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力障礙
」 聽力 助聽器 耳朵 聽力障礙 耳機罵老公吼到燒聲!竟是「患1病」害婚姻危機 醫曝2徵兆要小心
罵老公「越來越大聲」竟是罹患1病!台中一名46歲婦人近年來與老公吵架時,不但越吵越大聲,甚至經常罵到「喉嚨沙啞」,子女們覺得有些不尋常,便帶婦人去醫院看診,沒想到竟被診斷出左耳中度聽障。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台中一名婦人聽力逐漸衰退、耳鳴,不僅將電視音量越調越大聲,與老公爭吵時也越駡越大聲,且常常聽不清楚旁人說話,孩子見狀隨即帶她就醫,經檢查才發現,原來婦人是罹患「耳硬化症」。陳厚匡表示,聽力疾病「耳硬化症」(Otosclerosis)的好發族群為中年女性,由於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加上病程較為緩慢,因此容易被誤認成老化的正常現象,導致患者錯失最佳的黃金治療期。陳厚匡說明,耳硬化症是指,鐙骨周圍的緻密骨頭發生改變,導致骨質異常硬化,損壞聲音傳遞功能,最終釀成傳導性聽力障礙,並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講話越來越大聲或聽不清楚對方說話,這些徵兆都可能是聽力損失的警訊,應及早就醫檢查治療,以免病情惡化造成永久性傷害。陳厚匡也提醒,至於患者則建議,需長期追蹤和監測病況,因為除了另一耳有發病風險外,耳硬化症一旦蔓延至耳蝸內耳,恐將造成更嚴重的聽力損傷。
用聲音點燃希望「聽力之星公益計畫」溫暖啟航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虹韻推動「聽力之星公益計畫」 讓聽損青年不再孤單有鑑於聽力健康常被忽視,而聽力對於人際溝通及社會參與的重要性不言可喻。為幫助更多的孩子能夠享受良好的聽能品質,虹韻為此提倡「聽力之星公益計畫」。該計畫旨在幫助16至28歲具潛力的聽損青年提供醫療級聽力照護服務及助聽輔具,讓他們能無後顧之憂的為未來拼搏,縮小因聽損造成的社會隔閡,為夢想的實現提供助力。改善聽力重燃希望 助青年重新連結世界該計畫鎖定無法取得社會福利補助、但急需聽力協助的對象。過去已有數十位受助者受益於此項計畫,不僅改變了學習和生活,更重拾對夢想的信心。例如,來自花蓮的戴于詠,過去因家庭經濟因素僅能使用二手老舊助聽器,常遭受旁人異樣眼光。他憑藉細膩的觀察力,屢次在學術競賽中脫穎而出,更是在「2022 IEYI世界青少年創客發明展暨臺灣選拔賽」以「瓶蓋不落地開瓶器」獲得生活便利類銀獎。他開心的表示:「新的助聽器讓聲音更清晰柔和,使我聽課時能更加專注,也讓我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 另一例則是現役籃球員張凱崴,他憑著對籃球的熱愛克服聽力障礙的不便,並與聽人球隊一同奪下多項比賽榮耀,近期更是在「第三屆興達盃全國聽障籃球錦標賽」率隊奪下第二名的佳績。他感慨地說:「助聽器不僅改善了我的聽覺能力,還幫助我和隊友的溝通更加順暢,能夠在球場上發揮更好的實力,並在人際交流中建立信心,徹底的改變了我的生活。」成果斐然 計畫持續擴展虹韻助聽器執行長許立民強調,「聽力之星公益計畫的初衷是幫助聽損青少年擺脫因聽力問題造成的限制,並積極響應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中的「優質教育」和「減少不平等」指標,我們相信,透過持續整合資源與努力,能夠為更多的聽損青少年創造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未來,並促進社會的包容性發展。」如需申請或了解更多資訊,請聯繫虹韻助聽器。「虹韻聽力之星公益計畫」目前採線上受理,詳細申請方式與資格等資訊,請參閱計畫申請頁面。
67歲翁耳朵「嗡嗡聲」以為退化! 就醫檢查竟是「聽神經瘤」險危及生命
67歲的李先生兩年前開始有左耳聽力下降的情況,時常聽不清楚家人說話的聲音,原以為是年紀漸長所導致的老化性聽力障礙,因此並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前情況越發加重,甚至時常聽見「嗡嗡嗡」的雜音,加上四肢出現麻刺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才就醫。透過小腦核磁共振檢查,確認罹患的是「聽神經瘤」。罹患「聽神經瘤」 嚴重恐致平衡異常、面部麻木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賢達解釋,「聽神經瘤」指的是負責平衡神經形成的腫瘤,其發生原因尚不明確,但可能與年齡增長、遺傳因素、基因突變、輻射暴露、罕見血管增生疾病VHL症候群有關。聽神經瘤屬於常見良性腦瘤,根據不同地區和研究,聽神經瘤的盛行率大約在十萬分之一到二左右,多數發生在單側,且生長速度很慢,容易被誤以為是聽力退化。但當腫瘤生長大於2公分且壓迫到聽神經或顏面神經時,就可能會有聽力損失、耳鳴、耳朵有壓力感等症狀,嚴重可能導致平衡異常、面部麻木。若是沒有及時處置,使腫瘤進一步成長壓迫至腦幹,就會有危及生命的風險。「耳朵後入路手術」移除腫瘤 手術監測避免傷害重要神經一般而言,聽神經瘤的治療策略通常是抑制腫瘤變大或手術切除腫瘤。抑制腫瘤變大的方法為直線加速刀,是一種利用高劑量的輻射線照射腫瘤的放射線治療,但卻有造成聽神經遲發性聽力喪失的可能。而手術方式可以分為耳朵後入路手術、耳朵上入路手術以及中耳入路手術。術式選擇取決於腫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聽力狀況。大部分患者的術式選擇會是後入路手術。過程中需要隨時注意監測,避免傷害周圍重要神經,造成病患不可逆的傷害。初期症狀不明顯 出現聽力下降、雜音應儘速就醫聽神經瘤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可能與退化性聽力障礙相似,因此徐賢達主任提醒,若民眾自覺有聽力下降、雜音干擾等狀況時,建議先尋找專業耳鼻喉科醫師進行檢查,避免延誤疾病初期治療。
聽不清又不用助聽器 醫示警:恐加速聽覺與神經退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家人說我電視聲音轉很大聲⋯」汐止國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方德詠表示,這是常見家中長輩剛開始被發現聽力退化的表現,雖然隨著年紀自然退化無可避免,但如果程度嚴重,等同少了一個感官刺激,對生理與心理影響將漸漸浮現,更會提高失智風險,建議做好日常保養或使用助聽器。聽力隨年紀退化 影響生理與心理在心理上,聽不清楚、溝通困難,會導致與人互動、社交活動減少,久而久之容易封閉在家,嚴重者甚至出現猜忌、情緒差、憂鬱等現象。在生理上,研究已經證實,重聽使得大腦工作負荷增加、接收外界刺激減少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聽覺皮質萎縮,當重聽程度為中度時(40-70分貝),失智風險為聽力正常者的3倍,重聽達重度時(>70分貝),失智風險則高達5倍。著名的美國醫學期刊《刺胳針》(Lancet)在2020年針對失智症的預防與照護的報告中指出,失智原因與風險排名中,聽力障礙為第1位。控制聽損 是失智症首要保護因子年長者重聽,多數屬於感音神經性聽力受損(退化),退化速度因人而異,與體質遺傳有關係,沒有藥物與手術方式可讓受損的聽覺細胞與神經恢復。然而,減少外來的傷害、降低退化速度是可以控制的部分。研究證實,控制聽力受損是失智症最重要的保護因子。1.噪音:長期在噪音環境下工作者,聽力會受損,必須使用耳罩保護聽力,如果聽力已經受損,盡量避免長時間待在吵雜環境。2.慢性病:由於內耳耳蝸構造非常精密,需要高度的血液、氧氣供給,因此任何會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血管硬化的事都該避免,其中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等慢性病,皆會影響血液供應,必須謹慎控制。3.生活型態:不菸不酒,食用少油少鹽的食物,也可補充一些抗氧化劑(維生素C、E,鋅,β胡蘿蔔素)。 選配助聽器 延緩聽覺與神經退化當聽力受損已經造成生活上的困擾,則建議使用助聽器,如同視力不好需要眼鏡,聽力不好則需要助聽器幫忙聽見聲音。有如四肢久不運動會肌肉萎縮,聽覺也是如此,時常聽不清楚又放棄使用助聽器幫忙,聽覺細胞與神經退化會更加速。 1.建議從每天短時間2小時開始、再慢慢增加,室內適應後再到戶外,幾個月後,大腦自然會把一些不重要的雜音忽略,吵雜感便減少。2.配助聽器需要專業聽力師,根據自己的聽力圖調整,不適合借別人的來戴看看。3.如有雙側聽力受損就配戴雙側,因為效果加成,聲音較有立體感,在吵雜環境中的辨識會較好。 而雙側皆重度(>70分貝)聽損者,如果使用過傳統助聽器後,仍覺得只聽見模糊的聲音,對於語音的分辨差,則可考慮人工電子耳,取代內耳耳蝸功能,利用電極直接刺激聽神經。然而,電子耳需要經由手術植入,因此建議還是必須配戴過傳統助聽器,不適應者才考慮。 原文出處:老年性聽障與助聽器
她中耳炎引發耳膜破裂 微創手術救回聽力
53歲的蔡女士因感冒併發中耳炎,感冒雖然治療痊癒,但是中耳炎卻造成左耳耳膜破損,反覆流出分泌物,聽力因此退化,家人朋友跟她講話經常聽不清楚,難以溝通。蔡女士原想觀察看看是否會好轉,可是卻再度感冒,耳朵更痛,分泌物也變得更多。醫師評估她只聽得到55分貝的音量,聽力明顯受損(正常聽力為25分貝),遂施以「內視鏡微創耳膜修補術」,術後1個月,耳膜已完全修復,3個月後,聽力也進步到28分貝,溝通無礙,恢復了生活品質。感冒引起中耳炎 務必就醫追蹤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鄭靜雯醫師指出,耳膜是耳朵的重要構造,僅約1乘1公分大,厚不到1毫米,要是不慎破損且範圍大於2成,就會引發傳導性聽力障礙,若受損不到2成則不一定影響聽力。耳膜受損的原因裡,中耳炎是最常見的成因,此類感染占約4、5成,外力撞擊的破損則約2成,可能是挖耳朵、水柱沖擊、耳壓變化所導致。鄭靜雯醫師說明,感染以孩童居多,感冒、鼻竇炎等細菌會經由耳咽管進入耳朵而引起中耳炎,嚴重的感染會導致耳膜破損,現今抗生素發達,急性期治療後,耳膜會逐漸癒合;即便是外傷型破損,只要範圍不大、保持乾燥以藥物治療就能自行癒合,因此真正需要手術的情況不到1成。持續性耳膜破損 微創手術恢復快若耳膜破損未適切治療,導致破損嚴重,出現分泌物,日積月累下將可能合併中耳、內耳問題,包含上皮細胞增生長膽脂瘤、暈眩、頭暈、神經性聽力障礙,更甚者可能引起顏面神經麻痺,而細菌要是擴散至腦部更可能發生腦膜炎或腦膜下膿瘍等嚴重情形,萬不可輕忽。若發炎、破損持續兩三個月以上就會建議手術治療。鄭靜雯醫師解釋,以內視鏡的方式從外耳道深入耳內手術不需要特別縫補,僅需以1公分的傷口取耳前筋膜組織,作為支撐耳膜的鋼骨架構,墊在耳膜下方,讓耳膜順其生長即可,必要時亦可利用自體血小板幫助修復。耳膜會在修補手術後1個月左右自行增生修復,手術成功率高達九成,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用微創手術,要是症狀過於嚴重,醫師仍會視情況輔以傳統手術治療。
老父9戶房產全捐出!女兒得知氣炸控行天宮誘騙 廟方回應了
台北市一名罹患輕微失智症的87歲張姓獨居老翁,2022底瞞著女兒,將市價逾億元的9戶房產,捐給行天宮,女兒得知後怒控,行天宮比詐騙惡劣。行天宮回應,受理民眾不動產捐贈前,會至捐贈者家中探訪,且不因捐贈成立而換取照顧的條件,未來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會持續關懷張父。據《鏡週刊》報導,行天宮承諾照顧會照顧聽力障礙的張父餘生,因此張父瞞著女兒將市價逾億元的9戶房產全數捐給行天宮。但行天宮1月底因其中房產有房客租約到期,代墊4萬元押金,並要求張父返還。令張小姐暴怒,認為行天宮欺人太甚,拿到房產後翻臉不認人,比詐騙還惡劣。行天宮回覆,張父因聽力受損只能筆談,張父之前曾向住家附近多個廟宇詢問捐贈房地的方法,而張先生定期會到行天宮拜拜,所以趁拜拜時,主動向行天宮詢問有關捐贈的方法。行天宮指出,張父2022年10月到行天宮,找到行天宮董事長吳岳羽,經吳了解後,發現張父要捐房地,又請相關同仁於2022年11月8日與張父一起到廟裡了解情況。捐贈過程中,張先生表現出嚴謹的思慮,許多小細節都能逐一確認,並因認同行天宮推動公益,願無償捐出9筆房地。行天宮表示,受理民眾不動產捐贈前,會先評估捐贈者的情況,若捐贈行為會影響其往後日常生活,一律婉拒其捐贈,於評估過程中,會至捐贈者家中探訪,並希望捐贈者在做決定前先與家人溝通。行天宮解釋,不會因捐贈成立而換取照顧的條件,由於張先生有聽力上的障礙且獨居,因此吳岳羽在捐贈前家訪的過程中主動關懷,發現張先生有就醫的需求但卻未就醫,於是主動協助安排就醫,當時仍處於確認張父是否適合捐贈的過程中,捐贈後吳岳羽亦多次親自探視張父並協助就醫。行天宮強調,本案處理合情合理合法,希望張父不要受此事件影響心情,並望其家庭能相處融洽。而行天宮本於慈善的立場,給予需要的民眾關懷,在合情合理的情況下,會持續關懷張父。行天宮說明,張父所捐的房地均帶有租約,4萬元押金當初為張女收取,租約到期後要將押金返還承租人,故張父請行天宮通知張女,將原租約收到的押金轉交給行天宮,但張女未將款項交給行天宮,因此後來由張父給付。其他所捐房地的租約押金,租約有到期者,張父也都將押金交給行天宮保管,以返還承租人。
母親節最棒的禮物! 聽損媽靠基因檢測揭遺傳真相
本周日就是母親節,在大家苦惱母親節該送什麼禮物的時刻,一位新手媽媽迎來她最幸福的母親節。一直以來,身為客服人員的A小姐都有聽力不佳的困擾,看了許多間耳鼻喉科仍找不到原因。直到懷孕時,博愛蕙馨醫院婦產科曾翌捷醫師提醒她,可以做包含聽損的帶因篩檢,報告出來她才赫然發現,自己竟然是遺傳性聽損的患者和基因帶因者!根據國健署統計,台灣每1000個新生兒就有1個人雙耳聽障,其中2/3就是基因遺傳造成的,新生兒聽力篩檢每年更是發現超過700個聽損寶寶。由父母遺傳給孩子的突變基因引起的聽力損傷,研究發現至少數千種可能導致聽損的突變基因,有遺傳性聽損的新生兒,通常在出生時就出現聽力障礙,不但會阻礙語言學習,更會大大影響日後的生活。幸運的是,她的先生經過檢測,報告顯示沒有遺傳性聽損的隱性帶因,寶寶的遺傳患病機率因此大幅下降,夫妻倆才放心繼續懷孕生產。在孩子健康出生後,李小姐激動又開心地感謝曾醫師,不僅幫助她找到多年來聽力不好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沒有讓遺傳疾病的遺憾,在寶寶的生命裡重演。曾翌捷醫師感嘆地說:「身為一位執業多年的婦產科醫師,看過許多夫妻明明沒有家族史,孩子出生後卻罹患了遺傳疾病,讓新手父母每每都措手不及。」因為遺傳疾病是無法透過國內現行的常規產檢(包含唐氏症篩檢、NIPT、羊膜穿刺的羊水核型分析、羊水晶片)來偵測,所以沒有家族史,就無法在產前針對某疾病做特定檢測。根據研究顯示,平均每個人身上帶有至少2個遺傳性疾病基因,這些遺傳性疾病,全球發生率約為1%,每當新生兒患病時,父母必然驚慌心痛。創源生技執行長蔡政憲進一步表示,遺傳疾病中,還包括X染色體脆折症(FXS)、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藥害性聽損、等多種疾病,創源累積的160萬基因大數據顯示,在遺傳疾病帶因篩檢-孕知因的統計中發現,各種疾病的綜合帶因率高達50%,如果夫妻同時為同一疾病帶因者,孩子就有可能有1/4的機率患病,創源根據國際醫學會建議,提供基因致病機制明確、帶因率高、兒童時期發病且有後續治療或照護配套的檢測項目,幫助計劃懷孕的夫妻,或是已經懷孕的婦女及早篩檢,只要簡單抽1次血就可檢測。美國婦產科醫學會也建議,為了確認寶寶的患病風險,讓媽媽能安心待產,迎接健康新生兒,不分種族背景應該都要進行帶因篩檢。曾翌捷醫師再度強調,現今基因檢測的進步,已經讓這些不易被發現的隱性疾病,透過帶因篩檢被發現,輔助婦產醫師在有限的問診時間內,快速掌握病患的家族史、疾病帶因狀況,規劃適當的臨床照護,更能降低遺傳疾病的風險與負擔。
失聰嬤沒聽見鳴笛「橫衝直撞」 英勇站員4秒即刻救援
泰國一名失聰的老婦人穿越鐵軌時,因為聽不見火車鳴笛,直接往前走。眼看婦人就快要被行駛而來的列車撞上,一名站務人員立刻衝上前去,跳下月台一把抱住老婦人,讓意外免於發生。站方事後也公布監視器畫面,讓網友大讚他的英勇行為。一名失聰的老婦人穿越鐵軌時,因為聽不見火車鳴笛,站務人員見狀立刻衝上前抱住老婦人,讓意外免於發生。一名失聰的老婦人穿越鐵軌時,因為聽不見火車鳴笛,站務人員見狀立刻衝上前抱住老婦人,讓意外免於發生。從監視器畫面看到,這名患有聽力障礙的老婦人當時正低著頭穿越鐵軌,然而此時正好有一輛列車準備進站,儘管火車不斷鳴笛,但是名婦人完全聽不到警示聲,仍舊繼續前進。當時一名站務人員正好站在月台,準備指揮火車進站,於是他立刻衝下月台,立刻抱住老婦人往另一邊倒下躲開列車,整個過程只花了4秒。一名失聰的老婦人穿越鐵軌時,因為聽不見火車鳴笛,站務人員見狀立刻衝上前抱住老婦人,讓意外免於發生。一名失聰的老婦人穿越鐵軌時,因為聽不見火車鳴笛,站務人員見狀立刻衝上前抱住老婦人,讓意外免於發生。根據泰媒《sanook》報導,這起事件就發生在素叻他尼府,患有聽力障礙的75歲老婦人住在火車站附近,她在4月30日上午9點一如往常要穿越鐵軌,但卻沒有注意是否有列車經過,老婦人一開始搞不清楚狀況,直到看見列車進站,整個人嚇得癱坐在2條軌道的中間,最後是靠著英勇的工作人員伸手將她扶起,才緩緩起身。一名失聰的老婦人穿越鐵軌時,因為聽不見火車鳴笛,站務人員見狀立刻衝上前抱住老婦人,讓意外免於發生。泰國國家鐵路局長事後也讚賞這名員工的英勇行為同時提醒,若民眾穿越鐵路時一定要先停下來,並左右查看情況,確認沒有列車經過再直行。
全球有4億人聽力損失! 養成定期聽檢習慣維持聽力健康
為推廣全民聽力健康篩檢,落實預防醫學,使民眾能了解自身聽覺機能狀況。4月20至22號知名聽力集團將在林口藍灣高爾夫練習場提供全民聽力健康篩檢的服務,現場有通過國家考試認證的資深聽力師駐點,解答各種常見的聽力問題,歡迎民眾多加利用。2050年恐7億人陷聽損危機 及早建立聽力預防觀念是關鍵聽力師蔡明憲表示:「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電子產品、耳機的使用頻率與時間漸高,聽力障礙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層,及早建立預防聽損的觀念變得越來越重要。」據WHO最新的世界聽力報告指出,全球目前約4億人正蒙受聽力損失的痛苦,而這個數字預估到了2050年恐膨脹至7億。台灣逐步進入超高齡化社會,民眾對於聽力照護服務的整體需求不斷上升,這樣的隱形健康問題,可能就存在你、我或身邊的家人身上,不可不慎。透過接受例行性聽力健康檢查 暸解自身聽覺狀況過去許多民眾普遍未將聽力的損失看得太重要,往往都是拖到影響到生活,才開始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法。可惜的是聽力的損失往往是不可逆的,一但喪失了,大多很難有機會再回到原本的聽力狀態。為了將預防醫學的觀念貫徹到更多領域,宣導聆聽和聽力保健對維持良好聽覺的重要性,知名聽力集團集結業界聽能照護菁英,致力於推廣全民例行性聽力健康檢查的服務,使民眾能了解自身的聽覺機能狀況,若發現聽力出現狀況,就能及早採取行動,守護自身的聽力。此外,為滿足台中市民的聽力照護需求,虹韻助聽器近期在台中北屯區新設立了虹韻北屯聽力所,提供專業的聽力諮詢及檢查服務,採用醫學中心等級聽力檢測設備,並由通過國家考試的聽力師依據個案的聽力狀況,給予合適的助聽輔具配戴建議。未來,仍將持續投入資源開辦聽力所,提供優質、全方位的聽能照護服務,滿足全台民眾的聽力照護需求。
【微聽損專題】什麼是「微聽損」?和「聽損」有何不同? 讓聽力師來解答!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重聽、聽力障礙、失聰等,都是平時常聽到的聽力損失問題,但你有聽過「微聽損」嗎?婦聯聽覺健康社會福利基金會研究發展組組長張憶萍聽力師表示,「微聽損」也是一種聽力損失,可分為輕度聽損、高頻聽損、單側聽損3種類型。「微聽損」也是聽力損失 可分3類型一般人類耳朵可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為20-20000赫茲(Hz),而聽力檢查檢測範圍通常為250-8000 Hz,也就是語音分佈的重要頻率範圍。每個音頻可以聽到的最小音量就代表人的「聽力」程度,會以分貝(dB HL)來表示。張憶萍聽力師指出,臨床上各個頻率的正常聽力範圍大約是0-25分貝,若檢測發現最小音量要到25分貝以上個案才聽得到的話,那就表示有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就和近視一樣,有的輕微,有的嚴重。而「微聽損」從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到,這類個案聽力損失屬於較為微小的程度。「輕度聽力損失」、「高頻聽力損失」、「單側聽力損失」都是屬於微聽損的一種。張憶萍聽力師說明,「輕度聽損」是指,雙耳能聽到的最小音量為20-40分貝;「高頻聽損」是指,個案只對高頻的聲音靈敏度不好,檢測會發現個案在2000赫茲以上的高頻,聽力大於25分貝;「單側聽損」則是指,只有一耳有聽力損失。與「聽損」只有程度差異 但不可輕忽影響在分類時,會先了解個案的聽力損失是單側或雙側,若是單側就會被歸類為「單側聽損」,再依聽損發生的頻率範圍區分,若只有高頻靈敏度不佳,便是「高頻聽損」,若是大部分頻率都不佳,就是「輕度聽損」。張憶萍聽力師指出,雖然輕度聽損的定義為20分貝,仍落在0-25分貝的正常範圍內,但已在正常邊緣,這也是為什麼會被稱為「微聽損」的原因,雖然臨床有一定的標準在,但也並不代表檢測為0-25分貝聽力就完全沒問題。「微聽損」和一般的「聽損」其實就只有「程度」的差別而已。此外,微聽損的個案聽力受損的程度不見得會固定不變,有可能會漸進式發展為「聽損」,或轉變為其他類型的微聽損,例如:高頻聽損個案若低頻聽力也下降,便會轉為輕度聽損。一般聽損程度越嚴重,個案在行為、聽力上有較明顯的問題,很快就會被察覺並及早開始處理。但微聽損因為受損程度微小,問題較不明顯,如果不是透過篩檢,通常沒有這麼快被發現,不過,即使問題較不明顯,微聽損仍可能會造成多方面的影響,包括語言、溝通、學業、就業、人際等。張憶萍聽力師提醒,幼兒正處於學習語言的階段,學齡兒童每天在學校學習課業,都是需要較好聲音輸入質量的族群,若有微聽損且不處理的話,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學習、語言上的影響,這部分是需要特別擔心的。
三婚媽「鐵鍊綑綁3兒子」被罵爆 親姊曝背後苦衷:她在保護孩子們
馬來西亞傳出疑似虐兒案,3位年齡介於13到16歲的少年,遭剛新婚的親生母親以鐵鍊鎖腳方式限制行動,消息傳開後掀起當地民眾譁然。不過,少年們的阿姨卻反控是外甥們太調皮,妹妹是為了保護小孩才用鐵鍊綑綁他們。據馬來西亞《中國報》報導,與父母同住在加央某村莊的3兄弟,24日深夜近午夜時被村民發現出現在橋邊,當時3人身體都相當虛弱且其中2人遭銬上鐵鍊,被村民送去警局暫時安置。警方初步調查指出,3兄弟雖沒有新的外傷,腳鍊卻是3個月前3度新婚的親生母親銬上的,消息一出,讓少年們的母親成為過街老鼠。然而,3兄弟的70歲阿姨卻反駁,住在隔壁的妹妹會銬上鐵鍊是為了保護孩子們的安全,避免小孩趁他們外出工作時亂跑。阿姨指出,妹妹曾考慮把其中2個有學習和聽力障礙的小孩送去收容所,但擔心會被欺負而作罷,加上3個小孩常常亂跑、搗蛋又弄壞東西,且妹妹家就住河邊,老大又曾掉到河裡過,才會出此下策,強調妹妹從不打小孩,他們身上的瘀青是自己弄傷。而警方正持續調查以釐清是否有虐兒嫌疑。
聚會被朋友兒搓一下…輕熟女「右耳破洞20%」 醫嚇壞:看到聽小骨
一名30歲女性日前與友人聚會,期間被朋友小孩搓了一下耳朵,造成她右耳劇痛,接著是持續的耳悶以及聽力變差,就醫後才發現右側耳膜約莫破了一個20%的洞,洞內隱約可見聽小骨以及內耳壁。醫生提醒,不得不注意小朋友的威力,特別是在耳朵附近玩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類似狀況。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分享案例,「門診一位30歲女性,主訴昨天與朋友聚會時,朋友小孩突然往她右耳伸手指搓一下,造成她右耳劇痛,接著是持續的耳悶以及聽力變差。病人右側耳膜約莫破了一個20%的洞!洞內隱約可見聽小骨以及內耳壁,這樣的破洞會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也就是聽力下降」。醫師說明,「急性耳膜撕裂傷」可簡單分成鈍傷或是刺傷,輕微的鈍傷或刺傷預後較佳,自行癒合機率較高。研究指出,平均癒合時間為6週(視破裂的大小)但如果是爆炸、燒燙傷、車禍撞擊引起,耳膜癒合機率較低;超過6個月沒有癒合的耳膜,建議接受鼓室成型手術(耳膜修補手術)以改善聽力及避免感染」。張弘表示,若受傷的當下,不僅耳膜破裂還影響到聽小骨,則建議聽小骨成型手術及鼓室成形手術,重建聽小骨及耳膜以改善聽力,「另外一個重點是,耳膜破裂期間,避免耳朵進水而感染,造成感音性聽力受損。醫師強調,若出現聽力下降、耳鳴、耳悶、耳朵出血等症狀,建議儘快找耳鼻喉科檢查,儘早診斷治療。
吃飯別常配「這種魚」 台大醫示警:每週吃5次罹癌風險飆7倍
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根據衛福部統計,它是民國九十四年台灣地區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位,死亡率第9位,有626人死於鼻咽癌,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歲為高峰。台大醫院副院長暨台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婁培人提醒,醃魚等食物含有大量亞硝酸鹽,如果每週吃5餐,得鼻咽癌機會是一般人7倍。鼻咽癌的發生原因仍不清楚,只知遺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患者一等親內的家屬得病機會為一般人的19.2倍。某種人類白血球抗原類型的人有較大的得病機會。其次是環境因子、鹽漬或煙薰的食物或燒香與抽菸都有報告認為與鼻咽癌有關。婁培人指出,鼻咽癌主要有3大原因,分別是基因遺傳、EB病毒感染及常吃醃漬食物。研究顯示,每週有2餐吃醃漬食物,得到鼻咽癌機會是一般人5倍;如果每週有5餐吃醃漬食物,得到鼻咽癌機會是一般人7倍。尤其年紀越小吃醃漬食物,罹患鼻咽癌的機率越高,因為醃漬食物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就是一級致癌物。婁培人強調,不建議幼童吃醃漬食物,尤其是剛斷奶吃副食品,千萬不要搭配鹹魚、醬菜等醃漬食物。專家提醒,只要正確治療,早期鼻咽癌痊癒的機會十分高,提醒青壯年族群,尤其是男性,若有頸部淋巴腺腫大,不明原因的流鼻血、鼻塞、耳阻塞、聽力障礙或頭、頸部疼痛,應找耳鼻喉科醫師檢查。不要諱疾忘醫,若是等腫瘤侵犯顱內或骨頭,治癒的機會就大為降低。
鼓勵生3孩 大陸17部門聯合發文催生
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16日發布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意見》要求,深入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和落實財政、稅收、保險、教育、住房、就業等積極生育支持措施,落實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多方責任,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綜合陸媒報導,指導意見提到,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實施母嬰安全行動提升計劃;推進婦幼保健機構能力建設,各省、市、縣級都應設置1所政府舉辦、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加強高質量產科建設,全面改善住院分娩條件;推動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防治策略,健全縣級篩查、市級診斷、省級指導、區域輻射的出生缺陷防治網路,強化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聽力障礙和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和診斷;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擴大分娩鎮痛試點,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預防非意願妊娠,減少非醫學需要的人工流產。《意見》指出,加強0—6歲兒童和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加強基層兒童保健服務網絡建設,推進基層醫療機構兒童保健門診(兒童保健室)標準化建設,提高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業從事兒童保健和基本醫療服務的醫生配備水平。「十四五」期間,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開展10個左右兒科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項目,推進兒科醫聯體建設,促進優質兒科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家庭嬰幼兒照護能力。鼓勵地方採取積極措施,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護模式。擴大家政企業上門居家嬰幼兒照護服務供給。鼓勵有條件的托育機構與家政企業合作,提供上門居家嬰幼兒照護服務。鼓勵有資質的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和專業人員,依托村(居)委會等基層力量,通過家長課堂、入戶指導等方式,提高嬰幼兒照護能力。《意見》指出,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支持有條件的用人單位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招收2—3歲幼兒。《意見》明確,2022年,全國所有地市要印發實施「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通過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和引導,實施公辦托育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和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帶動地方政府基建投資和社會投資。公辦托育機構收費標準由地方政府制定,加強對普惠托育機構收費的監管。拓展社區托育服務功能,完善嬰幼兒照護設施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降低托育機構運營成本。「十四五」時期,拓寬托育建設項目申報範圍,中央預算內投資加大支持力度給予建設補貼。落實社區托育服務發展稅費優惠政策。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各地要落實疫情防控期間托育企業紓困政策。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等學校和職業院校開設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加快培養專業人才。依法逐步實行托育從業人員職業資格準入制度。深入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加強托育崗位人員技能培訓。優化生育休假制度,完善生育保險等相關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政策,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關系,促進公平就業和職業發展。要結合實際完善假期用工成本合理分擔機制,明確相關各方責任,採取切實有效措施保障職工假期待遇。國家統一規範並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強化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保障作用,保障生育保險基金安全。有條件的地方可探索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同步參加生育保險。未就業婦女通過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受生育醫療待遇。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繳納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保障其生育權益,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列支。《意見》指出,強化住房、稅收、金融等支持措施,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進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對促進積極生育的支持措施,各地在配租公租房時,對符合條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據其未成年子女數量,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優化公租房輪候與配租規則,將家庭人數及構成等納入輪候排序或綜合評分的因素,對符合條件且子女數量較多的家庭可直接組織選房;完善公租房調換政策,對因家庭人口增加、就業、子女就學等原因需要調換公租房的,根據房源情況及時調換。《意見》明確,住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傾斜,在繳存城市無自有住房且租賃住房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實際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積金;對購買首套自住住房的多子女家庭,有條件的城市可給予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相關支持政策。各地可結合實際,進一步研究制定根據養育未成年子女負擔情況實施差異化租賃和購買房屋的優惠政策。實施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費用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建立對依法保障職工生育權益用人單位激勵機制。向提供母嬰護理、托育服務以及相關職業培訓、消費品生產的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意見》指出,「十四五」期間,將實施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著力補齊農村地區和城市新增人口集中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短板。《意見》指出,提高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切實落實各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責任,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分擔、其他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機制。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水平,保障普惠性學前教育有質量可持續發展。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切實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兒童接受普惠性學前教育。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水平,依法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的主體責任,確保義務教育學位主要由公辦學校提供和政府購買學位方式提供。繼續落實「兩免一補」政策,降低學生就學成本。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政策。加強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監管,規範培訓機構收費行為。《意見》指出,構建生育友好的就業環境, 鼓勵實行靈活的工作方式,幫助職工解決育兒困難。用人單位可結合生產和工作實際,通過與職工協商,采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工作方式,為有接送子女上下學、照顧生病或居家子女等需求的職工提供工作便利,幫助職工解決育兒困難。推動用人單位將幫助職工平衡工作和家庭關係相關措施,納入集體合同和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條款。實施母乳餵養促進行動。女職工比較多的用人單位應當建立孕婦休息室、哺乳室。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學校、社區、群團組織等開展寒暑假托管服務。推動完善促進婦女就業的制度機制,加強對女性勞動者特別是生育再就業女性相關職業技能培訓。持續開展就業性別歧視約談工作,依法查處侵權行為。督促用人單位依法依規落實對孕產期、哺乳期女職工關於工作時間、工資待遇、勞動強度等方面的特殊勞動保護。
真的惡劣!工廠水肥亂倒農田南瓜全爛光 地主氣炸怒告業者
施男在2020年7月間幫后里1家工廠清理抽取水肥後,直接將水肥載往附近1處農田排放,鍾姓地主發現田裡無故傳出廁所水肥惡臭、種植的南瓜在1周後全部爛掉,台中市環保局前往察看,初步判斷農田遭傾倒水肥,施男辯稱是排放陰溝的水,一審依違反廢棄物清理法判1年6月,施男上訴被駁回,仍可上訴。69歲施男是衛生清潔公司業者,領有丙級廢棄物清除許可證,可抽取水肥等一般廢棄物,到合格的公民營廢棄物處理機構傾倒。施男在2020年7月20日下午1時許,駕駛載著水肥的自小貨車,到大甲1處農田排放,賴姓地主發現向台中市環保局舉發,環保局查出, 當地某公司在案發當天因化糞池阻塞、溢出,搞得臭味四溢,委託施男疏通及抽取水肥,並有處理化糞池費1萬500元及清理水管費3千元發票為證。施男委任律師辯稱,施男所排放的液體並未檢驗,不足以認定是水肥,並無法證明施男是抽取化糞池前端的水肥,或已符合標準的放流水,甚至是儲存放流水的陰井水,且水肥水屬於一般廢棄物,並無檢測標準。台中市環保局人員前往查看,也發現農田有明顯的水肥異味,依經驗判斷是遭傾倒水肥。鍾姓地主也指稱農地遭倒水肥,導致土地被汙染、南瓜等農作物遭毀損及惡臭難聞。法官考量施男先前已有2次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分別被緩起訴及緩刑,卻再犯案顯示無悔悟之心,而判刑1年6月。施男不服上訴,否認犯行,但已與地主和解,並以罹患聽力障礙、白內障、憂鬱症及混和型焦慮症,請求減刑。法官以施男詳知廢棄物清理法規定,為節省處理費用而無視法律規定,任意傾倒水肥,上訴並無理由,而予駁回。
《賈伯斯》男星艾希頓庫奇罹罕病!一度失聰、失明、不良於行
曾在《蝴蝶效應》、《飯飯之交》和《賈伯斯》等好萊塢電影飾演主角的44歲男星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最近與英國知名探險家貝爺(Bear Grylls)合拍了1集即將在電視上轉播的荒野求生節目Running Wild with BearGryll,而艾希頓庫奇也在該節目上聲稱,自己2年前罹患了罕見疾病,不但一度失聰、失明,還不良於行,也因此在好萊塢中沉寂了一段時間。他也在節目中坦承:「很幸運還能活著。」據名流八卦媒體Page Six的報導稱,現年44歲的艾希頓庫奇在2年前罹患了血管炎,該罕病常常由免疫疾病引起,其症狀相當複雜且多變,通常依照受血管炎影響的器官而異,包括艾希頓庫奇有出現的症狀:運動或感覺神經病變、視力模糊甚至失明、感音神經性聽力障礙。艾希頓庫奇回憶起這場怪病:「直到完全痊癒之前,我都不確定自己是否還能重見光明、是否還能再次恢復聽力,甚至再次起身行走。很幸運我還活著。」經歷這場可怕的病魔後,艾希頓庫奇表示他不會再讓任何挑戰阻礙他的成功。目前他與蜜拉庫妮絲(Mila Kunis)結婚後育有兩孩,也收歛了過去外放風流的行為,脫胎換骨成為好老公、好爸爸。
生命鬥士許樂破世界聽障U20跨欄競賽大會紀錄 勇奪金牌
台中市新民高中高三學生許樂,是女子100公尺跨欄選手,這次在巴西聽奧運動會,以13秒91成績,破大會紀錄勇奪聽奧中華隊代表團首面金牌,也是台灣聽奧第一人,消息傳回學校,校內廣播奪金訊息,師生們都相當開心、與有榮焉,生命鬥士的故事再添一樁。因從小罹患先天性聽力障礙,許樂表示,田徑改變了她的人生,「不但是首場國際賽,也是她人生第一次出國。」聽奧摘金後,變得更有自信,也想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努力接受有缺陷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專長,往前衝,才能突破困境。許樂說,尤其比賽時要透過電子耳聽取槍聲訊息,反應時間會慢上常人0.1秒,故在田徑場上「贏在起跑點」,是她一輩子不敢去想的,但這次在100公尺準決賽,飆出12.18秒,打破世界聽障U20最新紀錄(原紀錄為12.23),以分組第1之姿搶進決賽,就是她破除障礙、奪得好成績的最好證明。校方指出,許樂在女子100公尺跨欄競賽一馬當先,破大會紀錄以13秒91(大會原紀錄14秒20)勇奪大會金牌,奪得聽奧中華隊代表團的首面金牌,可喜可賀,她直盼為國家爭取金牌最高榮譽的心,終如願以償。校方表示,生命中的學習,從限制到突破,找到自己的優勢,並設定目標,跨出人生的新篇章;在逆境中不斷努力、不畏艱難,也可以出類拔萃,創造生命中的無限可能,生命鬥士許樂的故事讓人感動啟發,在校園間傳開來。
33國際愛耳日 突發性耳聾不可輕忽
今天3月3日是國際愛耳日,3、3就像兩個耳朵。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郭哲宏醫師呼籲民眾保護好耳朵,其中常見的突發性耳聾,千萬不可輕忽,應提早求醫,以免影響日常生活。 一位43歲的男性機械操作員,五年前左耳出現耳鳴而求診,經醫師診斷為「單側突發性耳聾」,沒想到最近右耳又聽不到聲音,並伴隨頭暈。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郭哲宏醫師表示,處於長期工作或精神壓力大,或是三高病患,容易造成「突發性耳聾」,特別的是該男子先後兩耳都發生問題,建議積極治療及詳細檢查。 該男子並無特殊疾病與不良嗜好,五年前因左耳耳鳴而求醫。未料因近期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男子長期難以入眠,起初3到4天內耳鳴,有一天一覺醒來,發現原本正常的右耳竟聽不到聲音,並伴隨頭暈,先到住家附近診所看過,建議到大醫院做詳細聽力檢查與治療。 郭哲宏醫師表示,該男子經檢查並排除患有聽神經瘤的可能後,診斷右耳為嚴重「單側突發性耳聾」,安排住院一週,施打靜脈類固醇,並且進行耳內注射手術,穩定改善出院後,轉為口服類固醇,並重回職場。經耳道耳內注射手術示意圖 求診時,男子向郭醫師難過地詢問,是不是五年前因左耳未完全得到醫治,才導致左耳感染到右耳,讓原本正常的右耳,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相同病症。郭哲宏表示,聽力障礙或耳鳴,是耳鼻喉科門診常見的臨床病症。對於一般所稱的突發性耳聾,有其診斷的標準,指72小時內,至少出現連續3個音頻大於或等於30分貝的感音性聽損。而雙耳皆曾發生突發性耳聾在臨床上亦時有所見,惟左右耳內構造並無直接相連,在其病理機轉上稱左耳傳染到右耳,是不正確的說法。 郭哲宏醫師表示,目前導致突發性耳聾的成因未定,在臨床上的經驗中,其觸發的可能因子包括:內耳血管病變、內耳損傷、病毒感染、自體免疫疾病、新陳代謝疾病,或是精神壓力過大,都有可能導致突發性耳聾。郭哲宏醫師目前除了類固醇治療外,另外經醫師評估後,亦可輔以PRP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耳內注射,做多元的新式治療方式的選項之一。若病人初期有耳鳴、耳閉塞感,單邊聽力不清楚,以及輕微頭暈症狀時,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錯失治療期有可能對聽力造成不可逆性的傷害,甚至恐因突發性耳聾而永久喪失聽力。
女患鐙骨硬化症術後恢復聽力 答應男友求婚
台北一名31歲許姓女子與男朋友交往多年,卻因罹患鐙骨硬化症造成聽力障礙而自卑,遲遲不敢邁入人生下一步。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為許女進行兩次手術,今年動完左耳手術後,她聽見了,終於答應男友求婚,決定攜手幸福下半輩子。兩年前許女到診間時,哭著說她已有10年聽力障礙並持續退化,跑遍北部多家醫院都被診斷為梅尼爾氏症,不僅無法手術治療,還要吃類固醇又吃利尿劑,被告知未來只能戴助聽器,也準備要申請殘障手冊,對人生感到非常絕望。賴仁淙聽著許女對於病況描述,察覺不太對勁,進行檢查後,發現竟是「鐙骨硬化症」伴隨內耳水腫,與感音性聽力障礙梅尼爾氏症不同的是,鐙骨硬化症的傳導性聽力損失是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讓患者有機會恢復聽力,重拾對人生的希望。賴仁淙說,鐙骨是身體裡最迷你的小骨頭,是人體部位中最精密且困難度最高的手術,要在米粒般大小的鐙骨上面鑽一個洞,再放入一個像螞蟻大的人工鐙骨,同時不能傷害內耳組織,有一定風險存在,嚴重可能就此一輩子聽不見。賴仁淙在術前用輕鬆語氣對許女說,「先去拜拜擲筊,想好了再來手術。」許女在兩年前先動右耳手術,單耳從60分貝恢復到正常15分貝聽力後,今年動了左耳手術,術後當天即恢復近一般人聽力。之後一次回診追蹤,醫生隨口問她「妳結婚了沒?」許女開心說「有呀!我終於跟我男朋友說『我聽到了!我們結婚吧!』」在今年4月完成終生大事。原來這些年許女因聽力障礙,遲遲不敢答應男友求婚,現在終於能勇敢追求屬於自己幸福。賴仁淙部長強調,鐙骨硬化症往往因錯誤診斷,讓原本可以恢復聽力的患者從此對人生絕望,其實只要經過仔細檢查評估,部分傳導性聽力損失患者,還是有機會可以透過手術治療矯正聽力。鐙骨為內耳聽小骨的最後一個骨頭,扮演著左右患者聽力的關鍵,負責聲波震動傳遞音源至內耳,患者因為鐙骨硬化導致聲音無法傳遞。「鐙骨硬化症」多為遺傳性,台灣平均每年僅約有100人接受手術。
謝哲青3分鐘抱走10萬 蔡尚樺超傻眼:要不要讓人活
堪稱是行走的「百科全書」謝哲青,日前5度受邀上東森《全民星攻略》,這次僅花3分鐘就攻破Super 9,也成為節目今年第一位破9關的來賓,超強答題能力,讓在場所有人大讚:「看他猜題超過癮!」謝哲青最後甚至感動的落下男兒淚,展現了他的真性情。 賈斯汀依照自身碰到的情況,選擇疑似有聽力障礙的貓咪品種。(圖/東森提供) 走遍世界各地的謝哲青,不僅飽讀書中各種知識,腦袋裡更裝滿他多年來行萬里路所獲得的學問。這次他面對製作單位替他量身訂做的第5套攻略題,一樣不假思索的作答,每個答案都能說明的頭頭是道,就連哪位女性神明的長相可能是大眼高鼻,他都能說個明白,讓一旁負責解說的蔡尚樺傻眼直呼:「要不要讓人活啊!」更開玩笑抱怨:「只要遇到他的題目我都不看解釋,反正他都會說明。」曾國城則是兩手一攤,無奈笑回:「他解釋清楚妳要替他高興才是!」來台10幾年的美國人賈斯汀,對家鄉法律仍瞭如指掌,「我們有很多奇妙的法律」,黏著假鬍子上教堂禮拜、在浴缸裡養馬、唱歌太難聽的音痴,通通都違法,各種奇葩法律惹得眾人哈哈大笑。而哪種膚色瞳孔的貓咪最有機率罹患聽力障礙,賈斯汀就透露室友馬丁養的貓剛好是白色藍眼睛的,「牠真的不聽話,我不知道牠是聽力障礙,還是不聽我的話,相信等一下就可以幫我解開這個疑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