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活動
」15年風雨無阻!國宅搭伙保大 暖心提供獨老熱騰騰飯菜
超暖心!北市保安大隊主管聚眾活動與維持治安,不過卻鮮少有人知道,保大自2008年來長期支援大安區群英里里內的午晚餐,為里內的長者和行動不便的身障人士送上熱騰騰的飯菜,至今已有15年歷史。大安區群英里里內人口組成,主要仍以長者居多,而當地里長石忠勝早在1998年便看出里內有這樣的需求,為了里內的老人家可以方便搭伙,先是向里內的交通隊詢問搭伙意願,因而成功搭上這條線,讓老人家與里內警察可以一起享用午餐。不過事後交通隊遷走之後,2008年時值保大部分警力駐點在成功國宅內,因而轉向詢問保大是否有延續意願,在得到保大同意後便一直延續至今,而保大也一口氣承包下里內長者的午晚餐。里長石忠勝更對保大所提供的菜色讚不絕口,表示不僅營養豐富,菜色更是相當齊全,基本的五菜一湯,偶爾還有水果幾乎兼顧了一天所需要的完整營養。石忠勝也驕傲的表示,北市府先前在推行的老人共餐理念,在群英里內早已實施多年,里內的長者一餐只需繳交60元的餐費,而事後因得知台北教育大學有部分學生因家境困難吃不起飯後,更同意讓他們能夠免費來里內一起用餐,兼顧老人與學子的需求。這項關懷國宅獨居長者用餐的善舉,也順勢成為保安大隊鐵漢柔情的優良傳統,許多外勤員警都曾在擔服辦伙勤務時參與過,也因為警察日夜不間斷、全天候值勤的工作性質,即使風強雨大的惡劣天候,在送餐時刻也總是能見到保安大隊的勤務車出現在成功國宅一隅,為無依長者的伙食提供保障。日前,群英里石忠勝里長為感謝保安大隊長年來的默默付出,主動捐贈50包、共計百公斤的白米回饋保安警察大隊,藉以表揚保安大隊長年為民服務的熱忱與精神,表達肯定與誠摯的感謝,同時,負責接應保大送餐的里民志工人員也對十幾年來保大員警的風雨無阻致上深深的敬意。
警局須國賠逾百萬 基層警不意外諷「以後會溫柔」:警察沒有受傷的義務
2014年警方驅離攻占行政院群眾案,二審判決台北市警局須國賠近141萬元,對判決結果基層員警冷回一點都不意外,酸說以後處理聚眾活動,「會溫馨喊話、溫柔地請滋事群眾趕快平安回家」,以避免官司纏身;也有官警質疑法官所稱的「比例原則」標準,強調警察沒有受傷的義務。基層員警表示,從政院對入侵民眾撤告,被告官警卻還得頻跑法院,一審也判賠以來,早就對司法判決不抱期待。員警說,套句電影「少林足球」的經典台詞「裁判、球證、旁證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諷刺意味十足。員警表示,參與聚眾活動的民眾通常情緒激昂,甚至會出現不理性的行為,一些員警的確會被激怒,兩邊情緒高亢、劍拔弩張,但警方執行驅離行動時仍會克制,依法執勤。要動用噴水車時,指揮官都會喊「部隊列陣,要開始噴水,請大家注意自己的安全」,若還是有人站在前方叫囂,結果跌倒受傷,再怪警察使用暴力,這樣合理嗎?官警表示,去年美國民眾侵入國會山莊,軍警強制驅離造成死傷,有人會質疑美方執法逾越比例原則嗎?認為法官不能僅憑在室內觀看蒐證影片,忽略現場叫囂、拉扯、衝撞等瞬息萬變的氛圍及不確定性,就論斷員警逾越執勤比例原則。官警也進一步質疑所謂的比例原則標準何在?相信也沒有標準答案。建議法官下次不妨親自到現場,檢視警方執勤過程,相信更能感受及了解實際狀況。員警說,如果都以結果來論斷警方執法行為,那以後大家抓歹徒、處理聚眾鬥毆都可以用講的,溫柔請求群眾趕快回家。但若對方抗拒、攻擊員警,警方不採取積極防制作為,可能就換成自己受傷,畢竟警察沒有受傷的義務。
13男女公園圍觀象棋恐罰390萬 眾人嚇傻驚呼「完蛋了」
全台新冠肺炎3級警戒,北市萬華區卻有13名中年男女,不顧政府規定,昨日竟然在萬華馬場町公園的樹蔭下群聚「圍觀象棋」,其中1名男子還是坐著電動輪椅前往,警方獲報前往查看,最後將13名男女依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函請衛生局裁處,當這13人聽到總罰金高達390萬時,個個面露驚慌驚呼「完蛋了,我哪來的錢。」警方表示,9日上午接獲線報,10多名男女在萬華馬場町紀念公園的貨櫃旁群聚圍觀下期,其中一名男子還坐著電動輪椅,由於疫情期間室外群聚不得超過10人以上,員警派人前往將在場共13人通通開單函請衛生局裁罰,所有人聽聞總罰金高達390萬,當下直呼「完蛋了,我沒錢」。警方指出,當今疫情如此嚴重還違法群聚,簡直是公然挑戰政府規定,雖然現場13人均有戴口罩,但萬華分局統計,從5月中旬就加強取締轄內未戴口罩以及聚眾活動共122件、開罰87件,經衛生局裁罰金額達27萬3千元。
王之道/別吹牛皮 先救民眾生計
全台自五月十九日進入三級防疫警戒後,內需消費及觀光旅遊等產業嚴重受創。所幸疫情高峰期似已度過,政府各部門雖未對警戒是否降級達成共識,但無論如何,經濟部門一定要對確保製造業動能及重啟消費成長有所規畫,並讓企業有所遵循。去年台灣經濟表現亮麗,在全球多數國家陷入嚴重衰退時,猶能保持正成長;今年首季成長率高達八.一六%,全年預估有希望上調超越五%。遺憾的是,五月疫情再起,中斷了樂觀的情緒。三級警戒下,大型活動取消,日常性的聚眾活動亦被禁止,諸如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等;對一般民眾的生計及生活影響更大者,如餐飲業一律外帶、賣場加強人流管制,至於休閒娛樂場所的關閉,就更不在話下。管制雖未如歐美去年封城、鎖國禁令那般嚴厲,但對經濟的衝擊也夠大了,內需消費、餐飲和觀光相關的店家,有些業績下跌八至九成,更有直接「歸零」者。慶幸的是,台灣工業生產、製造業很爭氣,守住了一片天;雖然一度因為京元電子苗栗廠爆發群聚感染,牽連附近其他廠商,讓電子產業供應鏈拉警報,但在全面篩檢下,未蔓延影響太多廠商,對整體出口也沒有造成不利的影響。五月出口三百七十四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新高,年增率更高達三八.六%。坦白說, 政府只要與企業合作,力保讓工業生產、製造業出口等都能正常運作,經濟至少就不會太差,因為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出口占整體經濟一半以上,只要出口不受影響,就能帶動大部分經濟正常運作。參考歐美的經驗可發現,各國幾乎都歷經數度封鎖、開放、再封鎖、再開放的過程。我們當然反對只為經濟因素過早開放,但同時認為不必要的封鎖扼殺經濟,也屬不當,因為扼殺的不是經濟數據而已,而是許多民眾的生計。因此,須擬定讓內需服務業重啟的計畫。如果確診人數明顯減少,可以從疫情輕微、確診人數極少的縣市開始,例如放寬餐飲業不能內用的規定;疫情較嚴重的地區(如北部縣市),則延後開放。雖然一定有風險,但政府在疫情控制、民眾生計之間,必須摸索出一個平衡點,而不是一味的嚴厲。治本之道還是得取得疫苗,盡早達到群體免疫,否則疫情反覆,對經濟的不利影響就會持續。蔡政府去年吹了一年的「超前部署」牛皮,竟讓台灣成為半途的失敗者,亡羊補牢之道,就是不要再預設立場,把所有國際認證的疫苗能進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