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異常
」三歲定一生 把握孩子聽覺發展關鍵期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嬰幼兒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在3歲以前,若此階段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可能會造成語言發展不全或緩慢,間接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社交溝通技巧及耐挫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依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新生兒先天性聽力損失的比例為千分之三左右。但有些孩子可能在出生時通過新生兒聽力篩檢,過幾年才出現聽力異常。因此,比例很可能隨著年紀而升高。資深聽力師蔡明憲表示,守護孩子的聽覺健康要從聽力篩檢做起,及時改善嬰幼兒時期的聽力問題,是語言發展的關鍵。目前台灣採取的是一三六早期療育的原則,出生後1個月內完成聽力篩檢,篩檢陽性個案3個月內確診,確診的聽損個案建議在6個月內開始進行聽能復健。所以,最好是愈早確診並盡快安排相關治療為上策。3歲定一生,把握孩子的聽覺發展關鍵期由於聽覺是學習說話的必備條件之一,唯有學會如何去「聽」,才有辦法進一步開口「說」。而嬰幼兒聽覺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是在3歲以前,若此階段沒有足夠的聽覺刺激,可能會造成語言發展不全或緩慢,間接影響孩子的自信心、社交溝通技巧及耐挫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據統計,超過半數以上有聽損的孩子們都曾有過不好的人際相處經驗,由於自身的生理障礙和過往累積的人生經驗,容易讓他們將一切問題都歸咎在自己身上。而這樣的錯誤歸因會不斷瓦解他們的自信,一旦完全喪失了信心,便可能對一切都抱持著負面的態度。在多篇探討聽障生遭遇霸淩行為的相關文獻指出,外觀配戴聽覺輔具和聽障生遭遇霸凌其實並不存在顯著的關聯性,其問題的癥結點反而是在缺乏有效的社交溝通能力,使得孩子無法順利融入群體之中,被誤解成是自私或沒禮貌的人,甚至導致衝突的產生。「戴好戴滿」 是培養溝通力的第一步一但確診為聽障,家長切莫驚慌,如果能儘快確定孩子的聽損類型,也能早日給予必要的訓練和協助。▲提早習慣穩定配戴聽覺輔具,對孩子社交溝通能力的養成至關重要。在確定聽損程度及類型之後,會透過聽覺輔具給予適當的聲音刺激。不過,除了輔具之外,聽與溝通的訓練更是關鍵的一環,透過訓練引導孩子發揮聽覺潛能,同時適應輔具所提供的聲音並建立聆聽習慣至關重要。現今常見的聽力輔具大致可分為助聽器及電子耳,其原理並不相同。助聽器的作用在於將音量放大,而電子耳則是透過在耳蝸內植入電極,將聲波轉換為電波,直接刺激聽覺神經。家長們除了幫孩子選配適合的助聽器並且建立全天配戴的習慣之外,讓孩子儘早學習傾聽的技巧及發音的方法,才能慢慢理解聲音並說出有意義的語言,並建構出自信心及穩定的溝通能力。因此,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才能有好的聽語能力及社會技能發展。為了將預防醫學的觀念貫徹到更多領域,宣導聆聽和聽力保健對維持良好聽覺的重要性,知名聽力集團集結業界聽能照護菁英,致力於推廣全民例行性聽力健康檢查的服務,使民眾能了解自身的聽覺機能狀況,若發現聽力出現狀況,就能及早採取行動,守護自身的聽力。此外,為滿足台南市民的聽力照護需求,虹韻助聽器近期在台南東區新設立了虹韻崇德聽力所,提供專業的聽力諮詢及檢查服務,採用醫學中心等級聽力檢測設備,並由通過國家考試的聽力師依據個案的聽力狀況,給予合適的助聽輔具配戴建議。未來,仍將持續投入資源開辦聽力所,提供優質、全方位的聽能照護服務,滿足全台民眾的聽力照護需求。
疫情衝擊!學者估台灣國內GDP整體損失逾1300億
新冠疫情雖已進入解封階段,但公衛學者分析,感染新冠肺炎及長新冠造成的經濟衝擊不容小覷,估算國內生產毛額(GDP)整體損失新台幣1337億元,其中長新冠占100億元,如新冠肺炎對神經造成長期影響,如未經適當治療,可能演變成嚴重後果。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灣累計1016萬人感染新冠肺炎、1.7萬人染疫死亡,另外還需擔心輕症感染後的「長新冠」問題;如將感染新冠肺炎及長新冠的損失以GDP估算,整體損失為1337億元,壽命損失(YLL)占1200億元、長新冠占100億元、急性感染期占37億元。新冠肺炎對神經系統造成長期影響,陳秀熙團隊推估,每1000人會增加70人有神經系統疾病,推算台灣長新冠神經相關疾病造成額外負擔約16萬人。「腦霧」是常見的長新冠表現。陳秀熙指出,腦霧是一種認知障礙,包括注意力、執行能力、學習和記憶、社會人際認知、語言、感覺動作統合等功能都可能受影響;如果在神經症狀輕微時沒有適當治療,可能演變成更大的問題,例如失智症就是嚴重的認知障礙。台大公衛學院校友、醫師許辰陽說明,新冠肺炎對神經系統的長期影響如:缺血性中風、失智症、周邊神經病變、偏頭痛、癲癇發作、聽力異常、頭暈等,不同症狀可能造成程度不等的影響,但唯一相同的是,都會在感染後12個月造成更嚴重的衝擊。
男大生今晚轉普通病房 母:左眼轉動異常、左耳聽力受損
台中7日發生海神惡少因行車糾紛揪眾痛毆宋姓男大生事件,宋姓男大生經台中榮總全力搶救,病情恢復超乎預期,宋母證實,兒子今(15日)晚將從加護病房到普通病房,但轉動右眼左眼跟不上、左耳聽力異常,且情緒仍處在恐懼當中,轉到普通病房仍會憂心其人身安全。宋姓男大生因開車擦撞瑪莎拉蒂,遭到張姓惡少揪眾痛毆,造成顱內出血,一度重傷昏迷。(圖/中國時報馮惠宜攝)宋姓男大生因開車擦撞瑪莎拉蒂,遭到張姓惡少揪眾痛毆,造成顱內出血,一度重傷昏迷,該事件經宋母批露,宋母哭訴「台中的治安怎麼了」,事隔兩天警方才將行凶者拘提送辦,一度被外界質疑縱放現行犯;台中市警方15日也召開記者會,宣布追查到惡少經濟來源的博弈集團,將許姓主嫌等5人送辦。宋姓大學生母親15日獲知這項消息,當被問即對警方辦案效率事否滿意,她坦言現在很滿意,也希望警方對社會其他案件也能有這樣的效率。當被問及,事發當時警方沒有進行酒測,會不會追究?宋母則表示,這部分會請律師去了解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宋姓男大生當日在送台中榮總經開腦搶救後,已清醒、拔管並可以進食,宋母說,兒子前天吃了布丁,昨天又吃了小饅頭,稍早,宋母證實兒子晚間就會轉到普通病房,但他表示,轉到普通病房會擔心人身安全,但醫院有保證管制也很嚴格,安全應不用擔心。宋母透露兒子清醒後,情緒偶有躁動,她很怕突發狀況造成陰影,以後不敢走出社會,台中榮總院長陳適安保證會有醫療團隊進行跨科整合,也會包括精神科介入。另宋母也說,直到14日探視兒子,他左眼非常腫還有血,轉動右眼左眼跟不上,他很擔心會留下後遺症,且左耳檢查也顯示聽力不好,這部分還會和醫療團隊討論。
滿身汗開冷氣睡...一覺醒來竟「耳聾了」! 醫曝原因:超過1個月就難治癒
大陸一名40歲沈姓女子日前游泳完後,回家便開冷氣睡覺,未料第二天起床,發現耳朵聽東西聽不清楚,趕緊就醫。對此醫生診斷,沈女應是「突發性耳聾」,與患者待的環境的氣溫,突然由熱一下子轉到冷有關。根據《廈門晚報》報導,沈女表示,前2天想著游泳可以讓身體涼快一些,又能鍛鍊身體,因此跑去離家不遠的游泳館;從游泳館出來後,覺得一股熱氣撲上來,回家又流了不少汗,因此馬上開冷氣,未料隔天起床驚覺聽力異常。她驚恐地說,「我聽力一向很好,現在左耳聽力明顯下降,像塞了棉球,耳朵嗡嗡的,家人要大聲說話才能隱約聽見。」經過相關檢查,醫生診斷,沈女應為突發性耳聾,起因為置身的氣溫突然由熱,一下子變到冷有關。耳鼻喉科主任蘇立眾為患者檢測耳病。(圖/翻攝自廈門晚報)耳鼻喉科主任蘇立眾補充,「不少突發性耳聾患者工作壓力大,不注意休息。人長期壓力過大和過度疲勞,會阻礙內耳血液供應,一旦受到外界刺激易導致失聰。」他指出,在夏天,突發性耳聾與持續高溫天氣也有關,天熱,人體抵抗力下降,加上有些人操勞過度,使人體內神經體液調節失去平衡,還有的人是因為外部環境太熱,室內冷氣溫度又低,頻繁進出後人體無法適應,就容易感冒;有人在大汗淋漓時很快就進入溫度較低的冷氣房內,血管遇冷強烈收縮,導致內耳微循環缺血。蘇立眾提醒,夏天既要注意防暑降溫,又需留神別受涼感冒及突發性耳聾等,總之就是不要大汗淋漓就進入冷氣房;而當民眾發現有突發性耳聾症狀後,應及時就醫,發病後3天內就診,多數是可恢復的,2周以內仍是有效治療時間,如超過一個月,一般就很難治癒。
狠男狂毆1歲女嬰!打到骨折、腦出血 醫緊急開腦已太晚
高雄市一名張姓男子和女友同居,但他對女友所生的1歲女嬰沒有耐性,竟對她家暴,直到發現女嬰出現身體癱軟等異狀,才將她送醫。醫生一見情況不妙,立刻對女嬰做開腦手術,但為時已晚,女嬰無法避免發展遲緩、視神經萎縮等問題。高雄地院審理此案,以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重傷害罪判張男有期徒刑13年。判決書指出,張男明明知道嬰幼兒的身體極為脆弱,若受到外力損傷,極易造成重大之傷害,卻在去年11月10日上午7時許至下午3時許,因不耐女嬰哭鬧、好動,而對她猛力搖晃、劇烈拋甩、徒手或使用不詳器物掐彈、揮打。一直到將近下午4時女嬰開始嘔吐,張男替她沖洗時,發現女嬰出現眼神呆滯渙散、身體癱軟等異狀,才騎自行車將她送醫。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的急診醫生發現,評估女嬰情況危急,立即施以顱骨切開及氣管內管放置手術,並經持續住院治療。女嬰接受治療後仍有創傷性腦傷、全面性發展遲緩、雙側聽力異常、雙側視神經萎縮、餵食困難等問題。醫生通報警方後,三民第二分局報告地檢署,將張男起訴。(示意圖/Pixabay)女嬰經醫生診斷結果為硬腦膜下出血、顱內出血併嚴重腦水腫、顱骨骨折、左鎖骨骨折、肺部鈍傷,頭部、腹部及四肢多處瘀青、全身多處鈍擦傷。女嬰母親堅稱自己離家出門時,女嬰身上只有一個被蚊子叮咬的痕跡,從沒看到有其他傷痕;法醫也認為女嬰是被刻意施虐,才會造成這麼嚴重的傷勢。張男出庭辯稱女嬰是自己在床上玩,壓到鐵製物品才會造成腹部傷勢,被法官認定避重就輕、有所隱瞞,與警詢中承認的「用防撞條打她臉」不同,以成年人故意對兒童犯重傷害罪判張男有期徒刑13年,全案可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