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痛
」 胃食道逆流 新冠肺炎 中耳炎 耳朵冰球樂團七夕散播愛 主唱喜獲宋芸樺貼心搥背
冰球樂團成軍11年,日前在Zepp New Taipei連續兩天舉辦「早安 晚安 好喜歡」演唱會,以網路交友傳情對話VCR開啟心跳加速的曖昧氛圍,團員們登場時身著挺拔的白色西裝,化身白馬王子演唱〈在2103公里之間〉,主唱王率先高喊:「我們終於見面!Are you ready?」馬上點燃全場亢奮的情緒。演唱會準備期間,冰球樂團在網路上募集粉絲各種關於「愛」的影片,有對寵物們的疼愛、本命角色的迷妹之愛、對家人朋友約會對象的愛,各式各樣超有愛的畫面,剪輯呈現在演唱會上,浪漫可愛又溫馨的VCR,讓現場很多粉絲感動爆淚。緊接著冰球樂團以〈I’ll Be With You〉再次現身,團員也在這段展開各自的solo秀,一陣又一陣震耳欲聾的尖叫聲,讓冰球樂團笑說耳朵痛,打趣說:「難道這就是讓耳朵懷孕的感覺嗎?冰球樂團邀請宋芸樺擔任嘉賓。(圖/好玩國際文化提供)演唱會第一天恰好是七夕情人節,冰球樂團特別邀請了合唱〈不小心〉的宋芸樺擔任嘉賓,女神以MV中同款黑洋裝加上性感黑絲襪的造型驚喜現身,還與主唱王、鍵盤手蒙貼身搖擺互動,全場熱情的反應,讓宋芸樺玩笑表示:「今天是我的專場,謝謝大家今天來。原來當歌手的感覺這麼快樂,很被愛,謝謝你們。」難得能和宋芸樺在現場一起合唱,王藉機討拍:「〈不小心〉這首歌我撐得好辛苦,每次都我自己唱。好辛苦!」沒想到成功討到宋芸樺幫他搥背。冰球樂團宣佈明年將在高雄開唱。(圖/好玩國際文化提供)除了宋芸樺擔任嘉賓,演唱會還有驚喜彩蛋,是冰球樂團化身「icyboyz」偶像男團,演唱〈愛做的事〉,並驚喜首唱新歌〈愛的表情〉,甚至翻唱經典華語情歌〈流星雨〉,也無預警驚喜宣佈明年將舉辦高雄場演唱會。
香港母女胃食道逆流崩潰!特地飛台灣求醫 竟是重度憂鬱引起
一對香港籍母女因嚴重胃食道逆流,近日特地飛到台灣,找上彰化縣員榮醫院胃食道逆流診治中心主任吳文傑醫師求救,希望做胃鏡抗逆流手術。經過診斷,醫生發現患者是假性胃食道逆流,轉介身心科後確診為重度憂鬱,患者服藥後情況改善,終於擺脫困擾多年的痛苦。據了解,這對香港母女,母親約70歲,女兒約3、40歲,一到臺灣就直奔員榮醫院,要求吳文傑為她做「熱射頻胃賁門緊縮術」。媽媽表示,自己被胃食道逆流困擾多年,一躺下就感覺胃液往上衝,伴隨胸悶、耳朵痛、頭痛等症狀,在香港求診多年未能改善,看過吳醫師的網路影片及文章介紹,與女兒特地飛到台灣手術。吳文傑研判,患者的情形是「假逆流」,是其他因素造成,母女2人半信半疑,於是便先為她們做96小時無線酸鹼膠囊檢測,將膠囊監視器放在食道裡面監控,只要胃酸反流經過膠囊,就會被記錄下來,且患者仍可運動、吃美食、跑步等。經過96小時紀錄,膠囊會隨糞便排出,結果證明並未紀錄到胃酸逆流。這對香港母女仍有疑慮,於是又接受了24小時酸鹼導管檢查,結果患者還是沒有食道逆流的情況。眼見患者堅持要動手術,醫師果斷拒絕,推測是心理因素引起,建議轉往身心科就診,患者服藥後情況果然改善,返港後繼續到身心科治療,終於擺脫困擾多年的痛苦。吳文傑強調,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原因很多,包括連接食道與胃的賁門口太鬆、胃的壓力太大、脹氣及食道太敏感等;此外,有憂慮、焦慮、恐慌、自律神經失調、胸口悶、臉潮紅、頭痛失眠等症狀的更年期婦女及食道病變患者,都可能出現假逆流的情況。
娛樂報報/不見周亭羽!九把刀忙宣傳兼顧前世情人
九把刀2017和前主播周亭羽結婚,2020年喜獲大女兒「魯拉拉」,去年周亭羽生下小女兒「拜蹦」,夫妻倆升格當二寶爸媽。近來,九把刀忙於新片《請問,還有哪裡需要加強》宣傳,還經常曬娃分享天倫之樂,時報周刊CTWANT更目擊九把刀在忙碌之餘抽空帶愛女到醫院看病,兼顧家庭與事業。6月19日中午約11點半,本刊在醫院巧遇九把刀,獨自推著兒童推車現身小兒科門診外,疑似是帶將滿1歲的小女兒「拜蹦」來看醫生。不知是否忙於台北電影節開幕首映,九把刀進診間前先接了一通電話,帶愛女走出診間又滑了一會手機,才默默推著推車走回座位區等候,看起來十分忙碌。剛看完醫生,似乎有要事的九把刀先滑了一會手機。(圖/本刊攝影組)雖然全程不見周亭羽的蹤影,但九把刀仍獨自顧小孩,直到下樓後,才有一名白衣的中年婦女靠近父女倆身邊,從互動看起來,疑似是小孩保母,沒多久中年婦女再度暫時離開拿藥,忙到一段落的九把刀,則放下手機,推著「拜蹦」四處晃晃,享受父女倆獨處時光。九把刀大女兒「魯拉拉」去年得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半夜咳嗽到嘔吐,還因為耳朵痛到哭,讓他心急如焚,特地發文求助有經驗的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足見他對愛女的健康相當上心。九把刀與周亭羽結婚5年,育有2個寶貝女兒。(圖/翻攝自九把刀臉書)
睡一半耳朵劇痛就醫 急診室中驚見「蒼蠅幼蟲」從耳道中竄出
巴西一名男子日前在睡夢中感覺到耳朵劇痛,立即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意外發現,耳朵內有蒼蠅在內產卵,耳道內布滿了蛆,手術後目前正在接受相關治療。根據《每日星報》報導,4日,巴西一名男子佛拉迪米爾(Valdemir Dencati)在睡夢中感到耳朵劇痛。送醫檢查之後發現耳朵被反吐麗蠅(bluebottle fly)入侵,並在耳道內產下蟲卵,在急診室等待時,還有小蟲從他的耳朵內流出。經過急診進行初步沖洗耳朵後,院方將佛拉迪米爾轉院到庫亞巴市立醫院(HMC)進行進一步治療,不過他卻因為沒有健保,遭到醫院拒收。而在這段期間,有越來越多反吐麗蠅從佛拉迪米爾的耳朵中跑出來,讓他疼痛不堪,只好再次回去急診接受靜脈注射藥物,並重新沖洗耳朵。之後佛拉迪米爾向一名私人醫生諮詢,被對方告知,蒼蠅已他的耳朵裡產卵,而這些卵現在已經開始孵化變成蛆,因此他必須接受價格高昂的手術,才能將蟲全數去除。而佛拉迪米爾為了省錢,只能不斷回原先的急診進行治療。而他的妻子艾迪安(Ediane)也在受訪時控訴「這是一場人為疏忽,我們的公共醫療一點也不可靠!新的一天又要來臨了,我們還是什麼都做不了,這些蟲子正在將頓卡堤生吞活剝」。事後,當地公共衛生相關人士出面表示,目前佛拉迪米爾已在醫院接受手術,目前仍住院休養當中。
男子超長耳屎塞耳道!出現耳鳴、耳悶、聽力下降 醫呼籲:7種人應定期清理耳垢
一名阿伯3個月以來時常覺得耳鳴、耳悶,右耳聽力也有下降的情況。常常聽不到老伴叫他去洗碗、倒垃圾,因此產生誤會鬧得不愉快,傷了和氣與夫妻感情。前往耳鼻喉科診所檢查發現,耳內竟有一條長達2公分的耳垢。張益豪醫師在臉書上分享這段「神奇的案例故事」,並提醒民眾想清理耳垢,建議還是到診所找專業醫師處理,尤其7種人應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2公分耳屎影響聽力 醫師5秒拖出解決問題一般所謂的「耳屎」,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耳垢」。張益豪醫師指出,耳垢是耳道皮膚的分泌物、脫落體及外界髒汙的共同混合物,主要功能是保護耳朵,防止灰塵、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進入耳朵深處,同時也有助於保持耳道適當的潤濕狀態。不過,對某些人來說,過多過滿的耳垢可能會導致耳朵悶塞、聽力較差等現象。張益豪醫師表示,自己最近在診間就遇到一個神奇的案例,一名阿伯時常覺得耳鳴、耳悶與右耳聽力下降,3個月以來沒有理會,直到某天雷雨交加的夜晚,左耳與右耳聽到的雷聲差異極大,剛好路過診所於是前來求診。經過醫師檢查發現,耳內竟有一條長達2公分的耳垢。張益豪醫師提到,自己花了5秒鐘,把這條驚人的耳垢整條拖出,解決了阿伯長達3個月的聽力問題,也幫助阿伯修復了夫妻關係。耳屎要常常清理? 自己挖還是找醫師處理好?人的耳道有可能會像這名阿伯一樣,因為耳屎塞住整個耳道而影響聽力。不過,張益豪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耳垢不需要特別去清潔,因為在日常咀嚼、顳頜關節活動的過程中,會有肌肉牽拉的動作,這些動作會使耳垢自動掉出,故不需要頻繁清理,它會自行脫落再被耳道排出。此外,張益豪醫師也提醒,耳屎最好不要自己清理,自行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受傷,傷口有組織液滲出,患者就會覺得更癢、更想去挖,造成惡性循環,而潮濕的環境也會讓真菌更容易滋生。7種人應定期耳屎清除治療 保持耳道清潔與健康張益豪醫師建議,以下7種人可以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包含:外耳道天生較狹窄或彎曲者天生耳屎較多、較油又常堵塞者曾經接受過耳朵手術而引起結構異常者洗澡或游泳時,水經常流入耳道內,以致耳垢容易潮溼沾黏在外耳道上,進而造成阻塞者長時間需要使用耳塞或耳機的人。長期使用容易導致耳屎堆積因工作與生活環境容易接觸灰塵、污染物的人已經出現耳朵不適者,例如耳悶、聽力差、耳鳴、耳朵痛等等此外,張益豪醫師提到,還有一種人很常見,就是「很享受於清耳朵,但想交給專業的人清時」也可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定期清理耳垢、檢查耳朵,以便及早發現和處理耳道問題,保持耳朵的清潔和健康,也有助於預防耳道感染和聽力受損。資料來源:張益豪醫師臉書-想清理耳垢,自己挖還是到診所找專業的醫師處理呢?
現代人壓力大 動態酸鹼值監測助改善胃食道逆流
40歲的金融業謝先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才進食,長期下來造成每晚「火燒心」,不僅併發乾咳無法入睡,導致隔日精神不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一度想輕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醫師蕭望德為患者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調整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內容、戒除宵夜,謝先生的火燒心症狀終於改善。胃食道逆流三大類症狀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的比例,到現在約3至4成的人口,病例激增的原因與現代人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一、典型症狀: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二、其他症狀: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三、食道外症狀: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相關。蕭望德表示,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主要分布於50歲至59歲,以及剛步入社會的新鮮人這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的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仍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有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何謂「動態酸鹼值監測」?一般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然而,臨床上約有6成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藉著動態酸鹼值檢測,可以找到6成5胃食道逆流患者。蕭望德解說,「動態酸鹼值監測」(ambulatory pH monitor)是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由於管子很細,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謝先生經檢查發現,症狀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調整為空腹2小時候後服用制酸劑,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並戒除吃宵夜習慣,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謝先生胃酸逆流在夜間非常嚴重,調整服藥時間以及用餐內容,並戒除吃宵夜習慣,症狀明顯改善。(圖/中國附醫提供)適合作動態酸鹼值監測的對象,除了胃鏡找不到的患者,也適合想做抗酸手術的病人。蕭望德表示,很多病人在門診主動表示想直接做「食道抗酸手術」,以為如此能解決火燒心困擾,但其實比較建議先做動態監測,避免讓病人動手術又無法完全改善病況。不過,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醫師最後呼籲,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與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並且不要熬夜,進食後2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有助於避免胃食道逆流。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
4成國人火燒心!男子一躺就驚醒 埋線24小時動態監測揪病因
40歲的謝先生是金融業上班族,長期工作壓力大,經常半夜回家後才進食,長期下來自己感覺有俗稱的「溢刺酸」胃酸或食物往上倒流進入食道,謝先生原不以為意,自行買成藥服用稍獲得緩解。直到最近,謝先生忽然發生火燒心的症狀越發頻繁,尤其睡覺到半夜經常被火燒心驚醒,到後來只要是平躺就是出現火燒心,還併發乾咳無法再入睡,隔天上班精神不濟、無法完成工作,造成謝先生精神緊繃、易怒,甚至動起自殺的念頭,多重折磨下經介紹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蕭醫師建議謝先生進行「動態酸鹼值監測 (ambulatory pH monitor)」:將一條0.2公分細小導管,經謝先生的鼻腔放入食道與胃附近,導管外接動態記錄器,持續24小時監測食道內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經檢查發現,謝先生在夜間尤其是躺下時胃酸逆流非常嚴重,蕭望德醫師請謝先生更改服用制酸劑時間,以及改變晚餐的飲食內容,戒除吃宵夜習慣後,夜間火燒心症狀明顯改善,謝先生終於恢復原本的精神及活力。另一個案例是64歲的詹女士,常感覺自己的上腹部悶脹還有灼熱感,多次跑到各醫療院所接受胃鏡檢查,也服用過強效制酸劑,症狀仍然不見改善,詹女士到蕭望德醫師門診尋求幫助,接受24小時食道酸鹼監測後,卻不像謝先生能找到明顯酸逆流。鑒於上腹部灼熱感依然十分明顯,蕭醫師建議詹女士接受長達96小時的無線酸鹼值監測進一步深度分析,檢查後發現:詹女士四天中酸逆流的時間只有百分之一點三,遠低於病態的食道逆流百分之六,蕭醫師評估,詹女士的症狀此現象為假逆流,不需再長期依賴制酸劑控制胃酸,其後轉介其他門診治療,詹女士是屬於自律神經失調以及腸脹氣問題,建議不宜再長期使用制酸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消化科蕭望德醫師指出,胃食道逆流是現代人常見疾病,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由30年前不到1成的比例,到現在約3~4成的人口,激增的原因,與現在人的飲食習慣與生活緊張壓力有關。典型症狀有溢酸、火燒心、胸悶、胸痛,其他症狀如打嗝、噁心、嘔吐、上腹部悶痛、吞嚥疼痛或吞嚥困難等,還有一些食道外症狀如;喉嚨痛、喉嚨異物感、耳朵痛、咳嗽、呼吸喘促等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相關,以上症狀輕則影響注意力及工作效率,更甚者造成失眠、生活作息紊亂甚至無法工作,嚴重者甚至有輕生的念頭。蕭望德醫師說,胃食道逆流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59歲以及剛入社會的新鮮人的兩大類族群,女性罹患疾病的比率約男性高2倍,蕭望德醫師說,此疾病較少發生嚴重併發症,主要影響是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但是要注意有無「食道化生」及「分化不良」的細胞變化,可能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蕭望德醫師進一步分析說,檢查胃部不適,通常以上消化道內視鏡簡稱胃鏡作為評估工具,它就像是拿放大鏡看黏膜,評估黏膜細微的變化,食道黏膜有無受損、有無不良變化、發炎、感染或是長腫瘤,都可以經由胃鏡得到良好的診斷。蕭望德醫師說,臨床上約有6成的病人在胃鏡底下無明顯黏膜的受損,使用藥物治療,症狀仍無明顯改善,這時建議進一步使用其他的精密工具檢查-「動態酸鹼值監測」及「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幫助提供病人更精準的評估,監測食道內的變化;由於管子很細(0.2公分),不會影響進食及日常生活,在24小時連續的監測的基礎上,更能了解病人一整天食道的酸鹼值變化及食道蠕動的情形。若病人較為敏感或是鼻咽、顱底有手術過的病人,無法忍受鼻咽部有異物時,以及在上述24小時監測期間未出現症狀,蕭望德醫師建議選用食道膠囊「無線動態酸鹼值監測」,監測時間最長可以達到96小時,可以更舒適、無感的接受檢查。蕭望德醫師表示,臨床上接受有線動態酸鹼值測試在中醫大附醫已超過百例,接受無線動態酸鹼值測試也超過30例,病人可以依自身的情形接受適當的檢查,只是目前尚無健保給付需自費。「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對於傳統的食道壓力檢測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值,其多點及全圓周的壓力分析,更能精準的反應病人食道蠕動有無異常,其彩色壓力圖像更能讓病人一目了然的了解自己的問題,尤其是要接受食道弛緩不能及抗胃酸逆流手術的病人,「高解析食道蠕動壓力檢測」能讓手術者更好的評估手術的方式,至去年引進後已執行15例的評估,對於病人是否適合接受手術,可以提供很好的資訊。不過,蕭望德醫師指出,少數鼻腔或食道結構異常,或是鼻腔、顱底接受過手術的病人,可能不適合放置檢查的管子,如果有類似的情形,可與醫師討論後再評估是否適合接受檢查。由於胃食道逆流是很常見但是多變的疾病,臨床上如果可以使用更多的工具來幫忙,達到疾病細分的目的,可以避免遺漏診斷或是過度診斷的情形,更進一步使病人得到正確的治療,讓病人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蕭望德醫師提醒,造成胃食道逆流的因素,大多是跟肥胖族群、抽菸,以及生活壓力有關,在飲食方面,避免過度喝茶、咖啡,以及少吃甜食等,蕭醫師呼籲民眾不要熬夜,進食後兩小時不要馬上躺下、睡前盡量不要吃宵夜。
當盤絲洞?她耳鳴聽力下降「耳朵竟卡蜘蛛」 超噁結網畫面曝
太可怕!大陸一位40歲婦女,近日因為耳朵出現耳鳴、聽力下降的狀況,她前往就醫,讓醫師驚呆了,因為她的耳道裡有一隻蜘蛛,而牠還在裡面結網,所幸取出後無大礙。耳朵內竟藏一隻蜘蛛,還結網了。(圖/翻攝C視頻)據《四川日報》報導,四川涼山一名40歲婦女,近日因為發生耳鳴的狀況,聽力也隨之下降,她到醫院眼耳鼻喉科就醫,沒想到醫師用內視鏡一照,發現裡面有一隻蜘蛛,而患者耳朵還有很多白絲,原來是蜘蛛在裡面結網,所幸蜘蛛沒有毒,患者只有耳道些微損傷。從影片中可見,醫師拿夾子夾蜘蛛時,蜘蛛在掙扎,讓人看了怵目驚心。該文曝光後,網友也紛紛留言「我的天」、「她耳朵不癢嗎」、「啊啊啊我去世了!耳朵痛」、「蜘蛛為什麼會進耳朵裡」、「哇我瘋了」。也有不少網友分享類似經驗,「我上小學時耳朵裡也進了隻蜘蛛,第2天我用手指把牠摳了出來」、「我10幾歲的時候,夏天晚上睡覺,一隻蚊子在耳邊嗡嗡嗡,我下意識的拍了一下,好傢伙,直接飛我耳朵裡去了」、「我小時候被有顏色的蜘蛛咬過重要部位,把我嚇慘了」。看影片點我。
主持尾牙突「砰」一聲 吳怡霈「耳朵痛爆」嚇傻:完全聽不到…結束秒掛急診
女星吳怡霈擁有外型亮麗、加上氣質甜美清新以及性感火辣身材,從主播轉戰演藝圈,除了在戲劇有亮眼表現,主持風格更獲得一致讚賞,經常受邀主持各典禮晚會、尾牙的她,近日在節目上透露,某次主持尾牙彩砲砲口歪掉,直接朝她的耳朵射去,「砰」的一聲,讓她當下完全聽不到外界聲響。吳怡霈近日在節目《小明星大跟班》分享,自己有次和黃豪平一起主持尾牙,因為開放讓觀眾上台唱跳,加上有些人喝醉了,不小心踢到了彩砲砲口導致歪掉,當下因為太混亂所以都沒有人發現。沒想到進到下個環節啟動儀式時,彩砲直接朝她的耳朵射過去。女星吳怡霈透露某次主持尾牙,彩砲直接朝她耳朵射。(圖/翻攝Youtube@我愛小明星大跟班)吳怡霈透露,當下她除了覺得耳朵很痛外,外界的聲音她完全聽不到,黃豪平丟話給她,發現她無法接話,又趕緊把話接完,「主持後半段我就是一直在強顏歡笑。」工作結束後,吳怡霈趕緊掛急診並做了很多聽力測試,醫生表示應該是突然間接收到巨大聲響,加上彩砲有射中耳朵才導致聽不到,經過一段時間的吃藥和復健,目前大約恢復7、8成,她也坦言現在左耳的聽力比較不好。
飛機高空突下降 掉落氧氣罩故障無法使用引發恐慌
俄羅斯一架航班日前發生驚險的飛安事件,羅西亞航空(Rossiya Airlines)一架載有175名乘客的航班,因為機艙壓力調節系統出現問題,駕駛臨時決定降下氧氣罩給乘客使用,結果部分氧氣罩故障無法使用,飛機又處於急速降落的狀態,結果因此引發乘客恐慌。綜合外媒報導指出,這架航班原本是自索契(Sochi)起飛,預計在飛行5.5小時後抵達西伯利亞城市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但是在飛機快要抵達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時,機艙的壓力調節系統突然發生故障,也因為準備進行降落程序,所以駕駛就決定放下氧氣罩提供乘客使用。而由於機艙壓力出現問題,再加上部分氧氣罩無法正常使用,而且飛機為了調節壓力而急速下降,這就讓機艙內頓時亂成一片。有部分乘客指稱自己是在睡眠中,但是卻因為機艙失壓而導致耳朵痛到清醒,也有拿到故障氧氣罩的人無法順利地呼吸。甚至有人擔憂的拿出手機,傳簡訊給自己的親人訣別。但好在飛機在經過急速下降後,隨即開始平穩飛行,最終這架航班也順利的降落在目的地。但因為這起意外事件,讓機上5名乘客因為身體不適而被送醫治療,目前有關單位也在追查航空公司的責任。
女星開唱驚傳意外!「耳麥突爆音」尖叫秒扯掉 下台險痛暈急送醫
36歲香港歌手菊梓喬日前在澳門舉行演唱會,怎料途中音響器材疑似故障,導致她的耳機突然大爆音,耳朵痛到讓她差點暈倒,但她仍強撐著完成演出,事後她也貼出在醫院候診的照片,並寫下「痛痛」兩字,讓不少粉絲十分擔憂。據港媒《星島日報》報導,日前菊梓喬開唱時,現場音響設備突然故障,她慘遭超標分貝直接炸耳後,隨即露出痛苦表情,並立刻在台上扯掉耳機。現場觀眾透露,當下隱約聽見菊梓喬向工作人員反映,「好痛呀,我的耳朵要被炸聾了」、「可不可以麻煩小聲一點」。報導指出,意外發生後菊梓喬仍十分敬業地完成長達2小時的演唱,強撐到下台後的她差點暈倒,一度須靠工作人員攙扶離開。稍早,她也在IG限動發文向粉絲報平安,「其實已經看過醫生,醫生說只要好好休養,等我耳朵休息一陣子,應該就很快能好起來啦!」並指出因疫情緣故,演藝行業的工作同仁也才剛剛重新找回步調,難免會有些混亂,而此次意外只是單一的個別事件,感謝外界的關心。
睡覺疑遭「老鼠咬破頭」伸手一摸全是血 男傻眼:馬上領養一隻貓
大陸陝西一名男子日前在家睡覺,突然覺得耳朵痛,感覺脖子也一陣涼涼的感覺,沒想到伸手一摸竟發現手上全是血,猜測自己是遭老鼠咬,不僅耳朵多了幾個傷口,就連後腦勺也被破了。綜合陸媒報導,近日陝西西安一名高先生在家睡覺時突然覺得耳朵疼,感覺脖子有點涼涼的感覺,伸手一摸,竟發現手上全是血。高先生表示,自己耳朵被咬了幾道疤,後腦勺也破了,當時發現枕頭旁邊有一顆老鼠屎,就想到家裡老鼠多、很猖獗,猜測自己是被老鼠咬了,隨後他也去醫院打了破傷風和狂犬疫苗,過幾天再去打出血熱疫苗,目前他已經去親友家領養了一隻貓。消息曝光後引起熱議,網友紛紛留言「之前租的地方老鼠猖獗,甚至把我抱來的貓咬死了」、「小時候被老鼠咬過耳朵…第二天還想咬我…被我媽一腳踩死了…從此之後我只喜歡貓…因為貓抓老鼠」、「這得睡的多死才會被咬成那樣」、「頭皮發麻,老鼠竟然生啃活人」、「我感覺頭皮發麻了」、「你們忘了哆啦a夢為什麼沒有耳朵了嘛」、「這睡的得多死?沒痛覺嗎」。
大女兒染呼吸道融合病毒…「半夜咳到吐」沒藥治 九把刀急發文求救
從作家跨界導演的九把刀,2017年與前主播周亭羽結婚,育有一個寶貝女兒「魯拉拉」,今年4月宣布老婆懷了第2胎,喜迎二女兒「拜蹦」。不過,九把刀日前透露,大女兒最近得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半夜咳嗽到嘔吐,還因為耳朵痛到哭,讓他看了十分心疼,「有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九把刀12日在臉書發文,「魯拉拉得到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很可憐,流鼻水,發燒,一直咳嗽,半夜還有一次咳嗽到吐,今天耳朵還痛到哭,希望不要真的嚴重到中耳炎。買了洗鼻器,但她很抗拒,目前還找不到方法騙她就範,只能用蒸臉機拿來蒸鼻子,有父母可以分享怎麼對抗這個病毒嗎?」九把刀提到,「我是看了一些醫生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的介紹啦,但實際與之戰鬥的爸爸媽媽們可以教一下嗎!暫時是把她們姊妹都分開照顧,真希望拉拉可以快點好起來,嗚嗚」。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留言「我家小朋友也是剛剛康復,只能靠時間與毅力慢慢去磨」、「7歲前都可能反覆復發,要很小心喔」。另外,有家長建議「我家兩個也剛走完RSV,也是發燒、流鼻涕、鼻塞、咳嗽、晚上咳到吐⋯去榮總確認過是RSV之後,醫生說抗生素之類的藥就不需要了,只開針對症狀的藥給我們。回家努力拍痰、吸蒸氣(5ml生理食鹽水,一天四次),大概快兩週才好」、「醫生說這波會咳嗽很嚴重,如果一週還沒好要回診啊讓醫生看看」。
兒童染新冠後73%有後遺症 中醫大曝這症狀最多
自新冠病毒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染疫患者仍有持續身體不適症狀,目前醫界稱之為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且兒童患者在這方面的資料甚少,台灣4月期間才開始有新冠病毒在社區大幅度的流行,其中,大約有20%屬於青少年及兒童,這些染疫後的兒童有1至3成的機會,會出現後新冠或長新冠症候群,影響日常生活及課業學習,他們的長期照護值得國家與醫界長時間關注。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長王志堯表示,中醫大兒童醫院自7月1日率先啟動「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1個多月來累計至8月12日,已有154例以上的後的長新冠兒童及青少年因後遺症前來求診,性別以男孩59.7%高於女孩39.5%。副院長謝凱生說,感染新冠病毒後的恢復期,仍有高達73%出現後新冠症狀的染疫病童仍持續煩惱其身心症狀。後遺症第1名到第10名為咳嗽43.5%、喉嚨痛/喉嚨問題35.1%、耳朵痛/耳朵問題34.9%、體重減輕/增加33.1%、體力虛弱31.8%、缺乏動力25.3%、睡眠不順暢24.7%、胸痛23.4%、注意力不集中23.4%、心悸22.7%。王志堯指出,「兒童後/長新冠感染後症候群」除了引起身體器官系統的慢性發炎,也會影響心理的各個層面,統計分析顯示有22.7%會感到情緒低落、19.4%會感到沮喪、25.3%有缺乏動力的情形、22.7%比以前更焦慮擔心、11.7%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王志堯呼籲家長在孩子感染新冠病毒康復後,仍需留意是否有生理或心理的症狀,若有身體不適、活動力降低、易疲憊喘促、飲食睡眠習慣改變、學習落後、人際關係等困擾,尋求兒科醫師檢查評估,制訂治療與照護方案,以脫離後新冠症候群的糾纏。中醫大兒童醫院開設「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及DISCOVER照護計畫,整合各個次專科專家與檢查評估,降低家屬跨科就醫的不便,不論家長帶著孩子從哪一科掛號,都能在「兒童後新冠特別門診」得到身心照護的協助,並長期追蹤症狀直到痊癒。
國內首見2例BA.5本土個案…「接機染疫」釀家庭群聚 羅一鈞揭傳染途徑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而2例本土個案曾於6月19日至機場接送美國返台家人,目前該起群聚累計5人染疫。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A)、1例女性(以下稱案B),年齡皆為未滿10歲,為今(2022)年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同住家人(以下稱指標個案),3人於6月19日自美國入境,於同一防疫旅館隔離。指標個案入境時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機場採檢陽性確診;案A及案B於6月23日因發燒安排就醫採檢確診。3人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7/6新增2例本土OmicronBA.5關聯圖。(圖/指揮中心提供)而母子三人返台時,是指標個案的母親與兄長前往接機,其兄於6月24日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快篩陽性後通報確診,同日案母移至他處居家隔離。6月29日因指標個案檢出為 Omicron BA.5,衛生單位立即針對同行者、同住者及接觸者(案A至D)進行疫調與採檢,案母亦於6月30日確診,且4名個案定序結果皆為 Omicron BA.5。目前案兄已隔離期滿、案母隔離至7月7日。匡列相關接觸者共1人,為案兄友人,檢驗結果為陰性,列自我健康監測,研判疫情無外擴。據悉,19日個案家人前往機場接送時都有配戴口罩,全程車窗緊閉也無人飲食,但仍染疫,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可能是車窗緊閉通風比較差一點」。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入侵! 今新增2本土、2境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確定病例,分別為2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A)、1例女性(以下稱案B),年齡皆為未滿10歲,為今(2022)年7月4日公布之邊境攔截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同住家人(以下稱指標個案),3人於6月19日自美國入境,於同一防疫旅館隔離。指標個案入境時有咳嗽、發燒、耳朵痛等症狀,機場採檢陽性確診;案A及案B於6月23日因發燒安排就醫採檢確診。3人於6月26日由飯店移出至住家繼續隔離,目前皆已隔離期滿。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2例 Omicron亞型變異株BA.5本土個案中,為1例男性(以下稱案C)、1例女性(以下稱案D),年齡分別為30多歲及50多歲,為指標個案相關之家庭群聚。案C及案D曾於6月19日至機場接送前述3位個案至防疫旅館。案C於6月24日出現咳嗽、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快篩陽性後通報確診,同日案D移至他處居家隔離。6月29日因指標個案檢出為 Omicron BA.5,衛生單位立即針對同行者、同住者及接觸者(案A至D)進行疫調與採檢,案D亦於6月30日確診,且4名個案定序結果皆為 Omicron BA.5。目前案C已隔離期滿、案D隔離至7月7日。匡列相關接觸者共1人,為案C友人,檢驗結果為陰性,列自我健康監測。指揮中心呼籲,依現有研究顯示,Omicron BA.4及BA.5致重症機率尚無明顯較高,但傳染力已提高,提高全國 COVID-19疫苗覆蓋率可降低BA.4及BA.5造成之社區傳播威脅。請民眾應儘速完成疫苗接種,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下載及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年底恐累計650名MIS-C孩童! 醫憂「狀況可能更糟」
疾管署今(11)日舉辦兒童新冠病毒感染併發重症之臨床處置與案例研討會,今年1月至6/9已逾260萬人感染,其中20歲以下者佔52.7萬人。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呂俊毅表示,以美國21歲以下確診個案MIS-C發生率推估,預期台灣未來1個月會有167名以上MIS-C個案出現,截至年底則會增加到650名確診兒童出現MIS-C症狀。呂俊毅今天也在研討會上分享MIS-C案例,台大醫院6月收治一名10歲男童,4月底確診後症狀輕微,發燒2天症狀緩解,但過了1個月後,卻出現反覆發燒、脖子腫起、皮膚紅疹、腹瀉、嘔吐等症狀,到院後體溫高達39.7度、血壓偏低併結膜炎,經診斷為MIS-C個案。另一名2歲女童,則是在5/12確診,出現發燒、咳嗽、腹瀉等症狀,經過一般治療後逐漸康復,但時隔20天又再度發燒,6/3燒到40度,另有頭痛、耳朵痛、嘔吐、腹瀉、大腿痛等症狀,6/6被家長帶往台大醫院就診,當時出現體溫偏高、心跳加快與草莓舌,外觀看起來符合川崎病表現,但醫師綜合症狀與病史判斷,仍以MIS-C治療,經類固醇和靜脈注射後,血壓體溫都恢復正常,目前仍在醫院觀察中。呂俊毅表示,美國從去年5月底至今年5月就有8525例通報,其中69例死亡。以美國人口為台灣13倍換算,在疫情與發生率都類似的前提下,台灣截至年底會有650例MIS-C個案產生。另外,美國紐約一項針對21歲以下確診個案研究發現,MIS-C確診率為百萬分之316,台灣今年6/9至今共有52.7萬20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確診,因此預期未來1個月會有167名甚至更多個案出現。該研究也發現,MIS-C個案在黑裔或西班牙裔族群上較常見,呂俊毅也擔憂台灣個案數可能會更多,因為在症狀類似的川崎氏症上,亞洲人發生率可能比白人要高。他另提到,MIS-C的出現與新冠嚴重度無關,可能是帶有特定基因族群,在感染後造成免疫失控所致。
女主播兒突喊耳朵痛 帶去檢查結果讓她糗大啦
三立主播高毓璘外型甜美,擁有「主播界洪曉蕾」的封號,她6月2日下午14:00在臉書發文透露兒子說耳朵痛,疫情之下讓夫妻倆格外緊張,帶去看耳鼻喉科後醫生的回應讓她尷尬笑喊「真的很抱歉欸!」高毓璘6月2日發文表示,兒子突然說耳朵痛,馬上帶去看耳鼻喉科,不料醫生竟然說「耳屎太多囉!!!」讓她笑喊「真的很抱歉欸!我真的不知道要定期挖耳屎這部分,可是我也不敢弄啊!!!」文末也求助網友,詢問是否知道哪裡有專業幫小孩掏耳朵的。貼文一出引發熱議,網友也紛紛留言幫忙「去理頭髮的時候,可以請理髮師幫忙處理」「我都固定帶去耳鼻喉科給醫生夾耳屎」「現在都有掏耳專門店」不過也有不少網友對此存疑「一般來說,是不用刻意去挖的」「醫生都說不用挖,自己會掉出來」
17歲少年耳朵爆痛狂流膿「飄菜渣酸臭味」 竟是耳機害的
現代人習慣戴耳機聽音樂或追劇,不過這樣的行為卻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一名17歲少年耳朵痛掛急診,整個外耳道都是膿,住院打抗生素後,症狀卻沒有好轉,結果發現一切全是耳機惹的禍。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透露,曾有一名17歲男生來就診,看起來蓬頭垢面,讓人感覺衛生習慣不是很好,自述因中耳炎、外耳道發炎,已經去其他診所就診,吃了3天的抗生素並滴藥水,後來卻出現發燒症狀。仔細一看,整個外耳道裡面都是膿,飄出一股像是菜渣的酸臭味,「流湯有一股餿水的味道」。柯世祐替少年做了簡單的清潔後,並安排打抗生素和住院,但還是抱怨很痛,「藥有沒有用強一點?」隔天耳機竟黏住耳朵,拿不下來,一看發現少年耳朵腫脹,還留出一堆分泌物,他見狀便詢問:「你是不是每天都戴著耳機?」得知少年因為住院期間沒事做,為了不打擾到隔壁床的病患,才會戴耳機看影片。柯世祐解釋,少年的中耳、內耳及外耳都在感染,已經化膿腫起來在發燒,還一直戴耳機塞著,潮濕的環境根本就不會乾,就會反覆感染。不過,即使他怎麼苦勸,少年還是不聽,後來只好使出殺手鐧,請媽媽把耳機帶回去。柯世祐表示,不要把耳朵封住,裡面其實有黴菌、細菌,可是其實沒有很毒,單純是少年不把耳機拿下來,所以遲遲治不好。
口罩戴久耳朵痛 專家教戰4招免你痛到生病
全球這兩年飽受新冠肺炎病毒威脅,全民已經養成外出戴口罩的習慣。但高雄日前卻有7歲女童,因長時間配戴成人口罩,將耳繩打結固定,不停摩擦導致耳後長腫瘤;不少人也有戴口罩戴到耳後疼痛的困擾,醫師提醒,戴口罩看似不起眼的日常動作,還是有很多「眉角」要注意,才能防範病毒,也戴得舒服。據《蘋果新聞網》報導,耳鼻喉專科醫師李瑞文提醒,不管大人或小孩,配戴口罩時,有四大重點必須掌握。首先第一點,挑選口罩時,務必挑選有衛福部認可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的口罩,不要亂買來路不明的口罩,以免口罩材質有不明物質,像是甲醛或螢光劑等,長時間接觸肌膚,容易引發過敏。第二點,李瑞文提醒,人體的雙手因為會接觸很多東西或是看不見的病菌,配戴口罩前,務必先洗淨雙手,以免有細菌在進行配戴動作時,沾附在口罩繫帶上,這容易使耳後較脆弱的皮膚,因受刺激而過敏、紅腫,甚至發生感染。第三點,不管大人或小孩,最好依照臉型選擇口罩,口罩戴太緊會不舒服,戴太鬆又沒有保護作用。因此李瑞文建議,最好選擇可調整式,有彈力的不織布材質寬版耳帶或是3D口罩。若找不到合適口罩,可搭配繫帶調節器或調節扣去讓口罩更貼合自己,不要求方便只在耳帶上打結,因為這個動作很容易造成耳後摩擦或局部發炎。最後一點,是留意一旦口罩有潮濕或髒汙,最好趕快更換,以免降低防疫效果;平時也可在耳後擦乳液保養,以免耳朵不適。而若耳朵或耳後因配戴口罩出現不舒服,千萬別忍耐,趕快尋求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