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季
」 陸蟹 繁殖季 繁殖 路殺 白蟻南極洲皇帝企鵝流浪到澳洲!牠現身數千里外西澳海灘 專家親揭原因
澳洲的海洋海灘(Ocean Beach)近日出現一隻皇帝企鵝,引發當地人關注,由於皇帝企鵝棲息地在南極洲,推測這隻皇帝企鵝從南極洲到海洋海灘,只少穿越了2200英里,約3540公里。皇帝企鵝只在南極洲野外被發現,不過牠們的生存環境如今飽受氣候變遷的威脅。(圖/達志/美聯社)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報導,澳洲動保部門證實這隻來自數千里遠外南極洲的皇帝企鵝(Emperor Penguin),日前在經歷史詩般的長途海上之旅後,現身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海灘。報導引述西澳洲生物多樣性、保育、景點部(DBCA)說法,這隻皇帝企鵝在本月2日出現在海洋海灘,而且有營養不良的狀態,目前由當地專業野生動物保育員照顧中,估計需要幾週才能康復。皇帝企鵝只在南極洲野外被發現,不過牠們的生存環境如今飽受氣候變遷的威脅,另外,由於海洋海灘和南極洲相距超過3540公里,也就是這隻皇帝企鵝顯然游超過3540公里,才能現身澳洲。另據《澳洲廣播公司新聞》(ABC News)引述西澳洲大學(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研究員坎內爾(BelindaCannell)推測,這隻皇帝企鵝可能是順著洋流往北漂,「牠們在覓食的時候傾向順著洋流移動,可以找到更多不同種類的食物,所以可能是這些洋流流向了比正常距離更遠的地方」。據了解,皇帝企鵝是18種企鵝中最高和最重的企鵝,體重可達40公斤,站立身高約1.1公尺,雌皇帝企鵝在繁殖季可產下1顆蛋,並交由雄性伴侶孵化,然後花大約2個月時間下海覓食。1隻來自南極洲的皇帝企鵝現身數千公里外的西澳洲的海灘。(圖/翻攝自X)
芬蘭私營動物園遇債務危機! 提前8年「歸還大熊貓給中國」
芬蘭私營的艾赫泰里動物園(Ähtärin eläinpuisto)24日指出,由於養不起園內2隻大熊貓,他們將提前8年,在今年11月將大熊貓歸還給中國。芬蘭廣播公司(YLE)24日指出,芬蘭艾赫泰里動物園計劃於今年晚些時候,提前8年歸還先前從中國租借的2隻大熊貓「華豹」和「金寶寶」。艾赫泰里動物園是位於芬蘭中部的私人動物園。園方指出,他們在考慮諸多因素後才作出上述決定,其中包括新冠疫情導致的債務危機、遊客數量減少、通貨膨脹,以及俄烏衝突後不斷上升的利率等。據悉,該動物園的財務狀況仍處於崩潰邊緣,該園還計劃在1個月內申請債務重組。園長哈帕科斯基(Marko Haapakoski)表示,「華豹」和「金寶寶」給他留下了許多回憶,其中最難忘的是他和工作人員花了幾天時間觀察大熊貓在發情和繁殖季節的行為。可惜的是,2隻大熊貓並未在園中產下孩子。他稱熊貓保育工作近年來進展順利,該物種的受威脅等級已由「瀕危」(endangered species)降為「易危」(Vulnerable species)。根據監測,大熊貓野外族群總量已成長至近2000隻,圈養大熊貓也有600多隻,因此哈帕科斯基認為「與十年前相比,這是一個相當大的進步。」報導補充,2017年4月,中國與芬蘭進行合作,並簽署了為期15年大熊貓保育研究的相關文件。大熊貓「金寶寶」和「華豹」於2018年1月抵達芬蘭,同年3月,中芬大貓熊保育研究合作計畫正式啟動。自2021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艾赫泰里動物園內2隻旅芬大熊貓的保育與研究計畫遭遇資金困難。為協助動物園渡過難關,在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倡議下,芬蘭各界華僑華人,尤其是中資企業伸出援手,傾力相助,其中包括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和吉祥航空芬蘭分公司。艾赫泰里動物園有限公司董事長西沃寧(Risto Sivonen)當時稱:「中國企業和芬蘭中資企業的快速反應,以及直接給予的經濟援助,將幫助動物園建立更持久的方案,並支持芬蘭大熊貓的保育工作。」同年,芬蘭政府曾向該動物園提供20萬歐元的1次性資金扶持,但在2023年拒絕了後者申請的500萬歐元補助金。去年1月,動物園曾表示,由於無力負擔大熊貓的飼養費用,正在考慮提前歸還中國大熊貓。
墾丁陸蟹正值繁殖期!蟹媽媽中秋夜奔走釋卵 國小師生齊守護
墾丁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10月,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墾丁國小師生17日白天利用海洋課淨海淨灘,晚上則協助墾丁國家公園護蟹宣導,在月圓的夜晚讓陸蟹媽媽安心到海邊釋卵,希望珍貴的陸蟹能生生不息。墾丁國小師生趁著假期白天在海邊淨灘,晚上加入護蟹交管及宣導活動。(圖/墾管處提供/中國時報羅琦文屏東傳真)墾管處指出,全世界共有17種陸蟹在墾丁被發表命名,記錄到的陸蟹高達65種,多樣性也是世界第一。墾管處為保護抱卵母蟹安全降海釋卵,在陸蟹繁殖季啟動台26線39.5K至41.5K(香蕉灣至砂島)段護蟹交管工作,配合新設的高架陸蟹廊道,保護陸蟹媽媽繁衍生命,現場還有生態調查監測及定時定點陸蟹環境教育。墾管處說明,交管執行時間為農曆6、7、8月的15、16、17日,前2個農曆月晚間6時30分至8時30分,後一個農曆月、也就是9月17日至19日,為晚間6時至8時,管制路段原4線道縮減為2線道,採雙向各縮減外側車道,管制時間中,每封路10分鐘後開放內線道通行10分鐘,並設有前導車引導車流減速,守護陸蟹安心過路降海釋幼。墾管處表示,墾丁國小由老師陳淑芳和家長帶領學童,參與台26線香蕉灣砂島護蟹活動,並擔任交通管制組,向受管制的遊客說明管制緣由、管制辦法,並讓車輛跟隨前導車依序通過。墾管處說,陳淑芳也是墾管處解說志工,多年來將墾丁國家公園生態人文之美與保育觀念,利用學校教育散播更多保育種子,護蟹活動讓學童認識家鄉陸蟹生物多樣性,內化並付諸行動參與,向用路人傳達減速慢行、友善禮讓陸蟹先行。
湖南逾10億隻海量蜉蝣堆疊大橋 蟲屍積「5公分」車輛慘打滑
中國湖南漢壽縣沅水大橋於9月1日晚間突出現大量蜉蝣,如同下雪般在橋上堆積,最厚處達5公分,車輛還因此打滑,發生相撞意外。據陸媒報導,9月1日晚間8時30分許,沅水大橋上驚現大量蜉蝣,飛蟲像是下雪一樣不斷在空中飛舞,不斷堆積在大橋上,最厚處更達5公分,除導致橋上交通打結,車輛還因此打滑,發生相撞。對此,漢壽縣農業農村局表示,當晚蜉蝣聚集較多的路段大約有幾百米長,預估蟲子的數量「至少上10億隻」,漢壽縣警方、交通警察、環衛、公路、農業等部門連夜出動,已於9月2日凌晨現場清理完成。相關專家則表示,蜉蝣屬於湖區食物鏈的一環,是有益昆蟲。會出現如此奇景,是因為洞庭湖裡的蜉蝣,正處繁殖季節,其剛好又被橋面燈光吸引,在路燈下聚集交配,才會發生大量聚集,市民不需過度恐慌,蜉蝣的出現是正常現象。
上班不要吃同事!遊樂園驚見鵜鶘「職場暴力」 飼養員鳥口搶救鴿子同事
中國陝西西安一家主題樂園裡飼養的鵜鶘又在「吃同事」了!根據微博上流傳的影片,近日一名男子帶家人前往動物主題樂園遊玩,正巧撞見園內鵜鶘正在大口吃「同事」,連忙通知工作人員,工作人員追了好一陣子,好不容易將這隻頑皮的鵜鶘逮住,硬生生從牠嘴裡搶救出驚魂未定的鴿子同事。近日,中國微博上流傳一支影片,是一名網友攜家人參觀西安一處動物主題樂園時,驚見園中的鵜鶘一口吞掉了一旁的鴿子同事。網友見狀連忙通知飼養園,之後一人一鳥便在園區中展開追逐。飼養員好不容易將鵜鶘逮住,用雙腿夾住鵜鶘,才兩手發力掰開鵜鶘的大嘴,在從牠喉嚨中掏出一隻驚魂未定的鴿子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該主題樂園首次發生鵜鶘「吃掉同事」的事件,今年5月份,同樣有一隻鵜鶘因為在營業中吞下了一隻小鴨子同事,引起過一波關注。因此有網友質疑這家樂園是刻意為之,放任鵜鶘吞掉園區中的其他動物,用這種方法曝光度。鵜鶘是零散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所有大陸的大型水鳥,最明顯的特徵是嘴下帶有一個喉囊,可以自由伸縮,也是牠們儲存食物的地方。鵜鶘的毛色大多以蒼白色為主,在繁殖季節前,喙、喉囊和面部皮膚的裸露部分會變得顏色鮮豔。成年鵜鶘體長大約在125至132公分左右,體重4至7公斤,喙長最多可達38公分。由於鵜鶘以魚類為主食,大多棲息在淡水及半鹹水的湖泊、沼澤、河流、三角洲、潟湖等水域附近,牠們可以單獨覓食,但大多更愛用群體捕魚的方式。只有美洲褐鵜鶘和秘魯鵜鶘會從空中插水捉魚。
陸蟹繁殖季遇遊客潮 遭路殺危機遽增
據專家指出,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降海釋幼高峰期約在7月19日至21日,因暑假遊客多,又逢周末假日,陸蟹志工發現近來陸蟹遭路殺情況增多,經統計從6月6日到7月16日,島上發現遭路殺「蟹餅」高達1006個,包括陸蟹864個、寄居蟹142個,呼籲民眾到小琉球遊玩時,能降低車速、保護陸蟹。陸蟹志工王先生說,他本身也從事導覽工作,因此對陸蟹生存危機很有感,這幾年下來,目擊陸蟹活體機率跟前年相比不到2成,發現活體比看到蟹餅還困難,所以透過調查工作,讓大家正視島上路殺議題,提升陸蟹族群量。陸蟹志工謝小姐表示,上個月陸蟹釋幼高峰期遇到平日,沒有發生像端午連假的可怕狀況,但這次高峰期剛好在星期五、六、日3天,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意,讓陸蟹媽媽們能夠平安釋幼。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表示,小琉球路窄,相較陸蟹釋幼期墾丁台26線香蕉灣道路寬廣、車速太快而實施交管的狀況不同,對用路者而言,最好加強居民平時環境教育、認識陸蟹,以及遊客租機車時,由機車行重點發傳單宣導;另外,道路設置簡易減速標誌,最後再搭配熱點交管,必要時才做移至路旁的行動。志工們表示,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鵬管處也找志工們一起討論如何減少陸蟹路殺,目前第一步規畫先在陸蟹熱點立牌提醒減速,也與島上機車行合作宣導,感謝許多機車行都願意一起響應,希望讓遊客也知道,小琉球陸蟹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減少路殺。
水族館開辦「企鵝婚禮」! 新人洞房裡乾瞪眼…席開8桌賓客只顧吃大餐
中國遼寧大連的「聖亞海洋世界」近日辦起企鵝婚禮,現場企鵝「新郎」和企鵝「新娘」身穿傳統的中式服裝,與企鵝賓客們一起享用美味的婚禮大餐,畫面十分逗趣。據陸媒報導, 7月12日「聖亞海洋世界」的遊客們見證到了一場企鵝婚禮。在影片中可看到,企鵝「新郎」和企鵝「新娘」穿著傳統中式服裝,在洞房裡東張西望,且還席開好幾桌,桌上則擺著海鮮大餐。現場準備了海鮮大餐。(圖/微博)影片一出,便引起熱議。對此,該海洋館的發言人張女士解釋,牠們真的是一對,企鵝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平均壽命為20到30年,在這期間牠們會對彼此忠誠。 而海洋館將會密切關注這對新婚企鵝的家庭生活,「從今年12月到明年1月,我們預計會有大量的企鵝寶寶出生。大約3個月後,幼崽會長到與父母相同的大小並達到性成熟,然後在7月至9月的暑假期間,牠們將進入繁殖季節。 」據報導,這並不是該海洋館首次舉辦這樣的儀式,另對企鵝新人則是在7月4日共結連理。
外牆整修竟移除鳥巢!33小雨燕雛鳥僅救活5隻 桃園療養院道歉了
部立桃園療養院因建物老舊、外牆磁磚剝落,13日趁假日整修外牆,竟遭民眾發現,施工罔顧生命,逕自拆除鳥巢,導致33隻剛出生的小雨燕雛鳥命危,熱心民眾雖立即送至野動診所,但僅5隻存活,桃療致歉,未來會加強跟施工單位橫向聯繫,並避免繁殖期施工,農業局則喊嚴查。桃市野鳥學會非營利野生動物診所13日傍晚接獲一箱裝著33隻剛出生的小雨燕雛鳥,熱心民眾表示是看到部立桃園療養院拆除小雨燕巢的過程中,不忍見雛鳥受難,主動送至野動診所。獸醫師觀察這些雛鳥的狀況非常不理想,大部分過於年幼,可能剛孵化,體重僅1、2克,加上不當餵食豆漿,導致牠們虛弱且失溫。初步評估存活機率極低,截至昨早僅有5隻雛鳥存活。桃療道歉並感謝民眾協助救治,桃療解釋,因建物老舊、外牆磁磚剝落有安全疑慮,加上鳥類長期在院內產生排泄物,影響身心較弱勢的住院病患健康,因此選定假日修補外牆磁磚,未來會加強相關宣導教育,避免在繁殖期進行工程,以善盡保護野生動物並與自然生態和平共存之責。野鳥學會質疑,桃療預先訂購適合7樓屋簷大小的網子,拆除鳥巢後立即封網,明顯就是為了移除小雨燕的預謀行為。對此,農業局表示,野生動物保育法以有無故意為原則,若是不知道而過失,一般以輔導為原則,已現場會勘,並請桃療提供相關資料,釐清有無故意之嫌,同時要求院方加強相關生命教育。野鳥學會呼籲民眾,清理冷氣時可能會發現一窩雛幼鳥,修剪樹木時可能會誤傷整窩小鳥,建議民眾盡量選擇冬季進行,以避開到動物繁殖季節。
台江再發起「護蟹行動」 預估破萬隻凶狠圓軸蟹繁殖成功
台江國家公園再度發起「護蟹行動」,今年預告在7至9月展開護蟹交管工作,國家公園署台江處表示,今年6月23日統計已有3000隻凶狠圓軸蟹,超出去年同期近1倍,全年預估可望破萬隻。台江國家公園2021年發起復育凶狠圓軸蟹,區域內的蟹隻數從2022年統計的4000隻,2023年已有8603隻,今年6月已有超過3000隻,因繁殖期在7、8月,今年最終統計可望破萬隻。台江國家公園3年前開始招募社區志工搭配員工與保7總隊第7大隊,在凶狠圓軸蟹繁殖期實施交管,志工人數從2年前的10多人,今年增加至55人,社區民眾參與踴躍。國家公園署台江處3年護蟹有成,今年7月再啟動護蟹,有志工與保七第七大隊進行護蟹交通管制工作。(國家公園署台江處提供/程炳璋台南傳真)台江處表示,比起其他地區陸蟹出沒的區域,台江地區的凶狠圓軸蟹出沒地點單純,主要熱點在安南區城西里夢幻湖及周邊海岸林的防汛道路,地處偏僻,車流量少,交通相對單純,只要實施交管,「路殺」情形可大幅從每天30幾隻降到個位數,成效顯著。每年6至11月是凶狠圓軸蟹的釋幼繁殖季,台江處委託台灣濕地保護聯盟辦理陸蟹公民科學家保育行動計畫,都在7至9月展開護蟹交通管制工作。台江處公布,今年護蟹交通管制範圍在台江國家公園內青草崙堤防防汛道路自「與城西街三段1105巷(原水多多樂園前道路)交會處」至「青草崙海巡哨所」之間長度約2公里路段。凶狠圓軸蟹都在滿月期間大量出現,台江處表示,交管第1梯次為7月21至25日,第2梯次為8月19日至23日,第3梯次為9月19至21日,交管時間皆為晚間18時30分至21時30分。台江處強調,交管期間除相關必要的公務、災害防救或特殊情形,禁止任何機動車輛進入管制區。民眾如有需要可徒步進入,因管制區周邊亦有少量陸蟹遷徙,行車仍須減速避讓。
三峽北大社區「空襲警報」…凶手是台灣藍鵲 被攻擊還手最重罰50萬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社區近日出現「空襲警報」,不少人走在路上遭到攻擊,但抬頭一看發現,兇手不是人,而是3級保育類動物「台灣藍鵲」,最近適逢繁殖季,育幼期間會出現護巢行為,因此會主動伸爪攻擊,讓民眾提心吊膽。台灣藍鵲為台灣特有種鳥類,主要分布在1500公尺以下的森林裡,除繁殖季外多成群行動,性情兇悍,特徵是兩根長尾羽。繁殖季在3至7月,每年生2窩,每窩大約有3至8顆蛋。男子遛狗就被「巴」頭。(圖/三立新聞提供)根據《三立新聞》報導,三峽北大社區許多住戶,坦言近日曾遭到台灣藍鵲攻擊,有男子牽著狗外出散步,下一秒頭頂狠狠被「巴」了一下,轉頭一看正是「台灣藍鵲」,還有人表示會看樹上有什麼動靜,「因為不知道牠下一次是啄哪裡啊,萬一啄到眼睛可好了」。不過,這對在附近開餐廳的台韓夫妻檔來說,是很困擾的一件事,姜先生表示一直找是誰打他,但是路上一個人都沒有,結果發現樹上有一個鳥很大的鳥。姜太太則說,民眾若可以避免這段路,就會走別的路線,因此生意多少都有受影響,「當然有圍觀群眾也有逃避的路人」。值得注意的是,假如被台灣藍鵲襲擊千萬別還手,否則恐觸犯野生動保法,最重處2年以下徒刑或50萬以下罰金,進入「繁殖區」得提高警覺。
紐約客驚呆!地鐵入口慘被「一團生物霸佔」 專家出面曝原因:免緊張
紐約地鐵法拉盛緬街車站(Flushing-Main Street station)入口被一群「不速之客」佔領,原來是數百隻蜜蜂覆蓋在欄桿處,甚至遮蔽欄杆原有的顏色,除此之外,還有不少蜜蜂在上空盤旋,嚇到不少民眾趕緊逃離現場。紐約地鐵入口被幾百隻蜜蜂佔領。(圖/翻攝自X)從網路的照片可見,一大群嗡嗡作響的蜜蜂就這樣密密麻麻地覆蓋在欄桿上,原本綠色的欄杆根本看不出顏色,除次之外,在地鐵出口處的上空,還有許多蜜蜂不停盤旋,看似在築巢。對於蜂群佔領地鐵站出口,一些害怕蜜蜂的民眾當場逃離現場,不過仍有乘客硬著頭皮趕緊進入第地鐵站搭車。《紐約郵報》報導,當地時間5日的通勤尖峰時段,紐約地鐵法拉盛緬街車站入口被一大群蜜蜂佔領,另據《華盛頓郵報》引述紐約大都會運輸署(MTA)發言人回應,「車站的入口已被封鎖,車站工作人員正在引導乘客前往其他入口」,因此,服務不會受到影響。報導同時引述當地民眾說法,該蜂巢於當天下午5點30分左右被發現,不過隔天上午,該蜂巢的尺寸明顯縮小。類似狀況過去也曾在紐約時代廣場(Times Square)出現,當時多達2萬隻黑黃相間、並且以花蜜為食的社蜜蜂,不知為何竟包圍了一家賣熱狗堡的小攤販,讓路過紐約客紛紛傻眼。紐約警察局(NYPD)最後是派人穿起防護裝、拿著昆蟲專用的吸塵器,耗時40分鐘才將這2萬隻蜜蜂帶離鬧區,對於蜜蜂聚集的情況,根據農業知識入口網的專家回應,有可能是蜂群群勢過大或恰逢繁殖季節例如春秋季,原有的蜂群就會產生新蜂王,其中一個蜂王會帶著部分蜜蜂尋找新地點築巢,而這個剛分離的階段就稱為分蜂。紐約地鐵入口被幾百隻蜜蜂佔領。(圖/翻攝自X)
鳳頭燕鷗誤食「喉頭卡魚線」 鳥友救援未果恐餓死
候鳥鳳頭燕鷗近期進入繁殖季,在海邊或港口有機會能看到鳳頭燕鷗,但有鳥友在宜蘭縣頭城鎮大溪漁港發現鳳頭燕鷗誤食魚鉤和魚線,恐影響其覓食能力,台灣野鳥保育協會呼籲民眾在海邊或參與戶外活動,不要任意丟棄垃圾,各界也應重視海洋廢棄物的問題。有鳥友在5月30日前往頭城鎮大溪漁港拍攝鳳頭燕鷗,發現有1隻鳳頭燕鷗誤食魚鉤、魚線,因鳳頭燕鷗還能飛行,且警戒心相當強,人一靠近就飛走,增加救援難度。台灣野鳥保育協會理事長蔡秋雄表示,海洋廢棄物問題愈來愈嚴重,在出海口、港口等處也會有釣客隨意丟棄魚鉤或魚線,當鳥類覓食時,常將保特瓶蓋等塑膠製品看成是魚蝦貝類而誤食。蔡秋雄指出,在大溪漁港誤食魚鉤、魚線的鳳頭燕鷗應為成鳥,因誤食影響其覓食能力,從下垂的翅膀來看,這隻鳳頭燕鷗的身體相當虛弱。他表示,鳥友嘗試救援未果,只能從教育層面呼籲大家重視海洋環境。他表示,除了大溪漁港,在各地的港口、出海口等處,也常見鳥類以及海洋生物誤食海洋廢棄物或遭釣線等纏繞,希望大家不要隨意棄置塑膠垃圾、漁具。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表示,鳳頭燕鷗是二級保育類動物,民眾如果看到鳥類誤食等情況,可以撥打1999通報縣府救援,但鳥類誘捕不易,救援成功案例不高,呼籲民眾愛惜環境,不要造成生態的危害。
新物種武裝雙棘蟹入侵南台灣「西子灣最多」 專家呼籲別勿食
高雄漁民近年來在西子灣海域,都會捕獲到一種外型奇特的螃蟹,經學者鑑定後發現這種螃蟹是外來種的武裝雙棘蟹,目前由台南的漁光島到屏東的佳冬都有牠的足跡,高雄西子灣發現數量最多,不少釣客都說曾經看過,但因為不熟悉,不敢亂食用,專家也指出,由於無法確認這種螃蟹是否有毒,除了不可以亂吃外,也要預防會對原來的生態系統造成衝擊。高雄西子灣海域武裝雙棘蟹愈來愈多,日捕千隻。(圖/國家海洋研究院提供)甲殼附著藻類,幾乎快隱身在礁岩之中,外型奇特的物種,西南海域的漁民,捕獲到牠的頻率年年升高,引發研究人員的好奇心,抓上岸後,發現牠是外來種武裝雙棘蟹,根據國家海洋研究院一年來的追蹤,西南沿海都有牠的蹤跡,這種寶石蟹科的武裝雙棘蟹,常棲息在礁砂混合岸邊,原生地在墨西哥瓜地馬拉等緯度與台灣相近的海域,可能因此在台灣沿海繁殖。有趣的是,國海院在水下調查時,發現武裝雙棘蟹和原本就生存於台灣海域的粗甲裂額蟹(Schizophrysaspera)在水下的外觀形態非常相似,因此容易被誤認,雖然牠體型只有10多公分,動作也較緩慢,但學者擔心外來種會威脅生態,根據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林嘉瑋表示,「推論可能是因為牠本身也沒有食用價值,應該是被一些漁船,他們出外捕魚的時候困獲,然後滯留在他們的壓艙水等,到台灣他們換水的時候剛好把牠放出來」。據海洋學界調查,台灣水域已記錄外來入侵物種有27種魚類、4種甲殼類,其中近10年發現的正是「武裝雙棘蟹」,研究人員分析目前蒐集的資料發現,在台南漁光島至屏東佳冬海域都有發現武裝雙棘蟹蹤跡,捕抓數量較多的則是在高雄西子灣,數據也顯示,全年皆為繁殖季,推測春季及秋季應是抱卵高峰。針對武裝雙棘蟹頻頻現蹤,學者表示,這款蟹因甲殼硬、所以天敵少,若要人工移除,就怕誤捕其他物種,執行較困難;目前國海院會持續調查研究牠的分布範圍及繁殖季節等,掌握牠在野外的狀況,研擬後續作為。
台北小貓熊招親 多個國家都有意願
台北市立動物園具有繁衍能力的小貓熊是堂兄弟姊妹,彼此繁衍將面臨近親繁殖問題,市長蔣萬安8月參加雙城論壇時向上海動物園招親,台北市立動物園評估,上海小貓熊最快明年底、後年初來台,不只如此,日本動物園也有意讓1至2隻小貓熊來台繁殖。小貓熊名稱雖然與大貓熊相似,但小貓熊與浣熊關係較近,大貓熊則是較接近熊科動物,兩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種。從外表和行為觀察,大貓熊體型是小貓熊20倍,大貓熊都在地面活動、尾巴很短,小貓熊常棲息樹上、尾巴較長。台北市立動物園是台灣唯一養育小貓熊的單位,目前13隻小貓熊有5隻雄性、3隻雌性具繁殖能力,但因為都是2014年從大陸福州大熊貓研究交流中心引進台灣的小貓熊「歡歡」、「美可」跟「YY」所生產,彼此繁衍將有近親繁殖風險,園方6月曾赴日本動物園洽詢交換小貓熊血緣的機會。今年8月蔣萬安訪滬參加雙城論壇,更主動向上海市長龔正請託,盼從上海動物園引入小貓熊到台北,蔣萬安解釋,北市的小貓熊血緣亟需更新,上海動物園的小貓熊基因正是北市想要的,所以很希望藉由雙城論壇平台合作,讓2座城市保育員、獸醫員技術交流。台北市立動物園長諶亦聰說,已與上海動物園開過相關交流與視訊會議,雙方正在盤點小貓熊血緣關係,可能明年初決定物種,如果把通過中央審查時間算進去,小貓熊最快明年底、後年初來台,恰逢2025年3月繁殖季。諶亦聰透露,園方也正與美國、日本動物園洽談引進小貓熊繁殖至少2年,今年親自拜訪日本動物園後,雙方洽談有1至2隻小貓熊來台,盼今年底能討論出更多進度。
秋季虎頭蜂出沒兇猛螫人! 專家授4招預防措施避免蜂螫
今年入秋發生多起蜂螫事件,新北市政府動物保護防疫處提醒,秋天是虎頭蜂築巢繁殖季節,蜂群體型會增大、警戒性提高變得更加兇猛,民眾應避免於秋季9月至11月之間進行相關登山活動,若在外登山,應待在登山步道上活動,切勿離開步道範圍進入密林或小徑活動。為了避免蜂螫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吳明城副教授也建議民眾謹記4招預防措施。新北緊急封閉13條步道瑞芳山區、石門青山瀑布步道、烏來內洞國家森林遊樂區相繼發生山區蜂螫事故,動保處接獲通報後第一時間前往搜尋蜂築巢位置,瑞芳區四腳亭案件及石門青山瀑布雖已摘除,但為避免蜂群未離去,產生蜂螫危險,登山路線仍會封鎖。目前已封鎖13條相關步道,並由公所協助設置警示標誌。動保處並請各登山協會、區公所、轄管理登山步道之相關單位,向民眾宣導避免前往人煙罕至叢林區,加強山林步道巡查,當發生蜂螫事件時,所轄維管單位應盡速將路段封閉,設置警語,提醒民眾小心蜂出沒,並禁止出入已封鎖之登山路段。▲9月20日瑞芳三爪子坑路出現蜂螫事件,動保處第一時間與瑞芳區公所、消防人員確認封鎖路段。(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4招避免蜂螫為了避免蜂螫事件,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吳明城副教授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1. 首先,看到虎頭蜂盤旋應盡快離開,切勿驅趕攻擊,避免引來更多蜂群。2. 其次,戶外運動建議穿著淺色衣物。3. 在戶外活動中,謹慎觀察周圍環境,特別是樹上、草叢和樹叢中是否有蜂巢或虎頭蜂的跡象,如果發現疑似球狀的物體掛在樹上或在植被中,或聽到嗡嗡聲響應盡快遠離。4. 若不慎被虎頭蜂螫傷,應儘快離開受攻擊的區域。到達相對安全的地方後,應使用水清洗螫傷處,洗去攻擊蜂留下的費洛蒙,減少引來游離蜂再次螫傷的風險。虎頭蜂攻擊性高 螫針能反覆攻擊每年夏秋為虎頭蜂活動高峰期,尤其秋季虎頭蜂群攻擊性最高,動保處呼籲民眾,秋季期間勿前往無人維管場域、人煙罕至的叢林區、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勿再前往已封鎖區域內驚擾蜂群,且部分虎頭蜂的螫針能重覆攻擊,並不會像一般蜜蜂螫完人後自己也會死亡,危險性尤高。被蜂螫到 過敏性休克恐快速致死衛生福利部苗栗醫院指出,毒蜂之傷害包括「過敏性休克」與「內臟傷害」,過敏性休克會於數分鐘或數小時內發生,死亡率高,千萬不可掉以輕心,應立即送醫;毒蜂造成之內臟直接傷害,以腎、肝、肌肉、血液為主[i]。夾、沖、送 急救3步驟夾子夾刺:用尖頭鑷子,小心地從皮膚外的毒囊前順勢向後將毒刺挑出。 沖水:儘速使用清水沖擦傷口。 迅速送醫:為防範過敏性休克,搬運傷患時將頭部放低, 並迅速送醫救治。動保處強調,捕蜂是一項具有高風險性質的工作,為確保安全,民眾勿嘗試自行移除蜂巢。如果需要動物救援或有移除蜂巢需求,可撥打新北市動保處24小時通報電話02-29596353或1999市民專線。[i] https://www.mil.mohw.gov.tw/public/hygiene/3b3fed4c4f80d7b933fdb0563e0307bf.pdf
瑞芳又傳群蜂攻擊! 登山客4人緊急送醫
瑞芳再度驚傳蜂襲遊客,本月20日新北市瑞芳區一群登山客才遭虎頭蜂襲擊,釀2人死亡2人重傷7人輕傷等事故,不料今日上午再度傳出蜂襲意外,造成5位登山客其中4人受傷較重,緊急送醫救治,1名山友自行評估無須就醫,已自行返家。基隆消防局今日上午10點接獲民眾報案,指出有5名登山客前往瑞芳山區健行,途經天外天花園墓園附近時,不幸遇到群蜂襲擊螫咬全身,5人均遭叮咬,所幸意識清醒,消防局緊急出動將傷者送醫。據了解,5人來登山的山友有事先帶殺蟲劑,但經墓園時發現地上有上百隻蜜蜂,慌忙繞路逃離現場,未料還是躲不過攻擊,5人皆被螫咬,其中1位山友傷勢較輕再自行評估下,認為無需就醫,已經返家休息,其餘4人送往醫治療,所幸5人皆無生命危險。救護人員初步檢視4人傷勢,確認是遭蜂類叮咬,至於是何品種還需一步確認,消防人員呼籲,秋季虎頭蜂正值繁殖季節,建議登山不要噴香水,應選擇「淺色長袖衣物」,戴淺色帽子保護頭部,避免穿短袖短褲及色彩較鮮豔衣服,以維護自身安全。
古坑迎一年一度黃頭鷺大遷徙 六甲八色鳥現蹤
黃頭鷺每年9月從北部往南飛度冬,從雲林縣古坑鄉樟湖國小舊校區的149甲線往山谷眺望,可見到黃頭鷺成群結隊飛翔、變換隊形,這幾天進入大量期,前天統計至少有6萬隻,到10月中旬前都觀賞得到。而二級保育類八色鳥在台南六甲區國有林地築巢繁殖,林業署嘉義分署今年首次與民間團體合作調查,在淺山區域共調查到50隻次。雲林縣除每年3月可到林內鄉欣賞紫斑蝶遷徙的「蝶河」美景,9月到10月中旬可到樟湖村149甲線旁樟湖國小舊校區附近眺望山谷,欣賞一年一度黃頭鷺遷徙景象。黃頭鷺在秋天從北部往南遷徙越冬,沿途經過金山、貢寮、關渡、石門水庫、苗栗三義、雲林大埤、樟湖,然後飛往台南白河、曾文水庫、屏東龍鑾潭。黃頭鷺飛到古坑鄉樟湖社區時會在山谷上方盤旋,等待落後的侯鳥歸隊,盤旋時會變換隊形,集結數量也愈來愈多。樟湖生態國中小學校長陳清圳表示,只要不下雨、風勢不大,9月至10月的下午2點至6點都可看見成群結隊的黃頭鷺飛越,今年自最早8月25日抵達的起算,17日出現今年以來最大遷徙量。八色鳥是台灣少見的夏候鳥,林業署嘉義分署轄管的台南六甲第2007號區外保安林,自2019年發現有八色鳥築巢繁殖的蹤跡後,吸引大批鳥友來朝聖,嘉義分署設置宣導告示牌、固定式隔離網,也動員志工在棲地巡護,減少繁殖期的人為干擾。林業署嘉義分署今年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台南市野鳥學會合作執行系統化調查,共調查到50隻次的八色鳥,包含6隻次目擊紀錄、44隻次鳴叫紀錄;此外,調查團隊還在北勢坑棲地觀察到親鳥於繁殖季末期頭頂脫毛,顏色由咖啡色轉黑色的有趣現象。
澎湖29隻體弱海龜寶寶孵化埋沙裡 保育人員搶救挖出整窩獲救
澎湖縣望安鄉綠蠵龜保護區日前傳出喜訊,今年一窩29隻幼龜順利孵化,雖然體弱而全數都埋在沙裡,但幸運被保育人員巡察時發現搶救挖出,暫送澎管處望安綠蠵龜保育中心安置,於6日風浪條件允許後,已送至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調養。望安鄉綠蠵龜保護區是綠蠵龜的重要產卵棲地,也是國內第一個海龜保護區,因此澎縣府於繁殖季前針對6處保護區展開沙灘整治,以利母龜上岸產卵。9月3日海葵颱風來臨前夕,一窩7月13日上岸產卵的卵窩,順利孵化,但疑因全都體弱而無法自行爬出,保育人員巡察時發現這窩土層有鬆動跡象的變化,卻不見爬痕,加上海葵颱風影響,在考量當時當地海況惡劣下,經與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評估後,就於當日上午緊急挖開卵窩,救出29隻幼龜,孵化率85%,也寫下澎湖今年第一筆海龜卵窩順利孵化紀錄。農漁局說,這窩算小卵窩,算年輕的龜,所以僅34顆,不然一般正常都50至70顆,而能破百的都是大型卵窩的老海龜。且這窩孵化的卵並非今年6月28日晚間第一批上岸母龜下的卵,目前該批卵窩還不見已孵化跡象,將持續對未孵化卵窩監測。至於6月28日晚間有2隻母龜上岸產下2個卵窩,其中1隻產卵紀錄還可追溯至1995年,是相當年長的海龜媽媽,後續並產下4窩卵。這母龜從1995年至2015年28年間,平均每2至3年皆會回到網垵口沙灘產卵,對棲地相當專一,也刷新當地紀錄。
白蟻大軍入侵屋內狂飛漫舞 8旬嬤「嚇到發抖」報警求助
台中83歲吳姓阿嬤日前晚間家中陷入白蟻蟲蟲危機,成群白蟻在屋內狂飛漫舞,她嚇到發抖報警,員警獲報到場,進入屋內發現整屋飛滿俗稱「大水螞蟻」的白蟻,阿嬤身上也爬不少,緊急關閉光源,將阿嬤帶往屋外避難,阿嬤脫困後感謝員警救援。台中市第三警分局立德派出所日前晚間獲報,東區仁和路有人報案求助,警方到場,獨居的吳姓阿嬤來開門時,嚇得連聲音都顫抖地說,快被嚇死了。員警一看,整間屋子飛舞著滿滿俗稱「大水螞蟻」的白蟻,阿嬤身上也爬了不少隻。員警緊急先幫阿嬤拍落身上白蟻,再打開門窗、關閉屋內燈光,將阿嬤帶出去避難。員警表示,「大水螞蟻」對人體並無害,但具有趨光特性,阿嬤家裡的燈光吸引白蟻成群飛入屋內,先安撫她在屋外稍作休息,不須過度害怕,並陪伴阿嬤度過蟲蟲危機,讓阿嬤感動頻頻道謝。警方表示,每年的4到6月份的梅雨季,是台灣土白蟻的繁殖季節,白蟻常在下雨天前後成群現身,因具有趨光性,屋內點燈常會吸引群聚,白土蟻體型較大,但不會主動傷害人體。警方說,根據專家建議,民眾在白蟻高發季節,要將家中紗窗關好、使用黃色光源燈泡、降低濕度,可預防蟲蟲軍團大舉入侵。
燕鷗群繁殖季到來台育下一代 神話之鳥現蹤「這地方」
黑嘴端鳳頭燕鷗(Thalasseus bernsteini)數量稀少,被稱為「神話之鳥」,估計全球目前約僅有150隻。海洋委員會近來委託台灣大學森林系等單位到澎湖等地區蹲點,截至今年5月26日,研究人員已記錄上千隻鳳頭燕鷗,其中包含至少5隻黑嘴端鳳頭燕鷗,並發現編號A74、外號「馬妞」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再度回到出生地。隨著夏季來臨,許多燕鷗科鳥類紛紛來到台灣繁殖,包括7種保育類燕鷗。其中以小燕鷗數量較多,在台灣本島的分布從桃園到高屏溪口都可以看到。至於玄燕鷗、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多在澎湖離島,最為罕見的黑嘴端鳳頭燕鷗,則較常在連江縣停留。今年五月,中央研究院、台大森林系與農委會林物局等陸續在鐵尖島觀察到黑嘴端鳳頭燕鷗停留、交配、孵卵。特別是看到編號A74的「馬妞」出現在群體中,令鳥友們爭相通報,並期待她能繁殖成功。生態攝影導演梁皆得於2000年首度於馬祖發現,隨後率領中央研究院、台大森林系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長期投入保育心力,過往曾在馬祖記錄2至16隻不等的成鳥。團隊陸續標記了數隻在馬祖出生的幼鳥,包括2015年6月出生的「馬妞」。「馬妞」自2015年離巢後,幾乎每年夏天都會回到馬祖。不過,自2020年以來,可能由於猛禽、颱風或其他人為因素影響,鐵尖島已經連續3年無成功繁殖紀錄,僅於2022年曾目擊馬妞短暫落腳澎湖。今年初春,連江縣政府提早開始了捕鼠、除草等工作。加上整地、鋪設碎石、安裝遠端監視設備、擺放假鳥模型及播放燕鷗叫聲引誘燕鷗,海巡署也搭配相關勤務,看守附近海域確保無非法作業漁船,這些動作都是確保燕鷗群可以不受干擾地繁殖,也希望民眾給予海鳥們空間,不去打擾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