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新國際醫院
」心理壓力、工作過度都屬霸凌 專家呼籲「尋求職場外的支持」
勞動部職員輕生案,因官方否認職場霸凌,引爆大眾怒火。精神科醫師直指,「這確定就是職場霸凌」,且在心理層面、工作負荷層面都是霸凌。專家呼籲民眾尋求職場外的支持,別在情緒中做出任何決定。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職場主管過度指派不合理工作、故意孤立或施加過大的心理壓力等則屬行為上的欺壓,主管情緒失控、辱罵員工,則屬於言語暴力的一種,這不僅傷害員工的自尊,還可能導致員工長期處於焦慮和壓力之下,進而影響心理健康,例如產生自我懷疑、憂鬱或焦慮,屬於心理層面的職場霸凌。另外,主管在非工作時間(如半夜一點或清晨五點)要求員工立即回覆,並要求短時間內完成,不僅工作過度負荷,也缺乏合理性,可能損害員工身心健康,也是一種霸凌。據勞動部勞安所2022年調查,約有5.8%受僱勞工、約42萬8962名勞工一年內曾遭遇包括霸凌等心理暴力,為遭性騷擾的4.4倍以上;更有高達13.7%受僱勞工曾遭遇職場暴力。職安法並無定義何為職場霸凌,而依部分機關及法定判決指出,職場霸凌為發生在工作場所中,藉由權力濫用與不公平處置,造成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使被霸凌者感到受挫、被威脅、羞辱、被孤立或受傷,進而折損其自信並帶來沉重身心壓力。聯新國際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博表示,職場霸凌的糾紛常見,原因是時代的改變。父母輩多受東方文化影響,主張「順從」,即便覺得要求不合理,也將其視為「訓練」;新一代則較西化,在意獨立性,尊重每個人都是個體。若上一代以過去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即便不是故意,也容易產生傷害,職場中的糾紛恐會不斷上演。林博認為,即便一些職場聘有心理師,但民眾也不敢去。要維護職場心理健康,他鼓勵民眾對外尋求幫助,找「局外人」,與醫師、心理師聊一聊,別在情緒中做出任何決定,或許就能避免悲劇出現。(珍惜生命,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產後依賴塑身衣好不好?從穿戴時機到款式一次分享!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對於許多女性而言,產後身體的變化可能感到不適或不自信,因此網路上不少人討論該不該穿塑身衣褲,有沒有用?安全嗎? 塑身衣褲經常被推崇為幫助產後女性重拾體態的「秘密武器」,現代醫學對此也有搭配建議讓媽咪更有安全成效。產後塑身挑選 優劣分析解答生產後,許多女性對於腹部微凸很困擾,擅長於產後調理的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王凱平醫師指出,女性懷孕時會分泌「弛緩素」,使韌帶與關節變得鬆弛,隨著胎兒長大,骨盆撐寬,恥骨分離,且擠壓到內臟器官位移;接著產後「弛緩素」不再持續分泌,但關節變得脆弱而造成腰痠背痛,雖然大部分的腹直肌分離在產後半年自然恢復,但配合身體的需求正確穿戴塑身衣褲更能修復產後的肌肉拉長鬆弛、骨盆不穩等問題,有效穩定核心肌群,減輕腰部疼痛與壓力。王凱平醫師提到,針對不同生產方式,有不同的穿戴建議,如果是剖腹產,因下腹部有傷口,產後需要兩到三周時間復原,為避免復原期間活動拉扯,這時就需要束腹帶固定;而自然產如果有媽咪產後腹部下墜感,則可選擇性穿戴,減緩不適。 有媽咪認為產後立即穿上塑身衣褲,而且穿得越久越好、越緊越有效果,其實不然,塑身衣褲有一定的限度和規律,產後初期應避免長時間穿著,也要根據個人體型與理想身形調整,王凱平醫師建議產後一個月後開始穿戴,穿一個月左右,因為產後一個月分泌物與惡露大致排乾淨,能減少個人衛生不潔的問題。若想盡早穿戴,則於產後一週或十天後再開始。 穿戴時間點於白天六到八小時就好,夜間睡眠讓其好好休息放鬆。想要快速恢復體態而長時間穿戴,反而會因過度壓迫阻礙血液循環,甚至導致肌肉無法有效自主恢復而萎縮無力,削弱身體自然發展和穩定性。▲(圖:黛莉貝爾提供)選錯塑身款式 連手指頭都受傷那麼塑身款式如何挑選?有媽咪想要加重效果而穿上比身材小的尺寸,但長期緊繃會讓皮膚排油、排汗功能被阻塞,造成搔癢、溼疹、長痱子甚至異味,還會因為穿脫不易,扭傷手指頭。所以選擇合適的材質和設計非常重要,透氣性和舒適度是必要考慮的條件,挑選塑身衣褲應該要能提供適當的壓力支撐,而不應該感覺任何不適或疼痛。有些人穿束腹帶加骨盆帶想達到雙乘效果,其實建議選擇單件式的臀腿塑型款式,類似當今流行的單車褲剪裁,減少腹部太多包覆可能造成加重的悶熱感,一般要能支撐加強腰腹臀,真正做到抑制腹部鬆弛肌肉,導正髖骨,也能避免穿上又穿下、層層包覆的厚重感,另外應選擇高腰彈性包覆避免低腰摩擦傷口,舒適服貼不擠肉,更能避免胃部不適或胃逆流。由於女性多會有尿道感染問題,這時候能有透氣開洞的方式,才能避免悶熱或因為穿脫不便而變相憋尿的發炎狀況,儘量選用內層採涼感布材質,穿上胯部會更舒服透氣。
桃警遭擊中右肩仍回擊毒蟲2槍 張善政赴院慰問「感謝老天幫忙」
新竹縣湖口鄉12日凌晨發生警匪槍戰,桃園市楊梅警分局36歲陳姓偵查佐,與吳姓偵查佐跨區新竹湖口辦案時碰上何姓毒品通緝犯,雙方二度駁火,陳員遭擊中右肩,仍下車回擊何嫌2槍,而何嫌趁隙逃逸,陳員立刻被送往聯新國際醫院急救,所幸已無生命危險,桃園市長張善政也前往探望,並致贈10萬5000元慰問金,並感謝老天幫忙沒傷到要害,叮囑陳員多休息幾天。 據了解,2名員警凌晨到湖口鄉實施情資探訪,行經大智路62號時,恰巧撞見新湖分局員警正在追捕被列管的通緝犯,2人趕緊駕駛偵防車協助攔截犯嫌轎車,沒想到犯嫌從後方突持槍朝偵防車射擊數槍,陳員右背不慎中彈,他不顧傷勢下車回擊2槍但仍被犯嫌趁亂逃逸。而陳員傷勢嚴重,子彈射中右背並貫穿右上方,緊急送往新竹東元醫院拔出子彈,並轉送聯新醫院救治,所幸經急救後保住一命,目前意識清醒、狀況穩定,已無生命危險。聯新醫院表示,陳員傷勢靠近脊椎、頸部重要組織,槍傷貫穿性傷口為汙染性傷口,肌肉組織受傷,有明顯腫脹,經2次斷層掃描,確認沒有血胸、氣胸,意識清醒,狀況穩定,後續會持續追蹤傷口變化。張善政下午也在市警局長吳坤旭、督察長呂世明、楊梅警分局長張仁傑、平鎮警分局長徐坤隆、聯新國際醫院長許詩典等人陪同下前往探望陳員,致贈市府、市警局、楊梅分局慰問金10萬5000元。張善政在探病時囑咐陳員好好休息,多住院幾天以觀察傷勢變化,並感謝上天幫忙,讓陳員沒有傷到要害,並叮囑陳員好好養傷,目前警方則全力追緝犯嫌中。
熱血交警遭違規左轉車輾斃 母曝從警原因「喜歡李昌鈺」:他很有正義感
桃園市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楊梅分隊39歲吳姓交警,8日上午6時許騎車行經中壢高鐵南路三段、聖德路一段路口時,遭一輛違規左轉的小客車迎面撞上,由於撞擊力劇烈,吳員當場失去呼吸心跳,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檢方下午針對吳員遺體進行相驗,家屬到場悲痛萬分,吳員姐姐淚訴,太多違規釀禍奪走無辜生命的社會事件,真心希望「這些事情可以到此為止」。吳母則表示,兒子會從警就是因為很有正義感,「喜歡李昌鈺」,想說當警察可以打擊壞人。警方調查,吳姓員警8日早晨騎機車從桃園區住處出門,準備前往楊梅分隊上班,未料行經中壢高鐵南路三段、聖德路一段路口時,遭違規左轉搶快的小客車撞上,吳員當場噴飛倒地、失去呼吸心跳,經緊急送往聯新國際醫院搶救後,仍因傷勢過重宣告不治。據了解,吳員從警8年,平常工作表現認真,僅2024年1月至7月間,交通違規處理件數多達230件,其中取締各項違規佔165件;而吳員近3年獲嘉獎202次、共記公3次,表現十分優異,不料卻遭逢不幸。警方調查,事故雙方皆無酒駕,研判為自小客車駕駛為了搶快,未等交通號誌轉綠就搶快違規左轉;至於詳細車禍原因、過程,尚待進一步調查釐清。檢方下午針對吳員遺體進行相驗,家屬到場時悲痛萬分、幾度失聲痛哭。吳員姐姐更心痛淚訴,表示有太多因違規釀禍的新聞,連幼童和母親都曾遭撞身亡,類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她不知道警察同仁的犧牲可以帶來怎麼樣的改變,但真心希望社會可以進步,變成公民都和樂的社會,「這些事情可以到此為止」。吳員母親則指出,兒子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他會考警察,就是因為喜歡李昌鈺,想說「當警察可以打擊壞人」。吳母還表示,兒子不是會和稀泥的那種人,看不過去的事情就會當面挺身而出。下午吳員遺體完成初步相驗等程序後,由家屬接回台中,現場同仁列隊、並舉手敬禮,高喊「任務完成」,送吳員最後一程。
護理師鬧人力荒!桃園879人離職掀醫院關床潮
護理師離職率升,醫院出現關病床潮!議員黃敬平點出桃園1護理師要照顧近15名病患,高護病比導致今年首季已有879名護理師逃離職場,病床數也遞減至只剩6380床,六都倒數第2,且3.4%病患等床超過1天,高於全國平均。衛生局長劉宜廉直指護病比不足為全國性問題,坦言曾評估桃園自發獎金,但預算超過1億元,先從改善醫護職場環境做起,且桃園可獲近4億衛福部的夜班護理人員獎勵,離職率已趨緩。「人口越集中的都會醫院,護理荒就愈嚴重!」黃敬平指出,像是大園居善醫院全桃護病比最高達14.9,其次依序是桃園德仁醫院12.5、平鎮陽明醫院12.1、平鎮秉坤婦幼醫院11.4、桃園療養院11.2、榮總桃園分院10.8、衛福部新屋分院10.7、聯新國際醫院桃新分院10.6、桃園敏盛綜合醫院10.3、中壢天晟醫院及平鎮區聯新國際醫院10.1,前10大護病比醫院中,北桃6家、南區5家。黃敬平說,今年1至3月桃園市護理師申請歇業人數高達879人,平均每月近300人,2023年同期908人、2022年也有930人,直指桃園的醫療環境留不住護理人員。他提到,衛福部今年3月宣布透過加薪增加護理師留職動力,醫院提前達標還可獲更多獎勵金,但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人力不足造成血汗加班的情況依舊存在。他建議衛生局向花蓮門諾醫院取經,了解在全台各大醫院都鬧護理荒時為何能逆勢成長,留住護理人才。黃敬平也感嘆護理人力不足,醫院一床難求,民代接獲「拜託喬床位」的電話接到手軟,他直指桃園市急性一般病床數逐年遞減,2022年還有6936床、去年降到6386床,目前剩6380床,若護理師持續減少,各醫院關閉病床潮會越來越嚴重。尤其桃園在急診室等床逾24小時的病人占總急診人數從2022年的1.8%、去年的2.7%,今年提高到3.4%、約284.6人,提升快1倍,高於全國平均3.34%,醫療量能亮紅燈,有住院需求民眾永遠都在等病床。「關鍵仍是醫護人力!」劉宜廉說,桃園護病比皆符合規範,但也不諱言,全國都鬧護理荒,曾任台大醫院副院長的副市長王明鉅也很關心這個問題,內部曾評估自編預算獎勵,但1年要上億元且成效待評估,因此優先朝建構醫護人員優質工作環境方向努力。劉宜廉提到,衛福部已啟動40億元的三班輪值夜班護理人員直接獎勵,並規畫醫院達標獎勵,按人口比例推估,桃園醫療院所將獲近4億補助,部分醫院在尚未領到補助下也先行發給護理師,目前全市護理人員離職率已趨緩,但他也直言衛福部僅針對夜班、急診、ICU等值班護理人員,並未列入門診、一般診所、長照機構、一般護理師或是專業護理師等,會持續研議並與各醫院共同努力,讓桃園市民得到更優質的醫療照護。
不止酒傷肝!他長期喝「這飲品」提神 「肝指數爆表」慘掛急診
都說酒精傷肝,但其實不只酒精會損害肝功能,提神飲料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肝損傷。近期急診醫師賈蔚就分享自己曾經遇到的個案,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前往醫院急診求助,經檢查後確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他卻沒有B型或C型肝炎,也表示自己不喝酒,進一步詢問後才發現是因為長期飲用提神飲料。聯新國際醫院副院長、急診科醫師賈蔚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有一名中年男子因長期感到疲倦無力,某天來掛急診。男子經檢查後,發現肝發炎指數極高,確診為「急性肝炎併黃疸」,但男子自述無家族病史,也沒有亂服用藥物,檢查結果確定並沒有感染B型或C型肝炎,病患也說明自己沒有飲酒習慣。賈蔚醫師進一步詢問後才得知,該病患在工地工作,每當感到疲勞時,就會飲用提神飲料,且頻率還不低,近20年來每天都喝一瓶,近期因體力下降已增加到每天兩瓶,然而因為這些飲料含有高濃度的酒精,長期飲用下來,最終導致男子肝功能受損。賈蔚醫師也解釋,很多人誤以為提神飲料不含酒精,但實際上這些「酒精性機能飲料」含有8%到10%的酒精濃度,比啤酒還高。賈醫師也感嘆,男子並不知道提神飲料含有酒精成分,加上本身工作勞累,長期大量飲用這些飲料,最終導致肝臟無法承受,肝指數爆表。他提醒大家,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任何含酒精的飲品都會增加肝臟負擔,長期飲用會嚴重危害肝功能。衛福部也曾指出,市面上常被民眾當作提神飲料分為兩種:一為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於0.05%的機能飲料,內含咖啡因及綜合維他命等成份,如活力旺、蠻牛、康貝特等,因其被歸列為食品,可在一般商店販售;另一種為酒精濃度高於8%(V/V)以上,內含生藥抽取液及維他命類營養劑,如保力達B、維士比等,為衛福部核准的「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是「指示藥品」,不是提神飲料,依法規規定僅能在藥房或藥局販,且須經藥師、藥劑生指示使用。衛福部解釋,「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其酒精濃度高,攝取過量會抑制人體中樞神經,造成精神肢體不協調等現象;長期大量服用也會傷害肝臟機能。正在服用鎮靜類藥物(如安眠藥)、感冒藥(如抗組織胺)也要避免飲用這類飲品,以避免酒精造成鎮靜效果過份增強。需高度專注力工作者,疲勞時應作適度休息,千萬不要於工作前或工作中使用「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別把「藥」當「酒」喝!身體健康工作安全才有保障。衛福部提醒民眾,不含酒精,或酒精含量低於0.05%的機能飲料,含有高濃度的咖啡因(300mg/600 ml),提神飲料能發揮提神的關鍵,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咖啡因的刺激,這種預支精神和體力的方式,只是短暫性的,且長期飲用提神飲料,可能造成咖啡因成癮現象,導致平常容易出現情緒躁動,不喝情緒就差,反而感覺愈喝愈累,注意力無法集中。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藥劑科鄭淑文主任也表示,含酒精類提神飲品是一種藥品,工作期間盡量不要飲用,以免危害安全,如果真的要喝也是在工作結束後飲用。購買「含酒精之西藥內服液劑」應前往具有藥事人員駐店管理的藥局、藥商購買,並由現場執業的藥師或藥劑生提供專業諮詢說明用法用量後,依指示服用,否則飲用過量,不但無益健康,反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國道1號5車連環撞1人送醫 疑大貨車未保持安全距離釀禍
國道1號南向58.1公里內壢路段,今(30)日上午11點36分發生連環車禍,36歲游姓男子駕駛大貨車,未保持安全距離先擦撞外側護欄後,再撞擊前方47歲吳姓男子駕駛的小客車,最後又波及52歲黃男駕駛的小貨車、36歲吳男駕駛的小客車和44歲郭男駕駛的聯結車,車禍僅造成1人頭暈,送醫後無大礙,詳細肇事原因,待警方進一步調查釐清。警方說明,國道公路警察局第一公路警察大隊接獲通報,發生5部車輛連環撞事故,立刻調派巡邏車前往,並通知交控中心、119派消防車和救護車,警消迅速到場後,此事故僅造成小客貨車乘客頭暈,警消立即將乘客送往聯新國際醫院就醫,經檢測並無大礙,警方對5人進行酒測,駕駛酒測值皆為0,事故再中午12點42分排除並恢復通車。警方呼籲,駕駛應遵守《交通安全規則》依速限行車,隨時注意前方車況,保持安全距離,切勿疲勞駕駛,車內所有人均應繫妥安全帶,維護行車安全,防止車禍發生,保障民眾的人身安全。
一堆人「高燒加肺炎」住院!醫曝恐染1病毒:嚴重送進加護病房
人體遭到病毒或細菌入侵,往往容易引起發燒症狀,不過若是高燒不退加上久咳不癒,小心恐是「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在作怪。對此,聯新國際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尚謙示警,從兒童、成人到長輩都有可能遭到該病毒「無差別攻擊」,嚴重甚至需入住加護病房治療。醫師李尚謙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近期因高燒不退加上肺炎住院的患者不斷攀升,但這些人既不是感染流行性感冒,也不是腺病毒或其他病原體,而是遭到「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侵襲。李尚謙指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最惱人的症狀除了咳嗽外,就是跟「燒久姬」腺病毒一樣高燒不退,且該病毒不只攻擊孩童,而是會進行無差別攻擊,「從小朋友到老年人都會被感染,嚴重甚至會因為此病毒而住進加護病房」,但住院病患仍以孩童跟長者為大宗。李尚謙說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的潛伏期約為5至6天,兒童常見症狀為咳嗽、流鼻水、喘及發燒,住院常見原因是急性細支氣管炎和肺炎;相較於孩童,成人感染該病毒的主要症狀為咳嗽、鼻塞、流鼻水及聲音沙啞,發燒比例較低,但老年患者則容易喘息與呼吸困難。對此,李尚謙也示警,感染該病毒的發燒時間約2至3天,甚至可能持續長達一周,且需要住院治療的患者中,臨床表現可以從支氣管炎或哮喘,惡化成嚴重的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因此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才能預防病毒找上門。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 無懼戰火災害展現人道光輝
第八屆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典禮於24日(五)於衛生福利部辦理,今年共有三位個人及三組團體獲頒個人獎及團體獎肯定。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另一亮點為首次頒發年度緊急人道援助獎,2023年初的土耳其大地震導致近六萬人死亡、十餘萬人受傷。當至暗時刻降臨,屏東縣政府消防局特搜大隊整裝即刻救援,給予土國人民來自八千公里外的關懷與協助。本次得獎者背景多元紛呈,個人獎部分,振興醫院魏崢醫師為國內心臟外科的引領者之一,完成許多全球首例的心臟外科手術,包含越南第一例心臟移植,以及發展台灣首件通過美國FDA許可的植入性心血管醫材,讓世界看見台灣心臟外科的實力。林口長庚李奇龍醫師被譽為「亞洲婦科微創之父」,在婦科領域著力甚深。除了代訓海外醫師近200名,至今已完成超過一萬例腹腔鏡或達文西手術,更集合亞洲及大洋洲各國醫療機構成立亞太婦科微創協會。聯新國際醫院許詩典醫師自2007年起便長期投入尼泊爾義診,至今以往返尼國50餘次,號召63梯次的行動志工共同參與,診治超過四萬人次當地病患。許醫師並在尼國推動永續醫療站及校園中央廚房,逐步完善尼泊爾的公共衛生。國際醫療典範獎頒獎活動現場大合影(圖/衛生福利部提供)。團體獎部分,欣向美牙醫診所以高端器材及專業服務立足業界,不但參與貿協國際醫療推廣活動,更為衛福部國際醫療計畫會員。欣向美牙醫診所積極推動參加國際認證輔助,讓更多海外僑民及國際病患在尋求醫療協助時,有機會選擇台灣牙科的專業協助。馬偕醫院國際醫療中心2023年前往烏克蘭進行義診,作為亞洲首支前往烏克蘭的醫療團隊,除了提供醫療服務,亦進行手術示範交流及醫學教育,讓醫療資源緊缺的烏克蘭獲得協助,更讓世界看見來自地球另一側人民的關懷與支持。員榮醫院國際醫療部自2017年起組團赴蒙古義診;作為地區醫院,即便資金籌措不易,員榮醫院仍展現對蒙古的關懷。除了以代訓及線上教學指導當地醫療人員,自2022年起開始派駐醫院護理主管進駐蒙古,透過醫療協助落實醫療外交。本屆國際醫療典範獎亦首次頒發「國際醫療特殊貢獻獎」,獲獎者邱泰源醫師關注醫療領域已40年,邱泰源醫師長期推動台灣安寧緩和照顧與世界接軌,創立醫療旅遊醫學教育中心,讓台灣在競爭激烈的旅遊醫療商機保有一席之地。邱醫師為台灣醫療發生不遺餘力,不僅以行動努力推動台灣重返WHA,更獲頒世界家庭醫師組織(WONCA)「榮譽終生直接會員」,成為台灣家庭醫學界獲頒此殊榮第一人。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蒞臨致詞祝賀(圖/衛生福利部提供)。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周志浩致詞時指出,台灣國際醫療不只由醫療及護理界推動,包含消防機構、外貿協會、學校團體及新聞從業者亦共同加入,透過各自的專業擴大台灣在醫療、急難救助、物資援助及媒體曝光,擴大台灣國際醫療的影響力。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表示,2023年是個不平靜的一年,大型天災及區域衝突的新聞占據媒體版面,在這個人心動盪的時刻,台灣對國際的貢獻不減反增,不只前進戰事前線,也深入災區核心,讓國際收災民眾感受到來自台灣的溫暖。評審團總召石曜堂提到,本屆得獎者行跡令人動容,只有走出台灣,才能看見台灣在國際的困境;只有走進災區,才能讓醫者重拾習醫初心;只有深耕當地,才能讓更多人認識我們腳下這塊養育著2,300萬人的土地。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理事長李偉強談到,台灣的國際醫療發展已愈趨健全,Inbound與Outbound醫療並重發展。Inbound醫療機構除了成為台灣國際醫療會員機構成員,亦積極從事海外醫療認證及加入國際醫療聯盟。Outbound以義診、示範教學、建立當地公衛體系等作為長期工作,當國際社會發生突發災害,台灣的任務性醫療援助團隊前往即刻救援。展望未來,國際醫療衛生促進協會將持續關注國際醫療的永續發展,讓醫療從業人員能夠在公益與商業間取得平衡。
9旬老翁求「腎」利!「酮酸胺基酸療法」遠離洗腎與肌少症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俐綺報導】一名90多歲的慢性腎臟病老翁,三年前疾病進展至第五期,原本醫師建議採取透析治療避免病情惡化,但親友擔心影響生活品質,輾轉至聯新國際醫院尋求第二意見。經與醫師充分討論,採取「酮酸胺基酸療法」,並搭配低蛋白飲食,不但未出現腎友常見的「肌少症」,病情亦穩定控制近三年,且未進入洗腎狀態,追蹤期甚至回到腎臟病第四期,成功延緩洗腎危機。第四、五期腎友「低蛋白飲食」 逾六成有「肌少症」!聯新國際醫院腎臟科主任胡豪夫表示,對於腎臟病友來說,因蛋白質代謝產物為尿毒素的主要成分,增加腎臟負擔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必須降低蛋白質攝取量,飲食多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但因蛋白質攝取減少或不足,同時也恐提高肌少症風險。慢性腎臟病目前分為五期,第一至三期肌少症風險較低,而第四、五期有逾60%腎友有肌少症,也是患者看起來瘦弱的原因之一。肌少症是肌肉質量及強度的流失,患者多有疲累不適、身體無力感,同時因肌肉無力,恐會有行動不便、虛弱現象,嚴重影響腎友生活品質,甚至有死亡風險,讓人恐懼。胡豪夫表示,肌少症主要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大多是老化造成,多發生於50 歲以上中老年人,每年肌肉質量流失 1-2%以上,易造成骨折及其他併發症,死亡率高。次發性則是因為其他疾病影響,包含上述提到的腎臟疾病、器官衰竭及其他發炎性疾病等造成;可能也與心臟疾病、癌症、內分泌功能異常、腸胃疾病導致營養吸收不佳等有關,因此不可不慎。提早採取「酮酸胺基酸」治療 有望延緩洗腎危機!胡豪夫說明,腎友降低肌少症風險,也有利於腎臟疾病控制;以上述患者來說,因屬於年長者,洗腎恐讓患者身心俱疲,經過討論後建議可以「酮酸胺基酸」治療搭配低蛋白飲食。藥物藉由轉胺作用(transamination),將酮酸胺基酸在人體內合成新的必需胺基酸,減少含氮廢物的產生、延緩洗腎、同時減少肌肉流失。他進一步提到,在一篇人體試驗中,發現腎病患者減少蛋白質攝取的情況下,身體會變相提高肌肉合成效率,尤其在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的組別效率最高。近年台灣花蓮慈濟團隊的臨床研究中,也統計了一百多位高齡腎友,透過酮酸胺基酸的治療,防範肌肉流失並避免脂肪堆積。胡豪夫建議,患者在進入第五期或需洗腎之前,可將需求與醫師溝通,諮詢其他治療方式來延緩腎臟病惡化。若是經濟狀況許可,第三、四期患者,也可與醫師討論,有機會提早透過低蛋白飲食搭配「酮酸胺基酸」治療,避免疾病惡化,來延緩洗腎危機,也能降低肌少症風險。腎友平日需「減法飲食」 結合有氧運動、簡易重訓醫師最後提醒,慢性腎臟病患者平日最重要的是飲食控制,透過減法飲食,攝取天然食物,營養均衡,不吃加工食品,減少腎臟負擔。同時也需控制糖尿病及高血壓等共病,避免影響腎臟病情;平時也可透過運動,包含有氧運動結合阻力訓練,甚至簡易重訓來改善肌肉力量。
桃園猴痘感染累積19例多有這行為 衛生局籲高風險族群快打疫苗
桃園市感染猴痘人數至17日累積19例,確診案例多數有高風險未保護性行為,桃園市衛生局呼籲,如果曾與猴痘確診者發生性行為或密切接觸,建議儘早與衛生局聯繫,協助安排至指定醫院接種猴痘疫苗。衛生局表示,桃園市至17日累計19例感染猴痘,確診案例多有高風險未保護性行為。此外國內猴痘疫情仍屬高原期,衛生局呼籲有較活躍的未保護性行為之民眾,建議儘速前往指定醫院接種猴痘疫苗,保護自身健康。已經接種第1劑猴痘疫苗者,記得攜帶預防接種紀錄卡(小黃卡)或出示健康存摺,提供醫療院所人員確認間隔4週以上,才能接種第2劑猴痘疫苗。衛生局也呼籲,避免與陌生人親密接觸或發生未保護性行為、減少性伴侶數,降低感染的機率。如果曾與猴痘確診者發生性行為或密切接觸,建議儘早與衛生局聯繫,協助安排至指定醫院接種猴痘疫苗。目前桃園市提供猴痘疫苗的醫院,增加為7家,包括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新屋分院、龍潭敏盛醫院、天成醫療社團法人天晟醫院及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聯新國際醫院、經國敏盛醫院。
地震來別跑 醫推人類另1項「生存本能」:想想看多少動物會裝死
台東池上昨(18日)下午發生規模6.8地震,造成花東傳出嚴重災情,至今仍有餘震,讓民眾憂心忡忡。到底地震來臨時,該如何反應呢?對此,聯新國際醫院副院長、急診科醫師賈蔚就給出答案了。「地震是先跑還是先躲?」賈蔚在粉專《賈叔叔的會客室》指出,人類在緊急狀態,多會啟動一緊急避難反應以求自保,這本能反應多半是逃跑,像是路上遇到迎面衝來的流浪狗、夜間遇上行為怪異的尾隨者、大厦裡聞到煙味看到了火焰,許多人下意識就是「快跑」。然而人類的本能反應,有時未必是最有保障、最安全的。賈蔚舉例,遇到流浪狗,不要靠近直視狗的眼睛,可能比快跑更能避免傷害;夜間路上遇上尾隨者,拿出手機通話,大聲說出你的位置,可能比快跑更有效嚇阻犯罪行為發生;高樓裡遇到火災,立刻關門等待救援,有時則比不知跑上還是跑下,更有避免嗆傷死亡的機會。賈蔚說明,地震通常持續時間短暫,建物搖晃時匆忙跑出戶外,可能有更高的機率被掉落重物砸傷,被尖銳物切割傷、穿刺傷,而且在搖晃時移動,本身就存在極高受傷的風險。因此,人類此時應該展現另一項生存本能「示弱」,「想想看有多少動物會裝死」。賈蔚透露,地震來時先別急著跑,應遵循3步驟「蹲下」、「掩護」、「緊抓」。蹲下可以避免搖晃中跌倒,順勢雙手保護頭和身體不被掉落物擊傷,而且仍然可以慢慢移動。待在原地,受傷的機會通常不會更高。接著,找到堅固的硬頂遮蔽掩護,在地震搖晃時,緊抓保護自己的遮蔽物,也抓緊身旁的家人。他認為,比起立刻逃跑,這3步驟當然不是示弱,是先人的經驗,留給保護我們的智慧。
阿嬤腳痛忍1年 去檢查「骨頭竟糊成一片」…她回一句話讓醫師好心疼!
許多醫師都見過為生活打拼卻弄壞身體的案例,但一名罹患髖關節股骨缺血性壞死的阿嬤,卻讓醫師林頌凱相當心疼又不捨,因為這名為了家計,每天忍受劇痛搬運幾十斤重物的老婦人,一聽到必須動手術,就深怕自己住院會讓家中經濟受影響,孫子也沒人照顧而陷入兩難。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中心主任林頌凱表示,這名60多歲阿嬤因腳痛到無法行走就醫,檢查後發現她疼痛指數高達10,且右腳無法撐地,後經X光確認有脊椎滑脫、髖關節明顯缺血性壞死,其中髖關節壞死部分還「糊成一片」,於是緊急給予藥物治療並安排進一步檢查。阿嬤一周後回診時表示,一旦停用止痛藥「連躺著都難受」,林頌凱指出,阿嬤出現缺血性壞死的右髖關節股骨已無法承受她的身體重量,所以才會讓阿嬤相當難受。林頌凱進一步詢問發現,原本應該要含飴弄孫的阿嬤,困於家計到水果店打工,每天搬運數十斤重水果,沒想到1年多前以為是拉傷的小傷,竟會痛到她忍受不了辭職就醫。林頌凱告知阿嬤必須動刀治療才能根治疼痛,但阿嬤一聽到要開刀立刻紅了眼眶,表示自己「沒錢沒保險」,家裡又有孫子要她照顧,還擔心健保給付的置換品材質差,可能沒過幾年又要開刀。林頌凱向阿嬤表示,其實健保給付的不只品質好,且置換品只要保養得宜可以用上15到20年,這才讓阿嬤放心動手術。林頌凱表示,造成阿嬤髖關節股骨缺血性壞死的主因為使用過度,曾有扭傷、跌傷、挫傷等舊傷,或是年輕時服用類固醇、酒精等都會造成單側髖關節缺血性壞死,且阿嬤的股骨已經壞死碎裂、往外往前半脫位,只剩手術一途。他也提醒櫃姐、老師等需長時間站立,或從事搬運物品工作與激烈運動者,都要注意髖關節,一旦痛感持續2天以上未緩解,甚至影響到走路就必須就醫。
客運擦撞「左右搖翻覆」車身橫躺…全車15人傷 驚悚畫面曝光
國道3號南向57.5K處今(1日)中午12時左右發生客運翻覆事故,一度封閉全線車道,進行車輛拖吊;而車上共有20人,其中15人輕微擦挫傷,分別被送往3間醫院救治。最新畫面也曝光,客運疑似因變換車道不當,擦撞大貨車,接著失控翻車。從畫面中可以看見,遊覽車擦撞小貨車的後車身後,突然失去重心,整台車身搖搖晃晃,最後重甩橫躺在地,幾乎佔據3線道。警方表示,今(1日)中午12時接獲通報,國道3號南向57.6公里處有事故,立即派遣所屬巡邏車前往處理,並聯繫交控中心通知事故處理小組前往,於事故上游CMS可變字幕提醒用路人注意前方路況及聯繫警察廣播電台加強宣導。客運駕駛疑似因變換車道不當擦撞。(圖/翻攝畫面)警方初步調查,57歲蔡姓男子駕駛客運,疑似因變換車道不當擦撞由潘姓男子駕駛的大貨車之左後車身,接著失控翻覆;遊覽車上包含駕駛,還有乘客19人,一共20人,其中15人輕微擦挫傷,分別送往龍潭國軍桃園總醫院、平鎮聯新國際醫院及中壢天晟醫院診治。蔡姓客運駕駛經過酒測,酒測值為0,至於事故發生原因仍有待釐清。警方提醒,變換車道不當,為高速公路事故常見的肇事因素,除處罰新台幣3000至6000元,若因而肇事致人重傷或死亡,亦將吊扣或吊銷駕照。公路總局表示,本次事故為亞聯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1728】臺北市→國道3號、1號→新竹市」國道客運路線營業大客車,2009年8月出廠,上次檢驗正常,下次定檢日為8月18日,車駕籍均正常。公路總局指出,針對本次事故初步瞭解,蔡姓駕駛本日至事故發生時駕駛時間共計2小時48分,前1日(7月31日)駕駛時間為7小時58分;公路總局已要求亞聯汽車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妥善處理相關傷者後續理賠事宜,另台北區監理所也於今(1日)前往該公司進行全面安全查核。
桃機檢體多處「福又達」負責 未採取公開招標引揣測
食藥署日前核准「福又達」公司進口韓國家用唾液快篩,不但申請僅2周就獲准,再加上被發現其創辦人正是高端疫苗總經理陳燦堅,讓立委質疑並不單純。事實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在桃園機場的PCR採檢工作,也有多處是由福又達負責檢驗的部分,甚至未採取公開招標方式進行,引發揣測。福又達獲准進口家用唾液快篩消息曝光後,有網友張貼圖文,指他去年參加帛琉疫苗團,出發前在桃園機場的檢測公司也叫「福又達」,而PCR一次費用要5000元,「這樣你們懂這操作了嗎?」據了解,2021年4月,帛琉疫苗泡泡旅遊團,參加泡泡團旅客在出發前,必須在桃園機場做PCR檢測,當時篩檢1次的費用要新台幣5000元,而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未經招標程序,同意由福又達醫事檢驗所負責採檢作業。另在2021年7月2日實施入境旅客普篩,福又達被指揮中心議定負責第一航廈入境旅客的採檢,第二航廈則由林口長庚醫院與部立桃園醫院負責,直到有立法委員發現採檢的費用龐大,因疾管署是政府單位,負責桃機採檢項目應該要採公告標案方式進行,或者由政府所屬的部立醫院承接。經立法委員質詢後,桃園機場篩檢工作改為公開招標,並自2022年1月17日起,第一航廈由聯新國際醫院負責,第二航廈則由部立桃園醫院負責。另外,疾管署機場工作高風險人員列管監測唾液採檢作業,是由疾管署人員自行採檢,檢體指定送至福又達檢測,而不同於桃機各單位高風險人員列管監測唾液採檢,則是由部桃、聯新、敏盛等3家醫院輪採。
堅守崗位!正妹護理師打疫苗高燒42度 退回39度後立刻衝急診室上班
國內疫情持續延燒,堅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除了繃緊神經抗疫,也利用社群網路呼籲民眾「堅守在家」。日前一名桃園聯新國際醫院劉姓護理師就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因為體質關係,打完疫苗後高燒到42度,但由於醫院急需人手,降回39度後她立刻回到工作崗位,上急診大夜班,文章也呼籲「為了你們我們堅守崗位,為了我們請你們堅守在家」。「中時新聞網」報導,桃園聯新醫院劉姓護理師5月18日施打新冠疫苗,卻因個人體質特殊,高燒到攝氏42度,第2天體溫雖稍降,但仍超過40度,直到第3天體溫降到39度,她立刻返回急診崗位上班。她在臉書發文分享這段經歷,同時呼籲民眾齊心抗疫,醫護人員為了民眾健康堅守崗位,也希望大家挺醫護,好好待在家;文章也附上圖片,透露因為長時間配戴N95口罩,臉部即使貼了人工皮,還是有皮膚壓傷。劉姓護理師在臉書發文呼籲民眾團結抗疫。(圖/翻攝自臉書)PO文一出讓許多民眾直呼心疼,留言「醫護人員真的超級超級辛苦,看了超不捨」、「謝謝你們的付出,保護好自己」、「感謝全部的第一線防疫人員」。
女外送便當跌落2.5公尺深貨梯慘死 員工等嘸午餐一看電梯嚇傻
桃園市一名56歲劉姓女子在便當店工作,2日中午12時,赴平鎮區平東路一家電子公司送便當,未料竟摔落深達2.5公尺的貨梯電梯井,公司員工遲遲等不到便當下樓查看,竟發現劉女慘摔在地,嚇得緊急報案叫救護車,在救護人員到達時劉女已無呼吸心跳,被送往聯新國際醫院急救,仍搶救不治宣告死亡。據了解,劉女當時疑似自行打開貨梯柵欄門,未料貨梯還未抵達1樓,她踩空摔落約2.5米深貨梯最下層,消防人員抵達立即使用雙節梯下降,並用長背板將患者固定,順利將劉女救出,送醫後仍傷重不治。檢察官3日率同法醫進行相驗,發現並無外力介入,而業者廠區設備是否有安全疑慮需進一步調查。
桃醫清零計畫最後倒數!漏5看護尚未採檢 業者盡速聯繫
衛福部桃園醫院今天是「清零計畫」最後一天,因今天僅不到300名醫護、外包人員尚未採檢,並未湧現人潮,不過有看護管理人發現5名看護尚未採檢,趕緊聯繫請他們盡速到醫院。該管理人說,他管理約百名看護,之前已經陸續看護採檢,但他發現還有5人尚未到醫院,也連忙電話催促。1名來自大陸湖南的看護說,之前在桃醫12樓骨科,原本在聯新國際醫院服務,半年前轉到桃醫。知道群聚爆發時相當緊張,所幸2採陰。
中壢普忠地下道4車連撞 7人受傷3送醫
桃園市中壢區普忠路地下道8日晚間近9點發生4車連環撞的意外事故,現場有7人受傷,其中有3人由救護車送醫,所幸意識都清楚並無生命危險,而現場事故車輛車頭嚴重毀損撞爛,也影響到交通造成打結。中壢普忠路地下車4車連環撞,車頭撞爛3人送醫。(圖/消防局提供)警方初步調查,當時先是一輛自小客車A行經地下道時,因未注意車前狀況直接衝撞前車B,而B 又因為力道過猛,衝向對向車道讓另外一台自小客C無辜遭受波及,C遭撞後原地打轉,後方D車因反應不及又直接撞上去,造成連環4輛車追撞。整起事故因為駕駛受傷送醫,後續將以抽血確認各車駕駛是否有酒駕情事。其中受傷送醫的3人,分別為40歲劉姓男子左前臂骨折、嘴唇撕裂傷、腰痛,和另一31歲劉男皆送往中壢天晟醫院救治。另49歲李姓男子受困車內被消防人員救出,傷勢則是頸椎疼痛、腹部及背部瘀傷、右腳踝骨折、多處擦傷送聯新國際醫院,所幸3人皆意識清楚。中壢普忠路地下車4車連環撞,車頭撞爛3人送醫。(圖/消防局提供)
高溫難耐狂喝冰飲 小心「陰暑」找上門
面對發威的秋老虎,許多人會選擇痛飲冰鎮後的飲品,亦或是走進室內就打開電扇與冷氣,消除暑意。但聯新國際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黃麟峰則告誡,若頻繁出入溫差大的環境或食用過多的冰品與飲品後,則出現疲倦、腹痛等症狀,可能就中「陰暑」。於中醫學理上,中暑可分成「陽暑」與「陰暑」,「陰暑」就是俗稱「冷氣病」的其中一種,其症狀會出現疲倦,頭悶痛、腹痛與腹瀉、身體微熱卻不出汗、消化不良等。黃麟峰解釋,頻繁出入溫差大的環境,或是大量出汗時開電風扇直吹。導致身體表面的熱氣被迅速帶走,毛孔急遽收縮,熱氣無法有效排出體外,就會出現冷氣病,其症狀類似小感冒。若喜好喝大量冰的飲品或多吃瓜果等生冷食品,黃麟峰則回應,這會導致腸胃無法適應急遽的溫度變化,出現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出現陰暑症狀,黃麟峰建議,平時需培養運動習慣,讓身體排汗與熱氣,緩解頭痛與疲倦等不適感。如有腸胃不適,則可熱敷腹部、喝溫開水或薑湯與吃少量的不辣的咖哩,即可達到調解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