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水費
」 耗水費 水價不只碳費!用水用電大戶還得繳交「資源利用費」
因應《國土計畫法》,國土署預告「國土資源永續利用費附徵辦法」,針對每月用水1,001度以上、每月用電10,001度以上,隨水電帳單附徵超額每度0.01元,最快2027年上路。內政部表示,水電資源使用量大者應負擔較多國土永續發展責任,主要鎖定全國前5%的用水用電大戶,隨帳單附徵一定比率金額,並提撥至「國土永續發展基金」。不過,國土署表示,雖然依法可於2027年開始徵收,但並不代表會即刻徵收。為了減少對社會經濟衝擊,考量目前「國土永續發展基金」暫無迫切需求,且經濟部、環境部已有類似要求節約減量措施,因此2027年會採部分條文施行方式暫緩徵收,若未來有資金需求時,就會啟動執行附徵。《國土計畫法》將在2025年4月30上路,依法須於上路前完成相關配套子法,其中,第44條明訂政府應隨資源用量較大者的水電帳單附帶徵收一定比率金額作為「國土永續發展基金」資金來源,並自2027年起適用;配合國土計畫法上路,國土署須訂定該項費用計算方式、繳交時間、期限與程序。依照預告訂定方案,國土資源永續利用費徵收對象鎖定前5%能源使用大戶,也就是「單月自來水用水量1,001度以上」或「單月用電量10,001以上」之用戶;計算方式是將每月超額用量*附徵費率每度0.01元,並取至整數計算為每月應繳金額。鑑於環境部碳費徵收在即,經濟部已有收取耗水費、且針對用電大戶也要求一定契約容量以上應負擔再生能源責任,國土署表示,雖然法源不同、但在法律目的上的意義上有部分雷同,為減少社會衝擊,將以部分條文施行方式暫緩徵收。國土署表示,國土永續發展基金主要用於土地補償、國土監測及相關研究經費等,其中,最大筆的支出在於土地補償經費,若某土地原先是可建築用地,因國土保育需要而劃定為非可建築用地時,將會依法給予地主土地經費補償;國土署表示,未來國土保育規範趨於嚴格,並衍生出龐大土地補償需求時,就會啟動徵收。
電價調漲…台水虧損加劇 擬將水價擴大到7級
台電兩次調漲電價,台水虧損加劇,日前向立法院提報告希望讓水價擴大累進費率級距。昨立委也支持擴大增設級距,經濟部次長林全能亦表認同。根據台水初步水價調整規畫,擬將現行4級擴大到7級,最高3000度以上每度要拉到23至25元。不過考量通膨,經濟部態度為先持續細部分析,調漲暫無時間表。台灣自來水公司目前水價為4級制,第1段20度以下7.35元,第4段50度以上,為12.07元。台北自來水事業處則為5級,雖然第1段20度以下只有5元,較台水低,但第4段200度以上已拉到14元,第5段1000度以上更到20元,遠高過台水。經濟部昨赴立法院經委會報告「當前供水情勢檢討」,立委多挺水價擴增費率級距。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認為,台水758萬戶中,月用超過200度以下不到40萬戶,高耗能更僅5萬戶左右,要求調整級距來控制耗水,也避免民生用戶補貼工業。立委陳椒華指出,今年耗水費開徵,但是月用9000度以上大戶才徵,且只有枯水期半年,沒辦法有效利用,造成台水虧損。對立委意見,林全能認同,可透過調整累進費率級距節約用水,至於如何做累進,台水需要去做深入評估,看如何設計,這還有很多細節要分析。台水其實一直有對水價調整進行評估,根據初步規畫,打算將現行4級制擴大到7級制,在現行第4級50度以上,再新增1000度、3000度,一次多出3個級距。而最高段3000度以上,每度價格擬一次調到23至25元。但為減少民生衝擊,50度以下民生用戶,則不調漲。由於通膨原物料上漲、升息利率調整,加上電價兩次調漲,讓台水動力費年多30億元,財政雪上加霜,無力進行大規模投資汰舊。目前水價29年未調,公司希望能藉由擴增費率級距,做合理反映。至於北水、台水是否要統一水價?根據台水內部評估,兩家成本結構不同,硬統一級距費率,對兩家不見得有利,因此水價調整並不需要與地方協調。水價調漲方案何時啟動?經濟部說,目前通膨仍高,水價先做細部評估,同時看耗水費今年實施狀況一併檢討,暫無時間表。
水價過低成卡關點 30元再生水難推動
台灣已進入每年要為用水操心日子,雖然經濟部強制新建擴建大廠一半工業用水要用再生水,下半年就要上路,但使用對象仍有侷限。畢竟要節下更多水,就需要一般中小型廠也使用,並建更多再生水廠。但是現在再生水動輒近20元,最貴甚至一度達30元,而用自來水單價才12元,即使耗水費加徵才多3元。水價過低,誘因不足,成為推動卡關點。以營運中的鳳山再生水廠來說,每度售價就要18元,更別說台南仁德、安平每度要高達28、30元。先前就發生台南永康、台中水湳再生水廠本已跟廠商談好水價,結果實際決標建廠時,費用成本高過廠商購買價,如果不是後來中央政府插手補助,根本就蓋不成。行政院設定2031年,再生水每日使用量要達132萬噸,相當現行16%用水量。擴大廠商願意使用再生水,是當務之急。除了強制大廠使用外,源頭還是得回到現行水價過低問題。要讓回收使用的再生水成為水資源常態一部分,就不能年年被「政治」綁架,政府該認真思考,讓水價回到合理價位了。
前瞻砸千億!旱災增百倍 立委:別再拿農業用水滿足工業
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陳琬惠、張其祿及邱臣遠今(14)日開記者會指出,台灣缺水危機日益嚴峻,南台灣降雨量創30年來新低,台南轉為減量供水,高雄也變為減壓供水,然而目前全台水庫淤積三分之一,管線漏水率約13.6%,政府常臨渴才掘井,沒有對水資源管理做好長期規劃,一再拿農業用水滿足工業用水,呼籲要公平調配水資源,並針對缺水提出務實應對方案。陳琬惠表示,2年前台灣才發生旱災,當時西部大面積農田被迫停灌休耕,豈料今年旱象重演,曾文水庫蓄水量僅剩12.6%,白河水庫僅剩19.8%,政府始終抱持僥倖心態,一再聲稱供水正常,卻是拿農業用水滿足工業用水,撐不住才緊急開挖抗旱水井。陳琬惠指出,全台各地自來水管線逐漸老化,且道路長期受重車行駛輾壓、工程不斷挖修,再加上地震頻繁,導致管線普遍嚴重受損,造成全年漏水率13.6%,漏水量約4億1518.75萬噸,相當於4.6座南化水庫蓄水量。政府應加快汰換水管速度、增設中流儲水設施,也全面調查農業縣圳道缺漏,盡快安排修繕作業。張其祿指出,經濟部長王美花去年強辯台灣不缺電後,現在改換強調台灣不缺水,事實上台灣不缺降水,缺的是節流儲存和調配水資源的能力。去年底嘉南平原1.9萬公頃稻作休耕,引發農民不滿,批評農業用水順位被擺在工業用水之後,這就是國土開發未欠考慮的惡果。政府近期發展南部科學園區,科技業頻繁擴廠讓工業用水量飆升,卻未做好配套,讓農業大受影響,如果缺水持續,愛文芒果等農產5月產期無法順利灌溉,蔡英文總統口中的「芒果乾」恐會成真。張其祿說,缺水牽涉經濟、生態、國土規劃問題,但執政黨常「有水不管,缺水才喊」,缺乏對水資源應用的長遠規劃,呼籲政府務實做好國土規劃,加速完善基礎建設,透過教育改善用水文化,持續透過獎勵措施,以及增設耗水費雙向引導企業改變用水習慣,落實開源節流。邱臣遠指出,水環境建設前三期已經花了1,357億元,現在面對大旱下的缺水危機,政府卻只能向農民搶水,才能勉強維持工業與民生用水。而科學園區不斷擴張,工業用水需求大增,排擠農業及民生用水,這種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在規劃上的錯配,才是如今中南部農業連年大缺水的元凶。邱臣遠也為青農請命,政府鼓勵青農投入耕種,但目前嘉南大圳供水以台南科學園區的工業用水優先,讓嘉南平原農業條件越來越嚴苛;而農委會的休耕補助往往歸地主,還得面對光電業者承租競爭,南部青農已被逼到退場邊緣。
耗水費2月開徵!用水大戶每度加收3 逾1700家工商業受衝擊
經濟部上周五(6日)宣布耗水費徵收辦法,並於2月1日開徵,將對枯水期月用水9000度以上大戶每度水費加收3元,政府每年可進帳5到15億元,預估有電子業、傳統產業、大型旅館等1700家工商業受衝擊。為鼓勵大用水戶落實節水,只要回收率達到公告標準,費率可優惠調降至2或1元;其中半導體業設定回收率區間介於50至95% 間。水利署官員說明,只要回收率超過區間上限,優惠課徵耗水費1元,如果落在區間內則課徵2元,低於區間下限課徵3元耗水費。預估每年耗水費徵收費用約新台幣5至15億元,但因今年實施期只有3個月,金額應會少些。依據公告的《耗水費徵收辦法》,2023年2月1日起,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枯水期間,對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每度3元,但前3年有緩衝期,減半徵收,2025年7月後恢復全額。預計每年5月底前發出繳費單,大戶須於8月底前繳納。根據水利署估計,約有1700至2200家企業符合門檻,其中以電子業為大宗,鼓勵大用水戶節水並降低衝擊。工商協進會今(8日)提出3點建議,今年景氣下行,出口減緩,政府可再思考,跟產業界多交流,討論適當開徵時機,以利台灣經濟民生發展;在農業、民生用水等範疇,政府應協助農業提升灌溉效率,並加速汰換老舊管線,強化智慧監控系統建置進程,改善漏水率過高的情形;耗水費徵收宜提高減徵條件,在疫情尚未完全減緩,旅宿業受衝擊仍大,建議對該產業緩徵;並針對採用再生水或海淡水、投資節水設備者,耗水費減徵優惠上限由6成提高至8成,以增加投資節水設施的誘因。水利署官員說明,範圍訂定是根據工業局、加工出口處、工研院輔導廠商數據而成,石材製品製造業回收率標準高,是因其用水沖蝕便利切割,食材粉末只要透過沈澱,即能將原來用水回收利用,用水回收並不困難。半導體產業用水回收率部分,以封裝及測試業回收率標準最高,介於50至95%之間;台積電適用的積體電路製造業,回收率則訂為50至85%。官員解釋,半導體只要製程不同,用水量也有別,因此回收率區間較廣。但此舉也引來去年才漲電價的產業用戶反彈,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表示,電價只調大戶、耗水費也只對大戶徵收,非常不公平。商總主席賴正鎰也表示,觀光旅館業好不容易才從疫情的難關中稍有復甦,不應該此時處罰使用者。不過經濟部認為,耗水費已給許多優惠,除前3年減半收取,還推出96個行業別用水回收率基準配套,例如半導體50~85%、洗衣業10~30%。其他包括採用再生水或海淡水、投資節水設備者、以及有繳納水汙費者,可獲最多6成折抵,相當再打4折。
耗水費2月開徵 工業界怒批不公平
遲不上路,遭立委質疑圖利財團的耗水費,經濟部昨卻突然宣布今年2月起開徵!月用水9000度以上大戶枯水期每度水費加收3元,政府每年可進帳5到15億元,預估有電子業、傳統產業、大型旅館等1700家工商業受衝擊。對此工業界怒批不公平,觀光旅館業者更哀號才從疫情中復甦,不該墊高成本處罰他們。耗水費依法是去年7月就要上路,經濟部一直以通膨未解拖延,結果這次突然宣布年後推出。對此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解釋:「主要是水情考量」。他說這幾年遇到百年大旱、氣候變遷挑戰,水資源衝擊明顯,加以今年南部水情吃緊,嘉南灌區停灌休耕,政府必須要有調適措施,而最有效方式就是「節水」。因此政策已經跟產業完整溝通,決定從2月起開徵。 耗水費開徵內容表。依據公告的《耗水費徵收辦法》,2023年2月1日起,每年11月到隔年4月的枯水期間,對單月用水量超過9000度大用水戶開徵耗水費,每度3元,但前3年有緩衝期,減半徵收,2025年7月後恢復全額。預計每年5月底前發出繳費單,大戶須於8月底前繳納。水利署估計約1700家企業會被課徵,初期每年可收取5億元左右,之後可達15億元。這些錢依法須用在旱災用水補償、再生水開發與節水推動上面。但此引來去年才漲電價的產業用戶反彈,工總副理事長林明儒表示,電價只調大戶、耗水費也只對大戶徵收,讓企業感覺政府只敢「柿子挑軟的捏」,非常不公平。商總主席賴正鎰也表示,觀光旅館業好不容易才從疫情的難關中稍有復甦,不應該此時處罰「使用者」。不過經濟部認為,耗水費已給許多優惠,除前3年減半收取,還推出96個行業別用水回收率基準配套,例如半導體50%~85%、洗衣業10%~30%,公司總用水回收達該業低標,就優惠只繳2元,超過高標者更只要繳1元。其他包括採用再生水或海淡水、投資節水設備者、以及有繳納水汙費者,可獲最多6成折抵,相當再打4折。
細數為竹科做過的事 高虹安火大批對手無的放矢
新竹市長選舉「雙虹」之戰火花四射,民進黨參選人沈慧虹昨日公開指出,「高虹安從沒為竹科做什麼」,讓高相當不滿。高虹安今(14)日強調,她不只一直在幫竹科的忙,也幫新竹市民的忙、幫台灣的忙,並反批有人說自己只有口才好,但其實不只口才好,做事也很認真,稍微上網查證就能了解的事實,對手不應沒有根據就無的放矢,淪為不得體的失言。 高虹安表示,產業這兩年最憂心缺水、缺電,在303大停電後,她便多次質詢要求台電和經濟部強化電網韌性、保障用電,更數度與竹科企業溝通了解需求,除了要求科技部著手盤整科學園區水資源配置外,也要求竹科管理局建置數位水表,透過數據管理達到智慧節水。她說,攸關未來高科技產業永續發展的RE100要求綠電、碳盤查能量、再生水發展,以及污水收集回收,都是長期努力方向。此外,高虹安也提到,針對耗水費開徵與「再生水條例」施行在即的衝擊,新竹市公共污水下水道建置緩慢,恐影響再生水運用,她更是召開協調會,積極與營建署討論加速公共污水下水道的建置。針對資通安全,高虹安表示,園區產業經常遇到防不勝防的駭客勒索,自己絕對是立法院數一數二了解問題的立委,對企業需求也最能感同身受。她表示,已於今年3月在立法院成立「資通安全與科技發展策進會」,替科學園區及產業界營造資訊安全的環境,並提出產創條例修法,納入資安投資抵減項目,已三讀通過。高虹安也提到,自己協助園區產業缺人才的問題,曾多次監督產業STEM人才、資安人才培育政策,並提案修法「產學創新條例」三讀,促成園區科技產業和學術更緊密合作。高虹安表示,科學園區周邊的交通壅塞和住戶通勤、通學安全,更是園區工作人員和全體新竹市民的痛,她雖然沒有新竹市政府的資源,但仍把握可以協助新竹市的任何機會,包括要求交通部和科技部盤點新竹地區運輸系統,規劃交通改善計畫,並要求科技部以AI大數據方式,實際進行周邊交通改善。高虹安說,自已也會同新竹縣市政府,就長年未有效改善的交通壅塞問題提出可行改善方案,跨部門、跨政府多方協力共同解決問題。她也表示,自己率先為地方發聲,要求市府兌現都市計畫的光埔空橋建設,邀請地方官員召開座談會,會同中央營建署到新竹了解實際情況與需求,並與竹科管理局討論,得到竹科回饋金用來蓋空橋。除了上述的工作,高虹安也表示,還有持續為竹科實中爭取經費、為竹科爭取托幼福利等。她強調,每一項科學園區產業重視的議題,都會實際以質詢監督,甚至提案修法三讀;竹科園區需要的是中央政策跟上世界潮流,務實改善產業5缺,地方政府善盡治理職責,提供優質公共服務,讓企業無後顧之憂拚生產、拚創新,讓人才安心成家立業。
保障北高雄供水無虞 邱志偉喊話評估建「路竹再生水廠」
為降低水源供應風險及強化供水韌性,促進國內外企業投資台灣,政府將再生水列為穩定產業用水政策的重要一環;對此,民進黨立委邱志偉今(29)日認為,北高雄再生水廠現在只針對橋頭科學園區、楠梓園區需求設計,然而路竹科學園區作為南部半導體S廊帶的一環,目前卻無再生水廠規劃,呼籲應評估「路竹再生水廠」的需求。目前高雄地區的再生水廠僅有鳳山、臨海兩座,蔡英文總統去年表示,將規劃於北高雄興建兩座再生水廠(岡橋廠、楠梓廠);其中,岡橋廠預計於2026年完工,預計每日可供水3萬噸,楠梓廠則預計2027年開始,每日供水4萬噸,以及2028年再擴充至每日7萬噸。邱志偉認為,岡橋、楠梓兩座再生水廠未來每日供給10萬噸再生水,其中8萬噸是提供給楠梓產業園區的台積電,2萬噸提供給楠梓科技產業園區及橋頭科學園區交換使用。他說,然而路科作為南部半導體S廊帶的一環,目前尚無再生水廠規劃,水利署應與科技部、營建署評估新建路竹再生水廠的可行性,保障北高雄產業用水無虞。邱志偉呼籲,台灣今年水情尚屬樂觀,但莫忘去年百年大旱,政府積極推動再生水建設時,相關法規制度也必須趕緊跟上。他表示,自己身為經濟委員會召委,會努力推動「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於本會期通過,擴大再生水系統的使用範圍、加速建設,同時配合今年7月上路,11月開徵的耗水費,透過減徵、抵減誘因鼓勵產業使用再生水。邱志偉表示,他全力支持政府對高科技產業的照顧,但對於鋼鐵、螺絲扣件、航太等傳統製造業的關愛也不能減少,科技、傳產兩者不能偏廢。他也強烈呼籲,政府必須拿出實際行動,信守「餅要做大、分配得宜」的承諾,確保我國產業均衡發展,破除外界對於我國浮現單一產業獨活的「荷蘭病」疑慮。
台灣人均GDP 可望2022超越南韓
台灣經濟成長率已連續2年贏韓國,也是亞洲四小龍第一。依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只要台灣維持現在的成長速度,2025年,台灣人均GDP將有機會超過韓國。台經院院長張建一表示,不用等到2025年,台灣國民所得明年就可以超車南韓。他說,台灣經濟經過10年努力成功地改變趨勢,來自四面八方的投資,讓台灣整個都上來,未來幾年經濟發展都不用太擔心。蔡英文總統表示,過去常說「好想贏韓國」,現在就是關鍵時刻。蔡英文強調,執政團隊真的是盡全力在拚,地方首長都很努力招商,中央部會也全力支持,熱線電話24小時不間斷,包括總統都沒有不接電話的特權。副總統賴清德也指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3.11%,今年可望達到6.09%;台灣出口已經16個月正成長,10月份單月出口首次突破400億美元;國民平均所得也可望在今年突破3萬美元。這都是大家乘風破浪、克服種種困難、辛苦打拚的結果。但他也強調,面對未來的局勢,還是要審慎因應。除疫情帶來的衝擊外,還有兩股力量也不可輕忽,即地緣政治變化與2050碳中和目標。如果國民所得真的上來,張建一希望企業幫員工加薪,刺激消費。因明年疫情狀況好轉的話,消費會是推升經濟最重要的力量,張建一指出,台灣超額儲蓄率超過10%,以GDP為20兆來算,10%也就有2兆元,只要創造1兆元的消費環境就很足夠。國民所得超過3.1萬、3.2萬美元固然好,重要的是民眾這些錢可以買到什麼?老百姓要的就是安居樂業、買得起房、東西不要太貴,張建一說,當經濟好時就可以處理社會結構的問題。不過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直言,我國經濟有3大隱憂,近日來國際原物料價格飛漲、變種病毒爆發及基本工資調漲,讓企業營運充滿不確定性,政府仍應擴大土地租金、稅捐上減免。其次兩岸政治陷入僵局,將會影響到兩岸貨貿與企業投資交流,建議海基、海協恢復互動,促進兩岸一家親;最後是能源問題,政府應加速研議減碳路徑與碳交易制度,及重新檢討耗水費。
泰公開講/劉泰英:漲價抓漏救水荒
今年降雨稀少,再加上去年沒有颱風登陸,讓台灣出現五十六年來最嚴重旱象。不僅中南部陷入「供五停二」分區限水危機,外媒也擔心缺水不利半導體產能,恐使全球晶片荒加劇。據統計,台灣降雨量是全球平均值的二.五倍,老天爺其實待台灣不薄,但仍被列入全球「高水資源壓力國家」,顯示台灣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雖然台北尚未限水,但水情愈往南愈嚴峻,造成不少後遺症。例如全台最大的台中市茂谷柑產區,傳出因為缺水,果實無法長得像往年一樣大,外銷產量掉了一半;此外,玉山國家公園的「排雲山莊」水源乾涸,必須從山下抽水接濟,玉管處只能呼籲山友愛惜用水,尤其用火要格外小心,以免衍生山林大火難以搶救。台灣水價比起他國算是很便宜,但還沒到夏天就大缺水,不少專家建議「以價制量」,調高水價引導節水。行政院近日也決定明年起,針對每月用水逾一萬噸的企業開徵「耗水費」,算是跨出水價合理調整的第一步。至於調高民生用水的水價?目前仍莫衷一是。政府多年來不敢貿然調漲水價,不外乎擔心民眾反彈。尤其後疫情時代,全球通膨壓力逐漸升高,一旦漲水費,形同政府開了「物價上漲」的第一槍,民生物價可能發生連動,猶如馬政府執政時油電雙漲,一定會被罵到臭頭,引爆民怨影響選情。我個人支持漲水價,畢竟面對極端氣候日益嚴峻,台灣若只想靠著「向鬼神祈雨」,恐怕不切實際。調水價有助於引導企業與民眾節水,當然在調整水價過程中,物價可能上漲,未必有利於弱勢族群,而且水價上漲是否會不利防疫?政府都應仔細評估,並提出配套措施。我也建議,政府應立即興建北、南供水系統,也就是「南水北送」或「北水南送」,像美國面積廣闊,都還有運輸水和天然氣的輸送管道,日本人也為儲水蓋了不少地下水庫,台灣沒有將雨水好好儲存,通通流入大海,相當可惜;此外,海水淡化也是一條路。不妨借鏡地處旱區的以色列,透過立法結合基礎設施改革,進行國家水利系統總檢討與廢水再利用,並興建大型海水淡化廠,研發高效能灌溉技術等。以色列現在水源充足,儼然是全球水資源利用楷模,還能供應多餘水源給鄰近國家。除了「抓漏水」,台灣應重新投資自來水系統,將飲用水與非飲用水做區隔,透過回收廢水、海水淡化支應非飲用水。面對缺水帶來諸多問題,若政治人物只想到選舉,卻沒有拿出好方法,情況恐怕只會愈來愈嚴重。
耗水費規劃暫緩 蔡壁如怒嗆王美花領財團薪水
經濟部長王美花近日出席全國工業總會代表大會時稱「課徵耗水費的具體規劃將先暫緩」,這一反王美花3月時的積極態度,當時她曾表示,「年底前將公告耗水費相關細則,明年生效」;對此,立委蔡壁如表示,王美花的說法推翻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的承諾,難道財團才是經濟部的老闆嗎?根據本刊了解,蘇貞昌3月18日的行政院會上曾拍板決定,應開始規劃徵收耗水費;當時的規劃是擬對每月用水1萬噸以上的1817戶大廠徵收耗水費,但未觸及調漲民生用水費。隔天19日,蘇更進一步向立委允諾,會加快腳步責成經濟部水利署規劃。蔡壁如指出,2015年大旱本來就要開徵耗水費,梅雨一來,財團馬上大動作遊說政府及立委,表示已經不缺水了,不應該開徵,等到2016年立法院才修法通過耗水費。蔡壁如說,今年遇到67年大旱,民間不斷呼籲耗水費開徵,經濟部回應耗水費的立場卻一再退縮,開徵度數從1000度、6000度到1萬度,從5800戶降到1800戶,王美花現在又說要暫緩。蔡壁如表示,經濟部說枯水期才開徵耗水費,現在水庫都見底了也不開徵耗水費,到底什麼時候要開徵耗水費?她質疑,如果2015年就開徵耗水費,建立了節水產業,再生水也發展起來,現在水情還會那麼吃緊嗎?王美花部長到底是領國家的薪水,還是財團的薪水?
王之道/政府的腦袋急需超前部署
新竹科學園區(竹科)嚴重缺水,桃竹苗一.八萬公頃農田休耕,台灣旱象一時難以解決,絕對是影響產業和民生的「國安問題」。對此,經濟部水利署提出「抗旱整備與應變」報告,媒體則聚焦在明年初擬對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但該報告主要內容其實是水利署將推動「抗旱水源應變計畫二.○」,包括區域調度、開發伏流水、海水淡化及利用建築工地地下水等,將日增一六.八萬噸供水。同時,水利署規劃未來十年投入一千六百億元,強化海水淡化廠、興建再生水廠、水庫清淤、壩體加高、強化供水管網與打造人工湖等。估計二○三一年起,整體供水量每年增加十億噸,而供應竹科的緊急海淡廠已經完成。前瞻基礎建設前面四年投入的二百八十七億元,已完成新竹備援幹管、防災備援水井和伏流水等,但台灣降雨量持續偏少,仍必須推動抗旱計畫。工業用水需求近年加速增加,特別是半導體業;不過,除非是地下工廠,否則政府應能完全掌握設廠資訊,且建廠耗時數年,卻未先做好配套措施,提供廠商足夠用水,顯然是規劃或執行出了狀況。看著千百輛水車穿梭在建築工地尋找水源,別說沒能「超前部署」,連稱為「及時應變」都極為勉強。試想,中部科學園區(中科)以水車運水應急,一噸水要價四百四十元,是自來水價的四十倍左右,代價極為高昂;加上民生用水「供五休二」、在臨時供水站取水不便,令缺水問題更顯嚴峻。從前年六月到今年二月,台灣降雨量只有年均量的四成,若未來情況更糟,降雨量更低到只有年均量一成或二成時,經濟部的「十年擴建水源」計畫還管用嗎?目前經濟部提出的因應之道,多屬相對傳統的供水模式,極可能跟不上產業需求,必須搭配節水、拓展水源等措施,首先要適度提高幾乎是全球最低廉的水價,而非為了討好選民,去補貼那些浪費水資源的人和企業。其次,應參考日本、新加坡和以色列等水資源管理成效佳的國家,打造創新的供水模式。例如,在科學園區附近興建大型地下儲水槽,大雨時集水來舒緩積水,並引河水分流入槽,再導進附近水庫或水塘蓄水備用;或如同行政院長蘇貞昌所提,研究如新加坡在高速公路下設置引水裝置,導入水庫的可行性。總之,政府的腦袋要夠前瞻和創新,才能真正超前部署台灣的供水問題。
全台水情吃緊!「耗水費」明年開徵 1817萬度用水大戶入列
旱象未解,政府規畫於明年針對每月用水超過1萬度以上的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根據水利署調查,超過萬度共計1817家廠商,其中用水逾9萬度的超大用戶有256家,涵蓋半導體在內的石化、電子與鋼鐵業等產業,這些萬度用水大戶的用水量約等於41%的自來水總供給量。經濟部今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中南部水庫乾涸以及水源調度問題、耗水費分產業別開徵、再生水廠供水量檢討」,進行專案報告。石化電子鋼鐵業 首當其衝在水情方面,經濟部指出,據中央氣象局統計去年6月迄今,新竹至嘉義地區降雨為歷年來最少,全台主要水庫蓄水率,其中寶山-寶二、永和山、鯉魚潭、德基、曾文-烏山頭水庫低於2成,石門、蘭潭-仁義潭、南化及牡丹水庫4成至5成,新山及翡翠水庫8成至9成。目前新竹、苗栗、台中、嘉義及台南擴大實施全日減壓供水、產業節水7%至11%、非工業用水大戶節水10%至20%;另外,桃園、南投、彰化、雲林及高雄實施夜間10時至隔日6時減壓供水,停止供應行政機關及國營事業轄管噴水池、澆灌等非急需或非必要用水,並要求產業自主節水7%;澎湖及連江地區為水情提醒綠燈,其餘地區水情正常。對於耗水費開徵,水利署先前曾規畫第一級為用水1千至3千度之間的用戶,加徵10%耗水費,第二級用水3千度至6千度,加徵20%耗水費,第三級用水6千度以上,加徵30%耗水費,以自來水費平均費率來看,第一級每度加徵1.1元,第二級加徵2.2元,第三級加徵3.3元。耗水費率尚未確定據了解,目前開徵耗水費的門檻將從千度提升到萬度起跳,官員表示,根據2016年5月25日《水利法》修正通過第84條之1「耗水費徵收法源」,為水資源有效及永續利用,中央主管機關得向「用水超過一定水量」之用水人徵收耗水費。水利署最新規畫將「一定水量」定義由每月使用1千度以上改為1萬度,至於費率目前還沒有確定。耗水費徵收僅針對用水超過一定水量的大戶開徵,以工業大戶為主,與民生用水和農業用水無關。
水情吃緊!耗水費最快明年開徵 民生水價尚未列入調漲
政府推動耗水費,有媒體今天在頭版報導民生水價也要漲,引起立委關切。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在立法院澄清,指出目前主要是推動耗水費,這裡面不會動到民生部分。至於全國民生水價調整,現在沒有收到台水方案,還有沒具體方向。民進黨立委陳亭妃在立院詢問王美花,媒體報導民生用水要漲,這是真的嗎?這樣的報導會造成民眾擔憂,是否民生用水漲價。王回應:「這是兩件不同事情」。經濟部有跟產業溝通,規劃的是耗水費部分。至於台水民生用水,還沒跟她報告,還沒有比較具體規畫方向。但立委邱議瑩、民眾黨立委蔡璧如都支持耗水費開徵。邱議瑩說:「它(廠商)會痛了,才會知道節水,要做怎樣的改善,我覺得這東西不要再拖了!」至於耗水費開徵時間點,王美花今天說,會儘快在年底前推動子法。至於開徵對象,有幾個不同樣態在看,會找出用水戶最少、耗水最大者,這還在看。如果《耗水費徵收辦法》今年底前公告,依照水利署說法給予至少1年緩衝期,因此最快可望於明年底前開徵。耗水費未來會區分「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給予每度1至3元不同繳交費率。水利署確實正在精算哪個級距是「最少用水戶、最多耗水量」,目前鎖定9萬度,200多戶高耗水戶為優先開徵對象。
水情吃緊護國神山無水可用 恐釀全球斷鏈危機
全台水情吃緊,經濟部長王美花卻主張科學園區和工業區可「鑿井取水」,農委會農田水利署更將在今天舉辦祈雨法會。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疑,日本媒體早在2月就警示,台積電將在60天內面臨缺水衝擊,若搞不定將是全球災難;新竹市國民黨立委鄭正鈐也批評,現在的政府猶如「不問蒼生、問鬼神」,要解決缺水問題,應該提出更多科學的作法。因應缺水危機,部分縣市去年就停止農業灌溉用水,當時蔡英文總統就要求行政院,在今年梅雨季來臨前的枯水期,務必要全力穩定民生及產業供水。如今用水吃緊,經濟部長卻主張鑿井取水、水利署又舉辦祈雨法會,引發外界諸多質疑。李貴敏指出,國際生產鏈中重要的晶片都是在台積電製造,任何風吹草動都是全球IC的大地震,甚至可能發生斷鏈危機;試問,台積電如果因為缺水而影響產能,政府能若無其事嗎?還是已經被自己的大內宣洗腦,以為真的一切好棒棒?解水荒不能只靠祈雨對於水利署將於今日聯手大甲鎮瀾宮舉辦祈雨法會,期盼媽祖帶來降雨。對此,鄭正鈐表示,祈雨屬於民間信仰行為,政府可以尊重民間信仰,但不能把這當成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要有比較科學的作法解決缺水;他說,若只一味用口號、民俗方式祈雨,會讓人民覺得政府「不問蒼生、問鬼神」。面對在野黨質疑政府對於科技業缺水問題反應過慢,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回應,蘇貞昌去年就有注意到水情問題,相關用水調度、節約用水措施都正積極辦理;同時,還進行北水南運,像是翡翠水庫供應板新用水,石門則供應到新竹寶山水庫,相關管線都已完成。但民眾黨呼籲,中央應積極研議調整用水大戶的水價,將徵收的水費用於水資源建設,讓水資源能繼續合理使用。民眾黨強調,水利署對於耗水費編列的「預算收入」理應已有30億元的收入,但實際上卻是「零收入」,要求蔡政府盡速對未能節水的用水大戶開徵「耗水費」。不應給予耗水戶紓困此外,立法院法制局也提出研究報告指出,在疫情期間,政府提出水費紓困方案雖是基於善意,但不應以營業額為主要考量,照理說營業額變少,用水量應該也要變少,如果反而變多就不合理,對於耗水戶就不應再給予紓困,才是符合公益與賞罰分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