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
」 美國 羅訴韋德案 墮胎 川普 拜登向最高法院上訴還不夠 TikTok執行長會見川普求新政府翻盤
TikTok近期正面臨在全美遭到禁用的危機,TikTok官方近日也因此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希望法院能暫緩2025年1月生效的下架禁令。而為了能更遏止遭到禁用的命令,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日前也與總統當選人川普會面,希望能在川普的操作下,解除這項禁令。根據外媒報導指出,在TikTok官方對外發出聲明表示已經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上訴之際,TikTok執行長周受資也與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進行會面。而在會面結束後,川普也在記者會上表示「會重新研究一下TikTok」,更直言表示「我對TikTok有特別的好感,因為我在年輕選民中贏了34個百分點。有人說TikTok在這方面起了作用,我也認為TikTok確實產生了影響。」據了解,美國國會這項禁令要求TikTok的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必須將其其美國業務出售給非中國企業,否則將在2025年1月於全美範圍內禁止TikTok的使用。而TikTok認為這項禁令侵犯了言論自由,並指控美國國會施行「前所未有的言論限制」。後續TikTok官方於16日對最高法院提交上訴,剛好這天也是川普與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會面的日子。據了解,川普曾在2016年任內任內試圖封禁TikTok,但其卸任後對TikTok改變態度,甚至在今年國會通過TikTok禁令後,川普也曾公開反對過。而在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川普指出自己在年輕選民中領先34個百分點,並暗示TikTok對自己的支持率有明顯幫助,更表示會「重新審視TikTok」。川普的新政府將於2025年1月20日正式上任,但TikTok禁令的執行日期則是2025年1月19日,如今最高法院是否裁決暫緩執行禁令,則成為TikTok的關鍵點之一。
趕在下架命令前壓線求生 TikTok向美國最高法院申請暫緩執行
以短影音著稱的社交平台TikTok,因面臨即將生效的禁令,目前已向美國最高法院提出請求,希望暫時阻止這項禁令的執行。根據《macrumors》報導指出,依據美國國會的4月份通過的法案要求,TikTok若未在期限內將公司出售給一家非中國企業,將於2025年1月19日起從美國的應用程式商店中下架,但由於TikTok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拒絕履行出售要求,因此禁令即將於2025年1月19日開始執行。TikTok在請願書中強調,國會這一禁令已明顯侵犯言論自由,認為國會制定了「前所未有的言論限制」。TikTok表示,TikTok是美國「最受歡迎且最重要的通訊平台之一」,希望最高法院能重新審視這一案件,尤其是在下級上訴法院已經駁回相關言論自由辯護的情況下。美國國會主要是擔憂如果TikTok繼續由字節跳動掌控,中國政府可能會要求字節跳動提供美國用戶的資訊。而外界也有消息傳出,指稱中國政府可能利用TikTok散播政治宣傳和假消息。因為上述原因,所以美國國會才要求字節跳動必須在9個月內將TikTok出售給非中國企業,但字節跳動堅定的表示這項要求「無法實現」。字節跳動強調,TikTok的原始代碼極為複雜,新買家需要數年時間才能熟悉和維護系統,且字節跳動也不打算向第三方公司開放TikTok的演算法。報導中也提到,由於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的關係,這項禁令是否會真的執行或是長期執行,仍然還有變數。雖然川普曾在2016年上任時阻止過TikTok,但在卸任後,他明顯改變立場,在2024年時甚至公開反對國會通過要求TikTok進行變賣的法案,近期甚至傳出川普與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會面的消息。
強制出售令依舊有效!TikTok上訴遭美國駁回 廣告商「這理由」持續支持中
目前有消息指出,針對美國法院判處字節跳動(ByteDance)強制出售TikTok或面臨禁令的法律後,雖然字節跳動曾提出上訴,但如今已確定遭到駁回。但即便如此,TikTok的廣告商並未急於撤出平台,主要是因為TikTok過去幾年來多次面臨類似威脅,但依舊屹立不倒,且擁有穩定的活躍用戶群,在美國擁有1.7億用戶。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根據字節跳動的計劃,TikTok須在2025年1月19日前出售其美國業務,否則將面臨美國政府的禁令,這將嚴重衝擊其龐大的廣告收益。TikTok和字節跳動認為,法院這項判決明顯違憲,侵犯美國民眾的言論自由,因此在5月時曾提出上訴,試圖阻止該禁令在美國最高法院裁決前生效。而為了安撫廣告商,TikTok全球商業解決方案總裁錢德利(Blake Chandlee)曾向廣告商發送郵件,表示公司會持續抗爭。雖然目前許多品牌仍繼續在TikTok投放廣告,但許多公司已在準備「B計劃」,以應對TikTok被禁的可能性。媒體代理公司Horizon Media的品牌安全執行副總裁傑森(Jason Lee)表示,部分廣告商正在擬定應急方案,以便在禁令生效時能迅速重新分配投入的資源。報導中提到,如果TikTok真的在美國遭到封禁,最直接受益的將是Meta和Alphabet旗下的YouTube。但截至目前為止,TikTok的用戶依然十分活躍,品牌方短期內不會輕易撤離此處。PadSquad的策略主管沃爾德(Lance Wolder)認為,除非消費者率先離開平台,否則廣告商不會提前放棄這塊市場。根據市場調研公司Emarketer的資料顯示,TikTok在美國的廣告收入在2024年預計達123億美元,而Meta在2024年的廣告收入預計將達1590億美元。Emarketer首席分析師賈恩伯格(Jasmine Enberg)表示,若TikTok在美國消失,將重塑社交媒體市場,讓Meta、YouTube和Snap受益,而依賴TikTok謀生的內容創作者和小型企業將面臨重大打擊。也因為這起事件,Meta Platforms股價創下629.78美元的歷史新高,Alphabet股價也上漲至176.21美元。此外,由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持有大部分股份的特朗普媒體與科技集團(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股價也上漲3%,Snap(Snapchat的母公司)股價則上漲1.89%。
馬斯克「創紀錄薪酬方案」再遭法院否決! 法官控:董事會被迫屈服
世界首富馬斯克在特斯拉公司的創紀錄薪酬方案,再度被1位德拉瓦州法官否決,儘管特斯拉股東在6月的會議上支持予以恢復馬斯克薪酬。以美東時間2日收盤價計算,該方案價值1015億美元。雖然在6月13日的公司年度大會上股東已經表決通過,但德拉瓦州衡平法院法官麥考密克(Kathaleen McCormick)決定堅持她1月得出的最初結論,即該公司董事會在2018年採用該薪酬計劃時,受這位億萬富翁企業家的影響太大了。麥考密克認定,「特斯拉董事因為受到利益衝突的束縛而向馬斯克支付了過高的薪酬。」尤其馬斯克先前曾表示,他需要更多特斯拉股份以保持對這家電動車製造商的控制,並進一步向AI領域擴張。「毫無疑問,董事會本可以決定向馬斯克支付一系列合理且有利於公司營運的金額,」麥考密克在長達101頁的判決中寫道,「相反,董事會向馬斯克屈服了。」根據德拉瓦州法律,馬斯克現在有30天的時間來決定是否對麥考密克的裁決提出上訴。與美國最高法院不同的是,該州最高法院審理所有針對下級法院裁決的上訴。特斯拉稱判決是錯誤的,並將提出上訴。該公司在X平台上發文稱:「如果不被推翻的話,這項裁決意味著管理德拉瓦州公司的是法官和原告律師,而不是它們的正當所有者——股東。」其股票選擇權方案最初價值26億美元,在法官取消時飆升至560億美元。以美東時間2日收盤價計算,該方案價值1015億美元。雖然麥考密克取消史上最高美國企業高階主管薪酬安排的判決,可能會對馬斯克的財富造成重大損失,但就算沒有這些薪酬,他仍然是世界首富。特斯拉股價在盤後交易下跌1.4%。
加州禁私立大學「傳承入學」 史丹佛、南加大等名校受衝擊
美國許多大學有所謂「傳承入學」(Legacy Admissions)政策,在招生時優先錄取校友或捐款者的子女,此作法一直飽受爭議,而私校藉此吸引巨額捐贈尤其為人詬病。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9月30日簽署法案,禁止受補助的私立學府採用這種政策,成為繼馬里蘭州後第二個如此規定的州,史丹佛大學及南加大等名校皆受到衝擊。紐松簽署AB1780法案禁止「傳承入學」,他發表聲明說,「在加州,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憑藉自身的能力、技能和努力獲得成功。『加州夢』不應該只屬於少數幸運兒,這就是為何我們敞開大門,讓每個人都有公平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根據法令,自2025年9月1日(秋季)起,加州的私立學府將不得在錄取學生時,考慮申請人是否與校友或捐款人有關係,違法者須詳細揭露與偏袒有關的資訊,也要讓大眾了解學生家庭的財富、種族及居住地等狀況。「傳承入學」的入學率也會出現在加州司法部的網站,但個別學生身分將受到保護。校友捐贈是美國大學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據相關數據統計,每年美國大學所接受的巨額捐贈,約占大學一年總收入的3分之1。在這些捐款中,27%來自校友。加州大學(UC)體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等其他公立學校已禁止「傳承入學」數十年,但私立院校仍未廢除。史丹佛大學去年秋季錄取295名校友的子女,占新生比重的13.6%。南加州大學的報告指出,去年秋季錄取1791名校友親屬,而聖克拉拉大學則有38人。大學則表示,這些學生都符合錄取標準。史丹佛發表聲明指,在新法生效前,學校「將繼續檢視其招生政策」。去年6月,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哈佛大學以「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招生違憲,禁止學校在招生過程中考量種族或族裔因素;「傳承入學」同樣牽涉機會平等,隨即面臨檢視。馬里蘭州首先通過法案,禁止私立學府考量校友特權作為錄取學生依據。維吉尼亞州、伊利諾州及科羅拉多州則對公立大學下達禁令。
川普「封口費案」延至9月判決 總統大選2次辯論後才公布結果
美國前總統川普先前因封口費案遭34項形式定罪,原本在11日就要公布審判結果,但目前卻傳出將延後至9月18日才會公布,也就是在2024美國總統大選第二輪辯論(9月10日)之後。據了解,之所以會延期,主要是法官同意考慮美國最高法院關於總統豁免權的新裁決對案件可能產生的影響。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美國最高法院最近祭出一份裁決,內容是為總統提供廣泛的豁免保護,同時限制檢察官在試圖證明總統的非官方行為違法時,必須引用任何官方行為作為證據。根據這一裁決,川普將享有絕對豁免權,並且對於其他所有官方行為享有推定豁免權,但對於純粹的個人行為則不存在豁免權。但即便如此,目前最高法院這項裁決會如何影響封口費案,目前尚不明確。在最高法院祭出這項裁決後,川普的律師就要求紐約法官撤銷陪審團的有罪判決,並且將判決結果出爐的時間延後,以最高法院的裁決作為考慮的因素。而法官也表示,將會在9月6日作出判決,但如果有必要的話,,下一次庭審日期將定於9月18日。報導中也提到,原定要11日就公布的判決,如今卻延後至9月,這不僅讓川普可以順利的度過共和黨的提名大會,甚至可以在更接近總統大選的時間才面臨判決,也會許在判決結果出爐之前,會有更多選民在內心選定好自己的支持對象。據了解,整起事件是源自於一樁虛假商業紀錄案件,檢察官宣稱川普為了掩蓋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向成人影星支付13萬美元的封口費,結果將其登記為法律費用,中間有偽造文書之嫌疑。但不管事成人影星還是檢察官的指控,均遭到川普駁斥,川普的委任律師也辯稱「這費用是因為法律工作而支付的,所以被分類為法律費用是正常的」。
煽動支持者推翻選舉結果!美最高法院裁定「可享刑事豁免權」 川普發聲慶賀了
美國前總統、共和黨準總統候選人川普(Donald Trump)遭控於2020年競選連任失敗後,企圖煽動支持者推翻大選結果,引起國會山莊暴動事件,去年被司法部特別檢察官史密斯(Jack Smith)依4項罪名將他起訴。對此,美國最高法院昨(1日)做出裁決,判定川普在任職期間的公務行為,可享刑事豁免權。綜合外媒報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以6票贊成、3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此項裁決,保守派首席大法官羅伯茲(John Roberts)在判決書中表示,不得將總統在履行憲法規定的公務職責時所採取的行動定為犯罪,因此川普在任職期間的行為,應享有「刑事豁免權」,可以免於刑事起訴。大法官羅伯茲也說明,若川普做出「非官方行為」則將被排除豁免權之外,強調「總統並未凌駕於法律之上」,但川普的哪些行為屬於公務或私人活動,後續將交由下級法院釐清審理。對此,持反對意見的自由派大法官索托馬約爾(Sonia Sotomayor)則抨擊,這是對憲法和政府制度的嘲弄,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出於對我們民主的擔憂,我不同意。」判決出爐也意味著,川普於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將不會受到審判,消息曝光後,川普在社群平台發文慶賀,直呼這是美國憲法與民主的「巨大勝利」,並為自己身為美國人感到自豪。最高法院做出豁免決定後,無疑對檢察官史密斯是巨大打擊,儘管目前特別檢察官辦公室尚未對此事做出公開回應,但恐怕史密斯及其團隊後續需撤銷對川普的部分指控,以符合最高法院的裁決,甚至可能重新提交對川普的起訴書。
辯論表現欠佳…共和黨提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 呼籲賀錦麗罷免拜登
美國總統拜登28日辯論表現欠佳,其高齡及思維敏銳度再遭質疑。共和黨籍聯邦眾議院議長強生28日表示,拜登的內閣應考慮援引憲法《第25修正案》,將拜登罷免。另一方面,美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提高國會暴動案的起訴門檻,川普的相關罪名有可能被撤銷。共和黨籍眾議員羅伊(Chip Roy)提出決議,呼籲副總統賀錦麗援引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宣布拜登無法履行總統職務。強生對此表示,「很多人都在要求」援引,但這取決於拜登內閣成員。強生向記者說:「我會要求內閣成員捫心自問。…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履行自己的職責。」《今日美國報》28日獨家報導,拜登的辯論表現引發民主黨陣營擔憂,具影響力的金主們私下討論是否應公開要求拜登棄選。拜登的顧問則忙著緩解疑慮。拜登競選團隊發言人舒斯特(Seth Schuster)表示,拜登不會退選,「選民們沒有表明過同意此事」。拜登團隊說,拜登會參加9月美國廣播公司(ABC)舉辦的第二場辯論。據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拜登與川普之間的首場辯論,在所有電視頻道中吸引了4790萬名觀眾觀看,收看人數較2020年大幅下滑。談到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就在2021年1月,針對川普支持者攻占國會大廈一事,當時民主黨掌控的眾院曾通過不具約束力的決議,呼籲時任副總統彭斯援引該修正案解除川普的總統職位,但遭彭斯拒絕。28日,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以6比3的票數駁回下級法院的判決,提高了妨礙官方程序指控(obstruction charge)的法律門檻,其中涉及檢察官針對川普推翻聯邦選舉結果的案件,以及參與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襲擊事件的被告。這項裁定使得數百起案件面臨不確定性。川普28日在維吉尼亞州造勢時呼籲釋放參與國會山莊暴動的川粉。他說:「現在就釋放J6(國會暴動)人質,他們經歷了一切,所以現在就應該被釋放。」
全球首例「將墮胎權入憲」! 法國國會2院壓倒性通過修正案
有鑑於法國部分團體和立法者呼籲使用更強有力的語言,明確保障墮胎的「權利」,在歷經1年半的推動與立法程序後,法國國會2院議員4日召開特別會議,以780票贊成、72票反對的壓倒性票數通過「自願終止妊娠」(IVG)入憲法案,輕鬆突破修改憲法所需的3/5多數票,並成為世界上第1個將墮胎權寫入憲法的國家。據CNN的報導,法國參議院(Sénat)與國民議會(Assemblée nationale)4日於凡爾賽宮召開國會2院特別會議,針對「自願終止妊娠」入憲案進行最終投票。925席中有852席投票,結果為780票贊成、72票反對,以壓倒性的支持票數正式通過該項憲法修正案。投票結束後,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也出現「我的身體,我的選擇」(Mon corps mon choix)的字樣,以慶祝修正案通過。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也出現「我的身體,我的選擇」(Mon corps mon choix)的字樣,以慶祝法案通過。(圖/達志/美聯社)對此,法國總理阿塔爾(Gabriel Attal)在投票前表示,立法者對過去被迫忍受非法墮胎的婦女負有「道德責任」,「最重要的是,我們向所有女性傳達一個訊息:妳的身體屬於妳自己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也在X平台發文慶賀法案通過,「法國的驕傲,普世的訊息」,並宣布政府將在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International Women's Day)舉行正式儀式慶祝該修正案的通過。法國首次在1975年將墮胎合法化,當時前歐洲議會議長、時任法國衛生部長維爾(Simone Veil)發起了一場運動。據悉,維爾是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倖存者,後來成為該國最著名的女權主義偶像之一。女權活動人士慶祝憲法修正案通過。(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該修正案的通過是法國左翼政治運動的重大勝利,多年來,法國左翼一直在推動墮胎權入憲。2022年之前,馬克宏政府與該憲法修正案目前的主要反對者一樣,認為此舉是沒必要的。然而,2022年,當美國最高法院裁定「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敗訴,並讓全美各州自行決定該議題時,法國立法者被迫採取行動,以憲法保障墮胎權。雖然墮胎在美國政治中是一個高度分裂的問題,而且支持者及反對者常常按照黨派界限進行劃分,但在法國,墮胎卻得到了廣泛的支持,法國各民調皆顯示,全國約有80%的民眾贊成該權入憲。而4日下午集結於凡爾賽宮前,抗議墮胎權入憲的民眾也大約僅有550人。
全球首例 !阿拉巴馬州「氮氣死刑」引爭議 專家:恐造成囚犯痛苦死去
美國阿拉巴馬州宣布,在台灣時間25日下午2點鐘開始, 對一名58歲的死刑犯接受「氮氣窒息法」(Nitrogen Hypoxia)處決,成為美國、也是全球史上首位以此方式伏法的死囚。不過專家指出,這種全新處刑方式,囚犯會因為氧氣被氮氣剝奪,使其窒息死亡,認為這種方式備受爭議。58歲的死囚史密斯接受「氮氣窒息法」處決。。(圖/達志/美聯社)根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58歲的死囚史密斯(Kenneth Smith)已於美國時間24日晚上8點25分,台灣時間25日下午接受「氮氣窒息法」處決,史密斯被判死刑原因,是他在1988年殺害伊莉莎白希內特(Elizabeth Sennett),這名婦人被發現在在家中身中多刀死亡,警方調查後發現死者丈夫以1千美金買凶殺人,史密斯是其中一名殺手;他在1996年被判處死刑,不過2022年執行失敗後,阿拉巴馬州重新審閱程序,成為全美首位以氮氣處決的死刑犯。報導稱,這起全球首例以「氮氣缺氧」讓死囚伏法的處決方式,執行前引發各界爭議史密斯在獄中的輔導牧師和律師團隊不斷為他請命,並以多次處決違反美國憲法第8修正案「禁止殘忍和不尋常的懲罰方式」請求暫緩,案件在執行死刑的前一天被美國最高法院駁回。所謂的氮氣處決,就是在犯人臉部綁上密閉面罩並灌輸氮氣,據阿拉巴馬州官方指出,這種處決方式約為15分鐘,犯人在幾秒內就會失去意識,幾分鐘內就會缺氧死亡,不過專家對於這樣的說法抱持懷疑態度,根據埃默里大學醫學院麻醉師兼麻醉學副教授席佛特(Joel Zivot) 認為,若死囚的面罩不合適,恐造成氮氣外漏,造成執行死刑時間拖更久,等同讓死囚遭受殘忍、不人道的待遇。美國過去執行死刑方式多以藥物注射方式,但過去就曾因為藥物短缺,官方拿未經測試的藥物混合使用,引發注射失敗的情況,據統計,美國統計從2018年以來,全美共發生3起死刑注射失敗事件,2014年在奧克拉荷馬州,甚至造成一名死刑犯痛苦掙扎20分鐘後才死亡,而美國在2023年共執行24件死刑,皆採取藥物注射方式。針對史密斯這次使用「氮氣窒息法」處決,聯合國一組人權官員就指出,氮氣處決將「導致痛苦且羞辱性的死亡」,這可能會違反美國加入的一項禁止酷刑與不人道刑罰的國際條約,而阿拉巴馬州在呈交法庭文件則指出,史密斯所面臨的死刑方式,遠比他30多年前對所殺害女子的遭遇好得多了,雖然使用氮氣處決引發爭議,但對被害人家屬,他們終於看見司法伸張正義的一刻。58歲的死囚史密斯接受「氮氣窒息法」處決。(圖/翻攝自 X)
看CES選股1/蘋果10萬頭盔會不會熱賣? AI美股憧憬行情看它愈燒愈旺
「AI應用面的真正需求,有沒有辦法出來,要等2月2日後,市場才比較能看清楚。」群益美國基金經理人向思穎接受CTWANT採訪時說,這個日子是蘋果首款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高達10萬頭盔」開賣日期,也是觀察12日落幕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AI新品能否開花結果的一項指標。1月16日,蘋果(Apple)股價一度重挫到174美元,受到美國最高法院駁回反壟斷上訴案,裁定須修改App Store金流政策,禁止強徵所謂「蘋果稅」,終場下跌1.23%以183.63美元作收,而蘋果股價這一個多月來跌幅達6.26%、12.26美元。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9日在拉斯維加斯盛大登場,逾4000家科技廠參展,從5G、人工智慧、汽車到加密貨幣、智慧醫療等新品盡出,不意外地的,全場最大焦點就是「AI」。「今年以前,大家在CES沒談過AI,但去年市場出現各種AI可能性的討論後,今年CES展全聚焦在日常生活中的AI運用。」永豐美國基金經理人周彥名說,當產業界在應用面多方嘗試以產生市場新需求時,「對投資人來說,這也是最好的機會點,不管短中期,AI都是正確方向。」2024年CES展中可看到三星、LG、SONY等將AI應於於TV、吹風機等家電用品。(圖/CES提供)向思穎則認為今年CES有四個重點,「AI、無線物聯網IOT、3R(AR、VR、XR)與車用、電動車」,也就是可以觀察選股的四大方向。向思穎繼續說,今年CES上,三大晶片廠輝達、英特爾、超微等科技大咖全鎖定AI,譬如輝達端出全新SUPER版RTX 40系列顯卡新品,高通也著重AI手機,各廠也與華碩、MP等品牌廠結盟合推AI筆電與AI PC,超微在修圖、照相等應用上力推企業端產品。再者,「今年也很不同,車用部分不再談自動駕駛,改為聚焦與ChatGPT互動的切換功能面」,向思穎說,像是BMW、BENZ、福斯汽車等都推出語音助理,「這些車廠還強調副駕與乘客可透過螢幕(面板),玩遊戲、追劇等,強化娛樂功能。」「今年從晶片廠到車廠都在說一個陌生、全新的專有名詞『軟體定義車輛』」向思穎解釋,「以前,車內軟體程式要開回原廠更新,現在透過WiFi下載就完成,因此過去CES上談的『電動車』硬體設備面,今年已進階為軟體升級。」理財達人雨果分享自己的投資觀察,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美國科技股,可以考慮指數型的ETF。(圖/CES、雨果提供)周彥名則提及AI晶片到雲端運算面的需求,「企業要應用AI,從超微的修圖軟體到透過AI幫忙消費購物製作商品比較表」、「參加生日Party不知道準備甚麼禮物,亞馬遜購物網會幫你列出購物清單」、「沃爾瑪已準備類似做,未來或許國內momo等電商平台,也可能有這樣的功能,這樣也就需要很強的運算的雲端。」以微軟為例,今年以來股價上揚,重登全球市值王寶座,二位經理人也都提到在CES展中可看到在Windows鍵盤增加Copilot按鍵,按一下就出現Copilot對話機器人,可以在使用Office文書處理、瀏覽網頁、視訊通話等一同操作,「如此一來走向普及化,是生成式AI很重要的轉捩點」。美股七巨頭2024年初以來漲幅各異,很多股民討論「股價變貴還可以跟進嗎?」向思穎說,「我個人覺得2024美股還是會跟著AI持續,且還是會比較集中在晶片廠,尤其要看看蘋果的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消費者反應如何,才能進而看到更多品牌的市場面。」以美國科技個股來看,輝達、英特爾、美光科技、特斯拉、Facebook母公司Meta、蘋果、網飛、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還是為觀察重點;「以網飛來說,訂閱制收費分為更多級之後,也帶來營收成長,選股仍是會著重在市場需求面帶來的營收成長,財報即是很重要依據。」周彥名說。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的理財達人雨果告訴CTWANT記者,「若是想投資美國的科技股,又不知道該挑哪些公司比較有機會,也可以直接投資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譬如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QQQ),也可以投資費城半導體指數,譬如iShares半導體ETF(SOXX)。」
美史上最久冤獄! 男遭誤判謀殺「坐牢48年」無罪釋放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State ofOklahoma)一名現年71歲的男子因為48年前的一場謀殺罪誤判,讓他大半輩子都在獄中度過。最近,法官終於還給他一份清白,該案也成為美國史上被無罪釋放但監禁最久的囚犯,他將獲得州政府共17.5萬美元(約新台幣547萬)的賠償;不過他目前卻正受肝癌所苦,基金會也為他募款,支持他的生活費及化療費用。根據外媒報導,居住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男子格林(Glynn Simmons)於1974年時捲入了一起謀殺案,遭判入獄48年1個月又18天。不過根據國家無罪登記數據顯示,這促使他成為被無罪釋放,但服刑時間長的囚犯,隔年與同案被告唐(Don Roberts)定案入獄時格林才年僅22歲。由於美國最高法院對死刑的裁決,刑罰後來被減為無期徒刑,但是格林喊冤,案發當下他人在家鄉路易斯安那州(State of Louisiana)。據悉,唐已在2008年被釋放,不過格林仍持續被羈押。今年7月,地方檢察官維基(Vicki Behenna)透露,當時檢察官隱瞞了該案辯方的證據,其中就包括一份警方報告,其中有目擊者似乎已經指認其他嫌疑人,因此法官艾米(Amy Palumbo)就下令對格林重新審判,最終因為證據不足證明格林與該謀殺案有關,因此撤銷對他的判決,也結束了他在獄中48年的生活。格林這場冤案中將獲得高達17.5萬美金的賠償,而格林的辯護律師喬(Joe Norwood)表示,這筆錢或許要在數年之後才能領到。雖然格林已重獲自由,但是他仍須靠GoFoundMe基金會為他募款的數千美元過生活,及作為對抗肝癌的化療費用,同時可能會對奧克拉荷馬州和參與逮捕、定罪的相關單位提起聯邦訴訟。
美眾院議長出爐 「國會台灣連線」成員、極右派議員強生當選!
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的堅定支持者、共和黨籍極右派眾議員強生(Mike Johnson)於美東時間25日在全黨支持下,以220票當選美國新任聯邦眾議院議長,結束眾院自麥卡錫(Kevin McCarthy)3日遭罷免以來,長達22天的癱瘓狀態。據悉,強生曾全力支持川普推翻2020年的總統大選結果,而他也是美國眾院跨黨派組織「國會台灣連線」(Congressional Taiwan Caucus)的成員。據CNN的報導,共和黨25日提名第4位議長候選人強生,以取代數個小時前才獲提名,卻又因共和黨極右派抵制而被迫退出競選的共和黨第3號人物艾默(Tom Emmer)。稍早強生也在共和黨內無人跑票的情況下,以220票比209票,擊敗民主黨提名候選人、眾院少數黨領袖傑福瑞斯(Hakeem Jeffries),當選新任聯邦眾議院議長。報導指出,路易斯安那州共和黨人強生,於2016年首次當選眾議院議員,並在當選議長前,擔任眾議院共和黨會議副主席。作為一名專注於憲法的律師,他曾透過法律手段,以實際行動支持川普推翻2020年的總統大選結果,甚至還在川普遭到國會彈劾時,擔任其辯護團隊的成員。對此,川普也在本次議長選舉前,於「真相社群」(Truth Social)上發文表示:「2024年,我們將取得更大、更重要的勝利!我強烈建議大家支持議長候選人強生,並盡快讓他選上!」此外,強生也堅定支持極右派的大部分主張,包括反對墮胎權及限縮LGBTQ權利。據悉,在美國最高法院於去年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當天,強生就在受訪時表示,憲法並沒有保障墮胎權,直言此案被推翻「是重大且歡欣的時刻。」與此同時,身為眾議院司法與軍事委員會成員的強生,還有加入致力於改善美台關係的眾院組織「國會台灣連線」。他也是2021年「台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Solidarity Act)與其他挺台抗中法案的連署人。至於烏克蘭議題上,強生則呼籲要加強對烏援助的監督。而在今年5月,烏克蘭援助包裹法案表決時,強生也是57名投下反對票的共和黨眾議員之一。
馬斯克推文「私有化特斯拉」遭訴 投資者獲賠逾4000萬美元
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Tesla)首席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因2018年於Twitter上討論私有化特斯拉問題,而引起法律糾紛,如今有了新進展。當地時間周三(23日)晚間,一份法院文件顯示,3350名合資格投資者將獲得4153萬美元(約新台幣13.23億元)的賠償金,平均每人分得1.2萬美元(約新台幣384660元)。據財聯社報導,這起糾紛要追溯到2018年8月,當時馬斯克於Twitter上暗示,正在考慮將特斯拉私有化,並宣稱該計劃已獲得「投資者支持」和「資金保證」,推文瞬間讓特斯拉的股價飆升。然而,私有化計劃最終未能實現,造成特斯拉股價大跌,一些投資者將由此產生的損失歸咎於馬斯克的推文。這一事件還引發了美國證監會(SEC)的關注,並對馬斯克提起訴訟,指控他發布的推文可能涉嫌欺詐。根據和解協議,馬斯克和特斯拉需成立一個「公平基金」,起始規模為4000萬美元,馬斯克和特斯拉各出資2000萬美元,加上利息後規模增至4230萬美元。負責此案的法官李曼(Lewis Liman)於周四(24日)表示,如果沒有人提出異議,他將於9月1日或稍後批准發放這筆賠償款。此外,和解協議還要求馬斯克辭去特斯拉董事長的職務,同時特斯拉律師將對馬斯克的推文進行審核。不過馬斯克並不接受這份判決,曾請求法院終止他和SEC達成的和解協議,聲稱該協議「踐踏」其言論自由,惟今年5月聯邦上訴法院曾拒絕了馬斯克要求撤銷這份判決的請求,然而馬斯克預計仍將向美國最高法院提起上訴。
《達文西密碼》作者向AI討版權費 與8000作家嗆科技公司:你們的AI沒我們不行
在好萊塢編劇、演員工會因報酬及AI問題發起大罷工後,包含《達文西密碼》作者丹‧布朗(Dan Brown)在內等8000名作家,也聯名要求開發並使用受版權保護的作品訓練AI的科技公司,須支付作家們酬勞,更狠酸:「如果沒有我們的作品,AI產出的內容會極其有限又平庸。」據《CNN》報導,丹‧布朗、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麥可·謝朋(Michael Gambon)、喬納森·法蘭森(Jonathan Franzen)、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菲利浦‧普曼(Philip Pullman)等文壇大咖與其他超過8000名作家,透過美國作家協會(Authors Guild)聯名發表公開信,指責科技公司從他們的作品獲得不公平利益,傷害作家權益。公開信點名開發ChatGPT的OpenAI、臉書母公司Meta,以及Google、Stability AI、IBM和微軟等AI領域頂尖企業的CEO,批評這些科技公司享受了「受版權保護的書籍、文章、散文、詩歌提供的無盡『食物』」,卻沒給作家們任何補償,強調「使用我們的著作,然後給我們補償是公平的,否則你們的AI會極其有限又平庸」。對此,除微軟、Meta和Stability AI直接拒絕評論外,其餘公司仍未作出回應。信中也引用美國最高法院今年的安迪沃荷–林恩戈德史密斯案(Warhol v Goldsmith)裁決,指前者使用後者照片創作出的一系列作品,已被最高法官裁定違法著作權,以此要求科技公司對作家們做出補償。此外,OpenAI及Meta本月也遭脫口秀演員莎拉·席佛曼(Sarah Silverman)及2名作者提起版權訴訟,爭議核心同樣是「AI竊取了作品」,另個同時研議的集體訴訟也指控Google偷走了人們在網路上的所有創作內容。Google對此駁斥並指「毫無根據」,OpenAI直到現在仍未回應。
助長通膨? 拜登加碼豁免逾80萬名學生貸款債務390億美元
據路透社報導,美國最高法院上個月底裁定,拜登政府的減免學生貸款項目違憲。新冠疫情爆發後,拜登政府就暫停了學生貸款償付,美國教育部表示,將從今年10月開始,要求恢復償還學生貸款。不過近期,拜登又出了新招。美國教育部上週五(14日)宣佈,拜登政府將免除逾80.4萬名借款人合計390億美元的學生貸款債務,並表示這是對「收入驅動型還款」計畫的「修正」結果。報導指出,因為利用了教育部新的監管規則制定流程,調整了學生貸款項目中的收入驅動型還貸計劃,所以政府能推出新的減免行動。根據新的還款計劃,在借貸者還款20年或25年後,政府可以取消他們剩餘的一切學生貸款債務,具體取消情況取決於貸款的時間和類型;若借貸者之前已經接近還清所有相關貸款,就不適用於上述新的貸款減免計劃。美國教育部稱,此計畫解決了「歷史性的失敗」和錯誤計算借款人應有付款的行政錯誤。該計畫將使得到教育部直接貸款,或聯邦家庭教育貸款的美國民眾受惠。教育部也表示,將在今後幾天通知符合減免貸款的借貸者。另有媒體報導指出,白宮公佈本月初公布數據顯示,約4300萬美國民眾符合被最高法院否決的減免學生貸款項目要求,已有2600萬人申請了該項目。國會預算辦公室預計,減免學生貸款項目將使聯邦政府在未來30年損失4000億美元。市場人士預計,因10月起恢復償還學生貸款,一些美國家庭困難被迫削減支出,尤其打擊零售業,零售企業今年第三季的盈利壓力會加劇。此外,美國的食品價格可能出現通知下降的趨勢。而如今拜登政府又恢復部分學生貸款減免,就可能又增加通脹上行的壓力。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曾警告,學生貸款減免計劃將推動物價上漲。他認為,減免這類貸款消耗的資源本可以更好地利用,用來幫助那些沒有機會上大學的人,而且,這類減免往往通過學費增加產生推升通膨的影響。他還稱,「最糟的主意」就是延期償還貸款。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與倡議智庫美國進步中心的經濟分析副主任卡達(Rose Khattar)認為,對個人貸款者最高減免1萬美元的學生貸款並不是對抗通膨的決定性因素,它將幫助數百萬美國人及其家庭改善其當前和未來的經濟安全狀況;哈佛大學經濟學家戴納爾斯基(Susan Dynarski)則認爲,暫停學生還貸已持續兩年,再有減免也不會增加借款人新現金流,增量已在兩年前停止還貸時就有了。
美FDA批准首款「非處方避孕藥」 預計2024年初上市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於美東時間13日批准了首款不需處方箋,就可以在藥妝店、便利商店、雜貨店及網路購買的口服避孕藥「Opil」,這種僅含孕激素(progestogens)的避孕藥預計將在2024年初正式販售,有望在美國最高法院於去年推翻保障女性墮胎權的「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後,為消費者提供一項全新的避孕選擇。據CNN的報導,FDA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主任、醫學博士卡瓦佐尼(Patrizia Cavazzoni)指出:「這項舉措標誌著非處方每日口服避孕藥,將首次成為數百萬美國民眾的全新選擇。若按照指示使用,每日口服避孕藥不僅相當安全,還比目前在市面上販售的任何非處方避孕方法更高效。」報導聲稱,全美每年610萬個懷孕案例中,有近乎一半是意外懷孕(unintended pregnancy),因此非處方避孕藥Opil的使用,將有助於減少意外懷孕的數量及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對此,Opil的製藥商Perrigo在一份聲明中表示,FDA的批准不但是一項重要里程碑,更是「女權的一大躍進。」非處方藥品生產商Perrigo的副總裁韋爾格林(Frederique Welgryn)也指出,Opil的零售價格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公佈,「我們將努力確保每個有相關需求的消費者負擔的起這款避孕藥。」Perrigo也指出,Opil應在每天的同一時段服用,這對避孕的有效性相當關鍵。此外,Opill最常見的副作用則包括不規則出血、頭痛、頭暈、噁心、食慾增加、腹痛、痙攣或腹脹。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罹患過乳腺癌的族群不得使用Opil,且罹患過任何其他形式的癌症患者也應該在使用前諮詢醫師。與此同時,Opill也不應與其他激素避孕產品一起使用,例如他牌口服避孕藥、陰道環、避孕貼、皮下埋植劑、避孕針或宮內節育器。Perrigo還提醒,Opil不能做為緊急避孕藥使用,也不能讓完全無保護措施的性行為避免懷孕。
超過法律規定期限3天 美9歲女童遭性侵被迫「跨州墮胎」
去年夏天,美國俄亥俄州發生一起兒童性侵案,28歲瓜地馬拉籍的格爾森(Gerson Fuentes)2次強姦了當時年僅9歲的女童,更導致女童懷孕,但因當地法律禁止懷孕滿6周者墮胎,她不得不前往印第安納州接受手術。5日,格爾森承認其性侵犯刑,被法院判處終身監禁。根據《CNN》的報導,俄亥俄州富蘭克林郡法院的相關文件顯示,格爾森在5日承認了他犯下強姦罪,而他於同日被判處終身監禁,可能在25至30年後才能申請假釋。據了解,受害女童被侵犯時才9歲,且受性侵至少2次,她在去年6月接受流產手術時,也剛滿10歲而已。印第安納州女醫師凱特琳(Caitlin Bernard)在當時向《印第安納波利斯星報》(Indianapolis Star)透露了這件事,稱她替俄亥俄州10歲女童墮胎,這才讓此起案件受到全球關注,甚至登上頭條。不過她也強調,由於當時「羅素韋德案」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終止了憲法對墮胎自由權的保障,而俄亥俄州隨即頒布相關法令禁止懷孕6周者墮胎,但女童屆時已懷孕6周又3天,她才不得不前往別州接受手術。報導指出,印第安納州原本允許20周內墮胎,但很快地通過另一項新法令,除了強姦、亂倫、影響孕婦及胎兒健康風險或畸形以外的情況,禁止在懷孕的任何階段墮胎。而凱特琳則因為向媒體透露患者隱私,於今年5月遭印第安納州官方開罰了3千美金(約新台幣9.3萬元)。
憂假借名義控制言論 美法官禁止拜登聯繫社群媒體公司
日前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與密蘇里州的共和黨籍法官對拜登提出訴訟,他們指控拜登政府在疫情期間鼓勵社群媒體公司處理假新聞方面的做法太過頭,已經有箝制言論自由的疑慮。目前聯邦法官多特(Terry Doughty)已經對拜登發出禁令,禁止拜登政府的官員與社群媒體公司有所聯繫。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指出,美國聯邦法官認為,在疫情期間,社群媒體公司會在特定的新聞連結頁面底下標住假新聞一事,有箝制言論自由的疑慮,多特更認為,政府此舉是「美國歷史上對言論自由的最大攻擊」。因此先下達禁令,要求拜登政府的官員們不得與社群媒體公司有所聯繫。報導中也提到,多特是由前美國總統川普所任命的聯邦法官,在2022年1月時,曾做出裁決阻止學校強迫老師接種新冠疫苗,同時也禁止醫院要求對醫護人員強制接種,但這些決定在很大程度上,都曾遭到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密蘇里州的參議員施密特(Eric Schmitt)表示,這是對憲法第一修正案的巨大勝利,對審查制度的嚴重打擊。施密特表示,拜登政府創建了一個廣大的審查企業,該企業甚至與社群媒體公司有所串聯。其實過去幾年,美國一直在討論處理網路上有害、虛假消息與言論自由之間的界線。而雖然多特發出限制拜登政府的禁令,但其實還是有所例外,像是政府可以就國家安全和犯罪活動的問題與社群媒體公司進行溝通。
美國最高法院裁定平權招生違憲 亞裔、白人學生受惠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6月29日裁定,哈佛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將種族作為招生考量因素的做法違憲。這一裁決顛覆了美國數十年來實踐的「平權措施」(affirmative action),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將對美國大學招生政策產生重大影響,預料對亞裔和白人學生有利,原先受惠的非裔和拉丁裔學生則會受衝擊。此外,美國最高法院6月30日繼之裁決,美國總統拜登的學貸減免計畫無效。這使拜登的競選承諾跳票,讓原本可從中受益的4000萬名美國人希望落空。最高法院表決以6比3駁回此案,在最高法院占多數的保守派大法官認為,美國聯邦法律沒有授權該計畫免除這項近5000億美元(約台幣15兆元)的債務。種族列招生考量 哈佛和北卡大違憲「平權措施」指大學在招生時考量學生種族等因素,以便給予少數族裔優待而實現各種族享有平等權利。但有些學校硬性規定招收某族裔學生比例,引發「逆向歧視」爭議。針對哈佛的訴訟由一群亞裔學生提起,他們聲稱哈佛的招生政策歧視亞裔,低估了他們的學術成就和高分。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2和6比3的表決結果,分別通過針對哈佛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的裁決。這些裁定遵循了意識形態路線,包括首席大法官羅伯茲在內的6名保守派大法官都投贊成票,其中3人是前總統川普任內提名。另3名自由派大法官則在意見書中譴責裁決。大法官言詞交鋒 憲法不以膚色考量大法官羅伯茲指出,大學收生須依據學生的經歷來考量,而不是根據種族,但大學卻長期得出錯誤結論。非裔保守派大法官湯瑪斯也堅稱,憲法不能以膚色為考量。隸屬自由派的美國史上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傑克森則指,該裁決「對我們所有人來說是一個悲劇」,她主張法律理應用來減少根深蒂固的不平等,還與同為非裔的湯瑪斯展開言詞交鋒。2003年,美國最高法院在「格魯特訴波林格爾案」(Grutter v. Bollinger)中裁定,密西根大學優惠少數族裔的招生方式不違憲。此次最新裁決並未直接說推翻上述判例,但專家認為,美國高等院校幾乎不可能再考慮種族因素。而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哈佛等常春藤盟校,去年常春藤盟校錄取率已創歷史新低,想要擠進名校窄門越來越難。自由派再次挫敗 拜登表示極度失望此次裁定引發自由派陣營的抨擊。美國總統拜登表示「極度失望」,他說,「美國仍舊存在歧視…我認為,種族多元的大學更強大」。前總統川普則稱這是「美好的一天…有利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競爭」。去年6月,保守派占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推翻1973年「羅訴韋德案」(Roe v. Wade)的裁定,結束長達半世紀聯邦對墮胎權的保護,交由各州制定自己的墮胎法令。如今裁定依據種族因素招生違憲,是自由派的又一次重大挫敗。白人及亞裔學子 以法律手段爭權益政大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表示,在大學入學種族議案方面,從1970年代起,美國從校園到社會便有所爭論。廖元豪認為,當時包含哈佛大學等菁英型大學,都會特別想辦法讓黑人等少數族裔優先保障入學,尤其哈佛大學的原告學生,除了白人,還有不少亞裔學子,均認為過去入學優惠措施都沒有囊括亞裔,而哈佛大學的亞裔學生又超過2成,因此決定透過法律手段爭取權益,最後說服了美國最高法院,即種族不可以成為大學申請入學的計分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