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耐皿
」筷子切勿整把搓洗! 譚敦慈籲「2跡象」該丟了:恐全家得肝癌
許多人洗筷子時習慣「整把一起搓」,但無毒教母譚敦慈透露,此舉反而可能吃下毒物。她解釋,若是將筷子整把搓洗,不僅可能讓筷子上的圖案剝落,釋放出重金屬,這樣的方法也根本洗不乾淨,尤其竹筷子還可能因此發霉、長毛。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近日在節目《醫點不誇張》中分享,在她的家裡,每個人都是洗完自己的筷子後,再放到洗碗機中,也建議民眾「自己的筷子自己洗」。至於究竟該如何正確洗筷子?譚敦慈表示,筷子上通常有橫向的刻痕,應該要順著刻痕清洗,再把整根筷子直向搓過幾遍,務必要一根一根洗。譚敦慈接著分享,在大陸有很多「全家得肝癌」的案例,是因為他們常用的竹筷子很容易卡髒污,用到發霉卻不更換,一旦筷子裂開、長毛,還是應該把整組筷子丟掉換新。另外,譚敦慈堤到,自己家使用的是304不鏽鋼材質的筷子,而由於美耐皿材質的筷子容易變形,她不太會去使用;如果在吃火鍋時,切記不要把美耐皿的筷子泡在湯裡,「鍋子在那裡滾,美耐皿它沒辦法耐熱的」。對此,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也指出,美耐皿屬於三聚氰胺和甲醛聚合物,表面上雖說可耐高溫達攝氏100度以上,但現實中使用,可能在攝氏40、50度就會開始溶出三聚氰胺。而他也強調,美耐皿餐具不能放入滾湯中加熱,也不可放入烘碗機烘,將會很容易變質,最好每1至2年就汰舊換新。
遠東SOGO推動永續飲食!15萬獎金『宅料理競賽』開跑
為推廣永續消費及健康飲食理念,遠東SOGO百貨連年舉辦「遠東SOGO宅料理競賽」。邁向第五屆的賽事將徵件主題命為「里山里海,家鄉旬味」,初賽不限報名資格,參賽者自選一個城市的在地、當令食材,端出低碳、健康的永續料理,即能透過網路報名參賽,個人獎金最高15萬,初賽報名至9月4日截止,歡迎素人大廚參賽,響應「淨零綠生活」!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定義,「永續飲食」在保障食品安全與營養之餘,兼顧經濟發展、社會共融及環境永續。百貨永續模範生遠東SOGO自2017年率先全台百貨與零售通路全面禁用一次性與美耐皿餐具,開啟顧客來店用餐更友善環境的「新食器時代」,推動迄今進化到5.0,配合環境部政策,97.8%為「環保餐廳」,承諾使用環保餐具「源頭減量」、優先使用國產食材、遵循惜食理念客製化份量。並於2020年起,舉辦「宅料理競賽」,累計向逾7千萬人次推廣永續飲食理念。遠東SOGO百貨董事長黃晴雯表示,民以食為天,每天三餐都是減緩氣候變遷的機會;繼去年推廣「全食物利用」,第五屆遠東SOGO宅料理強調飲在地、食當令,使用當季在地食材入菜,減少食物里程產生的碳足跡,降低環境負擔,適時挑選「格外品」,風味與營養不減,惜食又省荷包,是聰明友善地球的消費方式。宅料理競賽報名期間適逢暑假,遠東SOGO寓教於樂,與農社企「三小市集」、鍋具品牌「瑞康屋」攜手於天母店、新竹店、高雄店舉辦免費食農教育課程,以當季盛產的火龍果為主角,青農歐孟堅述說栽種故事,分享如何運用各種狀態的火龍果、不能吃的部份還能做盆栽,讓孩子學會珍惜食物;國宴名廚陳瑞昌則示範用火龍果變化出在家就能做的夏日繽紛料理。遠東SOGO宅料理競賽亦結合店內人氣環保餐廳,邀請主廚重新詮釋上屆優勝作品,以專業手法深化永續餐飲概念,發揮食材最美好的風味。10月底前,於遠東SOGO台北忠孝館「皇家哥本哈根」、復興館「新葡苑」、敦化館與天母店「紅豆食府」限定「美味再現」,點選指定料理,限量贈可口可樂在地南投金萱、花蓮舞鶴蜜香紅茶。宅料理競賽預計10月中旬於台北復興館9樓舉辦決賽,現場將由歷屆參賽者展示「永續餐盒」,呈現永續餐飲的多種可能。宅料理不僅成為餐廳佳餚,更可走入家庭分享愛的滋味,順應時令與地點、選擇合適食材,調整烹調手法和擺盤,大廚或素人都可以是永續食尚家!現在報名即獲好禮:https://esg.sogo.com.tw/2024mycooking/遠東SOGO董事長黃晴雯(右)鼓勵青年透過永續飲食為社會帶來正向改變。(圖片提供/遠東SOGO)
科技海綿潛藏毒害? 專家警告:避免用於食品接觸物清潔
隨著春節期間家庭聚會頻繁,許多人紛紛享用豐盛佳餚,而隨之而來的洗碗工作也成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然而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一款被稱為「神奇科技海綿」的清潔用品在婆媽間廣受歡迎,卻也引起了專家的擔心。藥師周本正就對此發出警告,指出「科技海綿不能拿來洗碗!」儘管科技海綿外觀簡單,能夠在沒有清潔劑的情況下輕鬆去除汙漬,但其中含有的三聚氰胺及甲醛成分,長時間接觸可能對腎臟、膀胱造成危害,甚至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為此,周藥師提出了兩大使用禁忌,提醒大眾避免將這些有毒物質帶入體內。不少人習慣將科技海綿用於清潔廚房用具或器皿,然而周本正提醒,這樣的做法存在著潛在的風險。雖然科技海綿能夠輕鬆清潔容器表面的汙垢,但其中溶出的三聚氰胺和甲醛在接觸熱、酸、油時會加速釋出,因此不適合用來清洗蔬果和鍋碗瓢盆等食品接觸物。若堅持使用科技海綿,應避免使用高溫水溫超過40°C,並等待鍋具降溫後再進行清潔。此外,也應詳細閱讀產品說明,遵守相關使用建議,以降低風險。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也對此提出了警示。他指出,應避免使用科技海綿來清洗食物及廚具,因為科技海綿與美耐皿成分相同,其中溶出的甲醛屬於一級致癌物質,使用不當可能增加罹患鼻咽癌、白血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引發腎結石、腎衰竭或其他健康問題。對於科技海綿的使用,專家們提出了一些建議。首先,不要使用高於40°C的熱水清洗,也不要在鍋具未完全降溫時使用。其次,要注意清洗後需用清水沖洗,並且避免與漂白劑或熱水搭配使用。科技海綿也不適合用於清洗油漆、烤漆或亮面表面。雖然科技海綿具有清潔效果,但周藥師和顏醫師都強調,應避免用於食品接觸物的清潔,以免將有害物質帶入體內。只有通過正確的使用方法,才能確保家庭清潔的同時也保障健康。
6種喝水方式超NG!醫曝「這物吞下肚」恐發胖、罹癌
為了維護正常的生理運作,每天都要攝取充足水分,但就有醫師提醒,若是喝水方式錯誤,不僅導致肥胖問題,嚴重甚至可能罹患癌症,像是使用塑膠容器盛裝熱水,當中所溶出的化學物質將對健康造成危害。高雄榮總職業醫學科主任祝年豐在YouTube頻道《健康2.0-名醫觀點》分享,人體一天需要喝到2000cc~3000cc以上的水,才能促進循環、幫助尿液排出毒素或代謝物,但若是喝水方式不正確,不僅會喝進毒素,還可能導致肥胖或是增加罹癌風險,因此不得不多加留意。對此,祝年豐提醒,有6種錯誤的喝水方式,像是塑膠杯裝熱水、寶特瓶裝熱水、塑膠水壺裝熱水、塑膠吸管喝熱飲、塑膠袋裝熱湯、塑膠湯匙舀湯。醫師提醒6種錯誤喝水方式,恐導致肥胖甚至罹癌。(圖/擷取自YouTube/健康2.0-名醫觀點)祝年豐說明,上述塑膠容器若是用來盛裝熱水、熱湯,容易溶出一些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又被稱作「環境賀爾蒙」,恐造成人體代謝內分泌失調、肥胖及罹癌等風險。祝年豐指出,不少人認為只有塑膠袋才會有「環境賀爾蒙」,但事實上它存在於各種塑膠製品,包含沐浴乳、乳液、清潔劑、保鮮膜、美耐皿餐具,以及殺蟲劑、除草劑或是印刷油墨等,這些環境賀爾蒙會造成性早熟、不孕,甚至增加離癌風險,尤其是女性乳癌與子宮內膜癌,而男性則可能出現攝護腺癌或膀胱癌。至於要如何避開環境賀爾蒙?祝年豐建議,最重要的還是減少使用塑膠製品、正確使用塑膠容器,若是要喝熱飲或外帶食物時,多留意塑膠袋是否符合法令規範,微波也需挑選品質合格的保鮮膜。
被驗出三聚氰胺 SUKIYA、海底撈銷毀逾百公斤食品器具
食藥署今公布最新的邊境檢驗食品資訊結果,赫然發現知名餐飲連鎖「すき家」、「海底撈」所引進的食品器具出包,分別驗出三聚氰胺、蒸發殘渣超標等情形,皆須依法退運或進行銷毀。食藥署表示,由台灣善商股份有限公司(すき家)自中國大陸製造廠EVER UNISON MELAMINE PRODUCTS CO.LTD.引進的碗,經4 %醋酸(95℃,30分鐘)的溶出試驗後發現三聚氰胺為4.7ppm,超過法定標準的2.5ppm,不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新加坡商海底撈國際食品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則是從中國大陸滁州愛佳密胺製品有限公司進口愛佳密胺拾合小盤,同樣經過4%醋酸(95℃,30分鐘)溶出試驗,被發現蒸發殘渣值達48 ppm,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17條規定。上述兩項產品之檢驗方法,均是依照衛福部107年9月20日衛授食字第1071901850號公告修正「食品器具、容器、包裝檢驗方法-以甲醛-三聚氰胺為合成原料之塑膠類檢驗」進行,違規產品合計148.26公斤,皆須退運或銷毀。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主任陳慶裕指出,這兩項產品都是在半年內首次檢出,由於近期發現從中國大陸進口的美耐皿塑膠容器,已有多次違規事實,因此現在針對中國大陸進口的美耐皿容器,都已要求要逐批查驗,藉此確保國人的食品安全。
不只寶特瓶害性早熟 吃火鍋「錯誤動作」也GG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一位10歲女童將寶特瓶作為水壺而導致性早熟、異位性皮膚炎的例子,主要是因為寶特瓶溶出塑化劑與重金屬「銻」,其中塑化劑的危害更是無恐不在。毒物專家招名威表示,市售的瓶裝飲料其實最好都不要重複使用,因為當初這種寶特瓶就是設計為一次性使用,一開始內含飲料或水完全沒問題,但是使用第二次以上,就難以確定材質的穩定性,很容易因此溶出塑化劑或其他物質,而塑化劑最大的危害就是干擾內分泌系統,會影響男性生殖器官發育與精蟲品質,導致雄激素不足,可能會造成男性不孕或女性化,建議所有寶特瓶都不要重複使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醫師也提醒,常見的塑膠材質大致上分為7類,各自以1~7號代稱,其中3號的PVC材質含有塑化劑,而塑膠袋屬於PE材質,依照耐熱程度分為2號、4號,並不含塑化劑。顏宗海說,除了PVC之外的塑膠製品都不含塑化劑,但不代表絕對安全無虞。「例如外食便當盒上的薄膜是PE材質,但研究發現部分商品曾受塑化劑汙染,所以不可再次直接加熱,最好改放瓷盤加熱較為安全。」其他如PC材質常用於外食的美耐皿餐具,雖然耐熱但不適宜過度高溫。「舉例來說,如果吃火鍋時將食物放在美耐皿盤子上,還算在安全範圍,但如果將美耐皿湯勺一直放在加熱的鍋中,就會溶出環境荷爾蒙毒素。」所以吃火鍋時,首先要注意餐具材質,若屬於較有疑慮的材質,例如美耐皿、塑膠等,最好避免長時間接觸高溫,當然,若能自備不鏽鋼餐具會更加安全。
北市推動外帶一次性餐具計價收費 預計每年減少5百萬使用量
近來全球環保意識抬頭,希望能夠減少汙染及浪費,為此台北市環保局今(21)日宣布,為了逐漸改變民眾習慣,將陸續推動「外帶一次性餐具計價收費」(餐盒2元、碗1元、筷子1元、湯匙1元),今日將在萬芳醫院率先實施,預計在110年7月5日全面實施後,之後每年將可望減少500萬個一次性餐具。環保局指出,萬芳醫院因屆換新約率先實施外帶餐具收費,年底前尚有「林語堂故居」、「台北小巨蛋站-3號販賣店」及「草山行館」等3處會納入實施,消費者如需外帶餐點且未自備餐具時,需透過付費取得一次性餐具,如外帶時索取1個餐盒及1雙筷子,則需額外支付3元,期透過「使用者付費」機制,改變市民大眾消費行為模式,減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量。(圖/台北市政府環保局提供)北市府自105年4月起,採「由內而外、由公而私」推動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迄今市政大樓紙容器及塑膠容器減量率分別為82%及66%,成效良好。環保局指出,「源頭減廢」已是國際趨勢,「無痕飲食」亦是環保潮流,希望由政府帶頭營造環保健康飲食新文化,逐步把源頭減量概念、禁用政策推廣到各行業、各領域,深化到市民生活中,營造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環保城市。此外,防疫期間環保局也呼籲民眾,共同響應自備環保餐具的「防疫新生活運動」,自己清洗攜帶的餐具,安全更有保障。
塑膠湯匙喝熱湯請注意!編號「6號」遇高溫恐致癌
「喝熱湯時使用的塑膠湯匙號碼要特別注意」!環保署為了使回收流程更順暢,因此要求廠商標示「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共7碼,化工博士謝玠揚特別強調,喝熱湯時要避免使用「6號塑膠」,以避免此塑膠材質因高溫釋放出致癌物質。謝玠揚在商業週刊專欄中曾提到,「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一共有7個號碼,分別代表不同的塑膠材質:1號:PETPET是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也就是寶特瓶的材質,PET的硬度夠、質量輕,且耐酸耐鹼,因此可用來裝碳酸飲料,不過PET不耐熱,大概80℃左右就變形了,因此不建議裝高溫液體。2號:HDPE、4號:LDPE聚乙烯(Polyethylene)是生活應用中最廣的塑膠,具有高密度(HDPE)和低密度(LDPE)2種,2號HDPE硬度較大,因此常被製成塑膠瓶,像是乳製品的半透明或不透明的塑膠瓶。HDPE耐酸耐鹼,至於耐熱則是大概可到100℃左右不變形。4號LDPE則是傳統市場、小吃攤中隨處可見的塑膠袋,由於它的可塑性高,因此也是保鮮膜的主要材質。LDPE的耐熱溫度不如HDPE,大約在70℃到90℃。3號:PVC聚氯乙烯(PVC,Polyvinylchloride)是常用塑膠中唯一含氯的,也因此PVC可以藉由塑化劑的添加改變軟硬程度,從水管(硬)到保鮮膜(軟)。硬性的材質會被用來做成門、窗或是水管,我們每天所使用的信用卡、會員卡等等也都是PVC做成的。加入塑化劑之後,可塑性較好,也可做成軟管水管、雨衣、人造皮革、保鮮膜、電線的絕緣層等等。PVC主要的問題除了材質本身以外,塑化劑的添加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像是有名的DEHP(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就是之前食安新聞中汙染食品用起雲劑的主角。塑膠材質回收辨識碼。(圖/翻攝自行政院環保署)5號:PP聚丙烯(PP,Polypropylene),PP的化學結構和PE類似,耐熱溫度高一點,大概可以到100℃到130℃不會變形。外帶飲料杯主要材質就是PP,像是手搖飲料杯、優酪乳、果汁、布丁杯、水桶等皆是由PP製作。此外,若是喝完手搖飲料,建議民眾將飲料杯上的膜與吸管撕開,再將杯身丟到資源回收桶內,才可讓可回收的塑膠順利被回收。6號:PS聚苯乙烯(PS,Polystyrene)分為未發泡、發泡兩種。未發泡的PS用於建材、玩具、文具,或是免洗餐具,例如免洗杯、沙拉盒、蛋盒、泡麵碗等。發泡後的PS則是「保麗龍」,且PS的耐熱大約是在70到90度間,因此專家提醒,若是吃熟食,請盡量避開6號湯匙,避免高溫熔出致癌物質。7號:其他類美耐皿樹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聚乳酸(PLA,PolylacticAcid)、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壓克力Acrylic,PMMA)、聚苯乙烯-丙烯腈(AS,acrylonitrile-styrene copolymer)等,此類產品只適合用於冷食類。其中美耐皿樹脂(melamine)其實就是三聚氰胺,由於三聚氰胺之前被中國廠商加入奶粉中,因此被大眾廣為熟知,它也不耐熱,只要超過50℃的水,就有機會溶出單體。謝玠揚也特別提醒,所謂的「耐熱溫度」,其實指的都是不會變形的溫度。至於在這溫度之下,是不是完全不會溶出化學物質,沒有人可以保證。另外,隨著使用時間拉長,塑膠會劣化,耐熱溫度也會降低。如果是要盛裝高溫的食物或液體,建議儘量避免使用塑膠,改用玻璃、陶瓷餐具或是不銹鋼材質是最好的。
【塑毒致不孕4】熱湯裝塑膠袋 不會溶出塑化劑
日前傳出一家人母親罹子宮內膜癌、女兒性早熟,驗出體內塑化劑超標,推測與長期喝塑膠袋包裝的熱湯有關。「這個新聞部份正確、部分錯誤。」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塑化劑的確是危害母女健康的原因,但塑膠袋裝熱湯並不會溶出塑化劑,母女體內的塑化劑應該來自其他源頭。除了孕婦需慎防塑毒外,一般女性若長期攝入體內,恐增加部分婦癌的風險,也應多加注意。(圖/馬景平攝)「常見的塑膠材質大致上分為7類,各自以1~7號代稱,其中3號的PVC材質含有塑化劑,而塑膠袋屬於PE材質,依照耐熱程度分為2號、4號,並不含塑化劑。」顏宗海說,除了PVC之外的塑膠製品都不含塑化劑,但不代表絕對安全無虞。「例如外食便當盒上的薄膜是PE材質,但研究發現部分商品曾受塑化劑汙染,所以不可再次直接加熱,最好改放瓷盤加熱較為安全。」其他如PC材質常用於外食的美耐皿餐具,雖然耐熱但不適宜過度高溫。「舉例來說,如果吃火鍋時將食物放在美耐皿盤子上,還算在安全範圍,但如果將美耐皿湯勺一直放在加熱的鍋中,就會溶出環境荷爾蒙毒素。」顏宗海強調,不論是塑化劑、環境荷爾蒙,都會危害成長與發育。
明年元旦實施 北市54百貨禁用一次性免洗餐具
為擴大減廢,台北市禁用一次性餐具再出招,宣布從明年元旦起,北市54處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將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違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處以1200元到6000元罰鍰,希望藉此減少各類一次性免洗餐具的使用。自2016年4月起於市政大樓及機關學校,首次實施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餐具政策,迄今紙容器及塑膠容器減量率分別為82%及66%,效果十分顯著。北市府更進一步推動到民間企業當中,在2017年4月,SOGO百貨率先響應北市政策,將全國8家分店內餐廳及美食街餐具全部更換為環保餐具,目前已有111家企業、24所大專院校、22處市場及9處夜市響應。環保局指出,環保署已於今年8月8日公告修正免洗餐具限制使用規定,新增百貨公司業、購物中心及量販店業,內用不得提供「各類材質免洗餐具」,並授權地方政府提報實施日期,報中央核准後發布實施。據此,北市更因此於8月16日及20日辦理2場業者說明會,在9月2日函報環保署,確定北市54處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將於明年元旦起實行。據聯合國統計,每年約有8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造成生態破壞,歐盟也開始規畫2021年限制使用免洗餐具,今年的G20大阪峰會更通過「大阪藍海願景」協議(Osaka Blue Ocean Vision),在2050年以前,將海洋塑膠垃圾歸零,藉此減低浪費與垃圾,並保護全球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