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七巨頭
」 美股 蘋果 輝達 AI 股價![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2/393452/sm-102f9971618ef66e0fbb8882835f9c1b.jpg)
關稅戰不影響美股七巨頭? Meta 1月累漲近20%
美國白宮1/31宣布2/1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商品徵收25%的關稅,美股三大指數應聲而倒,科技七巨頭本週公布業績,31日漲跌互見。面對中國新創公司DeepSeek撼動全球AI領域,也爆出美國政府有意進一步收緊對人工智慧(AI)晶片的出口管制,使整週的美國晶片股、AI股大跌,輝達累跌近16%。在「公佈業績日」所在的一週,特斯拉在後兩日漲4%;微軟累跌6.5%;Meta漲超6%創新高。科技七巨頭31日大多逆市收漲,Meta和Alphabet繼續創新高,但蘋果高開低走,輝達回落。本週公佈業績的四家巨頭中,微軟股價全周表現最差;DeepSeek模型的衝擊下,27日巨頭們股價齊跌,隨著業績發佈走勢各異,Meta、蘋果拉動整體回升,輝達未能緩和大跌勢頭。輝達跌3.67%,逼近27日大跌17%近去年10月以來低位,本週累跌15.8%,收120.07美元;蘋果盤初漲4%後午盤轉跌,小跌0.67%,本週累漲逾5.9%,收236美元;微軟則收漲0.02%,本週累跌6.5%,收415.6美元。Meta 漲0.32%,連十漲創七日最高紀錄,本週累漲超6.4%,收689.18美元;而特斯拉漲1.08%,在業績公佈後的兩日持續上行、兩日累漲約4%,本週累跌約0.5%收404.6美元;亞馬遜漲1.30%,收237.68美元;Alphabet 漲1.57%,本週累漲逾1.8%,收在205.6美元。1月Meta累計上漲17.71%,亞馬遜漲8.34%,Alphabet漲7.78%,特斯拉累漲0.19%,微軟則累跌1.53%,蘋果累跌5.76%,輝達累跌10.59%。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7/392547/sm-b772bccf2accd74848d50e2064e163b9.jpg)
過年不冷場美科技財報週來了! 四巨頭29日發布業績分析師「這樣說」
本週除了有美國與歐洲央行決策會議,美股七巨頭中,包括微軟(Microsoft )、Meta、特拉斯(Tesla)與蘋果(Apple)等四大科技巨擘將於29日美股盤後公布最新財報。市場預期業績表現,除了為科技業健康狀況與經濟趨勢提供重要的參考指標,更反映AI領域的發展前景與獲利情況。分析師指出,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加上川普2.0減稅、鬆綁監管的政策,讓科技股的估值有撐。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AI基建計畫「星門」(Stargate),也讓科技股士氣大振。微軟、Meta與特斯拉將公布2024年第四季財報,分析師預期微軟的Copilot與雲端Azure部門獲利成長,以及AI基礎設施支出將格外受到投資者仔細審查,預期微軟EPS(每股盈餘)3.13美元、營收成長約688.2億美元。Wedbush科技研究主管Ives表示,華爾街低估科技大咖這波AI資本支出盛況。Ives認為,Meta的投資將聚焦於廣告營收和AI功能,甚至開創今日還不存在的業務,以利把龐大的用戶基礎變現。市場預期Meta EPS 6.73 美元、營收成長約469.6億美元。美國銀行分析師John Murphy表示,特斯拉的Optimus機器人隨著無人計程車技術的進步,從2026年開始增加Optimus的產量,有助於降低成本。美銀維持目標價400美元和買入評級。市場考慮到川普普的新電動汽車政策、交付的不確定性預期特斯拉EPS將年減逾6成到0.76美元,但營收略增270.7億美元。年初以來股價逼近關鍵水平的蘋果,由於市場銷售表現不佳、Apple Intelligence未能吸引設備升級,使上季財報普遍不被看好。分析師預期蘋果維持273美元的目標價,EPS為2.35美元,營收成長約1241億美元。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8/388278/sm-9e5b21e270997700e1d1c4666621e232.jpg)
美經濟數據超強+澆息降息預期 輝達紅翻黑重挫逾6%美股收黑
最新一期美國經濟數據超出預期,使市場對降息的憧憬降溫,美債殖利率回升。華爾街股市7日先升後挫,道瓊工業指數盤中最多漲224點,隨後掉頭下滑,一度下挫325點,納斯達克指數盤中挫2.23%,終場四大指數全數收黑。數據方面,美國2024年11月貿易逆差由10月的736億美元擴大至782億美元,略低於預期的783億美元,進口增3.4%,創2022年3月後最大增幅,出口則升2.6%。美國勞工部於同日公布職位空缺及勞動力流動調查(JOLTS)報告顯示,2024年11月職位空缺由10月的783.9萬個增至809.8萬個,創下半年新高超預期。科技股承壓,晶片巨擘輝達(Nvidia)推出的新品未能讓投資人滿意。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發布一系列晶片、軟體及服務,刺激股價一度抽高2.48%,來到153.13美元的紀錄新高,但尾盤大瀉6.22%,為跌幅最大的道瓊成份股,收140.14美元。美股七巨頭7日全線收黑,亞馬遜跌2.42%,收222.11美元;Meta挫跌1.95%,收617.89美元;微軟收黑1.28%,收在422.37美元;蘋果下滑1.14%,收242.21美元;Alphabet下挫0.63%,收196.71美元。道瓊工業指數下跌0.42%,收42528.36點;標普500指數下挫1.11%,收5909.03點;納斯達克指數跌1.89%,收在19489.68點;費城半導體指數收黑1.84%,收5212.24點。台股ADR方面,台積電ADR下跌3.90%,收211.42美元;聯電ADR下挫3.62%,收6.39美元;日月光ADR逆勢2.07%,以10.86美元作收。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6/387476/sm-626e1a1acbf02700a5cac6f3b24fe0b1.jpg)
美製造業指數連2升「烏雲散去」 AI重新領軍納指標普終止連5跌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 (ISM) 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2024年12月製造業指數升至49.3,優於預期的48.2,連續第二個月成長並寫下 9 個月新高,暗示美國製造業烏雲可能開始消散。3日美國股市收高,台積電ADR大漲3.49%,收在208.61美元。標普500本週下跌0.48%,道瓊指數週跌0.60%,納指週跌0.51%。股市疲軟、「聖誕行情」未能實現,不過單看3日收盤,道瓊指數上漲339.86點,收42732.13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340.88 點,收 19621.68 點。標普500指數上漲73.92點,收 5942.47 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42.15點,收 5163.65 點。美股七巨頭僅蘋果收低,Meta (META-US) 漲 0.90%;蘋果 (AAPL-US) 跌 0.20%;Alphabet (GOOGL-US) 上漲 1.25%;微軟 (MSFT-US) 上漲 1.14%;亞馬遜 (AMZN-US) 上漲 1.80%;輝達 (NVDA-US) 上漲 4.45%;特斯拉(TSLA-US)大漲8.22%。受益於人工智慧(AI)的領軍下,費半成分股普遍收紅。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投資組合經理人巴克利(Jeremiah Buckley)表示:「過去兩年一直推動獲利成長和市場上漲的長期成長動力,我認為它們仍然基礎穩固,並將繼續推動獲利成長。」美國國會將於10日召開第一次會議,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將於20日宣誓就職。雖然川普提議包括削減企業稅、放鬆監管和徵收關稅,可以提高企業利潤並刺激經濟,但也面臨通膨上行壓力的風險。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0/386130/sm-9b4f76a0be47382ebd2ac6d5bab841b2.jpg)
美股聖誕行情沒有奇蹟? 華爾街分析師這樣看
美股主要股指27日全面跳水,市場期待「聖誕行情」到來卻遲遲等不到奇蹟,美股七巨頭一片哀嚎。除獲利了結等技術因素,10 年期美債殖利率徘徊 7 個月最高,加劇美股下行。主要股指自早盤加速下挫,截至盤中跌幅擴大,道瓊工業指數跌近1.2%,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近2.1%,標普500指數跌近1.6%,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1.6%。美債10年期殖利率升至4.6%、美元指數升至107.895。美債殖利率27日走勢不一,對利率更敏感的短債殖利率下挫,10 年美國基準公債殖利率一度升至 4.62%,接近昨日觸及 4.64% 所創的 7 個月最高,美債殖利率曲線趨陡。每日市場研投觀點 The Sevens Report 主編 Tom Essaye 表示,殖利率越高,對股市的壓力越大。法國 La Financiere de L’Echiquier 交易主管 David Kruk 稱,今年年底最重要的就是 10 年期美債殖利率的上漲。David表示:「這顯示每個人都在等待 1 月份川普就職後對通膨的影響。此外,大多數交易都是技術性的,例如空頭回補和獲利了結,但沒有出現像每年這個時候一樣的重大趨勢。」還有分析指出,由於美國經濟保持彈性,投資人更擔心川普的關稅和減稅政策將刺激價格上漲,迫使聯準會 (Fed) 採取更鷹派立場,同時也觀望 1 月中旬的就業和通膨數據是否意外擾亂 Fed 計畫。The Sevens Report 的 Tom Essaye 也認為,最近股市下跌讓散戶的盲目興奮感消退了一些,但並沒有削弱專業投資顧問的情緒。Essaye 表示:「市場情緒不再盲目樂觀,一般投資人在新年開始對市場的前景展望更加平衡,這將降低了股市的泡沫風險。不過我們若收到壞的政治消息,或者 Fed 官員指向降息『暫停』,這可能會導致美股在更多短期、大幅下跌。 」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6017/sm-67444e81dc7b222da9d735a2479bd455.jpg)
科技股重挫拖累美股收黑 10年期美債飆升逾4.6%創5月以來新高
美國股市主要指數27日在科技股領跌下全部收跌,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33點,終止連5漲,標普、納指、費半指數分別下跌1.11%、1.49%、1.01%。台積電ADR跌0.70%,收在201.63美元。本週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帶給股市壓力。基準10年期美債殖利率上漲至4.627%,前一交易日觸及5月初以來最高,DA Davidson 的分析師表示:「長天期美債殖利率的上升主要反映了更強勁的增長前景,但也可能表明對通膨和聯邦預算赤字的擔憂。」個股方面,美股七巨頭27日表現不佳,特斯拉下跌4.95%,輝達跌2%,蘋果跌1.3%,亞馬遜、微軟跌幅均超過1%。美股雖週五回落,但週線仍收紅。道瓊本週累積上漲0.4%,打破了連續三週的下跌。標普500指數本週上漲0.7%,納斯達克指數本週上漲近0.8%,略勝大盤。而電動車巨頭特斯拉27日重挫 4.95% 至每股 431.66 美元,連日下滑。特斯拉將於明年 1 月 2 日公布季度交車數據。分析師 Gary Black 表示,任何超過 50 萬的交車數都足以支撐股價,投資人對新車型和自動駕駛機器人計程車在 2025 年推動業績的潛力更感興趣。截至美股27日收盤,道瓊工業指數下跌333.59點,收42992.21點。納斯達克指數下跌298.33點,收19722.03點。S&P 500指數下跌66.75點,收5970.84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52.34點,收5122.97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7/384417/sm-490f45b29a3147db479e75481af3af64.jpg)
美PCE增幅降市場轉憂為喜 「三巫日」美股三大指數齊反攻
美股「三巫日」,11月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出爐,年增幅2.4%,略低於市場預期的2.5%;剔除能源和食品價格後的11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則是年升2.8%,低於市場預期的2.9%,與前期持平。PCE力撐美股,道瓊指數跌近196點後上漲498.02點,收42840.26點;納斯達克指數上漲199.83點,收19572.60點;標普500指數上漲63.77點,收5930.8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71.44點,收4964.91點。美股七巨頭漲跌不一,蘋果(AAPL-US)漲1.88%,收至254.49美元;輝達(NVDA-US)上漲3.08%,收至134.7美元;亞馬遜(AMZN-US)漲0.73%,收至224.92美元;Alphabet (GOOGL-US)上漲1.72美元,收至192.96美元 。微軟(MSFT-US)小跌1%,收至436.6美元; Meta(META-US)下跌1.73%,收至585.25美元和特斯拉(TSLA-US)則下跌最多,3.46%收至421.06美元。通膨數據低於預期,推動美股反彈,化解本週稍早出現的悲觀情緒。當時聯準會表示,由於通膨頑固,將縮減未來的降息幅度。交易員繼續押注聯準會明年1月暫停降息,並增加在3月份降息的押注。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行長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表示,20日通膨數據令他感到振奮,儘管央行採取謹慎立場,但明年利率略為下降,通膨率仍有機會降至2%的目標。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6/370536/sm-c100b1ee3be97ca0d4a61d9307f30d7e.jpg)
輝達太貴? 華爾街喊上190美元「一代人才有的一次機會」
今年以來輝達(NVDA.US)股價已累計上漲近180%,未來12個月的預期本益比超過40倍,華爾街分析師表示買入輝達是「一代人才有的一次的機會」。美銀分析師Vivek Arya、Duksan Jang等表示,輝達的市值仍然具有吸引力,因其2025年的本益成長比僅爲0.6倍,遠低於美股七巨頭其它公司1.9倍的均值。高盛也表示,其市值接近過去三年的本益比中位數,並且與其同行相比,其歷史市值相對較低。10月初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Blackwell架構的晶片已「全面投產」,廠商對Blackwell的需求瘋狂,提振市場樂觀情緒。台積電公佈Q3業績後,並上調全年營收指引至30%,還稱AI需求是真實的。上述種種因素驅動,美銀預計輝達2025每股收益(EPS)將繼續上漲13%至20%,並將輝達的目標價上調至190美元,對於週五收盤價而言仍有37.7%的上漲空間。美銀還預計,到2027年,輝達的每股收益將漲至原先的五倍以上,達到5.67美元。高盛表示,Blackwell的推出和產能不僅是近期和中期收入增長的驅動力,也是擴大輝達競爭優勢的動力。輝達「護城河」強大,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在晶片和數據中心領域的創新能力及強大且不斷增長的軟件產品。高盛表示,Sovereign AI、自動駕駛汽車和人形機器人也是輝達在AI領域當前和未來增長的重要驅動力。高盛預計,基於Blackwell的產品增長將按計劃進行,該產品到明年Q1的收入將達到數十億美元,到4月及之後會進一步增長。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2/365832/sm-ca4c47f902ce1b3f716ee215f4c43461.jpg)
美通膨持續降溫 道指續寫新高、台積電ADR重摔近5%
美國近日公布新通膨數據,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將持續降息,美股道瓊27日收漲137.89點,再創新高紀錄。不過台積電ADR跌4.74%、收177.97美元;輝達跌2.13%、收121.40美元。美國8月PCE核心平減指數月升0.1%,低於7月的0.2%;核心PCE年增率2.7%,符合市場預期。8月個人消費支出增加0.2%,相較7月的0.5%明顯下降。華爾街交易員押注聯準會到11月降息1碼的機率為45.9%,降息2碼的機率為54.1%。根據路透社調查,密西根大學9月消費者信心指數最終值為70.1,超過經濟學家預期的69.3。政策制定者和投資人都希望每月通膨數據持續降溫,從而繼續降低借貸成本,緩解企業和家庭資產負債表的壓力。在一系列數據向投資者保證美國經濟實力之後,華爾街迎來一個上漲的交易日。美股道瓊27日收漲137.89點,創歷史新高。美股七巨頭中,特斯拉漲幅最大達2.45%、谷歌漲0.89%、蘋果漲0.12%;輝達跌幅最大達2.13%、亞馬遜跌1.67%、微軟跌0.76%、META跌0.08%。而台積電ADR下跌4.74%,收在177.97美元。27日收盤,美股漲跌互見,道瓊指數上漲137.89點,或0.33%,收42313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70.7點,或0.39%,收18119.59點;標普500指數下跌7.2點,或0.13%,收5738.17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93.27點,或1.76%,收5217.23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7/342467/sm-f43b0631ffa69e7a8b1e5e7b14855243.jpg)
蘋果WWDC大會11日凌晨登場 分析師:「不再是AI落後者」但表現難突破
萬衆期待的蘋果(Apple)第35屆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終於來了,將在台灣時間6月11日凌晨1點登場,預計將推出一系列搭載人工智慧(AI)功能的新產品與服務。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自家AI系統命名為「Apple Intelligence」,未來也將應用於iPhone、iPad及Mac中。今年3月,蘋果的營銷主管Greg Joswiak在X上預告,「今年的WWDC將是絕對不可思議的(Absolutely Incredible)!」而這2個單字的字首,已經暗示此次WWDC大會的主題為AI。外媒知名科技記者Mark Gurman也透露,蘋果不打算在今年的WWDC大會上發布任何新產品,而將重點放在即將推出的軟體更新,意味著可以期待關於iOS 18、iPadOS 18、macOS 15、tvOS 18、watchOS 11和visionOS 2等一系列軟體更新,且將聚焦在「AI」。Mark Gurman也補充,WWDC 2024的亮點將是Siri全新AI版本,提升其智能性。一直以來,多數iPhone用戶只會用Siri設鬧鐘或在Spotify上播放歌曲,並不會將它視為助手,不過未來Siri有望可爲用戶提供一切服務,包含主動提供建議、編輯照片,到隨時回應用戶的任意問題。究竟這款更智能的Siri是由誰提供技術支持?根據多家外媒報道,蘋果與OpenAI針對其GPT軟體授權進行討論、協商,也與Google旗下Gemini軟體的授權進行單獨談判。從去年開始,在席捲全球的AI浪潮中,輝達(NVIDIA)、微軟(Microsoft)、Google等衆多科技巨頭出盡風頭,而蘋果股價僅上漲6%左右,在「美股七巨頭」中明顯跟不上。不過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猜測,在WWDC結束後,蘋果將不再被視爲AI行業的落後者,AI將在蘋果主要的應用中無所不在,蘋果的用戶界面設計優勢將充分展現,包含Siri的改善是最大賣點之一。但是他不認爲蘋果已經取得超出市場預期的突破性進展,對於即將在秋季發布的iPhone新機型及配套操作系統能否引發用戶換機潮,郭明錤也持懷疑態度。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9/336179/sm-7afe211a7aa4610ec24840a16b3ca70a.jpg)
科技七雄CEO近期狂售股票逾51.9億元 投銀:豬變胖就該殺!
美股「科技七雄」的內部人士正在追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和Facebook母公司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的腳步,紛紛拋售公司股票。最新數據顯示,這些公司的近12名高層和董事最近拋售了價值逾1.6億美元(約新台幣51.9億元)的股票。外媒報導,以Alphabet CEO皮查伊(Sundar Pichai)為例,他今年出售的谷歌母公司股票比2023年全年還要多。就在這個月,他從近20多筆交易中套現3000萬美元。自去年年初以來,Alphabet的股價已經上漲了90%多。此外,輝達董事佩瑞(Mark Perry)今年迄今出售的股票比前兩年還要多;蘋果公司董事長Arthur Levinson於2月份也申請出售股票,規模創下了其20多年來的最高記錄。還有一些高層正在首次拋售股票。Alphabet財務長兼投資長Ruth Porat今年3月套現約660萬美元的收益,這是她自2015年加入公司以來的首次出售,此前她在摩根士丹利工作了20多年。這些舉措突顯出,在科技股從2022年通膨和加息加速導致的暴跌中反彈後,矽谷內部人士正在將所持股份貨幣化。洛杉磯投資銀行Greif & Co創始人Lloyd Greif稱,「他們都明白,豬變胖就該殺了。沒有人能準確把握股市見頂的時間,但現在看起來肯定是有泡沫。」自去年年初以來,包括亞馬遜、微軟、Meta Platforms和特斯拉在內的美股七巨頭的股價上漲了近150%,部分原因是投資者對任何能夠提供AI相關的股票都感興趣。最大的贏家是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他在2月份不到兩週的時間內賣出了大約85億美元的股票,這是他自2021年以來的第一次出售;祖克柏的信託基金及其慈善和政治捐贈實體,在去年11月開始通過一項交易計劃出售股票,目前已經申請出售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股票。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25972/sm-a89a5a7a724d36dcef415f685cfa4ca5.png)
這家日商十年「漲13倍」鮮為人知 日股「七武士」站上第五大
隨著日股近期續創新高,日股「七武士」也開始步入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視野。和美股七巨頭類似,七武士是指在近期引領日股上漲的七家公司。然而,在這些公司中,相比於軟銀、索尼、任天堂、豐田等諸多民眾耳熟能詳的名字,有這家公司,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都是個陌生的名字,那就是日本工廠自動化設備大廠基恩斯(Keyence)。儘管很多人都沒聽過,但基恩斯目前已經是日本市值第五大的公司,高達1141.3億美元(約新台幣3.6475兆元),比索尼、三菱商事、軟銀、任天堂、迅銷等知名日商更高。更令人驚訝的是,這家公司的股價近年持續穩定上漲,從2013年至今足足上漲了十餘倍。基恩斯是一家創立於1974年的日本老牌製造業公司,其名字Keyence取意於「Key of Science」,公司主營產品包括傳感器、視覺系統、掃碼器、激光打標機、測量儀器、數字顯微鏡等工廠自動化設備,其中在傳感器和視覺系統方面可以稱得上是王牌企業。2023財年,基恩斯公司營業利潤率高達54.08%,而2022財年的這一數據是55.3%。在過去十年中,該公司的營業利潤率幾乎沒有低於50%。甚至從2000年起,基恩士的營業利潤率就沒有低於過40%。相比之下,日本央行數據顯示,日本大型製造業企業近年來整體平均營業利潤率僅有7%左右,在2023年達到略超過10%的水平時,就已經處於歷史高位了。公司創始人瀧崎武光出生於1945年,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創立公司時,就大膽採用了新穎的商業模式「直銷」。不透過代理商,而是讓公司業務人員直接向工廠銷售。不僅省去經銷商成本,更重要的是能讓公司銷售直接和客戶持續溝通,從而更敏銳和快捷地了解用戶需求、提出建議方案,幫客戶解決問題,同時也能發現潛在需求,推動公司產品的升級換代。在生產方面,基恩斯採用「無廠模式」(Fabless),即將90%的訂單都交給代工廠製造。而自己的工廠只生產10%的訂單(這部分訂單通常是創新性產品)。不但能節省固定費用,還能靈活調整產能,依據商品特性選擇擁有最適合設備和技術的工廠生產。而公司產品中,超過70%是世界首創或行業內首創,基恩斯也因此成爲《富比世》全球百大創新企業名單中的常客。減去低利潤的落後業務,是瀧崎武光經營公司的核心理念之一。事實上,在1974年創業之初,基恩斯當時的前身Lead Electric公司是一家生產自動線材切割設備的公司。儘管目前產品線廣泛,但其產品幾乎都定位在工廠自動化關鍵趨勢的最前沿,例如可以檢測極其微小的裝配線錯誤的傳感器。在2021年新冠疫情期間,由於企業對工廠自動化需求飆升,基恩斯股價也快速飆升。恰逢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因疫情期間產品需求下滑而股價下挫,軟銀也因投資Wework等項目失利而市值下滑,兩公司創始人柳井正和孫正義的個人資產都出現縮水,而基恩斯創始人瀧崎武光這位極其低調的富豪,也一度坐上日本首富的位置。儘管近兩年由於全球宏觀經濟逆風,導致基恩斯所在的工業自動化行業總體出現回落,但該公司仍然是行業中當之無愧的翹楚,其股價也在近半年內持續上漲,重新接近歷史新高。而年近79歲的瀧崎武光,目前仍然佔據富比世日本富豪排行榜的第三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7/321577/sm-57b63e88f07faf7286f1cde6ba653b86.jpg)
橋水基金達里奧:美股無過多泡沫 「AI概念股有下行風險」
今年年初,美股三大指數陸續創下新高,標普500指數在去年已經上漲24.23%的基礎上,今年年初至今繼續上漲7.7%。市場洋溢著樂觀情緒,但橋水基金創辦人達里歐(Ray Dalio)最新出面表態,他認為當前的美股中並沒有太多泡沫。而即便是在去年和今年初持續大漲的美股「七巨頭」,達里奧也只認為只是「有點泡沫」。達里歐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儘管最近市場出現了樂觀情緒和反彈,但目前的形勢並不完全符合他對泡沫構成的標準。他認為,股市泡沫相關的因素包括相對於股票價值的高估值、不可持續增長的跡象、新手買家大量湧入和投機情緒高漲,以及很大一部分購買是由債務融資的。達里歐寫道,「當我用這些標準來看待美國股市時,一些漲幅最大、受到媒體關注的股票看起來並沒有太多泡沫。」歷史趨勢可能會證實達里奧的評估,即美股並未處於泡沫區域。DataTrek Research的共同創辦人科拉斯(Nicholas Colas)和拉貝(Jessica Rabe)在上周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標普500指數三年以來的價格回報率為31%,這遠遠低於泡沫在崩盤前形成的典型回報率。目前遠未接近泡沫水平,這表明投資者信心尚未達到不健康的極限。這並不能保證股市會進一步上漲,但可以放心地把「泡沫風險」從股市擔憂的名單上去掉。美股七巨頭蘋果、亞馬遜、特斯拉、輝達、微軟、Alphabet和Meta仍是人們關注的焦點。除了特斯拉和蘋果以外,另外五隻股票在近期都藉著人工智慧的熱潮而表現強勁。達里歐承認,這批股票推動了美股整個市場的上漲,自2023年1月以來,七巨頭的市值足足增長了80%以上。考慮到當前和預期收益,達里歐堅持認為,七巨頭有點泡沫,但不是完全的泡沫,儘管估值略高,市場情緒看漲,但看起來並不過分樂觀。「我們沒有看到槓桿過高,也沒有看到大量新買家湧入。」美國銀行最近對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投資者兩年來從未如此樂觀過。然而,達里歐也提醒,股市的下行風險依然存在。「話雖如此,如果生成式人工智慧沒有達到預期的影響,人們仍然可以想像這些名字會出現重大調整。」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1/312221/sm-fff1211c2b46c4535023466507390b11.jpg)
看CES選股1/蘋果10萬頭盔會不會熱賣? AI美股憧憬行情看它愈燒愈旺
「AI應用面的真正需求,有沒有辦法出來,要等2月2日後,市場才比較能看清楚。」群益美國基金經理人向思穎接受CTWANT採訪時說,這個日子是蘋果首款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高達10萬頭盔」開賣日期,也是觀察12日落幕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中AI新品能否開花結果的一項指標。1月16日,蘋果(Apple)股價一度重挫到174美元,受到美國最高法院駁回反壟斷上訴案,裁定須修改App Store金流政策,禁止強徵所謂「蘋果稅」,終場下跌1.23%以183.63美元作收,而蘋果股價這一個多月來跌幅達6.26%、12.26美元。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CES(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9日在拉斯維加斯盛大登場,逾4000家科技廠參展,從5G、人工智慧、汽車到加密貨幣、智慧醫療等新品盡出,不意外地的,全場最大焦點就是「AI」。「今年以前,大家在CES沒談過AI,但去年市場出現各種AI可能性的討論後,今年CES展全聚焦在日常生活中的AI運用。」永豐美國基金經理人周彥名說,當產業界在應用面多方嘗試以產生市場新需求時,「對投資人來說,這也是最好的機會點,不管短中期,AI都是正確方向。」2024年CES展中可看到三星、LG、SONY等將AI應於於TV、吹風機等家電用品。(圖/CES提供)向思穎則認為今年CES有四個重點,「AI、無線物聯網IOT、3R(AR、VR、XR)與車用、電動車」,也就是可以觀察選股的四大方向。向思穎繼續說,今年CES上,三大晶片廠輝達、英特爾、超微等科技大咖全鎖定AI,譬如輝達端出全新SUPER版RTX 40系列顯卡新品,高通也著重AI手機,各廠也與華碩、MP等品牌廠結盟合推AI筆電與AI PC,超微在修圖、照相等應用上力推企業端產品。再者,「今年也很不同,車用部分不再談自動駕駛,改為聚焦與ChatGPT互動的切換功能面」,向思穎說,像是BMW、BENZ、福斯汽車等都推出語音助理,「這些車廠還強調副駕與乘客可透過螢幕(面板),玩遊戲、追劇等,強化娛樂功能。」「今年從晶片廠到車廠都在說一個陌生、全新的專有名詞『軟體定義車輛』」向思穎解釋,「以前,車內軟體程式要開回原廠更新,現在透過WiFi下載就完成,因此過去CES上談的『電動車』硬體設備面,今年已進階為軟體升級。」理財達人雨果分享自己的投資觀察,如果不知道如何挑選美國科技股,可以考慮指數型的ETF。(圖/CES、雨果提供)周彥名則提及AI晶片到雲端運算面的需求,「企業要應用AI,從超微的修圖軟體到透過AI幫忙消費購物製作商品比較表」、「參加生日Party不知道準備甚麼禮物,亞馬遜購物網會幫你列出購物清單」、「沃爾瑪已準備類似做,未來或許國內momo等電商平台,也可能有這樣的功能,這樣也就需要很強的運算的雲端。」以微軟為例,今年以來股價上揚,重登全球市值王寶座,二位經理人也都提到在CES展中可看到在Windows鍵盤增加Copilot按鍵,按一下就出現Copilot對話機器人,可以在使用Office文書處理、瀏覽網頁、視訊通話等一同操作,「如此一來走向普及化,是生成式AI很重要的轉捩點」。美股七巨頭2024年初以來漲幅各異,很多股民討論「股價變貴還可以跟進嗎?」向思穎說,「我個人覺得2024美股還是會跟著AI持續,且還是會比較集中在晶片廠,尤其要看看蘋果的混合實境頭戴裝置Vision Pro,消費者反應如何,才能進而看到更多品牌的市場面。」以美國科技個股來看,輝達、英特爾、美光科技、特斯拉、Facebook母公司Meta、蘋果、網飛、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等,還是為觀察重點;「以網飛來說,訂閱制收費分為更多級之後,也帶來營收成長,選股仍是會著重在市場需求面帶來的營收成長,財報即是很重要依據。」周彥名說。現為外商公司總經理的理財達人雨果告訴CTWANT記者,「若是想投資美國的科技股,又不知道該挑哪些公司比較有機會,也可以直接投資美國那斯達克指數,譬如Invesco那斯達克100指數ETF(QQQ),也可以投資費城半導體指數,譬如iShares半導體ETF(SOXX)。」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5/311335/sm-fa24ee627988d711483843d1e3b78b83.jpg)
微軟擁AI紅利股價年漲57% 超車蘋果奪全球市值王
2024年以來,國際投資人對AI人工智慧的樂觀情緒持續,微軟(Microsoft)股價因為投資生成式人工智慧ChatGPT母公司OpenAI,2023年股價飆升57%,而蘋果(Apple Inc.)股價雖然在2023年漲48%,但因iPhone銷售乏力,加重分析師們的憂慮,紛紛下調評價,一來一往後,讓微軟市值在12日美股收盤時達到2.89兆美元,蘋果則為2.87兆美元。這是自2021年11月以來,微軟的收盤市值首次高於蘋果。同樣身為「美股七巨頭」,並在2023年強勁上漲,但微軟和蘋果這兩家公司的命運2024年起呈現兩個走向,微軟股價上漲3.3%,蘋果則下跌了3.4%。12日的收盤價,微軟上漲 1%、以388.47美元作收,市值達到2.89兆美元,蘋果漲 0.2%、收在185.92美元,市值為2.87 兆美元,蘋果近1個月市值蒸發1300億元據美媒統計,蘋果已遭4次重量級唱衰,在巴克萊看淡iPhone銷售,開出2024年的第1槍後,接下來包括Piper Sandler、Redburn Atlantic、Hedgeye等研究機構也陸續提出相同看法,大多認為創新不足、智慧手機在中國銷售遇冷等問題。去年蘋果新一代iPhone手機在中國開賣之初的銷售異常低迷,華為甚至在其上市前幾周就搶先推出Mate 60 Pro,在美中貿易戰的氣氛下,中國掀起「愛國狂熱」,讓華為營收大成長、重返1000億美元大關,同時也削弱了iPhone在中國高階市場的主導地位。蘋果首款混合實境裝置Vision Pro將於2月2日在美國開賣,是蘋果2007年發表iPhone後的最大規模產品發布會,但瑞士銀行先潑冷水,認為這對蘋果股價來說「無關緊要」。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9/308429/sm-328fd097a675cb7263d4f5705f92f159.jpg)
美股封關秀四大指數齊跌! 法人看1/31登場FOMC會議「口氣是否更軟」
美股2023年封關秀在12月29日,四大指數雖集體收黑,2024年第一次FOMC將在1月31日舉行,法人分析,在FED放出不再升息的訊號後,這是第一次FOMC會議,鴿派立場需要再次確認。由於美國CPI、PCE都在降溫,就看FED官員解讀的口氣是否更軟。去年一整年道瓊年漲13.7%,標普年漲24.2%,那指狂漲43.4%,創2003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費半更是飆漲65%,創2009年以來最大漲幅。AI熱潮推升晶片股像是輝達、英特爾、微軟、蘋果、亞馬遜、Meta、特斯拉等美股七巨頭市值,而光看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中有64%來自這「科技七巨頭」。12月29日美股四大指數皆跌,道瓊工業指數收盤下跌20.56點或0.05%,以37,689.54點作收;標準普爾500指數下滑13.52點或0.28%,收4,769.83點;那斯達克指數下跌83.78點或0.56%,收15,011.35點;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33.21點或0.79%,收4,175.47點。永豐投顧分析,以CME FedWatch的市場預測看,元月的FOMC會議不會改變利率政策,卻是窺伺三月FOMC會議是否降息的窗口,所以元月FOMC會議的會後聲明將是市場關注的焦點。進一步觀察美股,2023年12月資本市場首要焦點是12月13日的FOMC會議,結果FOMC如預期地暫停升息,會後FED主席鮑威爾又在談話中意外偏鴿,暗示升息循環告終,而且利率點陣圖顯示2024年降息幅度比過去顯示的兩次更多一次,一改之前FED對於市場偏鷹的形象,故美股大幅上揚,道瓊工業平均指數還創下歷史新高,一時間樂觀氣氛籠罩,市場終於走完升息循環的隧道。在此大背景之下,美國股市繼續帶領全球股市上漲,美股月K線連二紅,費城半導體指數更是大漲10%以上,確實展現成長股對於利率的敏感特性,同樣登上歷史高峰。歐洲股市也受到帶動,德、法同創歷史新高,所以美國升息循環壓力的解除對資本市場產生本質的改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08301/sm-f81a956f77d2532fc3e2640f7049286b.jpg)
蘋果「水逆」? 2023年股價漲幅跑輸科技七雄
在今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蘋果股價微跌0.47%,收192.67美元。該公司股價在今年的整體表現顯得黯淡,尤其是與美股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相比。該公司業績已經連續四季下降,這是自2001年網路泡沫破滅以來,蘋果首次經歷如此長時間的業績下滑。2023年對蘋果而言是充滿挑戰的一年,手機和計算機市場的整體不振對其銷售造成了影響。尤其在夏季,蘋果的手機銷量創下了十多年來的新低。此外,蘋果今年未發佈新款iPad,這是該產品自2010年推出以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沒有新產品的推出,加之老款產品沒有進行價格調整以刺激銷售,這些因素進一步加劇了蘋果的銷售困難。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指出,蘋果官網上所有型號的iPad均能在一天之內發貨,這反映出市場需求的疲軟。蘋果還面臨知識產權爭端的問題,導致新款Apple Watch在聖誕節前被美國蘋果商店下架。雖然在12月底該產品重新上架,但分析師估計,在這一短暫禁令期間,蘋果每天損失約1.35億美元的銷售額。即便是蘋果的新產品如Mac電腦,消費者對於只有小幅升級的設備也顯得不太熱情。2023財年,蘋果的Mac電腦和筆記本電腦銷售額下降近27%至102億美元。儘管如此,蘋果的股價在2023年內仍然上漲了49%,超過了那斯達克指數的43%漲幅。然而,投資者更傾向於投資於輝達、Meta Platforms、特斯拉、亞馬遜、谷歌和微軟等公司,這些公司的股價在今年的漲幅都超過了蘋果。儘管面臨挑戰,蘋果仍然是行業巨頭,該公司在一些國家的市場份額甚至有所增長。據報導,蘋果正在為明年推出新款iPad,這可能會提振市場需求。儘管存在挑戰,分析師預計,蘋果的總銷量下降趨勢已成過去,2024年上半年將出現溫和增長,並在之後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