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納代金
」 重劃區 塭仔新都心 塭仔圳新都心聯開案搶民利1/北市府「零元購」後擺爛 頂埔私地主痛批「空手套白狼」
新北捷運三鶯線2025年即將完工,沿線12站工程費破新台幣500億,預估未來每日4萬運輸人次,背後商機更是不斷。其中與捷運板南線共構轉乘的「頂埔站」聯合開發大樓,自2009年喊出與地主B.O.T.聯開後牛步至今,16年毫無進展,地主多年來無租可收,地方榮景落空,北市捷運局反而以「臨時轉運停車站」為名,大辣辣地拿民地賺停車費,更讓地主光火。頂埔捷運弊案地主自救會會長丁紹傑告訴本刊,2008年金融海嘯,為響應時任馬政府獎勵企業回台,當時他在美國經商有成,得知台北市政府捷運局有意開發此處整合成B.O.T.轉運商城,但一直卡關在徵收價格喬不攏,便在2009年砸了超過4億元,以公告地價3倍整合收購附近1,192坪土地,直接與市府洽談相關細節,48名原地主也樂得歡喜,沒想到一番好意,接下來讓自己動彈不得,一晃眼竟拖了16年。丁紹傑指出,當時自己好不容易整合了1,192坪聯開大樓用地,成為了「單一私地主」,原本與北市府捷運局協議,劃入另外300坪「國有財產署」荒地,形成1,500坪三面臨路的方正土地後,便可開發成頂埔聯開大樓,私地主原有望繳納代金後,取得26%樓地板面積,其餘則由開發主責的北市府取得,興建17層高集合住宅,也繁榮地方,皆大歡喜。丁紹傑說,後來意外發生插曲,土地所在的台北縣政府在時任副縣長陳威仁主導下,主張台北縣也必須分配樓地板面積,一來一往之下,私地主從26%砍半只能拿回13%樓地板,取得價值從新台幣破11億「腰斬」剩不到5億,地主期待落空徒呼負負。他也說,若真的窮盡一切救濟途徑後,真的被政府「忽悠」也只好認栽,但現況卻是政府開發牛步,一直以「過渡期」為名,大收臨時轉運停車財,累積上看5,000萬停車營收,「政府才是最大的詐騙集團,簡直空手套白狼」他氣憤說。頂埔聯開案自救會長丁紹傑批評,自己以3倍公告地價協助整合私有地,卻反被當時的台北縣政府擺了一道,從繳納代金換得26%樓地板,變成只能拿到13%樓地板面積。(圖/劉耿豪 攝)台北市議員游淑慧表示,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任內,變更市屬聯開案政策走向,影響此案一拖就14年,私地主當初滿懷希望與捷運局簽訂聯開案,至今被「貢潘啦」(愚弄之意),土地還被另作牟利,先有唬爛民眾之嫌,後有與民爭利之實,公部門「吃相」實在難堪。游淑慧指出,2016和2018年都有聯開計畫,而當時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導致流標二次,緊接著隸屬新北市政府管轄的捷運三鶯線工程決標,轉乘站頂埔站正好跨越新北、北市主管的兩條捷運線,一介入更是吵得沒完,開發牛步外,私地主爭權益更是遙遙無期。游淑慧憂心,在1,500多坪開發土地中,坐擁76%土地的私地主苦等拿不回權益,但北市府捷運局卻好整以暇爽收租金,新北市政府更中途「亂入」想分一杯羹,讓人想起現在還停擺的環狀線,雙北互推責任鬧笑話令民眾搖頭,此案一揭露,政府簡直自我踐踏公信力,前有美河市等聯開疑雲未解,如今頂埔案更是赤裸裸地佔民眾便宜,未來官民聯開案,恐將雪上加霜。台北市議員游淑慧(右)批評,頂埔聯開案簽訂至今超過14年卻紋風不動,土地還被捷運公司拿去招標作為轉乘停車場,地主卻未受益,實在是冤大頭。(圖/翻攝自游淑慧臉書)對此,台北市政府捷運局回應,頂埔站開發用地位於新北市轄區,須依照新北市都市計畫規定辦理。至於原本內容載明多元回饋方式有代金等4種,2008年11月13日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決議僅能以樓地板面積回饋方式辦理,並於2009年3月2日公告實施,這部分北市府無從置喙。
碳權擠毛巾1/「本土產業存亡戰」自家嚴管收費邊關卻不設限 劣質水泥入侵成碳洩漏大破口
最近全台最重要的工商團體大老們都很忙,電費大漲已「回不去了」,他們將目光放在台灣「獨步全球的碳費」,不同行業難得「聯合上書」,除了希望不要「自斷筋脈」、還要圍堵從外引入台灣的劣質「碳洩漏」危機,盼望520前讓準總統賴清德團隊聽見,爭取轉圜餘地。「政府再不作為,將讓國產水泥業面臨生死存亡困境。」除了水泥公會,包括工業總會、工商協進會、電電公會、三三會等工商團體們近來不約而同大聲疾呼,希望碳費及碳稅開徵與國際接軌,或者暫緩實施。國際社會以2050年「淨零排放」為目標,推出各種減碳措施,排放的二氧化碳視為商品制定價格,即碳定價,透過碳費、碳稅及碳交易移轉等機制,達到減碳目標。台灣去年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碳費預計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主管機關為環境部,碳交易所去年8月成立,碳稅則在財政部研議中。各國減碳進程中,歐盟推「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以進口商為主,美國「碳污染減少目標」(CCA)則以進口商及國內製造商為主,徵收碳關稅,台灣無碳關稅,而是向國內製造商開徵碳費,可說是全球獨步。不過,原定今年第1季出爐的碳費費率確定「難產」,畢竟業界盼每噸100元、政府想收300元、環保團體則喊500元,完全沒共識。至於「台版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仍未定案,環境部在3月15日、26日舉行兩場碳費審議委員會,理由是「以現行規定要設計碳關稅難度很高」。 環境部3月15日舉行台灣首次的碳費費率審議會。(圖/報系資料照)「碳費費率可能要1、2個月才會出爐;未來必然會從碳費轉向碳稅, 2030年開始推動碳稅是不錯的時間點。」環境部長薛富盛3月27日在立法院被質詢時表示,儘管進度落後,但碳費仍維持今年開徵、明年收費,不過原先計畫從2024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排除往後調整。代表台灣159個工會的工業總會表示,以倫敦政經學院評估碳費的影響,若每噸收300元,會減損一年GDP的0.32%、物價上漲0.62%,碳排及用電多的產業恐成本增加而被迫減產或解僱員工,疾呼「課徵碳費議題須提高到行政院層級研商,並與產業充分溝通協調,各界未取得共識前不能貿然實施」。「首批碳費徵收對象包含電力、鋼鐵、水泥、石化業、半導體、與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業等製造業,估計噸數超過1.1億,如果每噸300元,就是三百多億,這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不是小數字,對景氣與競爭力勢必有影響」身為業界最早表態「支持碳有價」的,就屬台泥董事長張安平,然而他再度親上火線,指出政府邊關不設防,「將造成劣幣驅逐良幣」。張安平表示,「目前政府對進口水泥無須申報碳排,也不用繳納代金,對本土業者相當不公平。」而可能被列入首批碳費徵收的512家「排碳大戶」中,衝擊最大的莫過於水泥業。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各國多將水泥視為國防及民生建設重要戰略物資,因此全球水泥生產近98%用於內需市場,台灣卻不一樣,進口水泥及熟料占國內消耗比重已由2013年的11.26%上升至2023年的24.83%,主要就是「被低價傾銷」。「台灣進口最多的水泥來自哪裡?是東南亞!」水泥公會的數據顯示,台灣前三大水泥加熟料進口國家為越南的50.9%、印尼的25.69%、以及泰國的11.62%,這些國家都沒有碳稅與碳費。在減碳議題上,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呼籲對進口業者一視同仁,否則恐讓劣幣逐良幣。(圖/周志龍攝、報系資料照)台泥估計,若只對本土業者收碳費,卻放任國外無須支付任何碳成本的水泥與熟料銷往台灣,將為台灣每年增加約一個直轄市的碳排量。「碳在空氣飄散、也沒有疆界,若沒有配套的碳邊境機制,會讓更多成本較低的高碳排商品傾銷台灣,反而造成『碳洩漏』的破口。」亞泥總經理李坤炎向CTWANT記者解釋。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台灣本土業者兢兢業業做高品質、促使產業鏈走低碳,甚至可進軍歐洲市場,但進口水泥每噸比本土便宜600元,不用付關稅和碳費,也沒人去查他的含量和碳排放,「講直接一點,發展中國家做出來的水泥品質一定跟我們不一樣。」「如果碳費再加上去,那簡直難以競爭,畢竟一般民眾花大錢買房子,不會去詢問用的是哪國水泥,但水泥的強度與品質不足,可能過一陣子才被發現、已經很難補救。」某營造廠員工坦言,「有時叫不到料,就換進口水泥,但明顯成果不同,出現很多孔隙」。「這實在不合理,政府的工作應該是保護自家產業,但我們出去有關稅,外來者卻不用管碳排放,難道減碳是只有台灣要負責的嘛!」另一傳產大老向CTWANT記者表示,「我們跟(經濟部)產發署說過了,但他們說碳費是環境部主導的,然後收稅又是財政部的事。」語氣間充滿了無奈。4月才剛漲電價平均11%,各行各業成本隨之提高,而碳費碳稅付完後,出口到外國還要再付該國碳稅,簡直是被扒了多層皮,如果轉嫁到下游,「可能導致『綠色通膨』,影響產業競爭力。」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向CTWANT記者說。「看來是要等520後再解決了,」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不過這也可能是轉機,就看總統賴清德新團隊對這個議題的看法了。」
遭環團抗議成效不彰…用電大戶條款門檻加嚴 恐衝擊「這些行業」
明年用電大戶條款修法三方向「用電大戶條款」強制綠電上路3年,屢遭環保團體抗議成效不彰,經濟部對此啟動修法,預計明年農曆春節後提出檢討報告,初步有3大方向,最主要的納管門檻確定加嚴,現行5000瓩可能朝2000瓩下修,如此可能衝擊到服務業,例如百貨公司、飯店。至於環團要求降到800瓩,其衝擊戶數將擴大到5000戶以上,涵蓋家樂福等大型賣場,經濟部擔憂業者把提高的營運成本轉嫁到商品上,需要更多評估,可行度較低。為推廣綠電使用,經濟部2021年實施「用電大戶條款」,規定契約容量達5000瓩以上的電力用戶,須在5年內設置契約容量10%以上的綠能,有電子、鋼鐵、水泥、紡織等300多家大廠被納管。當時給予「早鳥優惠」,若提前於3年內提前建置,給打8折,也就是裝置8%即可。如果不能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條款另寬限可以購買綠電憑證、設置儲能設備、繳納代金代替。先前環團抗議「用電大戶條款」太鬆,許多大廠屋頂光電增加是0,多數採購買綠電憑證了事。綠色和平與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今將與立委聯合召開「大戶條款欠檢討」記者會,要批評用電大戶檢討拖延近一年,經濟部遲未公布最新調整草案。經濟部表示,修法檢討已在進行中,也開過多次產業徵詢會。目前修法鎖定3大方向,首先是納管門檻,已確定從5000瓩下修,目標從3000瓩、2000瓩、到800瓩都有評估。如果降到2000瓩,影響廠商有千戶,產業將從現行製造業、電子業,擴大到服務業,包含百貨公司、飯店等。如果降到800瓩,更擴及到大型賣場等。其次是提高綠電負擔比率,是否從10%拉高到20%,第三則是裝置量改用電量。官員指出,前者負擔比率如達2成,可能與降低門檻有重複加嚴問題,至於負擔比率如從裝置量改用電量,也會加重負擔。如果3方向同時修法實施,打擊層面擴大,複雜度會變高。官員說,如此得看被規範廠商有無更多場地設置光電設備,否則加嚴大家跑去買憑證繳代金,也失去意義。而服務業也可能把成本轉嫁到商品售價上,這需要分析更多被管制的產業資料。
獨/律師界炸鍋了!6000元可抵1小時公益? 懷疑公會想填補北律赤字
全國律師聯合會內部通過《律師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辦法》草案初稿,規定律師每年須做公益12小時,否則每小時要繳6000元代金,不從就要送交律師倫理委員會議處。草案曝光後,引發律師界喧然大波,有律師痛批每小時6000元代金費用是「贖身費」,也有律師認為只要1000位律師願意繳納代金,一年就超過7000萬元,剛好可以填補台北律師公會之前爆發會計掏空的赤字。全國律師聯合會見律師界群情激憤,透過秘書處發文安撫,公會表示律師公益時數每小時折抵6000元代金,只是草案初稿,法源是《律師法》和《律師公會章程》的規定,而且可以作為未來提高法律扶助律師酬金的參考依據,還說每年12小時公益時數低於美國律師公會規定的50小時,目前草案只經全國律師聯合會的專案小組通過,未來將參考法務部回函意見,再提交公會的理監事聯席會討論和決議。許多律師在本月24日發現《律師參與社會公益活動辦法》草案的6000元代金規定,群情激憤、集體炸鍋了,不少律師想起台北律師公會之前被會計掏空至少7000萬元的事件,如果以8000個律師會員來計算,只要有1000個會員願意繳納12小時代金,一人一年7萬2千元,剛好可以補足北律7000萬元財務缺口!不少律師認為,全國律師公會未跟律師界充分討論下,就做出每小時公益時數折抵6000元代金規定,簡直就是侵害律師的工作自由,還有律師認為這是政府不願意編列法律扶助預算,就丟給律師界吸收,另有律師指責這是一種職業歧視造成的職業給與不平等待遇,完全不敢相信當初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是怎麼跟政府協調的。
【重劃藏貓膩3】居住不正義 市府用降容積率逼民屈服
今年九月,新北市政府辦理「塭仔新都心」土地重劃說明會,針對農業用地的違章工廠提出遷廠輔導與徵收補助計劃,進度看似漸露曙光,卻大降住宅區容積率,逾千戶危老透天厝未來將只剩廁所般大,住戶怒斥政府擺明低價徵收、強搶民地,涉嫌圖利建商,誓言抗爭到底!蔡家人住在每層僅10多坪的3層磚造透天厝,須從僅容一人寬度的上下樓梯進出。(圖/黃鵬杰攝)「這是居住正義問題!」新北市議員鍾宏仁說,早期沒有《建築法》,這些蓋在農地上的合法房屋,在排除防洪計劃後卻因政府的不作為,遲遲不解除禁建,不但讓新莊、泰山地區整體發展受影響,原有的住戶也無法享受都市發展的便利與房產升值,他們繳納相關稅捐,如今卻反而變成受害者。新北市議員鍾宏仁認為,塭仔圳新都心重劃區是居住正義問題,要求政府務實面對處理好。鍾宏仁說,辦理土地重劃的意旨是要幫助人民,而法律也該從新、從優為原則,如有衝突應朝人民有利作解釋,現在要這些危老透天厝比照農地辦理市地重劃,又無法以危老樓獎勵增加容積率,市府用降低容積率的制度迫使民眾屈服、妥協,顯有不公平,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是壓低地價,方便建商未來購地進行開發,「新北市政府應該務實處理爭議,考量人民的財產權,才不會擴大爭議。」美華新村住戶在廟內聚會討論房屋容積率被調降,對新北市政府的蠻橫規定忿忿不平。(圖/吳嘉億攝)對於「美華新村」住宅區容積率等爭議,新北市城鄉發展局都市計劃科科長楊恩捷表示,當年屋主不願參與市地重劃,都市計劃通盤檢討時為考量公平性,認為重劃區附近的地主必須負擔四五%的重劃公共設施,因此訂出一一五%的容積率,原地主可透過繳納代金方式負擔公共設施,提高法定容積率到一四○%或二一○%;至於重建後是否符合當年房屋大小,在民眾提出陳情後,將於下次十月底的都市計劃委員會中再審議。
【重劃藏貓膩2】全台最小容積率 3層透天厝剩廁所大
新北市政府九月辦理「塭仔新都心」重劃區土地重劃說明會,針對農業用地的違章工廠提出遷廠輔導與徵收補助計劃,卻大降住宅區內容積率,逾千戶危老透天厝未來將只剩廁所般大,住戶怒斥政府擺明低價徵收、強搶民地,涉嫌圖利建商,誓言抗爭到底!本刊調查,「美華新村」有四十六戶、上百位居民,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的背景與心情,而美華新村只是整個重劃區內冰山一角,同病相憐的涵蓋新莊區國泰里、景德路、福營路、中正路,以及泰山區的南亞新村、大學新村、貴子路和文程路等十多個社區聚落、上千戶住戶,但還是有不少人仍不知道,他們一生守候的棲身之所,未來改建會被限縮容積率,樓地板面積將大幅縮減。美華新村40多年因禁建無法改建,處處可見老舊斑駁的透天厝與狹窄巷道,從事土地代書業務的張文娟指控市府降低容積率是強搶民地。(圖/黃鵬杰攝)在該區從事土地代書的張文娟指出,一九六八年,省政府已指示當地恢復為合法住宅,依據《土地使用管理條例》,建築物的容積率、建蔽率由基地前方道路決定,附近的中正路可建十三樓、新樹路可建八樓,巷子內可建五樓;但新北市府現在卻把這個住宅區容積率,從一四○%降低到一一五%,遠低於新莊區一般住宅區的容積率三○○%。79歲婦人黃金姒擔心大地震震塌老舊房屋,床邊得放一頂安全帽才能安心入睡。(圖/吳嘉億攝)對於「美華新村」住宅區容積率等爭議,新北市城鄉發展局都市計劃科科長楊恩捷表示,當年屋主不願參與市地重劃,都市計劃通盤檢討時為考量公平性,認為重劃區附近的地主必須負擔四五%的重劃公共設施,因此訂出一一五%的容積率,原地主可透過繳納代金方式負擔公共設施,提高法定容積率到一四○%或二一○%;至於重建後是否符合當年房屋大小,在民眾提出陳情後,將於下次十月底的都市計劃委員會中再審議。新北市政府舉辦公開展覽說明會,遭居民及地主拉布條抗議。(圖/吳嘉億攝)
【重劃藏貓膩1】新北市府裝瞎50年 疏洪禁建成都市孤島
國慶連假原應開開心心舉家出遊,新北市新莊區「塭仔圳新都心」市地重劃區的「美華新村」住戶,卻討論到焦頭爛額,只因新北市政府將土地容積率從一四○%降低到一一五%,住戶憂心土地經過市地重劃後,原本二層的透天厝將只剩廁所般大,畢生積蓄付之一炬。本刊調查,一九六八年為了設置淡水河防洪疏洪道,塭仔圳和二重兩地被劃入防洪道預定地,全區禁建;一九七六年,防洪道預定地確認設在二重和五股地區,便將一級洪水平原管制區的塭仔圳,降為二級洪水平原管制區,而防洪區外的地段,也依房屋或道路使用現況,規劃使用分區。台灣省政府於1994年指示將重劃區土地恢復為住宅區,卻一直沒有執行。不過直到現在,塭仔圳始終未完成解除禁建,因此區域內放眼都是老舊磚造房屋,防洪線內的農業區也變成大批的違章鐵皮工廠;雖然四、五十年來,周邊已成為都更新市鎮,塭仔圳仍像「都市中的孤島」被遺忘了,「美華新村」也在其中。重劃區「塭仔圳新都心」區內盡是老屋、鐵皮工廠,與附近現代化大樓形成強烈對比。(圖/黃鵬杰攝)對於「美華新村」住宅區容積率等爭議,新北市城鄉發展局都市計劃科科長楊恩捷表示,當年屋主不願參與市地重劃,都市計劃通盤檢討時為考量公平性,認為重劃區附近的地主必須負擔四五%的重劃公共設施,因此訂出一一五%的容積率,原地主可透過繳納代金方式負擔公共設施,提高法定容積率到一四○%或二一○%;至於重建後是否符合當年房屋大小,在民眾提出陳情後,將於下次十月底的都市計劃委員會中再審議。洪水平原管制區(圖/新北市政府提供)洪水平原管制區淡水河洪水平原管制辦法依《水利法》訂定,分為一級管制區涵蓋堤防預定地、疏洪道用地及天然洩洪區,區內嚴格限制建築,除了不得建造永久性建造物,或設置足以妨礙水流之建造物,並禁止變更地形。二級管制區為經常淹水地區及低窪地區,管制區內地上建築物之改建、修繕、拆除、變更原有地形、建造工廠、房屋或其他設施者,應向當地直轄市政府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