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小骨
」 耳朵 聽力與夫吵架越罵越大聲 ! 就醫檢查竟罹「耳硬化症」
46歲婦人近年來因講話越來越大聲,跟丈夫吵架時,更是屢屢罵到「燒聲」,家人帶她就醫,檢查發現耳膜完整、無化膿流湯,但左耳聽力竟衰退到中度聽損,醫師安排斷層掃描後,確認中耳沒有感染或腫瘤,診斷是「耳硬化症」惹禍。鐙骨底板破壞聽骨鏈 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陳厚匡表示,耳硬化症典型特徵是鐙骨周圍緻密骨頭結構改變,病變骨頭被吸收後,由海綿狀血管性骨骼取代,最後形成硬化骨質取代海綿狀骨骼,此異常骨骼生長可能會導致鐙骨底板發生機械性固定,並破壞聽骨鏈傳遞聲音,使得聲音無法有效傳遞至內耳,從而造成傳導性聽力損失。「耳硬化症」聽力衰退、伴隨耳鳴 常見女性 經統計,耳硬化症常見於白種人,並以女性患者較多(臨床上女性比男性約為二比一),常見症狀是聽力變差及耳鳴,聽力變化是漸進性聽力受損且通常兩耳為不對稱的聽力表現,發生年紀多為三十至四十多歲,初期多以40-60分貝的傳導性聽力受損,但仍有10%病人會進展至混和性或感音性聽損;第二個常見症狀為耳鳴,約有一半以上的病人會發生耳鳴,可能為嗡嗡聲、嘶嘶聲、蟬叫聲等,另其它較少見的症狀包括頭暈、平衡感變差。聽小骨重建手術協助改善 聽損輕微可選擇助聽器陳厚匡提醒,若患者聽損屬於輕微程度或不適合接受手術,可根據需求選擇助聽器協助,以調整其音量和音質達到最佳效果,並定期追蹤聽力檢查監測病程進展;至於「鐙骨手術」(又稱耳硬化症手術)需將病變的鐙骨部分截除,並替換為人工聽小骨來改善聲音的傳導,經驗豐富的外科醫師進行手術時,成功率可以高達80%以上,此患者術後左耳聽力大幅改善,也避免依賴助聽器。這些情況恐是聽損前兆 應盡快就醫檢查陳厚匡呼籲,耳硬化症有可能會進展至耳蝸內耳,造成更嚴重的聽力受損,加上另一耳也有發病風險,建議術後務必長期追蹤和監測,才能及時掌握病情變化,否則聽力可能會持續加劇,影響到日常生活。若發現常聽不清楚對方講話或自己越來越大聲,都可能是聽損前兆,可就醫檢查,預防病情惡化。
聚會被朋友兒搓一下…輕熟女「右耳破洞20%」 醫嚇壞:看到聽小骨
一名30歲女性日前與友人聚會,期間被朋友小孩搓了一下耳朵,造成她右耳劇痛,接著是持續的耳悶以及聽力變差,就醫後才發現右側耳膜約莫破了一個20%的洞,洞內隱約可見聽小骨以及內耳壁。醫生提醒,不得不注意小朋友的威力,特別是在耳朵附近玩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發生類似狀況。耳鼻喉科醫師張弘在臉書分享案例,「門診一位30歲女性,主訴昨天與朋友聚會時,朋友小孩突然往她右耳伸手指搓一下,造成她右耳劇痛,接著是持續的耳悶以及聽力變差。病人右側耳膜約莫破了一個20%的洞!洞內隱約可見聽小骨以及內耳壁,這樣的破洞會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也就是聽力下降」。醫師說明,「急性耳膜撕裂傷」可簡單分成鈍傷或是刺傷,輕微的鈍傷或刺傷預後較佳,自行癒合機率較高。研究指出,平均癒合時間為6週(視破裂的大小)但如果是爆炸、燒燙傷、車禍撞擊引起,耳膜癒合機率較低;超過6個月沒有癒合的耳膜,建議接受鼓室成型手術(耳膜修補手術)以改善聽力及避免感染」。張弘表示,若受傷的當下,不僅耳膜破裂還影響到聽小骨,則建議聽小骨成型手術及鼓室成形手術,重建聽小骨及耳膜以改善聽力,「另外一個重點是,耳膜破裂期間,避免耳朵進水而感染,造成感音性聽力受損。醫師強調,若出現聽力下降、耳鳴、耳悶、耳朵出血等症狀,建議儘快找耳鼻喉科檢查,儘早診斷治療。
女患鐙骨硬化症術後恢復聽力 答應男友求婚
台北一名31歲許姓女子與男朋友交往多年,卻因罹患鐙骨硬化症造成聽力障礙而自卑,遲遲不敢邁入人生下一步。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部長賴仁淙為許女進行兩次手術,今年動完左耳手術後,她聽見了,終於答應男友求婚,決定攜手幸福下半輩子。兩年前許女到診間時,哭著說她已有10年聽力障礙並持續退化,跑遍北部多家醫院都被診斷為梅尼爾氏症,不僅無法手術治療,還要吃類固醇又吃利尿劑,被告知未來只能戴助聽器,也準備要申請殘障手冊,對人生感到非常絕望。賴仁淙聽著許女對於病況描述,察覺不太對勁,進行檢查後,發現竟是「鐙骨硬化症」伴隨內耳水腫,與感音性聽力障礙梅尼爾氏症不同的是,鐙骨硬化症的傳導性聽力損失是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讓患者有機會恢復聽力,重拾對人生的希望。賴仁淙說,鐙骨是身體裡最迷你的小骨頭,是人體部位中最精密且困難度最高的手術,要在米粒般大小的鐙骨上面鑽一個洞,再放入一個像螞蟻大的人工鐙骨,同時不能傷害內耳組織,有一定風險存在,嚴重可能就此一輩子聽不見。賴仁淙在術前用輕鬆語氣對許女說,「先去拜拜擲筊,想好了再來手術。」許女在兩年前先動右耳手術,單耳從60分貝恢復到正常15分貝聽力後,今年動了左耳手術,術後當天即恢復近一般人聽力。之後一次回診追蹤,醫生隨口問她「妳結婚了沒?」許女開心說「有呀!我終於跟我男朋友說『我聽到了!我們結婚吧!』」在今年4月完成終生大事。原來這些年許女因聽力障礙,遲遲不敢答應男友求婚,現在終於能勇敢追求屬於自己幸福。賴仁淙部長強調,鐙骨硬化症往往因錯誤診斷,讓原本可以恢復聽力的患者從此對人生絕望,其實只要經過仔細檢查評估,部分傳導性聽力損失患者,還是有機會可以透過手術治療矯正聽力。鐙骨為內耳聽小骨的最後一個骨頭,扮演著左右患者聽力的關鍵,負責聲波震動傳遞音源至內耳,患者因為鐙骨硬化導致聲音無法傳遞。「鐙骨硬化症」多為遺傳性,台灣平均每年僅約有100人接受手術。
耳機後遺症2/通勤族忘情聽音樂 超過1小時聽神經恐受損
許多人經常在搭乘公車、捷運或騎車時戴上耳機,其實風險相當高!亞東醫院耳鼻喉科吳伯軒醫師說,「馬路、捷運等處的音量大約在80~90分貝之間,如果想要聽清楚耳機中的音樂,勢必會將音量調得更大聲,非常容易超過85分貝的標準值,就會變成噪音傷害聽力。」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內耳組成,外耳收集聲波,耳膜接收到聲波會出現震動。而中耳的三塊聽小骨,則將耳膜震動傳送並擴大傳遞到內耳,內耳的耳蝸中有數以千計的絨毛細胞,再經由聽覺神經傳至大腦,以產生聽覺。戴上耳機之後,聲波會直接作用於耳膜,其實頗為刺激耳蝸,如果音量過大就容易造成傷害,關鍵在於噪音持續時間長短,世界衛生組織就建議,每次戴耳機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以上。追求3C潮流的同時,也要懂得保護自己的聽力健康。(示意圖,非當事人)(圖/彭子桓攝)「這是為了避免傷害內耳的絨毛細胞!」陳伯岳建議,每次使用耳機1小時後,就應該休息5~10分鐘,就算耳朵血管累積不少噪音帶來的自由基,但休息一下就能自行代謝掉,不至於損害內耳的絨毛細胞,但如果時間太長,恐怕就會造成不可逆的後果。(待續)
有片慎入!耳朵好癢拼命挖 醫生「完整取出」超大隻小強
蟲蟲危機!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分享一件「小強入耳」案例,一名女子感覺有蟲爬進耳朵便想將牠挖出來,沒想到蟲子越躲越深,害得她又痛又耳鳴。女子到醫院急診,醫生從她的耳朵完整取出蟲子,沒想到竟是一隻超大隻的蟑螂,讓人看了超傻眼。吳昌騰在粉絲頁「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提到夏季常見蟲子爬進耳朵的病患,從蚊子,蒼蠅、蜜蜂、蜈蚣到小強等,各種各樣的蟲子都有,「只要你想像得出,蟲蟲大小可以爬到耳朵裡,它們都可能出現在耳朵裡。」而且還將替患者帶來難以忍受的耳鳴聲和疼痛。(圖/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吳昌騰表示,案例中的這名女子一天早上起床時,發現右耳爬進一隻蟲,覺得有點癢,就用手指、掏耳工具想把蟲子挖出來;但蟲子有強烈的危機感,求生本能讓牠往耳朵裡面爬,反而越爬越深。女子表示才過一會就開始耳鳴,「就像有人在耳邊敲著鼓,耳朵裡面還痛得要命,還出現噁心的感覺⋯⋯」女子急忙到醫院求救,耳鼻喉科醫師使用又細又長的夾子,順利從女子耳朵中完整取出這隻做亂的蟲子,竟然是一隻大蟑螂!吳昌騰表示,蟲子在耳道內爬行或飛動搗亂作怪時,會帶來難以忍受的耳鳴聲和疼痛,「當蟲蟲觸及到耳道深處的耳膜時,還會引起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吳昌騰提醒,若耳朵有蟲子進入,千萬不可以亂挖、亂掏,「你一掏,小蟲受到刺激就會向裏面亂爬的。」他指出外耳道是一條的管道,長約2.5厘米至3.5厘米,「如果你不斷地觸動耳道或耳廓,只會使耳道內的蟲子亂飛亂爬,更增加痛苦。嚴重的會引起耳膜外傷,損壞聽小骨,影響聽力。」至於正確的處理方式,吳昌騰表示應該先用無刺激性的「耳用滴劑」灌入耳朵,靜置5到10分鐘來觀察;但若如果感到劇痛,可能是耳膜已經穿孔,一定要馬上救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