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道
」 耳朵 棉花棒 耳鳴 耳屎 蟑螂64歲婦耳朵不適頻聽見機器聲 醫一看嚇到…耳道躲活蟑螂
身體不適要及早就醫!大陸廣東有一名64歲女子日前因嚴重耳鳴就醫,她形容一直聽見機器聲,醫師查看嚇了一大跳,病患耳道裡有一隻活蟑螂,並立刻取出。事後醫師表示,外耳道有異物是耳科急診常見的狀況,呼籲民眾切勿自行掏挖,應直接到耳鼻喉科就診。廣東省廣州市有一名64歲女子從10月24日晚間,感覺到自己耳朵不斷傳出類似機器運作的聲音,她本來不以為意,熬過一個周末發現越來越難受,直到10月28日才決定就醫。醫師詢問女子的病症,用耳內視鏡檢查發現她的耳道有一隻活蟑螂,而且一直在動,連醫師都嚇了一跳。所幸耳道裡的蟑螂體積不大,醫師馬上使用專業合適器具處理,將蟑螂完整取出。醫師解釋女子會感到不適還有聽到機器聲,其實是蟑螂在鼓膜上走動的摩擦聲或翅膀拍動的轟鳴聲,同時會引發劇烈耳道疼痛,嚴重恐怕會造成鼓膜或中耳受損。醫師坦言,在耳科急診中,外耳道有異物是最常見的急症;不僅如此,醫師用這起病例提醒其他人,凡出現外耳道有異物切記盲目掏挖,而是及時到耳鼻喉科尋求專業的醫師幫助。事實上,兒科醫師黃士倫曾分享耳朵不要挖太乾淨,他遇過一名患者因為耳道過度清潔,導致一隻小蟑螂無阻礙直接鑽到最深處的耳膜,造成耳朵強烈不適;黃士倫透露,耳垢具有向外自清的功能,會自行排出,因此不清理耳垢也不會無限累積。若耳朵有昆蟲類異物,最好先使用嬰兒油或甘油灌入耳道,讓昆蟲窒息,再立即就醫請醫師用專業器具取出。
瞄準亞太區耳機市場4億美元商機 倫敦品牌Nothing推開放式Ear(open)
倫敦潮流科技品牌Nothing宣布在台推出其首款開放式藍牙耳機Ear(open),相較一般耳機重量減少近30%纖薄設計,搭配符合人體工學的三點平衡結構與親膚液態矽膠材質。此外,Ear(open)的開放式聲音技術採用獨特聲音密封系統,能降低漏音。Nothing Ear(open)將於10月29日正式上市,由正成集團獨家代理,售價5,690元。根據日商環球國際市場調查報告指出,2023年亞太地區開放式耳機市場將近4億美元,至2030年的規模更預計高達近8億美元。隨著耳機市場快速成長且運動風氣盛行,許多民眾在室內健身或戶外運動時,耳機已成為必備配件。Ear(open)承襲Nothing一貫的設計美學,以經典白色搭配透明質感,展現極具時尚的外觀。機體選擇親膚液態材質,提升使用時的舒適度,減少皮膚長時間接觸可能產生的不適與悶熱感;Nothing打造重量僅8.1克開放式耳機,讓使用者即便長時間配戴也能感到舒適,無論是運動、辦公還是通勤皆適用。同時,Nothing經過42次測試優化,開發出耳掛、喇叭、耳柄3點平衡結構的機身,能適應各種耳朵形狀。耳掛搭配穩固矽膠材質,精心打造最佳耳掛形狀;喇叭則以50°傾斜設計貼合耳廓自然輪廓,並將音源精準引導至耳道外部;耳柄則以符合人體工學的粗到細漸進式設計,同時以3.6毫米的穩定夾緊力,能確保耳機固定且不易滑落。Nothing的Ear(open)採用開放式聲音技術(Open Sound Technology),能在享受高品質音樂的同時,仍能保持對外界環境的感知。透過定向揚聲器技術,將聲音集中播放在特定方向,以提升音樂細節並精準呈現清晰音質,而不影響對周圍環境的感知。搭配Nothing的聲音密封系統,打造前、後出音孔設計,並透過反向聲波有效防止聲音外洩,大幅降低漏音疑慮,享有私密、無打擾的悅耳音樂體驗。在電池續航力部分,Ear (open)單次充電提供8小時播放時間,搭配充電盒可延長至30小時,且支持快速充電,只需10分鐘即可享受2小時的聆聽時間。
耳朵挖太乾淨「蟑螂鑽耳膜」 醫解釋:不清理也可以
許多人習慣挖耳朵,但兒科醫師黃士倫醫師提醒,耳垢不應該清得過於乾淨,並分享自己曾經遇到一名患者,由於耳道過度清潔,結果讓一隻蟑螂鑽進耳道深處,直達耳膜。黃士倫醫師在臉書粉專《黑倫醫師x健康諮詢》中分享,自己從不自行挖耳朵,「醫學上我們稱耳屎為耳垢,在正常情況下耳垢只會存在外耳道外1/3處」,且耳垢具有「向外自清」的功能,能夠自行排出,因此即使不清理,耳垢也不會無限累積。黃士倫指出,因此許多人使用棉花棒挖耳朵,卻將耳垢推向更深處,導致耳垢堆積在耳膜上,甚至出現奇怪的聲音,一旦耳垢栓塞,建議尋求醫師協助,透過機器吸取或在耳鏡下使用鑷子清除。如果耳垢過於堅硬,則需使用軟化耳垢劑,並在點藥後回診處理。黃士倫也建議,不要到美容院清理耳垢,因為不潔的器械可能導致耳黴菌感染,或引發慢性外耳炎等問題。黃士倫還分享了一個自己曾經手的案例,患者因耳道太過乾淨,「一隻小蟑螂行通無阻直接鑽到耳道最深處的耳膜」,因此黃士倫建議大家,不需要清潔的太乾淨。黃士倫也強調,耳朵如有異物,應立即處理,以免引發外耳炎、耳膜穿孔或出血等問題,常見的異物包括棉花、衛生紙、項鍊珠及小鋼珠等。而昆蟲類異物最常見於露營時,處理方法是先用甘油或嬰兒油灌入耳道,讓昆蟲窒息,再由醫師使用專業器械取出。
小米首款小摺疊MIX Flip正式登台 全新耳機Buds 5支援「通話錄音」
小米於26日舉辦新品發布會,會中公布了首款登台的摺疊手機Xiaomi MIX Flip,另外還有許多用戶都深愛的Xiaomi 手環 9。在穿戴方面,另外還推出了配戴上十分舒服的Xiaomi 開放式耳機,以及罕見能支援「通話錄音」功能的耳機 Xiaomi Buds 5。(圖/廖梓翔攝)Xiaomi MIX Flip這次在台灣登場的小米摺疊手機是直立式摺疊手機Xiaomi MIX Flip,其搭載Snapdragon 8 Gen 3處理器,儲存方面則為12GB RAM搭配512GB ROM,電池容量則為4780mAh,經過 1600 次循環週期後仍能保持 80% 的容量。(圖/廖梓翔攝)在外觀部分,Xiaomi MIX Flip全機採用旗艦玻璃背板與高強度6M42鋁合金中框,保持優異手感的同時,依舊能為手機提供強勁的保護。而轉軸則是採用SGS認證的小巧二級連桿,官方測試在高達50萬次的折疊後,手機依舊能正常使用。在外螢幕部分,採取4.01吋為彎曲外螢幕,解析度為1392x1208,螢幕更新率最高可達到120Hz,峰值亮度最高可達3000nits。而為了強化外螢幕的使用率,除了有許多可愛的萌寵可以當作動態桌布,讓使用者忙碌之餘,看到手機就能會心一笑外,這次Xiaomi MIX Flip所搭載的Xiaomi HyperOS有針對外螢幕進行設計,外螢幕本身就可以做到高度的操作,不展開螢幕也能做到許多一般手機的操作。(圖/廖梓翔攝)在內螢幕部分,Xiaomi MIX Flip搭載6.86吋的螢幕,解析度為2912x1224,螢幕更新率最高可達120Hz,峰值亮度同樣為3000nits。(圖/廖梓翔攝)為了改善在操作手機時發生的過熱情形,這次小米在散熱部分設計了全新的立體散熱系統,其中包含 3500mm² 超大面積的雙層均熱板,避免熱量淤積。(圖/廖梓翔攝)相機部分,Xiaomi MIX Flip這次同樣與徠卡繼續合作,主鏡頭採用徠卡Summilux專業光學鏡頭,以及光影獵人800高動態感光元件,主鏡頭部分採用雙鏡頭設計,分別為f/1.7、23mm等校焦距、1/1.55吋感光元件的50MP主鏡頭與f/2、47mm等校焦距、1/2.88吋感光元件的50MP徠卡浮動望遠鏡頭,支援9cm圍聚對焦,可以隨時捕捉充滿清晰細節的絕美景象。前鏡頭部分則為f/2.0大光圈、拍攝廣度為89.6度的32MP自拍鏡頭。(圖/廖梓翔攝)目前Xiaomi MIX Flip有推出紫色與黑色兩種顏色,官方建議售價為29,999元。Xiaomi手環9這次小米手環9採用1.62吋AMOLED螢幕,解析度為192.490,更新率為60Hz,螢幕峰值亮度為1200nits,讓用戶在戶外也能清晰的使用。而這次小米手環9內建全新的線性馬達,可提供20種震動模式,給予手錶級別的細膩震動。(圖/廖梓翔攝)而在電池續航力部分,這次小米手環9的提供了21天的長效續航能力(標準情境下),如果是在AOD模式下,續航能力也能達到9天之久。這次小米手環9共計推出午夜黑、冰川銀、玫瑰粉與北極藍4種顏色,尺寸均為46.53mm x 21.63mm x 10.95mm,外殼均採用鋁合金材質邊框,目前官方售價為1095元,而早鳥優惠價則為995元。(圖/廖梓翔攝)Xiaomi 開放式耳機Xiaomi 開放式耳機採用非入耳式設計,配戴時明確降低了一般耳機對於耳道的壓迫感,而且人體工學設計,讓耳機能夠完美貼合耳朵複雜的曲線。官方表示,雖然採用非入耳式的佩掛設計,而且重量僅9.6公克,很容易給人一種「會不會很容易甩掉」的感覺,但在實際測試中,生活、運動的各項場景中,小米開放式耳機並不會因為劇烈運動而掉落。(圖/廖梓翔攝)小米開放式耳機內建大尺寸超線性驅動單元、DLC振膜,同時也支援Hi-Fi高傳真音質、LHDC藍牙高解析解碼技術,最高可支援96kHz音源。而為了避免開放式耳機可能產生的音漏問題,小米開放式耳機也配備有防漏音發生單元,可主動發出反向生波,確保耳機內的聲音不會因為開放式耳機的關係而外漏。官方宣稱小米開放式耳機有7.5小時連線播放,搭配充電倉可延長至38.5小時的超長續航力,同時擁有IP54防塵防水的設計,目前小米開放式耳機共分有米色、灰色兩款顏色,官方售價為2995元。(圖/廖梓翔攝)Xiaomi Buds 5小米Buds 5搭載高通aptX Lossless低失真格式,支援16bit/44.1kHz高解析無損檔案,最高傳輸速率可達1.2Mbps,同時還與Harman AudioEFX團隊聯合調校,給予用戶宛如親臨現場的聆聽感受。(圖/廖梓翔攝)而值得一提的是,其實早在先前中國小米的發布會上,就曾透露Xiaomi Buds 5直接內建有「通話錄音」的功能,而且可以在不具備通話錄音功能的iPhone上使用。這次發表會現場,官方也私底下確認這款Xiaomi Buds 5的確可以做到「通話錄音」功能,甚至也能支援LINE等通訊軟體通話錄音。如果使用者有需求的話,這可能是最簡便可以做到通話錄音的方式。(圖/廖梓翔攝)小米Buds 5為了提升配戴感受,單邊耳機重量僅有4.2功克,而單次使用時間可達6.5小時,搭配充電倉可延長至39小時。目前小米Buds 5有石墨黑、陶瓷白與泰坦灰三種顏色,官方售價為2995元,而早鳥優惠價為2695元。左為小米開放式耳機,右為小米Buds 5。(圖/廖梓翔攝)
唧唧耳鳴聲炸腦!57歲男「耳朵發霉」竟是徒手挖耳屎釀禍
不少人洗完澡後都有挖耳朵的習慣,小心不當清潔恐引起感染!台南一名57歲李姓男子右耳突悶脹不適,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的耳朵竟然已經「發霉」,經過治療雖已好轉,但他的耳邊卻開始不斷響起唧唧聲,就連醫師也查不出病因,直到李男轉往求助中醫師,耳鳴聲才獲得改善。57歲的李男平時有徒手挖耳朵的習慣,某天他突感到右耳搔癢、悶脹不適,且還伴隨一些分泌物,前往耳鼻喉科就醫才得知,原來是外耳道被耳黴菌感染。經過藥物治療後,雖然李男耳朵的不適症狀已有好轉,但他卻開始莫名聽到「唧」的耳鳴聲,奇怪的是醫生再次檢查後,並未發現有任何異狀,耳道也不見真菌蹤跡,長期魔音轟炸讓他忍無可忍,決定轉往中醫尋求治療,服藥一周後耳鳴狀況已獲得大幅改善。收治李男的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醫師趙念廷表示,黴菌性外耳炎為外耳的真菌感染,包括白色念珠菌和黑麴菌都是常見的病原菌,雖然該病患的感染症狀已獲得控制,但體內仍有殘存「邪氣」未被清除。對此,趙念廷提醒,像是愛好水上活動、免疫力低下、頻繁或過度清潔耳垢等3類人,較容易被耳黴菌感染,且可能一再復發,建議民眾切勿過度清潔耳朵,從事水上活動時也可用耳塞防止進水,盡量避免與他人共用掏耳棒。
夏天當心耳朵發霉 醫揭2用品是元凶:別長時間使用
耳機在現代是不可或缺的必備品,民眾在搭車、走路、運動等,都會戴耳機聽音樂或廣播,不過醫師警告,耳機若戴太久,不僅可能影響聽力,長時間也會導致耳朵「發霉」。耳鼻喉科主任胡皓淳醫師在臉書粉專指出,台灣夏天的天氣又濕又熱,感覺好像什麼東西都快發霉了,耳朵要是沒有好好保護,也可能會發霉。由於夏天的氣候通常比較潮濕,高溫潮濕的環境非常適合細菌和真菌的生長,而這些微生物正是引起耳朵感染和發霉的主要原因之一。醫師建議,不要長時間使用耳機或耳塞。(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胡皓淳說明,當耳道內部潮濕時,細菌和真菌更容易滋生,導致耳朵發霉的風險增加。特別是頻繁的水上活動,長時間接觸水會導致耳道內滲入水分,進而造成耳朵潮濕,潮濕的環境提供了微生物生長的溫床,因此頻繁參加水上活動的人更容易有耳朵發霉的困擾。那麼要如何預防耳朵發霉?要有適當的耳道衛生習慣,不要隨意把棉花棒等物品插進耳朵,如此可能損傷耳道皮膚,增加感染的風險。如果有耳垢的困擾,建議尋求專業醫生清潔。再者,必須保持耳道通風,不要長時間使用耳塞或耳機,否則會封閉耳道,造成潮濕和細菌滋生,戴耳塞或耳機一段時間就要拿下來,讓耳朵也有機會「呼吸」。
50歲女子耳朵搔癢每天掏! 塞住就醫檢查竟「罹癌」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日前在網路上透露,自己過去遇到一名病患,因為耳朵搔癢,所以每天都會用掏耳棒掏耳朵。但後續因為自掏耳朵導致發炎,後來又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沒想到就醫檢查後,竟罹患「鱗狀上皮細胞癌」。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近日在Facebook粉專「健康多1點」的短影片中表示,過去他曾遇到一名50歲的女病患,因為耳朵搔癢,所以每天都會用掏耳棒掏耳朵。但後續因為次數太頻繁,導致耳朵發炎,甚至還常常出現一些膿性的分泌物。起初該名女病患並不以為意,只是用棉花棒進行清理,結果久而久之,就發現棉花棒開始推不進去耳朵裡,並出現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的情況。吳昭寬指出,之後因為該名女病患太不舒服,才到醫院求診,在檢查、清理並做切片後發現,女子竟已罹患耳朵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對此,吳昭寬透露,其實耳朵要罹癌相當不容易,但若是發炎物質一直堆積在耳朵中,沒有經過適當清理,或是被外力機械傷害,就會使得細胞不斷遭破壞,而要是細胞在不斷修復的過程中沒有踩剎車,就可能引發癌變。最後,吳昭寬也提醒,如果有耳朵不適的情況,要慎選挖耳朵的工具。在使用時也要多加注意,否則耳耙子可能使耳道破皮,棉花棒則會將耳屎往內推,更不易清除耳屎。
耳屎能看出健康!專家指「這3現象」代表感染了 用棉花棒去挖超NG
許多人都喜歡拿棉花棒或是掏耳棒挖耳屎,不過國外專家呼籲不要使用棉花棒,因為棉花棒會將耳屎愈壓愈小塊,除此之外,若耳屎呈現紅色、綠色,甚至帶有臭味,可能是耳朵感染的警訊。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的生理學、藥學暨神經科學院資深講師鮑姆加特(Dan Baumgardt)指出,耳屎其實是判斷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他在非營利媒體「對話」(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指出,耳屎是由耳道內腺體分泌的油脂及汗水組成,絕大多數的耳屎都是角蛋白,是構成皮膚、頭髮、指甲外層的天然蛋白質,這是因為耳道至耳膜之間也有皮膚,當和分泌物混合時,脫落的皮膚會產生顏色偏棕色的蠟狀物質。一般來說,健康的耳屎會呈現黃棕色,而較老的耳屎則會是深棕色,有時甚至會是黑色。不過,若耳屎出現紅色或綠色,就顯示耳屎內可能混有血液或細菌,這也代表耳朵可能受到感染,若還伴有流膿或惡臭的分泌物時,就需要提高警惕。鮑姆加特表示,耳屎不僅僅是人體的廢物,其實還具有非常重要的保護功能,比如擋下可能通過耳道進入人體的碎屑,或是昆蟲等可能刺激或損害耳膜的有害物質,但如果耳屎堆積過多或變硬,就有可能阻礙到聲音傳播,導致聽力減弱。儘管如此,鮑姆加特特別提醒人們不要隨便清理耳屎,甚至特叮嚀,比食指小的物體都不能塞進耳道裡,呼籲民眾停止使用棉花棒掏耳朵,因為棉花棒只會把耳屎壓縮得更小塊,建議民眾若想清理陳年耳屎,可以使用藥用橄欖油來幫助軟化耳垢。英國布里斯托大學講師鮑姆加特指出,若耳屎呈現紅色、綠色,甚至帶有臭味,可能是耳朵感染的警訊,他也叮嚀民眾不要使用棉花棒。(圖/翻攝自X)
天熱汗臭味相當困擾! 這方式改善狐臭體質
天氣逐漸變熱,在外面活動一下很容易就汗流浹背,流汗雖是身體重要的散熱機制,然而有汗臭味的民眾在此時就會感到十分難為情,甚至影響到社交。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中醫師表示,人體的汗腺分為小汗腺與大汗腺,一般所講的汗水是由小汗腺所分泌,主要受到溫度影響。小汗腺幾乎分泌全身,其分泌出來的汗水成分99%為水分,其餘則是少量的鈉、鉀和尿素,因此正常的汗水是沒有什麼味道的。之所以會產生狐臭,是因為有些人的大汗腺特別發達,在腋下分布的密度高,範圍廣。其分泌出比較濃稠的汗水,成分帶有蛋白質和脂肪等物質,若遇到高溫的情況,皮膚表面細菌容易孳生,而汗水和皮膚上的細菌作用過後,就會產生特定的味道,除了異味以外,衣服上也容易出現黃色的汗漬,耳道也會呈現較為濕黏的狀態。狐臭患者以女性多於男性,青春期最為明顯。此外,緊張壓力大、運動後流汗或悶熱的環境下也會使異味加劇。改善「狐臭」,去除「濕熱」是核心狐臭除了受到體質遺傳影響,更與「濕熱」鬱積在皮膚有關。「狐臭」雖然症狀表現在皮膚,卻與內在臟腑失衡息息相關,賴睿昕中醫師說明,治「濕」是核心。平素飲食皆無節制,喜冰涼或嗜辛辣無度,脾胃日漸損傷,當脾胃運化功能轉差,體內濕氣累積,濕性重濁,纏綿難解,久而久之轉化成為濕熱之邪醞釀體內,身體形成容易產生皮膚病的「濕熱性體質」。現代人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又經常熬夜,過度消耗下,容易引起肝火或虛火堆積。在身體內熱旺盛的狀況下,汗液更容易透過毛孔宣洩而出,加重多汗與狐臭的症狀。「狐臭」病患平日可多飲用以下茶飲、湯品【清熱解毒金銀花茶】金銀花3錢、生甘草3錢,以1000c.c水煮15-20分鐘後放涼飲用,有清熱解毒抗菌的作用。【健脾利濕薏仁湯】薏仁半斤、荷葉3錢、茯苓3錢,先將中藥材加入1000c.c水煮15-20分鐘,去渣取汁,再將藥汁合薏仁同放入電鍋中煮熟即可。有健脾利溼,芳香理氣作用。遠離狐臭,飲食忌口很重要!1.濕熱體質飲食應以清熱祛濕、健脾和胃、清肝利膽為主。飲食要清淡,常吃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赤小豆、空心菜、莧菜、芹菜、黃瓜、冬瓜、藕、西瓜等,但應注意用量和搭配,不可太過,因為吃太多寒涼食物會損傷脾胃、凝滯氣血,反而不利於代謝體內的濕熱。濕熱體質的人夏秋季節或濕熱較重引起不適時,可以適當喝些涼茶。2.應戒煙戒酒、少吃辛溫助熱的食物,如燒烤、油炸食物,和羊肉、韭菜、生薑、芫荽、辣椒、胡椒、花椒、荔枝、龍眼、榴槤等。許多濕熱體質的人有身體沉重、精神不濟、疲勞感強的感覺,但一定不可盲目進補,反而會加重濕熱。
爽挖耳朵10年突「耳痛流膿」 檢查竟罹癌了
大陸一名50多歲周姓男子喜歡隨手拿起挖耳勺掏耳朵,習慣持續了將近10年,直到最近,左耳痛、耳流膿讓他不得不就醫,這才發現罹患癌症,所幸經過手術切除,並輔以放化療,恢復良好。醫師說明,長期掏耳朵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膚滲出,惡性循環使得耳道裡長出新生物,誘發外耳道癌。根據陸媒《中國新聞網》報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中心主任張宏徵表示,外耳道癌是一種少見的惡性腫瘤,約佔頭頸部腫瘤的0.2%,整體發生率約1/100萬人,屬於罕見疾病,容易漏診,確診時往往已屬於局部晚期。他提到,外耳道癌臨床表現不典型,初期易誤診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主要臨床表現為耳流膿、耳痛、聽力下降、耳鳴、耳悶、眩暈等症狀;晚期腫瘤因侵犯範圍擴大,可出現相應顏面神經及後組顱神經麻痺症狀,如顏面神經麻痺、聲音沙啞、飲水嗆咳、吞嚥困難等,侵犯顳顎關節可出現張口受限。張宏徵指出,外耳道癌的確診要靠病理,同時還需要進行聽力學、顳骨CT、顳骨頸部增強MRI、肺部CT等相關檢查,腫瘤累及大血管時還需做MRA、MRV,PET-CT可以幫助判斷是否出現遠處轉移。張宏徵進一步指出,外耳道癌多見於40歲至60歲的成人,和多種高危險因子相關,其中包括反覆的上皮刺激,例如習慣性挖耳、長期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和外耳道炎均有誘發外耳道癌的風險;另外,在亞洲人群中,頭頸部放射治療是外耳道鱗狀細胞癌重要的誘發因素,經過放射治療後的鼻咽癌患者,外耳道鱗狀細胞癌的發生率約0.15%,較健康者高出1000倍。張宏徵稱,外耳道癌主要分為鱗狀細胞癌、腺樣囊性癌、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最常見,佔40%至60%,侵襲性較強且預後最差;腺樣囊性癌約佔40%,雖生長緩慢,但容易復發及遠端轉移;基底細胞癌佔5 %至10%,手術後效果優於其它病理類型。張宏徵解釋,外耳道癌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同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也可以作為很好的補充;而外耳道癌的預後一般與分期、病理類型相關,早期外耳道癌手術切除後預後較好,5年存活率可達到90%-100%,晚期僅35.8%-72.5%,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盡量避免外耳道癌的危險因子,有相關症狀時及時就診,做到早發現、早期診斷、早治療。
耳朵不用清!棉花棒恐害耳道受傷 醫師籲「耳燭」也要避免
許多人都會用棉花棒清潔耳朵。不過英國就有位醫師表示,其實耳朵不需要用棉花棒清潔,因為耳朵會自我清潔;因此,如果長期將棉花棒深入耳朵中,就很有可能會造成傷害。英國醫生「Dr Sooj」在TikTok上發布一段影片分享,因為有許多人不當使用棉花棒清潔耳朵,導致不少耳垢堆積在耳膜上,還可能釀成聽力困難、耳鳴,甚至頭暈的問題。Dr Sooj就表示,如果耳朵出現異常,就應立刻就醫檢查、治療,並聽從醫護人員指示,交給他們使用專業工具處理。耳鼻喉科醫師克莉絲(Kris Jatana)也說,大家常常有2個錯誤觀念,包含「耳道需要清潔」,以及「棉花棒是好工具」。克莉絲指出,耳朵通常有自我清潔機制,如果長期使用棉花棒清潔耳道不僅會將耳垢推到更深處外,還可能間接對耳道造成傷害。根據2017年來自俄亥俄州全國兒童醫院進行的研究發現,自1990年至2010年間,美國有接近26.4萬名兒童因使用棉花棒清潔耳朵而造成傷害;而每天約有1.25萬人因耳道清潔受傷,平均每天就有34起。另外,現在很流行的耳燭也應避免,且Dr Sooj表示「這種做法已經被大部分醫生否定」,因此他呼籲大家應該要正確清潔耳朵,更要過濾不實資訊導致無形中傷害耳朵的健康。
噁!23歲男外耳道長滿「蘑菇」 醫曝「1習慣」導致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一名23歲男子近日總感覺耳內有悶堵感,聽力也有所減退,進而求醫,醫生用耳鏡探查後發現男子的外耳道長滿了「蘑菇」,耳膜被這些分泌物糊住,只留下一道小小的縫隙。醫生表示,可能是因為他不當挖耳所導致的的外耳道真菌病,經專業處置後男子已無大礙。綜合陸媒報導,收治個案的哈爾濱省紅十字中心醫院分享案例,23歲的小劉(化名)近日因耳內有悶堵感,甚至聽力有減退跡象而來求醫,醫生用耳鏡探查後發現,小劉的外耳道內有大量微黃色分泌物,上面甚至長出了細細的絨毛,分泌物呈絲狀或蘑菇狀,小劉的耳膜被這些分泌物糊住,只留下一道小小的縫隙,研判是外耳道真菌病。問診後發現,原來小劉在考研究所的複習過程中總喜歡用棉花棒掏耳朵來緩解壓力,醫生表示,「別再掏耳朵了!這是掏出來的毛病。」哈爾濱省紅十字中心醫院宣傳表示,外耳道真菌病常因外耳道進水或者有分泌物時,在特定情況下會發生真菌感染,患者因不當挖耳或游泳等原因引起外耳道內寄居的曲黴菌、白念珠菌等過度繁殖,進而導致外耳道真菌病出現,使耳朵發炎、瘙癢、充血,甚至聽力受損,呼籲民眾不要過度挖耳。最後,醫師從小劉的右耳道內取出多塊微黃色分泌物,經過處置後小劉的不適症狀消失,聽力也恢復正常。
醫師警告自己亂挖耳朵超母湯 耳鳴、聽力下降都可能找上門
不少人都習慣在洗澡後拿棉花棒掏耳朵,但這樣的行為在醫師眼中相當危險,認為掏耳朵沒有必要,亂掏還可能造成耳朵的傷害,若真的耳屎過多,導致聽力下降或耳朵悶塞等症狀,才需要交由醫生進行清理。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上分享,掏耳朵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傷害,並表示耳屎,是耳朵的自然產物,具有保護耳朵的功能,包括防止灰塵、細菌等異物進入耳道、保持耳道濕潤、抑制細菌生長等,並在正常情況下,耳屎會隨著咀嚼、說話等動作,自然排出體外,因此一般人不需要刻意清潔耳朵。另外如果自行掏耳朵,可能把耳屎推到更深,導致耳屎栓塞,影響聽力;如果力道過大或工具不當,可能會刺破耳膜,造成耳膜穿孔;如果耳朵有傷口,可能會導致感染,引起疼痛、發炎等症狀;掏耳朵會刺激耳道,導致耳朵發癢,反而更想掏耳朵;掏耳朵可能會損傷耳道內的神經,導致耳鳴。因此,建議民眾不要自行掏耳朵,如果耳朵有異物或聽力下降等症狀,應諮詢醫生。平常也要保持耳道清潔,洗完澡後,用毛巾擦拭耳朵外緣即可;使用耳塞或耳罩防止耳朵進水,游泳或洗澡時,應使用耳塞或耳罩,防止耳朵進水;注意耳朵健康,如果耳朵出現發癢、疼痛等症狀,應諮詢醫生。
廣東男關燈躺床滑手機「突強烈刺痛」 竟是蟑螂鑽進耳朵
太可怕!中國廣東深圳有一名男子,晚上躺在床上玩手機,結果一隻蟑螂鑽進耳朵,感覺到強烈的不適,於是馬上前往醫院,檢查發現耳膜有好幾條血痕,所幸最後順利取出,耳朵完好無損,結束這場驚魂記。事情發生在9月9日,男子躺床在黑暗的房間玩手機,突然感覺耳朵一陣刺痛,當時他試著用棉花棒在裡面攪,沒想到異物感和疼痛感更劇烈,只好趕緊就醫。深圳市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顏露說明,因為男子用棉花棒,使得蟑螂受到驚嚇,在耳膜上鑽,因此耳道被撓出幾條血痕,當下馬上將麻醉劑灌入耳道,隨後用鑷子小心翼翼將麻醉後的蟑螂取出。慶幸的是,男子的鼓膜沒有受損,經歷這個驚悚的夜晚,他仍心有餘悸,相當感謝醫生團隊的幫助和專業處理。醫生灌麻醉劑,順利取出蟑螂。(圖/翻攝自微博)醫生建議,若遇到蟑螂或其他蟲子鑽進耳朵中,千萬不能暴力亂挖,可能會導致蟲子越擠越深。首先,可以利用光源誘導,引誘蟑螂爬出來;假如是蚊子大小的蟲,身體偏軟偏小,而且離洞口進,可以透過泡水,讓蟲子離開耳朵。如果還是無效,必須趕緊到醫院就診。消息曝光後,引來一番討論,網友紛紛留言:「有陰影了,睡覺耳朵塞住」、「以後睡覺塞住耳朵,媽媽呀,太怕了」、「這麼大隻的蟑螂怎麼進去的啊」、「著實有點嚇人」、「我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
男掏耳朵「狂流惡臭膿液」 就醫驚:耳膜挖破50%
耳朵別亂挖!不少民眾有掏耳朵的習慣,但若動作不當恐造成聽力受損。高雄就有一名45歲的男公務員,過去30多年來,都有「用掏耳棒挖耳朵」的習慣,某次不慎掏破後,雖有劇痛感但卻遲遲未就醫,之後耳朵不斷地流出黏液且散發惡臭,就醫檢查才驚覺耳膜有50%部分破損,相較另側耳朵少了20~30分貝的聽力。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阮綜合醫院林宏儒醫師分享病例指出,該名45歲的張姓公務員,從國中開始就有用掏耳棒挖耳朵的習慣,有次不慎掏破,雖感到一陣劇痛卻未就醫,從此耳朵便經常流湯並伴隨臭味,甚至出現聽力下降等症狀,就醫檢查才發現耳膜約50%部分破損,不過雖有鈣化但沾黏不嚴重,林宏儒醫師以內視鏡微創補法手術,從耳道進入,切一小塊軟骨膜來補耳膜破洞,外觀並無傷口。林宏儒強調,雖然急性中耳炎頂多紅腫熱痛,不會立即造成耳膜破損,但若未及時治療,感染範圍擴大,耳膜會自動產生小破洞,即「耳膜穿孔」,好讓淤積耳內的膿瘍流出。林宏儒提醒,耳膜穿孔若超過三個月沒癒合,就表示中耳炎已慢性化,聽力會減少20〜30分貝,嚴重影響聽覺。林宏儒指出,急性中耳炎併耳膜穿孔並不少見,造成原因通常是外傷或感染,外傷又分為兩種,第一種是物理性撞擊,最常見是洗澡、洗髮後掏耳朵,不慎傷及耳膜,偶而發生於頭部撞擊引發顳骨骨折造成;第二種則是壓力性創傷,例如突然性的高分貝音量,擤鼻涕太過用力,或搭飛機、潛水等內外壓力變化劇烈導致耳膜破損。至於感染引起大多是呼吸道、中耳腔感染後出現的中耳炎。對此,林宏儒也呼籲民眾,無論中耳發炎有無併發耳膜穿孔,都應該要及時就醫,並按照醫囑接受完整的抗生素療程,以免造成永久性聽力傷害。
七夕濕吻10分鐘…他耳朵突「劇痛聽不見」急送醫 醫搖頭:2個月才能恢復
大陸杭州市一對情侶在七夕前夕去看夜景,期間激吻10分鐘,怎料到男方突覺得左耳「噗」一聲,接著感到疼痛,周圍的聲音也變得模糊不清。醫師指出,男子左耳鼓膜破裂,恢復需要一兩個月。綜合陸媒報導,杭州中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志凌解釋,耳朵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其中外耳道內部有一層薄膜稱為鼓膜,它的厚度約為0.1毫米,起到隔離外界環境與中耳內環境的作用,防止異物進入;如果只是輕輕地親吻外耳廓,且力度適中,通常不會導致鼓膜破裂,但是劇烈的接吻會導致耳內氣壓急劇變化。陳志凌提到,如果在親吻過程中還有強烈的吸吮耳道動作,可能使鼓膜兩邊的壓力失衡,導致破裂,從而引發外傷性耳膜穿孔;一般情況下,輕微的鼓膜破裂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可以自行癒合,然而,在癒合過程中需要注意保持耳內乾燥,避免頻繁清潔耳朵。陳志凌提醒,此外,要防止用力擤鼻,以免使水液流入耳內,增加中耳發生繼發感染、引起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可能性,而如果鼓膜穿孔無法自癒,還可以考慮進行耳內鏡下鼓膜修補手術。
一堆人都做過!醫曝床上壞習慣:「11隻蟑螂」鑽入他耳道
你有在床上吃東西的習慣嗎?新加坡網紅醫生「山姆醫生」(Dr Sam)日前在抖音上傳影片,引述大陸一名男子經常在床上飲食,沒想到睡覺時竟遭蟑螂鑽入耳朵,他藉此警告民眾千萬不要在床上吃東西,否則除了招來蟑螂爬上床外,耳垢的氣味也可能吸引蟑螂跑進耳道內。山姆醫生日前在抖音發布一支影片,提及大陸廣東一名24歲男子經常在床上吃東西,食物碎屑不僅掉落在床上,未吃完的食物也被隨手扔至床邊,衛生習慣令人堪憂,某天他在睡夢中突然感到耳朵傳來劇痛,緊急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的耳道內出現一隻德國蟑螂,更令人頭皮發麻的是,還有10隻小蟑螂在裡面覓食。山姆醫生透露,除了食物味道會招來蟑螂外,耳垢的氣味也容易吸引蟑螂,且耳道環境陰暗潮濕,是昆蟲最喜愛的居住條件,所以蟑螂跑進耳道內的案例時有耳聞,萬一昆蟲不小心鑽進耳朵裡,他也提供3招解決方法:1.切勿驚慌倘若昆蟲鑽入耳道內無須緊張,耳道是一條死路,沒有通道可抵達腦部。2.不要試圖把昆蟲挖出來不要嘗試自己使用工具驅除昆蟲,否則對耳道造成的傷害可能比蟲子更大。3.淹死昆蟲可以嘗試往耳道倒入橄欖油,藉此「淹死」昆蟲或是讓牠爬出來,不過最好先詢問過醫生較為安全。
睡一半耳朵劇痛就醫 急診室中驚見「蒼蠅幼蟲」從耳道中竄出
巴西一名男子日前在睡夢中感覺到耳朵劇痛,立即到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意外發現,耳朵內有蒼蠅在內產卵,耳道內布滿了蛆,手術後目前正在接受相關治療。根據《每日星報》報導,4日,巴西一名男子佛拉迪米爾(Valdemir Dencati)在睡夢中感到耳朵劇痛。送醫檢查之後發現耳朵被反吐麗蠅(bluebottle fly)入侵,並在耳道內產下蟲卵,在急診室等待時,還有小蟲從他的耳朵內流出。經過急診進行初步沖洗耳朵後,院方將佛拉迪米爾轉院到庫亞巴市立醫院(HMC)進行進一步治療,不過他卻因為沒有健保,遭到醫院拒收。而在這段期間,有越來越多反吐麗蠅從佛拉迪米爾的耳朵中跑出來,讓他疼痛不堪,只好再次回去急診接受靜脈注射藥物,並重新沖洗耳朵。之後佛拉迪米爾向一名私人醫生諮詢,被對方告知,蒼蠅已他的耳朵裡產卵,而這些卵現在已經開始孵化變成蛆,因此他必須接受價格高昂的手術,才能將蟲全數去除。而佛拉迪米爾為了省錢,只能不斷回原先的急診進行治療。而他的妻子艾迪安(Ediane)也在受訪時控訴「這是一場人為疏忽,我們的公共醫療一點也不可靠!新的一天又要來臨了,我們還是什麼都做不了,這些蟲子正在將頓卡堤生吞活剝」。事後,當地公共衛生相關人士出面表示,目前佛拉迪米爾已在醫院接受手術,目前仍住院休養當中。
男子超長耳屎塞耳道!出現耳鳴、耳悶、聽力下降 醫呼籲:7種人應定期清理耳垢
一名阿伯3個月以來時常覺得耳鳴、耳悶,右耳聽力也有下降的情況。常常聽不到老伴叫他去洗碗、倒垃圾,因此產生誤會鬧得不愉快,傷了和氣與夫妻感情。前往耳鼻喉科診所檢查發現,耳內竟有一條長達2公分的耳垢。張益豪醫師在臉書上分享這段「神奇的案例故事」,並提醒民眾想清理耳垢,建議還是到診所找專業醫師處理,尤其7種人應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2公分耳屎影響聽力 醫師5秒拖出解決問題一般所謂的「耳屎」,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耳垢」。張益豪醫師指出,耳垢是耳道皮膚的分泌物、脫落體及外界髒汙的共同混合物,主要功能是保護耳朵,防止灰塵、細菌和其他微生物進入耳朵深處,同時也有助於保持耳道適當的潤濕狀態。不過,對某些人來說,過多過滿的耳垢可能會導致耳朵悶塞、聽力較差等現象。張益豪醫師表示,自己最近在診間就遇到一個神奇的案例,一名阿伯時常覺得耳鳴、耳悶與右耳聽力下降,3個月以來沒有理會,直到某天雷雨交加的夜晚,左耳與右耳聽到的雷聲差異極大,剛好路過診所於是前來求診。經過醫師檢查發現,耳內竟有一條長達2公分的耳垢。張益豪醫師提到,自己花了5秒鐘,把這條驚人的耳垢整條拖出,解決了阿伯長達3個月的聽力問題,也幫助阿伯修復了夫妻關係。耳屎要常常清理? 自己挖還是找醫師處理好?人的耳道有可能會像這名阿伯一樣,因為耳屎塞住整個耳道而影響聽力。不過,張益豪醫師表示,一般而言耳垢不需要特別去清潔,因為在日常咀嚼、顳頜關節活動的過程中,會有肌肉牽拉的動作,這些動作會使耳垢自動掉出,故不需要頻繁清理,它會自行脫落再被耳道排出。此外,張益豪醫師也提醒,耳屎最好不要自己清理,自行挖耳朵容易使外耳道受傷,傷口有組織液滲出,患者就會覺得更癢、更想去挖,造成惡性循環,而潮濕的環境也會讓真菌更容易滋生。7種人應定期耳屎清除治療 保持耳道清潔與健康張益豪醫師建議,以下7種人可以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包含:外耳道天生較狹窄或彎曲者天生耳屎較多、較油又常堵塞者曾經接受過耳朵手術而引起結構異常者洗澡或游泳時,水經常流入耳道內,以致耳垢容易潮溼沾黏在外耳道上,進而造成阻塞者長時間需要使用耳塞或耳機的人。長期使用容易導致耳屎堆積因工作與生活環境容易接觸灰塵、污染物的人已經出現耳朵不適者,例如耳悶、聽力差、耳鳴、耳朵痛等等此外,張益豪醫師提到,還有一種人很常見,就是「很享受於清耳朵,但想交給專業的人清時」也可定期到耳鼻喉科門診接受清除治療,定期清理耳垢、檢查耳朵,以便及早發現和處理耳道問題,保持耳朵的清潔和健康,也有助於預防耳道感染和聽力受損。資料來源:張益豪醫師臉書-想清理耳垢,自己挖還是到診所找專業的醫師處理呢?
男子采耳太爽「嘎冷筍」耳膜破裂 竟一輩子耳鳴
很多人把掏耳朵視為一種享受,因為感覺很爽。一位醫師表示,一位30歲男患者,因為常去「采耳」,男子在過程中「嘎冷筍」,不料耳道受損,耳膜甚至破裂,儘管治療後恢復聽力,卻會一輩子耳鳴。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在《醫師好辣》說,因為人會新陳代謝,所以耳朵裡面的耳垢會自己跳出來,有些人的耳垢會比較濕,有些則是油性的,處理上會比較麻煩,這時可能就需要采耳清除,但這種欣快感,可能會造成身體障礙。醫師說,采耳要小心。(圖/翻攝YouTube頻道醫師好辣)吳昭寬表示,一位30歲的男性來就診,他的耳道外面發現有血絲,用內視鏡一照,裡面更多血絲、血塊,靠近耳膜的地方皮還破掉,還有舊傷口,因為患者去朋友開的采耳工作室,每次在舒服的時候「嘎冷筍」,因此造成身體傷害,而治療過後患者2週後又再來。吳昭寬說,患者之後來就診又說,因為他的聽力開始受損,不料他的耳膜已破掉1/4,因為他請采耳師清血塊,男子又抖了一下,耳膜直接被刮破,後來雖然有治療好,但是耳鳴一直困擾著他。吳昭寬提醒,有3類人不適合采耳;一耳朵構造和一般人不一樣的人,有先天小耳症或耳道彎曲者;二是耳朵受過傷或開過刀的;三是耳朵有慢性發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