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北大學
」上海商銀通過股利1.8元 21日改選榮康信任副董啟動接班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5876)於今天(21日)舉行股東常會暨全面改選九席董事,郭進一、黃慧珠及方燕玲為新任董事、獨董,其餘董事為連任;會後召開董事會中推選李慶言為董事長、榮康信為副董事長。股東會由董事長李慶言主持,順利通過112年度財務報告及盈餘分配案,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8元,如按20日的收盤價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約3.9%。股東常會也順利完成改選董事,由李慶言、榮智權、榮康信(代表法人Magnetic Holdings Limited)、邱怡仁、郭進一及黃慧珠(代表法人Tilsbury Investments Inc.)當選一般董事;陳木在、曾國烈及方燕玲當選獨立董事,上海商業儲蓄銀行21日舉行股東會,通過配發每股1.8元股利。中為董事長李慶言,右為為副董事長榮康信。(圖/上海商銀提供)該行在股東會選任新一屆董事後,隨即召開董事會推選李慶言、榮康信為常務董事,陳木在為獨立常務董事,並由常務董事會推選李慶言為董事長、榮康信為副董事長。上海商銀目前於國內已設立74家分行,並佈局亞太,拓展國際金融版圖,於香港、中國大陸無錫、越南同奈及新加坡設立分行,於柬埔寨、泰國、印尼及越南北寧設立代表人辦事處,並於柬埔寨投資微型金融子公司AMK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 Plc.,在香港也擁有子行上海商業銀行,朝向建構更完整的國際金融版圖目標前進。上海商銀連任董事長李慶言,1979年即擔任該行董事,1982年擔任常務董事, 2020年擔任副董事長,2021年擔任上海商銀董事長。董事長李慶言擁有美國西北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學歷,曾擔任新加坡航空公司董事會主席,同時也擔任香港子行上海商業銀行董事長,具有前瞻性的國際觀與國際金融管理實務。董事長李慶言表示,上海商銀以台灣巿場為業務基礎,深耕傳統金融業務,積極發展新興的數位金融、高資產財富管理和資產傳承業務,建立策略性投資部位,並擴大國際金融服務版圖,持續推動數位轉型,升級網路銀行和行動銀行,打造智慧分行,導入人工智慧和智能客服平台,建置資訊新核心系統,擴充軟硬體設備,優化資訊競爭力。此外,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位於台北市民權東路與中山北路交叉口的新建總行大樓,已於6月18日舉行落成啟用典禮,由金管會副主委陳彥良與該行董事長李慶言、常務董事榮康信、獨立常務董事陳木在及總經理郭進一共同主持。上海商銀歷經8年的規劃與申請,總行大樓並於2020年1月開始歷時5個月的舊大樓拆除工程,並於同年6月開工興建基地面積約705坪,地上16層樓、地下4層,總工程及精裝修費用約新台幣35億元,在歷經3年餘的建造時間,於2023年9月正式取得使用執照。新總行大樓外觀如同堅固永恆的鑽石意象,是上海商銀「穩健經營,永續發展」的企業象徵。大樓外觀設計透過斜交的幾何造型和淺色金屬質感的玻璃帷幕,創造現代科技和前瞻外觀,夜間透過細緻簡潔照明,以呈現時尚與簡約的風格,並展現鑽石切割立面的特色及俐落感,兼具現代環保及智慧節能的前瞻性特色。建築結構以超耐震的規格打造,其耐震係數高達法規的1.5倍,並配備樓板調諧質量阻尼器(TMD)及結構健康監測系統(SHM)。上海商銀向來善盡企業社會責任,落實推動永續發展,新建的總行大樓已申請銀級綠建築標章,符合當前國際的潮流,落成後將以揚手開啟的鑽石之姿,傳承跨越時空的在地情感,成為台灣全新的建築地標。上海商銀一路成長百餘年,由民國4年(西元1915年)創行至今109年,已經歷五個不同階段的總行大樓,從創行行址上海市寧波路九號開始,後遷於上海市寧波路五十號,來台復業後座落於台北市館前路、仁愛路,後又遷入民權東路、中山北路總行。如今啟用的總行新大樓是第六代的總行,宛如一顆「鑽石」造型屹立的新總行大樓,代表上海商銀將邁向新的里程碑,鑽石恆久遠,價值永流傳。
老年癡呆的禍首就是它! 美西北大學:毒性RNA鏈導致腦細胞凋亡
俗稱老年痴呆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發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病症佔了失智症中6到7成的成因。如今,科學家們終於在阿茲海默症和老化的大腦中發現了一種會導致細胞自毀的有毒短RNA鏈,或許可以根據這個線索,找到治療失智症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新方法。據ScienceAlert的報導,美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中,大約有1/9會在往後的人生中罹患阿茲海默症,比例相當的高。這種疾病的特徵是形成澱粉樣蛋白斑塊、朊蛋白(tau蛋白)纏結和腦細胞死亡,但這些現象已經是失智症發生後的惡化情況。對此,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基於小鼠和人類大腦的研究中,找到了會造成DNA損傷和細胞死亡的短鏈RNA(核糖核酸)。他們還發現,大腦中的保護性短RNA鏈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少,這使得那些「有毒的RNA」濃度變高,並可能促發阿茲海默症病徵的發展。而另一方面,記憶力超強的80歲以上年長者——又被稱為「超級老人」(superagers)——他們的保護性短RNA鏈數量比較多,比例也比平均值來的高。(示意圖/達志/美聯社)該研究的資深作者、西北大學生物化學家彼得(Marcus Peter)也解釋:「我們發現,在衰老的腦細胞中,有毒RNA和保護性RNA之間原來的平衡遭到打破,於是轉向了毒性的RNA。」報導指出,雖然目前有一些藥物可以減緩阿茲海默症的惡化,但科學家仍在持續探索更有效的療法。對此,研究作者也認為,標靶RNA鏈將開闢新的治療途徑。彼得解釋:「傳統針對阿茲海默症藥物研發的大量投資集中在2種機制上,1種即是減少大腦中的澱粉樣蛋白斑塊負荷,另1種則是預防朊蛋白磷酸化或纏結。」 但彼得表示,他們的研究是透過基因層面,提供了引發失智證的新解釋,這更說明為何所有的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潛伏期都長達幾十年,一直要到老年後才會出現症狀,原來就是因為保護性DNA的濃度下降,毒性DNA增加,導致原來不該出現的細胞凋亡現象發生在大腦,疾病開始逐漸發作。因此彼得也得出結論:「穩定或增加大腦中保護性短RNA鏈的數量,可能就是阻止或延緩阿茲海默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全新方法。」
從聖誕燈到車燈1/放棄全球最大LED聖誕燈出貨商 聯嘉董娘靠創新光源成「這家車廠」指定供應商
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七月中傳出將到印度,興建年產能50萬台的電動車工廠,售價約2.5萬美元,再度引爆全球EV熱潮,台系供應鏈重回市場關注焦點,包括連接線束有貿聯-KY(3688)、車燈有聯嘉(6288)、機構件有乙盛-KY(5243),其中,從LED慘業翻身蛻變為車燈大廠的聯嘉,堪稱起死回生的最佳案例。特斯拉在2008年開始銷售首款電動車Roadster,接著依序推豪華房車Model S及SUV上掀車門休旅車Model X等高階車種,直到2016年才發布首款入門車款Model 3,隔年上市進入量產,也同步建立供應鏈,而早在2008年為了企業永續而就決定切入車燈領域的台廠聯嘉,便以節能、節流成功打入特斯拉供應鏈。依聯嘉今年6月法說會資料,自2019年起,美國每年平均每6.2-9.4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車使用聯嘉光電所提供的LED光源模組,而2023年前5月,美國平均每9.1輛新車中,就有一輛車使用聯嘉的產品。而今年前5月營收為17.45億元,年增率12%,產品比重以車燈應用最高,達90%,綠能產品為8%,工業應用則為2%。特斯拉的Model 3,堪稱是聯嘉耕耘車燈市場超過17年最成功的代表作。「我們從最早Tier 3的元件供應商,提升到Tier 2的模組供應商,再到Tier 1.5,提供創新光源設計給車廠,再交由Tier 1的車燈廠來生產。」聯嘉總經理黃昉鈺曾說,「如果可以用100顆的LED能完成的設計,就不要用120顆。」歷經十餘年的技術磨練,聯嘉從原本的光學元件供應商,躍居成為特斯拉及多家車廠的創新光源設計廠。(圖/翻攝自聯嘉臉書)除了獲得特斯拉美國廠Model 3及Model Y訂單,其他包括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等車廠,也都採用聯嘉的LED車燈。「聯嘉切入車燈領域成功的契機,則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當時車廠因為資金問題,選擇尋求外部的光源供應商,讓聯嘉有機會一展長才。」一位LED退休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談起聯嘉,就不能不提創辦人暨董事長黃國欣,1956年出生的他,從清大畢業2年後取得台大機械材料碩士,1987年取得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博士後進入美國惠普公司(HP)光電材料研發部門研發「有機金屬氣相磊晶法(MOVPE)」,並擔任專案負責人。1993年,黃國欣應工研院之邀,放棄HP工作,舉家返台,創業成立國聯光電,當時這是全球第三間能夠生產超高亮度LED晶粒的公司,也讓黃國欣博得了「台灣LED教父」之稱,除了國聯光電外,也另外成立了中下游燈具廠聯嘉,由妻子黃昉鈺負責營運管理。原本一路順遂的國聯光電,在2005年引進策略投資人萬海集團,卻在同年3月,黃國欣在董事會上「被告知」離職,也讓國聯後來併入晶電。國聯被晶電併掉後,只剩下聯嘉等中下游公司,黃國欣只能轉而做起交通號誌、照明等LED下游生意。事實上,近20年來,台灣LED產業命運多舛,面對陸廠及韓廠的殺價競爭,從藍海殺成紅海,與面板、太陽能模組及DRAM並列四大慘業。「有一年全球LED聖誕燈出貨120萬串,聯嘉就出貨了100萬串,但為了要讓公司能長久經營,我們決定跨入門檻高、技術層次高、追求零缺點的汽車產業,現在的客戶會選擇用LED,就是要提升用電效率、節能減碳,只要我們技術好,就有優勢可以談。」黃昉鈺認為黃國欣的專長在研發,應該要重新創業。聯嘉是具有上游晶粒、中油模組及下游燈具的一條龍LED車燈廠。(圖/翻攝自聯嘉臉書)在LED產業驚滔駭浪中,經歷事業遽變三年後的聯嘉決定轉型,直接結合既有的交通號誌、聖誕燈等燈具經驗,轉型創新光源設計領域,以切入門檻更高的車燈市場。法人指出,汽車產業是相當封閉的產業,認證時間長,但特斯拉的橫空出世,反倒成為新業者的機會,像是貿聯-KY原本只是在資通訊領域的連接器廠,就跨足了汽車領域,聯嘉也一樣,雖然認證難度高,但是「黃昉鈺切入車市時就設定,要比競爭對手節能超過20%、成本也低超過20%的目標,因此打敗已經跟特斯拉談了2-3年的韓廠LG,拿下特斯拉Model 3的訂單。」「面對競爭越來越激烈的LED產業,能夠整合上下游的才有勝出機會。」一位LED廠高層說。聯嘉的優勢就是垂直整合,從上游的晶粒,到中游的光學模組,到下游的燈具,算是台廠產業鏈專業分工的一個異類。有鑑於美國仍是電動車的主要市場,聯嘉在2021年12月在密西根設廠,以就近供應客戶需求,接下來還有第二期、第三期的擴廠計畫。
「開電視睡覺」不僅干擾睡眠還會短命! 美研究:環境光是關鍵
為了排解夜晚孤單一人的寂寞,開著電視入睡可能是很多現代人的習慣,但美國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這種作法不但無法助眠,還容易影響睡眠品質,提高罹患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壓的風險,反而更容易早死,而且不只電視、電腦和手機的光線,窗外或小夜燈太亮也會干擾睡眠。根據《紐約郵報》的報導,美國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員在近期針對525名63歲至84歲的老年人,進行環境光如何影響睡眠和健康的檢測分析,並在當地時間29日發表了最新的研究結果。數據顯示,即使是在最微量的環境光線下入睡也會影響睡眠,提高罹患糖尿病、肥胖症和高血壓的風險。首席研究員菲利斯(Phyllis Zee)表示,人們應該盡一切努力避免在睡覺時接觸任何光線,因為這更有可能引發「胰島素阻抗」。根據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AFP)的資料,「胰島素阻抗」是指肌肉、脂肪和肝臟的細胞對正常濃度的胰島素沒有適當的反應,這通常會導致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習慣在環境光充足的夜間就寢的受試者中有17.8%患有糖尿病,40.7%則有肥胖問題。相反的,在全暗環境下入睡的人裡面只有9.8%患有糖尿病,26.7%患有肥胖問題。而且那些在環境光充足下入睡的人更有可能晚睡晚起,「而我們都知道晚睡的人通常有更高的機率罹患心血管和肥胖疾病。」菲利斯補充。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還發現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試者在全黑的環境下入眠可以睡超過5小時以上,這表示還有其他東西也會干擾睡眠。2019年的一項調查就顯示,36%的青少年和26%的成年人每晚會醒來至少一次,只為了查看他們的智慧型手機。睡眠專家建議民眾至少在睡前3小時放下手機,因為螢幕發出的藍光會直接刺激大腦,阻礙身體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導致失眠或更容易在半夜醒來,不只如此,窗外的路燈或房間的小夜燈太亮也會干擾睡眠。
4成確診者有「新冠長期後遺症」 美CDC研究:出現這2疾病恐致命
新冠病毒的威力可能超乎大眾想像!美國CDC昨(24日)公布的最新研究指出,有高達45.4%的65歲以上老年人和38.2%的18至64歲成年人,出現新冠長期後遺症,最廣泛症狀為呼吸系統問題和肌肉骨骼疼痛,且有許多出現長達1年腦霧、麻木等症狀的患者,以及一旦出現就可能致死的血栓。這份由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透過電子健康紀錄(EHR)進行時間長達1年多、調查全美2020年3月至隔年11月期間,感染新冠肺炎的35萬名患者的研究報告發現,在團隊就26種可能與新冠肺炎相關的健康問題調查中,發現有高達38.2%成年確診者在染疫數月後出現至少1種症狀。研究團隊指出,病毒不只影響包含心臟、肺臟、腎臟、腸胃等重要器官,對痛覺、味覺、嗅覺也會造成影響,甚至神經系統與精神健康也難逃新冠的魔爪,相對的,團隊安排的對照組中僅有16%出現前述症狀,比例高出2倍。值得注意的是,65歲以上老年人出現症狀的比例多達45.4%,且不分成年或老年,都容易出現呼吸系統和肌肉骨骼疼痛方面的問題。報告特別強調呼吸系統的傷害,確診者、尤其老年人更要注意可致命的急性肺栓塞和肺動脈血栓,除此之外,罹患腎功能衰竭、血栓栓塞、腦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第2型糖尿病、神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比例,都較對照組來得高,且老年人更易出現焦慮、情緒障礙等精神問題,並引發藥物濫用情形;而成年確診者也被觀察到,染疫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能力。不過,由於該報告是「在Omicron大規模傳染之前」進行,且未就醫或未進行後續就診的「黑數」也可能無法呈現美國真實的疫情,加上研究並未對接種/未接種疫苗、性別、種族、醫療條件等族群作出劃分,都讓該報告有進行更進一步後續研究的必要。
專訪泰媒轉型數位歷程 主播麥玉潔視訊訪談全程英文
泰國獨立媒體Voice TV總經理立堤康(Rittikorn Mahakhachabhorn)近日接受中天新聞主播麥玉潔專訪,大方分享從電視台轉型數位面臨的挑戰,像是既有收視群改變收看習慣、獲利方式的改變等,面對瞬間減少的廣告收入,他們轉而發展網路會員制,分析訂閱戶的背景組成,精進網路新聞和節目內容,提供群眾能接收到更多元且全方位的報導。其中產品販售能成為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讓主播麥玉潔覺得佩服:「他們2年內YouTube頻道訂閱數突破300萬,並且開發多元產品販售,有泰式辣醬、爆米花、彩色鉛筆等,而產品販售目前已成為他們主要的收入來源,這一點讓我非常驚訝!」中天新聞轉型屆滿1年,透過跨國界、跨媒體的交流,吸取可貴的經驗。對於理念相同,也對新聞社會責任堅持的Voice TV,主播麥玉潔分享訪後心得:「Voice TV表示就算被打壓,他們也會秉持專業報導,繼續在網路發聲,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參考!」在2021年中天新聞交出亮眼成績單,2022年則期許做得更好,踩得更穩,也會繼續發揮媒體第四權。麥玉潔為了此次專訪做足準備,還特地事前練習英文。(圖/中天提供)曾在美國西北大學留學的麥玉潔,為了此次專訪做足功課,除了收集大量資料,也不斷重新練習英文口說能力,因為是線上透過視訊訪談,她希望能呈現流利並流暢的訪問效果:「訪談全程是用英文溝通,對方英文非常流利,而我有惡補一下英文口說!」她也打趣形容:「英文程度差不多快退化到『How are you?I'm fine.』的程度!」另外透過視訊進行跨海訪問,關聯到網路、設備的限制,所以過程中麥玉潔盡力克服障礙,把對談訊息完整傳達給對方,順利完成這次專訪的任務。
激進減碳1/化學博士接任永豐餘新董座 喊「明年替代50%煤」
2021年近尾聲,地球村最夯的話題,從疫情、元宇宙來到了碳權,碳排放大戶都神經緊繃。「2022年的目標是有點激進!煤的替代率可以達到50%,這是一個不容易達到的目標,是大家在努力做的目標。」永豐餘投控(1907)董事長劉慧瑾信誓旦旦地說。在環保署的《2019年碳排放量企業名冊》288家年排放量逾2.5萬噸排碳大戶業者中,紙業龍頭永豐餘旗下的中華紙漿、工紙、消費品實業即佔了8廠。然永豐餘成軍97年來,全面改由專業經理人公司治理的首位女性董事長劉慧瑾11月22日在永豐餘台北大樓辦公室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神情篤定。「替代煤50%」的高標準,算是國內碳排大戶之冠,要如何達成?「除了永豐餘工紙新屋廠利用沼氣、SRF(固體再生燃料),達到完全零碳無燃煤鍋爐,也將投入設備資金,於中華紙漿、永豐實等,設置可使用SRF燃料棒的鍋爐,進而達到減煤目標。」劉慧瑾有備而來地說,並以循環經濟思維朝特殊材料科學研發產品,以及將智能化應用在生產環節,減少能源耗損。永豐餘新屋廠建置全台最大沼氣發電設施,包含厭氧塔與厭氧菌。(圖/永豐餘提供)劉慧瑾攻讀美國西北大學計算機工程碩士、化學博士,被延攬至永豐餘時為法商施耐德電機策略客戶副總經理,是一家跨國的能源管理公司,並擔任過台達電技術長辦公室處長,經手過與台大的產學合作專案等,並在IBM出任過全球企業諮詢服務協理與IBM Research業務發展協理。今年4月1日,永豐餘公告董事提名候選人名單中,第一次出現「劉慧瑾」,獨不見原永豐餘投控董事長何奕達、二代創辦人何壽川董事, 5月17日股東會後改選,選派劉慧謹擔任董事長,創辦人何家退出,宣告永豐餘「去家族化」,邁入所有權、經營權分離。劉慧瑾進入永豐餘之前,「真的不認識何壽川先生,不曉得中間推薦的人是誰。」她提起接到邀請緣由。「的確一開始覺得很驚訝,因為是不同產業,多次接觸後,了解何先生對於企業就是有要去做下一個一百年的願景,涵蓋到能源管理與轉型,還有利用資訊科技持續孵化上下游合作創新商機等,跟我先前的背景是有相合的。」永豐餘倡導循環經濟達到碳中和理念,從這一幅「木、紙、水、再生能源」的圖可清楚了解。(圖/報系資料照)「我學的是奈米半導體,雖非研發人員,物理化學數學是科學的基體,仍是熟悉的,當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必須要做能源轉型,對每個企業都一樣,是未來趨勢,且須持續努力才能完成。此時能參與能源轉型,真的是躬逢其盛。」劉慧瑾提到這份使命感。永豐餘二代創辦人何壽川家族,延攬有能源管理背景的劉慧瑾加入,與環保署將修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氣候變遷因應法),預計2023年起對光電半導體、鋼鐵、造紙等產業碳排大戶收取碳費的新政策有關。上任7個月,劉慧瑾已訂下目標,「中華紙漿關鍵客戶為國外顧客,華紙很早就開始做碳的盤點,其他重要子公司也在做碳盤查,正是因為做了碳盤查,知道徵收碳費對成本的衝擊,明年才會訂出很高的50%替代煤的標準,永豐餘努力準備好,有信心做得到。」「永豐餘是一個有99家公司的集團,永豐餘投控的業務商業模式,未來新課題就是能源轉型與材料創新,並持續加強孵化新的子公司上市,尋找下一個集團金雞母。」劉慧瑾自我期許。
採訪9次奧運親眼目睹女兒奪銀 美國記者老爸「最棒又最奇怪的採訪任務」
2020東京奧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並沒有開放觀眾或加油團進場觀賽,但即便如此,一些擁有特殊身分的「家長」還是有機會進場觀看子女的比賽,比如曾經採訪9次奧運的美國運動記者克帕特(Pat Forde),他的女兒布魯克(Brooke Forde)是美國游泳的代表選手,帕特成為少數有機會在奧運場館幫女兒加油的家長。根據《體育畫報》報導指出,帕特與妻子翠夏(Tricia)都是美國西北大學的前游泳代表,1987年引退後轉行進運動媒體產業工作,他曾在ESPN任職7年,2011年時又轉到Yahoo運動頻道工作,之後在2019年加入《體育畫報》任職。在此之前,他曾經採訪奧運9次之多,屬於業內獲獎無數、表現專業的記者。他們的運動基因也遺傳給自己2子1女,兒子米切爾、克萊頓都是大學的游泳代表選手,而2017年就讀斯坦福大學的女兒布魯克也是如此,他甚至成為美國800公尺自由式接力賽的代表選手。帕特表示,由於自己的身分有點複雜,再加上其實他認識許多美國代表成員,在奧運期間,他一直很想扮演「義工」爸爸的身分,想幫代表隊成員(跟自己的女兒)盡點心意,但是因為疫情關係,就連像是準備水果、果汁這種簡單的事情,他都沒有辦法進行。即便如此,帕特還是秉持著記者的專業努力工作,並且讓自己不要過度關注女兒,以免造成女兒的困擾。當女兒布魯克走上決賽現場時,帕特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是唯一有機會用家長身分在現場觀看女兒奧運比賽的人」這點讓他欣喜若狂,而他也在女兒比決賽時卸下工作,以父親的身分好好地觀看比賽。最後,在女子800公尺自由式接力賽中,美國以7分40秒73的成績敗給中國,屈居第二,但是帕特還是親眼目睹了女兒布魯克站上頒獎台,拿下他人生第一面奧運銀牌。帕特表示「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採訪任務,也是我一生中最奇怪的採訪任務」。帕特說到,自己其實在開幕式的前一天才親眼看到女兒,當時他在對美國的游泳代表教練進行訪問,採訪結束後,他只有5到10分鐘的機會跟女兒在走廊交談,但由於日本疫情嚴峻的關係,他連擁抱女兒都不行。而這也是女兒從6月中加入國家代表隊後,他第一次有機會親眼看到女兒。
男子為贏得758元「狂吞50顆雞蛋」 吃到第42顆昏迷送醫不治
印度北方邦一名42歲男子亞達(Subhash Yada)與友人發生口角爭執,為解決紛爭,竟和朋友打賭連續吃掉50顆雞蛋,若達成目標則可獲得2000盧比(約新台幣758元)。然而他卻在吃到地42顆時突然失去意識、昏迷倒地不起,送醫搶救後仍不幸身亡。根據《印亞新聞社》報導,該起案例發生於2019年,近期再度引發網友熱議,醫師當時研判,亞達死於暴飲暴食,但其家屬不願多作評論。另據醫學知識網站「Medizzy」指出,許多專家推測,亞達因為吃掉多顆雞蛋,大量攝入膽固醇含量高的蛋黃,可能導致消化系統混亂,呼吸和心臟功能受損。過往也有研究發現,每天食用雞蛋可能導致死亡風險增加,雖未進一步研究證實其真實性,然而蛋黃仍被認為是亞達死亡的關鍵影響因素。2019年3月,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費恩伯格醫學院(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團隊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的研究顯示,試驗人數超過3萬人,從1985年追蹤到2016年,發現一天攝取300毫克以上膽固醇,會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7%,因此膽固醇攝入確實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
研究員被蝙蝠「血尿噴到皮膚」! 新冠肺炎來自「武漢疾病控制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指出病毒可能源自蝙蝠,特別是菊頭蝠(Rhinolophus Bat)。華南理工大學教授肖波濤(Botao Xiao),發表題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源頭可能性》的報告,指出距離被指是爆發疫情源頭的華南海鮮市場不足300公尺的武漢疾控中心,曾捕捉蝙蝠研究冠狀病毒,更有研究員被蝙蝠的血和尿濺到,研究員要自我隔離14日。菊頭蝠。(圖/Business Insider)肖波濤是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曾在哈佛大學醫學院工作,並與美國西北大學等校有合作研究,多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根據他的報告,指出距華南海鮮市場280公尺的「武漢疾控中心」曾抓捕600多隻蝙蝠做研究,還有研究員被蝙蝠襲擊,甚至被蝙蝠的血液、尿液濺射。不過,肖波濤的報告並非發表在權威學術期刊上,僅在科學論文分享網站Research Gate上發布,原文已被刪除,只剩下網友備份的版本。肖波濤提到疾控中心管有600多隻蝙蝠。(圖/Research Gate)肖波濤報告中提到的「武漢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疑似是病毒出現的途徑,中心內管理著研究動物,主要用於病原體的收集與鑑定。這個實驗室的研究項目,包括從關在籠中的動物身上抽取組織樣本以提取基因排序,而樣本及受污染的物資都會被棄置。這可能會是武漢肺炎的源頭。他指出,疾控中心曾抓有600多隻蝙蝠,湖北省有155隻、浙江省有450隻蝙蝠,其中也包含中華菊頭蝠。病毒來自距離華南海鮮市場280公尺的「武漢疾病控制中心」?(圖/Mirror UK)事實上,中心內的研究員也曾在2017年、2019年受訪時提到兩場意外,一次是被蝙蝠攻擊,皮膚被蝙蝠的血液濺到,當事人曾自我隔離了14天;另一次則是有蝙蝠尿在身上;並曾在蝙蝠的身上發現活蜱蟲(a live tick)。報告內也強調,相關的研究雖還需要可靠證據,但病毒洩漏到周圍,造成第一批患者受感染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