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福利
」 口罩 疾管署 口罩令 醫院 疫情奉獻一生給社福 9旬高齡志工退休後社區據點服務30年
我國人口結構快速老化,65歲以上長者已高達445萬3千多人,約佔總人口的 19%。衛福部舉辦「社區金點獎」邁入第10年,選拔與表揚在地團體、志工,激勵更多人投入社區照顧服務。今年入圍者中,最引人矚目的是90歲的高齡志工,投入據點服務長達30年。今年90歲的林玉敏女士表示,自己年輕時是讀社會系,畢業後到實踐大學教書,主要教社會福利,退休後決定回到台北市民權社區據點服務,繼續「學以致用」,一生都奉獻給社福領域,至今已投入社區據點將近30年。林玉敏說,自己平時負責社區據點的老人福利部分,如訪視、電話問安,鼓勵社區老人走到社區上課、運動,若是無法走出家門的老人,她就會親自上門訪視、問安、服務、陪伴看病等,由整個志工團隊共同努力,給予有需要的長者關懷及服務。衛福部社家署今日(3)舉辦「113年社區金點獎」表揚典禮,包括15個金點之星(團體獎)、5位社區據點金點英雄及25位長期照顧金點英雄,共45個得獎名單。衛福部表示,期盼打造全齡互助、更加綿密的共生網絡,提升高齡者生活品質、讓他們持續參與活動,也鼓勵高齡者參與社區活動、成為志工,為自己的生命賦予更多意義。衛福部部長邱泰源表示,金點獎邁入第10年,面對超高齡社會挑戰,需要公私部門共同推動「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及「高齡社會白皮書」,盼延長國人健康餘命及延緩失能。截至今年9月,全台已布建4949處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未來會繼續擴大服務,同時也將推動長照3.0,整合醫療與照顧服務體系,實現健康台灣願景。副總統蕭美琴表示,自己過去在花蓮服務,常走訪社區關懷據點,深感這些據點是每個社區最核心的地方,充滿能量、一起討論社區大小事,為社區發展共同努力。台灣面臨超高齡挑戰,社區據點最重要的目標,就是讓長者不只長壽,還要活得健康,到社區與夥伴一起互相照顧、關懷彼此,家中後輩也能更安心。蕭美琴表示,總統重視社區照顧及長照服務,也越來越多人投入關懷志工行列,透過社區關懷據點的拓展,期望達成長輩自主及自立願景,也讓他們得到更好的照顧,創造社區團結、形成善的循環,期盼透過本次金點獎頒獎,讓金點精神在社區延續,到台灣各個需要關懷的角落,創造更美好的台灣。
插隊結帳被制止 老人怒嗆:你違反老人福利法
排隊時遇到插隊者,常常會讓人感到不快。近日,一名網友分享了在全聯遇到的插隊事件。當他排隊等結帳時,後方突然出現一位老人插隊,老人行為,被一名女子制止,引起了老人不滿,他怒喊「違反老人福利法」,並聲稱要報警。老人的無理行為,讓這一名女子感到非常的氣憤。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最近在全聯排隊結帳時,目睹了一起插隊事件。一名老人插隊後,與一名女子發生了爭執,女子氣呼呼地喊道:「先生,請你不要插隊!」「我本來排這邊,你一來就插隊?」然而,老人卻反控對方說:「你這樣違反老人福利法啦,不禮讓老人,我要報警啦。」這讓女子更加火大,雙方因此吵得不可開交。對此,原PO好奇,如果遇到這種插隊情況,要如何處理會比較妥當,不少網友回應,「插隊沒違法, 我不想禮讓你,我也不違法」、「沒排隊違反社維法」、「報警」、「插隊可以用社維法法辦啦」。當民眾在公共場所插隊並拒絕聽從勸導,持續滋事擾亂秩序時,警方可依據《社會秩序維護法》進行裁處。這項法律旨在維護社會安寧,對於屢勸不聽者,警方有權介入處理。以2022年台中石岡熱氣球嘉年華的事件為例,一名男子因購票插隊引發衝突,警方獲報到場告誡,並警告若不停止滋事,將依違反社維法偵辦,最終該男子才悻悻然離開。
台南極樂長照中心!女看護「幫阿公發洩」開直播 賺1萬倒賠33萬
台南某長照中心一名女看護為了賺外快,竟在辦公室和病房內直播自慰、使用按摩棒等猥褻畫面,甚至替住民阿公「打手槍」,氣得家屬報警提告,一審遭依乘機猥褻罪判刑9月。案經上訴,二審考量女看護已和被害人家屬達成和解,承諾分期賠償15萬,二審改判6月徒刑,得易科罰金18萬;仍可上訴。檢警調查發現,該名女護理師於2022年6月中至8月間,在網路平台上暱稱「護濕辣嬌」開直播,作風十分開放,不僅聊天挑逗網友,還會應會員要求直播情色表演,像是在長照中心的病房、辦公室裸露私密部位,又或是在鏡頭前自慰、大玩按摩棒,甚至將手伸入住民阿公的棉被內,為對方「打手槍」。台南市第二警分局獲報展開調查,將女看護依法送辦。另一方面,社會局認定該長照中心未盡督導管理職責,依《老人福利法》裁罰6萬元。台南地院審酌,被告將其裸露下體、使用按摩棒自慰之猥褻行為影像上傳直播網站供人觀覽,藉此賺取金錢,敗壞社會善良風俗,判處拘役50天,直播收入25萬所得一併沒收。乘機猥褻部分,一審判處女看護有期徒刑9月,並將該次直播所得1萬元沒入。案經上訴,台南高分院考量女看護7月間已和被害人家屬達成和解,承諾分10期賠償15萬元,並已支付第一期1.5萬元款項,改判有期徒刑6月,得易科罰金18萬元。全案仍可上訴。
恐成行車地獄?「行人優先區」10/1正式上路 交通部曝「劃設區域」:不會在主要幹道
內政部與交通部共同推動「行人優先區」將於10月1日上路,屆時車輛若進入「行人優先區」,車速不得逾20公里、禁鳴喇叭,嚴重超速最重罰3.6萬元,行人也得以穿越道路或行走,不須靠邊、可全寬通行。對此,交通部也強調,「行人優先區」可在學區、商圈等部分路段設置,不會設在主要的交通幹道上。內政部日前預告「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施行細則」草案,規定『行人友善區』內行車限速不得超過30公里;至於行人優先區內不得超過20公里,並禁止按鳴喇叭,若一般超速最重處2400元、嚴重超速最重處3萬6000元罰鍰。交通部配合內政部修法,除了訂出「行人優先區」的起訖點標誌以利辨識外,也增訂汽機車或慢車行駛於該區時,應依速限20公里減速慢行,不得危及行人安全或阻礙行人通行,並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交通部指出,行人在行人優先區穿越道路或行走,可於道路全寬通行,不設限靠邊行走,汽機車須暫停禮讓,若按鳴喇叭驅趕可罰600元。另外,原規定行人在設有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必須經由行人穿越道、人行天橋或人行地下道穿越,不得在其100公尺範圍內隨意穿越道路;修改後,行人行走於行人優先區不在此限,可直接穿越馬路通行。對此,交通部路政及道安司科長朱大慶表示,「行人優先區」是由內政部規畫,並交由地方政府決定劃設,主要劃設區域則包括醫療院所、學校、機關和大眾運輸場站等4類行人較密集的場所周邊,基本上會劃設在次要的巷弄,不會設在主要的交通幹道上,進而影響車流。 交通部也強調,行人設施設置地點,會由道路主管機關譬如地方政府或公路局等,在政府機關、學校、醫療院所、兒少福利機構、兒童課後班或照顧服務中心、教保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大眾運輸場站、商圈、市場等地點選定「行人友善區」範圍,再由地方政府等道路主管機關公告後,從「行人友善區」中選擇某個路段設置「行人優先區」,不會在主幹道上,一旦設置行人優先區,起點和終點都會設標誌公告,並由地方政府或公路局等道路主管機關指定範圍和公告。關於不少民眾質疑此次改動是「帝王條款」、「合法路霸集結區」、「行車地獄」,交通部則回應,這是從交通安全和人本交通考量,呼籲汽機車和行人相互尊重,要有利他觀念;若一般的道路有行人違規,交通部也會持續宣導行人要遵守交通規定,非「行人優先區」的一般路段不得隨便穿越馬路。
人口老化危機…全台7縣市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 學者指出這些將面臨破產後果
各縣市65歲以上老人占比國內人口快速老化,國發會預估明年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不過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至今年8月,包括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屏東縣、花蓮縣及基隆市,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都超過20%,這7個縣市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世衛組織定義,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達7%為「高齡化社會」,若達14%為「高齡社會」,再攀高到20%,是「超高齡社會」。台灣老年人口從2011年起加速成長,2018年3月正式邁入高齡社會。內政部公布最新「戶口統計資料分析」,8月底65歲以上人口數為441.6萬人,占總人口數18.87%,若成長速度不變,國發會預估明年將達到20%,短短8年就由高齡轉入超高齡社會。台灣22縣市中,2022年底就有4縣市提前達到超高齡社會標準,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今年8月底共7個縣市達標,等於全台有近3分之1縣市進入超高齡社會。從各縣市排名來看,嘉義縣老年人口所占比率最高,達22.88%,其次是台北市22.67%,第三是南投縣21.42%,雲林縣和基隆市並列第四,都是20.91%,其餘破20%的縣市還有屏東縣20.64%,以及花蓮縣20.30%。內政部分析,人口老化較快的地區早期大多是農業縣市,由於當地工作機會不多,導致許多年輕人離鄉背井到其他縣市打拚。都會區的台北市因房價高,許多年輕人選擇到外圍縣市定居。內政部戶政司長陳永智則認為,台北市醫療資源充足,民眾健康可得到較好的照顧,也是老年人口比率較高的原因之一。老年人口快速增加,台灣扶老比,即每100名工作年齡人口扶養的老年人口數,也大幅攀升。國發會統計,2014年扶老比16.19,今年預估為27.89,到2027年將達到32.39,青壯年的負擔將比過去更沉重。扶老比13年間就翻倍。台大退休教授薛承泰指出,台灣人口結構失衡,將導致勞保、健保等社會保險破產,建議加強醫療科技、AI應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則表示,高齡化、少子化已成現實,政府目前較重視長照服務,為使長者活得久、健康,也活得好,建議挹注更多資源至預防照顧,並強化社區支持,協助老人維持好的生活及運動習慣,加強其自主能力,不過度依賴他人照顧。
Threads掀「曬帳單」風潮 網傻眼:全都有人付
近日社交平台Threads上掀起一股「繳帳單」的風潮。不少網友紛紛貼出自己的繳費條碼,詢問是否有人願意幫忙繳納。令人驚訝的是,竟然真的有好心人幫忙繳清了這些帳單,引起網友熱議。有網友在臉書社團「爆廢公社」分享了多張Threads的截圖,從圖片中可以看到,不少網友在Threads上貼出各自的繳費單,並附上「幫我繳」、「有人可以幫我繳嗎」、「我來實測」、「抱歉不應該當網路乞丐,但是真的窮到吃土」。帳單金額從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且有人真的幫忙繳清了帳單。原PO直言,「全都有人付耶,好扯喔。難怪台灣女生會拿翹。台灣女權自助餐就是低價值台男養出來的啦!白白付出那麼多還不是泡不到,低能」。這也引起網友熱議,不少人紛紛留言表示,「就自助餐的概念」、「電子乞丐」、「真盤子」、「到底雙方都是什麼心態啊?」、「繳這個,不如把錢去拯救失學少女」。Threads的這種現象也在Dcard上引發了熱烈討論,不少女性網友批評,「這樣做太不要臉,還敗壞了女生的名聲」,甚至有人呼籲,「錢應該捐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而不是用這種方式。」美妝YouTuber蘿倫則在Threads上表示,看到這些動態後,也決定貼出條碼,但並非求繳費,而是建議大家將這些錢捐給需要幫助的社福機構,「看到太多發條碼求幫繳費的動態,我也來跟風發一下,這個條碼刷了可以捐贈給老人福利關懷協會,雖然那些發條碼文有人幫忙繳費,本來就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所以我也沒有想在那些文下面說什麼,但台灣人這麼愛捐錢,真的可以捐給很多需要我們幫助的社福機構,也希望流量可以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啊你要說我網路認真老人也沒關係,我就覺得好手好腳,自己去工作賺錢不行嗎」。不少網友紛紛稱讚「大家如果喜歡繳費,請掃這個條碼,可以把錢給真正需要的人」、「從第一個就不知道在幹嘛,到後面越來越多,我真的是大傻眼,重點是還真的有人去幫他們繳錢,這個世界怎麼了」、「謝謝蘿倫,每次都讓我覺得我沒有喜歡錯人」。
8旬奶奶「提前規畫身後事」!遺憾國小沒讀完 告別式上兒女淚收畢業證書
87歲的簡奶奶,小時是養女,家境貧苦,還得常躲防空洞,導致小學沒有畢業,讓阿嬤多年來一直以此為憾。婚後,阿嬤努力拉拔5名孩子長大,本以為能開始享清福,卻檢查出罹患肺腺癌,不久又先後送走2名兒女。簡奶奶的兒子不捨母親長時間沉浸在悲慟中,幫她報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長青課程,阿嬤先後報名學習日文、音樂,是名副其實的全勤資優生。簡奶奶今年年初不幸跌倒,健康每況愈下,於今年5月病逝。弘道深知阿嬤以國小沒畢業為憾,在告別式上特地準備畢業證書給家屬,簡奶奶兒子當場淚崩,哭著收下邊說:「媽媽一定很高興。」在人生的畢業典禮上,簡奶奶的兒女代她收下了畢業證書。(圖/翻攝FB/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台中服務處10位爺奶去年參加為期12週的「生命行旅」課程,,由專業老師帶領長輩們回顧生命歷程,逐步介紹疾病末期的急救過程、安寧照護等,讓長輩自主決定醫療決策,並寫下期望的照護方式。長輩們也提前規畫「身後事」,包括遺照選擇、臨終想穿的衣服、安葬方式和告別式等,並寫下人生的「5大願望」及對子女羞於表達的話語,完成屬於自己的「生命行旅」筆記本;日前,87歲簡奶奶因病離世,家屬遵照筆記本內容完成簡奶奶最後心願,弘道志工更於告別式致贈「畢業證書」,彌補簡奶奶年少遺憾,讓兒女激動落淚。據悉,簡奶奶是養女,因家境貧苦加上戰爭時常要四處躲避空襲,只讀到國小五年級無法順利畢業,一直是簡奶奶心中最大的遺憾。長大後,阿嬤靠著幫人煮飯、洗衣服,辛苦拉拔5名子女長大,歷經自己罹癌,以及喪子喪女的錐心之痛。不過阿嬤仍以學習為樂,接受兒子安排,參加了弘道基金會主辦的福氣長青快樂學堂,先後學習日文、音樂等課程,是一名全勤的資優生!2024年初,簡奶奶不幸在家跌倒,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仍抱持著想回學堂上課的信念,心繫學堂的師生。簡奶奶最終在今年5月過世,但她生前曾參加學堂「生命行旅」課程,不僅提前規劃自己的醫療決策及身後事,兒女也依照母親留下的生前囑咐,圓滿辦完告別式。簡奶奶最終在今年5月過世,但她生前曾參加學堂「生命行旅」課程,提前規劃好自己的醫療決策及身後事。(圖/翻攝FB/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弘道的志工在告別式上,特地為簡奶奶頒發畢業證書,由簡奶奶的兒女代為收下,簡奶奶的兒女更激動落淚,哽咽表示,還好有「生命行旅」筆記本,讓他們能夠遵照媽媽提前的安排,不用猜測,不用吵架,就依照媽媽的意願辦好告別式,還收到了媽媽一直念念不忘的畢業證書。規畫生命行旅課程的弘道社工柯靜玟說,爺奶因認為年紀到了,遲早要面對死亡的議題,想趁在世時完成自己的心願,起初雖有家屬反對,但溝通後都轉為正向支持,翻轉了「生前討論身後事是禁忌」的想法,反而認為是愛與尊重的表現。
衛福部獨老定義太狹隘!全台僅5萬人列冊 審計部要求強化盤點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65歲以上老人獨居率為9.11%,回推全台獨居長者僅39萬人,不僅和內政部估算的67萬人落差大,且僅5萬餘人被列冊,遭審計部點名「存有相當落差」,有待落實盤點。老人福利聯盟直言,列冊數字只是冰山一角,水平面下需要關懷的獨老人數完全被低估,衛福部列冊定義需要重新檢討。內政部統計,截至2023年底,全國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29萬人,65歲以上獨居人口也隨之增長,據估算,獨老比率為15.6%,推估至少有67萬人。然而,衛福部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統計指出,國內獨老比率為9.11%,以此回推,我國獨老人數僅39萬人,兩者相差達28萬人。審計部表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列冊獨居老人5萬餘人,和推估獨居老年人口數相比「存有相當落差」,要求衛福部應強化盤點,推動獨老關懷服務涵蓋範圍。「衛福部的獨老定義太狹隘!」老盟祕書長張淑卿直言,需要被列冊關懷的長者數絕對是被低估了,根據衛福部現行列冊關懷服務規定:65歲以上獨自居住、有子女未居住在同縣市、夫妻同住均滿65歲、同住者不具照顧能力,才符合獨居定義。張淑卿舉例,有子女戶籍設在同一縣市,但沒有實際撫養;或是子女戶籍掛在同一縣市,但在他鄉工作;又或是台北市有許多戶籍是被「借掛」,實際上仍為獨居,這些真正有需要的長者,可能都不符合列冊標準。張淑卿表示,獨老不一定是經濟弱勢或極為貧窮,而是有居住安全的問題,萬一在家跌倒、生病恐求助無門。衛福部任憑各縣市自行評估,但地方福利資源配置多寡、涵蓋率不一,有的縣市甚至沒有專責社工,呼籲衛福部定義再放寬,只要「實質獨居」就可視為獨老。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周道君表示,衛福部是根據地方普查實際需要關懷的人數,調查方法與定義不同,因此低於內政部統計,加上不少剛滿65歲的「初老」者,自認生活狀況、活動力很好,不想被關懷,因此列冊數不高。不過他坦言,將戶籍當成唯一基礎資料,可能會有列冊遺漏之憾,未來會盡可能掌握實際獨居的長輩,要求地方政府不要只按照戶籍資料來認定。
病患1次中3種病毒「雙流感+新冠」 醫前所未見嚇傻:夭壽恐怖
近來新冠疫情升溫,流感案例也變多。有一名病患到診所就醫,快篩檢測同時確診A型流感、B型流感及新冠病毒,這結果讓耳鼻喉科醫師驚訝不已,呼籲民眾做好1件事,以避免多重感染。黃昭勳醫生在臉書粉專發文,「各位觀眾!CANYOU BELIEVE THIS(你相信嗎)」,並曬出檢測照片,沒想到有病患不僅感染雙流感(A流+B流),而且新冠病毒檢測也呈陽性,相當罕見。有患者一次感染A型、B型流感,以及新冠肺炎。(圖/翻攝自黃昭勳醫生廚廚臉書)黃昭勳醫生,他以前也沒碰過這樣的情況,直言:「夭壽恐佈」,更開玩笑表示,若是自己中了就去買樂透,同時也提醒民眾把口罩戴回去,預防被傳染。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過去宣布強制佩戴口罩令,執行超過千日,最後一道於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需強制佩戴的命令,在今年5月19日正式解除,但新冠疫情依舊存在,並沒有因此消失。對此,疾管署提出「6大戴口罩時機」,包含「本身疑似或已感染呼吸道傳染疾病」、「過去一周曾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免疫力低下者或重大傷病患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或已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醫療照護機構依風險要求佩戴時」、「國家防疫政策重啟規定醫療院所應佩戴時」。
郭子乾心疼80歲嬤靠家庭代工、拾荒維生 年節煮拿手好菜一解思親之情
由「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推動的「有我乎恁靠 恁就袂艱苦(有我給你靠 你就不辛苦)」清寒長輩救助計畫由郭子乾擔任愛心大使,他在探訪弱勢長輩的過程中回想自己已步入花甲之年,家中也有高齡的爸爸媽媽,他思考著如果自己的爸爸媽媽是探訪的孤苦無依的老人家,那會有多心疼?因而有感而發呼籲各界慷慨解囊支持社福機構,「我們很難想像弱勢老人過怎樣的生活,這次能去關懷陪伴,聊表一下自己的心意,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父親節將至,郭子乾也在訪視過程中想念過世的爸爸,透露年節時都會煮爸爸的拿手好菜一解思親之情。郭子乾(左)在訪視過程中想念過世的爸爸。(圖/中華民國老人福利關懷協會)探訪弱勢老人時,兩位長輩的境遇都讓郭子乾感觸良多,其中一名高齡八十的阿嬤平時靠著做家庭代工與拾荒維生,年邁的她除了照顧自己還要照料中風和狀況不斷的兩個兒子外,身上也有許多的病痛,訪視過程中不斷詢問:「好了嗎?好了嗎?我的腳站不住了。」讓郭子乾相當心疼,他細算阿嬤就算每天全力完成代工產品跟撿資源回收品,一個月也僅能賺台幣一兩千元,直呼:「真的很心疼,社會上竟然有這樣的老人在生活著,我們更應該伸出援手去關懷他們和探視他們。」另一位長輩是住在三合院中的阿公,郭子乾原想說看阿公坐在三合院門口生活應相對舒適,仔細一問才知道他是住在巷內其中不到三坪大的空間,全家大小生活大小事都在這個空間完成,雖然養了一隻狗狗作伴,卻意外被自己的狗狗咬傷腳,種種令人心疼的故事,都讓他感觸良多,坦言:「如果我們把他們當作自己的父母親,真的會很疼惜他們。」過去在戲劇上演出過許多不同角色的郭子乾在工作之餘也投身許多公益活動擔任關懷大使,他在近期播出的戲劇《華麗計程車》中飾演家中遭逢巨變中風的爸爸,透過戲劇感受弱勢族群的需求,這次參與「清寒長輩救助計劃」後更能深刻感受到被關懷的弱勢老人家的心境和他們無助的地方,讓身為大使的他與協會更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切入幫助弱勢老人家,他也看到社會上許多不為人知的辛酸故事,都讓他更願意盡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弱勢族群,更呼籲各界盡自己微小的力量,透過小額捐款讓更需要幫助的人可以透過社福機構獲得幫助。父親節將至,孝順的郭子乾在與長輩們相處的過程中也憶起和爸爸相處的過往,無論是戲劇或綜藝中的演出、角色和戲份的多寡,爸爸永遠是給予最大的讚美和支持,常誇讚一定要有他參與演出才是最完美的作品,是他演藝路上最大的粉絲。郭子乾一直記得爸爸的拿手菜是東北口味的酸菜鍋,最核心的酸菜醃製都有爸爸的獨門秘方,是他記憶中與爸爸珍貴的回憶,如今雖然爸爸已離開了,但他仍然會趁過年家人團聚之時,親手將這道爸爸拿手好菜傳承下來,與哥哥一起想念摯愛的爸爸。
Darren搭公車「被色男摸腿」差點遭襲鳥 他大罵:你在幹什麼
Darren邱凱偉今(18日)出席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活動,問及近日台北市某私立幼兒園園長之子性侵、猥褻女童案,育有一子的Darren語重心長表示,自己曾教3歲的兒子「不要讓陌生人碰觸你的身體」,同時告知兒子「也不能碰觸他人的身體」,他還想起以前在新加坡唸書,在公車上險些遭性騷擾的事情。他當時在公車上遇到一位年長男性,對方主動攀談,開始攀關係說自己很喜歡台灣,然後肢體越來越靠近,把手放在他大腿拍打,「越摸越上面,差點就要碰到重要部位。」當時Darren心驚不妙,大喊:「你在幹什麼?」對方立刻逃下車。Darren回憶小時候曾被陌生男摸腿騷擾。(圖/林士傑攝)聊到他《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第二季太太換人,原本飾演他太太的劉品言因拍戲檔期,換成天心來演,Darren笑說:「她們兩個長滿像的,有姊妹臉,也都很霸氣。」
台中翁獨居「屋裡擺30多尊神明」 民俗專家揭密:搬家前須做1件事
台中一名獨居的林姓老翁,因為高齡78歲,無法獨自生活,靠著社福團體的協助搬家,並入住護理之家,不過志工進屋收拾,發現家中竟擺放了30多尊神明,包括土地公、濟公等,最好只好請來民俗專家協助「退神」。據《三立新聞》報導,78歲林爺爺因為生理機能逐漸退化,生活無法自理,在老人福利基金會的協助下,入住護理之家,但6名志工前往屋內收拾時,發現每個角落擺放著大小神尊,土地公關公、濟公、彌勒佛以及觀音等,多達30幾尊神像,一時不知如何是好。弘道基金會台中服務處長陳國慶指出,包含神明的神像,另外有一些供奉的器具,還有一些佛珠掛畫掛像,「那在退玩神之後,我們大概有10位同事加志工,去幫阿公把他家裡面一些大小東西去做打包清理」。民俗專家蔡滕說明,有些神尊因為外力損壞,還有些自然龜裂,可能需要「退神」,重新去整修。假如請出祖先,可以送到佛塔或廟塔。林爺爺的宗教信仰十分虔誠,順利完成退神儀式後,代表將他內心重視的牽掛,好好妥善處理,但高齡化的趨勢,使得銀髮族需轉移居住處所,家裡原先供奉的神明和祖先也必須設法安置,成為令一種社會現象。◎民俗說法,僅供參考。
在野修《老人福利法》…健保署長估健保基金1年短少400億 保費面臨調漲壓力
藍白立委提案修正《老人福利法》,由中央支應65歲以上長者保費,並設條件補助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者。健保署長石崇良估算,依委員提案的門檻計算,健保基金1年將短少400億,相當於半個月安全準備金。若通過,保費將面臨調漲風險,受薪族群不僅要多繳保費,政府公務預算也來自稅收,形同被剝兩層皮。立院5月30日針對《老人福利法》修正案進行審查,藍白立委提案補助長者保費,並指出,基於憲法平權概念,長者不應因居住的縣市不同,而有不同待遇,由於衛福部長邱泰源當時仍在日內瓦,相關法案留待擇日再審。依《健保法》規定,政府每年度負擔的總經費,不得少於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的36%。石崇良表示,若長者保費由政府補助,就會計入36%中,政府挹注健保基金的金額將減少,導致健保基金短少。隨著長者越來越多,石崇良說,越往後面保費收入減少更多,加上醫療使用增加,就會導致費率調漲,加劇年輕世代負擔,引起公平性問題,更何況,政府的財源是稅收,也是這批人在繳,就像「一隻鵝被拔兩次毛」。健保署以去年統計資料試算,若補助65歲以上長者保費,門檻設定在中低收入者,預計健保基金會短少18億元,若依立委提案內容,補助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者,則會讓健保基金短少400億之多,約莫等於半個月安全準備金,保費將面臨調漲壓力。醫改會執行長林雅惠直言,不論是補點值、補長者保費,健保似乎已被視為金庫,一直被當作提款機;人口老化、少子化之下,繳保費的人越來越少,收入少,還要增加補助,已是「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民眾不僅越來越苦,還會加速健保破產,健保的費基須重新檢討,依人口趨勢來調整收費方式,才能讓健保永續。
立委提案補助長者保費 健保署估健保基金「短少400億」:年輕人被剝2層皮
國民黨、民眾黨提案修正《老人福利案》,65歲以上長者健保費由中央支應,並設置排富條件,僅補助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者。健保署長石崇良指出,若僅補助中低收長者,健保基金每年短少約18億元,但若依20%計算,每年短少達400億元,修正如通過,保費即有調漲風險,且公務預算亦來自稅收,將令多繳保費受薪族群被剝2層皮。立法院30日審查《老人福利案》修正案,其中藍白均提案補助長者保費,認為目前各縣市財政不一,部分縣市有補助保費,部分則無,另基於《憲法》平權,不應因居住地不同享有不同待遇,遂增訂中央主管機關補助老人健保費規定,明定最近1年綜合所得總額合計未達申報標準或綜合所得稅率未達20%者,由中央主管機關補助。此案因衛福部長邱泰源仍在日內瓦,留待擇日再議。而剛自瑞士返台的石崇良,則表示依據《健保法》第3條,政府每年度負擔本保險之總經費,不得少於每年度保險經費扣除法定收入後金額之36%,若由政府補助長者保費,就會計入該36%,使政府挹注健保基金金額減少,進而導致健保基金短少。石崇良表示,隨著長者人口持續增多,保費收入減少,以及醫療使用增加,將導致保費費率調漲,加劇年輕世代負擔引發公平性問題,且政府所負擔財源亦來自稅收,稅收也是同1批人負擔,將造成「1隻鵝被拔2次毛」。以去年健保署統計資料試算,若補助65歲以上長者保費,門檻設定中低收入者,健保基金預計短少18億元;若依修正提案,補助綜合稅率未達20%者,將令健保基金短少400億元。石崇良表示,修正案如於今年通過,將視健保總額費率成長額度、安全準備金是否夠1個月決定,並以繳費人口計算費率調整幅度,另1個月的安全準備金介於650至700億元之間,400億約莫半個月安全準備金。石崇良指出,若補助長者保費,將對財務產生衝擊,費率也有調漲風險,但因總額成長率還未出爐,無法試算需漲多少。且台灣健保採社會保險制度,非由稅收支撐,應維持獨立專款專用概念處理之。
砸70億補助國民年金被保險人保費50% 收繳率僅微升0.7%
行政院2023年通過「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編列70億元補助國民年金被保險人50%的保險費用,未料計算2023年4月至12月的準時繳費率(期初收繳率)僅41.3%,較上一年度同期的40.6%微升0.7%,距離衛福部設定的50%目標差距仍甚遠。國民年金監理會監理委員建議,未來仍應思考是否提高給付,並改為強制納保。為強化台灣整體經濟、社會韌性及應變能力,並讓經濟成果與全民共享,行政院與疫後特別預算中編列70億元,補助國民年金保險費,減輕民眾保險費負擔,但準時繳費的民眾僅有41.3%,截至3月底為止,也僅約45%民眾繳納。國民年金監理會監理委員、老人福利聯盟祕書長張淑卿認為,國民年金期初收繳率不高原因在於其為「柔性強制納保」,加上民眾可能對國民年金沒有信心、給付偏低等,加上納入國民年金時被保險人多數為失業在找工作或是轉換工作期間,讓多數人不願意準時繳納保費。她建議,未來仍應思考是否提高給付,並改為強制納保。衛福部社會保險司副司長陳真慧說,國保被保險人為弱勢為多、繳費意願不高,且依國民年金法規定原本就有10年緩繳期,此次國保補助半數保險費機會難得,還有補繳時間至2025年10月,會透過勞保局宣傳,並地方政府所屬的國保服務員家訪時告知此事,盼藉此提升繳費率。陳真慧提及,雖然國保準時繳費率僅有約41%,但截至5月22日,最新統計已來到44%。而國民年金有10年緩繳期,未繳費就無法領取,許多民眾都會等到接近退休年齡才繳清,現行65歲民眾的收繳率已達9成。陳真慧表示,將加強宣導鼓勵繳費,期待明年10月達到55%收繳率的目標。
免疫負債發威!兒科醫曝「大人小孩全感冒」擠爆診所 看病恐掛不到號
新冠肺炎邁入後疫情時代,國內日前全面解除口罩禁令,進入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等場所,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不過隨著口罩解封、天氣進入春夏季節交替,不少民眾出現發燒、咳嗽等感冒症狀紛紛就醫。對此,小兒科醫師陳信宏表示,由於看診病患大量激增,如果民眾「掛不到號」還請見諒。醫師陳信宏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由於新冠疫情解封,無論是大人小孩全都深受「免疫負債」所擾,大小感冒持續找上門,不僅孩童陷入發燒、咳嗽、流鼻水及上吐下瀉等不適迴圈,就連免疫力較高的成人也出現久咳不癒、發燒、酸痛等痛苦症狀,促使求診病患迅速攀升。陳信宏指出,大量病患不停湧入,導致醫師、護理人員、藥師等診所人員忙碌不堪,超時加班已成常態,擔憂醫護體力吃不消,也為了顧及患者的醫療品質,診所決定「限制看診名額」,在此向大家說聲抱歉,「如果門診有滿號、掛不到,還請各位鄉親、支持者見諒。」陳信宏也提醒,如果是長期用藥的患者,記得提早使用手機或網路預約,以確保順利掛號,另外臨時生病的民眾,則可以提早在開診前到現場排隊掛號,或是開診後先來電掛號,以免看診人數額滿無法掛號。
口罩令已全面解除! 醫建議1場所仍要配戴:是個大毒窟
5月19日開始,口罩令正式全面解除,醫療院所及老人福利機構改為建議佩戴。不過,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提醒,雖然進入醫療院所已不強制戴口罩,但因為醫院本身就是一個大毒窟,因此他還是建議民眾,前往醫院仍要將口罩戴好,預防病菌。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中發文,指出5月19日開始,醫療院所的口罩令解除,進醫院診所不強制戴口罩了。不過他還是建議大家,要是前往醫療院所時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傑登醫師透露,因為醫院基本上就是一個大毒窟「可能你只是去醫院探個病或借個廁所,有人經過你身邊咳個兩聲,回家就發現得了流感。」因此把口罩戴好可以預防病菌傳染。另外,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也指出,雖然現在進入醫療院所都不強制戴口罩,但醫護人員要照顧病人,仍會堅持戴口罩。他還分享了一個例子「有一位病人受傷掛急診,應該是覺得自己很帥,沒戴口罩一直吃東西開心交談,殊不知他旁邊的是肺炎的病人。」對此他也呼籲民眾「我建議口袋裡還是要準備一個口罩,病人一多或旁邊一直咳的,不要憑著血氣之勇被傳染,就戴上口罩吧。」
口罩禁令全面鬆綁 相關4大QA一次看
由於先前新冠疫情嚴重,指揮中心規定進入8大類場所必須要戴口罩。而在歷經1265天,疾管署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終於宣告解除口罩禁令,調整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相關4大QA一次看。指揮中心於2020年12月宣布口罩禁令開始,強制8大場所需要戴口罩,而後隨著疫情逐漸退燒、可控,各場所也陸續鬆綁,僅剩國內醫療照護院所機構是唯一沒有解除的場所。不過疾管署也在5月進行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討論,決議於5月19日結束口罩禁令,調整新冠肺炎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中的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建議,並增訂「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Q1:口罩令鬆綁範圍?A1: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從強制佩戴口罩調整為建議佩戴。疾管署決議於5月19日結束口罩禁令。(圖/翻攝自衛福部疾管署)Q2:民眾佩戴口罩時機?A2:1.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2.過去一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或國家防疫政策佩戴口罩。3.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4.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5.當醫療照護機構依社區疫情及機構內傳播風險評估,規範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醫療照護機構規定佩戴口罩。6.當國家防疫政策或主管機關規定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政策規定佩戴口罩。Q3:醫療照護機構工作人員佩戴口罩時機?A3:(一) 工作人員應遵守標準防護措施,照護疑似或感染COVID-19病人應視其執行之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二)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之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Q4:無法戴口罩的族群要如何進行防護?A4: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可能症狀不明顯或生病前即有傳染力,且您不一定知道與您接觸的人是否可能會因為感染流感、COVID-19等呼吸道傳染病而有嚴重的病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遮蓋口鼻,可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並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疾管署強調,口罩規定鬆綁,民眾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籲請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
口罩令19日全面解除! 疾管署:醫療照護機構「6情境」仍建議佩戴
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口罩令,經多次放寬後,目前僅剩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8日宣布,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將於5月19日全面解除口罩令。今(17日)疾管署再發新聞稿提醒,醫療照護機構是包含多種微生物的複雜環境,且病人及住民多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為防範呼吸道疾病於機構內傳播,自本年5月19日起調整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建議,並製作「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疾管署官網曾在8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將於本年(2024年)5月19日停止適用,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疾管署官網今稍早又發布新聞稿提醒,鑑於醫療照護機構是包含多種微生物的複雜環境,且病人及住民多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為防範呼吸道疾病於機構內傳播,自本年5月19日起調整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建議,並製作「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提供民眾及醫療照護機構使用。民眾於醫療照護機構建議應佩戴口罩的情境如下: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過去1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當醫療照護機構依社區疫情及機構內傳播風險評估,規範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醫療照護機構規定佩戴口罩。當國家防疫政策或主管機關規定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政策規定佩戴口罩。疾管署也提醒,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可能症狀不明顯或生病前即有傳染力,且您不一定知道與您接觸的人是否可能會因為感染流感、COVID-19等呼吸道傳染病而有嚴重的病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遮蓋口鼻,可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另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並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請大家共同維持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遵循及落實手部衛生的好習慣,透過簡單的預防措施,可以保護自己、親人和為您提供照護的醫療人員。
5月19日口罩令全解除 17種「高風險族群」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隨新冠疫情漸漸降溫變得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將於2024年5月19日徹底解除「口罩令」,進出醫療機構也不再需要配戴口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有網路媒體建議,3種高風險族群仍應隨身攜帶口罩備用為佳,而對於部分高風險族群來說,「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今健康》報導,5月19日起進出醫院免戴口罩,但以下3情況仍需注意防疫措施。一、疑似/感染者:避免入院or期間佩戴民眾若為疑似/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相關症狀等,非必要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若有必要進入,在症狀期間、症狀緩解5日內進入時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二、高風險族群:最好仍佩戴口罩若為高風險族群,包含過去一周內曾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免疫低下、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探視或照護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時也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三:無法佩戴口罩者:落實衛生若為無法配戴口罩者,例如2歲以下嬰幼兒、因身體或心理因素無法配戴口罩,則應用衛生紙遮住口鼻,使用後將衛生紙妥善丟進垃圾桶,並落實手部清潔,降低傳播風險。此外,《今健康》還指出,口罩令雖解除,但新冠威脅仍存在,病毒對於部分高危險族群仍存在威脅,甚至「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台灣病友聯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等各界專家討論指出,包含65歲以上、孕婦、產婦、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結核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吸菸、已戒菸者、免疫功能疾病者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風險更高。提醒口罩令雖解除,但上述的高危險民眾進出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建議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利維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