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鋅
」近期上市「這項食材」美味人人愛 中國男子連吃數天吐血休克
俗話說「嘗鮮無不道春筍」,竹筍雖然一年四季都有,但以春筍最為鮮美。一般來說,清明前後是吃春筍的最佳時期。近日即將進入春筍旺季,中國就有一名男子連吃數天後消化道出血,甚至因此差點休克。醫師提醒,「不是每個人都有福消受這道大自然的饋贈。」據中國湖北媒體報導,一名32歲王姓男子日前趁周末上山,挖了幾大袋春筍回家,或烤、或炒、或醃,變著花樣連吃了4天。然而第5天起床後,王男感覺腹痛不已,大便後發現解出血便,立刻意識到問題嚴重,前往醫院就醫。經檢查,醫師判定王男血紅蛋白指數下降明顯,結合血便症狀判斷為胃出血,後經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有巨大潰瘍,還有一根小動脈正在不停出血。另一名62歲邱姓男子,患有B型肝炎造成肝硬化多年,同樣在春筍上市後連吃數天,之後忽然大口嘔血,嚇壞的家屬連忙將他送醫。送抵急診時,醫師判斷邱男出血量超過800毫升,如不能及時止血,將引發心率加快、血壓下降,繼而引發休克危機生命。醫生解釋,肝硬化是肝病的中晚期階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具有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反復出血、不易止血等特點,是消化道大出血的主要死亡原因。筍有較多粗纖維,極易誘發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康健》雜誌曾整理資料,提醒「這9種」朋友在食用筍時需特別注意:1.腸道疾病患者:患有嚴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出血、肝硬化、慢性腸炎、食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吃太多竹筍容易出現腹瀉、腸胃絞痛等不適,因為竹筍含有豐富的粗纖維,難消化,不宜空腹或單吃竹筍,也要細嚼慢嚥。2.腎功能不全者:竹筍的鉀離子含量高,除了汆燙減少鉀離子,建議每餐不要吃超過100克,大約半根到一根即可。3.高血壓患者:部分經過醃製的竹筍加工品,如酸筍絲、酸筍片等,所含的鈉含量通常比較高,高血壓患者必須節制食用量。4.脾胃虛弱、手腳容易冰冷者:包括產後婦女、女性月經期間、體質寒涼的女性、老人腸胃功能較弱等,都不宜多食竹筍。5.服用補益類中藥期間:如果正在服用人參、黨參、黃耆、白朮、當歸、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中藥,應避免同時食用竹筍、蘿蔔、空心菜等偏寒涼的食物,以免降低療效。服用這類中藥的人本身體質就比較虛弱,平常也不宜過量食用。6.容易筋骨痠痛或扭挫傷、骨折後正在復原的病人:這段期間如果食用竹筍,可能拖延復原時間,或使痠痛症狀反覆發作。7.自體免疫疾病、皮膚炎及過敏體質者:陳潮宗解釋,竹筍屬於「發物」,容易上火、生痰、發瘡、過敏、或令舊疾復發、新病加重,這類病人都不宜多吃。8.結石患者:如尿道結石、腎結石、膽結石者等,因為竹筍含有草酸鹽,容易與其他食物中的鈣質結合成難溶解的草酸鈣,讓結石更嚴重。9.發育期的兒童:如果兒童吃太多筍子,容易缺鈣,罹患軟骨病,還會缺鋅造成生長發育緩慢,這是因為筍中含的草酸會影響人體對鈣和鋅的吸收和利用,所以發育期間要特別注意不要多吃。
指甲出現5症狀 營養師曝:調整飲食兩個月有效
許多疾病都會透過指甲反映,指甲凹陷、出現白線、橫紋都可能代表指甲「缺乏養分」。營養師嫚嫚說在社群媒體上以「指甲問題怎麼吃?」為題發佈一則貼文,並表示指甲不健康也容易增加感染的機會。營養師嫚嫚在社群媒體分享,前陣子因為媽媽的指甲出狀況,變得容易脆斷、生長變慢以及指尖的肉會感到疼痛,需要用到手的動作都會不舒服,造成生活上的不方便,在她評估過發現,應該是缺乏鈣及B12,知道原因後,她請媽媽每天至少喝500ml的無糖優酪乳,加上鈣片補充,經過兩個月的調整後,指甲已經可以長出來,且不會有疼痛的問題。同時營養師也有指出5種指甲缺乏營養的狀況:第一種情況是「直條凸起細線」,通常是老化的正常狀況,飲食需要注意優質蛋白質補充,另外也需要吃足夠蔬果。第二種情況是「白色橫條紋」,可能是缺鈣或缺菸鹼素引起,要補鈣可以喝牛奶、羊奶、無糖優酪乳、無糖優格、芝麻飲、杏仁奶,建議早晚各喝一杯(240ml),要補菸鹼素則可以食用乾香菇、雞肉、里肌肉、鯖魚。第三種情況是「白斑、白點或中間粗白線條」,可能是缺鋅或是壓力大所引起,缺鋅容易造成指甲生長變慢,壓力大則會消耗體內的鋅及維生素C,補鋅可以吃牡蠣、南瓜子、奇亞籽、牛肉、干貝,要補維生素C則可以吃甜椒、綠花椰、番茄、木瓜、奇異果、芭樂。第四個情況是「指甲凹陷變薄」,通常在缺鐵性貧血的族群中比較常發生,須注意同時補充鐵及蛋白質,可以多食用豬血湯、蛤蠣湯、紫菜蛋花湯、紅莧菜番茄豆腐湯。第五個情況是「指甲易脆裂」,可能缺鈣、葉酸、生物素(維生素B7),補充葉酸可以吃鷹嘴豆、黑豆、綠豆、大紅豆、菠菜、韭菜、蕹菜、萵苣、紫菜,要補生物素則可以吃熟雞蛋、肉類、全穀類、核桃,要特別注意的是生雞蛋白裡含有抗生素成分,就需要避免。5種指甲缺乏營養的狀況,營養師教你怎麼改善。(圖/取自營養師嫚嫚說臉書)指甲不健康就容易讓細菌或黴菌趁機入侵,營養師提及像是「指甲顏色變黃、變綠、變黑」「指甲變形、捲甲」等異狀,都建議先請醫師診斷。最後營養師嫚嫚也有提及,營養的補充需要1至2個月,要堅持調整飲食才可以改善。
14歲少女「異食癖」食慾不振 就醫胃部被取出2.5公斤「髮結石」
大陸陝西省一名14歲少女小安(化名),日前因為食慾不振,總是吃不下飯,就醫看診後,被醫師經由手術從胃部和腸道一共取出5斤(約2.5公斤)的毛髮;醫師推測,小安之所以吃下大量的毛髮,是因為患有異食癖(Pica)。消息曝光後,掀起熱議。綜合陸媒報導,陝西省西安市一名14歲少女小安,日前因為食慾不振,總是吃不下飯。之後爺爺和奶奶驚覺孫女有異,將她送至西安市大興醫院看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小安的胃部竟然充滿大量的毛髮,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已進入腸道內造成腸梗阻(Bowel obstruction;Intestinal obstruction)。醫師指出,小安之前食慾不振的原因,在於大量的毛髮在腸胃中積累成「髮結石」,嚴重壓縮胃部和腸道的空間;隨後醫師替小安進行了2個小時的手術,從她的胃部和腸道一共取出了5斤(約2.5公斤)的毛髮。醫師表示,小安平時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也許是缺少爸媽的照顧,產生了心理上的問題,而當時看診時見到小安頭頂上幾乎快光禿的頭皮,懷疑她長期以來都有拔頭髮來吃的習慣,推測是患有異食癖(Pica)。消息一出引發討論,有網友表示「看見圖片我都吐了」、「可能是心理焦慮吧,沒有爸爸媽媽的陪伴」、「異食癖,很大概率是缺鋅鐵等元素,看怎麼補一補」、「我記得我小時候喜歡啃桌角,都被我啃禿了」、「所以如果誤吃頭髮不會排出嗎」。據了解,異食癖又稱異食症、亂食症,症狀為會持續性地攝取非營養或非身體所能順利消化吸收的物質,如泥土,肥皂、膠水等物;若是病發於兒童,則會影響其身心發育。
健康調查1/學童虛累累原因出爐 營養師驚:長期缺乏恐影響智力!
孩子老是疲累、學習力不佳嗎?根據國健署最新公布的營養調查顯示,7~9歲孩童普遍缺鋅,7~12歲學童缺乏的竟然是碘、維生素D、E、鈣。「老實說,我真的很驚訝!想不到學童竟會缺乏這5大營養素!」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以碘為例,人體內碘的狀態可透過尿碘來進行評估,此次調查發現有學童碘缺乏(每公升尿液中小於100微克)盛行率約有3成,而且年齡愈大愈缺乏,19歲以上成人已經5成都攝取不足。過去政府為了補充國人的碘攝取量,實施食鹽全面加碘的制度,但或許是民眾開始注重健康,除了降低食鹽攝取量,也轉而選擇健康取向的海鹽、玫瑰鹽,由於這類不含碘的鹽愈來愈受歡迎,所以才造成碘的普遍缺乏。碘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一旦缺乏會導致免疫力低下,容易過敏或生病。(圖/林勝發攝)營養師程涵宇說,「碘是維持甲狀腺功能的必須營養素,如果缺乏容易覺得疲倦、怕冷,也會造成代謝變慢容易變胖。」不只如此,世界衛生組織WHO更指出,長期缺碘會影響智力、認知功能,導致學童反應慢、學習力下降。營養師程涵宇指出,人體內的各種營養素息息相關,例如缺鋅也會影響缺碘,彼此互為因果。(圖/程涵宇提供)程涵宇說,曾有國際研究針對碘充足、缺碘的國家進行比較,發現嚴重缺碘地區的學童智商分數的確較低。「平時飲食建議多吃甲殼類、蛋黃、紫菜、海帶等含碘食物,但最直接的還是吃含有碘的食鹽!」謝宜珊提醒烹調方式也要注意。「長時間高溫烹煮會加速碘的流失,建議清蒸、涼拌,最後再灑一點碘鹽即可。」不過,每日食鹽量還是要控制在6公克以下,才不會攝取過多的鈉,反而不利於健康。根據國際研究顯示,長期缺碘會影響智力與學習能力。(示意圖非當事人)(圖/三和走讀學堂實驗小學提供)
健康調查2/學童竟缺這些營養素?! 關鍵在10歲開始喝這一杯
國健署公布最新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顯示7~12歲學童學童目前缺乏5大營養素碘、鋅、維生素D、E、鈣。其中7~9歲孩童普遍缺鋅,程涵宇營養師說,「身體的營養素彼此息息相關,研究顯示,缺乏鋅也會導致容易缺碘。」鋅是人體中重要的微量元素,肌肉與蛋白質的製造、長高、皮膚健康等,都需要靠鋅來推動。蛋黃含有豐富的鋅,只要再搭配一些肉類,就能達到鋅的一日建議攝取量。(圖/報系資料庫)「鋅也是免疫力的關鍵!」永越健康管理中心謝宜珊營養師說,缺鋅會讓孩子常常感到疲倦、也更容易感染各式病毒、細菌,建議多攝取蛋黃、肉、海鮮、堅果、南瓜子等含有鋅的食物,一天攝取8毫克以上的鋅才足夠。學童其他缺乏的營養素如鈣質、維生素D、E,更讓謝宜珊感到不可思議。「以鈣來說,孩童每天大約喝2杯牛奶就能達標(一杯約240毫升),但所有的孩子竟都攝取不足,而且長大後愈來愈嚴重。」謝宜珊說,從調查中發現,大約’10歲後,孩子就逐漸愈來愈缺乏鈣質,應該與牛奶不再是主食有關,而且愈來愈常以冰飲如含糖飲料取代牛奶,例如7~12歲孩子的乳品攝取量僅有標準值的1/3,但冰飲的攝取量卻逐漸上升,已占整體熱量的10%。營養師建議,如果不愛牛奶或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選優酪乳、起司片,同樣能迅速補充鈣質。(圖/報系資料庫)「如果不想喝牛奶,或是有乳糖不耐症,可以改選優酪乳、起司片,同樣能迅速補充鈣質。」更棒的是,乳製品還能同時補充維生素D,如果缺乏維生素D,也會影響孩子的肌肉生成、免疫力等等,「也要多鼓勵孩子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才能使皮膚合成出更多維生素D。」謝宜珊提醒。多到戶外活動、曬太陽,才能藉由皮膚合成出更多維生素D,同時也能增強免疫力。(圖/報系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