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得福
」「幹不掉對方就合作」北市2大都更建商聯手 民生東路目標整合6000坪街廓
台北市進入大都更時代,建商為快速搶佔都更市場大餅,也從競爭走向合作。品嘉建設與聖得福建設日前聯手啓動民生東路區域大規模都更計畫,全案規模預計將有6街廓,基地面積高達6000坪,目前已完成第一期2街廓1700坪面積的整合,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喊出,剩下二期4街廓,預計1年完成整合。這次品嘉建設與聖得福建設聯手開發,胡偉良笑說,其實已經是雙方第3次合作,過去常常在同一塊基地插旗整合,但發現往往僵持不下,倒不如結盟攜手合作還比較快,因此嘗試從競爭關係走向合作關係,這是繼大同區承德路、士林區福國路合作的第3件都更案。胡偉良表示,目前品嘉正在進行都更改建的共有41案。圖為品嘉設立品牌展售中心(圖/林榮芳攝)聖得福是海砂屋改建成案數量最多的建商,目前手上握有內湖最大都更案,已整合2塊約2000坪基地,目前朝向萬坪大規模基地整合;品嘉建設目前在手有7案正在興建中、進行中有41案,其中面積達2000坪基地約4、5個,包括完成台北市松柏大樓公辦都更周邊1000坪基地的整合,同時朝向擴大基地範圍至2000坪以上。除此之外,內湖區環山路除600坪的街廓外,鄰近街廓的基地範圍目前已達2500坪以上。至於這次聯手啟動整合的「民生東路6個街廓」,位於民生東路二段147巷以西、錦州街以南、松江路235巷以北的大街廓,鄰近捷運天宮站。該地區老公寓房屋大約已有60年,松江里里長蔣築諠表示,住戶早在20年前就在談都更,但最後無疾而終,一直期盼能夠改建。胡偉良表示,這塊區域大約是1年前進場整合,第一期1700坪基地,共約190幾戶,整合同意比達9成5,目前尚未整合的10戶,主要是找不到所有權人,或是繼承產權複雜的家庭,也有少數還在觀望。不過都更改建是趨勢,相信有成功案例後,其他4個街廓的整合也會加速,他也喊出1年要整合完成6街廓,總計6000坪、約598戶,若換算未來推案總銷上看550億元。他也提到,以前是建商家家戶戶千拜託萬拜託參加都更,現在是住戶主動找建商談都更,尤其是這次403地震後想當明顯,整合速度加快很多。建商只要把握要專業懂法規、要懂讓利、要公開透明3點要素,應都能短時間有很高的整合效率,「地主的想法是占不到便宜也不要吃虧,因此只要公開透明,看到大多數住戶都簽約,很難不動搖;再者,不同意戶也容易被切割,未來想改建不容易,所以現在釘子戶已經很少了。」胡偉良認為,大規模都更改建有助於抑制房價,但現階段因為都更改建的量還不夠多,在供需平衡上,都更對於降低房價還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因為地主的分回需求過多,加上都更的公益性需求造成房屋造價提升,現階段都更的房屋在市場上反而造成售價更高,但當市場上的都更案量愈來愈多,房屋的供給愈來愈大時,房價自然會開始出現下修的現象,這也是房價真正能夠下修的時候。
才害民宅倒榻…基泰大直再傳事故工地下沉 專家研判「這些原因」惹禍
大直民宅陷地案的事故工地20日晚間傳出再次發生下沉,台北市建管處長虞積學與基泰、鄰近工地的建商聖得福等人員到場勘查,初步研判是由於受損民宅下方沒有灌漿,再加上近日有不少大車出入,才導致現場再度發生下沉事故,預計21日早上會再由結構技師到場勘查,並加灌泥漿補強。除了虞積學與基泰、聖得福的人員到場外,台北市議員陳怡君也到場關心;她表示,初步研判是因為民宅一樓目前是地下室,但由於沒有灌漿加固,再加上近日頻頻有搬家卡車、吊車進出輾壓道路,才導致現場出現輕微下沉的狀況。陳怡君表示,目前事故現場的兩側道路會先封起來,不要讓大車出入繼續輾壓,21日早上8時30分許也將請結構技師到場勘查,另外基泰的人員線也頻頻道歉,承諾23日前會再進行低壓灌漿補強。
基泰啟示錄3/塌陷25戶曾歷經3建商整合 基泰因「這原因」退出
大直塌陷25戶重災戶之一的左先生獨家接受CTWANT專訪,首度公開該區塊都更整合曾經歷建商基泰、全坤、聖得福3個階段,他無奈地嘆說,「我自己身體變差,幾位長輩在此戰役後元氣大傷、鄰居撕破臉都是因為談都更。」左先生翻開臉書日記,故事要從十多年前說起,基泰先是買了目前「基泰大直」的素地,然後希望跟目前倒塌的25戶談合建,「當時我爸和幾位長輩代表去洽談,最後聽說有4、5戶不同意而作罷,大家都很理性,不成就不成,也沒怎樣。」到了2021年7月5日,住戶做房屋仲介的白小姐找了幾個鄰居和她一起去基泰談都更,在場的有基泰開發部的蕭經理及大安危老工作站的李先生,但當時明顯感受出基泰已沒有合作意願,反倒是白小姐較積極。10月3日,蕭經理給了6天內簽契約的告知,「我本身是學法律的,也在律師事務所待過,當初他的契約寫得亂七八糟,我覺得有很多地方要修改,況且基泰在業界風評並不好,我真的簽不下去,蕭經理就當場跟我說『不然你最後再簽』」,之後就一堆鄰居來勸他也簽約。當初的蕭經理,就是目前基泰總經理室特助蕭嘉洋,他則表示,基泰和25戶的地主共談過2、3次合建,最早一次是十多年前買下「基泰大直」素地,最近一次約莫在2021年,當時「基泰大直」已經準備要開賣,地主找上門,因此告知,如要合建這是最後一次機會,最後剩3戶不同意。 左先生繼續回憶,2021年11月13日,再度問蕭經理時案子已經結束,蕭經理還告知「公司本無意合建,你們找誰來施壓也沒用,並且會要求白小姐盡快將契約退回給住戶。」21日,白小姐房屋仲介的同事打給左先生說要繼續談合建,24日,左先生還被5位鄰居勸了3小時。12月12日白小姐借了麥味登早餐店場地,退回已簽住戶的契約。到了2022年4月11日,大安危老工作站的李先生帶了全坤建設的2名業務來拜訪住戶,繼續推都更,由於正值疫情,17日全坤舉行視訊說明會,29日左先生告知白小姐,「我應該會簽,但契約內容條件我要再跟全坤業務談。」但是到了6月29日,之前有過衝突的鄰居長輩打給他,勸他不要簽給全坤,「2022年8月開始,就是悲慘歲月,房子不斷損壞與修繕。而全坤也簽下了6成。」左先生的家住在1樓,建築塌陷後,1樓廚房地面龜裂變形,地下室則被泥沙水淹沒,家具物品皆不堪使用。(圖/左先生提供)到了今年3月11日,該名鄰居長輩說會找其他建設公司,或著他來蓋也可以。13日,聖得福執行長洪正雄和幾位鄰居在實踐的星巴克談都更,21日,左先生的世交叔叔又叫他不要去聽326的聖得福的都更說明會。7月1日左先生仍與另外2名住戶簽給了聖得福。聖得福是「基泰大直」另一頭已完成結構體的「躍大直」合建建商,在大直一帶幾乎都有它們整合的足跡。左先生強調,「我不是反對都更,我們快40年的老房子,只是互相比較後基泰給的條件比較差,品質也不好,可能有住戶覺得我擋了財路。」據左先生說法,後來因全坤是地主與建商65:35分,聖德福是68:32,所以最後選擇簽給聖得福。「2021年起,我們這邊開始了動蕩的年代,中間還有人找律師告鄰居及其它詭計就先不提。2021年尾的基泰時期最精彩慘烈,我自己身體變差,幾位長輩在此戰役後,元氣大傷,鄰居撕破臉。2022年是全坤時期,也是我們房子開始損壞的時期。2023年是全坤與聖得福互搶客戶的時期。」左先生總結歸納,嘆一切都是都更,讓家園、鄰居支離破碎。左先生的住宅曾歷經3個建商洽談都更,基泰工地出事前,都還有全坤和聖得福在做整合,而聖得福也正是此次工安事故旁另一塊海砂屋都更案「躍大直」的建商。「躍大直」開工時北市長蔣萬安曾親自出席。(圖/方萬民攝、報系資料庫)
房市大逃殺3/染「荷蘭病」台經濟超越日韓 房市大老:盤整1年快進場
走了4年大多頭的房市,2022年下半年有感降溫,地產大老們對2023年的展望也轉趨保守,永慶房屋總經理葉凌棋和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不約而同示警,「哪裡漲最多,哪裡就跌最兇!」甲桂林廣告董事長張裕能則認為,2023年是自住客最好的入場時間點,「錯過這班車就不會回來了!」「2023年,房市推案量會減少,價會撐住,但供過於求的地方,有局部降價。」「受到總統大選影響,房市錯綜複雜,未來將視個案表現。」愛山林建設董事長祝文宇與達麗建設董事長謝志長,12月法說會上透露著對後市的隱憂。2022年在打炒房和升息黑天鵝環繞下,房市在下半年明顯萎縮,歲末年終,政府又再一記重拳,《平均地權條例》草案初審過關,更令市場譁然。「法案中預售屋禁止轉讓,確實會快速衝擊房市,預估半年內房價跌幅約3~10%。」根據永慶房屋統計,過去4年,雙北漲幅約2成,桃園以南五大都會區各有4~6成漲幅。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預告,過去房價漲幅較高的縣市,2023年下跌幅度預期也會較大。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左)認為,過去幾年漲得多的地方一定回檔比較多,但條件好、地點好的案子,在成本高漲下,沒有跌價理由。圖為創意家代銷的北市大同區總銷80億指標案「首岳」,右為聖得福建設執行長洪正雄。(圖/林榮芳攝)「政治的事,我們也沒辦法掌握,只能平常心看待!」創意家行銷董事長王明正表示,政策上路對市場一定有影響,但影響多大還要觀察。不過他回想起疫情初期,大家都認為很慘,結果沒想到房市大好,「誰能保證?現在也沒辦法一刀切(好或壞)。」王明正也認為,這幾年漲越多的地方,一定回檔比較多,房市大好時,豬也會飛,條件不好的案子也跟著漲,「2023年開始,漲跌就因案而異,雖然普遍認為價格回檔,但地點條件好的案子,賣掉就沒了,建商一定惜售且照漲!」甲桂林廣告董事長張裕能認為,台灣在台積電等半島體業水平分工成功模式下,未來經濟發展將更加超越日韓,在此情況下房價不可能便宜,反倒要注意過度集中某一產業,拉大貧富差距,想買房的要趕快趁房市盤整進場。(圖/CTWANT資料室)「按照現在消費者認知的價格賣會賠錢,建商要馬不賣,就是晚點再推出!」近年鮮少在媒體上談論房市的甲桂林廣告董事長、大隱開發創辦人張裕能也難得開釋,現在的建築造價真的太高太高,有限的營造工人要蓋住宅,又要蓋商辦、廠房,資源被拉扯,讓造價居高不下,「以後房價絕對不可能便宜!2023年是自住客上車最好時機,錯過了,這班車就不會回來了!」他解釋,以台積電為首的高科技產業,讓台灣2022年的人均GDP超越日韓,在經濟學中有個現象叫「荷蘭病」,國家經濟過度集中在某一產業,這樣的現象就出現在台灣,他認為台灣經濟會持續往前走,不只2022年超越日韓,未來更會慢慢拉開距離,這樣的條件下,未來台灣房價不可能會便宜。他預估盤整時間,雙北大概1年,雙北以外多是投資客倒貨,約要1年半,在這段時間內,是自住客最好的進場時機,找到適合的物件,該買就要買,甚至還可以議價一點,「現在門是開的,過了2023年後,新一波態勢又起來,到時連門都沒有。」至於還想把住宅當投資的,他認為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