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
」 美國 中國 台灣 俄羅斯 俄烏戰爭智庫建議亞馬遜挪5%資產買比特幣 微軟是否投資「股東大會準備投票」
先前美國智庫「國家公共政策研究中心(NCPPR)」曾向微軟提案,建議其挪用微軟1%的總資產來投資比特幣。而目前也傳出,微軟將於太平洋標準時間10日上午8點30分(台灣時間11日0點30分)針對此事進行投票。而在此時,也傳出NCPPR對亞馬遜做出相同建議,建議至少挪用5%資產來購買比特幣。據了解,先前NCPPR曾對微軟股東提議,應挪用1%公司資產來投資比特幣。NCPPR甚至舉例微策略公司(MicroStrategy)的比特幣投資策略,雖然在微策略公司中,比特幣的投資只是整體業務的一部分,但卻成功幫助公司股價快速增長超過500%,公司的獲利甚至超過比特幣本身的獲利。NCPPR認為,微軟應該比照辦理,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中,並認定如果微軟採取相同的策略,其股價也可能出現大幅上漲,同時也吸引其他科技巨頭如蘋果、Alphabet也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中。NCPPR也提到,這項策略是個「不是最好,但也是十分不錯對沖通膨」的策略。在NCPPR提出這項提案後,微軟董事會也在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中表示,董事會本身對該提案抱持反對態度,認為沒有必要。同時也解釋,比特幣等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太大,微軟需要的是一個穩定、可預測的投資,以此來確保資金的流動性。微軟董事會甚至建議股東們應對此提案投下反對票。目前,微軟董事會將於將於太平洋標準時間10日上午8點30分(台灣時間11日0點30分)針對此事進行投票。而就在微軟股東大會的投票結果還沒出爐時,NCPPR也拿著相同的概念於6日向亞馬遜提案。NCPPR建議亞馬遜可以挪用5%總資產來投資比特幣。此舉不僅能將比特幣作為資產儲備的一部分,同時也能保護亞馬遜880億美元的現金、債券等短期等值資產免遭受通膨危機。(圖/翻攝自NCPPR)NCPPR表示,根據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資料顯示,美國在過去四年的平均通膨達到4.95%,在2022年6月時甚至出現9.1%的通膨。而截至6日為止,比特幣在1年內成長131%,過去5年中平均增長達到1246%,超過公司債券的126%成長與1242%成長。對於這項提案,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的創辦人趙長鵬則表示「這是個簡單的問題,亞馬遜要何時才開放使用比特幣付款?」似乎是在暗示亞馬遜只要能接受使用比特幣進行付款,就可以達成5%資產儲備的要求。而目前也傳出,亞馬遜將於4月的股東大會上針對此事情進行投票。(圖/翻攝社群網站X)
中國指控輝達涉違反「反壟斷法」 美國智庫:這就是一種「報復」
目前中國政府以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為由,對人工智慧晶片業者輝達(NVIDIA)展開調查。而美國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則認為,中國政府此舉,就是一種「報復」。根據《BBC》報導指出,輝達曾於2019年宣布以7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中國的邁倫科技,這是當時輝達歷史上最大一筆的併購案。而當時中國監管機構之所以同意併購,是因為同意向中國供給繪圖處理器,輝達也不會歧視中國消費者,所以才順利通過中國監管機構的審查。但如今中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輝達收購邁倫科技一事涉嫌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但中國並未針對輝達的行為提出錯誤或違反承諾的說明。而輝達也表示,當時的併購協議,可以在6年後撤銷。報導中也提到,由於中國這次的指控,剛好正值美國加強對中國高科技出口限制的時候。美國日前針對包括Piotech、SiCarrier在內的140家中國晶片企業實施嚴格銷售限制,要求相關企業需取得特別許可才能進行交易。後續中國也迅速反擊,宣布限制向美國出口包括銻、鎵和鍺等關鍵礦物。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國這一舉措明確針對美國,標誌著雙方對峙進一步升級。而輝達作為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AI)晶片製造商,一直以來都是競爭監管機構的關注焦點。目前輝達市值超過3兆美元,其產品不僅在圖形處理領域佔據主導地位,也成為AI技術發展的核心。中國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CCTV)於9日報導指出,中國已依法啟動對輝達的調查,並指出該公司可能違反反壟斷相關規定。而輝達則回應願意配合監管機構的任何問題。面對中國的指控,位於華盛頓的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研究員劉易斯(James Lewis)則認為,中國針對輝達的調查時間並非巧合,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報復」。劉易斯也認為,中國政府此舉,其實也代表著中國不願再被動接受美國的制裁。他甚至用「恩怨對決」來形容此事。
地緣政治衝突詭譎多變 油金價格高低起伏大
從中東、俄烏再到北韓,全球地緣政治情勢詭譎多變,牽動近期國際石油和黃金價格大起大落。俄烏互射飛彈引發上周油價和金價周線飆漲6%後,以色列可能與黎巴嫩真主黨達成停火協議,中東緊張緩和讓油金價格重挫。國際油價和金價近日大洗三溫暖,25日市場避險情緒降溫,導致美國西德州期油收盤重挫3.2%,布蘭特期油收低2.9%。26日油價止跌反彈,西德州期油揚升0.8%,報每桶69.48美元,布蘭特期油亦上漲0.8%,升至每桶73.58美元。金價繼上周收復2,700美元大關後,隨著中東局勢緩和川普提名貝森特(Scott Bessent)出任財長,削弱黃金的避險吸引力,25日現貨金價暴跌90美元,跌幅深達3.3%,降至每盎司2,625美元,寫下6月7日以來單日最大跌幅。26日金價止跌回穩,盤中上漲0.25%,報每盎司2,631美元。在全球地緣政治情勢方面,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發言人證實,內閣預計26日就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停火協議進行投票,尼坦雅胡「原則上」已批准協議。在此同時,分析師指出,俄羅斯軍隊正以2022年2月開戰以來最快的速度向烏克蘭挺進。過去一個月俄國占領的烏克蘭領土相當於半個倫敦。俄國和西方官員表示,俄國近期攻城掠地大有斬獲,且自美國允許基輔利用美製飛彈攻俄,戰爭進入最危險的階段。此外,美國智庫研究員依據衛星影像研判,北韓正在擴建一座關鍵武器製造工廠,該廠負責組裝俄羅斯用來攻擊烏克蘭的短程彈道飛彈,也就是西方熟知的KN-23。莫斯科和平壤均否認北韓向俄國提供武器攻打烏克蘭。Phillip Nova分析師薩赫德瓦(Priyanka Sachdeva)表示,油價易受地緣政治消息影響,缺乏基本面支持,加上無法維持近期漲勢,反映全球對石油需求疲軟,這也意味著未來油市恐持續波動。
聯準會不急降息 市場預期12月暫停降息機率高
隨著市場持續消化川普的當選,以及聯準會對未來政策寬鬆的路徑變得謹慎,市場猜測暫停升息的可能性不斷往上升。根據CME FedWatch工具,交易員提高了聯準會12月維持利率不變的可能性,從上週的17%調高至目前 45%。22日聯準會發佈了明年1月啓動的框架審查計劃(framework review)更多細節。框架審查降會有兩大聚焦重點,一個是審查聯準會在2020年8月通過的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戰略聲明,第二個是探討聯準會的政策溝通工具。值得注意的是,FOMC制定的「2%作爲長期通脹目標」不會成爲此次審查重點。有分析稱,這可能會讓認爲通膨目標制定有問題的學術界和政策分析界人士感到失望。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哈欽斯財政與貨幣政策中心在7月份報告稱:「一些人主張將2%目標提高到3%或4%,另一些人則認爲該目標應保持不變,還有人呼籲設定一個通脹目標區間,比如1.5%到2.5%,而不是單一數字。」聯準會在聲明中稱,定期框架審查的核心是「其貨幣政策策略、工具和溝通」,這三點都是聯儲局用來實現國會賦予的最大化就業和價格穩定雙重目標之框架。聯準會主席鮑威爾特別提到,願意接受新想法和批評型反饋,並將吸取過去五年的經驗教訓。2019年進行類似審查之後,聯準會在2020年修改其框架,更加重視就業目標,並允許一段高通膨時期來抵消通膨過低的時期。一些人指責稱,這種方法導致聯準會在2021年物價開始加速上漲之際,反而減緩了應對通膨的速度。
馬斯克入閣…川普2.0對台衝擊 關稅政策影響經濟成長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入閣,由於他過去對台灣不友善,頗令國內憂心,特別是電動車供應鏈及低軌衛星發展。行政院長卓榮泰13日表示,已責成副院長鄭麗君設立專案小組,研議更積極有效方案與美國新政府接觸。央行報告更指出,面對川普新政府,以關稅政策外溢影響最大。馬斯克曾公開表示,SpaceX旗下的衛星服務星鏈(Starlink)不會提供台灣使用,甚至認為「台灣應成為中國大陸特區」,等於承認台灣是中國大陸的一部分,遭民進黨質疑他與大陸利益關係匪淺。由於馬斯克被川普延攬入閣,是否牽動美中台未來關係引發關注。對此,汽車達人曾彥豪表示,表面上馬斯克入閣有助特斯拉銷售,供應鏈將受惠,但恐短多長空,因川普是美國至上,美國油頁岩好不容易熬到要開始賺大錢,怎麼可能讓電動車產業翻轉石化業?尤其2人都是生意人,恐怕很快翻臉。他表示,美國電動車現階段仍是倚賴補助的產業,特斯拉要撐起年產百萬輛的基本大廠規模,少了大陸什麼都不是,特斯拉每年在大陸生產數十萬輛,供應鏈一定就在當地。「馬斯克在走鋼索,大陸市場對他太重要了」。至於台灣缺少貿易協定,供應鏈很難跟別人競爭,台灣供應鏈想分食特斯拉商機,就得追隨在地政策,如同馬斯克要求SpaceX在台供應商移出台灣,未來也可能套用在特斯拉上。卓榮泰昨表示,為因應國際形勢新發展,政院已設立專案小組,就台美未來如何加強雙邊科技、貿易、國防、科技合作與民間交流,進行全面性研判。賴清德總統昨接見美國智庫訪團,也表達期待與未來川普政府緊密合作,共同促進印太區域和平、穩定與繁榮。另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將赴立院報告美國新政局對台灣經濟與金融的影響,書面報告指出,美中競爭態勢不變,川普新貿易政策恐擴大全球貿易衝突與科技競爭,倘若美對各國提高關稅,將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加劇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直接影響台灣出口成長動能和廠商在國內投資意願。
以色列飛彈襲擊伊朗12座燃料混合器 專家:可有效壓制代理人火力
以色列於26日清晨對伊朗進行報復性空襲,其目標主要是針對伊朗的飛彈製造設施和軍事設。據衛星影像顯示,以色列成功命中2處飛彈固態燃料混合設施,共擊中12座「行星式混合器」(planetary mixers)。該裝置主要用途是混和飛彈固態燃料,由於用途敏感,該設備不僅受到出口管制,還要價昂貴,短期內難以替代,也有專家認為,以色列此舉可有效壓制伊朗在中東代理人,如葉門叛軍胡希年運動(Houthi)、黎巴嫩真主黨補充彈藥的能力。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以色列戰機在26日當天於德黑蘭附近、伊朗西部共發動3波空襲。前聯合國武器查核員歐布萊特(David Albright)和美國智庫海軍分析中心(CNA Corporation)的副研究員埃弗萊斯(Decker Eveleth)透過衛星影像分析表示,以色列擊中伊朗北部霍吉爾(Khojir)飛彈製造設施中的兩棟固態燃料混合建築。另一處則是位於德黑蘭、過去曾是伊朗核武研發基地的帕爾欽(Parchin),當地有3棟固態燃料混合建築和1座倉庫遭到攻擊。一名以色列消息人士表示,根據美國星球實驗室(Planet Labs)的影像顯示,以色列這次成功命中伊朗存放固態燃料混合器的建築,可能對伊朗大規模飛彈生產構成持久性影響。報導中提到,由於受到出口限制的關係,伊朗需耗費巨大代價才能自中國進口這類高精密混合器,且該設備製造複雜,估計未來一年內難以替換這些損失的設備。儘管德黑蘭還有大量彈道飛彈庫存,但受限於無法生產新飛彈,這次攻擊可以說是成功削弱其向中東代理人,如葉門的胡希運動(Houthi)、黎巴嫩真主黨補充彈藥的能力。根據《CNN》報導指出,也有消息指出,以色列此次行動還擊毀伊朗4個戰略地點的S-300防空飛彈系統電池。《伊朗通訊社(IRNA)》則提到,以色列此次空襲導致4名伊朗空軍人員喪命。
2024年世盟年會開跑 圍繞「自由民主、繁榮經濟、追求和平」三大主題
世界自由民主聯盟與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今天在台北舉行2024年世盟年會暨第65屆亞盟年會,這次會議以「自由民主、繁榮經濟、追求和平」為大會主題。世盟1993年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成員,今年6月再度加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UN/ECOSOC)下的非政府組織。世盟總會長饒穎奇、世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兼亞盟理事會主席曾永權,共同聯合邀請來自24個國家的外賓出席這次盛會。出席這次大會的外賓包括英國上議院副議長羅根、關島議會副議長芭娜絲、德國前國會議員費雪、巴拉圭前副總統賈斯迪優尼、聯合國裁軍、和平暨安全非政府組織委員會主席納茲、愛爾蘭參議員威爾森、墨西哥郝雷齊州政府秘書長等多位重量級嘉賓。立法院院長韓國瑜辦公室顧問葉壽山代表韓國瑜宣讀書面致詞內容,外交部次長陳立國也在大會發表談話。世界自由民主聯盟與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今天在台北舉行2024年世盟年會暨第65屆亞盟年會,立法院院長韓國瑜辦公室顧問葉壽山代表韓國瑜宣讀書面致詞。(圖/世盟提供)曾永權說,2024年2月美國智庫自由之家公布自由度評比,台灣再度獲得94分高分,與去年同分,繼續名列為全世界最自由國家之一,這是政府和全國人民,長年努力的結果,成為舉世公認的榮耀與成就。未來更要以台灣自由民主實踐的經驗,藉由世亞盟的推動,促進世界自由民主與和平的發展。世盟自1993年起即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成員,今年6月受邀加入聯合國經社理事會(UN/ECOSOC)下的非政府組織。多年來世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自由民主與和平發展,深獲國際社會肯定。世界自由民主聯盟與亞洲太平洋民主聯盟今天在台北舉行2024年世盟年會暨第65屆亞盟年會,關島議會副議長芭娜絲在大會發表談話。(圖/世盟提供)葉壽山代表韓國瑜宣讀致詞內容,韓國瑜致詞內容指出,看似遙遠但持續進行的烏俄戰爭及以哈衝突,影響著全球體系。中國大陸在南海、東海、以及台灣海峽的軍事行動,都在挑戰世界秩序。台灣是全世界最民主的國家之一,台灣民主轉型的經驗被譽為政治奇蹟。作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台灣應該與世界各國共同分享經驗,也當然有義務來促進全球的民主發展與人權的提升。韓國瑜表示,世盟在全球擁有130多個國家分會,長年來以國際性民間組織的力量,聯合全球愛好自由民主人士,不分種族、國籍、區域、職業、宗教、黨派、性別,團結一致,共同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世界和平而奮鬥,取得顯著成就。他代表中華民國立法院,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世亞盟代表和嘉賓,不辭辛勞,遠道來到台灣,誠摯感佩各位的努力和奉獻。韓國瑜說,再過三天就是10月10日,是中華民國113歲生日,他首次擔任國慶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深覺肩負重任,除了想讓海內外、不同世代的所有同胞友人,感受過往那熱鬧盛大的國慶氛圍,期待大家重新燃起一顆愛國的心,以中華民國是我們的國,美麗台灣是我們的家,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根,自由民主是我們的寶為中心,建立強而有力的愛國心,竭誠歡迎各位支持與關心中華民國的海內外貴賓及好朋友共襄盛會,與我們一起以國家慶生的雀躍心情,見證今年的雙十盛典。
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將步入「突出部之役」後塵? 現實主義大師:加速基輔敗亡
烏克蘭正規軍及外國傭兵8月6日奇襲俄羅斯庫斯克州(Kursk Oblast),至今已掌控超過1250平方公里的俄羅斯領土,以及92個聚落。對此,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早在15日就針對烏克蘭入侵俄羅斯的短期和長期影響,採訪了數位知名的國際關係學者及智庫專家,而他們的分析也顯示,烏克蘭入侵庫斯克不但無法逆轉戰局,還將加速敗亡。根據美國智庫「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的報導,德州農工大學布希政府與公共服務學院副教授卡斯提歐(Jasen J. Castillo)認為,從長遠來看,面臨人力和武器裝備嚴重短缺的烏克蘭,將因為入侵俄羅斯耗盡其在烏東戰場所需的精銳部隊。而在消耗戰中,人力和裝備至關重要,「烏克蘭的進攻讓我想起了1944年納粹德國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突出部之役(Battle of the Bulge),這場攻勢令盟軍大吃一驚,並取得了些許進展。但戰役告一段落後,有作戰經驗的大部分德軍參戰部隊都遭到重創,並浪費了幾個月後在東線戰場所需的人力和武器裝備。」美國自由主義智庫「獨立研究所」(The Independent Institute)和平與自由中心(Center On Peace and Liberty)主任伊蘭德(Ivan Eland)則點出關鍵,那就是攻擊行動通常比防禦行動更消耗人力和裝備,「所以烏克蘭值得從原本就相當薄弱的防線抽調兵力,進行這種沒什麼好處卻具有風險性的進攻嗎?」有鑑於俄羅斯的攻勢已經取得進展,且俄軍在數量和火力上都超過烏軍,因此俄羅斯可能不需要調動其在烏克蘭的攻擊力量來回頭保衛其領土,「烏克蘭確實可能希望透過佔領俄羅斯領土,來在停戰談判中實現領土交換領土的目標,但烏軍面臨被優勢兵力包圍的風險。」昆西國家事務研究所歐亞研究員伊皮斯科波斯(Mark Episkopos)也指出,烏克蘭入侵庫斯克似乎是基於這樣的假設:烏克蘭可以利用俄羅斯人口稀少的邊境防禦弱點,在最初的48到72小時內奪取大片土地,包括庫斯克核電站,藉此讓莫斯科接受這個領土被佔領的既成事實。「然而,這樣的行動不太可能為烏克蘭帶來任何戰略利益,而且基輔還需為此持續投入大量的部隊和裝備,這可能會削弱烏國本土的防禦,無意中為頓巴斯前線的俄軍創造了機會。」布朗大學沃森國際和公共事務研究所(Wat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Public Affairs)教授戈爾茨坦(Lyle Goldstein):「大多數消息靈通的美國戰略家始終建議烏克蘭在2024年保持守勢,以保存其戰力,並採取『長期戰爭』戰略。目前無法得知這種象徵性的行動是否會讓和平談判變得更容易,還是導致戰爭朝著全面升級這個不可取的悲觀情境又跨出一步。」芝加哥大學羅蘭·溫德爾·哈里森傑出服務教授(R. Wendell Harrison Distinguished Service Professor)、國際關係攻勢現實主義大師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更直言:「烏克蘭入侵庫斯克是一個重大戰略失誤,將加速其敗亡,因為消耗戰成功的關鍵是雙方人員的傷亡比例,而不是某些西方評論家一直迷戀的領土面積。」米爾斯海默補充,庫斯克攻勢的傷亡比例未來將明顯有利於俄羅斯,原因有2個。首先,由於烏軍實際上佔領的是沒有設防的俄羅斯領土,因此沒有造成俄軍太多的傷亡。其次,一旦莫斯科迅速調動大量空中力量來對抗處於空曠地帶的烏軍,烏克蘭不出所料將損失大量士兵和武器裝備。「更糟的是,基輔從烏克蘭東部前線調走了一流的作戰部隊,並將其納入庫斯克的攻擊力量,此舉將使俄烏雙方本來就已經不平衡的傷亡比例,進一步往有利於俄羅斯的方向傾斜。這也難怪俄羅斯完全沒料到烏克蘭會入侵庫斯克,因為這個行動實在太愚蠢了。」哈佛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HKS)教授、國際關係守勢現實主義大師沃爾特(Stephen Walt)則認為,烏克蘭入侵俄羅斯只是一場小插曲,此舉旨在提振烏克蘭士氣,讓西方有信心繼續支持基輔,但這不會影響戰爭的結果,「沒錯!烏軍佔領了約1000平方公里防守薄弱的俄羅斯領土,但俄羅斯國土總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公里,這意味著烏克蘭現在控制的俄羅斯領土只占其總面積的0.00588%。相較之下,俄軍目前佔領了烏克蘭約20%的領土。」沃爾特也坦言,烏克蘭去年夏天的反攻失敗,已經證明烏克蘭要奪回這些失土是如此的艱辛,「這場行動對普丁來說可能只是一場小小尷尬的局面,同時也顯示俄羅斯根本沒能力再入侵其他歐洲國家。烏克蘭的命運將取決於烏克蘭本土的戰況,跟這次的庫斯克行動並無太大關係。」
為因應地緣政治升溫 美智庫首度來台「經濟兵推」演練
華府智庫防衛民主基金會(FDD)指出,台灣必須加強金融體系的保護、供應鏈聯盟的建立,持續測試台灣經濟韌性的底線,一旦台灣遭到封鎖或圍困時,即可堅持生產而不被中斷,並增加台灣的經濟韌性。FDD甫結束台灣行程,在華盛頓接受美國之音(VOA)的採訪,表示已與台灣智庫展開合作,首度把經濟兵推演練於7月底搬來台灣實際操作。台灣金融研訓院為FDD在台合作單位。金研院長黃崇哲11日表示,台美智庫討論的諸多議題,凸顯出地緣政治對於台灣的威脅,會從金融攻擊整合經濟脅迫與灰色地帶的軍事壓力,讓整體台灣面對的課題更為具象化。黃崇哲表示,此次經濟兵推演練更發掘了台灣的金融韌性,以及台美可進一步合作的政策空間,即使善用美國的金融機構角色也能有效消除中方的攻擊成果。據悉,此次兵推演練整體報告將由兩個智庫會整合並於10月間公佈,提供兩方作為後續討論的基礎。防衛民主基金會(The 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以研究國防、外交與中國政策為主的美國智庫。基於全球政經局勢日益複雜,除了傳統的研究領域的劃分外,FDD強調以跨域整合的方式,成立三大中心來研究一些新興問題,分別是軍事與政治力中心,經濟與金融力量中心,資訊與創新中心,相關研究及言論廣受美國國會與行政部門重視,是國會中各種公聽會的常客。據悉,金研院與FDD的牽線,來自於美國前陸軍部代理部長John Whitley受到芝大同學台大經濟系教授林明仁的邀請來台。而此次在台灣進行的金融戰兵推合作計畫,始於今年3月拍板。黃崇哲說,此項演練針對未來台海金融攻防情境,進而對進出口供應鏈正常運作的威脅進行系統性的思考,以生成因應對策。FDD專家代表團7月底訪台一事,《美國之音》(VOA)10日搶先報導,滯台期間曾與賴政府國防及國安官員會面,以了解新政府對防衛支出及國防政策的立場。訪團也與台灣金融研訓院就台灣在應對中國對台發動經濟與網路戰時可能採取的選項舉行一場桌面推演。FDD中國計畫主任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在桌面推演中扮演習近平的角色,他認為中國對台海現狀不滿意,未來無疑會以經濟、網路及軍事脅迫來推進統一目標,因此會從各種不同角度對台施壓,消耗台灣的經濟與政治韌性,使台灣更有可能屈服。
2024環太軍演登場!時隔10年再次用「兩棲攻擊艦」作靶艦 專家分析:劍指中國
美國及28個夥伴國家,將於6月27日起至8月1日止,在夏威夷群島周圍,展開例行性的第29次2年1度之2024年「環太平洋軍事演習」(RIMPAC),軍演中將有來自29個國家的40艘水面艦艇、3艘潛艦、14國的陸軍部隊、150多架飛機和超過2萬5千名官兵參與。相較2022年的26國38艘艦艇的陣容,本屆環太軍演規模更為龐大。綜合私人非營利軍事協會「美國海軍研究所」(USNI),以及《美國之音》(VOA)的報導,美國海軍第三艦隊(United States Third Fleet)的聲明指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海上演習,環太軍演整合部隊在動態海上環境中的能力,以展示全方位軍事行動中持久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美國海軍還表示,參與本屆軍演的軍機包括F-35閃電II式戰鬥機、P-8海神式海上巡邏機,以及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等。它們將在「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和「夏威夷海軍陸戰隊卡內奧赫灣基地」(Kaneohe Bay)外進行飛行演練。環太軍演由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主辦,剛上任不久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司令、海軍中將韋德(John Wade)擔任聯合特遣隊(Combined Task Force)指揮官。在演習正式舉行前,從各自母港出發的幾個水面支隊將在指定地點集合,並以多國組隊的形式,航行前往夏威夷。根據第三艦隊提供給《美國之音》的新聞稿,美國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USS Carl Vinson CVN-70)6月26日抵達「珍珠港—希卡姆聯合基地」。卡爾文森號航母是本次參加環太軍演的最大艦艇。這艘航母可搭載5千名船員和60多架飛機。據悉,始於1971年的環太軍演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海上軍事演習,而今年是第29屆軍演。中國曾於2014年獲邀派遣軍艦參加軍演。但從2018年起,由於中國綜合國力崛起威脅到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停止邀請中國參與這項國際軍事演習。這次演習的項目包括反潛戰、多艦水面戰、多國兩棲登陸以及航母打擊群對抗實彈部隊的「多軸防禦」等一系列場景中的多領域戰爭。其中「擊沉」(SINKEX)課目是環太軍演最受關注的重頭戲,也就是參與者使用反艦武器對目標艦艇進行實彈打擊。每次軍演選擇的「靶艦」的種類及噸位都不盡相同。今年環太軍演的「擊沉」演習目標將是已退役的4萬噸「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Tarawa-class amphibious assault ship),其將近4萬噸的規格,讓外界稱之為準航空母艦。根據美國軍事新聞網站「戰區」(The War Zone)的報導,這是環太軍演時隔10年再次使用兩棲攻擊艦作為靶艦,且美國海軍早在2022年就開始計劃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用於擊沉演習。這也是環太軍演2005年在演練中擊沉小鷹級航空母艦「美國號」後,時隔近20年後首次將類似航空母艦的巨型艦艇作為擊沉演練的目標。分析專家聲稱,環太軍演今年計畫將「塔拉瓦級兩棲突擊艦」作為擊沉目標,是為了回應中國近年來在巨型兩棲攻擊艦和航空母艦方面的發展,以及將這些艦艇投入台海衝突的可能性。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費雪(Richard D. Fisher, Jr.)向《美國之音》 聲稱,此次軍演意在向中方傳達重要的訊息,「中國計劃使用他們日益壯大的兩棲攻擊部隊。他們現在有8艘2萬噸以上、具備大型登陸平台的兩棲攻擊艦,並正在裝備第4艘4萬噸的直升機登陸平台攻擊艦。」費雪補充:「真正完成擊沉演習是一件大事。但為了威懾中國發起戰爭,所以盟友們需要考慮在一個非常大的周邊地區進行多次擊沉演習,以向中國證明,從衝突一開始就有能力立即擊沉大量中國船隻。」報導補充,儘管台灣多次表達了參與環太軍演的意願,也有美國國會議員長期呼籲邀請台灣加入環太軍演,但本屆軍演的29個參與者仍不包括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的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最近也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期刊發表文章呼籲,未來的環太軍演應該納入台灣。對此,中國國防部也在今年5月指出,「密切關注」有關本屆環太軍演的動向,「堅決反對相關國家拼湊有針對性的『小圈子』,破壞地區和平穩定。」
恐衝擊全球產業!CNBC示警「台灣電力短缺」 能源署:供電沒問題
美國財經媒體CNBC於10日報導稱,台灣作為全球半導體製造先驅,卻面臨嚴峻電力短缺問題,實施限電恐導致減產衝擊全球產業。經濟部能源署強調,供電都沒有問題,在過去幾年電力都運作的很好,甚至產業需要的綠電也不斷地在開發,畢竟產業是需要跟外界市場競爭。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表示,「台灣不僅面臨能源緊缺,更重大的問題是電力短缺」。他分析,高度仰賴進口使台灣格外容易受能源供應中斷影響,雖然停電部分來自電網老化,但實際主因為電價過低推升需求,才導致供應短缺。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台灣依賴進口滿足逾97%能源需求。台灣過去7年內經歷3次重大停電,4月又出現多次電力短缺。工業部門用電占全台電力消耗約55.3%。韋伯斯特強調,工業部門需要持續且可靠的電力供應,若未來台灣因供電不足被迫頻繁實行限電,屆時晶片減產,不僅半導體產業將蒙受鉅額損失,甚至可能衝擊整體市場、波及全球產業。根據綠色和平組織先前預測,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比現今增加1倍,台灣半導體製造業預計增加236%電力消耗。此外,韋伯斯特也提及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規模令人訝異,台灣未來的電力供應因此面臨「相當高的不確定性」。能源署進一步說明,台電有電網強韌計畫,電網就像神經系統,或者是聯絡的通訊系統,舉例來說強韌後單一主幹線會分為雙主幹或者3主幹線以避免過度集中,當然電網也不能保證絕對不會發生問題,但強韌後在恢復供電的速度會更快。此外,能源署指出,報導提到許多產業都沒有調電價,且電價都很低,但目前我們的做法是電價該反應就反應,當產業需要幫助時就會去補貼,但產業如果可以賺錢就不會特別去補貼,電價並沒有特別低。另外,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創立的泰拉能源(TerraPower)10日於懷俄明州舉行動土儀式,計畫興建新型核電廠,其將以液態鈉取代水作為反應爐冷卻劑,可望徹底改變現有發電模式。美國泰拉能源計畫在懷俄明州建造新型核電廠,有望成為全球能源供應新解。泰拉已於3月申請「Natrium」核反應爐興建許可,該反應爐將以液態鈉取代水進行冷卻,完工後高峰發電量可達500兆千瓦,可滿足40萬戶家庭需求。
他曾預言普丁侵烏 美學者:習近平4年後想一統台灣
美國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Dmitri Alperovitch)曾經揭露俄羅斯對於美國大選的干預,並在烏俄戰爭前兩個月精準預言這場衝突,而近日他則警告,「確信習近平想要拿下台灣」,最快恐在4年後採取行動。美國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近日警告,「確信習近平想要拿下台灣」。(圖/翻攝自X)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阿爾佩洛維奇指出,習近平和普丁非常相似,都希望能像那些擴大帝國領土的偉大領袖一樣名留青史,普丁是想要變成新的彼得大帝,而習近則是想超越毛澤東,並且達成毛澤東無法能及的成就,就是拿下台灣。阿爾佩洛維奇還點出,美中陷入爭奪全球霸權的「第二次冷戰」(Cold War two),美國過去與前蘇聯、目前與中國的衝突「詭異相似」,譬如第一次冷戰有區域衝突引爆點(flashpoint),包括東西柏林和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而如今則是台灣。阿爾佩洛維奇分析,2028年至2032年,最可能是習近平征服台灣的時間點。(圖/達志/美聯社)另外,這位電腦安全技術公司「CrowdStrike」共同創辦人兼前首席技術長接受《SpyTalk》訪問時也表示,普丁入侵烏克蘭的原因和習近平想征服台灣的原因完全相同,兩位獨裁領袖都來到70歲出頭,也開始審視自己政治生涯的尾聲,以及未來可能留下的影響力。阿爾佩洛維奇分析,由於習近平已經70歲,2027年再度競選共產黨領袖時,很可能又贏得5年任期,以79歲高齡執政到2032年,因此,2028年至2032年,最可能是他實現宿願的時間點,「我認為未來4至8年將非常非常危險」。習近平。(圖/達志/美聯社)阿爾佩洛維奇表示,「如果中國入侵,不論打贏或打輸,對於世界、美國、台灣或中國本身而言,都將是一場絕對的災難」,而他近日也出版一本名為「世界岌岌可危:美國如何在21世紀競賽中擊敗中國」(World on the Brink: How AmericaCan Beat China in the Race for the 21st Century,暫譯)的新書,並提出如何避免台海戰爭的策略,「我們必須讓習近平每天早上醒來,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邊刮鬍子邊對自己說,今天不是(動武的)那天」。除此之外,過去曾擔任美國國土安全部和國防部顧問的阿爾佩洛維奇還認為,美國應該要讓中國在軍事方面陷入兩難困境,並協助台灣打造防禦島嶼的能力,並且向北京表明,台灣衝突的後果,將對中國經濟造成毀滅性打擊。美國智庫學者阿爾佩洛維奇近日警告,「確信習近平想要拿下台灣」。(圖/翻攝自X)
普丁掌權時間恐超越史達林 專家分析他未來6年將做「這些事」
俄羅斯15日開始舉行總統大選投票,預計將持續3天,包括俄軍佔領的烏克蘭領土也會設立投票所。現年71歲、執政24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自2000年以來就算更換職位,也沒有離開過莫斯科的權力核心,故被外界認為是俄羅斯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他這次幾乎毫無懸念將繼續連任,有望統治俄羅斯至2030年5月,掌權時間恐長達30年,屆時他將成為俄羅斯執政時間最長的統治者,超越共產黨領導人史達林(Joseph Stalin)和18世紀的凱瑟琳大帝(Catherine the Great),有如21世紀的沙皇。對此,研究後共產主義政治的康奈爾大學教授羅森菲爾德(Bryn Rosenfeld)也點出:「俄羅斯總統選舉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據《美聯社》的報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顧問詹金斯(Brian Michael Jenkins)表示:「俄羅斯領導人現在正在談論『鞏固整個俄羅斯社會,以滿足其國防需求』它表明俄羅斯領導層明白普丁所描述的戰爭將持續很長時間,因此必須動用所有資源,換句話說,俄羅斯社會必須組織起來,以進行永久的戰爭。」因此普丁當選後,很有可能下令進行第2次軍事動員,以支援烏克蘭戰爭。第一次發生在2022年9月21日,引發了小規模抗議,更有部分俄羅斯人逃離該國以避免被徵召入伍。無論第2次軍事動員有多不受歡迎,它或許可以安撫18個月前應徵入伍的士兵及其親屬。俄羅斯15日開始舉行總統大選投票。(圖/達志/美聯社)此外,由於西方國家支援烏克蘭的行動正在減弱,普丁對俄羅斯戰勝烏克蘭充滿信心,也讓他堅持結束俄烏衝突的唯一途徑是烏克蘭重返談判桌,實際上意味著基輔將割地求和。因此,哈佛大學戴維斯中心俄羅斯和歐亞研究執行董事瓦克魯克斯(Alexandra Vacroux)認為,俄羅斯可能在幾年內嘗試評估北約(NATO)對《北大西洋公約》第5條共同防禦的承諾,也就是對其任何成員國的攻擊應被視為對所有人的攻擊。如果普丁試圖攻擊北約國家,但NATO反應溫和或充滿不確定性,「那麼你就表明,北約只是一隻紙老虎。」她也認為,這種嘗試代價很小,俄羅斯可以在不採取公開軍事行動的情況下進行這樣的測試,「你可以想像,最大的問題之一是網路攻擊算構成對北約國家的進攻嗎?」目前,由於俄羅斯在摩爾多瓦分離主義的德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駐有約1500名士兵作為名義上的維和部隊,因此摩爾多瓦一向被視為是俄羅斯的下一個目標,尤其它還不是正式的北約成員國。俄羅斯15日開始舉行總統大選投票。(圖/達志/美聯社)接著在俄羅斯國內,儘管反對派支持者和獨立媒體已經選擇保持沉默,但普丁新任期內可能還是會採取更多鎮壓措施。卡內基俄羅斯歐亞中心高級研究員史塔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表示,普丁本人並不推行鎮壓措施,但他批准其他人實施此類行動,「俄羅斯領導階層都在努力生存和適應,他們互相競爭,而且往往有著相互矛盾的利益,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在努力維護自己的優先事項,那就是政權的穩定。」對此,倫敦大學學院俄羅斯政治學副教授諾布爾(Ben Noble)則認為,LGBTQ+社群在普丁新任期內恐面臨進一步的鎮壓,在克里姆林宮眼中,它們被視為「來自墮落西方的進口產物。」事實上,俄羅斯在去年就禁止了名義上的LGBTQ+「運動」,並宣布該運動為極端主義。此外,俄羅斯法院也禁止民眾和醫師施行變性手術。
美國通過禁TikTok法案 專家:用戶靠「這招」繞禁令
美國眾議院13日通過「TikTok去中資化法案」,若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不出售股份給美企,那就會被禁。專言坦言,用戶可能會找到繞過禁令的方法。據《美聯社》報導,眾議院13日通過法案,要字節跳動在半年內出售TikTok股份,否則就會被禁。據了解,該立法給字節跳動兩選項,賣TikTok或是直接被禁。如果字節跳動選擇撤資,那TikTok將繼續在美國營運,美國也不再擔心會被外國對手控制。該法案還要字節跳動放棄TikTok著名的演算法,演算法能依用戶的喜好推薦內容。反之,如果字節跳動不出售,那TikTok不能進入蘋果和谷歌的應用程式商店以及網站。前眾議長裴洛西呼籲字節跳動出售TikTok股份。美國智庫「皮尤研究中心」調查,大多數青少年認為,沒有智慧型手機,能讓他們感到快樂或平靜。兩黨議員和支持法案的人表示,陸當局會要字節跳動交出1.7億美國用戶的TikTok數據。對此,TikTok否認這說法,公司從未跟大陸分享美國用戶數據,就算陸方要這麼做,他們也不會答應,美國政府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說法。事實上,2020年前總統川普想用行政命令禁TikTok,但TikTok提訴訟,之後被法院擋下。TikTok在上周就通知一些用戶,國會想全面禁該平台,危害數百萬家企業和無數創作者。14日有許多用戶打電話給國會辦公室抗議。不過,專家表示,就算TikTok真被禁,用戶可能可用VPN隱藏自己位置繼續用TikTok,政府這行為會受到挑戰,許多外國VPN服務不需遵守美國法律。
閣員卡位2/內外部因素不同考量 賴政府擬換國防與數發部長
行政院長陳建仁在新一屆立法院的總質詢中,堅定表示將與總統蔡英文同進退,不會在520後續任閣揆,同時也堅稱自己不是「看守內閣」。立院人士指出,民進黨這次首度打破「8年魔咒」,蔡英文總統連任二屆後由同黨籍的賴清德接手組成新政府,內閣成員不必像政黨輪替後全面更新,但準總統賴清德以及他的未來閣揆仍有自己的人事規畫,在內外面因素夾雜下,可能更換的閣員還包括國防部長邱國正與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外傳邱國正在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時,曾因為年金改革立場不同而有過不愉快,在新內閣將不再擔任國防部長。但知情人士指出,賴清德考量的並不是過往的一點意見不合,而是有更多的「外部因素」。美國聯邦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2月22日率團訪台,會見了蔡英文總統、賴清德及國安會祕書長顧立雄,原本美國在台協會公布的訪團行程到24日結束,訪團一行人最後提前在23日離台,顯然其訪台的目的進度順利「達標」;2天後就有媒體報導,國防部長邱國正已在打包辦公室,準備讓新的國防部長接手。蓋拉格去年就曾提出對台灣兵推結果的建議報告,提醒為嚇阻中共發動武力侵台,對台軍售項目應迅速交付,並在該區域內準備足夠關鍵彈藥庫存。另外,美國智庫也對該次兵推結果提出建議,聲稱轟炸機及潛水艇會在對中衝突中提供獨特及不對稱的優勢。美國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左3)2月22日率團抵台訪問,他主張美國應將庫存約200枚岸置魚叉飛彈,優先交付台灣,同行的眾議員則主張台、美可共同生產155公釐榴砲彈。(圖/外交部提供)政壇人士指出,邱國正不適合在新內閣中擔任國防部長,主要是因為他出身陸軍,難以避免地仍抱持著大陸軍主義思想,而這種戰略思考,與美國人對兩岸間的戰略想像格格不入。相對地,外傳新政府國防部長人選之一的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原為海軍,是最早提倡台灣應採用不對稱作戰的人,賴政府會持續加深推動不對稱作戰,李喜明想法符合美國的戰略要求;另一位可能的人選,則是統府國造潛艦專案小組召集人黃曙光,也是在不對稱作戰思維下的人選。若說國防部長換人主要考量了來自美國的「外部因素」,唐鳳在新政府中可能卸下部長職位、轉任政務委員,則是來自國內民眾、在野黨甚至執政黨自己人的怒氣。唐鳳是小英鍾愛的人選,但台灣的詐騙問題橫行不僅是國人痛中之痛,更被謔稱是另項「護國產業」,坐擁200億元預自的數發部卻無力洗刷惡名,從選前就不願担起網路打詐的責任,連民進黨自家立委也頗有微詞。不過,近來也出現另一種說法,指賴政府上台後,新潮流為了掌控數發部鉅額預算務必得「幹掉」唐鳳。對此,與賴清德關係密切的立委郭國文特別澄清說,外界對於唐鳳以及數發部有很高的期待,無論是打詐、網路上的假訊息、還是資安問題,都希望能發揮一定程度的功能,但顯然是因為失望而有一些批判的聲音,絕非民進黨內派系的特定目的,而故意打擊唐鳳。國防部長邱國正任期已超過3年,是自從總統民選後任職僅次於高華柱的4年的國防部長。(圖/周志龍攝)
美國防部示警:「這國」2045年恐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1太空強權」
雖然美國最近對莫斯科可能在太空部署核武器表達擔憂,但美國國防部指出,真正對華盛頓構成挑戰的卻是北京,他們直言中國可在2045年,甚至更早,成為一個在經濟、外交和軍事上佔有世界主導地位的超級太空強國。據《歐亞時報》(EurAsian Times)25日的報導,儘管俄羅斯總統普丁斷然否認美國的說法,並表示他反對在太空部署核武器,但據說美國媒體和華府決策人士還是高度重視莫斯科即將把核武器送入太空的情報,擔憂它可能具備在戰爭時期摧毀美國衛星的能力。對此,美國國會領導人也在上週的1場高度秘密會議中聽取了關於全面太空戰爭可能性的報告。「太空軍事化」並不是新的名詞,許多國家,甚至包括印度,都將太空領域用於軍事目的,被認為是透過獲取跨領域(陸地、海上和空中)進攻性軍事行動的有限能力,來進一步推進威懾戰略的重要一步。但「太空武器化」則有所不同,武器化直接涉及針對太空和地面目標開發、部署和使用太空武器,包括定向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weapon),以及具有攻擊能力、可摧毀敵方衛星或航天器的衛星。報導續稱,繼中國在2015年12月31日把太空軍事資產歸屬於新組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PLASSF)後,美國亦於2019年成立「美國太空軍」(USSF),就連印度空軍也不再是單純的空軍,而是「印度航空航天部隊」(IASF)。不過談及太空軍事化時,美國決策者直到最近才開始擔憂來自中國的威脅,而不是俄羅斯。中國最近在太空領域逐漸崛起成為一個非常有實力的競爭對手,且北京提出的長期取代美國成為地球及其他地區領先之經濟和軍事強國的願景,讓華盛頓深感不安。美國防部預測,中國2045年前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太空強權。(圖/達志/美聯社)五角大廈在向國會提交的上一份年度報告中指出,中國正大舉投資在天基的情報、監視和偵察(ISR)、衛星通信、衛星導航和氣像以及載人航天和機器人等太空探索方面的能力,已獲取並發展一系列反太空能力和相關技術,包括動能殺傷導彈、地面雷射和軌道空間機器人,以及擴大太空監視和反制能力。此外,「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領導管理參謀部、政治工作部、紀律檢查委員會(監察委員會)、網絡系統部、航天系統部等機構,並有軍事太空作戰與資訊作戰2個副戰區指揮級部門,直屬於中央軍委。PLASSF轄下至少8個基地,負責衛星發射、追蹤、研發與運作,管控地球的衛星與洲際飛彈發射,以及月球與深太空的太空船探測器等相關任務。營運實體包括4個衛星發射場、遠望航太支援船、北京與西安2個主要衛星控制中心。同時為了推動國家軍民技術「融合」之政策,中國的航太計畫還由軍事、民用、國防工業和商業部門的組織組成,包括PLASSF與大學和研究組織等民間組織的合作,以便將民間資源在戰時納入軍事行動。五角大廈的報告還指出,「中國在世界各地擁有廣泛的民用航太合作協議,且是衛星和太空技術的出口國。中國與30多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00多項航太相關合作協議,還正在邀請各國參與中國太空站,或由中國和俄羅斯共同領導的國際月球研究站,以向世界各國出售衛星發射服務和地面站。」此外,中國還推動成員國輪流領導的多邊組織「亞太空間合作組織」(APSCO),成員包括孟加拉、伊朗、蒙古、巴基斯坦、秘魯、泰國和土耳其,而埃及、印尼和墨西哥則為準成員。APSCO負責監督太空監視望遠鏡網路和任務訊息,其收集的觀測數據透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輸送。美國防部預測,中國2045年前將取代美國成為第一太空強權。(圖/達志/美聯社)報導強調,中國在太空領域不遺餘力的佈局中涉及大量投資,且中國在創新方面也正在取得進展,包括申請了越來越多的專利。根據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的一項研究評估,中國在太空與軍事相關領域的專利數量穩步成長,自2018年以來已超越美國。 美國前空軍副助理部長霍爾特(CAMERON G. HOLT)少將也認為,中國部署新系統的速度比美國「快5到6倍」,由於購買力平價差異,中國的1美元可以買到美國20美元才能買到的資材,他也因此示警「如果我們無法降低成本並提高國防供應鏈的速度,我們就會失敗。」由「美國太空軍」、「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和國防創新部門聯合發起的一項重要研究指出,除非華盛頓採取積極措施,盡其所有國家力量維持其在太空的領導地位,否則中國將趕上與美國的技術差距,並在2045年以後超越美國。此外,研究還示警,中國已迅速崛起,開始挑戰美國在全球研發(R&D)支出方面的領導地位,預計到2030年,中國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支出將比美國多出2000億美元以上。該份報告更直言:「具體而言,美國缺乏清晰且具有凝聚力的長期願景,缺乏在未來半個世紀及更久的將來,維持經濟、技術、環境、社會和國防軍事領導地位的宏偉太空戰略。」
歷史首見!美5航空母艦將齊聚西太平洋 擬為520台灣新總統就職做準備
中美關係近期看似有和緩跡象,但外媒披露,美國今年計畫將近半航空母艦艦隊派往西太平洋地區。目前,已有3艘美國航母在西太平洋活動,還有2艘可能很快加入。學者分析,即使美中雙邊關係和緩,但威懾中國仍是美國的首要之務,並為5月20日台灣新總統就職前的台海局勢做準備。據海事新聞網站Marine Insight近日報導,截至5日,美國太平洋艦隊旗下航母「林肯號」被發現駛離加州聖地牙哥母港,航向西太平洋;2008年至2015年部署在日本的首艘美國核動力航母「喬治華盛頓號」也預計部署在西太平洋,取代返回美國維修保養的「雷根號」。報導指,上述部署顯示出在現代歷史上,美國11艘的航母編隊中,首次有5艘特遣隊同時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美國航母近期參加在西太平洋的軍事演習,凸顯該地區的戰略重要性。譬如,「羅斯福號」和「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日前在菲律賓海與日本聯合演習。據了解,各國航母部署,通常有所謂「三三制」原則,即「1/3航母海上部署」、「1/3在廠維修」,與「1/3執行訓練」。這次美軍同時派遣5艘航母出海,情況罕見。但有專家認為,這種高出動率不會長時間持續。分析指,美軍這一不尋常的舉動,是對北韓和中國的強烈威懾。香港《南華早報》引述英國諾丁罕大學馬來西亞分校副教授巴頓(Benjamin Barton)表示,這項部署旨在表明美國已將重心放在印太地區,即使歐洲及中東目前都有衝突,「即使美中雙邊關係升溫,在該地區威懾中國仍是美國的首要之務」。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指出,朝鮮半島、台灣海峽和南海等戰略地區的緊張局勢持續,顯示美國需要展示其強大的存在,來安撫盟友並抵禦可能威脅和敵人。報導稱,此次部署也引發外界對北京對台灣意圖的擔憂,即在5月20日台灣總統就職典禮之前,大陸可能計畫舉行更多非比尋常的軍事演習。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國際軍事專家希思(Timothy Heath)認為,美國的部署可能是為了應對中國大陸在該地區可能採取的入侵行動。
投票前夜侯高喊同胞團結 指投賴台海將瀕戰
國民黨正副總統候選人「侯康配」今天在板橋舉行選前之夜,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致詞時,指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現在是「一人帶全黨好辛苦」,民眾黨目前仍是「長大進行式」,但這次總統大選就是1對1藍綠對決時,「現在就是他與賴清德二人的對決」,呼籲選民為了政黨輪替,一定要投票支持侯康配。侯康配新北選前之夜,司儀最後激動喊出現場參與人數已經破25萬人,這還不包括YT頻道上的支持者,侯友宜也在民眾簇擁加油「給我一個好總統」的加油尖叫聲中,穿過人群步上舞台。侯友宜致詞時強調,請民眾要好好看看三黨差異,誰才能讓人民安居,相較於民進黨已經成為「黑金貪腐進行式」,民眾黨如今是「長大進行式」,國民黨曾經慘遭失敗、現在是團結改革進行式,國民黨一定會持續改革進步。他還說,自己回到國民黨短短幾年,而且是從基層出身,曾經與國民黨失聯20多年,居然還有機會能代表國民黨參選,國民黨提名侯康就是要改變國民黨,他也抱著著感恩的心參選。侯友宜表示,他雖不知道民眾黨柯文哲主席走什麼路線,但歡迎白色力量加入國民黨的各條路線,他還說,柯文哲曾說可以綠白合,但若綠白合就不是政黨輪替,投給三號侯友宜趙少康,才能讓民進黨下台。他說,柯文哲指可以綠白合,若綠白合就不是政黨輪替,投給三號侯友宜趙少康,才能讓民進黨下台!他呼籲,藍白共同合作,終結綠色貪腐,藍白政黨合作,實現聯合政府。在先前的過程中,他無論如何被糟蹋,口也絕不出惡言,就是為了與白色力量共同打拚,完成第四次政黨輪替。侯友宜今天當著選前之夜現場25萬民支持者強調,民進黨已經執政8年,人民忍受痛苦8年,台灣的靈魂不能再輸了,大選這一仗不能輸,請選民一定要集中選票力挺侯康配,完成第四次政黨輪替。(圖/翻攝自中天新聞)侯友宜還引用蔣渭水的名句「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強調,不分藍白,團結才能實現政黨輪替;明天投票日也是經國先生逝世紀念日,經國先生曾說「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呼籲藍白選民集中力量,明天才不會後悔,現在就是一對一對決的時刻,是他與賴清德的對決,為了政黨輪替,請大家要投最強的三號侯康配,完成台灣第四次政黨輪替,實現聯合政府。侯友宜致詞時也再度重申,這次大選是和平與戰爭的選擇,美國智庫歐亞集團這幾天把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與已開戰的烏克蘭跟以色列領導人並列,認為賴是美國最危險的朋友,因為他支持台獨、說中華民國是神話、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侯友宜走的則是和平路線,反台獨、反一國兩制、守護中華民國、守護台灣;這是貪腐與清廉路線的選擇,賴清德縱容新潮流貪腐黑金,弊案重重,侯友宜走清廉路線,將成立新的特偵組清查弊案。侯友宜強調,這次大選也是廢死與反廢死公平正義路線的選擇,賴蕭走廢死路線,民進黨更有廢死黨綱,侯友宜走反廢死路線,依法執行死刑、強化治安;同時大選也是反核與能源永續的選擇,賴清德走的是跳票的非核路線,侯友宜走台灣能源永續路線,不會讓台灣用肺發電甚至缺電。此外,他認為,這次大選也是一場仇中抹紅與中間路線的選擇,賴清德只會抹紅,走閉關鎖國、兩岸交流遙遙無期的路線,侯友宜走台灣的中間路線,務實交流,捍衛國安,堅持台灣未來由2350萬人決定。侯友宜接著表示,民進黨執政8年,人民忍受、痛苦8年,台灣的靈魂不能再輸了,不能再這樣下去,這一仗不能輸,現在大家輸不起,一定要贏,請選民一定要集中選票力挺侯康配,完成第四次政黨輪替,支持侯友宜,人民大勝利。
美智庫疑賴路線 藍問「中華民國憲法是災難」會把台灣帶去哪
針對全球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評估今年風險,將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跟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並稱「美國的危險朋友」,國民黨2024競選發言人凌濤指出,此舉顯示美方確實友人擔心,若賴清德當選,選民將國家交給美國智庫口中的「危險朋友」,台灣會陷入何種兵凶戰危?兩岸的和平現狀會受到多大衝擊?外資對台灣的投資會有多大焦慮與恐慌?凌濤表示,賴清德在辯論會上竟表示中華民國憲法會對台灣帶來災難,要實現台獨,讓全球智庫的政治風險評析,把他當成相當大的風險。Eurasia Group 歐亞集團2024最新風險報告就直指賴清德是美國危險朋友。凌濤說,Eurasia Group 歐亞集團是歐美企業最常用的地緣政治風險諮詢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政治風險諮詢公司。在紐約、華盛頓、倫敦、東京、聖保羅和舊金山設立了辦公室,掌握政情,影響全球外資的投資意向。他指出,「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評估今年風險的報告中,在美國的「危險朋友(DangerousFriends)」當中,有一個就是賴清德。賴清德甚至被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並列危險朋友。如果台灣選舉副總統賴清德擔任總統、以及他的競選搭檔蕭美琴,台海的不安現狀將很快受到考驗。烏克蘭、以色列和台灣將繼續是美國的主要盟友。但這些國家領導人追求國家、有時是個人的利益,將進一步使華盛頓陷入不斷擴大的衝突。凌濤表示,國際智庫直指賴清德是不安的來源,是美國危險的朋友。凌濤並表示,國際媒體「彭博」報導「台海若開戰代價10兆美元」,內容指出,根據「彭博經濟研究」估計,台海開戰將付出約十兆美元代價,相當於全球GDP百分之十,遠超過俄烏戰爭、新冠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報導說,台海開戰代價太大,各方就算不滿現狀,都明白不該冒這種風險。凌濤表示,但賴清德稱「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災難」,台獨思維會把台灣未來帶往何種危機?這是全球媒體關注的現象,也讓大家擔心賴清德是否會讓台灣陷入兵凶戰危的災難險境。他也批評民進黨政府為了政治利益,操作「介選簡訊」緊張氣氛,卻毫無應對機制,讓全台灣人民陷入險境。國安團隊對簡訊發送的決策,不僅荒腔走板,連發射衛星都要觸發國家警報作為選舉操作,竟然連英文都可以寫成空襲、飛彈,讓全球在台灣觀選的外媒非常緊張。他強調,簡訊中甚至要大家進入防空避難,如果發射衛星都必須如此,去年十月到十二月總共七次的衛星發射都不發,接近選舉才發簡訊,這令人懷疑這根本民進黨介選與政治操作。
台灣2024大選結果將在全球激起陣陣漣漪! 《衛報》:恐定調未來美中關係
台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在本周六(13日)正式投票。對此,英國《衛報》駐中國大陸記者霍金斯(Amy Hawkins)分析台灣選情後認為,此次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美中2大超級強權的關係定下基調。據《衛報》的報導,資深駐中國大陸記者8日撰文指出,儘管中國共產黨從未統治過台灣,但它聲稱該領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並且不排除使用武力來實現其長期以來的「統一」野心。但越來越多的台灣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不想與北京有任何關係。而美國則致力於在中國企圖入侵台灣的情況下支持台灣,儘管這種支持的性質和程度仍不明確,因此該項政策又被稱為「戰略模糊」。這一切都使得台灣成為美中關係中最大的引爆點之一。對台灣選民來說,哪位候選人有能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是一個攸關生死存亡的問題,而許多民眾也關心中國以外的民生和經濟問題,但無論台灣人在1月13日做出什麼決定,整個亞太地區,乃至於全世界都將感受到選舉結果激起的陣陣漣漪。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目前民調的領先者是被北京批評為「麻煩製造者」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執政的民進黨認為,台海和平現狀仰賴於台灣在世界舞台上建立更牢固的外交關係,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但有分析家認為他在美國華府不像現任總統蔡英文如此受到歡迎,因此駐美代表蕭美琴出線成為副手也就有跡可循。主要反對派候選人則為較保守的國民黨市長侯友宜,他出身警界,在新北市執政時頗受歡迎。長期以來國民黨始終擺脫不掉其精英主義的形像,且苦於無法接受年輕選民的青睞,因此他們希望侯能以基層出身的背景吸引更廣泛的選民。侯友宜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貿交流和開放對話是維護和平的最佳方式,儘管他拒絕接受台獨思想,以及中國共產黨提出的「一國兩制」模式,讓一些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部分選民仍無法確定他在中國問題上的立場。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打破藍綠2大黨長期對峙態勢的另一名挑戰者,是台北市前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他在2014年進入政界以前是一名外科醫生,因此他試圖透過自己的科學務實背景,打造「技術官僚」形象。此外柯文哲也表示,在中國問題上,民眾黨為選民提供了一條不同於民進黨和國民黨的「中間路線」,但他的政策主張其實與國民黨更為接近。報導指出,「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是競選進入最後階段的主要議題,儘管台灣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中國入侵的威脅,但近年來緊張局勢加劇,北京的軍事演習和侵擾更加頻繁和激烈,美國情報也顯示,中國可能有能力在未來10年內吞併台灣。對此,國民黨將此次選舉視為「戰爭與和平」的選擇,但此類論點先前未能說服民進黨的支持者。蔡英文則在上個月重申了與香港一國兩制有關的論調,並強調:「我們不要香港式的和平,我們想要有尊嚴的和平。」但侯認為,投票給民進黨就相當於「把所有人都送上戰場」,因為這有可能引發台灣與中國的戰爭。不過,目前仍然有超過3分之1的台灣選民認為,經濟發展是下一任總統最迫切的議題,也是選民心目中最重要的議題,儘管與世界其他地區相比,台灣的通貨膨脹率較低,11月僅達到2.92%,但許多人仍認為生活成本過於高昂。但即使是經濟議題的爭論,最終還是會回到政治問題上。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認為,「台灣經濟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此提出的解決方案,皆不可能完全脫離與中國的關係。」台灣2024的總統大選將對全世界產生深遠影響,尤其將為未來的美中關係定下基調。(圖/達志/美聯社)作為一個小島,台灣有97%的能源仰賴進口,2017年、2019年、2022年都曾發生過大規模停電,因此能源安全成為眾多選民關切的議題。儘管台灣政府設定了增加能源儲備的目標,但北京若出手封鎖,台灣的天然氣、煤炭、石油儲備量還是只能維持200天,重啟核能與否因而成為本次大選另一項重大議題。北京目前正在密切關注投票結果,預計未來幾天將加大對台灣的壓力。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致詞中曾表示,「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中共仍然希望透過政治和經濟壓力等和平的方式,而不是全面戰爭,來實現這一目標;台灣外交部則表示,當局一直在記錄中國干預選舉的行動,預計將在投票後發表分析結果。 中國問題專家比爾畢曉普(Bill Bishop)在最近的貼文中指出,儘管賴清德的勝選不太可能立刻激起中國發動軍事侵略,但「如果北京在賴清德5月就職前,就開始採取軍事和經濟脅迫,請不要感到驚訝」。報導分析,無論誰贏得大選,台灣舉選結果都將為2024全球地緣政治定下基調。不過,直到11月美國大選結果出爐前,美中關係都不可能太穩固,2國在各領域的明爭暗鬥仍會相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