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沙啞
」 咳嗽 食道癌 肺腺癌 胃食道逆流 肺癌![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2/391872/sm-5576fb2c291c8f8bd9121a16567c8e13.jpg)
林珍羽自爆罹肺腺癌!醫示警咳嗽「超過這時間」要小心:初期常被誤認是感冒
民眾黨台北市議員林珍羽昨(22日)自曝,從不抽菸的她,竟被檢查出罹患肺腺癌第一期,所幸經手術後恢復狀況良好。對此,醫生示警,肺癌初期因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往往被發現時癌細胞已經擴散,且有高達近8成的病患,確診時已是晚期。林珍羽昨(22日)在臉書發文透露,從來沒抽過菸的她,近日進行健康檢查時竟被告知,罹患肺腺癌第一期,得知當下她腦袋一片空白,隨即疑惑為何會染上此疾病,「我們沒有家族病史,平常作息勉強算正常、沒有抽菸,怎麼會有毛玻璃狀肺結節?」並呼籲大家,千萬別以為自己的身體很健康,就忽略了定期做健康檢查的重要性。事實上,癌王「肺癌」已連續20年蟬聯國人10大癌症排行第1名,國民健康署也指出,像是菸害、空氣污染、特殊職場或居家環境暴露、肺癌家族病史、肺部相關疾病史、炒菜油煙等,都是導致肺癌的誘因。對此,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程建博曾表示,肺腺癌是肺癌的其中一種,因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且有將近75%的肺癌病患,被發現時已是第4期,呼籲民眾若出現包括咳嗽持續2周以上、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及咳血等8症狀,應盡速就醫檢查。另外,新光醫院院務顧問、胸腔科權威醫師高尚志也曾提醒,像是抽菸者、慢性肺部及氣管疾病者、具肺癌家族史、女性等4類人,都是罹患肺癌的高危險族群,需定期進行肺癌篩檢,並建議高風險族群「別只做X光檢查」,因為很難揪出小病灶,應該做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才能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46/387646/sm-ca1ac087c68da679b0c64041393d47fe.jpg)
聲音沙啞超過1週注意!伴隨3症狀「恐是腫瘤」 醫示警:快檢查
聲音是人與人之間每天溝通的重要工具,有時說太多話或歡唱完,難免出現「燒聲」的狀況,然而當聲音沙啞持續1週以上,可能不只是普通的「嗓子疲勞」。醫生提醒,如果聲音沙啞持續超過1週,且伴隨聲音低沉、喉嚨疼痛或壓迫感等症狀,就可能就與聲帶結節、息肉或腫瘤有關,應盡快就醫檢查。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胡皓淳在臉書粉專發文,如果聲音沙啞在清晨特別明顯,伴有喉嚨灼熱感或反覆咳嗽,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建議避免睡前2至3小時進食,減少胃食道逆流的機會,或使用制酸劑或其他藥物來控制胃酸,減少對聲帶的刺激,也可以提高睡眠時枕頭的高度,減少胃酸逆流至食道和喉嚨。醫師指出,如果聲音逐漸惡化,且恢復時間越來越長,或聲音低沉、沙啞到無法正常交流的程度,以及說話時會明顯感覺到喉嚨疼痛或壓迫感等情況,就可能就與聲帶結節、息肉或腫瘤有關;另外,有些慢性疾病如甲狀腺問題、過敏性鼻炎或慢性支氣管炎,也可能影響聲音的清晰度。胡皓淳強調,如果沙啞同時伴隨其他症狀,如疲勞、體重變化或呼吸困難,強烈建議與醫生詳細討論病史,進一步進行檢查,醫師會使用像是軟式喉鏡或硬鏡,觀察聲帶和喉部的健康情況,排查發炎、結節、息肉或腫瘤的可能性。另外像是聲音分析,透過錄音分析聲帶振動的頻率和音質,了解聲帶功能是否正常,也可能會透過影像學,如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用於檢視喉嚨或附近區域是否存在病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0/385670/sm-a3fdc1a922157c83ab43620ecc01c7f4.jpg)
中國爆發「人類偏肺病毒」台灣去年已有! 5歲以下孩童要當心
中國近期爆發多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其中又以人類偏肺病毒(HMPV)為大宗,與新冠肺炎相似,入冬後在中國明顯增加,尤其以14歲以下及北方省區尤其明顯,目前沒有疫苗,甚至也沒有抗病毒藥物。前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林氏璧表示,人類偏肺病毒(HMPV)是中國採用的名字,在台灣稱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並不是是病毒,2023年台灣已流行過一波,所以不必太緊張。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臨床表現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相似,常見症狀包括咳嗽、發燒、鼻塞、呼吸急促、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等。傳播方式主要透過飛沫傳染,潛伏期約為3至6天,輕症者大約1週左右,症状可以逐渐獲得缓解。林氏璧表示,人類間質肺炎病毒之前在台灣被稱為「小孩殺手」、「恐怖肺炎」,但該病毒每個人遲早會得,躲也躲不掉,「保持平常心,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把過敏控制穩定,感染後也不至於太嚴重。」林氏璧也說,該病毒全世界都有,而且是造成5歲以下小孩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僅次於RSV。但就算被感染了,絕大多數都能靠自己的免疫力恢復,且疫苗已經在研究、進行中,可以期待未來是否會問世。最好的預防方式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提高自身免疫力,在室內也要通風,避免前往流行疫區、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勤洗手,沒洗手別亂摸眼、鼻等部位。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3/385463/sm-4cd378e11f3f7e995b6317318fa3583c.jpg)
與新冠類似…陸人類偏肺病毒升溫「3族群最危險」 醫示警:無疫苗和特效藥
中國近期爆發多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疫情,其中又以與新冠肺炎相近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為大宗,在入冬以後明顯增加,特別是14歲以下的兒童,老年人和幼童都是高危險群,傳染途徑、預防方式等也曝光了。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日前發布「全國呼吸道傳染病監測情況」,提到急性呼吸道呈上升趨勢,其中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感染逐漸變多,而這一個病毒是直到2001年由荷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據了解,人類偏肺病毒(HMPV)又稱「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臨床表現和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相似,常見症狀包含發燒、咳嗽、鼻塞、呼吸急促、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等,嚴重可能發展成細支氣管炎、哮吼、熱痙攣、肺炎及腦炎等;有過敏體質的人,很可能誘發哮喘或氣喘發作。人類偏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和特效藥物。(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人類偏肺病毒主要透過飛沫傳染,以直接、間接性的接觸傳染,潛伏期約3~6天,症狀輕者大約1周左右可以逐漸獲得緩解。其中,5歲以下兒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都是高風險族群,可能引發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無疫苗和特效藥物,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想要避免感染人類偏肺病毒,要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並提高自身免疫力,此外室內也要通風,避免前往流行疫區、戴口罩、減少出入人多的場所、勤洗手,沒洗手別亂摸眼、鼻等部位。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接受《中央社》訪問,透露都是受免疫負債影響,人類偏肺病毒目前沒有疫苗,也沒有抗病毒藥物,除了幼兒、老人和免疫力較差者,若有糖尿病、腎病或肝病等慢性疾病,也要注意,一旦發生感染,只能使用氧氣、呼吸治療,萬一變嚴重就只能靠運氣了。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3/373713/sm-264f6350cc93e988f2ea9e5dfb35efd1.jpg)
住院孩童有5成染「黴漿菌」 醫提醒:過敏兒更需多加注意!
日本感染黴漿菌人數暴增,國內似乎蠢蠢欲動,亞大醫院兒科醫師發現近一週來,因黴漿菌感染住院的病童比例大增,症狀以發燒、久咳不癒及喉嚨痛表現,甚至出現肺炎重症,讓家長忙得不可開交。住院五成感染「黴漿菌」 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每到秋冬季節就是流感、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腸病毒等呼吸道病菌流行高峰,尤其腸病毒目前還處於流行期,近來卻發現黴漿菌感染比例逐漸攀升,目前住院病童中,就有將近五成檢驗出感染黴漿菌,其中還有病童出現肺炎症狀,「肺部X光白了一片」!鄭詩橤指出,黴漿菌是兒童常見呼吸道病菌之一,全年可見感染案例,潛伏期約1至4週不等,感染途徑多經由飛沫傳染,傳染力極強,因此常見同班同學或全家人接連「中標」,症狀則包括發燒、咳嗽、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和輕微腹瀉等,臨床上會藉由抽血檢查血清抗體或快篩檢驗加以確認。「會走路的肺炎」 過敏兒恐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由於患者初期會先以低燒症狀表現,精神狀態多半都還算良好,有些人因為免疫力較佳,甚至可能完全沒有症狀,因此也被形容為「會走路的肺炎」,很容易被忽略,往往都是等到燒退,卻發現久咳不癒,甚至咳上1-2個月,才會就醫治療揪出病因,不少幼童因免疫力較弱,可能重複感染,不斷進出醫院,讓家長們疲於奔命。鄭詩橤表示,目前院內住院病童中,有將近一半抽血檢驗後,確認是感染黴漿菌。尤其對過敏兒來說,萬一久咳引發過敏性氣喘,會讓病情拖得越久、更複雜,治療過程也更加棘手。外出戴口罩、勤洗手 流感疫苗可降「合併感染」風險因此,鄭詩橤提醒,平時盡量避免進出人潮擁擠的公共場合,一旦外出,也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自我防護工作,加上即將進入流感高峰期,雖然流感疫苗無法防範黴漿菌肺炎,但可降低「合併感染」風險避免病情加重,因此鼓勵民眾或兒童施打疫苗,以提升防護能力。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71/373471/sm-821f8fa1f274e8fe6ae8ba4d25e5d294.jpg)
小嫻念屏大音樂系考前病倒又被嗆!她罕落淚哭訴「希望身邊有個人」 無助模樣曝光
44歲藝人「小嫻」黃瑜嫻去年考上屏東大學音樂系,經常會透過影片分享學生生活。近日面臨期中考的她,透露考前生了場大病,還吃藥吃到哭出來,讓她忍不住發文分享心情表示,「生病的時候,就會很希望身邊有個人」。小嫻罕在鏡頭前哭泣。(圖/翻攝自小嫻YT)影片裡可以聽見小嫻聲音沙啞,堅強的她一個人去看醫生、打點滴,小嫻在YouTube頻道上傳影片,透露最近要期中考,偏偏又疑似感冒,腹瀉不止,只好趕赴醫院就診,躺在病床上的小嫻還不斷碎念,「我想要回去上課,因為請假好麻煩哦」。44歲的小嫻今年9月回歸學生身分,成為屏東大學音樂系大一新生,並高居榜首,重返校園念書,她並非科班學音樂出身,很多東西都要重新學過,加上對自己要求標準高,坦言壓力很大。小嫻在31日上傳的影片中,分享期中考周日常,由於因為壓力太大、沒睡飽,導致免疫力下降染上感冒,一度進急診室吊點滴。恢復單身兩年的她,在車上吃藥時,也突然因為孤單感襲來,忍不住落淚表示,「生病的時候,就會很希望身邊有一個人」。小嫻同時好奇提問觀看影片的人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心聲。抒發完情緒後,小嫻勉勵「一個人就是要勇敢堅強加油」,她也透露,留言區有網友的言詞相當不留情面,甚至其中有人批評「連屬七和弦都不知道,真不知道妳是怎麼讀音樂系的」;對此,小嫻高EQ地回覆,「我是真的不知道啊,所以才要來學習啊」。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9/371719/sm-0027cd51bf42c1f4a3a4b83fb4373a04.jpg)
嗓音會跟隨年紀老化! 專家授「6護嗓妙招」
隨著年齡增長,許多人會開始注意到自己出現皮膚鬆弛、關節不再靈活等身體各部位的變化,但有一個常被忽視的重要部分,那就是「嗓音」。嗓音隨老化改變原本音色 常見這些音質變化亞東醫院耳鼻喉部語言治療師林峯全指出,嗓音也會隨著老化逐漸變得沙啞、微弱,甚至失去原本的音色。老化的聲帶可能會出現變薄、失去彈性等狀況,導致聲音沙啞單調,還容易因長時間說話而感到疲勞,進而出現嗓音顫抖、音高或音量難以控制的問題。保持健康嗓音 六招有效保養嗓音是溝通的重要工具,對銀髮族來說,保持良好的嗓音狀態尤為關鍵。透過適當的保養,不僅能延緩嗓音老化,還能維護聲帶的健康。林峯全語言治療師鼓勵銀髮族以正向心態看待嗓音變化,理解這是自然老化的過程。只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嗓音變化,並結合適當的保健與運動,就能持續享受與他人溝通的樂趣,維持身心健康。1、保持聲帶濕潤:聲帶濕潤對嗓音健康至關重要。聲帶過於乾燥會使黏膜的震動不穩,影響聲音的清晰度,很難發出好聽的聲音。銀髮族應養成定時喝水的習慣,尤其在說話或唱歌前。此外,應避免攝取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飲品,這些飲品會導致脫水,進一步加重聲帶乾燥。2、適度使用嗓音:適度說話或唱歌有助於維持聲帶健康,避免因缺乏用而萎縮。不過,用聲過度也會導致聲帶疲勞。因此,在無其他喉部感染或異常症狀下,每天適度用聲最為理想。3、接受嗓音訓練:就如同鍛鍊身體可以保持肌肉健康,適當的嗓音練習有助於保持聲帶的彈性和力量。銀髮族可以在語言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發聲練習,不僅能維護聲帶健康,還能改善共鳴,使嗓音更有穿透力。4、注意呼吸運動:呼吸是發聲的動力來源。當呼吸淺而急促時,會影響嗓音的穩定度。建議每天練習深呼吸,維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提升肺活量與呼吸控制能力,促進整體嗓音健康。5、避免刺激物質:避免吸菸和暴露在二手菸中,煙霧中的有害物質會嚴重損傷聲帶。此外,減少食用辛辣食物及飲用過熱飲品,以免刺激喉嚨,影響發聲功能。6、定期接受檢查:嗓音保健與其他健康問題一樣,需要定期檢查。建議銀髮族定期至耳鼻喉科檢查嗓音狀況,若發現異常變化應及早就醫。早期發現問題有助於及時採取措施,防止病情惡化。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2/370012/sm-a4ee27f307363fd315aaf0a722d6a508.jpg)
愛徒自招拍戲後告白成功 張鈞甯震驚「什麼時候的事」
張鈞甯擔任青春純愛電影《為我辦一場西式的喪禮》出品人,她帶著劇組演員,同時也是旗下藝人的郭品希,作客POP Radio ⟪POP最正點⟫ ,與主持人林書煒暢聊拍片趣事。郭品希首次挑戰大銀幕,表現卻毫不羞澀,在節目中大方自揭拍片後遇見心儀對象並「告白成功」,令張鈞甯驚呼:「什麼時候的事?」郭品希透露當初試鏡後不顧父母反對,毅然放棄出國留學機會,全心投入劇組,除了上表演課和手語課,他還與導演一起寫下角色功課表,「我寫到哭,因為發現很多沒看到的細節。」郭品希自認透過角色變勇敢,下戲後更遇上心儀對象成功告白,毫不知情的張鈞甯在一旁狂追問細節,開明表示公司沒有禁愛令,要他「放心講」,沒想到郭品希淡定回應:「已經是過去式了。」讓全場直呼可惜,沒機會下戀愛指導棋。張鈞甯私下是個暖心的老闆。(圖/東橫一有限公司提供)郭品希在片中飾演性格外放的高中生,私底下個性卻內斂平靜,笑稱與搭檔楊卓叡彼此「頻率很對」,郭品希分享有一場丟石頭的戲,楊卓叡為了幫他代入情緒,故意躲起來搞消失,「當下我特別emo,丟得很走心!」導演還一連拍了7、8個take,讓他吼到聲音沙啞,結果演完才發現對方根本就在現場。談起對愛徒第一次演戲的評價,張鈞甯大讚郭品希表現沉穩自然,讓她不禁回想起自己剛出道時的青澀經歷,因此她私下常開放後輩私訊解惑,當個暖心老闆。主持人林書煒則詢問,作為前輩會給新人什麼建議?張鈞甯表示:「現場是一個有魔法的地方!」希望新人能在拍攝過程中找答案,同時提醒他們多體驗生活,「要先成為一個人,才有可能成為電影的角色。」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0/368380/sm-028ae813cd8a1d82a6557d5f2f125ada.jpg)
美女主播昔罹肺腺癌0期!蕭彤雯鬼門關走一回 曝這方法盡早發現:不要逃避
男星汪建民罹患肺腺癌四期,癌細胞擴散至腦部與骨頭,7日晚間不敵病魔逝世,享年56歲,噩耗曝光後,曾經罹患肺腺癌0期(原位癌)的美女主播蕭彤雯,在臉書發長文呼籲,肺腺癌是「無聲殺手」,並吐露能夠被「盡早發現」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照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還直言「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蕭彤雯鼓勵民眾做健檢時,必須加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蕭彤雯在2021年做健康檢查時,發現自己罹患肺腺癌0期(原位癌),所幸進行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後,恢復良好,經過復健已恢復健康。她提醒,傳統的X光檢查無法偵測早期肺腺癌,「我從2021年講到現在,X光無法發現早期肺腺癌,但LDCT可以」。蕭彤雯表示,並非只有高危險族群才需要進行這項檢查,許多無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罹患肺腺癌。她強調,因為及早發現才能成功抗癌,身邊很多朋友、粉絲聽眾,也因此去做了LDCT檢查,「不論檢查結果OK、或是跟我一樣發現了早期肺腺癌,我覺得都是非常非常幸運的!」、「除非你已經80歲了,否則我還是希望大家面對健康檢查這件事:不要害怕,不要逃避」。蕭彤雯也曾出書《三明治媽的多重宇宙》,詳細描述被診斷出肺腺癌0期的經歷,她表示,曾有粉絲詢問「妳怎麼會得肺腺癌呀?」、「手術是怎麼做的?」、「會很痛嗎?」,有關怎麼會得肺腺癌這件事,醫師說沒人能給出個答案,但一般認為還是跟空汙有關。蕭彤雯也引用醫師的說法,提到肺腺癌多與空氣污染和油煙有關,尤其是PM2.5等一級致癌物對肺部的影響。她更指出,新聞報導中,醫師指出肺腺癌早期徵兆常被誤認為感冒,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周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但其實等到有症狀出現,已經不算「盡早」了。蕭彤雯也提醒,罹患肺腺癌痊癒之後,就極力分享3個觀念:1、X光無法發現早期肺腺癌,但LDCT/CT可以。2、不是只有高危險族群需要做這項檢查(例如抽煙者、有肺癌家族史、常年煮飯吸入油煙、居住在空氣品質差的地點….),以上高危險因子我都沒有,很多肺腺癌患者也沒有。3、台灣女性罹患肺腺癌的比例高於國外,這跟基因有關。蕭彤雯鼓勵民眾做健檢時,必須加做肺部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圖/翻攝自蕭彤雯臉書)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8/368008/sm-e2327c495c97eff134937230d5e9d914.jpg)
汪建民病逝/不是感冒!肺腺癌7大警訊要當心 死亡率最高!免疫治療是救命解方
藝人汪建民去年11月檢查出肺腺癌4期,癌細胞從右肺擴散至頸椎、腦內,他的妹妹今(8)日午間證實,汪建民已在昨(7)日晚間逝世,享年56歲。肺癌連續19年居國內死亡人數第一名,資料顯示,每5位癌症死者中就有1名肺癌患者,不只如此,肺癌也超越大腸癌、肺癌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不只癮君子,更多生活健康的人也罹患肺腺癌,甚至誤以為是感冒而延誤治療。65歲的黃女士愛運動、生活也規律,沒想到8年前竟確診肺腺癌第三期,她以為只是感冒咳嗽,沒想到卻是癌症,確診當天就立即決定動手術,接著再進行化療,2年後以為已經沒事時,卻又發現復發,而且已經轉移到腦部。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表示,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與確診時的期別有關,由於多數患者確診都是晚期,由110年癌登觀察,首次治療為手術者僅佔4成左右,可見大多患者發現時已是無法手術的病況。隨著肺癌備受重視,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從3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這也是台灣首度於肺癌領域獲得健保給付。黃女士接受抗血管新生合併口服EGFR雙標靶治療至今已近5年,目前病況良好。台北榮總胸腔部胸腔腫瘤科主任羅永鴻表示,高風險族群如吸菸、二手菸、家族史應定期檢查,如果出現肺癌常見症狀如久咳不癒、呼吸急促,如果發生持續2周以上咳嗽且未見好轉、咳血、呼吸急促、持續胸悶胸痛、聲音沙啞、莫名的體重下降與食慾不振等症狀,若有以上7大警訊便要有所警惕,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新竹台大分院院長余忠仁表示,國內想要實現「晚期肺癌患者5年存活率倍增」,首先要擴大免疫藥物的給付和應用。健保署去年12月將肺鱗癌免疫治療納入健保給付,醫界呼籲應將給付擴及患者更廣大的肺腺癌,健保署署長石崇良受訪表示,肺癌免疫藥物費用高昂,是否擴大給付還有待相關評估,和廠商議價也持續進行,他透露「應該很快會有好消息」。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66/367966/sm-1fe8da1a2f9c66f6209c4328f4821771.jpg)
汪建民病逝/X光照不出!醫曝8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7成5發現已晚期
藝人汪建民先前透露自己罹患肺腺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擴散到腦部,經過7個月的治療後,仍於昨(7日)晚間離世,享年56歲。依據國健署公布2021年癌症登記報告,連15年居首位的大腸癌,被過去位居第2位的肺癌擠下,肺癌躍升發生人數最高的癌症,成為新癌王。對此,醫生提醒,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易被誤認為是感冒,且有將近75%的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程建博主任指出,肺癌可分為幾個不同種類,其中肺腺癌是目前肺癌中人數最多的,大約有超過6、7成,而肺腺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常容易被誤認為是感冒,有將近75%的肺癌病患,發現時已到了第4期,且有很多人等有症狀再檢查時,都可能已接近晚期,僅約2成能手術切除,存活率在癌症當中算較差的。程建博強調,民眾一旦出現咳嗽持續2週以上、有氣喘、胸痛、背痛、頭痛、喉嚨痛、聲音沙啞、咳血等症狀,應盡早就醫,且若有吸菸史者(含二手菸)、長期暴露在油煙環境的廚師及家庭主婦、暴露工廠廢氣或特殊汙染環境者(如建築工人、油漆工人、礦工等)、肺結核病史、肺纖維化、癌症家族史等都是高危險族群,要定期做肺部檢查。另外,胸腔科名醫蘇一峰也曾透露,一般肺癌要大於1公分以上,才有機會透過胸部X光發現,但仍有許多死角無法看清,例如心臟縱膈前後、肺門大血管處、肺尖處或橫膈下方等,這些地方的腫瘤即便長到4、5公分,仍不易被X光發現,但只要大於1公分就有轉移可能,因此不少肺癌患者明明才照過胸部X光,時隔1年卻被診斷為肺癌末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4/365454/sm-4e84d57b221b8c4c316a956f24a999a0.jpg)
男「不酒不吃檳榔」…首次健檢驚罹食道癌 醫曝1症狀:恐已3期
定期健檢相當重要,可以及早發現潛藏的疾病並提早治療。醫師近日就分享1起案例,一名略為肥胖的40歲男子,平時沒有吃檳榔、喝烈酒習慣,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沒想到首次健檢,竟然就檢查出食道腺癌。對此,醫師特別示警,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發現時通常已經是第三期,在治療上非常困難,因此民眾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把握治療黃金期。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相宏日前在粉專發文分享,先前有名40歲的男子,身高170公分、體重80公斤,BMI指數為28屬於略為肥胖,雖然有抽菸習慣,但不會吃檳榔及喝烈酒,平常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只有偶爾有胃食道逆流、胸口灼熱感等症狀,沒想到首次做健康檢查,赫然發現胃和食道交接處有一個腫瘤,切片後發現是食道腺癌,所幸發現當下為早期,可即早接受手術治療。林相宏說明,食道癌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吞嚥困難,初期是固體食物吞不太下去,經常需要配水,但9成的民眾「要腫瘤阻塞食道近4分之3,才會發生吞嚥困難,通常已經是第三期,在治療上非常困難」。林相宏補充表示,其他不明顯的症狀還包括吞嚥疼痛、胃酸逆流、胸痛等,與胃食道逆流通常難以區分,若晚期還會出現體重減輕、吐血、解黑便及咳血等情況。而肥胖與胃食道逆流都是食道癌的風險因子,建議患者要定期做內視鏡追蹤。至於該如何預防食道癌呢?林相宏提醒,食物方面要避免含有亞硝酸鹽,像是醃漬、燒烤、煙燻、加工肉品等;也要避免過燙的食物,WHO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因此當覺得食物燙口時,儘量等食物稍微溫涼後再食用。最後林相宏強調,食道癌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若出現喉嚨卡卡、咳嗽、常清痰、聲音沙啞、食物逆流、火燒心、胸痛、體重減輕等,務必提高警覺,及時就醫檢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4/365114/sm-2f482a65ab4e194024ccf73541ea456b.jpg)
一直胃食道逆流要注意!恐釀食道癌 醫曝「癌前病變徵兆」
最近研究顯示胃食道逆流病患正在增加,在台灣每4 人就有1人罹患胃食道逆流疾病,特別是年輕上班族,是台灣一個文明病。長期胃食道逆流會變成巴瑞特氏食道,是一種無聲的食道癌前病變,非一般人想的食道逆流而已。統計發現,慢性逆流的病人中有5-10%會發生巴瑞特氏食道的症狀。胃食道逆流後遺症 不治療恐變成食道癌汐止國泰綜合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陳世源說明,巴瑞特氏食道主要是因為長期受胃酸逆流所造成的黏膜病變,是胃食道逆流的一種後遺症。也有證據顯示是由先天的基因變異與後天環境間的許多綜合原因所導致。依據美國胃腸學會的定義,巴瑞特氏食道是指正常食道鱗狀上皮化生變成小腸柱狀上皮而有癌化可能的情形,巴瑞特氏食道的重要性在於它有較高的機會變成食道腺癌。而病程進展會由一開始的上皮化生變成異生,再變成食道腺癌。巴瑞特氏食道無特殊症狀 這些人為高風險族群陳世源指出,巴瑞特氏食道多半沒有特殊症狀。有些會有胃食道逆流典型症狀(胃酸逆流、吞嚥困難、 喉嚨有異物感、胸口灼燒感)、非典型症狀或食道外症狀(慢性咳嗽、哮喘、慢性 喉嚨痛、聲音沙啞、胸痛、牙齒糜爛、體重減輕等)。而年紀大於50歲、長期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抽菸、橫膈裂孔疝氣、中廣型肥胖等,都是巴瑞特氏食道的高風險族群,且男性高於女性。內視鏡切除病灶 降低食道癌風險若黏膜沒有化生不良的話,藥物治療目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1年和追蹤胃鏡。氫離子幫浦抑制劑不但可以避免黏膜從上皮化生變成異生,也可能可以減少巴瑞特氏食道病人發生食道腺癌的機會。近年因為內視鏡治療技術的越來越進步,陳世源表示,除了藥物治療之外,治療的重點是癌前病變或早期癌也是直接用內視鏡方法治療進行病灶切除,以減少日後食道癌的產生。治療巴瑞特氏食道 日常生活習慣也要留意陳世源提醒,抽菸、喝酒、吃宵夜,以及辣和油膩食物、 咖啡、巧克力、碳酸飲料、果汁和薄荷等這些東西減少吃或不吃,因為它們可能會增加食道的酸度和減少下食道括約肌的壓力,更加嚴重胃食道粘膜發炎和創傷。此外,也要注意體重和減輕體重以及平躺時將頭提高。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7/356957/sm-a1d3da5a7494c9d14902510c611ba445.jpg)
《原來是美男》張根碩驚傳罹癌!瞞1年鬆口最新病況
韓國演員張根碩當年憑著電視劇《原來是美男》爆紅,除了演戲還跨足主持領域,才華洋溢。怎料,一向工作滿檔的張根碩去年10月消失幕前數個月,近日才公開自己罹患甲狀腺癌,緊急停工接受手術治療;張根碩表示,康復後更積極進行健康管理,目前邊休息邊旅行。綜合韓媒報導,張根碩最近透過經紀公司Craft42 ENT公開罹患甲狀腺癌一事,他在2023年10月被檢查出甲狀腺有惡性腫瘤,醫療團隊討論後建議他暫停工作接受治療,於今年5月接受手術且相當成功,因此他才決定分享這段經歷,康復後積極進行健康管理,還有接受定期檢查,隨時掌握身體狀況。張根碩昨(16日)也在個人YouTube上傳影片,親口向粉絲報告健康狀況,坦言1年前被診斷出甲狀腺癌時,怕粉絲擔心才不敢公開病情,雖然手術非常成功,但術後嘴巴一度無法張開,當下很害怕,「身體不能動,也不能做運動,什麼也做不了。」 最後張根碩感謝所有關心他的人,目前身體慢慢恢復健康,現在已經能夠到處旅行了。據台灣癌症基金會消息,台北醫學大學癌症中心的杜世興醫師指出,甲狀腺癌初期無明顯症狀,主要是醫師觸摸到病患甲狀腺有腫塊,或健康檢查時接受甲狀腺超音波才會發現;只有少數病患能摸到腫大的頸部淋巴腺,或是有聲音沙啞、呼吸困難、吞嚥困難等症狀。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0/354910/sm-277fa8261f7fab0dc1aab5c8b4288099.jpg)
巴黎奧運/林郁婷闖奧運金牌戰「台灣拳擊史上第1人」!聲音沙啞原因曝 決戰這對手
「台灣女拳王」林郁婷征戰巴黎奧運,雖遭到國際拳擊協會、《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J.K. Rowling)等炒作性別議題,但仍挺住壓力,繼續前進。她今(8日)凌晨對上土耳其選手卡拉曼(Esra Yildiz Kahraman),最終以5比0闖進金牌戰,成為台灣拳擊史上第一位打進奧運金牌戰的選手。林郁婷第一回合就連續擊中對手,第二回合再繼續維持節奏,保持領先,第三回合讓對手無力反攻,最終得到5個10分,以5比0闖進金牌戰。卡拉曼(Esra Yildiz Kahraman)在比賽結果出爐後,居然比出「X」手勢。(圖/達志/美聯社)不料對手卡拉曼(Esra Yildiz Kahraman)在比賽結果出爐後,居然比出「X」手勢,而這個手勢被視為暗指女性染色體。賽後林郁婷帶著沙啞的聲音向媒體表示,感冒的影響一定有,但感謝醫療團隊,讓她症狀可以迅速得到緩解,使得比賽不受到影響,自己能夠正常出賽。林郁婷也直言,能走到奧運,每個對手都很強,感謝對方和她一起打出精彩比賽。林郁婷說,再次謝謝全台灣的人不畏深夜,還在電視機前為她加油,自己會用畢生所學,打好比賽,完成自己的金滿貫目標。林郁婷成為台灣拳擊史上第一位打進奧運金牌戰的選手,金牌戰於台北時間11日凌晨3點30分開打,將對上波蘭瑟芮梅塔(Julia Szeremeta)。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22/349622/sm-637d7ae6a256e5ace6ee75638190e6ef.jpg)
唱不出高音驚罹食道癌!男業務半年後離世 9成患者還有這2症狀
高音唱不上去竟是罹患重病。一名愛吃辣物45歲男業務某次到KTV唱歌時,突然唱不出高音,之後陸續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急降等症狀,就醫被告知罹患食道癌第IVB期,還疑似轉移到肺臟,手術後僅半年就病逝。資深護理師陳麗華在節目《健康2.0》表示,該名業務雖不抽菸,但應酬時都喝烈酒,也愛吃麻辣鍋、麻辣燙,可說是無辣不歡。他有次在KTV歡唱發現聲音沙啞、唱不上高音,並陸續出現吞嚥困難、胸悶、體重快速下降等症狀。陳麗華表示,男業務確診半年後虛弱到坐輪椅,人也瘦得不成人形,即使動手術仍不敵病魔離世。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吳昭寬說明,食道不同於其他消化器官,缺少「漿膜層」造成癌症生長速度很快,且旁邊又有豐富淋巴系統,讓癌細胞很早就可經淋巴結擴散吳昭寬表示,有9成以上患者出現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症狀,另胃食道逆流、背痛或胸骨後疼痛、上腹部疼痛,都可能是食道癌的表現,嚴重時會因轉移發生其他症狀,例如到肺部會慢性咳嗽,並因壓迫喉返神經沙啞、說不出話,以及喝水易嗆到,甚至因腫瘤出血而胸痛咳血;若轉移到骨頭,則會有全身痠痛。值得注意的是,食道癌除名列男性10大癌症死因第5位,目前也無實證有效的篩檢工具。美國癌症協會(ACS)指出,除了刺激性食物會增加罹食道癌風險,煙燻、燒烤、醃漬、加工肉等食品,則因含有亞硝酸鹽,其與食物中二級胺結合會形成致癌物質亞硝胺,應減少攝取這些食物並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果。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31/347731/sm-95690ce2196cca4401243c38c50952b5.jpg)
拜登坦言「搞砸辯論」喊選下去! 阿公總統下令8點後不排行程 :想多睡
美國拜登上週與共和黨籍前總統川普辯論時表現笨拙,時而語無倫次,因而受到廣泛批評,並在民主黨內掀起一波恐慌,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不足以勝任總統第2任期,引發民主黨內的「換登」聲浪不斷,不過拜登本人強調,自己「會繼續選下去」,近日甚至傳出,拜登在白宮內向近20位民主黨的州長們坦言,他需要更多的睡眠,減少工作時間,同時避免參加晚間8點後的活動。美國總統拜登坦承搞砸辯論。(圖/達志/美聯社)拜登在首場大選辯論會上聲音沙啞虛弱,回答頻頻口誤且口吃,引發外界高度質疑,這位高齡81歲的美國總統是否能繼續勝任4年,且在辯論結束後,有多位民主黨金主和民主黨人紛紛呼籲拜登退選,不過拜登在美國時間4日向支持者表示,自己「哪裡也不會去」,似乎無退選意願。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等衛媒報導,拜登接受威斯康辛州和賓州當地的廣播電台訪問時表示,「我前一晚(2日晚)過得很糟糕,事實是我搞砸了,我犯了一個錯誤」,不過他也強調,那只是在舞台上的90分鐘,希望選民能專注在他過去3年半的表現。拜登向其他民主黨人表示自己需要多點睡眠時間。(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拜登也特別向非裔族群喊話,「我選了一位非裔女性當副總統、我任命了第一位非裔女性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我也任命了更多非裔法官、更多非裔女性法官,比美國歷史上任何一位總統任命的總和還要多」。另外,據《紐約郵報》等美媒指出,拜登在首場大選辯論中表現不佳,因此稍早在白宮會見民主黨州長。據了解,這場會議目的是要安撫多達20多名重要的支持者,重申他仍掌握職責,並有能力在連任選戰。不過,這場會議似乎未達到預期效果,因為拜登明確表示,未來計畫的一部分是停止安排晚上8 點之後的活動,以便獲得更多睡眠。拜登向其他民主黨人表示自己需要多點睡眠時間。(圖/達志/美聯社)報導引述兩位參加這場會議的州長指出,拜登在當天表達需要調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後,回應夏威夷州長格林(Josh Green)詢問有關他健康狀態時,拜登打趣表示,「我的身體沒問題,有問題的是我的大腦」,儘管這是玩笑話,在場所有人似乎都很難笑出來。對於報導,白宮發言人穆尼奧斯(Kevin Munoz)回應,「布希總統在9點就寢,歐巴馬總統也準時在晚上6點30分吃晚飯,只要是正常的總統都會取得平衡,而拜登總統也是如此」,他還批評了川普,「這與川普的嚴謹程度幾乎不一樣,後者每天一半時間在自己的社群平台上咆哮偏激言論,另一半時間則在打高爾夫球」。拜登是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多年來一直面臨年齡和健康狀況的質疑,如今甚至爆發首場辯論會表現不佳,引發民主黨內外換將呼聲頻傳,不過,拜登仍堅持選下去,他最近私下表示,接下來的幾天對於他能否保住連任至關重要。儘管拜登誓言選到底,據《華爾街日報》4日公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川普在全國範圍內以48%的支持度,領先拜登的42%;有80%的選民表示,拜登的年紀過大,無法競選連任,這個數字比2月增加了7%。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1/346851/sm-9e42888d7d8f8667fe4000d8d24df54d.jpg)
拜登疑練習辯論操過頭表現差 幕僚慘遭檢討
美國總統拜登6月27日在總統選舉辯論的糟糕表現,讓民主黨人震驚。不過,拜登競選團隊有幕僚和金主站出來為其說話,指拜登「被操過頭」才會表現得如此遜,他們還要求資深幕僚反省或辭職以示負責。81歲的拜登27日辯論時「笨手笨腳、猶豫不決」的表現,掀起民主黨人換將聲浪。不過據路透報導,消息人士指出,拜登當天因身體狀況才會出現不佳狀態,他們在辯論前幾天已提醒拜登資深幕僚,讓拜登在辯論前充分休息,但他看起來已精疲力盡。他還說,幕僚把看起來病怏怏、疲憊不堪的拜登送出去,「這是多麼糟糕的決定啊」。拜登選舉經費主要募款人摩根(John Morgan)指出,「我相信他被過度訓練、過度練習。而且我相信資深幕僚鄧恩(Anita Dunn)把他放在一個有利於美前總統川普,而不是他自己的主場。」摩根還說,鄧恩和她的丈夫、在辯論排練中扮演川普的鮑爾(Bob Bauer)應被永遠解雇。但拜登競選團隊28日表示,沒有考慮進行人事調動。拜登幕僚原本對這場辯論相當自信,因為川普5月底官司纏訟,而拜登則連續訪問歐洲。讓拜登部分幕僚驚訝的是,在接下來幾周內,拜登在全國範圍內的民調支持率小幅上升。為此,幕僚為拜登制定嚴格的辯論準備日程,甚至安排拜登在大衛營「集訓」6天。幕僚預測,川普會比2020年更自律、準備得更充分,也認為拜登需要反擊川普一連串急促的謊言。他們餵給拜登大量資訊,為拜登模擬辯論,但也導致拜登未得到足夠休息。一名白宮幕僚表示,拜登在疲憊不堪情況下,常會患上小感冒,就像他在長時間工作後,常出現的情況一樣。但沒想到,拜登當天出現在舞台上,不僅臉色蒼白,還聲音沙啞、語無倫次。拜登前特別助理、第一夫人吉兒拜登發言人拉羅沙稱,「我以前從未見過拜登有這樣的表現。在複雜政策問題上,他遠勝大多數人。辯論的成果總要依據如何表現和裝飾言詞而定...他未能達到此點。」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11/346411/sm-22313ff0dd5819ac50fd1f42582ff5f8.jpg)
吃完麻辣鍋喉嚨劇痛!26歲OL隔日倒地死亡 醫生:她是窒息而死
中國有名26歲女子日前下班跟同事吃麻辣鍋慶生,回家後覺得喉嚨痛,吞服止痛藥、消炎藥也不見好轉。次日一早狀況急遽惡化,女子趕緊請假就醫,但到院後僅10分鐘就倒地不治。醫師根據女子生前症狀推測,她竟是被活活悶死的。中國醫療網紅「Drx說」日前在微博分享病例個案,表示這名女子吃完麻辣鍋回家,睡前發現喉嚨有點痛,但以為是火鍋太辣導致,沒有重視。沒想到,隔天女子病況加劇,不僅喉嚨更痛,甚至出現吞嚥困難、呼吸不順等症狀,但她以為感冒惡化,吞服幾顆消炎藥就去上班。然而,當她抵達辦公室,咽喉痛不僅沒有減緩,還出現憋氣感、畏寒等情況,她連忙請假到醫院求助,沒想到在診間門前,意識已經開始模糊,接著大口呼氣後倒地不起。經過醫師搶救,仍然不幸身亡。事後醫師綜合女子先前的症狀,加上檢查後發現,女子會厭充血腫脹,堵塞聲門,因此研判女子是「急性會厭炎」送命。「Drx說」指出,患者可能是前一天晚上吃火鍋時,因為高溫和辛辣刺激,導致會厭發炎、水腫,又受到冷飲刺激,導致病況惡化,該種情況與普通的咽喉發炎、疼痛類似,因此可能被患者輕忽。醫師表示,會厭位於舌根後方,進食時食物會經過咀嚼形成球狀,此時會厭自動關閉,防止食物進入肺部。但要是會厭發炎,就可能堵塞呼吸道,就會導致呼吸困難。急性會厭炎的病情進展十分迅速,一旦發病後沒有及時診療,可在極短時間內窒息,因此死亡率較高。會厭發炎可能堵塞呼吸道,導致呼吸困難。一旦發病後沒有及時診療,可在極短時間內窒息死亡率。(圖/翻攝微博/Drx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官網指出,會厭軟骨位於聲帶氣管上方,若細菌、病毒感染,外傷、咽喉局部刺激,急性過敏,都可能會引起會厭發炎,一旦化膿腫脹造成上呼吸道阻塞,就有危及生命的可能,造成會厭急性發炎的細菌,以B型嗜血流感桿菌最為常見,一開始幾乎都是以咽喉吞嚥疼痛來表現,有的伴隨發燒、甚至出現聲音沙啞、呼吸喘鳴聲、無法平躺呼吸及胸悶、流口水,病程進展迅速,快者幾小時內就會窒息死亡。
![alt](https://static.ctwant.com/images/cover/50/346250/sm-81d4604fa6cb86906158c0633bbb29ca.jpg)
拜登辯論表現讓民主黨喊「完蛋了」 海莉預言:他不會是民主黨候選人
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會在台灣時間28日早上9點登場,現任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支持者原本寄望這場辯論,將化解對拜登年紀太大而無法勝任另一屆任期的擔憂,然而拜登在開場的狀態相當糟糕,像是頻頻清喉嚨且語速緩慢,包括口誤連連,拜登的表現讓民主黨人陷入恐慌,不排出他可能「被換將」,就連曾角逐共和黨提名的海莉(Nikki Haley)也預言,「拜登不會是民主黨候選人」。海利預言拜登會被換掉。(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52歲的海莉在X上發文表示,「記住我的話……拜登不會是民主黨候選人。共和黨人,提高警覺!」,這位前南卡州長與駐聯合國大使,過去在選戰期間也多次表示,拜登最終不會代表民主黨參選總統,並對他的年齡和口誤等狀況做抨擊。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會,現任總統拜登在開場的狀態相當糟糕。(圖/達志/美聯社)除了海莉做出評論,民主黨人也陷入恐慌,拜登競選團隊原先指望這場辯論能成為扭轉選情的關鍵時刻,但這位總統的表現卻讓民主黨似乎陷入窘境,根據報導,拜登在辯論會上看起來連說話都有些費勁,聲音虛弱又沙啞,剛開場時甚至口誤連連,後來才進入狀況,但仍經常無故凝視遠方。拜登競選團隊原先指望這場辯論能成為扭轉選情的關鍵時刻,但這位總統的表現卻讓民主黨似乎陷入窘境。(圖/達志/美聯社)包括拜登競選團隊一名策略師形容,這是民主黨人在「集體自殺」,這位策略師直言,「拜登聽起來聲音沙啞,看起來很疲憊,而且在胡言亂語。他在重複選民們已經感知到的一切。總統拜登贏不了,這場辯論是政治棺材上的一顆釘子」,報導甚還引述民主黨顧問說法,「很難主張我們不應該提名其他人」。就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也指出,民主黨人很快就發現事情有多糟糕,由於民主黨內沒有其他真的能和拜登競爭的挑戰者,而且選戰到了這個地步,除非民主黨在8月19日於芝加哥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DemocraticNational Convention)上,能夠提名其他人選,否則拜登可能會一直選到投票日當天。美國總統大選首場辯論會,現任總統拜登在開場的狀態相當糟糕,海莉預言拜登會被換掉。(圖/達志/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