繭居
」影爆點/坎城影展最佳劇本!黛咪·摩兒全裸挑戰奇觀電影《懼裂》,最血腥也最痛的現世寓言
「你想過另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嗎?更年輕,更美麗,更加完美。」這是今年在坎城影展舉行首映,最終獲得最佳劇本獎的《懼裂》(The Substance)開宗明義的台詞。這世界誰不迷戀美麗的人,但為了成就永遠的美,你願意走到多遠?《懼裂》由柯洛里法吉特身兼監製、導演以及編劇三位一體,電影描述過氣女明星伊莉莎白·史巴克逐漸失去知名度及影響力,為了抓住名聲、青春與美貌,她加入來路不明的黑市計畫,以分裂方式產出另一個自己。原以為這是讓自己永保美麗的方法,卻被分裂出的另一個自己逐步吞噬掉原本的人生。在一切資源必須平衡分配的規則下,兩人的關係逐漸失控,在這場爭奪美貌與青春的戰爭裡,沒有人能成為真正的贏家。《懼裂》黛咪摩爾加入來路不明的黑市計畫,以分裂方式產出另一個自己。(圖/CATCHPLAY提供)邀來90年代以《第六感生死戀》、《軍官與魔鬼》、《桃色機密》、《桃色交易》紅遍全球的好萊塢一線巨星黛咪摩兒飾演為美瘋魔的伊莉莎白是天才選角。黛咪摩兒的真實人生比電影還好看,一出道就大紅大紫,曾經是好萊塢最美及片酬最高的女星,三度與知名巨星們結婚與離婚,在沈迷酒精與藥物多年之後,她終於接受勒戒治療,將失控的生活逐步恢復正軌。谷底爬升後,在《懼裂》裡,實際年齡61歲的她飾演50歲的伊莉莎白史巴克,交出了從影生涯最赤裸與無畏的表演,無論身材或臉孔狀態都好到令人驚嘆,令人打從心裡毛骨悚然的演技,真實詮釋出女人為美瘋魔時焦慮、憤怒、狂喜、崩潰等各種心理層次,精彩到令人想數度起立鼓掌的演出,也被看好是接下來的獎季大熱門。《女傭浮生錄》新生代實力派演員瑪格麗特庫利飾演伊莉莎白身體分裂出的「蘇」,外型與身材都極為搶眼,身為著名的星二代,有知性美女母親安蒂麥道威爾的優良基因,實力堅強的她氣場完全不輸老鳥黛咪摩兒,兩位女性在片中獻出各種癲狂、躁動、美麗及全裸飆戲的高強度演出,讓這場尺度全開的限制級大秀越瘋越開花,方方面面都是視覺、聽覺與感官極度放大的奇觀之作。黛咪摩兒在《懼裂》中真實詮釋出女人為美瘋魔時焦慮、憤怒、狂喜、崩潰等各種心理層次。(圖/CATCHPLAY提供)「當沒有人看著我,愛著我的時候,我是否還存在?」藉由藥物分裂出另一個年輕、漂亮、美好的自己之後,伊莉莎白卻逐漸不敢出門,甚至成了在家失控暴飲暴食的繭居族,一個越光明,另一個就越陰暗。《懼裂》以兩個角色完成高度科幻概念,同時兼顧了賽博朋克的惡趣味,以女性視角、女性主義的觀點,拍出女性對外貌和名聲的渴望及不安全感,上映之後引發激烈討論,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上,拿下評論家高達90%的新鮮度好評。電影裡有個令人想起《鬼店》,同樣彷彿無限延伸、沒有盡頭的橘色牆面、幾何圖案地毯電視台長廊,兩位女主角重要的心裡糾結與重大事件,常常都發生在這條長廊上。導演以強烈風格化的鮮豔視覺,放大這場血腥現世寓言的所有感官感受,集結諷刺、黑色幽默、B級片、肉體和心靈的高度恐怖於一身,看著銀幕上發生的一切,能夠真實感覺到焦慮與痛覺,觀影過程多度令人想起2000年由《黑天鵝》導演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執導,一鳴驚人的奇片《噩夢輓歌》(Requiem for a Dream),而《懼裂》的海報,與其中一個階段的特殊化妝,的確也是致敬《噩夢輓歌》。相隔24年的兩部作品,兩者在精神上有著高度共通性,也推薦在看完《懼裂》之後,能夠將《噩夢輓歌》作為延伸套組來觀賞。瑪格麗特庫利在《懼裂》飾演黛咪摩爾分裂出的「更好的自己」,氣場完全不輸黛咪摩兒。(圖/CATCHPLAY提供)伊莉莎白的姓「史巴克」在英文正是「閃耀」、「火花」之意,而伊莉莎白自始至終,渴望的都是水晶球裡那閃亮亮的金粉。對名氣,對容貌,以及對「被愛」的焦慮能夠讓人變成真正的怪物,在能夠喊停的時候捨不得喊停,讓油門一路踩到底,直到最後失控墜毀,血光四射,燦爛如同真正的煙火,而最後的伊莉莎白,也正如一開始的她,用盡全力爬到屬於自己的星星上,在星星上仰望天空,看著從天而降的冉冉金粉,笑著消失。諷刺嗎?可憐嗎?都或許,但無論是哪個年代,世界上永遠都會有更多更多的伊莉莎白前仆後繼,持續投身在追逐金粉,追求被愛的路上直到忘記自己。《懼裂》熱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港女遭棄屍竹圍站草叢 狠男「只蹲19個月」引爆反送中
香港籍女子潘曉穎和男友陳同佳來台旅遊,卻因被發現劈腿還懷孕在旅店房內遇害,翌日被棄屍在北捷竹圍站外草叢,一起情殺案件,最終卻引發了為期長達285天的「反送中運動」。回溯案發經過,2018年2月8日,21歲的潘曉穎與20歲的陳同佳趁著情人節來台旅遊,2人不時在社群網站記錄旅遊點滴、曬恩愛,2月17日凌晨,潘曉穎承認出軌且懷孕,甚至被發現與其他男子的親密影片,2人在飯店內發生劇烈爭吵,陳同佳一時氣憤竟失手勒斃女友,殺人後將遺體塞入兩人一起買的粉色行李箱,帶到竹圍捷運站棄屍,自己則盜取女友的手機現金,當日晚間獨自返港。潘曉穎家屬苦等不到愛女回家,詢問陳同佳也只得到「她留在台灣玩」的答案,心急如焚的潘父來台調查、四處奔走,台灣警方也積極協助。最終,因陳同佳3度盜用潘曉穎的提款卡提款,在2018年3月13日被香港警方拘捕,陳男遂供出將潘女殺害的緣由及過程,並透露將遺體塞進行李箱後丟棄在台灣淡水捷運竹圍站站外。接獲消息的台灣警方,出動大批警力在捷運竹圍站後方草叢奮力尋找,雖不斷聞到屍體惡臭,卻遲遲沒有發現遺體所在,同日深夜,直到一名警官高喊「潘小姐,請快讓我們找到,讓我們送妳回家」,10分鐘後才找到潘女已化成白骨的遺體,遺體近1個月日曬雨淋,屍身腐化嚴重,頸骨有所遺失。經法醫相驗,發現死者腹腔中有1塊長約2厘米的骨骼,證實其生前有孕。大批警力在竹圍捷運站後方奮力尋找,最終發現潘女遺體。(圖/報系資料照)由於案件發生於台灣境內,加上香港因政治原因無司法協助安排,陳同佳最終只因4項處理犯罪得益罪(即俗稱「洗黑錢罪」)遭判處有期徒刑2年半,但因認罪等原因得到減刑。2019年10月23日早上9時,陳同佳刑滿出獄,表示願自赴台自首,但此事受限於兩岸情勢再無下文,而據港媒2023年報導,陳男現在偏遠地區的深山過著繭居生活,願意來台受審的態度不變。香港殺女嫌犯陳同佳出獄後,繭居偏遠地區的深山。(圖/取自中時電子報直播)由於港台兩地無司法互助協議,也無法進行引渡,潘女的媽媽遂向時任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陳情,希望能修改《逃犯條例》,香港保安局藉此案在2019年2月提出修訂《逃犯條例》草案,沒想到卻成為「反送中運動」爆發的導火線,從此讓香港「面目全非」。截至2022年10月31日,據統計,警方在多場示威活動拘捕超過1萬人,年齡介乎11歲至84歲,被捕人士數字為香港歷年社會運動之最;其中逾2800人被檢控,包括被控暴動的750人,當中逾1170人被定罪。反送中運動被視為自香港開埠以來最嚴峻的政治及治理危機。2020年,香港旺角出現警民衝突,示威者在彌敦道縱火,港警也施放催淚彈。(圖/翻攝自香港蘋果日報)民間對香港政府的處理態度非常不滿。(圖/美聯社)
影爆點/又胖又魯又怎樣?現象級女導演作品《熱辣滾燙》上架Netflix,為自己狠狠贏一次!
繼2021年創下票房奇蹟,席捲中國票房高達54億人民幣(約249億台幣)的親情小品《你好,李煥英》之後,中國知名喜劇女演員賈玲推出了她的第二部身兼編導演的作品《熱辣滾燙》,目前全球票房超過4億8000萬美金,也打入2024年至今全球最賣座電影的前10名,她目前也是世界票房第二高的女導演紀錄保持人。《熱辣滾燙》雖然無緣在台灣電影院線上映,卻驚喜在前陣子上架Netflix,並拿下電影排行榜冠軍。說自己當初不是因為想當導演才拍出自傳式電影,而是因為想講好《你好,李煥英》的故事才當了電影導演。那麼,賈玲的第二部作品《熱辣滾燙》既然不是自傳式作品,又是為了什麼而拍?《熱辣滾燙》的劇情敘述繭居在家中10年足不出戶的杜樂瑩是標準啃老族,因為肥胖身材遭受社會與周遭歧視,32歲了還是無業遊民,一次與妹妹的衝突,以及親戚摯友的陸續背叛之後,她被迫搬出家中,在燒烤店打零工維生。因緣際會遇上了拳擊館教練昊坤,初嚐戀愛滋味,原以為人生從此要見到曙光,卻再次遭到拋棄與打擊。在人生低谷的黑暗時刻,她決定挑戰成為拳擊手,在體型與精神上改變自己,為的就是想要試試看「贏一次」的滋味。《熱辣滾燙》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拍攝,開機了5次。賈玲為了電影演出,先增重20公斤拍攝電影前半段,再花了整整一年接受拳擊訓練,減重50公斤,練成拳擊手狀態之後再拍攝電影後半段。《熱辣滾燙》改編自日本實力派影后安藤櫻的成名作品《百元之戀》。保留原作的大部分劇情架構,賈玲做的最大調整,是微調了電影的重點內核——關於主角女杜樂瑩成為拳擊手的追求,和自我實現的理由。《熱辣滾燙》改編自日片《百元之戀》,賈玲為拍攝先增重,之後又減重50公斤。(圖/翻攝自微博)電影前半段並沒有詳述杜樂瑩遭受的種種不公及傷害,直到最後被對手打趴在拳擊場的地上,觀眾才透過她彷彿人生走馬燈的種種回憶,看見了杜樂瑩一路以來經歷的不甘及委屈:被男友和摯友聯合背叛、被家人排擠、被當成感情寄託的拳擊館教練利用和拋棄、被親戚再次無情地利用和踐踏自尊。試圖想討好所有人,最終卻只成為所有人的犧牲者,一心想尋死的樂瑩試圖跳樓自殺,卻奇蹟似地毫髮無傷。爬回鏡子前的她對著鏡子嚎啕大哭:「好疼,為什麼一點傷也沒有。」卻在此時看見了拳擊館的傳單,上面寫著:「你贏過嗎?哪怕一次。」電影的英文片名是《YOLO》,也是「You Only Live Once」(你只活一次)的縮寫。為了贏這麼一次,為了受盡酸楚的自己,也為了能夠證明給所有人看我可以。走進拳賽會場時,樂瑩在走道上對鏡像中,過去的自己道謝及道別;明明拳賽輸了,被對手打得鼻青臉腫,但始終堅持到最後的樂瑩在社群po文卻寫著「贏了」,對曾經無情拋棄自己的男人不再留戀,這不是驕傲,而是終於找回對自己身體及精神的主控權。雖然劇情來自改編電影,但在熱門話題賈玲增重又減肥成功的人體奇觀之外,《熱辣滾燙》或許也融入了許多賈玲自身的真實經驗,在總是笑臉迎人的喜劇演員背後,沒人會看見她真正受過的傷,或許也沒有人真正在意,而這或許也是促使她拍這部電影的真正理由。《熱辣滾燙》融入了許多賈玲自身的真實經驗。(圖/翻攝自微博)《熱辣滾燙》雖然是與《你好,李煥英》完全不同的電影題材,但仍然著眼於女性成長歷程。賈玲也還是埋了許多致敬自己前作的彩蛋,她在電影中的名字沿用《你好,李煥英》中賈曉玲穿越回1981年使用的假名樂瑩,也邀來《你好,李煥英》中飾演母親李煥英的女主角張小冉來飾演杜樂瑩的妹妹,而她在片中成為拳擊手時,穿上的拳擊賽服上以英文寫著「That's Li Huanying's daughter.」(這是李煥英的女兒),也是送給《你好,李煥英》粉絲最暖心的禮物。賈玲在中國觀眾心中多年的形象一直都是胖女孩,藉由電影創作過程順勢減肥成功,的確是極其成功的行銷話題及角色塑造,讓創作者與角色合而為一,也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某種程度也讓《熱辣滾燙》成為了她的自傳式電影。電影在中國上映後,除了票房再次創下佳績,也引發正反兩極的討論,關於女性意識與女性主義的討論,電影是否根基於「愛自己」的論述上,卻反而強化加深了社會主流價值對女性外形的歧視與打壓,對社會結構並無具體批判,以及對「贏」的概念,是否可能被減肥或改變外型綁架等等。議題越熱票房就越好,無論如何,賈玲的確都是這整場巨大社會創作中最大的贏家。《熱辣滾燙》Netflix播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影爆點/藤本樹現象級催淚神作《驀然回首》動畫版上映,不要回頭,致青春與那些我們閃閃發亮的瞬間
被漫畫迷譽為看一次哭一次的「催淚神作」短篇漫畫《驀然回首》是《鏈鋸人》、《炎拳》鬼才漫畫家藤本樹於2021年推出的短篇作品,讓無數漫畫迷感動淚崩,也被封為傑出神作。短短143頁的漫畫短篇,如今被影視化為劇場版動畫電影,在日本上映至今,票房已經逼近2億台幣。《驀然回首》被許多粉絲視為作者藤本樹的自傳故事,兩位女主角的名字各有一個字來自於藤本樹,且《鏈鋸人》中的角色「鯊魚魔人」,也被延伸作為《驀然回首》中,女主角藤野獨自創作的作品《鯊魚踢》的主角,故事的角色原型,也被認為是藤本樹本人的投射。《驀然回首》在日本上映後,票房大賣累積近2億台幣。(圖/采昌提供)兩個住在鄉間的少女,校刊連載四格漫畫的風雲人物藤野,以及害怕人群,不敢上學的京本,原本互不相識,一起在校園刊物上連載四格漫畫兩年之後,在小學畢業前夕終於見到面。開朗外向的藤野與內向自閉的京本決定共同創作漫畫投稿漫畫獎,作品得獎了,兩人決定繼續創作。從國中一路畫到高中,青少女期的女孩們抱持著對漫畫的熱情,一起玩耍的同時,也創作了許多短篇作品,藤野主畫人物及劇情,而京本填滿她擅長的背景。直到高中畢業前,出版社提出了漫畫連載的邀請。把邀請視為事業大好機會的藤野決定好好把握,而總是緊緊跟在她身後,依賴著藤野的京本卻在此時退卻,決定轉換人生跑道,嘗試報考美術大學。兩人的人生逐漸走向了不同的道路,被拒絕的藤野從此不跟京本聯絡,開啟了孤獨的個人創作,連載新故事《鯊魚踢》,出單行本,銷售量逐漸上升,她創作的作品獲得巨大成功也即將被影視化,在一切發展看似順風順水,藤野卻迷失了自我及創作動力的時刻,傳來了京本遭逢意外的消息......《驀然回首》的日文原名是英文「Look Back」,故事名稱就有許多層意義,包括藤野終於願意回看過往她與京本的人生,實際上京本也總是走在她的身後,要回頭才看得到後方的她。直到最後,藤野鼓起勇氣轉動門把,走進她從來沒有進入的京本房間,她才發現京本的人生從兩人相遇之前直到人生的最終,都一直看著她的背影持續往前邁進,甚至是那件掛在門上,有著藤野簽名的和服外掛。《驀然回首》藤野是校園裡連載四格漫畫的風雲人物。(圖/采昌提供)「妳叫我走出房間,真是太好了!」藤本樹捕捉了少女之間敏感幽微的心境,青春的惆悵氣味,以及友誼的複雜性。每個人都在自己沒有發現的所在,成為了某人的偶像或假想敵。繭居族京本因為藤野的四格漫畫,開啟了徹底不同的人生,而藤野也是在看到京本的作品之後,燃起了持續進步的鬥志。京本是曾經使藤野放棄漫畫的對手,也是單純地愛著藤野才華的人。這是粉絲與偶像雙向奔赴的關係,她們既是彼此唯一的戰友,也是讓對方持續進步的最強動力。兩個完全不同的女孩彷彿陰陽兩面,兩人都認為自己完全比不上對方,也都看見了對方閃閃發光的那一面,互相崇拜,羨慕彼此,也互相療癒及救贖。是這種帶有微微緊張氣氛的競爭關係,讓她們一直走了很長的路,成為了後來的藤野與京本。人生有時候,就是因為第一個觀眾才能堅持下去的。《驀然回首》京本因為藤野的鼓勵走出封閉,開啟了徹底不同的人生。(圖/采昌提供)以四格漫畫為始,也以四格漫畫作終,漫畫讓這兩個女孩相遇、成為朋友和戰友,相互理解,也成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存在。原著漫畫中,在第一頁和最後一頁分別留下了「Don’t」以及「in anger.」的兩個單字,加上漫畫原名「Look Back」,就成了完整的句子「Don’t Look Back in Anger.」(不要帶著憤怒回顧過往),這同時也是綠洲合唱團的歌名。致青春、致友誼、致畫下去的勇氣,不要停下來,一直畫下去吧,帶著一路上得到的力量和養分,以及另一個人的意志繼續往前,如此無論誰先離開,都不再只是一個人了。《驀然回首》8/1上映。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最後一張網3/曾遭霸凌「關廁所、丟爛菜」逃學 繭居少女親述蛻變路
由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的新北市蘆洲少年服務中心,扮演當地「少年的最後一張網」角色,服務三蘆地區12到18歲的孩子,協助少年生活重回正軌。17歲的小珍(化名)因國小時遭霸凌,進入中學後不斷逃課、不願再進教室,所幸在蘆少社工張睿宏的陪伴下重拾希望,如今即將高中畢業,將來想朝幼保或社工方向發展,幫助更多需要的人。「國小在打掃清潔的時候,霸凌我的同學不讓我去打掃,把我關起來!」小珍回憶,她自幼就性格敏感纖細,似乎也因此在團體中成為被欺負的對象,同學們會朝她丟爛掉的菜葉水果,還會將她困在廁所裡,而當時眾多老師都知道此事,卻沒有人可以完全保護她。進入國中後,小學的噩夢和陰影仍在小珍心中揮之不去,她開始逃學、不斷請假,一周約只有一到兩天去上課,即使回到學校也不願踏入教室,而是在輔導班自習或幫忙老師們處理課務,嚴重時期甚至出現自殘行為。「我媽媽就會一直罵我『沒用』,其他老師也覺得我一直在逃避,那時候好像只有血流出來才會讓我好過一點。」小珍提到,在拒絕去學校之後,家庭和外界的壓力讓她喘不過氣,最終只能自殘來紓解心中壓力,當她一度以為自己陷入無盡黑暗時,張睿宏和蘆少社工猶如陽光照進她的世界。小珍原是拒絕上課的繭居族,因張睿宏的鼓勵而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因此逐漸打開心扉。(圖/蘆少提供)小珍說,當時蘆少會進入校園輔導高關懷的學生們,而她也在社工們的邀請下開始參加各式活動,曾到三芝進行5天4夜的旅行,也曾去台中民宿包場過夜,期間還有去海邊淨灘、衝浪與各式有趣的課程,她起初十分排斥、不斷拒絕,所幸有張睿宏的不斷鼓勵和支持,她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中打開心房。「宏仔(張睿宏)是個很特別的大人,他會記得我說的每句話,有時候還比我自己記得更清楚。」小珍提到,她的想法十分天馬行空,高中時還曾說大學想報考中國戲曲學院,其他大人往往會在第一時間反對,張睿宏卻認真規劃,為她制定特訓方案。小珍說,張睿宏查看該校報名標準和考試項目,開始陪著她運動、跳舞和朗讀,此計畫最終在自己的混水摸魚下不了了之,但她感受到張睿宏的用心和溫暖,而張睿宏發現她有自殘行為後,第一時間也並非苛責或痛斥,而是語重心長地希望下次自殘前能先跟自己聊聊。蘆少社工不願對少年說教,而是藉由各項活動走入孩子們的內心,期盼社會對他們多一些寬容。(圖/翻攝蘆少臉書)「宏仔說,如果聊完沒有比較好,我還是想這樣做的話,他也會尊重我。」小珍微笑表示,張睿宏和社工的溫柔彌補她內心的不安全感,她逐漸走出繭居生活,如今就學情形十分正常,而她高職選擇幼保科系,如今身邊有許多朋友相伴,將來則期盼朝幼保或社工方向發展,幫助更多需要的人。「想跟大家說,能不能對這些少年們更寬容一點。」張睿宏說,大眾往往將出現偏差行為的孩子標籤化,但其實有很多像小珍一樣的孩子,他們不壞,只是蒙塵,透過關心和體貼就能讓他們綻放光芒,期望社會能多些溫暖,讓這些孩子們再次閃耀。
齊藤工當導演劇組有口福 隨時提供熱騰騰味噌湯
改編自知名小說的日本恐怖電影《詭屋》,由演員轉型導演的齊藤工執導,並集日本實力派演員漥田正孝、蓮佛美沙子、奈緒及漥塚洋介合作演出。男主角漥田正孝和漥塚洋介都很注重養身,導演齊藤自從確診之後也變得很重視健康,尤其是腸胃的保健,所以劇組都會準備熱騰騰的味噌湯,齊藤工說:「這是一個腸道激活的概念,保護好腸胃,真的可以拍出更好的作品。」片中,主人翁有個繭居在家的哥哥,兩兄弟都因兒時的陰影而影響了長大後的行為,哥哥為了保護弟弟才鼓起勇氣踏出家門。漥塚洋介表示自己很少演出這類不敢面對人群的角色,「我很開心能演到很少接觸的類型,雖然是恐怖電影,可是導演執導的方式讓我感到很自在,希望觀眾都好好享受劇情結局帶來的衝擊感受」。漥塚洋介有著獨樹一格的表演風格,對於古怪人物也有獨到的呈現方式,是齊藤心中扮演哥哥的首選演員。(圖/華映提供)在仙台拍戲正值寒冬,劇組都會為準備熱騰騰的味噌湯,漥田正孝說:「工作人員端來冒著煙、暖呼呼的味噌湯,真的很感動,很謝謝導演安排了這樣的熱湯。」齊藤工表示以往日本拍片環境,很多時候飲食都是以忍耐為前題的狀況去準備,容易讓所有工作人員陷入非常疲憊的狀況,「但我在法國、韓國等其他國家拍攝時,都有較好且熱的飲食,大家狀態真的好多了,越來越健康呢。」正好漥塚和漥田也都很喜歡研究健康飲食,劇組還提供了有機便當,齊藤笑說:「果然讓大家保持腸胃道的健康,真的可以拍出更好的成果。」《詭屋》描述在冬季極度寒冷的日本長野縣,清澤賢二(漥田正孝 飾)與妻子瞳美(蓮佛美沙子 飾)和女兒小幸同住在小公寓中,每到冬天女兒便冷到生病,他看上了一間地下室設有暖氣供應系統的獨棟新屋,但是自從搬到新家後,賢二的身邊接二連三出現各種恐怖事件,賢二不願面對的童年記憶也被掀開,這一連串詭異現象的真相都指向令人難以置信的結局。
小芝風花穿水手服遭性騷 一腳踹飛噁男給教訓
小芝風花在日劇《聽我的電波吧》「逞口技」的演出深受好評,最新一集中,她為傾聽大齡繭居宅男的內心話,穿上水手服進行到府諮詢服務,未料卻迎來對方一連串文字和視線的性騷擾,一腳用力踢門踹飛對方,小芝風花吐槽:「剛剛那一下是對你性騷擾行為的教訓,不算暴力行為喔。」接著又給一個過肩摔,還毫不猶豫點出對方腦袋中骯髒想法,並烙下狠話:「我好心穿制服COSPLAY,不是來給他視線強暴的好嗎。」一口氣做出許多女性面對噁男騷擾時不敢做的反應,讓人看完忍不住跟著叫好。演技多元的小芝風花詮釋過不少有趣角色,這次破天荒挑戰「毒舌辣妹」,透露接到角色時,「果然非常不安,看過原著,所以知道(角色)和自己的形象完全相反。」她笑言無法想像自己變成氣焰高張的模樣,但透過衣服造型融入角色,「穿的比較辣,可是帥氣又可愛。接著是染成金髮,一下就感覺更接近主角的氛圍。」小芝風花(左)為深夜電台尋找不同題材,挑戰不少有趣的造型,包含陰陽師。(圖/MyVideo提供)小芝風花笑言自己似乎也開啟毒舌天份,「在練習台詞時,因主角的語速非常快,講好幾次都還無法上手時,也會不經思考說出『該死的』」。她坦言私下容易因他人目光把想說的話吞下去,或會思考說話的後果,現在透過角色感受「想什麼就說什麼」的爽快感,而女主角身為一個「失戀打工仔」,看似過著失敗人生,卻能堂堂正正的生活下去,她希望觀眾能因看到女主角的生存方式而跟著感受痛快。最後一集,曾主演《極道之妻》系列電影的資深女演員高島禮子,將以小芝風花的母親身份現身,兩代「大姐大」碰頭令人格外期待,而這位同樣說理不饒人的母親,正是女主角少有害怕的存在。高島禮子演出後對小芝風花大為讚賞:「我讀劇本時就在想像小芝風花的表演,但實際演出時,她給出了想像以上的力量,演技絲毫無挑惕之處,真的感受到她的投入。」她希望觀眾看完之後能感受到「有其母必有其女」。MyVideo日劇《聽我的電波吧》將於6/11播出大結局。
躁鬱症、憂鬱症有何不同? 醫揭「7大差異」:趁早就醫
許多人不易分別「躁鬱症」和「憂鬱症」,兩者可能有相似的憂鬱表現,但要留意,躁鬱症在長時間的憂鬱期外,還合併有躁期或混合期的發作。若僅服用抗憂鬱藥物,恐使躁症惡化!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黃智群提醒,躁鬱症患者自殺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20倍,不可不慎;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陳長聖說明,治療憂鬱症與躁鬱症藥物不同,現今有精神安定劑,不僅可抗躁症也能緩解憂鬱,呼籲民眾及早治療預後更佳。躁鬱症與憂鬱症有何不同? 7大差異比一比躁鬱症1全名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或稱「雙極性疾患症」(Bipolar disorder),病因6-8成為基因遺傳,後天因素包括壓力、受到不當對待、吸食毒品、作息不穩等,不僅有憂鬱症狀,還多了輕躁或躁症,若出現情緒起伏等混和性特徵就是警訊。然而,躁鬱症首次發作通常是以憂鬱症狀為表現,而且躁症發作時間較短,因此患者往往被診斷為憂鬱症,服用抗憂鬱藥物不僅療效不佳甚至惡化,當出現躁症才發現原來是躁鬱症!黃智群醫師提醒,躁鬱症風險高,例如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財務問題、不當性行為等,而且自殺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20倍,比憂鬱症高出3-5倍,患者務必留意自身狀況。傳統藥物有風險 精神安定劑抗躁症又緩解憂鬱陳長聖醫師表示,躁鬱症的鬱期,如果使用一般的抗憂鬱藥,使用上會增加轉換成躁期的風險。而傳統的情緒穩定劑藥物服用,如果血液濃度過高,會影響中樞神經穩定,孕婦也有畸胎風險,需要抽血檢測藥物濃度。好在現今精神醫學界新共識使用「精神安定劑」,又稱為抗精神病藥物,不但可抗躁症,也能緩解憂鬱。躁症症狀繁多,患者可依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用藥,例如半夜亢奮不想睡,可使用嗜睡藥物;若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或唸書,就適用不會嗜睡的藥物,此類藥物對於治療躁鬱症的鬱期療效佳,也可合法使用於青少年,尤其躁鬱症發病年紀較輕,選擇適當的藥物可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陳長聖曾有一位14歲個案因父母離異,學業成績不佳、在校被霸凌,萌生自殘與自殺念頭,變成「繭居族」。起初使用抗憂鬱症藥物並無起色,當後來出現幻聽、暴飲暴食、嗜睡等症狀,才判斷比較屬於躁鬱症之表現。經使用精神安定劑半個月後情緒穩定許多,一個月後不再想自殺,甚至開始外出與朋友互動,未來也有機會重返校園。兩位醫師共同呼籲,民眾除了憂鬱症,也多留意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睡眠需求減少、亢奮聒噪、衝動行為等躁症或輕躁症的症狀,及早尋求身心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等專業治療,家人朋友也可以協助覺察,抱持同理、陪伴與傾聽,同時和校園師長建構起支持系統,以利症狀發作時可盡速就醫,減少憾事。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reference.1.https://www.mohw.gov.tw/dl-1749-cc41c517-5728-4a4a-8dac-248f487d6cf5.html2.https://www.vhcy.gov.tw/PageView/RowViewDetail?WebRowsID=cfee6253-433f-451e-b5c6-df61f79956a9&UnitID=9560bc3c-9b11-43a8-9cd7-89c676199787&CompanyID=e8e0488e-54a0-44bf-b10c-d029c423f6e73.https://www.mohw.gov.tw/dl-1734-06cfb548-333b-4989-8756-2261a5c79525.html
助年輕繭居族 南韓政府「每月發1.5萬元」
在19至39歲的南韓民眾中,有3.1%是「繭居族」,他們過著和外界隔絕的生活。對此,南韓政府本周宣布,每個月將發給他們65萬韓元(約新台幣1.5萬元),讓他們能穩情緒和健康成長。據《CNN》報導,南韓性別平等和家庭部本周宣布,每個月將發給繭居族65萬韓元(約新台幣1.5萬元),助他們能維持心理和情緒穩定,以及健康成長。據該部稱,南韓繭居族有40%的人在青春期開始隔離,約有33.8萬人,原因可能是經濟困難、精神疾病、家庭或健康等。據了解,此津貼只給家庭收入低於國民收入中位數的9至24歲年輕人,在南韓家庭一家四口的每月平均總收入約為540萬韓元(約新台幣12.63萬),符合資格的青年可以到當地行政福利中心申請,監護人、輔導員或老師也可以代申請。在報告中也舉了2名個案,一名年輕男學生,他從青春期就有理健康問題和社交困難,儘管他努力適應大學,最後卻選擇不讀,走上退縮的道路;另一名學生在家中面臨家暴力問題,也常常三餐不繼,這讓她很難離開家或與外面的人建立關係。此外,此現象並非南韓獨有,根據日本政府最新調查,日本也有150萬名宅男繭居族,他們平常外出只是為了購買雜貨,有些人甚至都不離開房間。調查發現,繭居族議題在過去10年中逐漸受到關注,因為疫情這現象變得更糟。◎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父母從小「打罵羞辱教育」 反讓女兒啃老10年不願工作
近期中國央視旗下節目《心理訪談》曝光了一起家庭案件,一名范姓女子自幼就遭到父母的打罵、責難,甚至對范女所有的事情都極盡所能的挑剔、苛刻,不給予任何的贊同。結果如此嚴苛的教育下,讓范女長大後嚴重缺乏自信,甚至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而這也讓范女在畢業後待在家中整整啃老10年。根據《網易新聞》報導指出,范女其實是次女,上面還有一位姊姊,但姐姐早已成婚離家,僅剩下范女待在老家中。而每次范女與父母發生衝突、被父母趕出門後,姊姊總是會收留范女一段時間,自己又回到老家與父母溝通。但姐姐也很清楚,長久下來這並不是辦法,所以才拜託央視的《心理訪談》,看是否有辦法改善妹妹范女與家人之間的關係。而在節目中也曝光了范女悲慘的成長遭遇,出生於1984年的范女,由於當時中國社會還有限制一胎政策,在范母意外發現懷孕後,由於希望能生個男孩,所以堅持保留胎兒,沒想到最後出生的是讓范父范母失望的女兒,范家甚至因此被罰上一筆罰款,范女自出生以來,也一直被家人罵稱「罰款娃娃」。也因為范氏夫妻均是老式教育長大的,再加上罰款一事,這讓范女在成長階段基本上就是飽受范氏夫妻的挑剔、打壓、怒罵。當然,所謂的誇獎跟是少之又少。范女自述自己10多歲時就開始幫忙做家務,甚至還會下廚烹飪晚餐,目的就是希望父母回來後可以直接休息用餐。但范女的行為並沒有獲得范氏夫妻的誇獎,還一直被嫌棄「弄髒廚房」、「炒菜油放太多」,甚至在范女因為被油燙傷而起水泡時,范母還譏諷地說「誰叫你不把鍋鏟上的水弄乾淨,燙了長記性」。而在學業方面,范氏夫妻一直對范女的學業有很高的要求,而范女的成績在60人的班上算中間水平。在范女的努力下,有一次好不容易考出班上第13名的成績,明顯有長足的成長,但這樣的成績依舊被范氏夫妻嫌棄、責罵。而范女也因為父母的批評下精神壓力越來越大,結果反而造成學習效果持續下滑,進入到一種惡性循環。即便到高三時,范女曾與父母溝通,希望能獲得父母的諒解與支持,但卻被范氏夫妻認為「找藉口,成績下滑還把責任推在父母太嚴苛身上」。范女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最後沒有考上大學,范女原本想要直接離家打工,但是在父母的要求下,又重新就讀了一次高三,準備再次挑戰大學。結果范女的壓力越發嚴重,甚至在學校無端的嘔吐。范女的異常讓當時的導師注意到,雖然導師曾與范氏夫妻聯繫,但是沒想到導師的勸戒,反而成為范女回家再次挨罵、羞辱、白眼的原因。最後,范女並沒有考上大學,而只是考上一間普通的專科學校。也因為學歷不好的因素,大學畢業後,范女在自己的本職學能中無法找到工作,最後在姊姊的建議下,挑戰保險業務的工作。但由於保險業務是一個需要自信、口才與高抗壓性的工作,范女完全不適應,最後只能無奈離職。而至此,范女的工作情況越來越惡劣,一份工作甚至做不到兩個月,最後乾脆就不找工作,待在家中一頭埋進小說的世界內,逃避現實的壓力。范女也因為長期繭居在家中的因素,開始與范氏夫妻發生衝突,甚至直言「你們不養我生我做什麼,現在的一切都是你們的錯」,但即便如此,范氏夫妻依舊不認為自己有任何問題,結果就這樣,讓一家人的隔閡越來越深。在節目上,范氏夫妻也是瘋狂的抱怨他們眼中不成材的女兒,不堪羞辱的范女也是火力全開的與父母對罵。最後在雙方都趨於冷靜之後,節目主持人也才開始幫雙方進行調解。透過一項實驗,范氏夫妻終於理解到,自己長期以來對女兒的言語羞辱、辱罵,其實都變成一道道枷鎖綑綁著女兒。也是到這時候,范女像是被人理解一樣的開始哭泣,之後就向父母道歉,並表示自己會嘗試改變、外出找工作。而范氏夫妻也是到這時候,才對范女有些好臉色。
疫情後突然皮膚癢、掉髮樣樣來? 中醫授招數教你怎麼解
一位60幾歲退休的患者,這一年來經歷過重大手術及新冠肺炎的折磨,加上近半年疫情加劇,與家人聚少離多,身體不適和心理壓力打亂了原本平靜日常生活,常抱怨疲倦、易喘、失眠、咳嗽、關節痠痛等症狀,甚至注意力不集中、皮膚癢、掉髮情況也加重。身心健康是動態平衡 後疫情時代重要關鍵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張琮瑋說,自疫情以來,慢慢受到重視的公共衛生學提到預防疾病、延長壽命、促進身心健康是政府和社會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標,由於科技、醫學的高度發展,在預防疾病、延長壽命已有卓越的表現,身心健康這方面也逐漸受到關注,在後疫情時期,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狀況,更是左右能否踏穩解放後社會的重要關鍵因素。針灸、推拿改善喘咳胸悶 中藥治療退化、骨質疏鬆中醫治療有許多種類,包含中藥、針灸、推拿等,可以針對患者病情不同而選擇最適合的方式介入,比如說疫情後的喘咳胸悶,若是因為長期足不出戶、追劇滑手機的姿勢不良而引起,那針灸、推拿可能比中藥更立即見效,相同的若是關節痠痛的原因是退化或是骨質疏鬆,那中藥的幫忙就更持續及穩定。規律作息、適當運動 均衡飲食不可少疫情影響下,蝸居、繭居的人多了起來,張琮瑋說,五勞所傷的症狀常是門診患者的主訴,當然除了透過醫療的幫助外,規律作息、適當運動、均衡飲食是不可少的;還有研究指出,運動對舒緩憂鬱症狀、抑制體重增加也有幫助,每天只要15-20分鐘就會有效果,可謂一舉數得。
高材生用爸媽電腦上網 見私下「Google搜尋紀錄」崩潰大哭…網酸:想哭的是父母吧
在沒有秘密的網際網路世界裡,只要上網後沒有清除快取,都會留下網路的搜尋與造訪紀錄。日本一名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的高材生,近日用父母的電腦查資料,無意間看到爸媽的電腦裡,有關Google使用過所留下的搜尋紀錄,發現父母在私底下,偷偷上網搜尋過關於「教育失敗」、「兒子是尼特族」等關鍵字眼,看在這名男網友眼裡,發現原來父母私底下是這樣看他的,讓他大受打擊,哭著發文向網友傾訴心情,但多數人並不同情這名男大生,直言,「想哭的是父母吧」。日本男網友「@nazenarabamotu」本月13日在推特上貼出一張Google搜尋紀錄,表示自己打開爸媽電腦裡的Google搜尋頁面,想要查詢資料,結果卻發現數個父母先前留下的搜尋痕跡。男網友發現,爸媽在他的背後搜尋了包括「孩子教育失敗」、「如何教育孩子」、「大學生兒子無業」、「大學生兒子當尼特族」等字眼,而所謂尼特族,意即台灣所稱的啃老族,足見男網友在其爸媽眼中,有著許多令人擔憂的問題。男網友坦言,他看到爸媽私下的網路搜尋關鍵字後,內心崩潰不已,他更稱將截圖上傳時,自己還不斷掉眼淚。文章PO出後吸引了16.5萬網友注目,以及1.6萬個轉貼,多數網友對於這名男網友父母私下的搜尋,多半可以表示理解,並沒有很同情原PO崩潰難過的眼淚。網友不願同情這名高材生網友,背後是有原因的。透過該男網友的個人簡介可發現,原PO是畢業於早稻田大學理工科畢業生,學歷算是相當不錯。但有網友發現,原PO雖追蹤了不少帳號,卻只有一個好友,且還是一個已經停用的帳戶。且自介中還寫著過著繭居生活,現實中性格很內向,還曾嘲笑所有發推的人是個笑話,讓不少人紛紛直言「看了你過往發言,我不是很意外」、「想哭的是父母吧」、「如果你真的大學畢業不去工作,又沒朋友,那就別怪父母會這樣搜尋」。
專題報導/裕隆集團「幸福輪轉手」 公益服務里程繞台逾650圈
裕隆集團重視ESG永續發展,以移動服務資源響應集團推動,打造Caas(Car as a Service,車輛即服務)公益循環經濟,積極為未來高齡化社會、台灣偏鄉交通尋找用車的解方。格上租車總經理陳俊在4/23(六)世界地球日「RA100地球解方:2022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分享格上租車以車輛循環經濟CaaS商業模型導入社會創新設計,推動偏鄉醫療、長照交通、無障礙旅遊等不同場域用車需求的創新交通模式,三年來,投入創新公益服務超過78萬公里,相當環台超過650圈,格上租車透過企業本業資源與夥伴關係打造共好平台,創造車輛稼動率的循環經濟,持續為偏鄉交通永續方案提出創新想像,期望更多人一起加入「愛的里程數」地球解方的行動行列!以捐服務打造車輛移動的永續方程式「RA100地球解方:2022永續設計行動高峰會」邀請政府、企業各方領域在永續推動行動代表分享,提供跨界永續設計思維與共好資源連結。本次在交通移動領域,邀請裕隆集團格上租車以及發展海上交通環境的亞果遊艇集團,在論壇中進行「永續結盟,打造共好生態系」分享與對談。主持人CSRone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指出,企業推動ESG方案需要將企業核心能力與社會結合,才能確實打造共好的生態系,整個價值鏈與生態鏈串聯,才有可能達到永續的目標。在此共好與創新的理念下,格上租車參與裕隆集團「幸福輪轉手」創新公益交通專案的實際執行,由集團整合裕隆汽車、裕融企業、納智捷捐助車輛服務資源,格上租車以CaaS創新「捐服務代替捐車」公益訂閱式服務模式,三年多來投入台東南迴、雙北長照場域展開社會創新交通實驗計畫,為偏鄉弱勢民眾提供就醫就學、載人載貨的移動用車新想像。「解決交通的事,可以解決好幾個家庭不同的問題」身為移動服務的提供者,首要之務是站在偏鄉在地或是消費者立場,去發現真正的需求與痛點,我們從交通出發,我們認為改善一個交通問題,能夠改善一整個家庭,格上充分發揮車輛管家的角色,讓這個公益循環模式可以永續運作下去。案例一、南迴智慧醫療車服務台東南迴偏鄉長達100公里距離沒有一家醫院,居民就醫只能包一趟1500元白牌車或是坐救護車,交通距離成為偏鄉日常難題。裕隆集團自2019年起投入長期永續計畫,整合集團車輛資源,裕隆汽車、裕融企業及納智捷公司贊助,由格上租車提供車輛服務,負責租賃、保修及維運管理,透過在地南迴協會招募志工司機,串起南迴偏鄉的高齡醫療交通,為偏鄉提供永續的公益交通循環經濟模型,在南迴達仁及大武鄉已服務在地18,615人次,行駛里程已達68萬公里,運行三年都來創造高效交通服務涵蓋率,讓433個長期被迫繭居家中的老弱貧病終於能被看見和服務。案例二、新北市長照交通服務計畫、新北市微光防疫車隊因應台灣超齡化社會,長照2.0計畫對長照福祉車輛交通需求日增,裕隆集團2019年與台灣計程車學院協會合作長照uber模式,格上運用本業車輛資源,以中古車租賃模組協助協會建立長照車隊,協助協會從重資產的購買邁向輕資產的訂閱租用,打造有照服能量的長照車隊規模,服務滿2年照顧雙北18,053人次。去年疫情嚴峻之際,新北市受疫情影響成為全台最嚴重地區,裕隆集團也運用長照車隊,並整合旗下車輛資源投入緊急支援,協助確診者後送及大量防疫物資載送問題,協助快速投入車輛、設置車輛清消中繼站,快速成立防疫車隊協助守護醫療綠色通道。案例三、首創企業員工福氣小旅行租車方案、共生宅車共享合作格上租車也積極響應集團關注高齡社會的普及用車及無障礙環境友善問題,與众社會企業持續推動『9453友善旅人計畫』,集團更率先台灣企業首創推出員工福利孝親旅遊方案,推動孝親文化,2018年起七度免費邀請員工的高齡家屬參與無障礙旅遊的「福氣小旅行」,並支持超過16個身障團體的公益旅行。同時,導入Go Smart 車共享,跨界與全台灣共生宅推動高齡共享用車模型。格上租車近年積極創新用車服務,以Go Smart APP整合日租、共享等服務,以租賃共享的模式達到減碳排的成效,上線一年半已累積25萬會員,共享車隊過去一年為地球減碳5,560噸。裕隆集團格上租車總經理陳俊期許CaaS串連更多的交通移動服務,未來透過平台化,將用車服務資源整合轉換成「愛的里程數」,讓社會大眾都有機會參與,看見永續在移動交通的公益方程式。
逼中風母泡5小時熱水「活活燙死」 繭居女竟辯:懲罰她不聽話
潘姓女子去年6月命令中風母親坐進60多度高溫熱水浴缸,6小時後發現母親已無生命跡象才報警;檢察官依據法醫相驗結果,認定潘母下肢脫皮紅腫,是被活活燙死,甚至浴缸裡仍黏著殘留的皮膚碎屑,潘母至少被迫泡40多度高溫逾5小時,被活活燙死,但潘女堅稱只是懲罰母親不聽話,否認傷害母親。台北地檢署16日依傷害致死起訴潘女。去年6月9日警消獲報1名70多歲老婦陳屍北市中正區某公寓浴室內,警方因老婦中風,客廳、房間堆滿雜物,原本研判疑為意外死亡案件,但檢察官依據警方報驗的現場照片,發現老婦是頭朝浴缸、腳朝門口俯臥地板,認為死因恐不單純,與法醫進行相驗。老婦家屬向檢察官證稱,死者與38歲潘姓女兒相依為命,死者寵愛潘女,認為,死者可能是自己放的洗澡水太熱而不慎發生意外。潘女則說,案發當天她在房內玩電腦,等母親準備午餐,母親平常都是晚上洗澡,不知道為什麼當天中午就去洗澡了,她沒吃飯,只吃了幾顆糖果繼續玩電腦。潘女表示,她下午曾進浴室看過母親幾次,母親還會改變泡澡姿勢,直至晚間6時,發現母親似乎已無呼吸,她趕緊打電話報警,並把母親拖出浴缸。但檢警在家中找到一大疊潘女寫給母親的紙條,大多是潘女責怪母親沒有幫忙買金光布袋戲光碟、沒有照約定做事、說好內容,檢察官對潘女說法起疑,決定解剖釐清死因。但潘母解剖當天,潘女改口稱,事發當天中午曾和母親吵架,她想懲罰母親不聽話,所以在浴缸放熱水、她加了些冷水後,命令母親坐進去浴缸,未經她同意,不准離開浴缸,但潘女否認有傷害母親意圖。檢察官依據法醫鑑定報告,發現潘女母親因身體大面積二度燙傷導致心因性休克,檢察官指示警方再赴潘女及母親住處勘查模擬,根據浴缸內側留下的水漬高度、及沾黏的皮膚位置,研判當天水龍頭水溫高達60度,經一段時間冷卻後,在浴缸內水溫仍有40多度,而死者下肢嚴重燙傷,至少要浸泡5小時以上。檢察官認定潘女故意放熱水並命令母親浸泡其中,有傷害犯意,導致母親因曾局部中風,造 成溫感異常或因行動不便,無法離開浴缸被燙死,今依傷害致死罪起訴潘女。
應思聰在我家1/陽光大男孩被逼退伍成繭居族 2年不洗澡愁煞阿嬤
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精彩、發人省思,當中的角色「應思聰」細膩刻劃思覺失調患者的痛苦,而我國《精神衛生法》規定,患者須有自傷傷人之虞才能強制就醫,也讓許多「沉默的應思聰」被深藏在家中。本刊接獲投訴,25歲的阿華(化名)當兵回來後性情大變,整日把自己關在房內成為繭居族,8旬祖母更因此擔憂成疾,只盼孩子能得到幫助。「他現在像魔鬼一樣,嘴巴會自言自語,我看了真的很害怕。」阿華嬤表示,孫子剛回家時偶爾還會陪同買菜、扛重物,但自我封閉的時間越長,阿華的病情也越發嚴重,他不洗澡、不倒垃圾,頭髮鬍鬚更不曾修剪,整個房間滿是垃圾髒污,家人走過都會聞到一陣惡臭,越發脫序的行為讓全家都膽戰心驚。「社會局、兵役課還有精神科醫師都來過,都沒有辦法。」阿華爸說,他曾向多個單位求救,連台北市議員張茂楠都來關心,還有醫師進入阿華房內,匆匆一瞥就能斷定是思覺失調症,倘若未及時治療,對他大腦的損害將越嚴重,無奈礙於法規限制,無法將他強制就醫。去年12月底,本刊造訪阿華爸與祖母的工作地點,當日的台北出現難得陽光,終於結束連日的低溫與潮濕,但罕見的溫暖並沒有照射進2位長者的心裡,想到「心肝寶貝」懷著報效國家的理想投筆從戎,如今竟成為足不出戶的「繭居族」,他們同樣飽受折磨。「希望上天保佑我們阿華,錢賺多賺少不要緊,只要他健康快樂就好。」記者抵達時,阿華嬤正拿著三柱清香向供奉的神明喃喃祈禱,一字一句都訴說著為人長輩最真摯的心願,她怎麼也想不到,曾經帥氣斯文、人人誇獎的「乖孫」,有朝一日會變成長髮凌亂、拒絕洗澡的「都市野人」。阿華爸回憶,阿華在大家庭中長大,自幼個性內向害羞,但他身量挺拔、笑容靦腆,從小就深得眾姑姑和阿姨的喜愛,他大學期間曾到高級餐廳當服務生,當時還經常與朋友同事去唱歌出遊,交友互動都十分正常,原期盼這個小兒子有個正當工作安穩一生,沒想到當志願役從軍後竟毀了他一生。阿華爸說,兒子大學時不想繼續被關在學術象牙塔中,決定休學投身軍旅,阿嬤原本十分反對,但他尊重孩子的想法,阿華也在2018年進入部隊,更自願為國鎮守前線,到「國之北疆」東引島忍受刺骨低溫與強勁寒風,放假還會帶著馬祖特產回家探望,正當家人逐漸放心時,意外卻在2019年發生。據了解,阿華在2019年9月間因不明原因失蹤,軍方發現後立刻報警並調閱通聯,最終才在島上一角找到人,但在哪尋獲、如何找到都未與家屬清楚說明,阿華被發現後,立刻送往北投國軍醫院醫治,部隊更明言禁止他回去服役,阿華最終只能在前年初被迫不光榮退伍返家。阿華2018年主動請纓到馬祖東引為國鎮守疆土,卻疑似在軍旅中遭受刺激而性情大變。(示意圖/報系資料照)巨大的變故給了阿華強烈打擊,他回家後立刻把自己關進房間,絕大多數時間皆不與外人接觸,僅過年圍爐有出來一起吃飯,阿華爸多次想與兒子溝通皆未獲正面回應,原以為歲月能消弭兒子心中的傷痕,讓他自己「想清楚、冷靜一點」就能重新開始,阿華的情況卻每況愈下。阿華嬤提到,她每天會在餐桌上放200元,阿華則會在半夜凌晨出門,拿這筆錢去超商買飲料、便當和香菸,倘若真偶遇家人,就會像「老鼠碰到貓」般立刻躲閃,她曾試圖進房間幫忙整理,但遭孫子阻止還被推出房門,她無數次站在阿華的房門外難過落淚,心急如焚卻又無計可施,最終只能黯然離去。本刊調查,《精神衛生法》第32條規定,若發現疑似精神病患有自傷、傷人或可能舉動時,得由警察、消防及衛生單位會同家屬護送至「指定強制就醫責任醫院」就醫,但阿華封閉自我的舉動不符合上述條件,家屬四處求助皆吃閉門羹,只能看著阿華的情況越發惡化。「只要他會洗澡,就好了。」阿華嬤表示,她對這個孫子別無所求,找不找工作也不要緊,只期盼相關單位能伸出援手,讓孩子能得到應有的醫療照顧,別讓愛孫的大好歲月就此埋沒在陰暗骯髒的房間中。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細膩刻劃思覺失調患者的痛苦,當中角色「應思聰」發人深省。(圖/翻攝公視)
應思聰在我家3/帥氣小哥成「都市原始人」 議員籲修法救孩子
台北市25歲志願役阿華(化名)在服役期間疑似受到刺激而精神不穩定,遭強制退伍後性格大變,如今繭居家中長達2年,平時閉門不出還不洗澡、拒絕與家人溝通,卻因不符「自傷傷人」條件而無法強制就醫,讓8旬祖母操碎了心,台北市議員張茂楠呼籲,《精神衛生法》應更加完善,讓被隱藏的黑數都能得到幫助。2019年播出的台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當中的角色「應思聰」細膩刻劃「思覺失調」患者的痛苦,而我國《精神衛生法》規定,患者須有自傷傷人之虞才能強制就醫,而這些「應思聰們」難保何時何地會突然爆發傷人。本刊調查,阿華長相帥氣、個性斯文,2018年懷著報效國家的理想投身軍旅,2019年底突然精神不穩遭強制退伍,返家後開始把自己關進房內,拒絕與家人說話外,還不洗澡、不整理,家人行經他的房門都會聞到陣陣惡臭,景況宛如「都市原始人」,家屬四處求援,兵役課、社會局和衛生局卻都愛莫能助。「法律規定,強制送醫就是要有衝突,阿嬤怎麼會捨得。」張茂楠表示,根據《精神衛生法》,患者得先出現自傷、傷人或成為地方上的危險人物,才有可能將他強制送醫診斷,但家屬不願見到過激舉動,更害怕「捅了這個蜂窩」後果將不堪設想,只能眼睜睜看著阿華虛耗人生。張茂楠提到,阿華的案例也反映了《精神衛生法》修正的重要性,對於這種沒有紀錄的個案,衛生局應專案管理,安排心理醫生或輔導師定期輔導,盡最大努力協助患者得到幫助,「不然他才20幾歲,家庭和國家要養他多久?」張茂楠也斷言,阿華不會是個案,在社會還有許多黑數沒被發現,倘若這樣的患者出現在高風險家庭,稍有不慎便會演變成社會案件,希望衛生單位能即時深入各角落,讓預防重於治療,阻止悲劇發生。台北市議員張茂楠呼籲《精神衛生法》應修正的更加完善,面對沒有紀錄的個案則該專案管理,給予這些「黑數」最大幫助。(圖/方萬民攝)精神科醫生楊聰財則表示,部分個案缺乏病識感,他們不覺得自己有病,但已出現人際關係退縮、大腦功能退步、關在家裡等症狀,家屬應動之以情,用商量、引導的方式協助就醫,如果患者真的不願配合,家屬也可到精神科門診拿無色無味的藥水,滴在湯水中給患者服用,讓他們初步得到幫助。「臨床的實務上,可能有些人就需要這樣陪伴著。」楊聰財說,有些患者無法及時就醫,但他們的病情會慢性化,長久下來可能會出現幻覺、被害妄想、幻聽和自言自語等正性症狀,以及表情淡漠、對什麼事情都失去興趣的負性症狀,在這過程中,家屬能做的只有耐心等待。楊聰財也提到,倘若家屬先斷絕阿華的金援,他或許就會開始配合家裡的飲食,屆時就有機會投藥,也可能患者會因不順心而爭執吵鬧,家屬可針對他情緒不穩情況加以記錄,倘若真有失控行為,就能啟動強制就醫。楊聰財表示,精神病患也有人權,但大眾無法預測患者在發病時的行為,才會設定「自傷傷人」作為強制就醫的重要考量,而目前《精神衛生法》上有強制社區治療,但患者也必須符合症狀時常不穩、有反覆住院需要和安全考慮才能啟動,他也坦言,目前醫療體系難以直接介入阿華的狀況。精神科醫師楊聰財建議,患者如沒有病識感,家屬可到門診取得無色無味的藥水,加進湯水中給患者服用給予協助。(圖/報系資料照)
韓美頂尖團隊打造 《Sweet Home》驚悚怪物立體重現
韓國首部將網路漫畫中驚悚怪物立體重現的電視劇《Sweet Home》,正式預告影片今日曝光,除了可以見到超人氣小鮮肉宋江、李到睍以及實力派演員李陣郁的破格演出之外,曾斜槓成為專業拳擊手的李施昤(前譯:李是英)亦展現出完美的結實身材,韓劇老中青實力派演員群連番登場,再加上眾多讓人驚悚不敢直視的駭人怪物,《鬼怪》李應福導演坦言本劇充滿了諷刺意味,也更希望藉由全新的題材來發揮全新的表達方式,帶領觀眾開拓韓劇視界領域新極限。該劇描述一個拒絕與外界溝通的繭居族「車賢秀」(宋江飾),失去家人後獨自搬到破舊的公寓裡居住,對人世已無眷戀的他,發現屋外突然發生重大變化,眼看可怕且無敵的怪物紛紛襲擊自己與身邊的鄰居,讓賢秀激起求生意志,與其他倖存的居民一同對抗怪物,聽從冷靜青年「李恩赫」(李到睍))的指揮,與具有神秘身份背景但一起奮力抗怪的「邊尚昱」(李陣郁飾)以及「徐伊景」(李施昤飾) 守護家園,還得小心提防身邊是否有人被「怪物化」的緊張懸疑故事。《Sweet Home》網羅老中青三代實力派演員,曾演出《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暗戀金秀賢的女看護朴珪瑛、《屍戰朝鮮》王世子護衛金相鎬、「議員專業戶」的金甲洙,以及和李寶英一起演出韓劇《Mother》而成為百想藝術大賞歷年來最年輕電視部門女子新人演技獎得主的童星許律均接連登場。除了演員陣容堅強,導演更是力邀曾拍攝《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太陽的後裔》而屢創收視神蹟的李應福,並請到製作過《水底情深》、漫威電影《復仇者聯盟》、《鋼鐵人》系列、《驚奇隊長》等巨作的國際知名視覺特效工作室「Legacy Effects」,以及打造《怪奇物語》中駭人「大魔王」角色的「Spectral Motion」特效工作室,還有韓國頂尖視覺效果工作室「Westworld」,建構出最強夢幻團隊。Netflix年度原創劇《Sweet Home》共10集,將於12/18(五)下午四點在全球190個國家上線。
末日魯蛇成救命英雄 李到睍、宋江《Sweet Home》聯手打怪
改編自韓國破千萬點閱次數的超人氣同名網路漫畫《Sweet Home》真人版,找來《孤單又燦爛的神─鬼怪》的李應福導演執導,人氣小鮮肉宋江、李到睍飾演末日魯蛇成為救命英雄,實力派演員李陣郁、李是英奮勇打遍劇中各種駭人怪物,特效部分則邀來《怪奇物語》、《復仇者聯盟》團隊全力打造,要顛覆觀眾對驚悚影片的既存定義。《Sweet Home》是第一部把網路漫畫中驚悚怪物立體重現的韓劇,劇情講述一個因校園暴力傷害而一直躲在房間裡生活的繭居族「車賢秀」(宋江飾),失去家人後獨自搬到破舊的公寓裡居住,原本打算等想看的動畫上映之後就要自我結束生命,但沒想到公寓內外突然發生重大變化,眼看可怕且無敵的怪物紛紛襲來,讓賢秀激起求生意志,他與其他倖存的居民一同對抗怪物,聽著「李恩赫」(李到睍飾)的指揮,與有著神秘身份背景但一起奮力抗怪的「邊尚昱」(李陣郁飾)以及「徐伊景」(李是英飾)守護家園,一邊還得小心提防身邊是否有人被「怪物化」。最新劇照及預告影片於今日釋出,在《喜歡的話請響鈴》與金所泫譜出浪漫清新校園戀情的宋江,一改優質外型變成頹廢孤僻的「繭居族」,而在韓劇《德魯納酒店》裡飾演守護IU千年的男人,近期又於《重返18歲》有亮眼表現的李到睍則是在劇中飾演全新的角色,全力保護妹妹與倖存的鄰居。近幾年在《奪命殺聲》(VOICE)第2、3部中飾演「機動隊長」一角拓展知名度的李陣郁,這次拋開以往帥氣的外型,飾演臉上有著大片傷疤、擁有強大力量對抗各種怪物的神秘角色。另外還有當了母親身材依舊維持得猶如「真人金剛芭比」的李是英,身份背景也很神秘的她將會大展身手,面對駭人怪物來襲依舊奮勇抵抗。《Sweet Home》一季共10集,Netflix將於12/18(五)下午四點在全球190個國家獨家上線。
醜女大變身!曾被嘲笑霸凌、25歲正妹淚揭4年整型照
愛美是人的天性!一名25歲日本正妹みきしぃ(Mikishi)擁有激似女星有村架純的甜美外貌,但這其實是經過4次的整形手術而來。從小她就被嘲笑是醜女,因此讓她重砸400萬日幣(約新台幣113萬元)變臉,如今她更開設公司,要幫助那些想跟她一樣走上變美之路的民眾,讓他們能夠做相關整形方面的諮詢。Mikishi在網路上公開自己整型的心路歷程,從小她就飽受嘲笑和霸凌,國中時嚮往娛樂圈,說出想當雜誌模特兒的願望,卻被人嘲笑「怎麼不照照鏡子」,內心陷入絕望的她討厭自己的臉,也不喜歡搭電車。跟父母表明想整型的心願,母親心疼她願意幫忙出資整型,高中畢業隔天做了眼睛整型手術,但仍然沒有自信,甚至在父母面前自殺未遂,她就這樣持續對自己的長相毫無自信,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待在家當繭居族。Mikishi小時候被嘲笑是醜女,國中時被同學笑「有沒有照過鏡子」,從此陷入低潮。(圖/翻攝自推特/みきしぃ)Mikishi前後經歷4次整型,更飛到韓國,總共花了400萬日幣。(圖/翻攝自推特/みきしぃ)如今Mikishi開設公司當社長,專門為想整型的人提供諮詢。(圖/翻攝自推特/みきしぃ)就這樣,除了開眼頭、眼尾手術,Mikishi前後又經過4次整型,做了鼻子、下顎手術,更為此飛到韓國,總共花費400萬日幣,從起初父母出資,到後來借貸,不惜砸下重本只為變美。她曾在受訪時表示「能夠改變人生,我覺得這筆錢完全不可惜,覺得做了太好了,雖然有人說多次整型,不就是『整型中毒』嗎,其實整型幾乎沒人一次就結束的。」如今的Mikishi坦言人生有了180度的大轉變,現在給人的第一印象總是「好美」、「可愛」,她不再討厭自拍,也會去外面吃飯。現在她以自己的名字露臉,公開整型的經歷,要提供建議給有相同煩惱的人,認為要找到能互相理解的人,否則會很疲倦。現代社會對整型的想法已經逐漸開放,希望未來能夠幫助社會接受整型的想法,因此開設公司提供整型需求的諮詢,想要幫助和自己一樣有過相同經歷的人們,「對自己的臉蛋沒有自信,但是嚮往走出去的女性一定存在」。
全球千件作品角逐第22屆台北文學獎 《滌這個不正常的人》奪最大獎
由台北市文化局主辦的第22屆台北文學獎22日舉行頒獎典禮,此次徵文項目分為小說、散文、現代詩、古典詩、舞台劇本及文學年金獎助計畫等6項,加上第20屆文學年金最終決審得主,總計頒發23個獎項;不受疫情影響,今年投稿數反而較去年同期成長近1成,報名件數來到1,456件。台北市副市長蔡炳坤致詞時表示,本以為疫情關係收件數會變少,卻沒想到比去年的1,300多件成長到了1,456件,本屆評選出的22位文學獎得主,其中4位為外籍得主,另有2位原住民作家,足以顯見台北文學獎的多元包容性。主辦單位數據顯示,投稿者背景從地區分有上海、香港、澳門及馬來西亞,甚有來自美、法、英、德等國家,以年齡分有最小者為11歲,最年長者為87歲,職業有醫生、學生、工程師等,以作品類型區分,除了常見的小說、詩詞散文等,也囊括了舞台劇劇本。主持人許文華總結「此次可謂全球、全齡、全職業、跨界」。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頒獎典禮最大獎項第20屆文學年金類決審,由廖瞇《滌這個不正常的人》獲獎,本書近身書寫身為繭居族的家人, 4月底甫出版現已3刷,可見受到許多讀者的喜愛。評審陳雨航表示,台北文學獎是競爭很激烈的獎項,他也對許含光演出自創曲《新年未老》時提到「老,是一瞬間的事情」特別有感,藉此鼓勵所有創作者,要趁年輕的階段,在最敏感、最有爆發力的時候努力寫作,千萬不能停止創作步伐。最後,蔡炳坤也提到,這些得獎作品不會只停留在頒獎典禮,市府會藉由不同的媒介延伸推廣,如公車捷運詩文海報、戲劇、音樂、舞蹈等形式,呈現文學的力量,讓大家更認識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