪問中表示,輝達每年約有200萬人應徵,但只有2萬人有機會進入到面試階段,最終僅有1萬人能通過面試。Rick也提到,輝達更重視技術能力,所以整個面試流程可以說是緊湊、高速且高壓。Rick也提到,當時他自己經歷6次面試,第一次面試是與經理對談,看自身條件是否與職務相匹配,後續有三至四輪的電話面試,主要是考驗求職者技術性問題。Rick也提到,其實透過技術性面試也能探究求職者的個性。Rick也說到,依照組別的不同,面試的次數也會跟著不同。但如此多且高強度的面試環節,也讓主持人Paul直呼「超硬」。Rick也表示,在他任職的這段時間內,並未遇到NVIDIA裁員,公司本身也很注重員工的生活品質,規劃工作任務時,也會避免員工加班。而且公司文化注重「open communication(開放式溝通)」,所以各組之間並不會太過保密,這也是因為輝達高層認為,讓員工知道越多,越能激發員工的創造力。而且大部分的管理階層都是從基層工程師做起,因此對技術都有相當高的認知。
「這行業」賺得比醫師還多!月薪平均逾31萬
據勞動部30日公布的「2023年職類別薪資調查」指出,航空駕駛員月薪達31萬4777元、精算師(取得正式資格)月薪達20萬5375元,均較醫師月薪17萬534元來得高。至於喊出缺工的住宿業,稱房務人員缺工嚴重,但住宿業的清潔及家事工作人員(含建築清潔工、房務人員)月薪僅3萬246元、全年年薪僅39.9萬,仍是低薪行業。若從全年總薪資來看,航空駕駛員年薪達352.9萬,精算師(取得正式資格)年薪達339萬元,高階主管(總經理及總執行長)年薪達259.6萬元,均較醫師的年薪234萬元來得高。據調查指出,不含主管及監督人員的各細職類月薪觀察,以航空駕駛員最高,精算師次之,餘依序為醫師、船舶監管人員(含引水人員)、職業運動員,均逾10萬元;年薪則以航空駕駛員、精算師較高,醫師、船舶監管人員(含引水人員)、電信工程師、律師均超過150萬元為高。與此同時,洗滌工、熨燙工月薪為2萬9255元,廢棄物收集工及回收資源分類工月薪為2萬9615元,收票員、引座員、休閒遊樂場所服務員月薪為2萬9635元。若從年薪來看,則以廢棄物收集工及回收資源分類工全年年薪僅36.7萬元最低、收票員,引座員、休閒遊樂場所服務員年薪36.8萬元次之,停車場管理工年薪以36.9萬元,導遊、領隊及解說員年薪也僅有37萬元。
今年首季薪資成長 這行業奪冠
今年第1季總薪資成長最多行業排行榜主計總處10日公布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雇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服務業部門3月平均經常性薪資4萬7525元,累計第1季的年增2.33%,略勝工業部門的2.02%,也勉強與通膨2.34%持平;不過,景氣內熱外溫,內需消費加持下,企業主對獎金發放很慷慨,服務業部門總薪資大躍進,3月總薪資達5萬3913元,第1季的年增率達4.33%。從行業別來看,今年第1季以旅行及相關服務業總薪資大增11.57%最驚人,金融保險業不僅含金量居產業之冠,如今也有10.3%的成長動能,兩個行業都呈雙位數成長,總薪資分別為4萬2983元、9萬1967元,住宿業在缺工的壓力下,總薪資年增8.27%,也緊追在後。104人力銀行4月全站工作機會數110.6萬個攀歷史新高,住宿、餐飲服務業人才缺口22.7萬最多,批發零售與傳直銷業17.2萬個次之,與電子資訊軟體與半導體徵才16.5萬人列居三大徵才產業。人資專家楊宗斌表示,第2季景氣仍「內熱外溫」,近期出口接單加溫,內需服務業搭配母親節慶祝檔期以及端午節兩波連假效應,民生消費市場轉趨熱絡,即使「校徵季」來臨,勞動市場依舊處於「事求人」狀態;針對近來開出的主要職缺,企業平均提供月薪條件落在3萬9578元,不但多於第1季調查時的3萬8387元,更創下11年來同期新高。不過,電腦電子光學製品製造業總薪資為5萬9202元,第1季與去年相比卻年減5.13%,堪稱是最大苦主,而總薪資變動大,與年終獎金發放有關,而年終獎金正反映前1年該行業的景氣表現。台綜院表示,3月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業的用電量已有明顯成長,主因是AI商機發展下,電子與資通訊產品外銷訂單翻轉為正成長有關,景氣可望走出陰霾、持續朝穩健復甦邁進。
物價高!通膨怪獸吃掉薪資漲幅 Q1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3年負成長」
通膨怪獸吃掉薪資漲幅!主計總處10日公布最新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薪資調查,結果顯示 1至3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4萬6030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25%,總薪資亦增3.24%;不過,考量Q1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2.34%,將物價因素考量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9%,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連續3年負成長。新冠疫情爆發、俄烏戰爭等影響,全球皆面臨糧食、原物料上漲的壓力;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近年來基本工資都有調升、企業也跟著調薪,經常性薪資持續成長,不過,物價顯然仍偏高,導致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根據統計,今年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呈負成長,年減0.09%,且連續3年負成長,若往前推2年,111年、112年第1季實質經常性薪資分別為負0.13%、負0.40%,不過,今年實質總薪資平均年增0.88%。
薪資遭通膨吃光!92%上班族認為「薪水不夠用」 7成民眾外食餐費增加
現今社會物價高漲,行政院主計總處先前公布2023年全年工業及服務業薪資統計,全體受僱員工每月經常性薪資平均為新台幣4萬5496元,不過受到物價與經濟放緩影響,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已經是連3年負成長,近期求職網也對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有91.9%覺得薪水「不夠用」,其中52.7%認為實際上不夠用,「且因通膨關係狀況惡化」。求職網也針對「上班族吃住開銷與電價衝擊」進行調查,根據統計,僅有8.1%的人認為光靠目前「自己一個人」工作的薪水夠用,可以應付「生活上所有開銷」;其餘91.9%覺得個人的薪水「不夠用」,而且又分成39.2%屬於「實際上不夠用,但尚未因通膨關係狀況惡化」;52.7%屬於「實際上不夠用,且因通膨關係狀況惡化」。而且如果不分上班或休假,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平均落在8,412元,因此換算下來,一天大約是280元;若以「官方經常性薪資」46,140元估算,光是外食這一項,大概就「吃掉」18.2%的月收入(算法為8,412除以30,約等於280.4;8,412除以46,140,約等於0.182)。此外,根據調查結果,若相較去年同期,今年每月個人「外食」總花費,其中有70.3%屬於「增加」;有26.8%屬於「持平」;僅2.9%屬於「減少」,最有感增加的餐費的依序是「晚餐」89.4%、「午餐」74.6%、「早餐」42.2%。事實上,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112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及實質總薪資,受到物價上漲與全球經濟放緩等衝擊,雙雙呈現負成長,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5%,連續3年負成長;實質總薪資為7年來首度負成長1.04%,並創下11年來最大減幅。對此,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也表示,今年基本工資、軍公教調薪帶動下,薪資有望穩定成長,不過實質經常性薪資平減後,是否有機會轉正還要觀察。
勞動部稱「新鮮人」平均起薪35K 民眾:全被通膨吃光光!
勞動部近日公布統計數據,表示2023年大學畢業新鮮人平均起薪為3.5萬元,以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薪資3.8萬元最高;研究所起薪則為4.9萬元,以製造業薪資5.7萬元最高。不過民眾似乎很無感,畢竟薪資成長幾乎都被通膨吃掉。勞動部4月30日公布最新數據,表示為了解近期初入職場受僱者之薪資水準,勞動部以高中以上學校畢業生、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及公教人員保險等大數據資料,編算畢業新鮮人薪資統計,結果2023年的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達3.5萬,進一步以職業別來看,「醫療保健及社工服務業」3.8萬元最高,「金融及保險業」3.6萬元,勞動部指出,2023年新鮮人起薪平均為3.5萬元,較2022年增加2.9%(約1千元),為工業及服務業員工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4.8萬元之72.7%。高中、高職學歷新人薪資平均為2.8萬元,大學學歷新人為3.3萬元,研究所則為4.9萬元;另初入職場以基本工資26400元為起薪者占23.4%,較2022年25250元減少0.7個百分點。然而,民眾對勞動部公布的數字普遍無感,畢竟統計整體社會新鮮人中,仍有23%的起薪僅有「基本工資」26400元,再加上平均起薪僅較前年成長1000元,考慮到物價成長,去年實質總薪資減幅1.04%,創11年來最大,也代表著成長的薪資全被通膨吃光光!消息曝光後,許多網友紛紛嘆氣:「選對行業還是很重要,科技相關科系一畢業就是6萬」、「有學貸的加上一些開銷,做這些低薪工作,還到完都三十多歲了」。但也有人表示:「許多工作本來就不必大學學歷,是因為現在沒讀大學的人反而難找,企業不得已才用大學畢業生,薪水自然不會高。」
實質薪資近七年首次負成長 李彥秀提4大訴求捍衛勞工權益
日益惡化的勞動環境、過勞與低薪等議題長期受社會關注。為保障勞工權益,國民黨立委李彥秀29日表示,各行各業出現缺工現象,進而造成勞工所需負擔的工作量愈加沈重,但實質薪資卻毫無提升,甚至因應大環境的影響,飽受通膨的困境,她提出4大訴求呼籲民進黨政府正視勞工權益並立即改革。立法委員 李彥秀、勞工工作委員會主委鄭光明、台北市公務機關基層勞工產業工會理事長 林宏泉、台北企業總工會理事長 高令國 、台灣護理學會榮譽理事長王桂蕓 、組發會社會部主任水雲翔等人於國民黨總部召開「過勞、低薪,勞工心聲誰知道」記者會。李彥秀指出,台灣近些年實質薪資倒退,加上物價通膨,導致隱形貧窮線越來越嚴重,各行各業出現缺工的現象。缺工問題頻繁出現,導致勞工所需覆蓋、分擔的工作量越來越沈重。 根據主計總處的資料統計,去年一月至十二月,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僅剩41334元為過去三年來首次薪資的負成長。有關實質總薪資部分,則是下降至53189元,是過去七年來首次出現負成長,也是近11年來最大的負成長。李彥秀提及,民進黨政府曾對外表示近年來是二十年來經濟成長最好的時段, 但看在勞工1100萬勞工的眼中,卻猶如活在平行時空。李彥秀進一步指出,隨著實質總薪資同比倒退,連續三年都出現負成長,勞工所領到到的薪資通通被「吃掉了。」她指出蔡英文說,過去這幾年經濟成長雖為近二十年來最好水平,但受雇人員的報酬卻是二十年來降到最低,加上勞保年金面臨13兆負債,平均每個國人需負擔將近56萬元。面對勞工所得日益倒退,李彥秀向蔡政政府及即將上任的準總統賴清德提出四大訴求,第一:提高雇主的提撥比率,比照過往GDP數據顯示,勞工的所得分配創新低,行政院應當祭出相應措施確保勞工權益外,也讓勞工的退休金與退休生活受到更好的保障。第二: 負債高昂的勞保年金應固定撥補,工會代表表示希望能夠提高撥補至12%,面對勞保年金負債達13兆,政府必須要實行固定的撥補,而非取決行政院主計處的心情;第三:勞退基金最後給付的責任應由政府負責,透過修改勞基法,保障勞工的退休金與生活。第四:實行全國51勞動假期,喚醒社會的勞動意識外,也能夠讓勞動的尊嚴讓國人看到。
年薪前5大科技業揭曉! 護國神山台積電僅排第4
台灣平均最高薪的產業,大家都會想到是半導體,然而「護國神山」台積電卻不是最高薪的公司。薪資查詢網站「比薪水」發布的「2023年台灣薪資與2024年勞工感受調查」,提到2023年台灣平均年薪為54.5萬,而冠軍產業則為半導體的88萬元,其中以聯發科最高薪,員工平均年薪194.2萬穩坐龍頭,台積電平均年薪則為119.5萬元。台灣在2023年面臨景氣不佳、通膨及缺工等問題,薪資成長趨緩。行政院主計處數據顯示,2023年全體受僱員工每月平均總薪資為58545元,實質每月平均總薪資年減1.04%,為7年來首次衰退。但「比薪水」表示,以勞工自主回報薪資統計,去年平均薪資545613元,較2022年下降6.18%,比官方數據更慘。「比薪水」數據顯示,2023年五大產業平均年薪皆呈下滑趨勢,資訊科技產業平均年薪最高,為 713242元,後面依序為工商服務業的538433元、傳產製造業的548998元、民生服務業的511741元及文教傳播業的476950元。與2022年相比,2023年資訊科技業月薪下滑2.41%、分紅下跌4.99%、年終獎金則減少6.06%,可見拉低資訊科技業平均年薪的主因在於「分紅」、「年終獎金」。不過在2023年科技公司年薪排名中,半導體業包辦前五名。第一名聯發科,平均年薪為194.2萬元,穩坐產業薪資龍頭;亞軍為群聯電子的146.6萬元;第三名為艾司摩爾,平均年薪130.2萬元;台積電第四名,平均年薪119.5萬元;第五名是美光,平均年薪106.5萬元。先前台灣證券交易所也有公布2022年國內上市公司「非主管職全時員工」平均薪資排行榜,也是由聯發科名列第一,緊隨其後的是瑞鼎,接下來是長榮、聯詠和瑞昱;第六名是矽創、台積電排名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