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毛
」外星生物入侵?荷蘭運河驚見「發光橘色異形蛋」 專家解答:比恐龍更古老
荷蘭烏特勒支市(Utrecht)的運河裡,近日驚現一顆神秘的「橘色發光袋狀物」飄過,其外表像是覆蓋著火山熔岩一樣,還有奇異的黑色斑點、發著亮光,讓不少人猜測它是恐龍蛋、外星生物。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發現苔蘚蟲團塊,牠們平常並不生活在烏特勒支市,是為外來物種,在美國被稱為「水怪」(the blob),直徑可長到2公尺大,然後附著在某個東西上,「但幸運的是,牠們沒有對這裡的環境造成任何損害」。報導指出,苔蘚蟲最初來自美國東部,1883年,牠們首次在德國被發現,並在過去1個世紀中漸漸遍布全球。今年早些時候,就有人曾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一處水庫發現牠的蹤跡,更一度引發大眾對於「外星蛋囊」的猜測及討論。另據美國加州「蒙特雷灣水族館」(Monterey Bay Aquarium)官網介紹,苔蘚蟲的歷史可追溯至4億7000萬年前,平時以浮游生物、矽藻、細菌為食,通常棲息於海藻林和岩石海岸。苔蘚蟲沒有呼吸和循環系統,但身體中央有特殊的神經節,以應付外界刺激,並以纖毛觸手來濾食;有趣的是,苔蘚蟲是雌雄同體的生物,可透過休眠芽(statoblast)無性生殖來繁衍後代。苔蘚蟲個體(zooids)並不會孤軍奮戰,牠們會組成群落,並有「自養個蟲」(autozooids)負責餵養、覓食、排泄等等,有些個蟲還會當作孵化受精卵的孵化器,或成為防禦結構。據悉,生化科學家對苔蘚蟲進行深入研究,有些苔蘚蟲會產生多種化合物,可能具有藥用價值。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從 Instagram 分享的貼文
感冒人變多診所排隊 生病一週未好…醫曝竟是這「2病」
秋冬氣溫變涼,許多病毒也開始傾巢而出。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解封後第一個冬天,除了很多人得黴漿菌,流感、新冠也有增加的趨勢,「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醫師張弘在臉書說,「去年這個時候,是新冠視訊診療的高峰,確診者隔離在家,患者還是很多,今年是解封後的第一個冬天,患者都到診所來了,提早看診、晚下診已成日常。」張弘表示,最近的病患除了得黴漿菌,還有流感和新冠,「克流感持續發放,開立口服新冠抗病毒藥,療效皆不錯,出入人潮密集的公共場所,建議戴口罩、勤洗手。」張弘強調,「生病一週未好的,很多是併發鼻竇炎、扁桃腺發炎,必要時用內視鏡檢查,更能精準診斷及治療」健保署指出,鼻竇內發炎稱為鼻竇炎,常因感染引起,可能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作怪。多數的急性鼻竇炎可以自癒,但若因個體免疫不佳、致病原毒性較強或鼻竇解剖結構不利復原,即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另外,煙、灰塵或一些非過敏原的刺激物,只要容易引起鼻黏膜的纖毛清潔功能受損,或鼻粘膜腫脹及鼻竇開口阻塞,造成鼻竇黏液的滯留,就會讓病原有機會在鼻竇中生長繁殖,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指出,扁桃腺炎大多是因為感冒引起,而其他病毒也會導致扁桃腺炎,會有聲音沙啞或吞嚥困難等症狀,而如果幼童無法精準說明,可以從流口水、拒絕進食來判斷。
深海出現驚人變化 科學家:海灣北部所有黑海膽都消失了
有科學家注意到,以色列的紅海阿卡巴灣湛藍海水下,卻出現了奇怪的現象,幾個月內海底的黑海膽幾乎都死光消失,研究後發現是一種寄生蟲「纖毛蟲」入侵,導致海膽消失死亡,也會連帶影響到珊瑚的生態,而這種狀況已經蔓延到蘇伊士運河,恐釀成更大災害。海膽消失原因竟是因為海底寄生蟲入侵,且寄生蟲已經開始要蔓延到其他海域。(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據《CNN》報導,英國艾希特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在短短幾天內阿卡巴灣北部所有的黑海膽都消失了,他們的研究生驚慌失措地從海底潛水後發現,但他們也很快意識到殺死這些海膽的兇手,可能是一種水生病原體「纖毛蟲」,他們可以讓寄生的個體短時間內分解消失,若是人體則需要48小時,不過海膽則是一天內就可以消失。海膽的消失影響層面很大,因為海膽以生長在珊瑚礁上的藻類為食,因此被稱為「海洋園丁」,若珊瑚礁身上的藻類沒有被清掉,恐會與珊瑚爭奪陽光,最後導致珊瑚死亡。如今科學家們正努力行動,除了建立親魚種群,也要幫助黑海膽重新繁殖回到這個區域,並阻止目前正在往土耳其和希臘南部移動的「纖毛蟲」,以免牠們繼續沿著地中海東部海岸線向下移動。科學家表示,「這是我們的任務,我們有責任確保我們盡一切努力確保這些珊瑚礁,這些獨特的珊瑚礁,可能是世界上最獨特的珊瑚礁,我們有責任確保它們將為子孫後代留在這裡」。
高溫水分攝取不足 中醫:以肺為中心的病症將出現
中南部旱情難解,高溫持續,一名38歲黃姓女子常在室外奔波,雙眼酸澀不堪、視力模糊。中醫師發現,黃女平時肝腎陰血過度消耗,又因最近旱情嚴重,導致生熱傷陰。據統計,目前門診有3成病患就診都與旱情有關,若大氣中太過乾燥,民眾會出現以肺為中心的病症。黃女平時業務忙碌,水分攝取時常不足,最近更因長期在燥熱的戶外跑業務,眼睛酸澀、視力出現模糊,經過陽明馬光中醫師邱柏豪診察後,判斷黃女是因為平時肝腎陰血過度消耗,又因氣候與肝血不足而化燥生熱傷陰,才會出現症狀。邱柏豪說明,自然界因乾旱水氣不足產生的現象,在中醫角度內屬於6種外感病邪之中的「燥邪」,當大氣中的溼度下降,口鼻、咽喉、氣管的呼吸道黏膜過於乾燥,導致黏膜表面黏液纖毛排痰的功能下降,讓外來病原體容易入侵,會開始出現以肺為中心的病症,例如乾咳少痰或是黏痰難咳,咽乾舌紅、喘息胸悶痛等症狀。另外,旱情也會耗傷人體的水分津液,出現各種乾澀症狀,例如皮膚乾澀脫屑、毛髮乾枯無光、口唇乾裂皺褶、眼睛乾澀、大便乾硬、小便短少等症狀。邱柏豪提醒,對於呼吸道乾燥,確診後持續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的人,可多食用「滋陰潤燥」的食物及藥材,例如百合、玉竹、木耳、石斛、麥門冬、荸薺、蘆薈、蜂蜜等;而對於皮膚乾燥,乾皺脫屑的人,除了多喝水外,建議多攝取優質的蛋白質及豐富蔬果,因為有足夠的胺基酸和維生素C。此外,天氣燥熱時飲食要避免辛辣刺激、燒烤炸物、過於溫熱補益的藥膳,例如薑母鴨、燒酒雞等;生活習慣要避免熬夜晚睡,調適過度緊張的壓力情緒,降低人體發炎反應。
上山踏青「起紅疹」搔癢難耐 美女醫認「門診現人潮」:罪魁禍首是牠!
春天一到,上山踏青的人潮湧現,再加上清明掃墓活動,「毛毛蟲皮膚炎」也不意外的大量出現在門診。對此,美女皮膚科醫師高珮菡也表示,「毛毛蟲皮膚炎」的正式診斷又稱為丘疹樣蕁麻疹(papular urticaria),主要是由在樹木草叢中棲息的毛毛蟲身上的纖毛所引發。高珮菡12日在臉書專頁《皮膚科日常菡養 高珮菡醫師》發文指出,「毛毛蟲皮膚炎」正式診斷稱「丘疹樣蕁麻疹」,常合併濕疹的變化。常見的病灶可能包括:因與毛毛蟲蟲體接觸而產生的長條形「濕疹樣變化」,或是與毛毛蟲的纖毛接觸,而出現無規則散佈的「紅色丘狀癢疹」。(圖/翻攝自臉書/《皮膚科日常菡養 高珮菡醫師》)高珮菡也分享朋友的小孩去公園玩時的經歷,「一陣風吹來,小孩就癢了起來,回家就全身紅疹了,就是纖毛沾附到衣服上惹的禍。」對此,高珮菡建議,前往戶外踏青時,盡量穿著長袖衣物和長褲,減少暴露部位,如果發現毛毛蟲爬在身上或衣服上,可以用帽子輕輕拍落,並更換衣物,避免沾在上面的纖毛持續接觸皮膚,而引發過敏反應,例如蕁麻疹。高珮菡也強調,雖然皮膚症狀大多在1至2週就會逐漸痊癒,但紅疹通常搔癢難耐,除了外用類固醇藥膏的使用,醫師也會視情況開口服抗組織胺或是類固醇,讓過敏的免疫反應趕快停下來。
13歲少女罹患罕見疾病 器官全180度翻轉
大陸福建一名13歲少女平時就容易咳嗽,近期更是跑操場就喘不過氣,因此住院檢查,才發現她的內臟都跟別人相反,全呈現180度反轉,屬於極為罕見的疾病,甚至發現她喘不過氣的原因則是另一種罕見疾病,呼吸道部分纖毛結構異常導致。不只器官翻轉,就連她的呼吸道纖毛都出問題,導致她一直咳嗽。(示意圖/翻攝自xframe)據陸媒《福州晚報》報導,一名少女平時就常常咳嗽,身體較弱的她,上體育課甚至還會喘不過氣,因此家人將她帶去醫院治療,但小診所根本找不到原因,轉診到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兒童醫院呼吸二科住院部,做了詳細檢查後才發現,她的器官心肝脾肺腎腸胃竟然都是正常人的180度,內臟的變異的程度相當罕見。加上又檢出另一種罕見疾病「原發性纖毛不動」,她的呼吸道部分纖毛結構異常緣故,也導致她無法清除呼吸道的異物,導致她反覆咳嗽,而這是一種染色體遺傳病,醫師也在她的爸爸身上找到相同基因,最後經過眾多治療後,讓她的氣管擴張、鼻竇炎等併發疾病改善,也漸漸減少了咳嗽。
最髒家用品3/細菌無處不在!3類人一碰恐喪命 洗澡超重要「竟能一次殲滅」
細菌無處不在,但為何有些人沒事、有些人卻可能因此喪命?國泰醫院感染科醫師崔可忠表示,細菌多寡其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為人體天生就會有自我防禦機制,去消滅這些外來的細菌侵入體內,但65歲以上銀髮族、糖尿病患、洗腎患者要特別當心,因為免疫力較差,一旦感染恐怕危及性命。「細菌要進入人體有3大途徑,分別是皮膚、腸胃道、呼吸道。」崔可忠說,以皮膚為例,就算觸碰到非常多的細菌,但只要皮膚本身乾淨、沒有傷口,細菌便沒有機會作怪。崔可忠說,每天看似平常的洗澡,其實對於維護皮膚的健康非常重要,只要經常清潔、保濕,皮膚上的細菌量就會大幅減少,保水度也會提高,較能抵禦細菌入侵,相反來說,常常不洗澡就會讓皮膚陷於細菌危機之中。細菌第二個入侵途徑是腸胃道,也是夏天食物中毒最常發生的原因,但其實身體天生就內建防守模式。「細菌進入嘴巴後,陸續會遇到唾液、膽汁、胃酸等,這些都不利細菌存活,但如果你的腸胃道健康不佳、或是免疫力較差,防守功力就會大減,此時就會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第三個途徑是呼吸道,透過這幾年新冠疫情的「衛教」,多數民眾都清楚病菌會透過鼻腔黏膜進入肺部,「人體的肺部有許多纖毛,一旦病菌侵入就會將其包圍排出,形成我們常看到的痰,但如果本來肺部、呼吸道狀況不佳,自然無法好好防守。」崔可忠說。炎熱的夏天,許多人喜愛吃清爽的生菜沙拉,但如果是糖尿病患、洗腎患者等免疫力不佳者,生食恐怕會增加細菌感染機率。(圖/林士傑攝)比較具有危險性的細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沙門氏菌等等,但如果本身健康狀況良好,就算感染這些危險細菌,也不至於到喪命,但如果免疫力過低,一旦感染就會如土石流一般發生連鎖效應,最糟會危及性命。崔可忠表示,65歲以上銀髮族、糖尿病患、洗腎患者都是危險族群,例如就曾有洗腎患者大啖火鍋料理時,因為接觸沒有清洗過的雞蛋,沾附雞蛋殼上的沙門氏菌,因而引發敗血症差點喪命,提醒這類免疫力較差的人,出入公共場所建議要配戴口罩,除了選洗乾淨的雞蛋,同時要多洗手,避免吃生菜沙拉這類生食,降低接觸細菌的機率。
有這些慢性病的青少年 何美鄉:強烈建議完整接種BNT
青少年罹患COVID-19重症的風險有哪些?也就是需要即時完成接種2劑疫苗的青少年是誰?對此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列出幾個慢性病,「假如你家青少年有以上疾病,就強烈建議即時完整接種BNT疫苗。」何美鄉在臉書表示,假如有機會分析台灣一年來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臨床資料,就可以知道每一年齡層的重症率及死亡率,也可以知道罹患重症的共病是哪些,沒有台灣資料,也可以先借鏡國外資料。何美鄉指出,依據英國疫苗接種委員會(JCVI)資料顯示,有下列慢性病的青少年是罹患COVID-19重症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施打2劑BNT疫苗。●慢性呼吸道疾病—囊性纖維化、纖毛運動障礙和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患者,及含需要長期服用類固醇的氣喘。●慢性心臟病—影響心臟功能的先天性或後天性疾病。●腎臟、肝臟或消化系統的慢性病—含先天性器官畸形、代謝失調和腫瘤相關的疾病,以及可能導致呼吸道感染的嚴重胃食道逆流等疾病。●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如神經失能和/或神經肌肉疾病,包括腦癱、自閉症、癲癇和肌肉萎縮症;神經系統或肌肉的遺傳性和退行性疾病,或其他與神經性呼吸減緩的情況;嚴重或嚴重的多重學習障礙(PMLD);唐氏綜合症;腦腫瘤。●內分泌失調—含糖尿病、阿狄森氏症和垂體功能減退症。●免疫抑制—疾病或治療相關的免疫抑制,包括化療或放療的癌症患者、器官或骨髓移植受者;影響免疫系統的遺傳性疾病(例如IRAK-4或NEMO缺陷、補體障礙、SCID);各類血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調節藥物,含,但不限於,甲氨蝶呤呤(methotrexate)、硫唑嘌呤(azathioprine)、6-巰基嘌呤(6-mercaptopurine)或黴酚酸酯(mycophenolate);中長期接受高、中劑量類固醇治療的病患。●脾臟切除或脾臟功能障礙—含遺傳性紅血球增生症、鐮狀細胞、及重型地中海貧血。●影響多個系統的嚴重遺傳性疾病—含線粒體和染色體異常(像唐氏症)。何美鄉點出,國人較常見的為血癌、第一型糖尿病、先天性心臟。她建議,假如你家青少年有英國疫苗接種委員會(JCVI)資料所提及的慢性疾病,就強烈建議即時完整接種BNT疫苗。
澎湖「奇癢紅疹」初判出爐!驚見有「這東西」出沒 衛生局給2建議
澎湖地區近日接連有民眾出現皮膚紅腫、發癢等症狀,短短一星期內已有10起以上案例;民眾擔心是傳染疾病,相當恐慌,甚至有旅客退訂房間。對此澎湖縣衛生局初判,此事件為接觸型皮膚炎,無關水質、疫苗副作用。澎湖縣衛生局昨(28日)針對近日鄉親皮膚紅疹搔癢,委請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運用遠距設備,與花蓮慈濟醫院張中興教授、高雄長庚醫院李志宏主任等人視訊連線,對於民眾身上紅疹初步診斷為刺激性接觸型皮膚炎。衛生局指出,經詢問自來水廠表示近日水質監測數值均無異常狀況,請鄉親不要慌張,並非水源不乾淨,更非打疫苗後的副作用。衛生局另於昨(28日)遠距醫療皮膚科門診由高雄長庚醫院李志宏主任看診,約有7成就診鄉親亦診斷為接觸性皮膚炎;此外,台北萬芳醫院林怡慈醫師於望安鄉衛生所及將軍衛生所支援皮膚專科門診,也發現有約5成為接觸型皮膚炎患者。衛生局表示,綜合看診民眾症狀及敘述,部分人員表示近日社區有毛毛蟲出沒,經詢問皮膚專科醫師看法,表示現行地區內的紅腫症狀像是丘疹樣蕁麻疹(insect bite induced popular urticaria),此皮膚癢疹有可能因節肢動物叮咬,不排除是樹木草叢棲息的毛毛蟲、纖毛或寄生在季節性候鳥、家禽的蟎造成。醫生建議只要不過度搔抓,此癢疹會自動痊癒,也不會留下疤痕。衛生局再次呼籲,鄉親出門運動或通勤時,請穿著長袖衣物、脖圍和長褲,減少暴露部位,若有紅疹搔癢部位,建議先以溫水淋浴沖洗,更換乾淨衣物,若無改善請盡速就醫,醫師會根據紅疹面積及癢感程度給予藥膏或口服藥物,切勿隨意購買藥物或乳液塗抹,以免症狀惡化。
死亡率增8.8倍!牙周病患染疫猶如土石流 陳時中:會引起全身性病變
北市牙醫師公會今天指出,除勤洗手、戴口罩打疫苗外,維持口腔健康也助於防疫,等於帶上一層隱形口罩。台北市醫師公會顧問陳彥廷表示,牙周病患者的牙齒生物膜會有病原菌存在裡面,因此當牙周致病菌進入呼吸道後,會改變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免疫系統、影響肺部纖毛的免疫、破壞上皮細胞的保護,更容易被病毒或致病菌侵入肺部,引起猶如土石流一般的惡性循環。有研究指出,有牙周病的新冠肺炎患者,染疫後需要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54與4.57倍,死亡率高達8.81倍。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於記者會上表示,自己雖然稱不上是專家,但根據牙醫師的專業知識,因此知道牙周病容易引起全身性的病變,所以若是感染新冠病毒,更會增加重症風險。國內曾有研究針對牙周病進行調查,將4萬9400位接受牙周治療的患者,與4萬9000名健康牙周民眾,進行長達12年的追蹤對照,結果發現有接受牙周洗牙等健康控制的民眾,比一般民眾肺炎的發生風險降低約超過3成。陳彥廷表示,根據過去調查發現,國人刷完牙後,平均僅能清除3成的牙菌斑。呼籲長牙就要立刻看牙、正確潔牙、養成均衡的飲食習慣、使用氟化物、窩溝封填等措施,都能有效預防牙周,照顧好牙周就能降低染疫重症風險。
飛蛾和老鼠一樣大!師生一看全驚呆 專家解謎「最胖有30g」
澳洲昆士蘭一所學校近日進行整地蓋教室,就在廠商動工挖土時,意外在工地一角發現一隻25公分大的巨型飛蛾,體型還幾乎跟老鼠一樣大,讓在場人員全都嘆為觀止!據《每日郵報》報導,位在昆士蘭雷德蘭市的一所州立小學,近期要整地蓋新教室,在經過廠商確認並準備動工時,工人在建築工地上發現一隻巨大的飛蛾,從照片上看到,這隻飛蛾牠不僅外觀滿是灰色的濃密纖毛,體形還跟老鼠一樣大,當下也吸引大批師生圍觀,工人事後拿起工具將這隻奇特的巨形生物移往安全的地方,避免被機具弄傷。巨木飛蛾。(圖/翻攝自Queensland Museum臉書)報導訪問到昆士蘭博物館的昆蟲專家克里斯汀蘭布金(Christine Lambkin)博士,據他表示,這隻巨大的飛蛾其實就是學名為巨木飛蛾(Giant Wood Moth)」,是世界上最大也最重的昆蟲之一,主要分布在昆士蘭北部至新南威爾士州南部。克里斯汀更表示,雌性的飛蛾體型較龐大,最大體重為30公克,展翼時可達25公分,成年後交配產卵完便會死去,生命周期只有短短的幾天;雄蛾的體型則是雌蛾的一半,腹部有深色的圓形斑點。另外,據這所學校的校長梅根史蒂夫(Meagan Steward)表示,因為附近有雨林,師長和學生經常會看見飛蛾或各種動物,但像這麼大的飛蛾卻是從未見過。
【生活流行情報】LA NEW選鞋內外兼備 踏出連假出遊好「行」步伐
清明連假即將到來,預計迎來外出郊遊人潮高峰,在「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春季,出門難免陰雨綿綿。據調查顯示,有八成的民眾都曾因下雨路面濕滑而滑倒,尤其近年受政府「山林開放」政策及疫情影響無法出國,而開始盛行的登山及郊山健行運動(郊山為高度低於1500公尺以下的山地,如:台北金面山、台北七星山等),因山區濕氣重導致路面濕滑,不慎失足滑倒而引發的登山意外佔總比例35%,因此找到舒適、防滑的郊山健行鞋款尤顯重要!一雙好的郊山健行鞋所費不貲且種類眾多,究竟如何找出一雙讓你好「行」的郊山健行鞋款呢?LA NEW提供三大要點,幫助消費者輕鬆選鞋。連假出遊必備!鞋履防水三招護腳大步前行 在綿綿細雨的4月,若在山區長時間的行走或步伐過大踩過積水,有可能導致雨水濺入、濕氣浸入衍生出鞋內悶臭等困擾,更有可能因摩擦力增加而使長水泡的機率提高,同時也會因腳部細菌增生誘發香港腳等足部問題。目前市面上常見的三種登山鞋款防水措施方式,第一種為穿著雨靴登山,在穿著上十分輕便且容易清潔,但也因使用不透水的塑膠、尼龍PVC等材質,透氣性不佳易造成腳部悶臭、溼氣重等問題,也因包覆性不足,容易有扭傷等潛在風險;第二種為使用防水噴霧在鞋面上形成微結構的纖毛,產生水珠狀的防水效果,除了可減少水氣進入外,也能固定為愛鞋噴霧進行保養,避免因反覆受潮而變色,但防水噴霧的防水效果會因不同的鞋面材質產生差異,如針對透氣布或帆布等材質在陣雨的情況下便無法達到完全防水;第三種則是選購具備GORE-TEX國際防水技術的登山機能鞋款,GORE-TEX薄膜微孔比水滴小2萬倍,比水蒸氣分子大700倍,幫助汗氣與多餘熱量有效從鞋內導流向外蒸發,進而使雙腳保持乾爽,透過購入搭載GORE-TEX技術的鞋款達到防水透氣兼備的機能,不失為一項聰明的「足投資」。台灣鞋業領導品牌LA NEW,長期深耕健康領域,關注全民足部需求,專注於打造最適台灣人的鞋款,圖為搭載GORE-TEXSURROUND結構之「山形鞋王」。出遊「防」滑鐵盧掃興,LA NEW足研專家:「鞋底摩擦係數是關鍵」根據<健行筆記>調查指出有6成以上民眾一般短程步道為郊山場域,3成則為中級山與百岳,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開始戶外健行前,選擇一雙具有機能的健行鞋成為首要目標,民眾可透過「使用場域、使用頻率、產品機能」三大要點,選擇符合需求的鞋款。若是以家庭出遊或輕郊山健行為目標的民眾,則更適合選購適用於多場域的郊山健行鞋,如GORE TEX系列鞋款不僅能保證一般郊山健行時的穿著舒適度及安全性,更可以於平日外出著用,一鞋適用多場域,幫助民眾聰明省荷包!隨著國旅古道健行活動盛行,近年來登山滑倒意外頻傳,據調查顯示,有35%的民眾都曾發生滑倒相關的登山意外。美好的出遊經驗,若因為同行有人外出時慘遭「滑」鐵盧,難免遊興大減。而消基會也建議選購戶外活動鞋款時,可以留意鞋款「鞋底摩擦係數」,雖目前政府暫無明訂的防滑規範,但台灣鞋業領導品牌LA NEW分享,若在戶外場域有登山及健行需求的民眾,建議可選擇通過鞋底摩擦係數檢驗的鞋款(CNS20345檢驗),在不同使用場域下,達到一定的磨擦係數比,才能達到有效止滑的功效,同時LA NEW也提醒,適時的清理鞋底防滑紋路中卡的泥土、小石頭等異物,才能使鞋底防滑機制發揮良好的效能!輕鬆應付全方位複雜地形,讓民眾外出出遊沒煩惱,踩穩每一腳步。圖說(上):鞋底摩擦係數最主要是透過鞋底紋路深淺變化、紋路間的間隔、走向優化,圖為摩擦係數一覽表。資料來源:CNS20345檢驗標準圖說(下):LANEW採用專利安底防滑技術,透過設置於鞋底的複數防滑單元,加深刻紋的3D立體切面交錯排列設計,高效提升鞋底摩擦係數。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每個人的足型、步態習慣皆不同,選鞋更需挑選符合需求及腳型的鞋款,尤其需要長時間行走的郊山健行運動,更是需要一雙舒適、耐穿的鞋款,在選鞋時除了考慮用途及需求外,更可以透過實際試穿並諮詢專業人員,找到合適的鞋款, LA NEW 提供全方位量測系統及多種款式選擇,幫助民眾找到合適鞋款,讓清明連假出遊好「行」!山形鞋王特色介紹1.全新GORE-TEX SURROUND技術,使用複合式防水透氣面料,打造360度全方位的舒適透氣防水系統,減低鞋內悶溼感。2.鞋底側開口設計,讓濕氣和熱氣可從透氣格散出,讓雙腳保持涼爽、乾燥和舒適。3.吸震減壓B-PU鞋墊彈性舒適。4.專利安底防滑結構,防滑耐磨度再進化,加深刻紋設計,增加自身抓地力,應付全方位複雜地形。
深海有透明宇宙船? 新品種櫛水母被發現
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的探測船,在波多黎各離岸水深3910公尺的深海處,發現新品種的櫛水母,被命名為「Duobrachium sparksae」。海洋學家麥克(Mike Ford)與研究團隊在2015年4月10日搭乘NOAA的探查船Okeanos Explorer,在距離波多黎各離岸約40公里處停泊下來,靠著遠端操作的無人探查機Deep Discoverer,進行波多黎各海溝的深海4000公尺處探測,相關畫面都會即時回傳NOAA,結果搭載高畫質、能捕捉不到1公釐長度生物的無人探查機,就碰到了謎樣的生物。謎樣生物長得像水母一類的生物,有著纖毛,而且透明的身體內還能發光。水母專門研究學者艾倫(Allen Collins)表示,這是非常奇妙的生物,身體像氣球一樣,下面垂著兩根像繩子一樣的觸手,是從來沒有見過的物種。經過雷射確認後發現,這個生物的身體長度約6公分,觸手長度約30至56公分,一共發現3隻。因為2015年發現時,無人探查機無法取樣,所以只能用錄製的影像進行分析,共花了5年才確定是新物種,並加以命名。艾倫表示,海中目前發現的生物共有25萬種,下一次再發現Duobrachiumsparksae的時間可能要好幾年、數十年或一世紀以上也說不定,畢竟可遇不可求。
紗出重圍1/毛巾世家沒落失業 第三代研發貴婦級毛巾年營收上億
毛巾,看似沒有希望的夕陽產業,有人靠拼價格苦撐,也有人專賣一條好幾百塊的高級毛巾,年營收上億!位於雲林虎尾鎮的「奶奶的熊毛巾故事館」,鵝黃色的鄉村建築物內,優雅的陳列著各式大飯店、貴婦愛用的毛巾,背後經營的森鳴實業,是國際名牌雷夫羅倫馬球(Ralph Lauren)、凱撒飯店的毛巾代工廠,也創双星牌毛巾,暢銷全家、萊爾富、屈臣氏、康是美、家樂福、好市多等各大賣場。「我25歲時就夢想著如果有一天,我能做出品質最好、大受歡迎的毛巾,我就很爽!」森鳴實業的創辦人顧牟鳴今年65歲,講話直率臭屁的他,出生於台灣第一家毛巾工廠,走過家道中落,見證台灣毛巾產業的興衰。「我爺爺早逝,當年奶奶一個女人帶著5個小孩,跟著大陸工程公司來台做工,落腳雲林,奶奶在家用裁縫機織毛巾貼補家用,因為毛巾愈賣愈好,家族於1951年成立台灣第一間毛巾工廠『中大棉織』。以前遠東紡織也做毛巾,有能力製造毛巾的工廠都是一貫作業大廠,外銷賺不少外匯;雲林有不少毛巾的老闆,曾經是中大棉織廠的師傅,在七○年代買舊機器開代工小廠,形成產業聚落。」顧牟鳴的奶奶(中坐者),可說是雲林毛巾產業的始祖。(圖/森鳴提供)顧牟鳴高中畢業就到中大棉織上班,靠著熱情與拼勁,25歲當上業務經理,1977年奶奶過世,家族父執輩理念不合將中大棉織賣掉,失業的他不靠家人,在1980年以170萬元成立森鳴實業,從事毛巾的接單與銷售,靠著對批發市場的了解,賺了不少錢,內心卻不快樂。「我找代工廠做毛巾,品質始終不穩定,也試過到國外採購高品質的毛巾來賣,一打只賺幾十塊也沒關係,但是只要一款不受歡迎就賠很慘!毛巾這行陷入殺價競爭,如果沒有自己的品牌或特色一定活不下去,我一直很煩惱,直到有一次和日本客戶講起,對方邀我一塊去大陸開工廠。」2000年,顧牟鳴赴大陸昆山設立一貫廠,他不買傳統織造機器,大手筆採購貴兩倍的歐洲最新電腦提花織造機,這項決定讓森鳴得以在後來靠技術、高品質領先同業,「歐洲的電腦提花織造機良率高,可以做出傳統機器做不出來的飯店提花毛巾。」森鳴在大陸設立一貫廠,用先進的歐洲機器,生產高品質毛巾。(圖/森鳴提供)那時,顧牟鳴也發現日本精品或名牌毛巾都流行一種無捻紗材質,兩岸當時還沒有人在做,但沒人肯透露關鍵技術,「我只能自己摸索,同業等著看我失敗,我不認輸,咬牙撐下去,賠上千萬元試驗再試驗終於成功。」森鳴在大陸設立一貫廠,用先進的歐洲機器,生產高品質毛巾。(圖/森鳴提供)顧牟鳴解釋,無捻紗毛巾屬於長纖毛巾,微厚、蓬鬆、超級吸水,用過一次就會愛上,但製程太困難,即便工廠內的台幹跳槽後想仿冒也沒成功。「無捻紗顧名思義,就是省去一般毛巾的捻紗工序,當紗線纖維少了交織,吸水性會更好,但製程困難,關鍵的水溶性纖維一定要化得掉,不能殘留,否則毛巾就會刮皮膚。」無捻紗毛巾開發成功後,一條最便宜也要100多塊,「雖然不便宜,但這種創新的材質當年台灣沒有人會做,上架後銷量超好,打通台灣各大賣場、飯店,全盛期一年5個貨櫃,年收破2億!」顧牟鳴苦盡甘來,可是開心沒有多久,滅頂式的打擊也跟著來了。(待續)
杏鮑菇不是吃素的! 秘密大公開:餓了就「分泌毒素癱瘓」殺蟲吃
通常去素食餐廳都會見到杏鮑菇,但原來杏鮑菇不是吃素的。中央研究院研究團發現,蠔菇、杏鮑菇等側耳屬(Pleurotus)真菌為相當常見的食用菇類,亦稱為食肉真菌;在貧瘠環境中,這些菇類的菌絲會麻痺並殺死線蟲以獲取養份。中研院指出,利用模式生物秀麗隱桿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來研究食用菇類麻痺線蟲的分子機制,發現當線蟲碰到蠔菇的菌絲時,線蟲肌肉裡的鈣離子濃度會異常的飆高,使得肌肉過度收縮而麻痺癱瘓。接著,研究團隊篩選隨機突變的線蟲並找出具有真菌抵抗性的突變株,發現真菌的毒素需要透過線蟲的感知神經纖毛進入線蟲體內使其麻痺,當線蟲因突變而失去感知神經上的纖毛結構時,他們就對蠔菇毒素產生抗性,但是只要恢復一種感知神經元的纖毛結構,真菌便能再次麻痺突變線蟲。(圖/中研院)研究團隊還發現,此真菌毒素能造成神經與肌肉細胞快速的壞死,造成線蟲細胞快速死亡的機制與現有的寄生蟲藥物如伊維菌素、涕滅威和左旋咪唑等截然不同。現在的抗寄生蟲藥物是影響寄生蟲的神經活性,菇類的毒素則是能直接造成細胞死亡,因此在未來可望發展成新的生物防治方法應用在農業上,或是開發出新藥物,以對抗感染人體及動物的寄生性線蟲。除了上述提到的食用菇類之外,科學家已知在土壤中有另外一群「線蟲捕捉菌(Nematode-trapping fungi, NTF)」,在環境養分不足的條件下可以感知到線蟲的存在,發育出具黏著力的陷阱(捕捉構造)來捕捉線蟲。為了瞭解線蟲及線蟲捕捉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及他們之間的關係,薛雁冰研究團隊也在台灣各地採集了許多土壤樣品來研究線蟲捕捉菌與線蟲的分佈。研究發現,線蟲捕捉菌與線蟲普遍存在於野外的土壤中,超過三分之二的臺灣土壤樣品,都可以同時分離到線蟲捕捉菌與線蟲。實驗也發現,線蟲捕捉菌可以補食多種線蟲。研究團隊將一株產孢、生長能力與製造陷阱能力均突出的線蟲捕捉菌進行基因體定序解碼,以期深入研究線蟲捕捉菌捕捉線蟲的分子機制;進一步發現,線蟲捕捉菌需要G蛋白的訊息傳遞才會產生捕捉構造,證明了G蛋白在線蟲捕捉菌的捕食行為中扮演重要角色。此研究不僅建立了新的模式菌株,並發展出多項有利的分子生物工具,將有助於後續了解線蟲捕捉菌捕捉線蟲的機制,以期在未來發展出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來防治危害農業的各種寄生性線蟲。
夫妻遲遲無法懷孕 檢查發現老公是「空包彈」
懷孕對不少女性來說是重要大事,不過有夫妻因為自身疾病,想要求得一子都很困難。急診科醫師田知學在節目上就分享了一個案例,透露曾有一對夫妻一直生不出小孩不斷求診,原先以為是太太的問題,但後來發現,原來老公是「空包彈」。老婆全部檢查做完後都沒有問題,才發現是老公是「空包彈」。(圖/翻攝自YouTube)田知學表示,這位老公的精子數量少之又少,照了X光發現心臟左右是顛倒的,再做全身檢查驚覺「全身很多地方都是顛倒的」。這樣的症狀被稱作「卡塔格氏症候群」(Kartagener syndrome),主要是男患者身體有纖毛的地方不會動,而精子要排出來需要纖毛運動,但因為精子尾巴的活動力太差,所以很多精子都沒有出來,根據統計,男性若是有這樣的症狀,要讓女性懷孕生子的比例不到一半。這位夫妻最後進行人工授精,不過當這位老公的精子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卻讓人失望,原因是精子的數量雖然多,但是都不會動,透過醫師在鏡頭下尋找,終於找到了一隻會動的,瞬間燃起希望,便趕緊將兩者放在一起結合。田知學解釋,由於這類的人很容易合併其他的疾病,因為精子的鞭毛不會動,或本來就有異常的話,也無法形成一個胚胎,讓人遺憾的是,這對夫妻最後仍沒有成功受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