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學
」 美國 大學 川普 美國總統 ChatGPT兒子錄取美國名校! 侯昌明興奮又心疼:拼到臉瘦的像骷髏
藝人侯昌明與老婆曾雅蘭結婚23年,育有女兒侯宣翎和兒子侯允澤(Ken),2個孩子都相當爭氣,女兒目前就讀美國FIT設計學院,兒子最近也爆出好消息。14日侯昌明在臉書分享好消息,宣布20歲的兒子侯允澤(Ken)錄取第1志願美國紐約大學(NYU),讓侯昌明不禁感嘆「何其幸運擁有你們2個這麼棒的孩子」。侯昌明透露,Ken雖然高中才轉入國際學校,比起同學起步較晚,Ken一度覺得自己辦不到,「但是高中這3年我們看著他為自己的夢想前進,為自己的未來打拼,為自己的理想努力」,終於成功申請到美國紐約大學。侯昌明還提到兒子「拼到臉瘦的像骷髏、渡過多少在學校極度沮喪的日子」,讓他心疼表示「在我心裡你早就已經是第1志願了」。談及女兒侯宣翎,侯昌明同樣滿懷驕傲。當時侯宣翎為了升學,「拼到滿臉爛痘、荷爾蒙失調、黑眼圈占滿整張臉」,最後如願申請到世界前3的藝術學校。侯昌明直言「2個孩子的拼勁和成果,連我都做不到,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他們的夢想」。侯昌明分享自己對孩子的教育理念「態度最重要,過程很重要,如果都做到了,未來一定不會後悔,結局就留給老天爺決定」。如今2個孩子的表現超乎預期,他忍不住直呼「我們太愛你們了,也太以你們為榮了」。最後,侯昌明也特別提醒兒子「大學只是為你的未來開扇門而已,接下來的態度和努力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貼文中,夫妻倆與Ken的合照散發滿滿喜悅,引來親友與網友熱烈祝福,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恭喜「為你們的孩子驕傲!恭賀你們!」、「兩個孩子真的都很棒,為了自己的目標勇往直前」、「美國大學現在就知道錄取的,幾乎是第1批被通知錄取的,換句話說是最優秀的,才能在第1批錄取」、「你們是最棒的父母」、「太優秀了,態度決定一切」。
曾與122大學生床戰21天!爭議AV女優再邀高中生「轉大人」 澳洲家長聯署:禁止入境!
爭議不斷的英國情色女優邦妮‧布魯(Bonnie Blue),今年3月才傳出邀請122名美國大學生到墨西哥舉行為期21天的馬拉松式性愛,10月又到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與137名大學生舉辦了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新生週巡演」。當她透露自己下一步動作是回到澳洲參加每年11月底在昆士蘭州黃金海岸(Golden Beach)舉辦的「畢業週狂歡」(Schoolies Week),要幫助當地「勉強合法」的高中畢業生們「轉大人」,澳洲的家長終於忍無可忍,在網路上發起聯署,要求澳洲當局取消她的澳洲簽證並且禁止她入境。25歲的布魯出身英國,但長居澳洲黃金海岸,透過在成人網路社群「OnlyFans」發布各種超乎想像的性愛企劃成為澳洲收入最高的AV女優之一。僅僅在今年,她就曾在美國大學生放春假時,邀請122名男大生與她一起到墨西哥度假勝地坎昆市(Cancun)進行長達21天的性愛馬拉松,並賺進20萬英鎊(約新台幣830萬元)。而10月又到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與邀請137名大學生與她進行一場為期2週之久的驚人「新生週巡演」,賺進28萬英鎊(約新台幣1161萬元)。布魯不但收費與這些男性發生關係,還打著「幫助我拍片」的名頭,將這些性愛過程放上網路供人付費訂閱。她日前宣布,即將返回澳洲參加即將在昆士蘭州黃金海岸的「畢業週狂歡」,邀請那些「勉強合法」的高中畢業生們加入她的「拍攝計畫」。雖然布魯宣稱這項面向高中畢業生的拍攝計畫,將會要求對方簽署一份同意書,證明出自自己的意願,並且保證沒有在24小時內飲酒或吸毒。不過憤怒的澳洲家長們已經在聯署請願網站「Change.org」上發起請願,要求澳洲政府取消對布魯發放的簽證,並且要求禁止她入境澳洲。該請願目前已經獲得數千人的聯署支持。請願發起人「Bambi C」在請願書上指出,「她找到了尋找年輕男孩進行掠奪並錄製色情內容出售的絕佳機會。」Bambi還針對布魯的入境居留資格發起質疑:「這(指拍攝性愛影片)是她從英國到澳洲之後唯一的工作,這就是她如何為我們的社會做出貢獻的方式?」澳洲兒童安全專家麥克維(Kristi McVee)也對布魯公布的拍攝計畫提出強烈質疑:「如果這是一個男性OnlyFans創作者針對『勉強合法』年輕女性發起的企劃,我們會奮起反抗,而且他們會被指責為戀童癖。」不過布魯對此毫不在意,她告訴澳洲《每日郵報》,她的反對者是那些自認有權勢或要求超出範圍外權利的中年婦女(Karens)。:「她們只是忌妒,並且試圖讓我蒙羞。」布魯還主張:「我不是掠奪者,我沒有做任何錯事,那是他們(指年輕男性)的身體,那是他們的選擇、他們不可能一輩子都被媽媽所控制。」此外,布魯還提到自己每天大概會收到300份左右的死亡威脅,而當她住在黃金海岸時,她必須雇傭2個全職保鑣每天形影不離的同行。「畢業週狂歡」是一項在澳洲黃金海岸行之有年的傳統活動,每年11月底至12月初期間,無數剛畢業的年輕人會湧入此地狂歡。在這一週裡,年輕人們喝到爛醉、嗑藥、濫交、鬥毆是例行公事。當地的酒吧、飯店也會配合舉行各種活動助長氣氛。雖然這一週的狂歡活動代表著高中畢業生們告別學生時代和學校的禁錮,真正踏上成人之路,不過每年狂歡至少都有數十至上百人因為酗酒、吸毒、鬥毆等行為被捕,2009年甚至有超過630人被捕。
命中大選9次結果! 美國神人最終預測「他」會入主白宮
2024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計時,各州普選開始投票時間為台灣時間11月5日晚上19時起,各州投票站關閉後,隨即開始開票,預計會從台灣時間6日早上7點起陸續開票,從各家民調看來民主黨候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與共和黨候選人川普(Donald J. Trump)均打得激烈,這場牽動全球局勢的選舉結果充滿許多變數。然而,被稱為民調預言家「諾查丹瑪斯」(Nostradamus)的美國大學歷史學家利奇曼(Allan Lichtman)自1984年以來,10次總統選舉中有9次都正確預測到結果,此次他則堅信民主黨會獲勝,賀錦麗將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據《每日鏡報》報導,被稱為「民調諾查丹瑪斯」的利奇曼自1984年以來的10次總統選舉中,除了布希(George W Bush)在2000年獲勝外,他有9次都正確預測結果。而面對此次的激烈選戰,這位歷史學家認為,他對誰將贏得競選的預測是正確的,「我的預測經歷了時間的考驗,我的指標始終正確」,他斷言民主黨將獲勝,賀錦麗會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但利奇曼也坦言,雖然自己已經做預測42年了,但依然會受到批評,特別的是他以前從未在選舉中因自己的觀點而經歷過「如此多的仇恨」,透露他對家人的安全感到擔憂。然而,他也在YouTube的一段新影片中說道,儘管民調變動大,但自己的預測並沒有改變,「我經常不顧民意調查而做出正確的預測」。利奇曼表示,他有種預測結果的方法,被稱為「白宮的鑰匙」,這是他在1981年與俄羅斯學者一起設計的「準確計算」結果的系統,但基於過去經驗,他也承認自己仍然有可能是錯的,「如此災難性和前所未有的事情總是有可能改變歷史的格局。」該學者評估了13個因素,包括任何醜聞記錄、社會動盪、相對魅力和國內經濟的健康狀況。雖然大約已有7700萬美國人提前投票,但賀錦麗與川普仍在最後關頭努力爭取更多支持者,選舉日的任何一個動盪都將產生歷史性的結果。被稱為民調預言家「諾查丹瑪斯」的美國大學歷史學家利奇曼。(圖/X)
加州禁私立大學「傳承入學」 史丹佛、南加大等名校受衝擊
美國許多大學有所謂「傳承入學」(Legacy Admissions)政策,在招生時優先錄取校友或捐款者的子女,此作法一直飽受爭議,而私校藉此吸引巨額捐贈尤其為人詬病。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9月30日簽署法案,禁止受補助的私立學府採用這種政策,成為繼馬里蘭州後第二個如此規定的州,史丹佛大學及南加大等名校皆受到衝擊。紐松簽署AB1780法案禁止「傳承入學」,他發表聲明說,「在加州,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憑藉自身的能力、技能和努力獲得成功。『加州夢』不應該只屬於少數幸運兒,這就是為何我們敞開大門,讓每個人都有公平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根據法令,自2025年9月1日(秋季)起,加州的私立學府將不得在錄取學生時,考慮申請人是否與校友或捐款人有關係,違法者須詳細揭露與偏袒有關的資訊,也要讓大眾了解學生家庭的財富、種族及居住地等狀況。「傳承入學」的入學率也會出現在加州司法部的網站,但個別學生身分將受到保護。校友捐贈是美國大學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美國大學所接受的巨額捐贈,約占大學一年總收入的3分之1。在這些捐款中,27%來自校友。加州大學(UC)體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等其他公立學校已禁止「傳承入學」數十年,但私立院校仍未廢除。史丹佛大學去年秋季錄取295名校友的子女,占新生比重的13.6%。南加州大學的報告指出,去年秋季錄取1791名校友親屬,而聖克拉拉大學則有38人。大學則表示,這些學生都符合錄取標準。史丹佛發表聲明指,在新法生效前,學校「將繼續檢視其招生政策」。去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學以「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招生違憲,禁止學校在招生過程中考量種族或族裔因素;「傳承入學」同樣牽涉機會平等,隨即面臨檢視。馬里蘭州首先通過法案,禁止私立學府考量校友特權作為錄取學生依據。維吉尼亞州、伊利諾州及科羅拉多州則對公立大學下達禁令。
台積電工程師「想讓孩子赴美讀書」求調美廠 前輩急勸:很吃種姓制度
被奉為台灣「護國神山」的台積電陸續擴張海外版圖,先是在2020年5月宣布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建晶圓廠,並同時調派台灣工程師遠赴當地協助工作後,近期也規劃在亞利桑那州設立第3座晶圓廠。近日有位剛跳槽台積電的新人工程師好奇問,為了讓小孩在美接受教育,因此想申請調去AZ廠,能拿到綠卡最好,「這樣操作可行嗎?」原PO於近日在Dcard以「台積AZ廠可以待多久?」為題發文指出,他剛跳槽到台積電,想申請調去AZ廠,能拿到綠卡最好,沒拿到也沒有關係,就想一直待在美國,再帶小孩過去讀書,至少撐到小孩讀完高中申請上美國大學,好奇問「這樣操作不知道行不行得通」?此文一出,許多過來人紛紛直言「同事在那邊說那邊很吃種姓制度喔,BTW台灣人是賤民」、「有認識朋友去的,現在已經回來了,那裡把台灣人當成賤民比印度人還低劣」、「你先查看看那邊的現況吧,不建議就是了,乖乖在台灣就好」、「AZ場離鳳凰城市區超遠欸,今年上半年去看了一下,認真覺得不行…而且AZ即使是市區也蠻無聊,沒什麼地方逛的」。還有人提醒,「公司目前不幫辦綠卡喔,可以用簽證一直待,就看你想不想,然後應該要在台灣廠待一段時間才能申請調過來,目前遇到的都是台灣廠待2-3年的(因為過來就是要救火的)」。
沒有醫學系!美國大學這10科系出路最好 第三名菜鳥年薪就有410萬
近期美國資料分析企業Payscale發布了一份最新的大學薪資報告,列出了10個畢業之後收入就十分高的科系。值得一提的是,該份榜單還列出了「名校畢業生」的比例,同時,傳統觀念認為收入不錯的醫學系,並未在這份榜單上。根據《CNBC》報導指出,在這份調查報中,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學科表現最為突出。特別是石油工程連續第二年位居最高薪酬學士學位榜首。該專業的畢業生起薪接近6位數,擁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後,年收入甚至可超過20萬美元。緊隨其後的是運籌學(作業研究)、工業工程、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等專業,這些專業的起薪普遍超過10萬美元。其中第三名的電機工程+電腦科學,在職生涯早期就有12.8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410萬元)的年收。Payscale的研究主管斯圖爾特(Amy Stewart)表示,大學學位,明顯對一個人的收入、能力有顯著影響。他建議學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時,應充分考慮未來的收入潛力。選擇一個收入前景良好的專業,可能會大大縮短學生貸款的還款時間。報導中也提到,這份報告基於全美310萬名校友的薪資資料而彙整的,具有相當的參考價值。但也有專家提醒,薪資並不應該是選擇專業的唯一標準。學生在做出決定時,還應該考慮個人興趣、才能以及長期職業規劃等因素。完整大學科系畢業收入排行榜。(製表/廖梓翔)
最強高中生!錄取231所大學「獎學金4.8億」創新紀錄
美國喬治亞州18歲高中生克羅薇爾(Madison Crowell)創下新紀錄!她申請數百所美國大學並被231間學校錄取,同時獲得1470萬美元(約新台幣4.8億元)獎學金。克羅薇爾最終選擇北卡羅來納州高點大學(High PointUniversity)作為人生下一階段的起點。綜合《第一郵報》(Firstpost)、《時人》(People)報導,克羅薇爾出身人口僅6.9萬、卻有14%居民生活在貧窮線下的自由郡(Liberty Country),父母在她還是小女孩時,就規劃好女兒的升學軌跡,克羅薇爾升上中學後除奮發圖強,也跟家人公路旅行增廣見聞。克羅薇爾就讀自由郡高中期間成績優異,還擔任學生會副會長、學生大使、校首席籃球經理、校刊年鑑總編輯,並入選啦啦隊校隊、全美優等生協會(NHS)。在結束馬拉松式的大學申請後,克羅薇爾獲得231所學校的橄欖枝,最後選擇高點大學,攻讀近年發展蓬勃的運動科學,並把目標放在物理治療博士學位。看似預定人生勝利組的克羅薇爾透露,自己很清楚挫折的滋味,「我知道被夢想學校拒絕的感覺是什麼」,而拒絕克羅薇爾的唯3所大學為科羅拉多學院(Colorado College)、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C-ChapelHill)。克羅薇爾除認為選擇高點大學是「人生至今做的最好決定之一」,也建議其他學子「永遠保持對事情的積極態度,因為它可能會讓人不知所措」、「保持理智並有發洩的管道很重要」。
美國大學生發現神秘方法 購買刮刮樂大中2億獎金
4名普林斯頓的大學畢業生發現了某種神祕的方式,這種方式使他們購買刮刮樂時可以有著極高的中獎機率,過去數年間,他們已經透過這個方式獲得了價值600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2億元)的獎金。根據《鏡報》報導指出,這4名學生分別是領頭人蒙托里(Manuel Montori)、吉本斯(Matthew Gibbons)、達文羅伊(Hannah Davinroy) 和博納伊托(Zoe Buonaiuto)。他們從2020年9月起就開始實行這項計畫,他們先是在印第安納州某處彩券行購買了61張刮刮樂,最後當中小獎累計1000美元的獎金,另外還有3張1萬美元的中獎刮刮樂,最後獲利總共為8.8萬美元。後續在一周之後,他們在密蘇里州當地購買刮刮樂,並從中獲得了最高獎金500萬美元。而在2020年9月,成員之一的達文羅伊也獲得12.1萬美元的獎金,而他其實早在2019年12月時,也在哥倫比亞特區當地購買刮刮樂,也獲得100萬美元。而根據一家媒體的調查,發現蒙托里也在2019年3月,同樣在哥倫比亞特區當地購買刮刮樂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後續蒙托里成立一家名為Black Swan Capital LLC的公司,幾名成員都一直與這間公司保持著聯繫。報導中也提到,他們在2019年十,差點再次獲得100萬美元的大獎,但最後還是與大獎擦肩而過,僅獲得500美元的安慰獎項。報導中提到,該團體並未透露他們得以保持高中獎率的方式,但專家認為他們應該是透過公開的數據進行某種計算,進而得出刮刮樂的中獎機率。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統計學斯塔克教授也認為,他們應該是獲得了一種「擊敗系統」的必勝方式。而根據美國彩票官方網站的說明,用這樣的方式來購買彩票或是刮刮樂並不違法。
命題一國兩制2/揭秘闈場禁區 學者建議用AI管控試題品質
國中會考即將在本月18、19日登場,長期以來,「闈場」都是相當神秘的地帶,甚至被誇張形容其神秘程度不亞於國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尤其參與入闈的老師也都對入闈過程相當保密,實際上入闈是一件相當辛苦且複雜的「苦差事」,因此,也有老師建議,未來台灣的考題應考慮採用更科學的方式控管試題品質,諸如AI命題或甚至是三年前總統蔡英文曾拋出的「英檢取代大考」的議題,都是朝更科學的教育方式邁進。據了解,能參與入學考試命題的老師都不可能是一般閒雜人等,通常都會經過「身家調查」,若三等親以內之血親或姻親是該年度的考生就不能參與,簡言之,若該名老師之親屬有可能成為考生者,應當利益迴避。萬一在闈場發生突發狀況,例如身體不舒服需就醫、或是家中變故需回去看親人最後一面等不可抗的因素,其就醫過程堪比「保外就醫」。知情人士指出,以國中會考為例,入闈時間大約為會考的前兩週,期間完全不能與外界聯繫、不能使用手機,且採集中住宿管理,起居也都有層層把關,若不幸身體不舒服,闈場事先都會與當地醫院取得聯繫,會請醫生進闈場看診評估,若真的需住院,該名老師會在安全組教官的戒護之下就醫,過程會有專人24小時錄影,確保就醫過程沒有人與他接觸及試題外洩,詳實紀錄過程,也避免外界誤會。該人士指出,出題過程主要為抽題、組題,電腦抽出來的題目不一定會採用,但題目作廢需要有原因,以英語科為例,該科有一本閱讀題本、一本聽力題本,還要剪輯音檔,組成題本後,還需要經過與立法院審查法案的流程,第一讀為所有英語科老師逐題、逐字、逐句「唸出來」;二讀就會有「大人物」一同參與,像是校長、受邀審題老師以及主管階級等人一起讀題目;三讀則是所有科目的老師會集結在大禮堂看著大螢幕,由不同科的眼睛,不同專業能力的人去審查彼此的題目是否可能出現問題。國中會考主要在闈外預先建立題庫,所有試題的品質都是在闈場外就已控管好,基本上不同年度的題目難易度幾乎保持一致。(圖/報系資料照)由此可知,入闈並非等閒之輩的人可勝任,一位不願意具名的大學教授指出,入闈出題的風險其實非常大,因為很多時候都是「人為管控」,所以應該考慮用更科學的方式管控考題品質。她也表示,相當認同當年總統蔡英文所提的「英檢取代大考」,她舉例,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是一種標準化測驗,它不是政府機構主責辦裡,而是委託測驗機構,尤其美國有50個州,學生人數多,標準不一,還可能有各自的課綱,因此,「標準化測驗」就顯得極為重要。她也說,AI時代來臨,近期崛起的Duolingo English Test(多鄰國英語測試),考題不是由人類出題,它是由 ChatGPT 去產生試題,然後再經過人類做修改,因此,若未來台灣學術圈願意加入AI或ChatGPT自動生成考生的回應當做分析數據,都是可以納入考量的依據。但臺師大心測中心陳柏熹則認為,以台灣的教育環境,要說服大眾接受英檢取代大考恐怕很困難,尤其國內對於考試保持相對謹慎的態度,要求公平公正,商業機構應該也很難做到這點,比如說,要求它將考完試題全部公開,只要一公開,題庫就公布出去了,變成需要每年增加非常多題目,假設一年又可以考很多次,一下子題庫就通通沒有了。國民黨立委林思銘曾接到民眾陳情,指控學測考題難易忽高忽低,他認為,考試就是要大家在同樣的條件、時間以及地點去參與那次考試,「你的英檢題目跟我的英檢題目不一樣」,以公平公正的角度去看,統一考試仍是較好的選擇,不需要把考試愈弄愈複雜,以前的人都是一次定生死,今年沒考好,那就明年再來。因此,他也建議,未來不管是國家考試、大考中心等單位,應建立題庫,或是從教課書有教過的去命題,不要超出教科書範圍,有範圍較可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意願,至少考的都是他學過的東西,也比較能培養出學生的能力。入學測驗試題的難易度穩定,不只關乎當年度接受能力測驗的學生,還可能影響學生選填志願以及人生的走向。(圖/方萬民攝)
全美大學示威潮「35校逾2000人」被捕 拜登沉默2週後首發聲:有權示威、不容暴力
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自去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已屠戮超過3.4萬名巴勒斯坦人,且特拉維夫還多次威脅將進攻上百萬加薩平民的最後一座避難城市拉法(Rafah),導致力挺以色列的美國遭受國際譴責,其境內更爆發多所大學示威潮及血腥衝突。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漢密爾頓大樓(Hamilton Hall)4月30日也驚傳有員警在驅逐抗議群眾的過程中意外開槍,所幸無人被擊中。對此,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在沉默了逾2週後,首度針對遍地開花的校園騷亂表態,稱「美國人民有權示威,但無權動用暴力、製造混亂。」綜合KOAT Channel 7、路透社、紐約郵報、ABC News的報導,為抗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種族滅絕行動,以及多所大學校方長期與以色列存在資金關係,美國大學示威潮越演越烈,美聯社也統計,自美東時間4月17日哥大挺巴勒斯坦學生開第一槍「設立帳篷營地」以來,35間大學截至5月2日,已有超過2000人被捕。哥大學生及校外倡議人士於4月29日破窗攻入校內的漢密爾頓大樓,並在窗台垂下印有「Hind's Hall」(欣德大樓)字樣的布條,象徵已將大樓改名。(圖/達志/美聯社)其中,哥大學生及校外倡議人士也於4月29日破窗攻入校內的漢密爾頓大樓,並在窗台垂下印有「Hind's Hall」(欣德大樓)字樣的布條,象徵已將大樓改名,以紀念在加薩走廊遭以色列軍隊殺害的6歲巴勒斯坦女童欣德。對此,紐約市警察局(NYPD)4月30日晚間也在哥大校長莎菲克(Nemat Shafik)的授權下,派出大批員警趕赴現場,不但拆除了示威群眾的營帳,還持防暴盾牌從漢密爾頓大樓的2樓窗戶湧入。警方也表示,裡頭的示威者沒有做出任何實質的抵抗,最終有100多人遭到拘留。然而,根據警方消息人士透露,NYPD的1名警官在當晚驅逐非法佔領大樓的挺巴抗議者時,意外擊發了槍枝。紐約郡地方檢察官白艾榮(Alvin Bragg)的辦公室發言人2日也證實,有員警在參與驅逐哥大大樓抗議者的過程中意外開槍,所幸無人被子彈擊中。報導補充,該棟行政大樓過去也曾在1968年,被抗議種族主義及越戰的哥大學生佔領,是校內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代表性建築。紐約市警察局(NYPD)拆除了哥大示威群眾的營帳。(圖/達志/美聯社)對此,美國總統拜登2日也在龐大的政治壓力下,首度打破沉默,對這場蔓延全美的校園騷亂發表看法,他認為美國人民有權示威,但無權動用暴力及製造混亂,「破壞財產不是和平抗議,這是違法的。破壞公物、侵入室內、打破窗戶、癱瘓校園、迫使課程停擺、使畢業典禮無法如期舉行——所有這些都不是所謂的和平抗議。」拜登也坦承,美國不是一個會壓迫批評者的獨裁國家,但「維持秩序勝過一切」,「對政府的異議在民主國家中至關重要,但異議絕不能讓秩序崩壞或侵犯他人權利,例如應保障其他學生的受教權,避免讓學生無法如期完成學業。」與此同時,明尼蘇達大學校方也在2日宣布與挺巴抗議者達成協議,示威者將撤出駐紮在校園內的營地,但相關學生組織聯盟的代表需在5月10日的會議上向大學董事會報告,以討論抗議學生「要求校方撤回在以色列投資」的議題。據悉,芝加哥郊區的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紐澤西州的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和羅德島州的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等校也達成了類似的協議。
哥大挺巴示威「近百人遭逮」 川普大讚紐約市警察局:奪回我們的校園!
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動自去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已屠戮超過3.4萬名巴勒斯坦人,且特拉維夫還多次威脅將進攻上百萬加薩平民的最後一座避難城市拉法(Rafah),導致逆風力挺以色列的美國爆發多所大學示威潮。大批警力後續在美東時間4月30日晚間,於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校園內逮捕將近100人。對此,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也在隔天讚揚了紐約執法部門,直言「他們做得非常出色!」據美國無黨派政治新聞網站「國會山報」(The Hill)的報導,為抗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飛地加薩走廊(Gaza Strip)的種族滅絕行動,美國大學示威潮持續升級。其中,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及校外倡議人士也於29日破窗攻入校內的漢密爾頓大樓(Hamilton Hall),並在窗台垂下印有「Hind's Hall」(欣德大樓)字樣的布條,宣示已將大樓改名,以紀念在加薩走廊遭以色列軍隊殺害的6歲巴勒斯坦女童欣德。哥倫比亞大學漢密爾頓大樓(Hamilton Hall)被示威群眾象徵性更名為欣德大樓。(圖/達志/美聯社)紐約市警察局(NYPD)30日晚間也在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莎菲克(Nemat Shafik)的授權下,派出大批員警趕赴現場,不但拆除了示威群眾的營帳,還逮捕了將近100人。此外在擔憂事態升級下,莎菲克已要求警方繼續駐守校園直到17日畢業典禮結束。對此,即將代表共和黨參選美國總統大選的川普也在威斯康辛州沃基肖(Waukesha)的競選活動上談到此事,並批評莎菲克在應對抗議活動時猶豫不決,「她是如此的軟弱、如此的害怕、如此的糟糕。他們大可早點清理掉那些帳篷,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紐約市警察局(NYPD)拆除了示威群眾的營帳。(圖/達志/美聯社)不過川普也讚揚紐約的執法單位,「他們做得非常出色!他們走進了一棟大型建築,一棟美麗的地標。天哪!昨晚真是太慘了。我們應該照顧好這些建築,它受到了重創。不過警察進來後,2個小時內就迅速落幕,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堪稱紐約最讚。」川普1日還抨擊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對全國各地爆發的學生示威活動充耳不聞,「到哪都找不到拜登,他什麼話也沒說。遭遇這類狀況時,你應該去公開談論此事並與民眾對話,但這裡很顯然有個大問題,那就是我們的國家正在生病發燒,而拜登卻在當啞巴。不過就算他真的說了什麼,其實也不重要。」川普還向各所大學校長喊話:「立即拆除抗議群眾的營地、消滅激進分子,為所有想要在安全學習場所學習的普通學生,奪回我們的校園。」
Windows 11又出包了 更新檔疑與網路設備相衝「Wi-Fi連不上」
Windows 11雖然是微軟推出的最新版作業系統,但不僅民眾升級意願低,推出之後也是問題連連。先前才有一次更新檔釋出後,導致用戶「無限重開機」。現在又有消息指出,在最近的一次更新檔釋出後,部分更新的用戶面臨到Wi-Fi無法連接的情形,而整起事件已經在美國多所大學內爆發。根據《Windows Latest》報導指出,微軟於11日進行Windows 11的強制性安全更新,推出了更新檔KB5033375。但在此之後,就傳出有不少更新的電腦發生上網延遲、網路封包遺失,甚至直接發生無法連接Wi-Fi的情況。而且報導中也表示,整起事件已經在美國大學內爆發。雖然微軟尚未針對此事進行回應,但《Windows Latest》推測,整起事件可能是KB5033375與舊版高通QCA61x4a網路卡相衝突所致。至於如果用戶遭遇到如此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最快的方式就是「移除KB5033375」。美國康乃狄克州西哈芬紐黑文大學(University of New Haven)就曾對學生表示「Windows在2023年12月12日發布的一個更新,會導致用戶無法連接到無線網絡。這個的名稱為KB5033375」。而倫敦布魯內爾大學也對學生發布公告「如果學生在未來數周要參與考試的話,建議移除KB5033375,以此保證連接校園網路正常」。
美國大學橄欖球上激戰爭高低 可愛負鼠擅闖球場成「第12球員」
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美式足球校隊於2日在主場對陣德州基督教大學。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際,場上竟然出現「第12名球員」,而這個亂入的球員並不是人類,而是一隻負鼠。雖然這隻負鼠可愛的身影吸引到攝影機的目光,但最後ˋ還是被人想辦法拖走。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在兩校球員激戰正酣、雙方打成7比7平手之際,球場上突然出現一名不速之客,一隻負鼠突然從場外跑到球場上狂奔。如此突如其來的意外自然吸引不少人的目光,就連攝影機也跑去捕捉這隻負鼠的跑步身影。(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最後在工作人的圍捕下,這隻負鼠在接近20碼線的地方遭到工作人員捕捉,最後被迫「離場」。而這突如其來的意外,也成為許多網友討論的焦點,影片在社群網站X上曝光後,短短時間就獲得1410.7萬次的觀看,7395次的轉貼。但後來該則貼文因為違反著作權而遭到檢舉。(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
女大生回家驚見「爸媽與陌生夫婦廝混」 她嚇壞馬上收拾行李走人
美國有位女大生於近日透露,有次從宿舍回老家時,竟發現爸媽正在和另對夫婦經營多角戀關係,當場嚇得她立即收拾行李準備回學校,她把這段特別的經歷分享至TikTok後,短短幾天內就有超過160萬次觀看,引起大批網友熱議。伊茲(Iz)是位美國大學生,她於近日在TikTok發布了1段影片,影片中她聲稱,有次從宿舍回老家時,發現父母與另對夫婦正處於多角戀的關係中,雖然她並未多加敘述當時的畫面,但也引起大批網友熱議。有網友震驚的表示,「開玩笑吧,這是一個巨大的變化,我很抱歉發生這樣的事情,這並不公平」,也有人為伊茲感到難過,「我真的為妳感到難過,妳的父親很自私,只想到他自己。」而後伊茲也另外發布影片解釋,上支影片中提到的父母實際上是她的父親和繼母,而這是她爸爸的第3次婚姻,她也告訴網友們別擔心,因為她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感上的訓練」,因此她對於爸爸的感情關係已經可以坦然面對了。此外,還有網友分享自身的戲劇化故事,「我出國留學回來,發現我爸媽分居了」、「我男友他爸爸和別人的妻子在一起,而他媽媽跟那位老兄剛剛才再婚。」、「我放假回家,發現我爸忽然娶了一個我根本不認識的女人」。伊茲於近日透露,有次從宿舍回老家時,竟發現爸媽正在和另對夫婦經營多角戀關係。(圖/TikTok gooninandbaiting)
美國大學驚傳槍響 中國博士生槍殺校內職員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校區(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近日發生一起校園槍擊事件,一名來自中國的應用物理科學系博士班學生齊姓男子(Tailei Qi)持槍殺害一名校內職員,受害者當場身亡,而齊男則是逃離現場沒多久後遭到逮捕。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這名齊姓男子於2015年自中國武漢大學畢業,之後前往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就讀,更於2021年獲得材料科學碩士學位。而之後他便來到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校區就讀博士班,2022年起,齊男便在該校的物理系擔任研究助理。而在28日下午1點左右,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校區內的實驗室附近傳出槍響,甚至有人捕捉到在槍響之後,有學生為了避難,帶著自己的物品跳窗逃生的畫面。美國警方在接獲報案後,隨即以最快的速度封鎖校區,並且即刻掌握齊姓男子的身分。由於在案發之後,一名教職員中槍當場身亡,而齊男則是離開現場。警方隨即發布齊男的照片通緝,呼籲民眾提供線索。而齊男最後也在距離校區1英里的地方遭到警方逮捕。齊男的同學表示,從新聞上看到齊男槍殺教職員的消息後,簡直不敢相信,因為在他的認知觀念內,齊男因為本身的英文並不太流利的關係,在校內十分安靜且客氣。目前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校長古斯基維克茲(Kevin M. Guskiewicz)也發表聲明,證實有一名教職員在整起事件中不幸中彈身亡。而目前警方尚未公布該名教職員的身分,以及齊男的行兇動機。齊男究竟是隨機殺人還是鎖定特定目標襲擊,還仍有待當地警方後續調查。
曲艾玲在美求學遇種族歧視 心疼哥哥遭30人圍毆
曲艾玲斜槓當起YouTuber,開頻道節目《Chu's Bright Future》,邀請各領域來賓暢談親子教養與教育問題。最新一集找來史丹佛學士、哈佛碩士的親哥哥Peter上節目,討論美國華人父親,和台灣父親的教育觀差異。節目一開始,兄妹就拌嘴,曲艾玲放話逮到機會考考哥哥,Peter立刻反問「有獎品嗎」?引起曲艾玲吐槽「要是我的話,只求貢獻,不求回報」,吐槽歸吐槽,她也心疼哥哥國中開學就因種族歧視,被30多人揍。曲艾玲(左)邀請哥哥上節目,透露哥哥因種族歧視被打。(圖/艾迪昇傳播提供)2人節目中分享下一代在美求學,各自最擔憂的事情,曲艾玲擔心物價上漲,讓求學路大不易,Peter回憶當年考上史丹佛大學,父親只對他說:「我是公務員,供不起你念這個學校,請你換別家念。」Peter不願放棄,只能硬咬牙,靠獎學金、借貸、打工,分3路金流,籌出自己的學費。Peter自己則憂心下一代會面臨的種族歧視問題。曲艾玲透露哥哥在升上國中開學的第一天,竟然就被30多人輪番挨揍,沒有特別的原因,只因為那天是「打亞洲人日」。Peter解釋種族歧視的問題一直都存在,但像是哈佛、史丹佛等名校,情況會比較舒緩,因為一流學府會希望學生組成如同交響樂一般,校園中有各種不同多元人種。曲艾玲以自己輔導眾多學生出國的經驗分析,每個家長都會有各自擔憂的因素,但最重要、要考量的其實是孩子適合出國念書嗎?該學校適合嗎?才是真正要考慮的重點。Peter的2個女兒都在美國矽谷求學,學校集中全美最頂尖的菁英,有的學生高中就在美國太空總署見習,有的國中已經在教大人程式語言,如此高強度的競爭環境,讓女兒備感壓力,面對女兒的焦慮心情,Peter開導:「不用管別人,最重要的是發掘自己的興趣與強項,並努力朝那個方向前進。」他解釋美國大學看重的是個人的真實性,要有自己的夢想,不要強求複製別人走過的路,也藉此勉勵有志在美求學的學生。
性平法新規「不准師生戀」 歐美名校耶魯、哈佛、牛津也都禁止
師生戀是成年人你情我願的自由戀愛?還是權力不平衡下的扭曲選擇?步入21世紀,歐美對包括性在內的多方領域持更開放態度,但對於師生戀反而越趨謹慎,世界著名大學像是耶魯、哈佛、牛津等都明文禁止師生戀。20多年來,師生戀每隔幾年就被美國社會拿來討論,大專院校明文禁止漸成風氣。牛津大學今年3月頒布新政策,全面禁止學生與具有指導或評估職責的教職員發展親密關係,政策於今年4月生效。先前,牛津的政策僅是「強烈不鼓勵」學生和教職員之間建立親密個人關係,但若出現這類情況,教職員須向部門經理申報。其實回顧過去10年,英國有些大學已實施類似政策,像是倫敦大學學院、諾丁漢大學和約克大學。至於美國大學對師生戀的態度,並非一開始就如此嚴格。80年代以前,大學對師生戀沒有明文規定,教師守則也沒限制。直至1983年形勢開始轉變,哈佛大學文理學院教務長給學校寫了一封公開信,提出師生之間的「浪漫關係」是錯的。討論的最終結果是,1984年哈佛頒布禁令,禁止教授、助教等教職員,與學生有浪漫關係;這是美高等院校第一個頒布的師生戀規則。1986年,愛荷華大學頒布了更具體的規則,教授不允許與「上自己課的」和自己指導的學生有浪漫關係,愛荷華模式成為美國大學80到90年代中的主要模式。再加上,美國法院於1990年代裁決,大學當局對校園性騷案須負損害賠償責任後,包括耶魯大學與加州大學等多數知名高等教育機構,都明令禁止教授和學生發展戀情或性關係。對於師生戀,90年代的美國可謂是採取「零容忍」政策。2003年,加州大學9個分校教授聯合通過了教授守則中更為嚴格的「徹底禁止師生戀」,並被美國的大部分大學採納。後來,時值歐巴馬政府對幾十所高校的性侵指控展開調查,哈佛也是被調查的對象,以致其在2015年頒布新政策,明文禁止教授與本科生發生性關係或戀情。歷史學教授強森說,「我們的原則是,如果你正在監督、評估某人,你就不應該與此人發生性關係。」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平權招生違憲 亞裔、白人學生受惠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6月29日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將種族作為招生考量因素的做法違憲。這一裁決顛覆了美國數十年來實踐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將對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預料對亞裔和白人學生有利,原先受惠的非裔和拉丁裔學生則會受衝擊。此外,美國最高法院6月30日繼之裁決,美國總統拜登的學貸減免計畫無效。這使拜登的競選承諾跳票,讓原本可從中受益的4000萬名美國人希望落空。最高法院表決以6比3駁回此案,在最高法院占多數的保守派大法官認為,美國聯邦法律沒有授權該計畫免除這項近50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的債務。種族列招生考量 哈佛和北卡大違憲「平權措施」指大學在招生時考量學生種族等因素,以便給予少數族裔優待而實現各種族享有平等權利。但有些學校硬性規定招收某族裔學生比例,引發「逆向歧視」爭議。針對哈佛的訴訟由一群亞裔學生提起,他們聲稱哈佛的招生政策歧視亞裔,低估了他們的學術成就和高分。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2和6比3的表決結果,分別通過針對哈佛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裁決。這些裁定遵循了意識形態路線,包括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在內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都投贊成票,其中3人是前總統川普任內提名。另3名自由派大法官則在意見書中譴責裁決。大法官言詞交鋒 憲法不以膚色考量大法官羅伯茲指出,大學收生須依據學生的經歷來考量,而不是根據種族,但大學卻長期得出錯誤結論。非裔保守派大法官湯瑪斯也堅稱,憲法不能以膚色為考量。隸屬自由派的美國史上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傑克森則指,該裁決「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是一個悲劇」,她主張法律理應用來減少根深蒂固的不平等,還與同為非裔的湯瑪斯展開言詞交鋒。200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格魯特訴波林格爾案」(Grutter v. Bollinger)中裁定,密西根大學優惠少數族裔的招生方式不違憲。此次最新裁決並未直接說推翻上述判例,但專家認為,美國高等院校幾乎不可能再考慮種族因素。而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哈佛等常春藤盟校,去年常春藤盟校錄取率已創歷史新低,想要擠進名校窄門越來越難。自由派再次挫敗 拜登表示極度失望此次裁定引發自由派陣營的抨擊。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極度失望」,他說,「美國仍舊存在歧視…我認為,種族多元的大學更強大」。前總統川普則稱這是「美好的一天…有利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競爭」。去年6月,保守派占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裁定,結束長達半世紀聯邦對墮胎權的保護,交由各州制定自己的墮胎法令。如今裁定依據種族因素招生違憲,是自由派的又一次重大挫敗。白人及亞裔學子 以法律手段爭權益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在大學入學種族議案方面,從1970年代起,美國從校園到社會便有所爭論。廖元豪認為,當時包含哈佛大學等菁英型大學,都會特別想辦法讓黑人等少數族裔優先保障入學,尤其哈佛大學的原告學生,除了白人,還有不少亞裔學子,均認為過去入學優惠措施都沒有囊括亞裔,而哈佛大學的亞裔學生又超過2成,因此決定透過法律手段爭取權益,最後說服了美國最高法院,即種族不可以成為大學申請入學的計分標準。
教育衝擊1/ChatGPT成文科生末日? 專家點名「這個科系才最危險」
美國OpenAI去年11月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全球掀起AI狂潮,今年3月新推GPT-4,文字能力更驚人,令不少在學大學生憂慮「文科生寒冬已至?」學者卻給出不同答案,相較於感性創意取勝的文科生,強調邏輯的理工科系反而更危險,「若AI軟體能自動產生程式碼,那軟體工程師的需求會大量下降。」ChatGPT註冊用戶已破1億人次,辦事能力也愈來愈強大,寫自傳、履歷、求職、美國律師資格考、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甚至寫程式,都不是問題,不僅被當成資料庫、搜索引擎,在用戶「訓練」下基本推理能力還能不斷「進化」,就連OpenAI也搞不清楚。在ChatGPT上線測試以來,個資外洩資安疑慮也加劇,義大利、德國等已下令禁用,台積電及聯發科也限制工程師使用ChatGPT寫程式,普羅大眾則是憂慮工作是否不保。據OpenAI今年3月最新研究估計,ChatGPT可能對美國19%的工作崗位產生重大影響,約50%任務可被AI取代,另外80%的美國員工至少有10%的工作任務會受ChatGPT影響。這份研究報告也顯示,高度依賴科學和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職位不容易受影響,但編程和寫作技能相關工作容易受衝擊,包括口譯員、筆譯員、詩人、詞作家、創意作家、公關專家、作家、數學家、報稅員、區塊鏈工程師、會計師、審計師以及記者。儘管這項研究僅以簡單量化方式分析每個職業,無法概括而論,但研究公布後,「文科生的寒冬已至」、「工程師將輕易被AI取代」已成社群議論焦點。「在AI時代,無論是理工科系或者文科生,都會大受衝擊,但我個人覺得理工科系的畢業生反而衝擊較大。」台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張翠蘋表示,理工科系畢業的學生很多工作會被AI軟體取代,例如,以往企業必須依賴軟體工程師寫系統,若AI軟體能自動產生程式碼或者產生大部份的程式碼,那軟體工程師的需求則會大量下降。張翠蘋說,對文科生來講,資料的蒐集可以大量仰賴AI軟體,並可快速的產生文稿及相關評論,舉例來說,一位電影的導演而言,搜集資料的時間可以大幅降低,可以更有充足的時間來產生創意的電影情節,而這些是目前AI無法辦到的。ChatGPT今年3月進化為第四代的GPT-4,除了文字能力更好之外,還具有推理能力,就連母公司OpenAI也相當驚訝。(圖/報系資料庫)台大資工系教授兼系主任洪士灝也在臉書分享觀點,「就像工業革命大幅提升社會的生產力,同時降低對勞動人力的仰賴,各類型的AI也會廣泛用於提升社會的智能,降低對人們『心智勞動』的需求。」什麼是心智勞動呢?洪士灝說,就是從事重複性極高、挑戰性很低的心智工作,例如用人腦、算盤、計算尺作大量數字計算的專業工作者,或是生產拼湊千篇一律、了無新意的文字工作。前者因為電腦的普及而消失,後者大概也會因為AI 的進步而受到衝擊。但AI難以溫暖富有人性,許多文科大學生因此認為工作不會被取代,以法律系為例,雖然ChatGPT能順利通過美國律師資格考,但在大學生社群《Dcar》討論區中,許多法律系學生除了認為AI無法掌握法律詮釋權,也認為人類不可能把司法權交給電腦,更直言AI能取代的是科學,但法律一點都不科學。那理工科呢?就有工程師網友因為擔心飯碗不保,因此在寫程式時測試ChatGPT,他認為作為工程師,工作內容不僅是寫程式,還包含設計與開發產品,有時更需要一點創造或想像力,這點是 AI 難以做到的,畢竟它無法理解人類的價值觀,也很難真正取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跟溝通。因此,我認為目前 AI 給工程師帶來的是正面影響,讓工程師能與 AI 協作,總之,短期間內工程師不會被取代。
教育衝擊2/別跟AI比考試能力! 「學會問好問題」國中生也能當主管
ChatGPT進化為第四代GPT-4,考試成績竟擊敗9成考生,對以考試分數取勝的 當今教育,如一記重捶。「家長要跳脫過去考分為重的思維,轉而重視孩子學習過程,尤其是『學會問問題』,這樣才能利用AI,讓自己更具競爭力。」多位專家學者都表示,AI改變教育及學習「今天的國中生就是AI原住民,未來職場的主管。」美國OpenAI今年3月中推出第四代聊天機器人GPT-4,在美國律師資格考試中擊敗90%的考生;在滿分1600分的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拿到1300分。於是有人認為「既然AI如此聰明,那為何我們還要學習?」「ChatGPT確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方式,但並非不需要學習。」台中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副教授張翠蘋說,以往Google大神的搜尋,只能提供很多個回答,學生必須自行思考判斷哪一個答案是正確的,哪一個答案是可以接受的。而ChatGPT則是只回答一個標準答案,學生不用再自行判斷思考。因此,若沒有引導孩子好好運用ChatGPT,長期下來,孩子的思辨的能力肯定會下降。張翠蘋認為,孩子不僅需要學習,而且競爭會更加激烈,沒有求知慾不想學習的孩子,會直接接受ChatGPT給的答案,有思辨能力的孩子會去思考ChatGPT的答案是否正確?又或者要如何去改變問題的問法,得到各式不同的答案,從中學習精進自我,變得更有競爭力。「ChatGPT會造成學生程度的兩極化!」張翠蘋說,不想學習的學生得到了一個應付老師作業的工具,想學習的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大量可貴的知識。台灣Google前董事總經理簡立峰受訪時也曾表示, ChatGPT正在挑戰傳統式的教育,他認為以前的教育過度強調學習目的是分數,孩子學習的過程沒給分數,只有最後把答案卷交回去的時候才有分數。但未來答案已經不再重要,因為電腦會告訴你答案,ChatGPT考試成績比絕大多數的人都好,簡立峰認為,所以重點是「你問的問題是什麼。」張翠蘋說,「學會問問題」本身就是一個思辨的過程,想要得到更好的答案(知識),在學習的過程中,把問題有條理的描述出來,答案也就呼之欲出。因此,「學會問問題」對學習來說是非常重要的,ChatGPT只是更加強了這個學習議題的重要性。如果你問ChatGPT很多好問題,就會快速得到更好的答案;但如果你的提問跟大部份的人一樣,那答案也會相當平庸,你的作業跟其他同學大多相同,你的文章、作業、作品及碩博士論文很容易被判定抄襲。簡立峰說,ChatGPT挑戰現有的教育方式,對教學現場來說可能是盤根錯結的問題,但從家庭著手就比較簡單與快速,家長要去思考,如何從使用ChatGPT過程中學到的東西,教給孩子。家有兩個學齡孩童的張先生,認同應該多著重學習過程,讓孩子學會思辨能力,「但我認為在這之前,不該讓兒童使用ChatGPT!」張先生認為ChatGPT應該設有年齡限制,讓太小的孩子使用ChatGPT,只會讓他們懶得去思考或尋找答案,對未來並沒有幫助。AI時代的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更快更精準,若能具備創意與思考力,未來職場將跳脫年齡的限制,國中生也當高階主管。(圖/CTWANT資料照)愛卡拉互動媒體(iKala)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則認為,「ChatGPT開啟了『AI原住民』的全新世代」,現在學齡前後的兒童將伴隨著Google和微軟所掀起的AI光速進步浪潮一起長大,等到國中左右,各式各樣的AI工具已經發展成熟,讓他們隨手可得、隨時可用。程世嘉認為,「一個學會AI工具的國中生,解決問題的速度比我們現在快上許多,而且使用AI工具的方式也極富創意,為組織帶來更多創新。」以 AI 進步速度,和企業焦慮著提升營運效率以免被AI海嘯淹沒的狀況來看,AI原住民可望提早成為職場主力。「讓國中生成為職場的中堅份子,是絕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