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學會
」家長注意!這5大玩具「最常見但最危險」 醫師警告恐奪命
聖誕節即將到來,許多父母也正為孩子選購禮物,而市面上的玩具百百種,該如何選擇也成難題。據《tinybeans》報導,美國多間醫院急診室的醫師點名了5大常見玩具,乍看美觀又有趣,但實際上卻藏著奪命的風險。《水晶寶寶》該種玩具顏色繽紛、觸感特別,是許多人的童年回憶。但小孩子很可能會誤認為糖果而誤食,如果不及時發現,更會導致窒息、腸道堵塞、嘔吐等,甚至死亡。《電動滑板車》電動滑板車的行駛速度快,若摔倒的話,無論是否戴頭盔都會受傷,其中擦傷、骨折和頭部受傷是最常見的傷勢。對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6歲以下兒童不要操作或搭乘電動滑板車。電動滑板車的速度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美國兒科學會建議16歲以下兒童不要操作或搭乘電動滑板車。(圖/報系資料照)《彈跳床》孩子可能會因落地姿勢錯誤,而被其他孩子跳到或從沒有網子的彈跳床上掉下來而受傷,且損傷的範圍很廣,從小撕裂傷到脊椎、頭部、肋骨和胸骨骨折都有可能。儘管有圍欄網和其他安全設施來試圖降低危險性,但受傷的機率及危險性可依然沒降低。《有鈕扣電池的玩具》從遙控器到音樂賀卡再到手錶,家裡的許多物品中都可以找到這些微型電池。 若不幸吞嚥下去,這些小電池會卡在食道裡,而唾液會觸發電流,引起化學反應,在短短2個小時內就會嚴重燒傷食道,造成食道穿孔、聲帶麻痺,甚至侵蝕氣道(氣管)或主要血管,嚴重死亡。從遙控器到音樂賀卡再到手錶,家裡的許多物品中都可以找到鈕扣電池。(圖/報系資料照)《磁鐵或有磁力的玩具》磁鐵被吞下肚後,恐會堵塞腸道或因為互相吸引而強行穿過體內組織,導致穿孔、感染、血液中毒,嚴重死亡。
蘋果泥有重金屬!美國14州爆兒童鉛中毒 醫:嚴重恐智商下降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警告,全美有14州共22名幼童,近期因食用不同風味的蘋果泥罹患鉛中毒,出現程度不一的噁心、嘔吐及腹瀉症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則緊急宣布召回3款遭汙染的果泥商品。據《美聯社》報導,這些僅1到3歲兒童的血鉛數值達到4至29微克,超出平均值3.5微克,其中1名幼兒的血鉛濃度更高出標準值8倍。而造成22名孩童出現鉛中毒的產品,正是WanaBana 的袋裝蘋果肉桂果泥,與Schnucks和Weis的袋裝肉桂蘋果泥等3項食品,這些商品已在事件爆發後2天的11月9日召回。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鉛等重金屬可透過土壤、空氣、水或在製造過程中進入食物,長期接觸鉛可能出現煩躁、怠惰、頭痛、腹痛、嘔吐和貧血等症狀。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曾指出,嬰幼兒受到鉛暴露可能影響腦發展,造成智商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社會行為,嚴重會有貧血、高血壓、腎功能受損,以及免疫和生殖系統傷害。此外,目前醫學上還未對「鉛的安全含量」作出明確定義,美國的兒童平均值3.5微克僅是「參考上限」,且孩童直到4.9微克前都不會有明顯症狀。而目前受鉛果泥受害的州有阿拉巴馬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馬里蘭州、密蘇里州、新墨西哥州、紐約州、北卡羅來納州、俄亥俄州、賓夕法尼亞州、南卡羅萊納州、田納西州、德州和華盛頓州。
撇除迷思 美國專家發現玩電動竟對孩子有「這些」益處
許多研究指出,玩電動遊戲不只會影響視力,對於身心健康、社交能力也會產生負面影響,有些遊戲甚至會增加攻擊行為、暴力行為的發生,使犯罪率提升。家長擔心孩子打電玩不僅會耽誤課業,還會受到許多不良影響,因此禁止孩子接觸任何電玩遊戲。然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贊助的一項研究發現,玩電動遊戲對孩童的認知功能、衝動控制或許有幫助。打電動只有壞處? 研究發現有「這些」益處過去研究多著重在沉迷電動遊戲對於兒童的負面影響,然而現在卻有研究團隊發現打電動或許是有好處的。這項研究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網路開放期刊(JAMA Network Open)》,約有2000名9歲至10歲的孩童參與了這項研究分析,是迄今最大規模的兒童認知研究分析報告。由於美國兒科學會提出的指引,建議孩童電動遊戲每天不要玩超過1-2小時,因此研究團隊依照此建議標準,將孩童分為「每天玩電動遊戲3小時(含)以上」和「從未玩過電動遊戲」兩組,並對各組孩童分別進行兩項測試,評估其衝動控制、短期記憶。研究團隊從這些孩童身上發現,比起「從未玩過電動遊戲」的孩童,「每天玩電動遊戲3小時(含)以上」的孩童,在記憶力、衝動控制上有更好的測試表現結果。電動可改善認知? 玩越久認知表現越好?雖然研究結果顯示,每天玩電動遊戲3小時(含)以上的孩童有較好的認知表現,但研究中也指出,並未發現電動遊戲與認知改善有直接的關聯性,無法得知認知程度的提升是否為玩電動遊戲而產生的結果。而研究團隊也提到,電動遊戲有許多類別,像是動作遊戲、射擊遊戲、解謎遊戲、模擬遊戲等等,不同種類的電動遊戲對於認知發展可能有不同的影響,但礙於研究限制,團隊並未對此做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此外,從研究中也無法得知玩電動遊戲的時間長短與認知表現之間的因果關係。不過,根據《CNN》報導,主要研究者Bader Chaarani表示,這樣的結果從另一方面來看,比起看電視,或許父母可以考慮讓孩子玩電動遊戲,也許玩電動遊戲不會比看電視差。資料來源: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networkopen/fullarticle/2797596、https://edition.cnn.com/2022/10/24/health/kids-video-games-cognition-memory/index.html
攝取咖啡因多注意! 「1族群」喝茶過量恐矮人一截
不少學生念書會喝茶或咖啡提神,然而,咖啡因成分若攝取過多,恐導致「矮人一截」。營養師李芷薇解說,咖啡因會加重發育中孩童的神經、大腦以及骨骼發育問題,建議18歲以下的孩童與青少年盡量避免喝茶與咖啡。另外,長者擔心睡不好、孕婦喝咖啡會影響胎兒發展,這兩族群也應留意別喝過多。小孩長期喝茶骨鈣流失速度快小孩若喝下過多茶,咖啡因會刺激中樞神經,不僅讓人變的過度興奮、晚上睡不著,長期飲用更會影響神經與大腦發育狀態,甚至對於骨頭發育也會有負面影響。根據研究顯示,長期攝取咖啡因的小孩,骨鈣的流失速度比沒喝咖啡的小孩來的快,因此身高長不高。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12至18歲青少年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應控制在100毫克以下,大約等於一杯約236毫升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李芷薇提醒,許多民眾以為「小朋友」的定義是指5、6歲以下的小孩,但從營養師的角度來說,由於18歲青少年的骨骼尚在發育中,因此建議孩子越晚接觸咖啡因越好。此外,喝茶最適合的時間是「用餐後一小時」。空腹喝茶會讓胃酸分泌異常,使消化道黏膜過度收縮引起胃痛;一邊用餐一邊喝茶,咖啡因會干擾腸道的作用,影響鈣跟鐵的吸收,因此慎選飲用時間與份量,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孕婦若喝過多 影響胎兒發展除了孩子,另有兩個族群「可以喝,但是要注意攝取量」,就是長者與孕婦。長者若擔心晚上頻尿睡不好,又喜歡喝茶或咖啡的話,於白天喝效果會比較好,不會影響睡眠。孕婦的部分,由於咖啡因會導致子宮和胎盤血管收縮,影響胎兒供血從而延遲發育,甚至透過血液傳給胎兒,干擾到胎兒的神經發展。因此,台灣及美國婦產科醫學會都建議孕婦每日咖啡因攝取量控制在200毫克以下。除了咖啡與茶,其他如能量飲料、烈酒、巧克力,甚至是止痛藥都含有咖啡因,孕婦若需飲用,建議與醫師或專業人士討論飲食方式。
素食媽「只餵生菜水果」喝母奶 1歲半兒營養不良亡⋯其他孩子牙發黑
美國佛州一名吃素食的媽媽只餵兒子蔬菜和水果或是母乳,導致1歲半兒子因營養不良引發併發症死亡。該名媽媽被指控一級謀殺、嚴重虐待兒童等罪,全案將於7月25日宣判。根據《太陽報》報導,38歲奧利里(Sheila O'Leary)長期只餵兒子吃生的蔬果或喝母奶,導致1歲半兒子於2019年9月被發現時,體重僅7.7公斤,最終身體虛弱死亡。醫師發現,孩子已一周沒有進食。之後屍檢報告出爐,孩子死因為營養不良引發多重併發症。奧利里向警方表示,家人嚴格執行素食,只能吃生的水果和蔬菜,不過兒子有喝母乳。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說法,兒童應該採取全飲食方法,吃蔬菜、水果、穀物、低脂乳製品和優質蛋白質來源的混合物。此外,奧利里還有一個分別3歲、5歲的孩子,2名孩子也嚴重營養不良,不但身體是黃色的,其中一人牙齒狀況非常差,牙齒的顏色是黑色的。據了解,這3名孩童的主要飲食為芒果、香蕉以及紅毛丹。奧利里被指控一級謀殺和虐待兒童等罪,佛羅里達州檢察官辦公室特別受害者部門負責人唐諾魯莫(Francine Donnorummo)痛斥,奧利里未能為她的兒子提供適當的食物和醫療保健,「妳做出的選擇,殺死了妳的孩子,妳的驕傲使得兒子喪命,這是對人類生命的魯莽無視。」至於男童的父親也被以相同罪名起訴,正在等待審判,全案將於7月25日宣判。
未成年確診後痊癒 CDC警告:患糖尿病機率可能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最近又因為Omicron變異株出現,全球確診個案大幅提升,如今就有研究指出,確診新冠肺炎的未成年兒童,痊癒後染上糖尿病的機率可能會增加。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最近一項新研究指出,查看250萬名18歲以下兒童的數據庫,發現他們在染上新冠病毒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後,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可能會提升2.5倍。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和兒童醫院協會報告顯示,有關新冠肺炎以及孩童確診的關聯,父母得知道這三件事情,首先,並非所有確診兒童都會罹患糖尿病,因前尚未有明確的研究指出,糖尿病與新冠病毒之間存在關聯,也沒有數據可以佐證。第二,接種疫苗依然很重要,在美國,目前所有5歲及以上的兒童都有資格接種輝瑞疫苗、12歲及以上的兒童以及某些5至11歲的免疫功能低下的兒童,現在也有資格接受第三劑輝瑞疫苗。第三,父母得幫忙注意孩子的情況,若有糖尿病的症狀,請立即就醫,至於糖尿病的症狀為何?CDC表示,包括口渴、飢餓、尿頻、不明原因導致體重下降、視力模糊和疲勞等等。除了兒童外,在成人中也發現了新冠病毒以及糖尿病出現了可能的關聯性,去年6月,兩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可能會感染胰腺β細胞、減少胰島素分泌,間接引發第1型糖尿病。報導中提到,第1型糖尿病會使體內停止製造胰島素,需要每天通過注射才可以維持生命;至於第2型糖尿病,身體會繼續產生胰島素,但是無法正常運作。
媽媽打疫苗後哺乳女嬰猝死 醫師這樣看
雲林一名從事殯葬業的媽媽接種AZ疫苗後,給2個月大的女嬰哺乳,女嬰在隔日被發現猝死。醫師表示,疫苗接種後,需要2周才能產生保護力,並在奶水中產生抗體,但這名媽媽哺乳時時間短,疫苗還沒開始反應。2、3個月大的嬰兒是猝死高峰,趴睡、嗆奶都是危險因子,呼籲任何猝死都應要詳細調查原因。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常務理事、青年診所小兒科醫師楊靖瑩表示,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後,需要一段時間來產生反應,需約2周來產生保護力。過去的研究告訴我們,媽媽接種疫苗後,奶水中會產生抗體給孩子,但這名媽媽接種疫苗當日哺乳,時間太快,體內的疫苗還沒開始反應,不太可能經由母乳給孩子造成影響。楊靖瑩引述台灣兒科醫學會說法指出,嬰兒猝死症候群在1個月以下新生兒並不常見,但發生率在2-3個月大時達到高峰。根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嬰兒猝死症候群的定義是「一歲以下嬰兒突然死亡,且經過完整病理解剖、解析死亡過程並檢視臨床病史等詳細調查後仍未能找到死因者」。嬰兒猝死的的危險因素包括趴睡、嗆奶等等,楊靖瑩認為要把猝死牽扯到疫苗和母奶「太牽強」,很多疫苗一開始都說兩者有關,但後來都發現沒有關聯。許多民眾接種疫苗後都會身體不適,會出現發燒、痠痛、倦怠等症狀,對於是不是會因此而無法好好照顧孩子,楊靖瑩不曉得,不過她也強調,照顧孩子不是只有媽媽的責任,是需要家人們一起來做的。楊靖瑩表示,任何嬰兒的猝死都應該要詳細調查原因。至於哺乳媽媽是否要接種疫苗,目前國際上相關的文獻有2篇,一篇是以色列的研究,另一篇是美國的研究,所使用的都是mRNA的疫苗。研究結論顯示,媽媽在接種疫苗後,奶水中的抗新冠肺炎病毒的抗體濃度都增加,同時與其他對照組的婦女比起來,副作用相當,因此認為哺乳媽媽接種疫苗是安全的,並且能夠提供嬰兒免疫保護力。至於AZ疫苗,目前沒有看到有關哺乳期的研究,不過在接種AZ疫苗最多的英國,並沒有看到哺乳期女性接種後導致嬰兒死亡的報導,英國皇家婦產科醫學會也哺乳媽媽建議接種。
與4個月大嬰兒窩在一起 父親發現毛小孩活活悶死愛女
美國俄亥俄州日前發生一起不幸的死亡事件,一名男子睡醒後,看到自家小狗正趴在女兒身上,走近後才發現,4個月大的女兒已經被小狗給活活悶死。綜合外媒報導指出,居住在俄亥俄州蒙哥馬利郡代頓市(Dayton)當地警方,於2020年12月31日接獲一名男子報案,表示剛剛小狗壓在女兒身上,而女兒目前已經沒有呼吸跡象,請求趕快送醫協助。當地救護人員也隨即趕到男子家中,將4個月大的女嬰瑞琳(Raelynn Larrison)送往醫院救治,但瑞琳最後仍然不治身亡。事件發生後,蒙哥馬利郡法醫辦公室目前接手調查瑞琳的死因。雖然報導中沒有提及男子飼養的寵物犬品種,但男子的鄰居朗尼(Lonnie Napier)受訪時表示,男子所飼養的小狗體型頗大,而且曾經有從房子逃出的紀錄。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表示,盡量不要讓幼童與犬貓單獨相處,也不要讓幼童打擾寵物進食,以免發生較具攻擊性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