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華玻璃
」 耀華玻璃 聯亞生技 王長怡耀華玻璃1/經濟部藏神祕投資機構 現值722億、70年前僅244萬
經濟部內有個神祕的投資機構,並非公司組織,也不具法人格,根據監察院調查報告,政府雖只持有50%股份,卻在管理委員會9席委員中囊括8席委員,剩下唯一一席是民股代表,至於這家投資公司在台灣的資產,1950年代初期只有244萬餘元,但70年後淨值卻高得嚇人,依經濟部長王美花2023年11月6日在立法院透露,2022年底資產淨值高達722億元,這家神祕的投資機構就是「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的前身是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由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幕僚周學熙,1922年在中國東北的秦皇島創立,耀華玻璃是亞洲第一個現代工業法生產玻璃的廠商,由中國和比利時民間共同出資,也是近代中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中比合約規定,總經理是洋人、協理為華人,總事務所設天津、總工廠設址秦皇島。耀華主要生產平板玻璃,產品不僅在國內暢銷,甚至遠銷日、美、東南亞一帶國家。不過1931年918事變後,日本軍閥強佔中國東北,耀華玻璃的比利時股東偷偷把股份賣給日本人,公司變成中日合資,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收日人股份,耀華玻璃變成官民股份各一半的企業。1950年中國大陸全面淪陷,耀華玻璃原本向國外訂購的生產機具改運到台灣,可是耀華絕大部分資產和民股股東都留在大陸。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投資台積電,讓資產淨值翻漲至722億元。(圖/報系資料照)1952年在經濟部主導下,由公股及在台民股組成「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共同管理耀華在台資產。耀華管委會以機器作價投資新竹玻璃公司、並取得22.2%股權,賣出竹玻股份後,耀華資產價值大幅增加,逐漸化身為「配合政府政策的投資基金」,但真正讓耀華資產騰空翻漲的原因,則是在前經濟部長李國鼎主導下投資台積電和聯電。不過耀華玻璃從李登輝當總統後,轉投資就不太順利,投資華揚史威靈飛機等公司,大多失敗告終,立法院112年度的預算評估報告也明白指出,近年轉投資事業虧損家數多於盈餘家數,應該適時退場或辦理其他管理作業,以維護股東權益。還好兩蔣時代的財經重臣李國鼎等人創建了護國神山台積電,還要求耀華買台積電股票,至今仍受益於台積電的分配投資利得,才能擁有700多億元的資產。相較於經濟部掌控擁有龐大資產的耀華玻璃,在台灣的民股股東則是苦哈哈,他們眼巴巴地看著台灣經濟起飛,耀華玻璃資產水漲船高,可是都沒他們的份。民股股東沒有辦法處理耀華公司的股票,不能賣出也不能繼承,還有股東要求以借支方式請求發放救濟金,耀管會的成員從8官9民到現在變成8官1民,還是沒有辦法解決缺額問題,法律上的問題仍然擱置到現在。經濟部長王美花率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主委等人,到立院經濟委員會報告業務及預算。(圖/劉耿豪攝)在台股東數十年來多次打行政訴訟、民事官司甚至聲請釋憲,主張「經濟部應命耀華公司解散」、提出「請求確認管理權不存在」及「遺產稅事件」等訴訟,都宣告失敗,最近一次則是由第二代股東李賡鋕提告,希望行政法院能准予耀華在台復業登記,並撤除官股、召開股東常會或臨時股東會,不過仍遭駁回,合議庭認為現行法律未規定原來在大陸登記的公司如何在台登記,耀華管委會沒有法人資格,現在雖有《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條例》草案,但尚未立法通過,行政法院也無法解決目前法規真空狀態。
耀華玻璃2/淨值722億、股東一毛拿不到 國稅局竟課500萬遺產稅
神秘的「耀華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委員會(簡稱耀管會)」, 1950年代資產僅244萬餘元,2022年底的資產淨值竟高達722億元,堪稱另類台灣奇蹟,不過70年來,民股股東一毛錢股利也拿不到,手上股票不能交易宛如廢紙,更扯的是,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曾向其中一位在台股東配偶江偉麗、徵收高達近500萬元的遺產稅,還好行政法官明察秋毫,判決國稅局敗訴,還給民眾一個公道。這件烏龍遺產稅案由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在2018年3月29日宣判,裁判書指出,耀華玻璃股東秦愈新在2014年7月間過世,留下耀華玻璃27萬又400股的股份,由他的配偶江偉麗繼承,北區國稅局根據耀管會2014年資產負債表的股東權益淨值,計算出每股淨值為213.3077元,核定秦姓股東生前持有的耀華玻璃股票淨值為5767萬8402元,併同其餘項目後,核定遺產稅493萬9933元,江姓配偶不服,提起復查和訴願皆遭駁回,因此打起行政官司。江姓配偶主張,耀華公司至今不能在臺復業及完成合法設立登記,因此不適用《公司法》,也無從依《公司法》受領股息或紅利、處分或轉讓股票、請求收買股份,且公司無法解散及清算,也不能行使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完全無法行使股票權利,導致空有股東名稱與形式,不具有任何經濟上意義,所以被繼承人死亡時,留下的股票權利毫無流通變現可能,不應計入遺產總額,不料國稅局竟列入遺產總額計算,違反實質課稅原則。耀華玻璃公司在台灣的民股股東,70年來無法處分股票,股東繼承人竟一度被課徵高額遺產稅。(圖/黃鵬杰攝)國稅局則認為,當初是江姓配偶在2014年11月間,自行補申報耀華公司27萬又400股的股票為遺產,國稅局發現耀華管委會其實很有錢,光是持有台積電的股票就高達1億股,耀華股票不可能沒有財產價值,現階段雖然由於立法尚未完成而暫無法流通,但無具體事證能認定股票價值已無價值。北高行支持江姓配偶見解,認為耀華公司資產實際上由經濟部設置的耀華管委會掌控運用,但未曾發放股利,股份亦無法移轉,公司組織及股東權利形同遭到凍結,秦姓股東生前或江姓配偶至今無從對耀華公司主張任何權利,耀華總公司當初設在天津,而我國治權事實上不及於大陸地區,未能在台灣合法登記,因此,主管機關也無法依《公司法》管理。北高行強調,耀華公司管理委員會既然不是公司組織,至今無法依《公司法》規定配發股利,因此股東持有的股份,依現況不具財產價值,不應列入遺產總額,所以國稅局核定秦姓股東的股票淨值5767萬8402元有問題,不該繳近500萬元的遺產稅,判決江姓配偶勝訴。由於國稅局自知理虧,並未上訴,全案確定。
新冠疫苗惹的禍1/經濟部出手護聯生藥經營權!母女之爭露曙光 王長怡:女兒主動溝通中
研發「新冠疫苗」所衍生的聯亞生技集團「母女內鬥」上演九個月來,女兒派未獲得經濟部核准變更聯生藥負責人之際,創辦人王長怡博士獲耀華玻璃管委會公股支持於12月重新取得掌控權。王長怡時隔250天重返新竹聯生藥董事長辦公室,並於13日接受CTWANT專訪。「Mei Mei(女兒胡世一)知道我回到聯生藥了,有打電話和我的特助溝通了解,也提到進一步溝通方式」,王長怡首度透露要如何讓這場經營權之爭儘快落幕,「我的底線就是不要有林淑菁、崔贊捷(美國前UBI董事)第三人居中談話,我們加各自律師直接談,Mei Mei說她會想一想。」胡世一有提出什麼建議?「她說希望公司營運公開透明,這點在公司治理上都有,隨時歡迎MeiMei了解,公司資訊量很大,只是她看不懂中文這部分,就比較傷腦筋。」王長怡說。71歲的王長怡是免疫學家,她在1983年創辦美國UBI(United Biomedical Inc., 聯合生物醫學),逐漸形成跨國集團。1998年在政府力邀下來台灣設立聯亞生技,由國發基金、耀華玻璃與台糖等公股出資四成合資成立,從治療愛滋病、阿茲海默症的單株抗體藥物及疫苗等產品,長期專注在創新生物製劑的研發。聯亞生技在技術平台及產品線擴展十,切割成立二個子公司「聯合生物製藥」與「聯亞藥業」(興櫃股,6562)。聯生藥董事長王長怡博士先是於12月11日宣布解除執行長林淑菁職務;經濟部則是審核八個多月後,以「涉陸資」等疑慮為由在12月16日公布未同意「女兒派」申請變更聯生藥董事長崔贊捷(左下圖)一案。(圖/黃威彬攝)CTWANT調查,聯亞生技集團這場經營權之爭,從美國延燒到台灣,先是去年9月王長怡遭女兒派突襲解任美國UBI執行長,今年3月31日再遭突襲解任聯生藥董事,連帶取消在聯生藥董事長法人代表資格,被逼迫無法使用這兩家公司電郵聯絡同仁或進入兩家公司。從3月底到12月初超過八個多月時間,王長怡不斷以股東身分向開曼聯生藥控股公司申請召開緊急股東會改選董事,以合法重新取得聯生藥經營主導權。不過,「女兒派」原打算由崔贊捷任聯生藥董事長,多次向經濟部申請變更公司登記負責人暨補件說明,16日已遭駁回不予同意。王長怡則自聯生藥2013年成立至今,一直擔任董事長。12月9日,王長怡代表聯亞生技以大股東身分,召開「開曼聯生藥控股股東臨時會」改選董事,並經新董事會選為開曼聯生藥董事長,並立即改派聯生藥法人董事;11日遂與律師共同將改派書送至新竹聯生藥,同時解任林淑菁法人代表董事身分及執行長、經理人職務。12月11日起,王長怡以聯生藥董事長及執行長身分,重掌公司經營。記者步入位於新竹湖口工業區的聯生藥辦公大樓,王長怡正與研發、生產、管理等單位同仁,逐次分批談話,述說這段期間公司股東會、董事會及經營層發生的事情。「我很感謝危難時刻見真情,不僅台灣政府、股東給予支持,還獲得各界專家與國之棟樑力挺,讓我與聯亞生技集團團隊心存感激。」12月11日聯亞生技集團創辦人王長怡博士重返新竹聯生藥辦公室,身為基督徒,她感謝神給予的引導。(圖/黃威彬攝)「確實有些行政同仁受到他人似是而非的影響,跟著林淑菁仍在竹北生醫園區(高鐵站旁)的A1聯生藥臨床實驗室上班,侵占公司MIS、網站、電子郵件系統的密碼與關鍵資料,已有實際涉及刑事犯罪事宜,我們也正在處理這些事情。」一位資深聯亞人跟CTWANT記者說。「發生這樣的事情,聯生藥團隊在女兒派控管的八個多月期間走了六十多人,當務之急就是要讓同仁工作無慮,防止人才流失。」這名人士續說,也就是說王長怡一回到聯生藥,首要就是在整頓公司內部與穩定軍心。記者走進她的辦公室時,她一一展示櫃牆上擺設的照片,有老公、女兒、女婿與外孫們,「手機上是第三個外孫照片,Mei Mei(女兒胡世一)去年底生的,好喜歡,好可愛!」「Mei Mei哈佛法學院畢業取得法律博士後,到麥肯錫當顧問,這是他們夫妻倆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歐巴馬、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及先生Paul的各自合照……。」王長怡臉露以「女兒」為榮的微笑,「我很支持她嘗試切割產品線,籌資發展UBI子公司,也願意轉讓部分UBI的產品與專利給她、女婿Lou及他的團隊去發揮。」當記者問起這場經營權之爭被形容為「母女內鬥」,「我很痛心!」王長怡停頓了幾秒後感嘆地說,「事實不是這樣的,我們母女親情關係永恆不變,我常常與夫婿、女兒以wechat聯繫,最近還送她一件粉色毛衣,卡片上寫著『From mom With love』(母親愛你);母親節時她會送我花」,「只是今年沒收到花!」
經濟部出手了!聯亞生技「女兒派」改派董事疑涉陸資 王長怡仍為聯生藥董座
聯亞生技集團創辦人王長怡博士、胡世一「母女鬥」跨國美台經營權之爭,今年三月底女兒派多次向經濟部申請變更登記聯生藥公司負責人,經濟部今天(16日)駁回延期補正,意即未核准同意變更案,因此董事長仍為王長怡。「女兒派」同時還申請另一家聯亞生技公司負責人變更登記之案,經濟部則還在審核中。這也代表投資聯亞生技集團的行政院國發基金、經濟部台糖、耀華玻璃管理委員會「公股派」,力挺王長怡一年來守護新冠疫苗UB-612專利推展的第一步勝利。聯亞生技集團創辦人王長怡博士,同時擔任新竹聯生藥、聯亞生技董事長,2020年她從美國返台研發新冠疫苗UB-612,未料,女兒胡世一與其女婿和其他股東董事聯手,解任她在集團母公司UBI執行長職務,接著又於今年三月底解任她在新竹聯生藥的董事,董事長則改派為崔贊捷(華裔,上海人)。「女兒派」遂於今年三月底向經濟部商業司申請聯生藥公司董事、董事長,未獲核准通過,接著於四月起至八月,五度補件也未通過,11月17日再申請延期補正,12月16日經濟部則正式回覆說「不予變更登記」。依照經濟部不核准審核說明指出,聯合生藥未依規定檢送「英屬開曼群島商聯合生物製藥控股」的證明文件,做為佐證三月底法人股東董事會決議符合公司登記國法令。至於歷次補正資料提出董事崔贊捷的出生地、身分等相關說明,就經濟部提出所提出疑義,尚無法有效釐清;且經濟部再請聯生藥提出出具崔贊捷除籍證明,公司迄今取得,故是否有依「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中,「大陸地區人民對本國非上市、上櫃或興櫃公司具有控制力」,應先申請陸資許可申請等仍有疑義,因此經濟部無法同意延期補正及變更登記案。
母女廝殺越演越烈 聯亞生技爆發經營權鬥爭
聯亞生技集團爆出經營權爭奪戲碼!創辦人王長怡與女兒胡世一的主導權之爭,由美國母體UBI(聯合生物醫學公司)延伸至開曼的United Biohparma Holdings到聯生藥。據了解,UBI已於月前發函聯亞生技,將撤換董事長王長怡,也讓母女鬥戲碼愈演愈烈,國發基金等泛官股東將成為關鍵,後市演變備受關注。聯亞生技在台有兩大重要子公司-聯亞藥和聯生藥,創辦人兼董事長王長怡在聯生藥的董座大位,在3月底遭無預警撤換,改由董事崔贊捷接任,據了解,「政變」的操盤手就是胡世一。王長怡表示,經營權之爭的導火線是新冠疫苗UBI-612的開發案,針對痛失董座寶座,她說:「我是捍衛疫苗,才犯了眾怒!」不過,聯生藥19日晚上表示,對於聯生藥控股董事推選崔贊捷為新任董事長,相關程序均依公司章程及公司所在地的法律規定辦理,合法有效,無任何可議之處。備受關注的UBI-612新冠疫苗,是王長怡領軍的團隊在2020年第一季成功開發,而該專利權放在UBI。由於當時美國疫情嚴峻,疫苗成當紅炸子雞下,胡世一在美國成立Covaxx,取得UBI-612授權,後來更成功募資13.5億美元,其中更以獲黑水公司執行長普林斯投資而成為話題。而後胡世一在取得UBI主導權後,也積極整頓旗下事業體,她將Covaxx與「聯腦科學」(以開發腦神經系統疾病的免疫治療生物藥品為業務)合併,更名為Vaxxinity公司,去年11月Vaxxinity在納斯達克IPO,其市值就衝破1.1億美元。不過,去年8月UBI-612因「中和抗體數據」未達標,效價低於標準,在台灣經專家投票未通過EUA(緊急使用授權)審查。惟該疫苗卻在胡世一和創投界的人脈下,也獲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CEPI)贊助925萬美元執行美國FDA核准之多國多中心臨床三期試驗。生醫業界認為,UBI集團股權架構複雜,權利都集中在UBI和旗下的Vaxxinity,去年起在胡世一全面主導下,據了解,王長怡現已以科技顧問掛名,目前除了聯生藥和開曼聯生控股經營權生變下,由國發基金、台糖和耀華玻璃控股約39.96%的聯亞生技,王長怡的董事長職務也可能更換,由於聯亞生技旗下有聯亞藥,是否也有人事變化,值得關注。
對照組拼出線3/聯亞要到印度做正規第三期實驗 婉謝免疫橋接
高端疫苗開發的新冠疫苗不僅通過緊急授權許可(EUA),還正式列入國人預約接種的選項,但反觀另一家國產疫苗聯亞,則還未接到食藥署EUA審查通知。面對外界質疑,聯亞表示,台灣新冠疫苗臨床實驗進度不會影響集團全球佈局的腳步,聯亞目前已備妥足以生產4000萬劑疫苗的原料(抗原),並已正式通過印度政府許可,將啟動1.1萬人三期臨床試驗,實驗方式採國際慣用的實驗組、對照組「雙盲」作法,受試人數也與國際藥廠實驗規模相近。外界好奇,聯亞為何不採用高端的「免疫橋接」三期實驗模式?聯亞低調說明,是為佈局國際疫苗市場。高端疫苗今年7月28日通過衛福部食藥署專家委員會緊急使用授權(EUA)後,25日又再度闖關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正式納入公費疫苗施打計畫,高端疫苗等於八天之內連過兩關,衛福部雖替高端疫苗品質背書、蔡總統也公開預約接種高端表達力挺,但卻也引發在野黨強烈抨擊審查過程「黑箱作業」「民眾接種安全無保障」。相較下,另一國產疫苗廠聯亞生技,在6月27日公布二期臨床期中分析數字後,迄今都還未聽說EUA的審查進度。面對外界質疑,聯亞生技30日也證實,還沒有接到專家委員會開會通知。不過,聯亞集團強調,國內臨床實驗進度不影響聯亞新冠疫苗海外布局進度,而且已取得印度政府許可,會在當地進行第三期人體臨床「雙盲」試驗,預計招收受試者1.1萬人,其中試驗組和對照組各佔一半,這項將在印度進行的三期臨床試驗,也會申請一部份受試者在台灣進行。高端、聯亞目前都還沒有完成二期實驗,食藥署卻已搶先給高端EUA,並納入公費疫苗接種對象,但高端疫苗以「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取代第三期實驗上市的作法,與多數國際主流疫苗方式不同,引發輿論激烈爭辯。聯亞生技創辦人王長怡指出,對自家疫苗有信心,願意公開施打自家疫苗。(圖/報系資料庫)高端則在7月20日公告,將到巴拉圭進行三期實驗,實驗方式還是「免疫橋接」 、也就是與AZ疫苗中和抗體進行比對,實驗人數1000人。但免疫橋接還沒有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認證,聯亞的第三期會不會採用也引發好奇;結果聯亞並不準備採用外界認為相對省錢事的「免疫橋接」做第三期實驗。一位曾參與聯亞實驗的公衛學者透露,食藥署同意高端採取「免疫橋接」作法,聯亞事先不不知情,直到二期實驗尾聲才臨時接獲通知,雖然與聯亞原先規劃三期實驗還是要採取傳統「雙盲模式」進行,但聯亞評估,若能先拿到衛福部的EUA,對於推廣聯亞疫苗到其它國家仍有幫助,因此,一方面按照原訂計畫在印度進行第三期雙盲實驗,另一方面也配合食藥署要求,比照高端「免疫橋接」內涵,在國內進行與AZ疫苗接種者「中和抗體」做效力比對,但實驗進度自然就比「高端」慢。聯亞集團下的興櫃公司聯亞藥業董事長兼總經理總經理陳啟祥指出,聯亞集團一直規劃全球發展,台灣則是聯亞很重要的研發與生產基地,除了提供國內疫苗的需要,基於全球佈局,聯亞也希望爭取到其它國家核准上市,至於緊急授權則是聯亞全球佈局中的「過渡期」,長期仍希望爭取到藥證上市。陳啟祥說,各國對於疫苗審核的法令規定目前都不盡相同,為了盡量爭取國際市場,聯亞也已經將疫苗送到美國檢測機構檢驗,測試是否對變種病毒也有效,目前結果還不錯。此外,聯亞也規劃在國外進行三期「雙盲」實驗,希望能得到世界衛生組織及其它國家的認可。在野黨舉行記者會,質疑政府審查高端疫苗過程。(圖/國民黨立院黨團提供)陳啟祥表示,部分國家因為疫情逐漸受控制,再加上國際疫苗選擇越來越多,針對研發中疫苗給予緊急授權也轉趨嚴格,才導致有疫苗廠希望爭取用實驗規模較小的「免疫橋接」取代三期雙盲實驗,方便早日上市。只是相對於高端是純民營企業,聯亞則有部分政府直接投資(台糖、耀華玻璃等),聯亞因此一定會積極爭取衛福部EUA。不過,他也坦言,衛福部目前採購的500萬劑聯亞疫苗,數量對聯亞集團而言仍不夠多,聯亞必須爭取更多國際市場,採取海外三期雙盲實驗,也是在此考量下做的決定。。據了解,聯亞有信心可以填補台灣疫苗缺口,除了對疫苗「設計」有自信外,也有部分原因與聯亞集團本身具備製藥產能有關。相較高端疫苗的產能成為在野黨質疑焦點,聯亞集團旗下子公司、位於新竹湖口的聯合生物製藥(簡稱聯生藥)肩負聯亞疫苗研發與原料供給的任務。聯亞一二期實驗所需疫苗,就是由聯生藥負責生產原料,由於採用2000公升發酵槽(高端委託台康用50公升及200公升發酵槽代工製造),僅因應食藥署檢驗要求,就一口氣生產了足以製造3000萬劑疫苗的原料存量,為了配合全球佈局,原料量能也仍在持續擴大中。聯合生物製藥執行長兼總經理林淑菁說明,聯亞疫苗平台已運作2、30年,最早是研發動物疫苗,包括豬隻口蹄疫疫苗,並特別強調免疫細胞T細胞的研究,後來相關技術擴大運用到人體疫苗研發,也讓聯亞疫苗除了其它一般疫苗都強調的中和抗體外,也重視T細胞免疫力效果,研究結果顯示,T細胞對於疫苗接種後還沒有發生免疫力的「空窗期」有不錯保護效果。她同時說明,聯亞最早是從100公升發酵槽試生產實驗疫苗原料(抗原),慢慢調整技術逐步放大到2000公升,並已生產四批原料,前三批也作為聯亞疫苗二期臨床實驗所需。由於一批抗原原料大約可生產1000萬劑疫苗,四批原料大約就是4000萬劑疫苗存量。這些疫苗除爭取衛福部緊急授權檢測使用外,因為聯亞也在國外同步進行二、三期疫苗試驗,實驗需求仍很大,現在也仍按原訂計畫持續生產原料中。國內三家疫苗廠,最老字號的國光,在新冠疫苗第一階段實驗結果不佳,但據了解,國光並未放棄疫苗研發,目前已重啟爐灶,在海外進行第二期實驗,同時獲准進入第二階段實驗的疫苗廠中,高端搶得頭籌,得到衛福部緊急授權,但實驗及審查過程卻屢遭在野黨質疑,迄今爭議未止。聯亞雖是最後被審查的疫苗廠,但是因為疫苗研發起步比高端早,而且有打國際盃的企圖心,聯亞疫苗的效果究竟如何,哪支疫苗才能搶下國際認證,外界都在拭目以待。
全體董事放棄認購! 台船增資案引爆投資人驚慌
台船(2208)增資案17日公告全體董事放棄認購,引起投資人驚慌,紛紛打聽原由,而台船因為還在緘默期無法說明原委,權威人士透露,台船去年決定增資45億元,當時預估每股發行價格為16元,未料之後市場交易價格超過預期,最後算出來的價格是17.5元,超過官股股東列的預算金額,因趕不及完成追加預算,將改以特定人身分認購。台船這次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450,000,000股,每股面額新台幣10元整,發行價格為每股新台幣17.50元,預計可募集的資金總額約為78.75億元,本次發行股數,依公司法第267條規定,提撥10%,4,500萬股由公司員工認購,另有10%公開承銷,餘80%計3.6億股由原股東按持股比例認購,每仟股認購761.01008301股。昨日公告放棄認購的包括經濟部79,959,607股、中鋼5,898,852股、中油18,094,907股、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27,420,947股、耀華玻璃公司管理委員會27,420,947股、財團法人國防工業發展基金會19,025,252股,這些未認購的官股,將在本月18日到25日之間,以特定人身分認股。台船17日股票收盤價為22.90元。
藉疫發揮3/小英之友槓上防疫大將 國家隊廠商背景陳時中急撇不清楚
東洋高調宣布買到目前被國際寄予重望的德國BNT疫苗,最後卻破局、還被指控涉及內交易「灰頭土臉」,究竟為何破局?東洋董事長林全與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兩造說法顯然兜不攏,由於一位是「小英之友」、一位是「防疫大將」,據傳兩人都是蔡總統昔日在野之際極為仰賴的核心幕僚,也引發外界矚目。立委質詢時曾提告東洋破局的原因,疑似與「台康介入有關」,熟知生技界人士指出,總部位於汐止的「台康」,前身是「生技中心之蛋白質藥物先導工廠」,大股東包括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經濟部耀華玻璃、國發會募集的國家投資公司「台杉水牛二號生技基金」(台杉)和經濟部轄下法人研究機構「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等。「台康」定位為民間公司,但泛官股掌控董事過半席次,政府其實實質掌控台康,近年來台康在疫苗代工、新藥研發等領域表現也還算不錯。「國民黨長期要求台杉董事長吳榮義立院備詢,澄清外傳台杉投資生技公司有特定政治考量的指控,但經濟部完全不甩」國民黨立委賴士葆無奈地說,台杉管理顧問公司(台杉)是政府出資,吳榮義卻不必受立院監督,要投資誰就投資誰。去年八月,國民黨團就公開點名吳榮義應從自然人代表,改為法人代表,並到立院備詢,但經濟部、國發會和工研院迄今置之不理,因費鴻泰點名台康疑似介入新冠疫苗代理競爭,甚至市場耳語傳說,國際新冠疫苗代理有可能都讓台康「全包」,台康雖以訊息澄清否認,但只要台杉拒絕受立院監督,要完全洗刷外界質疑,恐怕就不太容易。衛福部長陳時中上週證實,台灣已買到部分國際疫苗,但是哪些疫苗還不能透露。(圖/報系資料照)相較於陳時中答覆費鴻泰質詢時,表示「不熟悉台康背景」、忙著與台康切割,避免涉入東洋破局爭議。反觀防疫中心顧慮就沒這麼多。今年七、八月間、政院傳出將編列逾百億預算,爭取英國「AZ」疫苗授權,再由國衛院轉交「台康」生產,致其股票行情被大大看好,當時防疫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回答媒體詢問,僅回應「不能否認,但也不能說太多」。十月十二日,林全意氣風發宣布搶下BNT疫苗,輪到東洋個股氣勢如虹,當時「AZ」疫苗仍努力甩脫恐有脊髓炎陰影、研發力爭上游,莊人祥在受訪時又說,BNT疫苗未必是最好選擇,「AZ都沒人討論!」,被解讀疫情中心對研發中的「AZ」疫苗格外有信心。台康生技是國內最大疫苗代工廠,董事席次過半都是泛官股,政府其實可以實質掌控。(圖/李宗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