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競爭
」 美國 中國 台灣 拜習會 拜登馬斯克入閣…川普2.0對台衝擊 關稅政策影響經濟成長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入閣,由於他過去對台灣不友善,頗令國內憂心,特別是電動車供應鏈及低軌衛星發展。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表示,已責成副院長鄭麗君設立專案小組,研議更積極有效方案與美國新政府接觸。央行報告更指出,面對川普新政府,以關稅政策外溢影響最大。馬斯克曾公開表示,SpaceX旗下的衛星服務星鏈(Starlink)不會提供台灣使用,甚至認為「台灣應成為中國大陸特區」,等於承認台灣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遭民進黨質疑他與大陸利益關係匪淺。由於馬斯克被川普延攬入閣,是否牽動美中台未來關係引發關注。對此,汽車達人曾彥豪表示,表面上馬斯克入閣有助特斯拉銷售,供應鏈將受惠,但恐短多長空,因川普是美國至上,美國油頁岩好不容易熬到要開始賺大錢,怎麼可能讓電動車產業翻轉石化業?尤其2人都是生意人,恐怕很快翻臉。他表示,美國電動車現階段仍是倚賴補助的產業,特斯拉要撐起年產百萬輛的基本大廠規模,少了大陸什麼都不是,特斯拉每年在大陸生產數十萬輛,供應鏈一定就在當地。「馬斯克在走鋼索,大陸市場對他太重要了」。至於台灣缺少貿易協定,供應鏈很難跟別人競爭,台灣供應鏈想分食特斯拉商機,就得追隨在地政策,如同馬斯克要求SpaceX在台供應商移出台灣,未來也可能套用在特斯拉上。卓榮泰昨表示,為因應國際形勢新發展,政院已設立專案小組,就台美未來如何加強雙邊科技、貿易、國防、科技合作與民間交流,進行全面性研判。賴清德總統昨接見美國智庫訪團,也表達期待與未來川普政府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另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將赴立院報告美國新政局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的影響,書面報告指出,美中競爭態勢不變,川普新貿易政策恐擴大全球貿易衝突與科技競爭,倘若美對各國提高關稅,將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直接影響台灣出口成長動能和廠商在國內投資意願。
TVBS與ABC獨家合作 零時差掌握美國總統大選情形
2024美國總統選舉將於台灣時間11/6上午展開,TVBS將首次與「美國廣播公司ABC」獨家合作,並導入即時AI翻譯報導選舉戰況,整合《TVBS新聞台》、《TVBS》56頻道、《TVBS新聞網》,零距離、零時差共同為閱聽眾聚焦最新選情。TVBS同時安排派駐華府十多年的特派員倪嘉徽,以及擅長國際新聞的主播彭惠筠、《TVBS新聞網》主持人葉佳蓉深入美國當地,以台灣觀眾角度,觀察決戰白宮的選戰結果。TVBS美國新聞合作夥伴ABC的資深製作人布爾斯坦(Marc Burstein)表示:「由於這次選情非常緊繃,製作單位已經準備長期抗戰,可能會24小時轉播選情。」《TVBS新聞台》將從開票當日上午9點起,由主播秦綾謙與德州州立大學教授翁履中同步觀察,並解讀各地區與搖擺州最新選舉人票數。《TVBS》56頻道自上午10點起,主播方念華帶來三小時的「美選開票特別報導」,即時追蹤開票進度,與來賓分析選情。《TVBS文茜世界周報》則將於台灣時間11/5大選前夕及11/6開票當天,連續兩日推出特別報導,從國際視角剖析選舉對全球局勢的影響。 TVBS新聞網主持人葉佳蓉(左)與影音新聞組長區國強(右)將以輕鬆角度帶領觀眾觀察美選。(圖/TVBS提供)TVBS採訪團隊同時兵分多路深入美國各地,包括主播彭惠筠與攝影記者鍾尹倫,派駐美國中西部大城芝加哥與匹茲堡,以在地化角度訪問華人群眾對這場選戰的看法。彭惠筠提到:「採訪國際新聞多年,觀察到在美中競爭框架下,台灣科技發展與晶片供應鏈都會是美中關注的重點,選舉結果也關係到台灣眾多企業的未來布局,這也將是此行採訪重點。」特派員倪嘉徽也說:「前往美墨邊界城市諾加利斯(Nogales)採訪商家時,一位老闆表示由於在CNN鏡頭前表態支持陣營,遭到許多人湧入留言抗議,讓他不敢再接受其他媒體訪問。這個故事也充分展現兩方陣營激烈的選戰情勢。」《TVBS新聞網》主持人葉佳蓉將前往關鍵搖擺州亞利桑那及舊金山,觀察加州正面臨的經濟問題。葉佳蓉表示:「這次採訪也很期待將往當地酒吧體驗開票派對「Watch Party」,將熱鬧緊張的氛圍帶給台灣觀眾。」《TVBS新聞網》11/6同步推出「2024決戰白宮 美國總統大選」特別報導,主持人將在棚內與專家學者對談,探討房價、就業及治安等當地面臨問題,同時將視訊連線,訪問美國當地KOL、在美台灣人及大學教授,提供多元觀點。 TVBS主播彭惠筠(左)與攝影記者鍾尹倫(右),將從芝加哥進行華人民眾選情採訪。(圖/TVBS提供)除了「美國廣播公司ABC」外,「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也是TVBS台灣獨家參與ENEX聯盟的新聞夥伴,TVBS新聞部副總經理詹怡宜表示:「從台海局勢、美中關係、或後續經貿發展等面向,這次台灣觀眾都高度關切這場選舉結果,TVBS有責任提供最即時資訊與完整全面的觀點,並透過現場採訪提供有人味、能理解的內容。」
「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認中國崛起體現在「奧運成績」:成美國全方位競爭者!
巴黎奧運11日正式落幕,中國金牌數與美國打成平手!對此,提出「修昔底德陷阱」1詞的哈佛甘迺迪學院(HKS)教授艾利森(Graham Allison),也在美國外交雜誌《國家利益》(The NationalInterest)撰文分析,中國從過往的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出該國在經濟、科技、軍事,乃至於體育等,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不過,若美中2大強權最終進入「以全面戰爭為結局的修昔底德式競爭」,雙方都不可能獲勝。因此2國的政治菁英必須找到既競爭又合作的大國關係。曾擔任美國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國防特別顧問、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國防計畫助理部長的「修昔底德陷阱」之父艾利森,9日在美國政治與外交雜誌《國家利益》上,以「中國vs.美國:地緣政治奧運會」(China vs. America: TheGeopolitical Olympics)為題撰文指出,就像當今世界上大多數領域的競爭一樣,本屆奧運會僅有2個超級大國斬獲了最多數量的金牌:中國和美國。艾利森感嘆,「中國從1個無名小卒,竄升成為美國在奧運會上的主要競爭者,而這也反映了中國在幾乎所有領域的崛起,該國也成為21世紀美國的決定性地緣政治對手。」直到40年前,中國還從未在現代奧運會上獲得過獎牌,中國的首面獎牌是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獲得的。20多年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贏得了48面金牌,而美國則獲得了36面金牌。此外,在2021年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上,美國隊奪得39面金牌,總獎牌數則為113面,而中國隊則拿下38面金牌,總獎牌數為89面。艾利森回憶,在2020年美國大選期間,他曾和哈佛大學社會科學院榮休教授傅高義(Ezra Vogel)所領導的哈佛學者小組,受命為新政府過渡團隊準備1系列報告。具體而言,他們的任務是「記錄過去20年中,美中1系列競爭的實際情況」,而這麽做的目標在於,提供1個客觀的數據庫,以便政策制定者重新評估應對中國挑戰的根本性戰略。上述報告深入探討了美國和中國在5個核心領域的競爭: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意識形態。每項研究都確定了評估該領域競爭的標準和指標,以及每個主題可用的最佳資料來源。每份報告都對21世紀前20年發生的未來情境做了總結,並對每個國家2020年的國情做出了坦率的判斷。艾利森指出:「5份報告的結論都是相同的:1個本世紀初還看不到我們車尾燈的國家,未來將與我們並駕齊驅,在某些情境下,甚至超越了我們。」艾利森指出,雖然美國情報機構仍然心不甘情不願地堅稱中國「是日益旗鼓相當的競爭對手」(increasingly near-peer competitor),不過這是1個過時的錯誤認知。如今問問奧運賽場上的運動員,他們會告訴你,中國必須被視為1個「全方位齊平的競爭對手」( full-spectrum peercompetitor)。艾利森也分析:「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FBI)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採用的衡量國民經濟的最佳單一標準,中國現在已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根據FBI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為31.2萬億美元,而美國則為24.6萬億美元。許多美國人發現這與他們根深蒂固的認知完全相反,以至於他們根本拒絕相信。他們堅稱,根據市場匯率衡量經濟的傳統標準,美國仍然是第1。他們還反駁,中國的公民人數是美國的4倍,因此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遠遠落後。但在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的過程中,中國已經取代了其競爭對手,成為世界第1大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以及高科技產品出口國。艾利森表示,美國仍然位居先進科技的最前沿,而且隨著美國人工智能公司不斷發展,未來10年可能更為關鍵。雖然美國目前對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的出口限制,阻礙了中國的發展。但在太陽能、風能、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綠色技術方面,中國已確立了主導地位,至少在未來10年,西方的綠色轉型發展將亮起紅燈。而在軍事競爭中,美國主導地位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艾利森認為,美國作為全球軍事超級大國的地位仍然獨霸全球,在幾乎每個大陸上也都有簽署共同防禦條約的盟友和基地網路。然而,中國現在是一個相當棘手的軍事對手。尤其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Anti-Access/Area Denial, A2/AD)系統改變了中國周邊地區的軍事遊戲規則,包括台灣地區、南海和東海;在美國國防部對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中,中國更以18比0取得勝利。艾利森還引用了前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Mark Alexander Milley)將軍的名言:當「『所有底牌都掀開』時,美國在國防開支上不再贏過中國。」艾利森進一步解釋,1996年,中國國防預算僅為美國的1/30。到2020年,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支出超過美國支出的一半,且有望與美國持平。此外,中國可以用更少的錢、做更多的事。中國每名現役士兵的開銷成本是美國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的核武庫比美國小得多,但其核武力量已確保能「相互保證毀滅」(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MAD)。因此艾利森以奧運會做比喻,提出5個值得進一步反思的要點。首先,艾利森認為正如傳統的奧林匹克宣言所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競爭促使對手跑得更快、跳得更高,而且如同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所言,對於專注競爭優勢和貿易的國家來說,他們的競爭會創造出更大的蛋糕,讓每個國家都可以分到更大的一塊餅,「用習近平最喜歡的1個詞來說,就是『雙贏』。」其次,正如奧運會為人熟知的那樣,每個項目只有1個人能拿到金牌。大多數人永遠不會進入勝者的圈子。所以,從一方面看,任何有資格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奧運會選手,都可以說是贏家,但另一方面,這些贏家裏的大多數人,將成為獎牌競賽中的失敗者。在賽局理論中,雙贏的經典案例是獵鹿:兩個人只有通過合作才能捕獲到鹿。但此後,他們必須決定如何劃分所得,在一場零和遊戲中,一方的份額越大,另一方的份額就越少。同樣,在生產電動汽車或半導體等貿易產品時,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建立主導地位,它就擁有可以影響其他國家的權力。第三,中國外交官經常否認美國所謂美中2國是競爭對手的看法,但在體育領域,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熱情而堅定的競爭者。儘管大陸前外交部長楊潔篪指出,中美「應該開展雙贏合作,而不是敵對競爭」;前外交部長秦剛還聲稱,美國所謂的「競爭」不過是全方位的遏制和打壓;現任駐美大使謝鋒也強調,中美競爭應該像馬場競賽,而非摔跤比賽。但艾利森認為,習近平本人就是拳擊手,而正如習近平所言,在拳擊運動中,「耐力、力量、場上的控制」是最重要的。第四,雖然奧運會本質上事關民族自豪感,但在核心地緣政治競爭中,GDP、技術領導地位、軍事力量和外交實力會影響國家安全,甚至生存覆滅。包括艾利森本人在內的美國人都認為,美國在第2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國際安全秩序,且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非凡的時代,並在此後幾十年間,一直是該秩序的維護者。這種前所未有的「長期和平」提供了穩定,讓包括美國人在內的全球80多億人,在收入、健康和福祉方面,都比史上任何其他時代有了更大的增長。然而,中國的迅速崛起正在挑戰美國在各領域的霸權地位,這是典型的修昔底德式競爭,而艾利森也提醒,歷史上大多數的修昔底德式對抗最終都以「戰爭」畫下句點。第五,正如2021年東京奧運會口號說的那樣:「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非常類似,雖然美國和中國注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對手,但雙方都無法逃避1個事實,那就是他們的競爭是由雙方面臨的生存挑戰所決定的,如果缺乏對方的合作,雙方都無法獲勝。如今,兩國都擁有核武庫,如果爆發全面戰爭,雙方都有能力將對方從地圖上抹去。艾利森也舉例:「這2個經濟體是如此緊密地糾纏在一起,若兩國當初都沒有采取協調一致的刺激措施,2008年的經濟大衰退就會演變成一場全球性蕭條。」,雖然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美國和中國都並未面臨1場真正的經濟崩潰,但艾利森表示,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助長了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崛起,並最終點燃了第2次世界大戰,我們都不想再看到類似的悲劇重演。而且,預防流行病、全球恐怖主義等跨國威脅,以及核武器擴散的危機,也需要美中雙方的協調與合作。艾利森因此拋出疑問:「中美能否既是激烈的競爭對手,也是認真的合作夥伴?難到這些不是相互矛盾的要求嗎?」在一個非黑即白、非友即敵的二元對立世界中,似乎一定要有1個人戰勝另1個人。然而,商界領導者經常會選擇「合作性競爭」(co-optition)。例如,蘋果和三星在銷售高端智能手機方面是殘酷的競爭對手,但誰是蘋果手機零組件的主要供應商呢?答案正是三星。當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Timothy Donald Cook)被問及此事時,他回答:「生活是很複雜的。」美國和中國政治菁英能否找到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呢?艾利森表示,拜登政府認為,其「競爭共存」戰略是朝這個方向邁出的一大步。去年11月的中美元首峰會曾提到了競爭(competi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合作(cooperation)的3C概念,在竭盡全力擊敗對方的同時,雙方還保持開放的管道,在最微妙和危險的問題上進行定期、坦誠的私下溝通。不僅包括2國元首及其信任的國家安全顧問之間的對話,還包括內閣官員和軍事領導人之間的類似會議。此外,2國還在台灣、氣候變遷、芬太尼、貿易等議題上,以符合各自國家利益的方式進行合作。艾利森文末也引用美國知名作家菲茨傑拉德(F. ScottFitzgerald)的名言:「衡量一流智力的標準是,能夠在頭腦中同時持有2種相反的觀點,並且仍然保持大腦的正常運轉。」艾利森補充:「我們必須希望,像政府這樣複雜的機構,能夠經得起住這項考驗——並且在未來幾十年中都能做到這一點。」
曾短暫寒暄 賀錦麗、賴清德宏國就職典禮自然互動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有望接替拜登代表民主黨角逐2024總統大位,關於賀錦麗的對中政策態度,外媒從其過往發言判斷,她將延續拜登政策,持續對台提供支持,以應對中共軍事威脅;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宏都拉斯總統卡斯楚就職典禮上,賀錦麗曾與時任副總統賴清德有過一面之緣,2人當時曾簡短寒暄,自然互動。賀錦麗見過賴清德,也見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綜合《美國之音》、《路透》等外媒報導,2022年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她曾與習短暫會晤,並在社群媒體表示,向習表達問候,並重申拜習會上曾強調中美要保持開放溝通管道,以負責任的方式管控競爭。賀錦麗2020年就任副總統以來,並未訪問過中國,她去年9月代表拜登出席印尼雅加達的東協峰會時,批評中國試圖透過南海爭議脅迫較小的鄰國,也強調要維護美國的航行自由,此趟出訪,她還去了日韓盟邦,展現對亞洲的安全承諾。對於美中關係,她表示,美中競爭但不尋求衝突,認為兩國需要「去風險」和增進理解;有關一中政策,賀錦麗曾說願在一中框架下,給予台灣大力支持。卡特中心所創辦的刊物《美中印象》分析指出,如果賀錦麗成為2024年總統候選人,她的中國政策與拜登政府基本一致。也有分析指出,賀錦麗身為非洲裔美國人,將影響到她的中國政策,因為隨著美國政治中的華裔社群愈來愈重要,賀錦麗會認識到緊張的美中關係,可能會成為該群體中更具爭議的問題,對她構成政治挑戰。至於其他外交立場,賀錦麗可能延續拜登,包含對烏克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持續深化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聯盟,以因應中國在地緣政治的崛起。
王毅曼谷會晤蘇利文 強調:台海和平最大風險是台獨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於26日至27日在曼谷與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舉行雙邊會晤。王毅在會上向蘇利文強調,台灣選舉改變不了一中原則,台海和平穩定及中美關係的最大風險都是台獨。美方必須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蘇利文則向王毅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並表示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新華社27日晚發布通稿稱,王毅與蘇利文這兩天圍繞落實兩國領袖在去年11月於舊金山會晤的共識,就妥善處理中美關係重要敏感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性、富有成果的戰略溝通。中方提台灣大選 無法改變一中王毅在會上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台海和平穩定的最大風險是台獨,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也是台獨。美方必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台獨承諾落實到行動上,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王毅說,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雙方應以此為契機,總結經驗、汲取教訓,平等相待而不是居高臨下,求同存異而不是凸出分歧,切實尊重而不是損害對方核心利益,共同致力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構建中美兩國正確相處之道;各國都有國家安全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和泛安全化,更不能藉此遏制打壓他國的發展。白宮27日晚發布聲明稱,雙方談及兩岸問題時,蘇利文向王毅強調了維護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蘇利文也強調,雖然美國和中國存在競爭,但兩國都需要防止競爭演變成衝突或對抗。經貿制度的國安界限 將進行討論聲明稱,此次會議是按照領導人指示,努力負責任地維持開放溝通管道,及管理美中競爭關係的一部分;雙方承諾維持這項戰略溝通管道,並在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鍵領域開展更多高層外交和磋商,其中包括透過拜登總統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進行通話。新華社稱,雙方同意就國家安全和經濟活動之間的邊界進行進一步討論。同意兩國領袖將保持經常性聯繫,對雙邊關係進行戰略引領;推進中美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用好目前的戰略溝通管道及外交、兩軍、經濟、金融、商務、氣候變化等領域一系列對話磋商機制。並於近期啟動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組,及在今年春天舉行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機制首次會議;採取進一步措施,擴大兩國人文交流。中美恢復軍方溝通 取得進展白宮聲明稱,雙方認可近期在恢復軍隊間溝通方面取得的進展,並指出維持這些管道的重要性。雙方討論了春季舉行美中人工智慧對話的後續步驟,並歡迎在禁毒合作上取得的進展,包括1月30日成立中美禁毒合作工作小組。雙方也就包括俄烏戰爭、中東、北韓、南海和緬甸等全球和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實質和建設性的討論。《中國日報》英文版27日報導,中國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表示,華盛頓迫切希望與北京合作,緩和當前以巴衝突和紅海危機的緊張局勢。如果美國在紅海問題上需要中國,華盛頓就必須拿出誠意,尊重台灣等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相向而行,為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創造條件。
台股AI小鏢客2/「台灣IC設計將進入大紅海」 這位矽谷創業人從美中大廠夾擊中闖出新路
「由於中國IC設計成本大降,加上中國已經公開的成熟製程晶圓代工廠投資計畫就有32座,2024年會有18座投產,美中競爭使得中國廠商無法輸出到國外,內部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台灣IC設計公司成熟產品很難在中國競爭。」在神盾科技日上,集團董事長羅森洲以一句「台灣IC設計產業將面臨大紅海時代」做了結論。66歲的羅森洲,從東吳大學電算系畢業就赴美深造,研究論文以當時晶片設計一哥英特爾的晶片設計為主,但他畢業後,沒有進入英特爾,而是留在美國創業,1988年加入NexGen,自行設計處理器晶片,與英特爾及AMD(超微)等主流不同,隨著1991年台灣PC產業崛起,羅森洲自願回台打開市場,儘管有技術,但規格問題難解,最後遭超微於1995年收購。2000年當網路泡沫後,羅森洲重出江湖,決定自行創業成立Intervideo(英特維),切入娛樂性影音軟體市場,研發Win DVD播放軟體,引來台灣科技及創投業大咖一起投資,包括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前精英董事長蔣國明、前精業董事長黃宗仁、富邦旗下迅邦創投、華新旗下漢友創投等均是股東,堪稱黃金陣容,2003年還到那斯達克掛牌,最後2006年被軟體大廠Corel以1.96億美元(約60億新台幣)收購,豐厚資金落袋,漂亮出場。「之前大家還在看VCD時,我就在看DVD的發展了,後來又有藍光,不過最後碟片市場就消失了。」羅森洲曾說過。英特維被收購後,羅森洲轉而看見指紋辨識,隔年又出手,在內湖成立京達,準備進入防偽科技領域,後又併購Egis,更精準的切入指紋辨識IC設計,苦熬六年,當iPhone搭載指紋辨識功能後,神盾順勢打入手機市場。羅森洲曾經創辦多媒體軟體廠英特維,也掛牌上市那斯達克,最後被Corel收購。(圖/報系資料)就在神盾從年營收不到億元的小廠,成為年營收70億元的台灣最大、全球前兩大的指紋辨識晶片廠時,中國廠商崛起,不只重創神盾營運,羅森洲也從危機中看到新方向。「我們三年前就開始投資AI了,要建立一個點、線、面、跨平台、可以多種應用的AI平台。AI最重要的感測器,就像人類的感官一樣,探知外在的環境,透過傳輸將資料傳給處理器,最後再輸出。」羅森洲說。在羅森洲眼裡,美中等國際IC大廠夾擊下,台灣眾多小型IC設計公司難以施展,研發人才少又貴、專業性不夠完整,缺乏先進製程經驗,產品開發及量產時間長,對客戶來說,產品市場競爭力不足,對供應商來說,也不具經濟規模。「我們想了一個方法,把IP、IC設計、產品分成三段,技術能力好的,就好好把IP做好;設計能力強的,就是專心設計產品;會賣產品的,就好好賣產品。這個模式這幾年運作下來,累積下來的成果還不錯。」羅森洲提出「神盾聯盟」,搭建共用平台,加速產品開發及量產,提高對客戶及市場的影響力,也能降低成本。神盾子公司芯鼎也積極卡位車用AI視覺駕駛監測系統(DMS)、數位座艙整合方案。(圖/方萬民攝)過去三年裡,神盾斥資近百億併購20多家上市櫃及未上市IC設計公司,對於這一條龍服務的IC設計團隊,羅森洲給出四大目標,一、要做產業先行者,抓緊市場跟技術趨勢,二、產品開發要有規格標準跟延伸性,三、找出台灣及中國沒有的產品,不要me too,避免紅海市場,四、破壞式創新,尋找成本更低、效能更好,取代既有產品。像是針對AI PC推出的Always-on AI就符合省電規格,也通過認證。另外也推出新一代車用傳輸介面標準,一台車有幾個鏡頭就要裝幾個。羅森洲也以輝達為例,他們就是做GPU,只要不斷提升產品算力,所以像是USB4、WIFI都是鎖定的方向,也都已經規劃新產品推出時程。縱身IC設計36個年頭,從最早期的電腦晶片處理器,到轉型軟體,再到指紋辨識,現在又鎖定AI浪潮的商機,總能找出下一個技術潮流所在,現在透過集團準備打團體戰,力抗龍頭大廠,為小廠打出另一片機會,羅森洲充滿信心。
若台海爆發衝突 菲律賓表態拒絕美國使用其軍事地點
《美國之音》3日報導,2024新年伊始,隨著台灣大選接近,印太地區局勢緊張。儘管美國國防部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聯盟夥伴關係於2023年幾乎達到歷史上最深入、最牢固的水準,但美國專家認為在應對台海戰爭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重塑美國大戰略計畫(Reimagining US Grand Strategy Program)的高級研究員格里科(Kelly Grieco)表示,拜登政府在過去的1年專注於獲取軍事准入、建設盟友和夥伴的能力及加強聯盟網路等3面向努力,看似取得了相當的進步,細看之下還是有些問題。例如,美國獲得了輪流進入菲律賓其他軍事地點的權限,但馬尼拉已澄清,如果與中國因台灣問題發生衝突,它不會允許美國使用這些地點進行攻擊行動。美國雖加強並深化了與該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關係,但各國仍對在美中競爭中選邊站隊持謹慎態度。如越南提升了與美國的關係,但幾個月後又同意加入中國的「命運共同體」。除了菲律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資深研究員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也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明確表態,不會允許美國在基地發動進攻性行動。澳洲很大程度上將成為美國的物流樞紐,但澳洲距離台灣海峽較遠,反成障礙。至於日本,國防支出雖有所增加,但比例連自衛都不足。
拜習閉門會晤登場!拜登、習近平開場強調「加強相互理解」:須確保競爭不會變衝突
全球關注的「拜習會」睽違一年終於在美國舊金山登場!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5日舉行雙邊會議,並在會談開始前發表談話,拜登向習近平表示,盼美中能互相理解、溝通無障礙,而習近平則指出,不樂見看見大國間相互競爭,直言「世界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2人均強調美中需要加強相互理解,以確保「良性競爭」。綜合外媒報導,拜習閉門會談展開前,拜登表示,與習近平「面對面會晤」是必須的,儘管雙方已經認識很久,但意見總是有分歧的時候,盼中美兩國沒有誤解或溝通不良,當中美尋求共同利益時,2人也必須確保「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並認為一直以來與習近平始終保持坦率、直接地交流。隨後,習近平發表談話時提及,中美關係在逾半世紀以來並非一帆風順,但兩國無法不打交道,衝突對抗的結局誰都承擔不了,「大國競爭並非現今世代的趨勢,解決不了中美兩國及世界面臨的挑戰。」習近平直言,儘管全球已經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但經濟仍受到「巨大影響」,產業供應鏈面臨中斷威脅且保護主義持續抬頭,這些都是嚴重問題,不過有信心兩國能通過對話達成共識,「這個世界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一國的成功對另一國而言是契機」,中美足以共創雙贏局面。
拜習會將登場! 全球情勢、台灣問題料將進行危機管控
美國總統拜登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拜習會」預計15日登場。儘管美陸雙方各有盤算,不過中正大學國際所教授宋學文和前外交官介文汲認為,美方關注全球安全情勢,大陸方面則在意美國對其採取的制裁和台灣問題,雙方都希望能建立危機管控機制。德國《明鏡周刊》線上版11日評論稱,「拜習會」在APEC峰會期間舉行,可以被視為拜登和習近平為稍微緩和局勢所做的努力。習近平需要與西方貿易,以挽救大陸陷入困境的經濟。拜登則奉行「寧動口不動手」,希望穩定兩國關係,防止美中競爭演變成真正的戰爭,「例如在台灣問題上」。對於「拜習會」的對談重點,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創所所長宋學文認為,對美方而言,以哈衝突、俄烏戰爭、南海爭端、朝鮮半島,與台海問題都有連動性。他說,美方擔心,無論是以哈或俄烏戰爭,一旦戰事擴大且讓發動侵略的一方有所斬獲,可能會促使大陸思考是否趁此機會利用武力,試看看能否在台海或南海拿下一些島嶼。因此,宋學文強調,美陸談判不會只關注在某個區域的衝突和戰爭,而是「包裹式」談判,雙方將彼此關心的議題拿出來,相互試探底牌和虛實。他說,美方想做的是,已有俄烏和以哈戰火,大陸是否可以做到不要在亞太地區生事,並希望能恢復軍事交流對話;大陸則可能要求美方放鬆對其採取的科技制裁、以投資和貨幣緊縮政策影響中國的作法也能放緩。簡單的說,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在進行和建立危機管控機制。介文汲則表示,此次「拜習會」,大陸方面真正在意的是台灣問題,尤其台灣將進行選舉,中共不希望讓台獨風險升高。雖然美方並未支持特定候選人,但他說,對大陸而言,如果2024年台灣總統大選,由過去曾主張台獨的人當選,將會面臨過去從來沒有過的情況,過去李登輝雖然主張「特殊國與國關係」,陳水扁曾提出過「一邊一國」,但都不像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一樣,在意識形態上明白主張台獨。介文汲表示,對於台灣可能面臨的台獨風險,習近平可能會要求美方做出一定的表態,並希望美陸之間對此能夠有共同看法,不要在未來產生問題,造成兩岸間的危機,預料雙方會在「拜習會」深入溝通,進行危機管控。瑞士《新蘇黎世報》也認為,拜登將向習近平傳遞不尋求衝突、對抗或新冷戰的訊息,並強調不支持台獨,堅持維持台海現狀。儘管華府稱「拜習會」結束後不會發布聯合公報,但若習近平在同意重啟陸美軍事關係,讓軍方直接交流,這將是雙方會談成功的「絕對關鍵」。
外媒:美荷聯手加強對中晶片管制 限制ASML出口維修服務
隨著美中競爭局勢緊張,近期荷蘭與美國政府將對全球最大曝光機廠商艾司摩爾(ASML)祭出更多限制。據彭博社引述美國政府匿名官員報導,荷蘭在6月份推出的新法令,要求ASML須先獲政府許可,才能為受管控的設備提供維修和備件服務;美國則將限制ASML販售深紫外光(DUV)設備至約6家中國工廠,包括中芯(SMIC)。根據報導,拜登政府將援引「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DPR)對中國半導體企業進行限制。FDPR規定若外國設備供應商的產品含有美國零組件,即使占比很低,美國政府仍可限制銷售。根據報導,荷蘭最新規定從9月開始,禁止ASML在未取得政府許可的情況下,出口DUV微影設備到中國。美國也禁止ASML在未獲其允許下,向中國六間廠商出售舊型的DUV曝光機,消息人士指出其中一間廠商是中芯國際旗下的工廠。先前川普政府便是引用相同規則,針對華為限制相關技術出口,使該公司數年內在智慧型手機和5G相關設備市場失去競爭能力。因此中國半導體企業在遭受FDPR同樣待遇後,預計數年內將嚴重影響中國半導體的各項開發與生產計畫。半導體研究公司SemiAnalysis創辦人帕特爾(Dylan Patel)表示,荷蘭跟隨美國腳步,不希望中國擁有生產最先進半導體的能力。若中國半導體企業無法獲得荷蘭的曝光機設備,將在全球的先進邏輯和記憶體晶片市場中,處於劣勢。帕特爾認為,新管制將大幅限縮中國晶片業者未來的計畫。他們將被迫延後、甚至取消某些較先進製程技術的開發計畫。報導指出,新的美荷聯手管制措施,除遏制中國升級晶片製造能力以外,一定時間後,也可能削弱中國企業在相對先進晶片方面,建立起的現有產能。主因為中國國內能提供維修服務、或替換外國設備零組件的選項較少,而ASML在關鍵的DUV設備又幾乎是壟斷地位。
賴清德稱大選是中南海、白宮之爭 民眾黨立委批:操弄抗中保台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近日期盼「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更稱這場選舉是「中南海」和「白宮」的選擇,引發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反批,「我們是要當台灣總統,不是選美國州長,更不是去應徵白宮外傭」;對此,民眾黨立委張其祿今(13)日表示,柯文哲用淺顯直白方式,凸顯賴清德操弄「抗中保台」,放棄台灣自主的立場。張其祿表示,賴清德繼續操弄抗中保台,甚至直接放棄台灣自主,將台灣繼續拖入二元的中、美兩強國對立,使台灣繼續淪為強國競爭、對抗衝突火線的馬前卒。他認為,外交事務處理必須理性、務實及真正可行,台灣總統選舉不應該是中南海或白宮之間的選擇。張其祿指出,賴清德說法不但繼續激起二元對立,操作抗中保台思維,且若要真走進白宮,意味著台灣要先獨立建國,過去號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要如何做?怎樣做得到?賴也要先說明白。他呼籲,不是大選一到,無法務實處理外交問題,就用抗中保台言論及意識型態,繼續對選民情緒勒索。張其祿直言,台灣總統選舉最重要的是彰顯台灣的民主及自主,讓人民選擇出能代表台灣、帶領台灣人真正走進世界的領導人,而非讓台灣成為大國的棋子、附屬品,外交上也並非只親近美國等強國,才是好的對策。張其祿表示,賴清德的言論不但使台灣民選總統地位自矮身價,更顯示出民進黨執政這麼年來,不務實的外交政策,過度親近、偏向特定強勢國家,台海區域安全及平衡也隨之失衡,甚至走入兵兇戰危中。他認為,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更是世界的台灣,相信選民有理性及智慧,不再繼續被意識形態及不務實對抗、分化情緒言論所操弄,能選出真正領導台灣走向「台灣自主、兩岸和平、立足世界」的領導人。民眾黨發言人楊寶楨則指出,民眾黨堅定主張,在美中競爭格局下尋求台灣自主性,並在此基礎之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她說,近年國際情勢劇變,美中局勢越發緊繃,台灣不可避免地被捲入這場博弈,但並不表示台灣應該選邊站,而是要尋求平衡並捍衛主權。
美中只能二選一? 民眾黨喊話賴清德:別在用抗中保台情勒選民
副總統賴清德近日聲稱「2024是中南海和白宮的選擇」,更進一步表示「當台灣總統可以走入白宮,我們所追求的政治目標就達成了」,無疑是陷入「非中即美」的二元對立,民眾黨立委邱臣遠、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今(13)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民進黨別再藉由「抗中保台」情緒勒索選民。立委邱臣遠表示,這次總統選舉不該是中南海和白宮的選擇,台灣應該要在自主和平的基礎上和世界交流,不應藉此分裂台灣人。日前行政院長陳建仁才呼籲「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賴清德卻將雞蛋全數放入「美國」這個籃子裡,還表態要走入白宮,無疑是激起兩岸對立,就如柯文哲主席所言「反共不一定要反中,反中不一定要嗆中」,難道賴清德不清楚其中利害?邱臣遠指出,日前賴清德副總統投書《華爾街日報》,提出強化國防嚇阻能力、鞏固經濟安全發展、強健民主夥伴關係、維持兩岸現狀等「4大支柱」,台灣未來若建立在這些支柱上,恐怕猶如空中樓閣;且身為台獨金孫、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言論前後矛盾,特別在兩岸議題上立場反覆,毫無核心思想,如今還認同「兩岸是兄弟之邦」的說法,甚至想跟習近平吃晚餐,都在在顯示賴清德全為選票考量,向中間靠攏,只為將選票極大化。呼籲賴清德停止形塑美中二選一的二分法,不僅讓台灣外交之路更狹隘,也挑起對立,理性交流、務實外交才是突破困境的出路。黨團副主任兼發言人楊寶楨指出,民眾黨堅定主張,在美中競爭格局下尋求台灣自主性,並在此基礎之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近年國際情勢劇變,美中局勢越發緊繃,台灣和中國的地緣與歷史淵源,不可避免地被捲入這場博弈,但並不表示台灣應該選邊站,而是要尋求平衡並捍衛主權。然而目前無論國民黨或民進黨,兩岸政策都非常偏頗,無法為台灣構築通往和平之路。楊寶楨表示,相較藍綠統獨兩個極端,民眾黨兩岸政策主軸則是「台灣自主、兩岸和平」,以台灣人民福祉為優先。長期的政黨對立會阻礙國家發展,台灣必須跳脫藍綠惡鬥的泥淖,民眾黨目標打造「共融社會」、實現卓越「國家治理」,期望建立一個團結、和諧的社會,而非淪為被政治分裂與鬥爭的舞台。
日本首相邀半導體巨頭會談 台積電證實有受邀
日本媒體報導,為加強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和吸引海外企業對日投資,首相岸田文雄18日將在東京的首相官邸,會見包括台積電在內的海外主要半導體廠商高層主管。對此,台積電17日證實,董事長劉德音受邀參與會談。據日本共同社和《讀賣新聞》報導,全球半導體巨頭的負責人齊聚實屬罕見。日本半導體在80年代稱霸世界,近年來則落後於海外製造商。不過,在製造裝備和材料方面,依然有不少日企位於世界前列。在中國不斷擴大高科技領域影響力以及美中競爭不斷加深的大環境下,加強半導體供應鏈,成為全球企業眼下最緊迫的問題。日本政府發言人、內閣官房長官松野博一17日透露,岸田將在18日與半導體廠商高層們開會交流時,呼籲他們積極對日投資,並與日本企業開展合作,以推動加強日本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根據報導,台積電將由董事長劉德音與會,三星則由半導體事業主管慶桂顯出席。另外,與會的半導體大廠負責人還包括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美國英特爾(Intel)、美光科技公司(Micron Technology)、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 Materials)等7位高層主管。日本政府方面,除岸田外,經濟產業大臣西村康稔和內閣官房副長官木原誠司也將出席會議。另外,該報導還提及,台積電與新力集團(Sony)等企業合資,正在日本熊本縣菊代町建設一座晶圓廠。日本政府已將國內生產和加強國際供應鏈定位為「國家戰略」,並通過補貼支持2家企業。相關人士還透露,英特爾也考慮在日本開設研發基地。
東協峰會昨登場 聚焦緬甸衝突、台海局勢
第42屆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峰會周三(10日)在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East Nusa Tenggara)的拉布安巴佐(Labuan Bajo)召開。除了緬甸危機和東帝汶加入東協議題外,台海問題、「南海行為準則」勢必也將成為本次峰會的焦點議題。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表示,東南亞領導人「嚴重關切」台灣緊張局勢升級。據路透社報導,本屆東協峰會主題名為「重要的東協:成長的中心」。除未被邀請的緬甸、14日將大選的泰國缺席外,10個東協成員國內,有8位國家領袖與會。各國領導人開始為期2天的會議,聚焦緬甸危機、南海局勢以及該區域在美中競爭下如何保持局勢穩定和經濟成長等議題。在峰會召開前幾天,東協外交使團在緬甸遭槍擊。今年恰逢印尼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對攻擊事件深表遺憾。與會領導人亦對緬甸的暴力衝突深表關切,並敦促各方停止暴力行為,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全國對話創造有利環境。另外,中國在南海畫設「九段線」,主張其領土包含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和印尼的專屬經濟區(EEZ),中國的海警和漁船常被控在該區域使用恐嚇戰術。後來,中國和東協在2001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雙方一直致力於制定「南海行為準則」。但有觀點認為,就算敲定這些準則,它們仍不具約束力,更缺乏執行機制。對於南海局勢成為此次峰會的討論要點,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表示,東南亞領袖也對台灣局勢嚴重關切。他透露,他將在東協峰會上尋求確定「南海行為準則」,並說「我會再次提出相關議題,在我們制定行為準則前,他們(中國)不會平靜下來。」因此,他希望行為準則能儘早實施,「因為緊張局勢正在加劇」。
兩岸關係持續對立與緊張!「美國因素」為重要關鍵 學者:已轉為危機促成者
兩岸關係持續對立與緊張,「美國因素」被認為是重要關鍵。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認為,美國在兩岸之間,過去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如今已轉為兩岸危機的促成者。考試院前院長關中則認為,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爭,不但沒有勝算,付出的代價無法想像。趙建民16日出席「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研討會時分析,當前美中台關係展現出三項特性,第一是美國角色改變,由於美國聯手制中,使美國從過去兩岸平衡者角色,轉變為兩岸危機的促成者;例如,近期中共空軍、海軍越過海峽中線,都與台美關係有關。第二,現在的美中台三邊關係完全聚焦於軍事鬥爭。趙建民說,兩岸正進行軍備競賽,「但我們的國力與中國大陸怎麼從事軍備競賽」?他舉例,近期只要有美國訪客,第一個談論的就是軍購;而兩岸政策現在也只剩下軍事,這非常危險。第三,全球化之下,經濟在美中關係與兩岸關係扮演關鍵性角色,然而,經濟因素在美中台關係中卻不受重視,例如美國尋求與中國脫鉤、我政府甚少提及兩岸經濟發展戰略;美國簽訂經濟架構協議中也沒有台灣。此外,大陸可能不願再繼續惠台,轉而仿效美國的「公平貿易」。同場的關中則表示,兩岸問題的癥結是美國在製造台海危機,目的在打壓大陸,阻止中國超越美國。然而,美國企圖製造台海危機以逼退中國是不可能的,因為對中國而言,台灣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問題,美國介入沒有正當性。關中直言,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爭,不但沒有勝算,而且付出的代價無法想像。台灣近來成為美中競爭最核心議題、地位水漲船高,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提醒,美國重視台灣是好事,但不要忘記大背景是美中長期戰略競爭,因此台灣議題會公開化、檯面化,台灣對此應該要戒慎恐懼,而非沾沾自喜。兩岸和平穩定才是民意的主流,台灣還是必須要與大陸接觸、對話,同時強化自己,絕對不要偏廢。李大中指出,華府對中強硬有兩大邏輯,第一是美國認為長期以來對中交往戰略已印證失敗,因此政策要改弦易轍;第二則是美國政治菁英、社會菁英乃至一般民眾對美中實力的逼近,感到疑懼。他指出,美國對中的強硬政策與社會氛圍相互加乘,是往負面螺旋方向前進。
美籲中建立聯絡熱線 欲促成拜習通話
美國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3月30日出席一智庫活動時表示,為美中關係建立「護欄」的努力仍未成功,中美有需要建立類似冷戰時期的熱線及危機處理機制。他還提到華府已向北京明確表達總統拜登已做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再次通話的準備。與此同時,正值美國以損害國安為由對大陸企業與產品設限,大陸網路安全審查辦公室昨宣布,為保障關鍵資訊基礎設施供應鏈安全,防範產品問題隱患造成網路安全風險,維護國家安全,對美光公司(Micron)在華銷售的產品實施網路安全審查。美光為全球主要半導體廠商。根據大陸有關法規,官方可以主動進行網路安全審查,無法通過的,可勒令產品停用,並對企業罰款。坎貝爾出席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的活動時指出,中美尚未設立護欄,雙方有必要建立類似冷戰時代的聯絡熱線及其他危機處理機制,「是中國一直不願意參與有關建立信任或危機溝通熱線的討論。」他說,鑑於美中兩軍在近距離活動,美方認為就互信或危機進行溝通是負責任的做法,冷戰期間有相關機制,現在亦是這樣做的適當時候。坎貝爾同時說美國正處於美中競爭關係的新階段,未來數月將見到能否重建有效、可預測及具建設性的外交關係。此外,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外辦主任王毅昨在北京會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會長歐倫斯。王毅說,當前中美關係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希望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和更多美方理性友好人士為中美關係重回穩定發展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王毅強調,要改善中美關係,美方應把兩國元首峇里島會晤共識真正落到實處,重歸理性務實的對華政策,停止打壓圍堵、脫鉤斷鏈等錯誤行徑。王毅又重申在台灣問題上的嚴正立場,強調妥善處理好台灣問題,最重要的原則是一個中國,最根本的遵循是中美三個聯合公報,最嚴峻的威脅是台獨分裂活動。美方必須言而有信,以實際行動維護好中美關係政治基礎。
共軍恐越來越囂張!美情報報告曝:習近平第3任期「強化對台施壓力道」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8日發布最新評估報告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取得第三個任期後,未來一年中共將以威逼與利誘並進的方式,加強對台施壓,迫使台灣與其統一,並藉由派遣更多軍機越過台海中線,或發射飛彈飛越台灣等行動,進一步反對美國對台的支持。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召開聽證會,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Haines)率多位情報界領袖出席,並遞交《年度全球威脅評估報告》。報告中說,北京越來越將美中競爭關係視為劃時代的地緣政治轉變,並認為華府對北京的外交、經濟、軍事及技術競爭,是防止中國崛起並削弱中共統治的更廣泛努力一環。報告也提到,儘管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反彈,中國仍會持續在多方面與俄國合作,繼續試圖挑戰美國。談到兩岸情勢,報告中指出,「在2023年,北京將持續施壓,並可能提供一些誘因使台灣朝統一方向移動,北京亦會對美台日益增加的接觸做出反應,因為它認為美國在把台灣當作一個『卒子』,來削弱中國的崛起。」報告稱,「北京可能以其2022年的行動為基礎,繼續採取包括更多跨越台海中線或飛彈飛越台灣的行動。」報告又說,若北京控制台灣的目標成功實現,將會造成廣泛影響,包括中斷半導體全球供應鏈,因為台灣主導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聯邦調查局(FBI)局長瑞伊還在聽證會上坦言,中國政府可透過TikTok控制美國數百萬用戶數據,並藉此影響公眾言論,包括台灣論述。但海恩斯指出,美國情報界的評估也顯示,「北京認為防止緊張局勢不斷上升並與美國維持穩定關係,符合他們的最大利益。」她說,習近平「想要一段相對平靜的時期,給中國時間和所需的穩定,來處理不斷增長的國內問題」。海恩斯提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並面臨結構性問題,包括人口結構老化、不平等、過度依賴投資和抑制消費等。
外媒報吳釗燮、顧立雄下周訪華府 傳AIT主席換人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下周將訪華府,與白宮首席副國家安全顧問費納(Jon Finer)、美國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在美國在台協會(AIT)總部舉行閉門對話。《金融時報》引述5位知名人士說法報導,此次高層國安對話(又稱特殊管道會談)由顧立雄與吳釗燮率團,周末就會抵達華府,並在下周與美國官員在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郡(Arlington)的AIT總部會談。報導指出,該特殊管道過去傾向在遠離華府聯邦機構以外的地方舉行,避免招致北京反彈;但隨著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日趨咄咄逼人,的強硬態度,美台建立這類外交管道愈發發重要。此外,據自由亞洲電台(RFA)17日獨家報導,即將去職的白宮國家安全會議中國暨台灣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將接任AIT主席;現任主席莫健則將全職常駐華盛頓,白宮方面已於15日證實羅森柏格將從國安會離開的消息,但強調與中國偵查氣球事件無關。官員指出,羅森柏格遺缺將由國務院資深官員柏蘭(Sarah Beran)接替,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則會擔任她的副手。羅森柏格在白宮國安會的2年期間,與總統拜登施政方針緊密合作,在研擬美國對中戰略極具關鍵性。《金融時報》稱,羅森伯格將接任AIT主席的消息已在關注美中台三方關係的華府學者圈傳開,多名美台消息人士也確認知悉,國務院則尚未證實。羅森柏格出席「國家亞洲研究局」(NBR)研討會時曾指出,美中競爭關係在印太地區日日益顯著;隨著北京公開追求與美方國全與利益相悖的秩序,美方將採取全球性措施因應挑戰,推進維護國際秩序的願景。國民黨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去年訪美時,在AIT總部與羅森柏格會談約45分鐘,就安全、國防等議題交換意見。
美國太空總署警告 中國恐將登月點設為領土
美中競爭打到外太空,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署長尼爾森(Bill Nelson)6日訪日,他在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時再度劍指中國,對北京太空計畫進展迅速表達擔憂,稱不排除中國可能在月球南極登陸,並將登月點宣稱為領土。尼爾森在東京接受NHK採訪。談到中國太空發展的現狀,他說:「他們在過去10年完成了很多事情,而且看起來非常好。」但尼爾森指出:「就中國一貫的行事方式來看,不能排除他們在月球南極登陸,並將登月點宣稱為己方領土的可能性。」1月初,尼爾森在接受美媒專訪時就曾說,美中進行登月競賽,未來2年可能決定誰占上風。他並警告,一旦中國太空人登陸月球,可能會建立根據地,試圖控制月表資源最豐富的地點,甚至禁止美方進入。尼爾森在NHK的訪問中還提到,2年前,中國為建設太空站而發射大型火箭,外界一度擔心火箭殘骸會掉落到地表。他指出:「他們極度貫徹保密主義,雖然應該進行更多的溝通與合作,但現階段他們並無此意。」尼爾森說,中方有必要提高相關訊息的透明度。中國的太空計畫雄心勃勃,2019年1月,「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陸,這是人類太空探索史的首次。中方也在新建「天宮」太空站,並宣布將在2030年前,達成中國太空人登月目標。NASA則攜手日本與歐洲,正在合力推動「阿提米絲」國際探月計畫,希望再現當年阿波羅計畫的壯舉,將太空人送上月球。關於該計畫,尼爾森表示:「我們將再次登月,摸索在月球生活的可行性,為人類前往火星做準備。」尼爾森強調,美日兩國在太空探索和研究領域合作齊頭並進至關重要,他對日本正研發可讓太空人在月表自由行動的載人月球車表達期待。尼爾森說:「如果太空人在月球車裡可脫去太空衣自由自在地活動,其意義將尤為深遠。」尼爾森6日還拜會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兩人談及美日上個月簽署的協議。岸田稱:「希望在2020年代後期,能讓日本第一位太空人登上月球,朝此目標來努力」。尼爾森則說,美國下個目標是到達月球的南極和火星探訪。
抗中力道升級!美眾院通過新法「禁對陸銷售」戰備儲油
美國國會眾議院美東時間12日通過一項法案,目標是禁止向中國大陸出口戰略儲備石油。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等候表決。這是共和黨人主導的新一屆眾議院本周通過的第二項與中國有關的重要議案。本周稍早,眾議院通過一項決議,正式成立一特設委員會,重新評估美國對中政策。美國之音報導,眾議院12日上午以331票支持、97票反對壓倒性通過《保護美國戰略石油儲備法》(Protecting America’s Strategic Petroleum Reserve from China Act),這項法案禁止販售給任何受中國共產黨控制或影響的實體,除非能確保這些石油不會出口到中國。儘管所有97張反對票都來自民主黨,但有113名民主黨人加入共和黨的行列,支持這項立法行動。法案接下來將送交參議院。目前仍不清楚能否獲得以民主黨人主控的參議院支持。「我們也知道中國正加大力度從俄羅斯和美國購買原油,以增加其自身儲備,」眾議院能源委員會主席羅傑斯在院會發言說,「中國現在可能控制著世界最大的由政府控制的石油儲備,擁有近10億桶石油,代價是美國納稅人和我們的能源安全。」美國石油出口至中國的議題成為國會共和黨人批評拜登政府能源政策主要焦點之一。拜登政府去年從戰略石油儲備中出售1.8億桶石油,以因應俄烏戰爭所導致的全球油價上漲的決定。據路透報導,截至去年10月,美國石油企業向中國出口近6700萬桶石油。不過,2020年,共和黨川普擔任總統時,美國曾向中國出口1億7600萬桶的石油。以微弱多數掌控眾議院的共和黨人這周接連推進兩項針對中國的法案。在兩黨議員支持下,眾議院10日通過決議成立一個專門應對美中競爭的特設委員會。眾議院多數黨領袖斯卡利斯1月8日在聲明中強調,以共和黨為多數的眾議院將會在現代冷戰中建立兩黨共識,以在競爭中超越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