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運動
」 心肌梗塞 癌症 心血管疾病 運動 糖尿病遭蜜蜂螫傷急送醫!61歲男意外發現心肌梗塞:感謝那4隻小蜜蜂
花蓮一名馬姓男子在整理家園時,被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就醫,意外發現罹患心肌梗塞,這也讓他忍不住直呼,「感謝那4隻小蜜蜂」。根據《ETtoday》新聞雲的報導,這名61歲的馬姓男子近日在整理家園時遭到蜜蜂螫傷,因感到身體不適便前往就醫,結果意外發現自己罹患心肌梗塞。隨後門諾醫院醫療團隊隨即為他進行心導管手術,裝設支架並疏通血管,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恢復健康後,馬姓男子也在心臟病友會中感謝道,「感謝那4隻小蜜蜂,感謝門諾醫療團隊!」門諾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馬先生的心肌梗塞可能與多重因素有關,包括天氣溫差大、風災後壓力及蜂螫刺激等,這些因素可能誘發血管內的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陳醫師進一步指出,心血管內的斑塊通常是慢性病「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累積的結果。在斑塊尚未導致明顯血管狹窄時,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死於與心血管相關疾病的死亡率遠超過肺癌與肝癌,而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主要包含三高、肥胖、缺乏運動、吸菸等因素,三高中,高血壓會損害動脈,導致動脈阻塞,並阻止血液流向心肌而引發心臟病;糖尿病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俗稱壞膽固醇)過多積聚在血管壁,就會使得血管日漸狹窄,阻礙血液流通,不僅會導致血液循環變差,引起疲勞、頭暈等症狀,一旦斑塊破裂還可能產生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急性症狀。為了避免暴露於急重症的風險下,鼓勵民眾在發生高血脂時,更要積極控制。此外,每當氣溫驟降與濕冷時,因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容易造成血壓升高,可能增加心臟病及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國民健康署也提醒民眾,春季氣候多變,日夜溫差大,罹患心血管疾病者、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務必注意三高控制及低溫促發心血管疾病之發生,並且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如果突然有胸悶、胸痛、呼吸 困難等心臟病症狀,或是發生臉部表情不對稱、單手無力下垂、口齒不清等中風徵兆,一定要儘速就醫。
不菸不酒中年男接受健檢 醫師檢查發現2顆超迷你「癌王」
先前衛福部曾公布國人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其中有「癌王」支撐的胰臟癌首度進入前十名。而當時衛福部也表示,目前針對胰臟癌仍缺乏有效的篩檢方式。而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日前也分享案例,表示自己在一名不菸不酒的50歲男子體內,診斷出0.5公分的胰臟癌腫瘤。林相宏醫師在FB發文表示,該患者為一名50歲男性,無吸菸、飲酒習慣,也沒有任何身體不適的症狀,但有顯著的家族癌症病史。患者的母親罹患乳癌,外婆則是胰臟癌患者,因此他主動接受了胰臟內視鏡超音波檢查。而透過檢查,林相宏醫師發現患者的胰臟內有兩顆微小腫瘤,分別為0.5公分和0.6公分。這一發現打破了他過去0.7公分的診斷極限。林相宏醫師解釋,透過傳統的影像檢查,像是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均是無法檢測到如此細小的腫瘤,而內視鏡超音波不僅可以清楚觀察到腫瘤,還能進行切片檢查,進一步確診為胰臟神經內分泌瘤。林相宏醫師表示,胰臟癌的家族遺傳風險不容忽視。如果家族中有一位成員罹患胰臟癌,其他成員罹病的相對風險高達4.5倍;若有兩位,風險上升至6.4倍;三位則飆升至32倍。此外,若家族中有乳癌、卵巢癌、大腸癌或子宮內膜癌的病史,也應考慮接受胰臟癌篩檢。家族史患者往往在50歲前發病,因此提早篩檢至關重要。但林相宏醫師也提醒,即使沒有家族病史,仍然應留意胰臟癌的風險「僅有一成的癌症與家族遺傳有關,九成則是由於後天基因突變」。林相宏醫師提到,最常見的胰臟癌危險因素就是抽菸、飲酒和糖尿病。此外,肥胖、缺乏運動以及不良飲食習慣,如過量攝取紅肉、加工肉品和缺乏蔬果等,也會增加罹病風險。若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甚至達到30以上,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更高。林相宏醫師也呼籲,有家族癌症病史或高風險因素的民眾,應及早前往胰臟癌篩檢中心接受檢查。
連吃1週漢堡劇烈腹痛!30歲壯男送ICU險死 抽出整管「牛奶血」傻眼
大陸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接連搶救了2名年輕男子,病因都是因為飲食不正常,其中1人連續吃了1週的漢堡,另人連吃了1週豬腳飯,突發劇烈腹痛被送進ICU。結果一檢查,2人竟然都是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福建衛生報》報導,小東(化名)今年30歲出頭,人生愛好之一就是品嘗美食,三不五時召集好友下館子,火鍋、燒烤等重油重鹽的美食都是小東的心頭好,偶爾晚上加班時,也一定會點炸雞或漢堡當宵夜。不久前,吃了1週漢堡的小東突發腹痛,且疼痛愈發劇烈,不得不前往醫院就診。結果一檢查,小東竟發現自己得了高脂性胰腺炎,抽出的整管血都是乳白色,仿佛抽出了一管牛奶。因為情況危急,小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室(ICU),所幸經過治療,最終脫離了危險。無獨有偶,小東隔壁病床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的病症,他則是連吃了1週的豬腳飯導致的。對此,急診醫學中心副主任醫師黃艷晶解釋,高脂性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種類型,當血液中三酸甘油脂過高,導致胰腺被脂肪酶分解後的遊離脂肪酸損傷,就會引起胰腺的炎症,主要誘因是飲食。醫生提醒,像小東和其病友一樣,平時飲食不健康,又缺乏運動,長期大量進食高脂肪食物,就會使血脂急劇升高,進而誘發疾病。同時,酗酒、肥胖、糖尿病控制不佳、某些藥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引發高脂性胰腺炎。
氣溫越低中風機率越高 醫師提醒注意保暖減少心血管負擔
研究顯示,低溫與腦出血型中風具有高度相關性。當氣溫低於攝氏20度時,心房顫動引發血栓所造成的栓塞性中風風險亦顯著升高;尤其寒流來襲時,氣溫低於攝氏10度,中風發生率更是急劇攀升。外出留意頭頸部保暖 室內儘量降低溫差亞東醫院神經醫學部醫師徐仁佑強調,外出時應注意全身保暖,不僅是毛衣、外套、手套和毛襪,頭部與頸部的防護同樣重要,帽子與圍巾不可缺少。另外,許多人往往會忽視室內保暖的重要性,例如從被窩起床、洗澡前後或進出浴室時,若未因應劇烈溫差採取保暖措施,同樣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代謝症候群」三高危險群 預防心血管疾病從日常作起 徐仁佑醫師表示,保暖雖然重要,但從根本上保護血管健康更為重要。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而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高油飲食及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等,都是可能導致三高的關鍵因素。他也提醒,應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與日常監測血壓、腰圍及體重,及早發現代謝症候群等高風險徵兆,從而降低慢性疾病的發展風險。若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或BMI值大於27,即屬於「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同時也是三高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就醫,透過專業評估與治療,預防代謝症候群惡化為慢性疾病。「微笑、舉手、說你好」 把握黃金救援時機為快速辨識中風,徐仁佑醫師提出「微笑、舉手、說你好」的簡單口訣。若出現臉部不對稱、手臂無力下垂或說話不清晰的情況,應立即就醫。同時,若有半邊肢體麻木、突然暈眩或步態不穩等症狀,也須高度警覺。尤其是經常使用手機或平板的族群,若發現螢幕文字出現疊影、手指無法準確按鍵盤等異常狀況,更應避免掉以輕心,切勿抱有「只是太累,睡一覺就好」的僥倖心理,以免延誤治療。中風的搶救黃金時間極為有限,延誤處理將加重腦細胞受損程度。徐仁佑醫師呼籲,無論是患者本身還是身邊的親友,若察覺疑似中風症狀,務必要立即送醫,爭取最佳治療時機,降低長期傷害的風險。
研究證實久坐傷身!長坐超過「這時間」 下班拼命運動也沒用
現代人工作繁忙,不少人可能每天至少要在辦公室要坐上8、9個鐘頭,偶爾遇到加班,更是要在工位久坐10個鐘頭以上。不過美國一項研究證實,長久保持坐在座位上,會顯著增加心臟病、中風和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且即使下班後保持規律的運動,也很難難挽回久坐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因此專家提醒,每天久坐的時間應該要控制在10.6個小時以內,而且你坐得越久,就越需要更多的運動來維持健康。據《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一項研究報告指出,研究團隊針對近9萬名參與測試者的活動時長、久坐時間,以及後期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數據資料進行交叉比對後,已證實久坐時間越長,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越高。研究第一作者、美國麻州波士頓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BWH)心臟病學研究院阿朱佛(Ezim Ajufo)博士指出,無論人們是否會在空餘時間運動,久坐依然會對人體帶來嚴重的傷害。主要是因為長時間久坐會減少我們肌肉的運動,導致原本能幫助調節血糖和脂肪水平的肌肉,在缺乏運動刺激下,無法有效分解體內的糖和脂肪,進而引發健康風險。阿朱佛博士指出,人們應將每日久坐時間控制在「10.6」小時以內,以免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副教授迪亞茲(Keith Diaz)也對相關研究結果表示認同,並建議經常待在辦公室的人,應該要考慮在日常工作中增加更多動態的休息時間,每30分鐘至1小時,就應該站起來活動幾分鐘,或在將工作告一段落後就起身短暫走動。迪亞茲指還指出,目前流行的站立式辦公桌文化可能對久坐帶來的傷害有幫助,不過單純站著辦公仍然不能跟起身走動相提並論。她建議人們可採用其他方式辦公,包括使用跑步機辦公桌,或將小規模的會議改到散步時進行。因為雖然研究指出,單靠下班後劇烈的運動,難以徹底抵消久坐為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但規律的運動仍然對我們的健康有幫助。
12強/昔日豪強南韓預賽就出局 日媒談韓國隊「實力衰退3大主因」
2024世界12強棒球賽,B組最終由日本、台灣分別以1、2名成績挺進複賽,並於19日啟程前往東京。而昔日亞洲棒球豪強之一的南韓,雖曾在2015年拿下12強棒球賽冠軍、2019年亞軍,2024年卻在預賽就遭淘汰出局,令不少球迷大感意外。對此,有日本媒體撰文表示,南韓棒球實力衰退可能有3大原因:職棒水準的衰退、球員新血的不足,以及陳腐的尊卑關係。日媒《AERA dot.》指出,南韓棒球隊曾是亞洲首屈一指的豪強,2006年世界棒球經典賽曾2度擊敗日本,2008年北京奧運也曾擊敗日本與美國奪得金牌,2009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也奪下亞軍,曾經是「阻擋日本隊前進的主要對手」。然而近年來,日韓在世界棒球頂級賽事中交手,卻已經苦吞9連敗,展現出明顯的實力差距。對此,有體育記者表示,「雖然可能很刺耳,但我對韓國在預賽中出局並不感到意外。在對陣日本的比賽中,韓國隊展現了高水平的快速球應對能力,但是面對變化球卻很弱。雖然打出了10支安打,卻有17次3振。如果日本投手能夠有效將變化球加入配球中,安打還會更少。比起韓國,台灣在比賽中的細節處理得比韓國更好,而且從最近國際賽的成績來看,我認為台灣在亞洲排名第2,僅次於日本。」文章還提到,儘管南韓媒體將本屆國家隊表現不佳的原因,歸咎於多位主力球員因傷不能參賽,但這種未能派出最佳陣容的狀況也發生在每一個國家隊裡,所以其實這種說法很難站得住腳。文章進一步指出,過去韓國曾有多名球員在日本職棒中大展身手,但近年來已經很少在日本職棒中見到韓國球員的身影。有曾在日、韓2國都執教的棒球界人士表示,是因為韓國棒球聯盟的水準已經和日本職棒有明顯的差距。而且今年韓國棒球聯盟有明顯「高打低投」的現象。雖然出現許多打擊率3成左右的打者,但實際上打者水準並不高,只是投手的水平更加低下。如今在韓國棒球聯盟登板的投手已經無法擠進日本職棒的一線行列,尤其沒有好的後援投手,讓他們在國際賽事中很難獲勝。另一方面,這位棒球界人士認為南韓隊水準下降的原因,是南韓高中生缺乏運動風氣。即使日本因為少子化,高中棒球選手正在逐漸減少,即使如此,日本仍有約12萬人次左右的高中棒球選手,而南韓的高中棒球選手僅有約4000人,不僅只有日本的30分之一,而且在選才和教育體制上採取少數菁英主義,這也導致許多具有隱藏潛力的年輕球員永遠沒有被眾人看到的一天。最後這位棒球界人士還指出,南韓的社會風氣非常注重長幼尊卑,因此年長教練說的話是絕對的。他在韓國執教時,就曾遇過年長的球隊教練向他放話:「如果你敢不聽我的話,我就會把你踢出去!」讓他覺得非常吃驚,因為這種一切由教練獨斷的風氣,會扼殺年輕球員的獨立性,也無法發揮他們的特長。日本過去也曾有過這樣的時期,但是因為注意到許多才華洋溢的球員在這種體制下默默消失,因此後來參考美國與拉丁美洲的訓練方式,積極引入科學訓練,而教練隊球員的態度,也早已有很大的變化。不過聽說如今韓國的年輕棒球教練正越來越多,執教方式也在逐步改進。雖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至,但或許在未來,韓國也有會重返棒球強國的一天。
25歲男仗著年輕長期熬夜 健檢確診「心臟衰竭」嘆:難以接受
長輩勸早點睡是有用的!大陸山東有一名25歲李姓男子生活作息不規律,三餐不是沒吃就是暴飲暴食,還長期熬夜,近期接受健康檢查診斷出心臟衰竭;李男以為自己還年輕,投入治療中卻還是難以接受。醫師也證實,長期熬夜會加重心臟負擔,最主要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進而保持心臟健康。根據陸媒《快科技》報導,山東一名25歲李姓男子去做健康檢查,卻被醫師告知他有「心臟衰竭」,讓他難以接受,因為他覺得自己還很年輕。不過李男坦言,自己生活習慣差,飲食方面有時候忙起來忘了吃飯,時而暴飲暴食,再加上長期熬夜,醫師推測是這些不好的習慣為他的健康埋下隱患。心臟衰竭俗稱心臟無力,診斷出李男有心臟衰竭的醫師指出,心臟衰竭意思是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滿足身體及組織代謝的所需求,產生一連串症狀,嚴重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心臟衰竭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氣喘、運動耐力變差、疲倦、食慾不振、全身或四肢水腫。醫師說明,越來越多年輕人缺乏運動、體型肥胖或高血壓等問題,都會增加面臨心臟衰竭的風險;有的年輕病患還會忽視藥物治療,繼續長期熬夜沉迷遊戲或追劇,無疑加重心臟的負擔。除此之外,醫師呼籲要如何預防心臟衰竭,民眾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像是作息規律,鍛鍊身體,控制體重避免肥胖;飲食方面保持清淡,減少高鹽或高脂食物攝取,少喝含糖飲料;另外也要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以保護心臟健康。
國泰金控、國泰投信雙獲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 關懷員工職涯發展、支持人生階段需求 落實行動辦公、打造彈性工作
國泰金控、國泰投信今年首次參加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初試啼聲即榮獲「員工關懷獎」及「彈性工作獎」兩項大獎。致力打造多元共融職場的國泰金控,透過「混合辦公模式」、「員工協助方案(EAP)」等多項彈性及友善職場措施,關懷員工職涯發展、支持人生階段不同需求;而國泰投信則以落實行動辦公、特殊假別及居家機制,打造「有溫度的未來辦公室」,雙雙獲得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的肯定。 勞動部為鼓勵企業提供員工工作與生活平衡措施,自2014年起推動「工作生活平衡獎」,其中又分為「彈性工作」、「友善家庭」及「員工關懷」三大獎項。初次參賽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的國泰金控表示,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核心資產,國泰重視員工期待多元與彈性的工作模式,並關注員工職涯及個人生涯不同階段的需求,提供多項友善職場措施,實踐工作生活平衡。國泰金控、國泰投信今年首次參加勞動部「工作生活平衡獎」,初試啼聲即榮獲「員工關懷獎」及「彈性工作獎」兩項大獎。(圖/國泰金控提供)國泰金控在疫情後積極建立彈性包容的工作文化,實施「實體+遠距混合辦公」,提供完善的遠距設備軟硬體需求,打造彈性、緊密協作的新行動辦公;打破職場固定座位的思維,設置「開放討論區」鼓勵交流討論,也有「專注辦公空間」讓員工專注發想創意、提升效率。另為倡議多元共融文化,以「DEI小鎮」象徵國泰職場縮影,以「Place for all」為核心理念,建立開放透明的溝通管道,讓同仁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形塑多元、公平、共融的職場。在促進員工健康方面,國泰定期舉辦「大腹翁小腹婆減重活動」,結合公益機制鼓勵久坐、缺乏運動的員工動起來,藉由舉辦衛教講座及課程,提升健康意識;在心理關懷方面,提供完善的員工協助方案(EAP),24小時提供心理、健康、管理、理財、法律等諮詢服務,舉辦多元身心舒壓與藝文講座,支持員工身心安適;並支持員工面臨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以友善新手父母為例,國泰成立「好孕俱樂部」,提供準新手父母的員工有關嬰幼衛教與諮詢資源,並準備育嬰相關用品,透過寵愛媽咪禮、神隊友包、寶貝呵護禮等給予員工祝福。國泰投信重視同仁工作生活平衡,獲勞動部頒獎肯定。(圖/國泰金控提供)今年度初試啼聲即獲獎的國泰投信,以環保素材打造「有溫度的未來辦公室」,並於今年初盛大啟用全新落成的板橋辦公室,員工能依工作性質及通勤距離等任選辦公地點,除了法規限制必須有固定地點執勤的投研單位,其他部門已全面100%落實行動辦公,不只上班地點有彈性,出勤時間也更有彈性,甚至是中午的用餐時段都能自由選。此外,福利措施面向,國泰金控額外加碼「學習假」、「志工假」等措施,集團子公司包含國泰投信亦有優於勞基法的特殊假別;針對有家庭照顧需求,或有健康考量的員工,制定居家辦公機制。國泰投信總經理張雍川表示,公司提供彈性辦公模式,讓必須顧老扶幼的同仁們更安心工作,創造高效,也鼓勵工作生活平衡,讓每一位同仁都愛待在大樹下。國泰投信擁有業界稱羨的百位專業投研團隊,如何留住人才,是企業經營一大重點。國泰時刻認真經營雇主品牌,透過多元社團、運動會、志工日及新人營隊,還有減重、節電減塑等各式各樣ESG活動的舉辦,再進一步從每年的薪資調整、個別訓練計畫以及員工滿意度調查等,提升員工向心力及認同度,鉅細靡遺真正做到將員工擺在第一位,才能獲得內外部肯定。
對罵陸小芬認「不像演戲」 夏于喬曝母女關係:還在學習
老年憂鬱防治微電影《一起跳舞》由葉天倫執導,陸小芬、夏于喬、郭子乾拍攝,夏于喬今(29日)出席記者會,透露:「覺得沒有在演戲,跟小芬姐對戲就像跟我媽平常說話一樣,會對罵也會撒嬌。」隨著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罹患老年憂鬱症病例也跟著增加,老年憂鬱症的發生原因可能包括睡眠問題、喪偶、人際關係疏離、孤獨、缺乏運動等,患者通常不會抱怨情緒問題,反而表現出較多的身體疼痛、悲觀、慮病、自殺意念等症狀,建議透過3種方式,包括求助專業、認識疾病、鼓勵長者重拾興趣等方式來幫助患者。陸小芬、夏于喬在微電影中飾演母女,劇情中陸小芬不願意就醫,母女倆因服藥發生爭執的橋段相當真實。夏于喬表示,自己平常跟媽媽互動真的就跟電影裡差不多,母女會吵架也會撒嬌。她也發現當媽媽心情低落說喪氣話時,她試著迎合媽媽、順著她的話回應「是喔、嗯」,媽媽的負面情緒反而減少了。主持人譚艾珍也邀請大家為夏于喬集氣,能以《小雁與吳愛麗》拿下金馬影后。陸小芬、夏于喬在微電影《一起跳舞》中飾演母女。(圖/晴天影視提供)至於如何帶長輩看醫生,夏于喬表示,每個長輩個性都不一樣,耐心傾聽跟引導很重要,試著去了解長輩心情不好的原因是什麼很重要,她自己也在學習更好的溝通方式。至於如何勸長輩就醫,她則建議如果長輩不願意,就不要用強迫的方式,有時候硬碰硬會讓彼此情緒變得更糟,,試著以「跟朋友聊聊天」的方式去引導長輩,也許會有更好的結果。葉天倫表示這部劇中母女的互動是現代多數親子關係的縮影,尤其當家中長輩陷入憂鬱時,更容易產生衝突和誤會。劇中很多細節是與專業精神科醫師、心理師田調後編寫的,包含多數憂鬱症患者面臨的問題,陪伴者如何表達關愛。他認為就像劇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與陪伴,都能夠產生巨大的力量,其中「傾聽」尤為重要,有時長輩表面說的話,可能讓人感覺很衝、責怪、嘮叨,但如果我們被這些情緒左右,就會聽不到他們內心真正的需求,希望這支影片能幫助有相同境遇的民眾,陪伴長輩走過憂鬱低潮。
亞洲首例!台商命危同時用IABP、葉克膜成功搭機返台 奇蹟重生後親曝經歷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從中國搭乘飛機返台,對一般民眾來說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但對於同時使用主動脈氣球幫浦(IABP)、葉克膜(ECMO)的患者來說,若要透過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載運返台卻有許多困難。不過,振興醫院在10月16日分享一名53歲患者成功搭機返台的經歷,而這也是亞洲國籍航空載送使用IABP、ECMO裝備的首例病患。台商心梗命危欲回台治療 但返台過程困難重重53歲台商顏先生在8月初左右出現頭痛、冒冷汗、食欲不振等狀況,他覺得可能是感冒,但前往中國當地醫院檢查發現竟是心肌梗塞,而且已經拖延一段時間,病況危急需要趕緊住院治療,但治療後症狀仍未改善,甚至出現了心臟衰竭,需要用上IABP、ECMO。在友人建議下,顏先生決定回台治療,四處打聽之下最後振興醫院願意提供協助,不過怎麼安全地將顏先生載回台灣又是另一難題。振興醫院表示,現有的國籍緊急醫療救援專機,沒有載運過同時使用IABP和ECMO的病患,由於空間有限,如何同時置放二項維生設備是一大挑戰,而且專機能承載的功率為500瓦左右,IABP需耗費300瓦,ECMO則需200瓦,幾乎達專機負荷上限。此外,還要克服高空飛行氣壓可能對病患缺氧的影響,更加艱鉅的是隨機醫師必須熟諳這2台儀器的操作與血流動力的維持。振興醫院表示,所幸航空醫療專機團隊積極打造飛行加護病房環境,在梧棲童綜合醫院急診團隊護送下,顏先生順利在8月20日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並立即送往振興醫院,這也是國籍航空載送任務中,亞洲首例使用IABP和ECMO裝備的國籍航空運載病患。回台病況變化恐無法心臟移植 用1治療奇蹟救回一命經過振興醫院醫療團隊檢查後發現,顏先生的心肌受損嚴重,心臟功能只有10%左右,需要進行心臟移植,沒想到在等待心臟移植的期間,顏先生的病情出現了變化,肺部有感染的情況,即使救命的心臟出現恐怕也無法進行移植。不過,振興醫院院長魏崢建議,透過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LVAS)治療,雖然冒險,不過是唯一可以搶救生命的方法,因此家屬決定相信魏崢院長的判斷。沒想到奇蹟發生了,裝上心伴左心室輔助系統的隔天,顏先生就可以坐起來,也不再發燒,肺部感染狀況也明顯改善許多。顏先生表示,自己完全沒有運送過程的記憶,直到第二天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回到台灣接受治療,他以昏迷的狀態躺著進來,現在能夠健康地走出醫院,真的覺得非常感恩,更立下決心,重生後的人生要從戒掉三十幾年的菸癮開始。抽菸、肥胖、缺乏運動等都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魏崢院長提醒,心肌梗塞發作時就像胸口被石頭壓住一樣,常見典型前兆包括:持續胸痛胸悶呼吸困難魏崢院長提到,疼痛經常會出現在前胸、胸口偏左側,甚至會延伸到左肩、上背、頸部、左手臂內側,有時症狀也會出現在下巴、胸骨與肚臍之間的區域,或是透過虛弱、發汗、暈眩、嘔吐、心跳不穩定來表現,提醒民眾一旦有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以免延誤病情導致心肌梗塞與心臟衰竭。
新型痔瘡手術不可怕!微創雷射大幅減少疼痛感 快速康復回歸正常生活
粉領族林小姐因為白天坐辦公桌,在家就躺著追劇,加上愛吃辣、不愛喝水,因此長期受痔瘡所苦,除了肛門口有搔癢不適、異物感之外,每次排便都會有出血,更是覺得相當困擾,但因為聽說痔瘡手術很痛、術後還要臥床2到3週,所以一直很排斥去看醫生。直到最近聽說朋友接受了新型微創「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幾乎沒什麼疼痛、1到2天就可以恢復正常生活,林小姐才願意就診,積極處理痔瘡問題。痔瘡不可輕忽 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顏珉玄醫師表示,痔瘡已經是現代社會的文明病,久坐久站、缺乏運動、纖維和水分攝取不足等因素都是痔瘡的成因。輕微的痔瘡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但是如果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仍然建議儘速就醫、接受專業評估。目前處理痔瘡的手術方式很多,最新的技術是採用「雷射痔瘡消融手術」,因為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大範圍切除痔瘡組織,因此可以避免術後肛門狹窄的問題,消融的方式也不會破壞肛門周遭的黏膜與括約肌,相對來說是非常安全的手術方式。雷射痔瘡消融手術 疼痛少、恢復快顏珉玄醫師進一步說明,通常需要手術治療的痔瘡都已經是第3級或第4級痔瘡,這種比較大的痔瘡,不管用什麼方式切除,病患在術後都會感受到強烈而且持久的疼痛,更何況每天還是需要正常排便,除了撕裂感讓人難以忍受之外,更有傷口感染的風險。「雷射痔瘡消融手術」不同於傳統手術的方式是切除痔瘡組織,雷射消融的目的是透過光纖導引雷射能量,將痔瘡組織內部血管的水份蒸發氣化,進而讓痔瘡自然收縮。由於治療方式是透過雷射的消融,而不是傳統的切除,所以病患只會有一個0.2公分讓光纖進出的小傷口;即便經過評估還是需要切除外痣,透過雷射消融的痔瘡組織已經大幅度的縮小,需要切割的範圍小,疼痛度也比傳統手術要低的多。除了疼痛少之外,「雷射痔瘡消融手術」的小傷口對於術後的照顧來說也相對輕鬆,不像傳統手術需要定時溫水坐浴,患者術後返家只需要在肛門局部多沖涼水即可,不用擔心日常排便造成傷口感染,更不需要臥床等待傷口復原,許多人可以在手術隔天就直接重返工作崗位。改善作息 避免痔瘡再次復發顏醫師提醒,手術可以治療痔瘡帶來的徵狀,但改變生活習慣也很重要,除了要飲食上盡量避免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並且多攝取膳食纖維、補充水份之外,多運動、養成良好排便習慣,不在馬桶上划手機,都是可以避免痔瘡再次復發的根本之道。
3類「高風險跌倒族群」曝! 醫示警「這情況」:下盤不穩危險了
69歲政論名嘴張友驊3日晚間在台北市吳興街散步時,意外踢到路邊花圃跌倒,造成頭部直接撞擊地面失去呼吸心跳,經搶救後雖恢復心跳,但仍處於昏迷狀態,目前據傳已接上葉克膜。對此,醫師姜冠宇也列出3類高風險跌倒族群的長者,包括有慢性病使用多重藥物、缺乏運動且下肢肌肉量開始流失,以及有心臟或內耳問題容易眩暈的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昨(4日)在臉書發文指出,不管是不是颱風天,只要是成人都要慎防跌倒,因為身體有一定的重量,跌倒瞬間反應未必像青少年這麼好,「跌倒中頭部的影響我想不贅述,好一點腦震盪、運氣差一點就腦出血了,就算腦震盪,後續也可能有水腦症變化,讓長者長期的認知功能更加減退。」姜冠宇也表示,高風險跌倒族群的長者,臨床經驗常見有3類,包括:慢性病使用多重藥物的長者欠缺運動,下肢肌肉量開始流失的長者 有心臟或內耳問題容易眩暈的長者姜冠宇進一步示警,其中第2點要察覺,若走一步超過1.25秒、6秒鐘內無法走完5公尺的距離,就是很危險了。他也補充,即便台灣的輔具產業是很先進的,但是大多數有潛在跌倒風險的長者,仍然沒有使用適當的輔具,或是用的輔具不搭,「這是會增加跌倒機率並增加傷害程度的。這在臨床看到很多,現在我們也看到跌倒確實是可以致命的。」他也提醒,真的跌倒的話,「短時間內我們要注意摔倒之人的意識,包含走路姿勢、言語表達、瞳孔是否異常等等,就算意識清醒也可能是暫時的假象,要過了1天才算數,身體狀況本來就不好的,甚至建議要觀察3天,並在1週之內減少移動,這些不能不慎喔。」
每5人就有1人帶有「這基因」 失智症風險最高增15倍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失智症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快速攀升,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議題。其中,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的神經性退化性疾病,約占5成以上,而帶有Apoε4基因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高出3至5倍。根據美兆健檢診所提出一份500人的APOE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中有18.6%人帶有Apoε4基因,表示每5人中就有1人有較高的晚發型失智症風險。APOE基因位於人類第19對染色體上,負責調節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尤其與VLDL和HDL等脂蛋白結合,對脂肪代謝和腦部健康至關重要。它的作用不僅與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相關,也直接影響腦部清除致病蛋白質的能力,減少腦內異常蛋白質沉積,從而維持腦部健康。ApoE基因不僅影響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發生風險,還與阿茲海默症的發病有密切關聯。其中,帶有ε2基因者就像是拿到好牌,可以抵抗阿茲海默症的襲擊,帶有ε3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罹患的風險;但帶有ε4基因卻會使發病年齡提早,65歲後每增加5歲,風險增加1倍,且帶有一個ε4得病機率增加3-5倍,兩個ε4/ε4者得病機率則會增加10-15 倍。特別是65歲以上的老人、有家族失智症病史者、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患者,以及長期抽菸、飲酒、飲食不均衡者,都是阿茲海默症的潛在高風險族群。根據臨床發現40%-65%以上的阿茲海默症患者都帶有Apoε4基因。大多數人基因中以ε3/ε3最常見,約佔人口數的55.8%,而約有18.6%的人帶有ε4基因,意味著每5個人中就有1人面臨較高的阿茲海默症風險。美兆健檢診所基因檢測合作諮詢專科張家銘醫師說明,APOE基因檢查則可識別個體是否攜帶與阿茲海默氏症風險增加有關的基因變異,有助於及早預防與治療。特別是以下5類屬於高風險族群,包括家族中有失智症病史者、60歲以上的民眾、曾經罹患心血管疾病或中風的人、有肥胖問題、三高、缺乏運動、抽菸及過量飲酒者、有憂鬱病史或頭部曾有外傷,都建議提早篩檢。張家銘醫師建議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大幅降低罹患風險,尤其是控制膽固醇和預防三高。規律運動、均衡飲食、不吸菸不喝酒等健康生活方式,有助於延緩認知功能的下降,達到早期預防的效果。了解自身基因組合,再配合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提前防範這種逐漸增多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維護腦健康。
全家陸續確診糖尿病 專業醫解釋:三餐都「這樣吃」釀禍
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而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解釋,其實很多人的糖尿病都是「吃」出來的,他就分享自己曾經歷過一個案例,一家人陸續確診糖尿病,細查之後,才知道原來與他們家的飲食習慣有直接關聯。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自己在出席電視節目錄製時曾提到,台灣60歲以上人群中,每5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患病率高達20%。但是在他的診療經驗中,曾遇到一個家庭的糖尿病患病率竟達到100%,這引發他對飲食習慣與糖尿病之間關係的深入研究。深入了解這個家庭的飲食習慣後,楊智雯醫師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他們的日常飲食,這個家庭的每日三餐幾乎都以炒飯、炒麵為主,而且每次都會大量使用辣椒醬和醬油調味。楊智雯醫師表示,家庭成員中有人因為食物太過美味,常常一餐能吃下三碗加了辣椒醬的炒飯或炒麵。但這種飲食方式導致每餐攝入的醣量相當於10份之多,遠超健康標準。更糟糕的是,這戶人家的餐食中幾乎沒有配菜和蛋白質,這也導致血糖迅速飆升至400-500mg/dl的危險水平。由於缺乏其他營養成分,這種高醣飲食很快會引發飢餓感,促使他們再次進食,形成惡性循環,造成持續的高血糖狀態。楊智雯醫師解釋,糖尿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不當的飲食習慣引起的。楊智雯醫師以台中人喜愛的炒飯、炒麵為例,指出過度使用辣椒醬和醬油等調味料可能導致血糖急劇上升。他同時也提到,有些患者一餐可以攝入相當於10份醣的食物,導致血糖飆升至400-500mg/dl的危險水平。楊智雯醫師也提到,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引發胰島素阻抗和代謝症候群,進而導致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和肥胖等健康問題。楊智雯醫師特別提醒,雖然第1型糖尿病屬於自體免疫性疾病,第2型糖尿病與家族遺傳高度相關,但適當的飲食和生活方式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疾病的發展。楊智雯醫師還指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代謝率下降,加上不當的飲食習慣和缺乏運動,更容易出現胰島素阻抗,不利於血糖的調節,其中造成胰島素阻抗的主要原因,包括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脂肪堆積、以及壓力和睡眠不足。為了應對胰島素阻抗,楊智雯醫師提出了三個關鍵的調節方法,分別是調整飲食、增加運動量、以及調節壓力與保持充足睡眠。楊智雯醫師建議降低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增加高纖維食物和健康脂肪的攝入,同時強調運動,特別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的重要性。
罹癌並非是中老年的專利 醫師:17種癌症「病患年輕化」比例增高
扣掉少部分無藥可治的絕症外,癌症可以說是如今最令人頭痛的疾病。但這在往年以為在中老年族群上比較容易發作的疾病,如今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指稱,其實有17種癌症的患者逐漸年輕化。胸腔暨重症醫學科醫師黃軒日前在FB粉絲專頁上發文表示,近期《柳葉刀·公共衛生》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研究人員對美國超過2364萬名癌症患者的資料,以及超過734萬例癌症死亡案例進行分析後發現,在34種癌症中,有17種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族群中發病率正逐年增加。黃軒醫師解釋,這些年輕人(1990年後出生)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較1955年出生的人高出數倍。其中,小腸癌的發生比率(IRR)達到3.56倍,甲狀腺癌為3.29倍,腎癌和腎盂癌為2.92倍,胰臟癌則為2.61倍。這意味著,這些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生率已經是過去的兩到三倍。此外,某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的增長速度也相當驚人。在25至29歲的年輕人中,胰臟癌的平均每年百分比變化(AAPC)增加了4.34%,小腸癌增加了4.22%。在35至39歲的人群中,腎癌和腎盂癌的AAPC也增加了3.93%。AAPC指的是某一特定時期內癌症發病率或死亡率的平均年度變化百分比,數值增加表示該癌症的發生率或死亡率每年都在上升。黃軒醫師也提到,雖然年輕人(25至49歲)罹患癌症的死亡率大多趨於平穩或沒有上升,但35至39歲的年輕女性若罹患肝癌及肝內膽道癌,死亡率每年增加了1.95%(95%可信區間為0.59%至3.34%)。研究指出,以下17種癌症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有明顯增加: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膽囊和其他膽道癌腎癌和腎盂癌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瘤胃癌(非賁門)睪丸癌白血病女性胃癌(賁門)小腸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非HPV相關的口腔和咽癌男性肛門癌卡波西肉瘤其中,有10種癌症與年輕人肥胖密切相關,包括大腸直腸癌、腎癌和腎盂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子宮內膜癌、胰臟癌、賁門胃癌、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卵巢癌、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這強調了控制體重對於降低癌症風險的重要性。而以下9種癌症,在老年族群中發病率下降,但在199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中卻是明顯上升。這些癌症包括:乳癌(雌激素受體陽性)子宮內膜癌大腸直腸癌非賁門胃癌膽囊及其他膽道癌卵巢癌睪丸癌男性肛門癌男性卡波西肉瘤其中1990年後出生的人,罹患卵巢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75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2%;罹患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相較於1930年出生的人上升了169%。這些資料顯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可能導致癌症發病率再次攀升。黃軒醫師表示,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熬夜、吸煙、飲酒等現代生活方式,是導致這些癌症在年輕族群中增加的主要原因。加工食品、高油脂、高鈉、高糖的飲食習慣,以及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可能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面對如今的情況,黃軒醫師建議年輕人應該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保持規律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避免攝取過多的加工食品和高熱量食物。同時,加強癌症的早期預防和篩查也相當重要。
伴您出生到成熟 國泰人壽「伴生熟」特展 實境體驗陪伴力量
「陪伴」能在每個重要時刻,帶來最溫暖的能量。國泰人壽自今9月20日至9月25日於華山文創園區舉辦「伴生熟」特展,以書店概念設計展區,邀請民眾實境體驗「伴你出生到成熟」的陪伴力量,帶領民眾找到最合適的陪伴外;亦可搶先體驗線上導覽,檢測自己的陪伴指數,思考如何給人力量,讓「陪伴」不只是孤獨的解藥,也能成為關鍵時刻的支持。國泰人壽在台灣走過60餘年,特展回顧不同人生階段的代表保單,陪伴保戶迎向人生各階段挑戰,成為最堅強後盾。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於「伴生熟」特展,體驗展區的有聲書互動體驗(圖/國泰人壽提供)。「孤獨」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為全球健康及公衛危機,成立「社會連結委員會」試圖找出解方,該委員會主席之一美國首席醫官Murthy更指出孤獨對健康的威脅相當於每天抽15根香菸,比肥胖或缺乏運動造成的傷害更嚴重。國泰人壽認為應正視孤獨對「身、心、財」的侵蝕,實質「陪伴」相對重要,希望透過展覽協助民眾解析屬於自己的陪伴解方。國泰人壽舉辦「伴生熟」特展,9/20(五)至9/25(三)10至18時,於華山文創園區中4A展出,歡迎民眾感受「伴你出生到成熟」的溫暖(圖/國泰人壽提供)。亮點1:互動體驗,找到陪伴的意義展區打造獨特的「陪伴物走廊」,展示人生不同階段的陪伴物,比如童年的小被被、高中時的隨身聽或畢業紀念冊等,引發民眾的共鳴及興趣;進入到「陪伴金句牆」可搭配「陪伴指南」互動手冊,留下自己最有感的陪伴金句,亦可透過有文字金句的「拍照鏡牆」拍照打卡,提醒民眾陪伴你最久的人就是自己,記得感謝自己,並珍惜生命中攜手相伴的人生夥伴,最後以反思牆與抽籤詩,邀請民眾一起展開實際的陪伴行動,若完成陪伴手冊指定任務,還有機會抽中Snoopy腰包、保溫杯等限量專屬好禮。亮點2:國泰陪伴一甲子,陪伴前進的力量透過展區人生各個階段接觸的書本類型,回顧國泰許多在地陪伴的小故事。從童年的「童書繪本區」看見國泰兒童繪畫比賽、課後照護班、寒冬送暖等在地陪伴活動;青春的「漫畫區」則可先透過「陪伴人格類型測驗」了解自己,並以漫畫呈現國泰卓越獎助計畫、反毒桌遊等成果;壯年區則是透過有聲書及影片打造「多媒體區」,呈現FitBack健康吧、退休缺口精算機等壯年需求,最後則是高齡的「讀報區」,揉合人生風險調查結果,搭配「測測腦年齡」互動遊戲,讓民眾感受國泰在每個家庭中安靜穩定的陪伴。伴生熟品牌特展活動資訊●展覽時間:9/20(五)~9/25(三),10:00-18:00●展覽地點:華山文創園區中4A(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展覽主題:【伴生熟】伴你出生到成熟,你的陪伴配信中●展覽網站:【伴生熟】線上導覽,檢測你的陪伴指數,https://haoqi.one/5PGBs
烈日下曝曬工作 花蓮男突發癲癇送醫不治
時序入秋季,炎熱暑氣仍未退,花蓮1名39歲男子在豔陽下工作,突發癲癇症,到醫院時體溫已飆升超過攝氏40度,經搶救仍因多重器官衰竭離世。面對高溫的「秋老虎」,花蓮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醫師楊凱迪13日說,此一時刻更容易熱感冒、中暑,提醒在外工作一定要補充水分,避免熱傷害意外。8月下旬,花蓮1名39歲男子在戶外烈日下長時間工作,因耐不住高溫,突然癲癇發作,患者到院時體溫已飆升達到攝氏40度,情況危急,院方雖立即降溫處理,但心律不穩,生命徵象低,一度裝設葉克膜搶救生命,仍因多重器官受損及腸胃道大量出血不治。院方說,男子年紀還是壯年,但過度肥胖,對於體重過重或平時缺乏運動的人來說,豔陽下工作或突然劇烈活動,會增加熱中暑,導致器官衰竭等風險。楊凱迪表示,花蓮地區白天溫差大,尤其「秋老虎」威力仍不可小覷,在烈日曝曬下,氣溫升高速度快,在戶外從事體力勞動,未即時補充水分,人體水分很容易快速流失,務必定期補充水分,並保持警覺,隨時注意身體狀況;若出現不適應立刻休息,並且最好與人同行,以便在突發情況時及時求助。楊凱迪也提醒,身體狀況特殊或有慢性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高危險族群,因為這些疾病會降低身體對溫度變化的調節能力,體重過重或肥胖者,也可能因代謝負擔較重,同樣要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中。
不良飲食習慣、缺乏運動 釀「糖尿病」年輕化趨勢!
糖尿病早已不是所謂的老人專屬的疾病,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曾經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發現,20歲以下年輕族群罹患糖尿病的發生率,從2008年到2014年,在七年內就快速成長了44.5%,而且不只如此,讓人擔心的是,20到40歲的青壯年成長情況也很嚴重,可以說國內罹患糖尿病的人口,有很明顯的年輕化趨勢。原因1. 先天遺傳+後天飲食不健康 國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黃莉棋表示,臨床上也看到愈來愈多的年輕小病人罹患了糖尿病,常常是因為「酮酸中毒」住院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她分析,以往兒童型的糖尿病患者大多是第一型糖尿病,與先天免疫系統異常有很大的關係;至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是以成人為主,這類患者的成因,除了有遺傳體質之外,不外乎跟後天的飲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然而,現在的門診當中,卻有不少兒童患者都是罹患了第二型糖尿病,像黃莉棋門診中第二型糖尿病最小的患者,是年齡只有15歲的國中生。她形容這類患者每個幾乎都是小胖子,而且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和以前相比,這些有著糖尿病遺傳因子的孩子,通常到中老年時才會發病,但現在卻看到提早在學生時期就發生,恐怕會增加未來更多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率。原因2. 下課補習沒運動、體脂肪偏高只是為什麼原本是老人疾病的糖尿病,現在卻愈來愈年輕化了?黃莉棋分析,會有年輕化的趨勢,主要原因和年輕族群「不健康飲食」以及「運動量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雖然現在台灣中小學販賣的食品受到嚴格規範,很少出現不健康的含糖飲料,但事實上,學校外面的誘惑還是很多,而且取得相當方便;加上現代的孩子因為下課還要補習,或是家長工作忙碌的關係,三餐多是外食,黃莉棋觀察到許多學生幾乎天天人手一杯手搖杯,甚至不少孩子將炸雞、零食當作主餐,平常又沒有在運動,這也造就了許多台灣兒童都有體重超標的問題。嚴重情況從「亞洲國家胖小孩排行」,我國12歲以下肥胖及過重的兒童已高達31.3%,目前居亞洲之冠,就可以看得出來。黃莉棋進一步解釋,還有一種孩子外表雖然並不肥胖,但事實上他的體脂肪或是內臟脂肪比例卻偏高,這也是隱形的肥胖問題。(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韓國VS法國抗老新趨勢:法國最新雙胞胎研究,85%的老化來自人為?先天老化只佔15%?韓國人蔘最強抗老,推遲老化有辦法!
根據克蘭詩歷時五年,以「表觀遺傳學」為理論基礎,號召超過60對雙胞胎,針對肌膚老化狀況進行全方位數據測量。發現就算是雙胞胎間,他們的老化進程也會因為後天生活習慣不同造成巨大的差異,尤其是抬頭紋與上眼瞼下垂這兩項會明顯造成老態的特徵,更分別有高達46%與30%差距,使雙胞胎直接展現明顯視覺年齡差。克蘭詩進一步發現,造成肌膚老化的原因,有高達85%其實是來自受到後天生活習慣影響,例如不規律的飲食與睡眠、缺乏運動與人際互動、心理壓力等,使肌膚產生老化表達(也就是新生出來的肌膚看起來比較老),由此而生的老化痕跡稱為「後天老化」。Yoon和Nyong是韓國IG網紅兼知名Youtuber,兩人現實中是對雙胞胎姐妹,看看兩個人雖然是雙胞胎,但她們的紋路也不太一樣唷! (圖/ch.yoooon、Malu & Duda IG)而先天老化其實只佔了15%,而大部分的抗老保養品就是針對先天老化下手,而這次針對後天老化研究下手,克蘭詩選在今年品牌70週年,全新力作黃金雙萃精華,讓你無須改變既有生活習慣,突破抗老極限與瓶頸!全新克蘭詩黃金雙萃精華推出全新配方『後天老化逆轉科技』,並偕同共計27種尖端植萃活性配方、六大法國專利,克蘭詩從853種植物裡面,最後選出能一舉影響四種表觀基因年輕表達的『有機普羅旺斯巨型蘆葦』,讓年輕的關鍵真正被留下。CLARINS NEW.黃金雙萃精華 30ml/3,050元;50ml/4,500元;75ml/5,800元(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新一代的克蘭詩黃金雙萃精華質地上更加舒適與好吸收,而且滋潤度完美不黏膩,擦完能感覺肌膚亮度提升!CLARINS 黃金雙萃精華 30ml/3,050元;50ml/4,500元;75ml/5,800元(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許多韓國人從小就用人蔘補氣,韓國的人蔘被運用在許多層面上,更在早期就專研在護膚品,面對肌膚老化困境,全球都明白,唯有通過提升肌膚的修復力與再生力,並強化肌底年輕膠原蛋白,才能延緩衰老速度。韓國頂級品牌雪花秀全新升級滋陰蔘系列,經過60年的蔘養膚科技,淬鍊出珍稀人蔘精華,這次更更新全新調香,溫潤人蔘花香,讓你完全感覺不到人蔘香,反而是淡雅的療癒花香調氣息。這次全新更新,全新滋陰蔘回彈霜有「豐潤版」與「輕盈版」兩種質地。尤其「輕盈版」針對毛孔設計,能隱藏細緻。輕盈如奶霜般的質地,輕透柔滑,即使妝前使用也不會顯厚重、黏膩。而滋陰蔘緊膚晶萃和滋陰生人蔘縮時修護安瓶則是分別為精華和濃縮精華,透過不同濃度的人蔘萃煉精華,幫肌膚重塑!(左)為雪花秀全新升級滋陰蔘系列。(右)Sulwhasoo滋陰蔘回彈霜(輕盈版) 50ml/7,200元、30ml/4,480元;Sulwhasoo滋陰蔘回彈霜(豐潤版) 50ml/7,200元、30ml/4,480元(圖/黃筱婷攝)(左)Sulwhasoo滋陰蔘緊膚晶萃30ml/4,200元、50ml/6,500元。(右) 雪花秀VIP囤貨首選,回購率No.1,的全新滋陰生人蔘縮時修護安瓶。每瓶蘊含12.3%*高濃縮人蔘果活萃,首次使用時,只需將旋合上下容器,即可釋放珍貴的淡紅色的人蔘果精萃。Sulwhasoo滋陰生人蔘縮時修護安瓶20g/4,380元。(圖/品牌提供、黃筱婷攝)
大腸癌早期難發現 醫示警「4徵兆」要迅速就醫
台灣大腸癌發生人數已連續15年位居第1位,且發生、死亡人數呈快速增加的趨勢。外科醫師陳榮堅就提醒,大腸癌早期很困難,因此若民眾出現「4徵兆」,包括血便、經常有莫名脹氣感,以及排便習慣和糞便形狀改變,就得盡速就醫檢查。敏盛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醫師近日在《健康多1點》臉書衛教影片中說明,大腸癌是由自身細胞變化而來,早期症狀不明顯,因此許多人僅在出現異常時才求診。陳榮堅指出,最常見的大腸癌徵兆是血便,若頻率過高,2到3天就血便,且持續一個月以上,應立刻就醫檢查;第二個徵兆是經常感到無緣無故的脹氣,這也可能是大腸異常的信號;第三個徵兆則是排便習慣改變,像是如間隔時間變長、有腹脹情況;第四個徵兆是糞便形狀變細,這些都可能是腫瘤阻塞腸道的表現。陳榮堅進一步指出,體重減輕和容易疲勞也是潛在症狀,應作為輔助參考,因此當民眾出現上述症狀時,必須高度警覺。他建議民眾,無論有無症狀,應在50歲時進行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若有家族病史,則在40歲後應將大腸鏡納入定期健檢項目。衛福部也在官網公告,有鑑於大腸癌的發生有近9成為50歲以上的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科學實證研究顯示,定期接受篩檢,可減少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及有效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衛福部也提醒,大腸癌的風險因子包含肥胖、缺乏運動、抽菸以及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根據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50克的加工肉品或100克的紅肉(豬肉、羊肉、牛肉),則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則指出,21%-25%的大腸癌可歸因於身體活動不足,因此衛福部呼籲民眾,多攝取蔬菜水果,減少紅肉及加工肉(煙燻、鹽漬或亞硝酸鹽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