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毒桿菌
」 肉毒桿菌 食物中毒 醫美 偏頭痛 中毒每10人就有1人偏頭痛 40歲女還爆腸躁症「新藥+肉毒桿菌」緩解
40歲的林小姐從青春期開始就有偶發性頭痛症狀,近幾個月天天頭痛,思考不順暢,甚至伴隨腸躁症,嚴重影響工作表現。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診治,使用新型藥物並配合肉毒桿菌注射雙管齊下,經住院三天治療後,頭痛顯著改善,患者情緒穩定,腸胃問題緩解,連思考也變得更順暢,生活品質大幅提升。神經科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和交感神經亢奮有關,許多患者對頭痛認識不足,往往長期忍痛,因為頭痛一直吃止痛藥,伴隨憂鬱、失眠,導致腸胃不好,引發腸躁症,甚至胃潰瘍吐血。長期吃止痛藥,對頭痛恐會造成不良影響,影響腎臟功能,建議用正確藥物減少頭痛發作頻率,不須吃到止痛藥。偏頭痛為全球盛行的疾病,在台灣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受偏頭痛困擾,許多患者處於經濟主力年齡,若未妥善治療,不僅影響工作成效,甚至影響家庭生活及人際關係。龔瑋翎醫師表示,偏頭痛治療近十年來全球發展迅速,幾乎每兩三年都有新藥問世,帶給患者更多選擇。除了已知的肉毒桿菌素注射及針劑抗CGRP生物製劑外,今年更推出口服專一CGRP通道拮抗劑,惟部分藥物仍需自費使用,不過仍讓許多過去治療失敗的患者重獲「頭腦輕盈」的感受。龔瑋翎醫師指出,偏頭痛跟過敏一樣,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跟偏頭痛共處,有睡眠問題或長期處在高壓環境,或是長期使用咖啡因,容易造成頭痛頻率增加。透過藥物和打針治療緩解後,需要搭配生活習慣調整,例如運動,降低生活壓力等。神經科陳睿正主任強調,每位患者的病況不同,選擇適合的治療方案需經神經科醫師審慎評估,單一治療或”偏頭痛雞尾酒複合療法”都需因人而異。本院設立偏頭痛特別門診,透過與神經專科醫師的雙向溝通,患者及家人能在治療後,對工作、生活有積極影響。
抖音爆紅!「三無食品」再度侵台 香辣霉豆腐恐毀肝腎
2023年爆紅的「魔芋爽」、今年初風行的「蠟瓶糖」,或是近日在社群媒體上可看到的「香辣霉豆腐」等,都被稱為「三無食品」,是指沒有生產日期、無生產店家、無生產地址的食品。今年六月一位名稱為「泥南姑娘」的中國影音創作者,上傳了一部販賣霉豆腐的影片,且在中國各大影音社群平台爆紅,這種長滿白毛的「霉豆腐」也隨之爆紅。粉專「農藝女孩看世界」發文指出,有民眾稱在台灣地方臉書社團看到這類產品的貼文廣告,文案上還強調是「抖音美食」或「抖音爆紅小吃」等。「農藝女孩看世界」提醒,倘若隨意吃下不明雜菌製作出來的霉豆腐,恐會導致肝腎等功能受損。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受訪時表示,仔細看「香辣霉豆腐」製造過程,跟台灣的豆腐乳相似,但如果沒有來向衛福部申請,依合法程序核准輸入台灣,基本上就是「三無食品」,沒有製造廠商、未經過檢驗、無台灣核准標章。林靜儀強調,不要任意透過社群平台購買來路不明的食品,因為從源頭到成品的安全都不清不楚,比方說如何貯存黃豆、是否含有黃麴毒素、有無添加色素或調味劑等,通通沒人知道,也未經檢驗。如果吃出問題,恐求助無門,無人可提供後續協,尤其像這類罐頭食品,若無經過適當消毒,恐暗藏致命肉毒桿菌危機,且違法販售恐已涉及刑責。
黑面琵鷺N83再度抵台過冬 搭山陀兒順風車最高時速85公里
今年1月疑似中毒被救治康復後在台南野放的黑面琵鷺編號N83,被紀錄到10月3日以最高時速85公里的驚人速度,搭上山陀兒颱風的順風車飛抵高雄市小港區後,之後又回到台南度冬區。由於是一般黑琵遷徙速度的2倍多,被鳥友暱稱為「颱琵」。當初救援照顧N83的台南市野鳥學會人員得知後更驚喜不已,讚嘆這種飛行速度實在太驚人。台南鳥會野鳥救傷組表示,黑琵N83今年1月17日在台南市安南區被發現時,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癱軟在魚塭中,經送往慈愛動物醫院救治,再由救傷組照顧到康復後,1月26日繫上腳環編號N83及衛星發報器帶回原地野放,並由屏東科技大學及天豐新能源展開後續追蹤。台南市野鳥學會野鳥救傷組今年1月接連救治一批疑似肉毒桿菌中毒的黑面琵鷺,其中包括編號N83,康復後均一起野放。(圖/鳥友郭東輝提供)據屏科大衛星追蹤發現,黑琵N83野放後,3月21日先飛到中國大陸沿海,再於4月10日飛抵韓國繁殖地;9月29日南下度冬時,又先飛到中國大陸東南沿海,10月3日再搭上山陀兒颱風的順風車,以最高時速85公里的速度飛越台灣海峽抵達高雄小港。之後,10月11日被鳥友紀錄到在嘉義新塭,10月30日被紀錄到已回到台南七股頂山溼地,與其他同批黑琵在一起。鳥會救傷組表示,N83被紀錄到的最高飛行速度,大約是一般黑琵平均遷徙速度的2倍多,這種巧妙利用氣流飄洋過海的飛行技巧,令人讚嘆不已,這也是台灣首次透過衛星追蹤發現黑琵利用颱風遷移的珍貴紀錄。
21歲女3周大便一次!她滿肚屎如懷孕 用力一擠竟「有東西掉出來」爆血
英國一名21歲的女護理人員寇特妮(CourtneyIngham)大約8個月前開始出現便秘情況,但她未選擇就醫,而是買瀉藥和喝黑咖啡等試圖改善,結果嚴重到3周才上一次大號,肚子脹得如孕婦一般,有天上廁所時一用力竟傳來「啪」的一聲,肛門當場爆血,原來是腸子掉了出來。事後得知,這樣的情況是直腸脫垂,如今寇特妮進行了兩次手術,並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呼籲大家遇到類似情況務必即早就醫。《每日郵報》等外媒報導,來自達勒姆郡小鎮紐頓艾克利夫(Newton Aycliffe)的寇特妮,長達8個月來每3周僅排便一次,在這之前她排便很正常,甚至一天可能排便3次,起初她不以為意,僅依賴非處方瀉藥,沒想到便祕愈來愈嚴重,就算增加纖維攝取和喝黑咖啡也沒用,腹部竟脹得跟懷孕一樣。除此之外,寇特妮還出現嚴重胃痙攣,原先她以為是飲食習慣所致,於是減少吃飯分量,但就算只吃一點點也會噁心想吐,某日她如廁時,因為稍微用力,居然聽到「啪」的一聲,感覺有東西彈出,痛得難以忍耐且開始出血,拍照觀察才發現腸子外露,嚇得趕緊就醫。據了解,寇特妮當時出現的情況是直腸脫垂,目前已進行過兩次手術,醫師發現她肛門周圍的括約肌無法正常收縮,寇特妮在全身麻醉後修復直腸脫垂問題,並在括約肌注射肉毒桿菌,希望使其正常收縮。另外,英國國民保健署表示,直腸脫垂通常發生在直腸支撐系統受損時,導致直腸外露,而寇特妮也在TikTok上分享自身經歷,她表示,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即時就診,如果早點找醫師求助的話,或許根本不用經歷那麼多痛苦。女子事後證實出現直腸脫垂問題。(圖/翻攝自X)
病因相反卻可能同時出現! 「食道弛緩不能症+胃食道逆流」怎麼治療?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賁門」是胃跟食道的交接處,若賁門過度鬆弛、沒辦法緊縮,就會導致現代人常見的疾病「胃食道逆流(GERD)」;相反的,若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沒辦法張開,就會造成「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不過,這兩個完全相反、互相衝突的疾病卻有可能同時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中西醫整合針灸門診楊龍駿醫師分享,自己在診間曾碰過2、3位這樣的患者,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情況其實很少見,對西醫來說這樣的情況幾乎是沒辦法治療,只能兩者取其一,不過針灸可以同時改善這兩個問題。胃食道逆流又食道弛緩不能症 一般只能取其一治療胃食道逆流可能會造成胸口灼熱、喉嚨有異物感等,楊龍駿醫師表示,不論西醫或中醫,治療主要都以藥物為主,如果藥物效果不好,西醫還有手術治療,像尼氏胃底摺疊手術、熱射頻手術等,不過成功率都不高而且有很多副作用。而食道弛緩不能症則是賁門括約肌過度緊縮,導致食物無法順利進入胃部,回堵在食道、喉嚨,造成嘔吐、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甚至連水都喝不下,更會讓體重快速下降。楊龍駿醫師提到,食道弛緩不能症治療通常以手術為主,透過氣球擴張術撐開賁門,或經由內視鏡手術將賁門肌肉切開等。由於食道弛緩不能症無法進食、體重下降會引發更多的健康問題,因此楊龍駿醫師表示,當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同時存在時,西醫可能會以食道弛緩不能症為主治療,但這樣的治療方式不完整,還會有很多後遺症,像氣球擴張術可能會造成食道破裂,而手術切開賁門肌肉則有可能破壞神經,導致賁門無法收縮,造成永久性胃食道逆流。雖然,食道弛緩不能症也能經由肉毒桿菌注射,讓緊縮的賁門肌肉放鬆,使食物能進入胃裡,但楊龍駿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效果短暫,當藥效過了以後,症狀又會開始出現。針灸具雙向療效調節神經傳導 不動刀就能同時改善不過,針灸可以不動刀就同時改善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問題,楊龍駿醫師指出,賁門的開關主要是由神經傳導反射控制,透過針灸刺激能讓神經傳導慢慢恢復,當神經傳導功能正常,賁門就能恢復正常運作,而且針灸有雙向療效,當身體有不足的地方可以加強它的功能,也能將功能過度的部分抑制下來,適合用於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可是楊龍駿醫師提到,傳統針灸效果沒那麼好,中脘穴、足三里等一般常用的穴位實際上都只能調理而已,或許會有輕微改善效果,但是無法完全根治,所以治療會以頭皮針、耳針為主,去刺激內臟反射區,讓神經穩定並加強賁門的功能,通常患者治療4、5次後就會有明顯改善。最近楊龍駿醫師就透過針灸治療了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這名患者白天沒辦法吃東西,吃一兩口就吐出來,甚至也沒辦法喝水,短短2個月體重就掉了14公斤,但到了晚上的時候卻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只要躺下來胃酸就逆流,讓他沒辦法好好睡覺,經過醫院檢查確認同時有胃食道逆流及食道弛緩不能症。雖然醫院有給予治療處置,但這名患者都覺得沒有效果,因此求診於楊龍駿醫師。楊龍駿醫師表示,這名患者經過第二次針灸治療後,慢慢就能開始進食,一個療程後已經恢復9成,除了還有點胃酸逆流、吃東西覺得有些卡卡的之外,都能正常飲食、吞嚥,體重也漸漸恢復了。楊龍駿醫師建議,經過檢查確定同時有胃食道逆流、食道弛緩不能症的患者,第一時間先不要急著開刀,因為開刀的後遺症是不可逆的,造成的破壞有時很難去彌補,手術是不得已的下下策,目前針灸也有很高的治療成功率,民眾可以多方了解再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
台東部落蝸牛小米粽疑釀食物中毒3死! 毒物專家直指「這食材」才是罪魁禍首
台東縣金峰鄉賓茂及壢坵部落18日驚爆集體食物中毒案,一共釀12人送醫,其中有3人搶救無效宣告死亡、4命危搶救中。經初步了解,事件起因為一位曾姓阿嬤於17日自製的小米粽,其內餡包有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其中蝸牛和五花肉都是生的,眾人吃了之後,陸續有人身體不適,在送醫途中失去呼吸心跳。對此,毒物專家、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毒物主任洪東榮指問題應出在生醃豬肉,應為生豬肉所引發的肉毒桿菌中毒。曾姓阿嬤於17日下午3點自製了小米粽(原住民稱「阿粨」),其內餡包有蝸牛、竹筍、豬肉和小米粉,豈料阿嬤吃了後身體便開始不適,送醫宣告不治,家屬以為老婦病死,而後又拿出剩下的「小米蝸牛粽子」給前來弔唁的親友吃,沒想到眾人吃了之後,於18日凌晨3時許開始陸續出現嘔吐、抽搐症狀甚至昏迷,有人在送醫途中失去呼吸心跳,目前一共釀12人送醫,其中有3人搶救無效宣告死亡、4命危搶救中。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洪東榮指問題應出在生醃豬肉,這道原住民特有的料理,過去就曾發生過類似的肉毒桿菌中毒案件,因肉毒桿菌分A、B、E等不同型別,且都有對應抗體的解毒藥,因此他建議疾管署應盡快從食物、人體採檢體確定型別,才能對症解毒,對仍在治療的病患進行解毒治療。
超商雞胸肉藏「肉毒桿菌」嚴重恐致命! 營養師示警:最好加熱再食用
現代健身風氣盛行,超商都會賣各種口味的「真空包裝」即食雞胸肉。但營養師蔡正亮提醒,真空包裝食品最好加熱再食用,尤其真空肉品因低酸性,pH通常大於5,適合肉毒桿菌生長,且真空包裝不含氧氣,無氧狀態下,肉毒桿菌更可易存活,若肉毒桿菌中毒,嚴重恐危及生命。蔡正亮7日在臉書粉專「蔡正亮營養師專欄教室」發文提醒,喜歡冷著吃「超商雞胸肉」的朋友們。若您本身或您身邊有這樣的朋友,請務必閱讀本文。近年來因為運動風潮、低GI飲食崛起,超商架上有香草、麻辣、五香、泰式等一堆雞胸肉口味任君挑選。然而,最近他有朋友每次爬山也都會帶一包即食雞胸肉,並表示:「我知道加熱後比較好吃,但我覺得加熱後沒有立刻吃完,會壞掉。所以乾脆我就冷著吃。真空包裝不是最安全的嗎?而且包裝上面也說,打開即可食用!」對此,蔡正亮也表示,雖然雞胸肉是真空包裝可以保存肉的品質、隔絕空氣與外物入侵、減少細菌入侵,而且註明「打開即可食用」,但「不怕一萬,只怕萬一」,蔡正亮也抓起地上的沙及土壤,跟朋友說:「你知道嗎?有一種廣泛存在自然界的菌,叫肉毒桿菌,這塊土壤也許就藏著這些菌種。說到肉毒桿菌,特性是不愛空氣,不耐酸,但卻怕熱。你手上的真空包裝雞胸肉,包裝上固然寫,請冷藏,打開後即可食用,但食品業者的加工過程,一旦疏忽,遭受汙染,就可能潛藏風險。重點是,肉毒桿菌會產生休眠的孢子,以躲過外界的攻擊,更容易在真空包裝食品裡。特別是低酸性的食品,如肉品、醃漬蔬菜。」蔡正亮也進一步指出2大風險因子,首先是是真空肉品因低酸性,pH通常大於5,適合肉毒桿菌生長;二是真空包裝不含氧氣,無氧狀態下正中下懷,肉毒桿菌更可易存活,「即便我們知道,超商賣的雞胸肉包,已經煮熟,放在冷藏櫃,冷藏條件很好。但食用前,最好還是再經過加熱再食用,最有保障。蔡營養師我真的不是開玩笑。尤其真空包裝肉品,低酸性+無氧狀態,是幫助肉毒桿菌生存的極大條件。」蔡正亮補充,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是神經毒素,遠比其他的有害菌,大腸桿菌、沙門桿菌,都要危險幾十倍。神經毒素,可以麻痺神經,使肌肉喪失功能,中毒者無法吞嚥,甚至呼吸功能都有影響,危及生命安全。「所幸,肉毒桿菌產生的毒素不耐熱,經加熱後,都能夠破壞。」
健保給付心律去顫、肌張力不全醫材 助病人省近百萬
中央健康保險署為提升更完善的醫療照護品質,自113年9月起納入給付「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及「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健保挹注預算共約7,650萬點。心律去顫器是預防心因性猝死的重要醫材,健保自92年起已將用於心臟除顫療法,治療危及生命的心室頻脈,經靜脈植入式心律去顫器納入給付。有靜脈血管通路異常或小於35公斤的孩童,則無法裝置,需透過皮下植入式心律去顫器進行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後,每組支付點數95萬點,每年約有30名病人受惠,一年健保支出約2,850萬點。另外,因藥物或肉毒桿菌治療無效的肌張力不全病人,深層腦部刺激術(DBS)經實證醫學為最有效治療方式,因治療時所需電量較大,若能透過使用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器,對病情改善度較佳。由於考量肌張力不全病人以年輕人居多,當病患動作出現困難障礙,常造成家庭照顧及經濟沉重負擔。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張惠萍表示,健保署過去已將非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術納入給付,用於巴金森氏症患者。今年9月起,健保署與與神經科臨床專家及各醫材許可證持有者共同合作,將肌張力不全患者所需要的充電式深層腦部刺激術納入給付,能提供較大充電量。每組支付點數為83萬4310點,每年約有58名病人受惠,一年健保支出約4800萬點。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為確保國民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利益,健保署將持續爭取健保預算,努力將具有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需求的新醫材納入健保,以減少民眾經濟負擔,並增進醫療價值與民眾健康。未來若有醫材給付之建議,亦請各界提供寶貴意見,健保署將持續精進醫療照護品質及守護全民健康福祉。
重現經典2/李康生搭機中風 引發怪病求助逾50醫才好轉
藝人廖峻歷經兩度中風,連帶影響日常生活,已淡出螢光幕多年,去年底與搭檔澎澎重起直播事業,重現當年在秀場的「答嘴鼓」脫口秀。現在身體恢復良好的他,每周會到各地合作廠商處直播,固定直播一小時,偶爾還會介紹賣貨。納豆2022年腦出血中風,好在女友依依機警,把握在黃金時間1個小時內,將他送進醫院急救開刀。不過術後納豆失憶一個月,幾乎連依依都不認得,生活也無法自理,一度拒絕復健,但在依依不離不棄照顧下,納豆休養3個月就拍片對外報平安,隔年陸續復工主持節目,也在同年底接拍電影新作。影帝李康生20歲那年罹患斜頸症,意外因脫臼痊癒,2013年他憑藉電影《郊遊》,橫掃3大電影指標獎項,得到金馬獎後,他與恩師蔡明亮飛往歐洲演出舞台劇,卻在機上腦中風,半邊身體無法動彈,當時醫院告訴他得住院治療,但舞台劇只有他一個飾演玄奘的演員,李康生只能拖著病體演出,此次中風還引發斜頸症復發,只能推辭所有戲劇邀約,他前後看了50多位醫生,不只被一人判定終身殘廢,讓李康生一度想不開,直到接觸肉毒桿菌施打,才有效治療。余天2年前憂心女兒余苑綺的病情,加上一邊跑地方選舉,出現雙眼高低不平衡,右手和右腳麻痺抬不起來,手抓不住東西等小中風症狀,送醫發現後脖 兩根血管堵塞,腦部也出現血塊,他在李亞萍、余祥銓要求下就醫,住院一周吃藥治療後又回到工作崗位。
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 該如何預防?食品應加熱多久才能破壞毒素?
國內出現今(2024)年首例肉毒桿菌素中毒個案,也是自2020年7月以來首例確診。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經過疫調發現,這名個案曾經有食用過期食品的情形,不過目前個案仍在插管治療中,沒辦法詳細詢問過往飲食史,也沒有食品檢體可進行檢驗,所以還無法確認真正導致中毒的可能原因。南部5旬婦人肉毒桿菌中毒 仍在加護病房插管治療今年首例肉毒桿菌中毒病例為南部50多歲女性,林詠青醫師說明,這名個案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7月13日開始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症狀,隨後出現眼皮下垂、講話/發音困難、吞嚥困難、全身無力等情形,隔日前往急診就醫。經電腦斷層檢查排除腦中風可能性,醫師懷疑這名個案應該是肉毒桿菌中毒,因此通報採檢,於7月19日確診。不過林詠青醫師表示,由於個案症狀持續惡化,因此插管收治加護病房,目前已住院約1個多星期,意識清楚,但還有眼皮下垂、吞嚥困難、肢體無力等症狀,仍在加護病房插管使用呼吸器治療中。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這名個案為外食族,獨居在家不開伙,根據非同住家人轉述,個案有食用過期食品的習慣,發病當天早上有吃過期包子,但事實上包子不太像是容易引起肉毒桿菌中毒的嫌疑食品,有請醫院幫忙口頭詢問是否食用罐頭、真空包裝食品等,但個案搖頭否認,所以是否跟過期包子有關,還是有吃其他東西,都有待進一步調查了解。如何預防? 勿吃異常食品、應加熱逾「這時間」肉毒桿菌所產生的毒素可能會造成嚴重的神經性中毒症狀,林詠青醫師指出,最常見的肉毒桿菌中毒類型為「食因性肉毒桿菌中毒」,也就是食用含有肉毒桿菌毒素的食物導致中毒,通常在食用後約12-72小時會出現症狀,不過也有可能短至2個小時或長達8天才有症狀出現。若家庭自製醃漬食品或罐頭於製作、包裝過程遭受污染,加上密閉或真空等缺氧保存環境時,都有可能導致肉毒桿菌中毒。林詠青醫師提醒,除了要低溫冷藏妥善儲存食品外,若外觀異常(如:膨脹、生鏽、凹陷的罐頭)或有變質的罐頭或醃製品等一定要避免食用此外,肉毒桿菌的毒素不耐熱,因此林詠青醫師建議,民眾應將食品徹底加熱至100度,維持十分鐘以上的話就可以有效破壞毒素,避免中毒的情形發生。疾管署也提醒,肉毒桿菌孢子廣泛分布於自然界,1歲以下嬰兒因免疫系統尚未健全且腸道菌叢未發展完全,應避免餵食蜂蜜,以降低中毒的機率。
4年來首例「肉毒桿菌中毒」 疾管署:5旬婦6症狀加護病房搶救中
疾管署今天公布,國內自2020年7月以來,時隔4年,出現首例肉毒桿菌中毒事件,一名住在台南的50多歲女性,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因呼吸困難,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搶救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表示,這名台南50多歲女有多重慢性病史,獨居且有吃過期食品習慣,7月13日出現腹痛、腹瀉、眼瞼下垂、吞嚥及說話困難、全身無力等症狀至急診,7月14日通報,7月15日因呼吸困難插管住加護病房,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中,飲食史因個案插管無法詳細詢問。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個案獨居且有食用過期食品習慣,個案插管尚無法詳細詢問飲食史。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2020年至2023年累計肉毒桿菌中毒確定病例數分別為1、0、0、0例,近十年(2015年至2023年)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6例,均為散發性病例。疾管署表示,肉毒桿菌中毒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中毒原因一般是食品處理或保存不當,使肉毒桿菌孢子在厭氧和低酸性環境下產生神經毒素。特別是膨出的罐頭或保存過久的醃漬品,酸度不足或鹼性食物水活性較高,或在低溫殺菌和輕微醃後沒有冷藏保存,就可能產生毒素。中毒症狀主要是神經麻痺,例如視力模糊、眼瞼下垂、顏面麻痺、吞嚥及講話困難、全身肌肉無力等,嚴重時會因呼吸障礙而死亡,未適當治療之死亡率可高達30~60%。疾管署提醒,要預防肉毒桿菌中毒,真空包裝製品應依標示於冰箱冷藏及保存,而蓋子脹起的罐頭、或開罐後聞到有異味,不可食用。此毒素不耐熱,經100℃加熱10分鐘煮沸、煮熟後毒力會消失,如為家庭自製的醃製食品,食用前宜先煮沸才安全。
旅客遊金門傳食物中毒!「5人上吐下瀉」急送醫 衛生局出手了
金門縣衛生局接獲金門醫院通報,有24人到某餐廳用餐後,當天即陸續有人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至少5人緊急就醫。金門衛生局表示,已前往餐廳稽查及採檢,同時,發現現場有5缺失。衛生局指出,本件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經查該批自由行旅客係6月29日到本縣旅遊,共3天,昨(1日)上午接獲金門醫院通報後,立即前往該團曾用餐之2家餐廳進行調查,醫院端亦同步採檢病患之人體檢體5件,後續將持續追蹤檢驗結果。衛生局說明,接獲通報後,立即派員前往疑似發生中毒事件的餐廳,進行廚房稽查及採檢,針對不舒服人員之攝食內容及症狀進行調查,以釐清本次疑似食品中毒事件原因;衛生局稽查人員前往製作現場稽查衛生情況,並抽驗刀具塗抹棉棒、砧板塗抹棉棒,共有6件環境檢體、1件食餘檢體及患者5人、廚工6人之人體檢體,全部寄送到台灣認證實驗室化驗,檢驗結果需1至2周。衛生局表示,另針對餐廳稽查,現場針對違反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之缺失,包含冷藏庫及冷凍庫缺溫度紀錄表、廚房垃圾桶未加蓋、食材未墊高直接置於地面、調膳場所病媒防制設施破損、未有食品作業人員體檢報告等,均開立限期改善通知書,逾期仍未改善者,將處新台幣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廢止其公司、商業、工廠之全部或部分登記事項,或食品業者之登錄;經廢止登錄者,一年內不得再申請重新登錄。衛生局提到,食品中毒定義「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1件食品中毒案件;若為肉毒桿菌毒素引起或急性食品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倘患者僅一人,亦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
疑吃到不新鮮烤鮮蚵…他「1天狂拉7次血便」 6人食物中毒相繼住院
台中市林姓男子上周和朋友到熱炒店用餐,自行烤生蚵吃海鮮,事後卻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甚至在1天就狂拉7次。後來,他趕緊至急診報到,疑似因食物中毒住院治療,沒想到同行友人也出現類似症狀,總共6人相繼住院,此時醫院也驚覺事態嚴重,立即通報衛生局。大甲李綜合醫院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賴大豊表示,林姓男子在本月18日上午因為身體不適至急診就醫,身體相當虛弱,自述不斷拉肚子、腹痛、噁心,檢查後發現身體發炎指數過高,還有血便狀況。經醫師詢問飲食狀況後,林男才想起前2天和朋友去吃熱炒、烤鮮蚵吃到飽,醫師則研判是吃到不新鮮或沒烤熟的海鮮所致,疑似感染腸炎弧菌的食物中毒。林男住院隔天一早,他的2名友人也陸續至醫院就診,病情還與林男一樣,院方發現他們為朋友關係,又是在同一家餐廳吃飯,擔心食物中毒擴大,便趕緊通報衛生局。 據了解,3人當時在用餐時巧遇親戚,林男住院期間曾打電話給對方詢問狀況,不料親戚也有出現相同腹瀉問題,而雖然當天熱炒吃得菜色都不同,卻都剛好吃了烤鮮蚵。不過,由於對方是年紀較長的長輩,並不知道食物中毒,情況早已持續好幾天都沒改善,21日就醫進行抗生素治療,總共6人皆已平安出院回家賴大豊強調,天氣炎熱最怕吃到不新鮮的海鮮,更要注意小心食品衛生,而感染性常見的食物中毒,包括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其中最常見的腸炎弧菌,就是吃下未煮熟的海鮮導致,潛伏期約在4至90小時,平均約17小時,感染後常會出現腹瀉、腹痛或伴隨發燒、頭痛、噁心、嘔吐,少數有血便,比較輕微則會自行康復。(圖/大甲李綜合醫院提供)賴大豊進一步表示,腸炎弧菌不耐熱,經高溫烹煮就會被殺滅,建議在食用前充分煮熟才能預防;由於最近天氣炎熱,如果鮮蚵沒有低溫保存,尤其放在高溫30多度的環境下,就很容易就腐壞,提醒民眾在食用海鮮前,除注意食材本身的新鮮度,也要煮熟後再吃。對此,台中市食安處接獲醫院通報表示,獲報當日立即派員至該餐廳稽查,現場計有生熟食刀具及砧板混用、冰箱中的生熟食材混放及餐具籃積塵等缺失事項,當場便責令業者限期改善,若後續複查不合格,將依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處6萬元至2億元罰鍰;另外,當下也採集了相關食物、環境等檢體送驗,預計最快2周後就能有初步結果。
醫美有年齡限制?專家提醒5關鍵
68歲的莉莉已經作阿媽。她是典型戰後嬰兒潮的女性,自己的事情自己作主。近幾年,她發現自己變老。鏡中的皺眉紋、法令紋、木偶紋、嘴邊肉、雙下巴,讓她無法有好心情。莉莉打了肉毒桿菌、玻尿酸,也作過電波,但是拍照看起來仍然是老女人。莉莉去同學會,有個同學承認作了拉臉手術,變的很年輕。莉莉心動當下決定要去拉臉。莉莉回家試探老公,老公回答:「沒有必要,我又沒嫌你,你拉臉給誰看呢?!」莉莉努力溝通,她要拉臉是因為自覺還年輕,可是常被說疲倦勞累,不笑的時候被說很兇。她不喜歡現在的樣子,想要一個符合自己心情的外貌。老公最後同意但還是擔心:「拉完臉如果我認不得你或是看不習慣,怎麼辦?」莉莉確認自己的健康沒問題,找了有拉皮經驗的醫師作手術。醫師保證她不會「變臉」,請她老公安心。手術使用止血網,莉莉術後三天就能見人。老公第一句評語是「臉變小,像從前的你了。」莉莉術後拍照,每張都好看,出門常被誇年輕,莉莉很高興自己作了拉臉手術。根據美國美容外科醫學會2023年12月的統計。各個年齡層作醫美的比率:40到54歲的人占45%最高,其次就是嬰兒潮55-70歲占30%,傳統的觀念人變老會衰弱,不適合整形。但是最新的麻醉或手術風險評估,年齡要大於80歲才成為風險,嬰兒潮的整形方興未艾。歌手瑪丹娜以怪異的行徑聞名。她47歲時說:「女藝人只要過了35歲,所有報導會以你的年齡作開頭,這種框架限制藝人的選擇,讓你只能原地踏步。」製作人還會叮嚀「你已經有年齡了,你的表演必須符合年齡。」這種話背後的含意是「熟齡演員嚐鮮期已過,是時候打包並退出鎂光燈了」。瑪丹娜說她不想遵從這種傳統。瑪丹娜勤練身體,身形體力一直維持很好,但是無法避免面容變老。65歲的瑪丹娜2023年初接受了拉臉、拉脖子、補脂肪等等手術。恢復期間,她出席艾美獎頒獎典禮,被媒體嘲笑她面容崩塌,她沒有辯駁。2023年底她以完美姿態開始第六次世界巡演,2024年五月四日終場在巴西,她在台上又唱又跳,成功演繹自己年輕到現在所有角色,將里約熱內盧的海邊變成巨大的音樂廳,聚集了有史以來最多的聽眾(160萬)。此次巡迴演出80場,收入二億五百萬美金,替她自己奪下最有影響力的流行樂歌星寶座。瑪丹娜以自己的表現回答,變老要不要作醫美這個提問。身為整形外科醫師,作者仍想提醒幾個注意事項:隨時將健康維持在最好的狀況,可以降低手術風險,術後可以促進恢復並維持效果。建議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慢性病,注意營養,持續運動,活躍老化。向醫師誠實報告身體疾病及服藥,讓醫師有所準備。根據醫學文獻大於40歲的人作變臉(雙眼皮、隆鼻、削骨等等),適應不良比率很高。老人建議回春整形(眼袋、拉臉、抽脂、提乳、縮肚皮等等)不建議變臉避免耗時、易出血、大面積、多重部位的手術,老人適合快速恢復的療程。醫美要有合理期待,術前尤其應該與醫師好好溝通。(作者:林靜芸 醫師)
台中61旅行團遊金門疑似食品中毒 15人上吐下瀉掛急診「衛生局出手了」
台中一個61人的旅行團赴金門旅遊,未料27日傍晚用餐過後,隔天凌晨陸續出現發燒、嘔吐和腹瀉等症狀,其中15人到金門醫院掛急診,院方研判疑似食物中毒,金門縣衛生局也介入調查。根據金門縣衛生局28日上午10點30分接獲金門醫院通報,來自台中市的61人旅遊團,27日下午5點於某餐廳用餐後,今凌晨起陸續多人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發燒等腸胃不適症狀,一早共有15人緊急至金門醫院急診就醫;衛生局接獲通報旋即前往醫院調查,並前往該團用餐餐廳稽查、採檢環境檢體6件。這15人都已辦理離院並於28日下午返回台灣,而縣衛生局據報,立即派員前往該團用餐過的4家餐廳,展開廚房稽查及採檢,並針對不舒服人員的攝食內容及症狀進行調查,稽查人員也前往製作現場稽查衛生,從刀具、砧板上採樣,共計採集6件環境檢體,全部寄送台灣認證實驗室化驗。醫院方面同步採檢患者的人體檢體5件,持續追蹤檢驗結果。針對這起疑似食品中毒事件,除了相關檢體送台灣本島化驗,在餐廳衛生稽查部分,已就違反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之缺失,包含冷凍庫溫度未達攝氏零下18度、廚房地面積水、食材未墊高直接置於地面、調膳場所內發現病媒、沒有食品作業人員體檢報告等等項目,開立限期改善通知書,逾期仍未改善者,將處6萬元以上2億元以下罰款,情節重大者,得命其歇業、停業一定期間等。另外,衛生局長蔡建鑫指出,食品中毒定義為「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1件食品中毒案件,若為肉毒桿菌毒素引起或急性食品中毒(如化學物質或天然毒素中毒等),若患者僅一人,亦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
女網紅整容成「世界最大的臉頰」宛如奪魂鋸 她曬過往清純樣貌驚豔全網
烏克蘭一名以擁有「世界最大臉頰」成名的女網紅安娜塔西亞(AnastasiaPokreshchuk),她長年必須在臉上注入填充物,才能讓自己維持這個「最大臉頰」之名。不過安娜塔西亞近期在個人社群媒體帳號貼出整形前後的對比圖,引發網友熱議。安娜塔西亞過往容貌自然,與現在的高顴骨樣貌相差極大。(圖/翻攝自just queen IG)從這位現年35歲的網紅在IG上貼出的照片可見,當時26歲的她還沒有如今的招牌「大臉」,看起來有些清秀,不過一雙大濃眉大眼還是相當搶眼,她還附上了另一張現在的自拍照來對比,照片中明顯可見她整個臉型幾乎變了,兩邊顴骨都凸了出來,鼻子也變得更加堅挺,連嘴唇都比當年大上一個size。綜合外媒報導,安娜塔西亞從26歲就迷上整形,多年來已經動了無數次刀,其實她的模樣比起其他女模並不差,但卻始終認為自己長相太過平庸,遂在2017年開始進出醫美診所,先以填充物進行豐唇手術,隨後更砸了1500英鎊(約台幣5.8萬元)開始對外表進行改造。安娜塔西亞先將自己的頭髮染成了惹人矚目的桃紅色,隨後又開始戴彩色的隱形眼鏡,改變自己眼珠的顏色,讓眼睛看起來放大、有神;安娜塔西亞表示,除了在臉部施打填充物之外,還進行了削骨、肉毒桿菌等手術,整出了超高的顴骨,得到「世界最大臉頰」的稱號。不少網友看過安娜塔西亞過往及現在的對比照,皆認為尚未整形前的她臉型較自然,也比現在漂亮,「我覺得第一張照片比較好」、「我無意冒犯,但第一種看起來更好,並不是反對妳整形,但顴骨真的太大了」;但也有人認為,安娜塔西亞正是因為整形後的超高顴骨,才能在眾多網紅中擁有較高的名氣,「以前看起來雖然不錯,但是現在的顴骨可以讓妳更出名」、「我對你的改變感到著迷」。安娜塔西亞過往容貌自然,與現在的高顴骨樣貌相差極大。(圖/翻攝自X)
做醫美卻感染愛滋病毒!全球首例被揭發 其中1人重症住院
變美也要小心!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於當地時間25日指出,有3名女性可能因先後在同一家水療中心接受臉部護理,而感染愛滋病毒,成為首例通過美容注射針筒而傳播愛滋病毒的案例。根據外媒《CBS News》的報導,第1起於2018年被發現,一名曾在水療中心接受服務的中年女性顧客,原先無任何吸食毒品紀錄或輸血經驗,也未和愛滋病患者有性接觸,但經過排查,證實她曾做過侵入式的「吸血鬼臉部護理療程」(Vampire facial)。CDC與新墨西哥州衛生廳聯合進行調查,向曾於該水療中心接受過侵入式美容療程的顧客提供免費檢測,便發現了另外2例個案。2人均為中年女性,並同樣在2018年接受了「吸血鬼臉部護理療程」,其中1人在2019年被診斷出愛滋病早期,另1人則在2023年因嚴重症狀而住院。經過團隊的搜查,發現該水療中心的廚房櫃台及冰箱裡,有整排無標籤並裝有血液的試管,直接擺放在食物和麻醉藥利多卡因注射劑的旁邊,調查人員也在抽屜、櫃台、垃圾桶裡發現已拆封的注射器。不過,調查團隊至今未能確定愛滋病毒的來源為何。報導指出,該水療中心被勒令停業,負責人也於2022年承認5項密醫的重大指控,被判處3年半監禁。而據CDC統計,可能有59名顧客已接觸到了愛滋病毒,其中20人都接受過「吸血鬼臉部護理療程」,其餘則施打過肉毒桿菌或其他美容針護理。
媽咪復活術3/就是要逆齡!非侵入電音波療程夯爆 最在意淚溝法令紋
不管是什麼年紀的媽咪,都很在意歲月的痕跡,根據CMRI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女性對於抗老的重視程度平均落在5.79分(1-7分,1分最低,7分最高),40.2%消費者落在最高分7,近乎百分百的消費者重點關注臉部肌膚老化。目前最受歡迎的逆齡療程,莫過於非侵入式的電波、音波拉皮,新竹東大淨妍醫美診所院長陳映瑜表示,電波、音波拉皮是近來最受媽媽們青睞的微整形療程,電波拉皮是運用無線電波的原理,由外而內全層加熱,具有「撫平細紋」的效果。音波拉皮則是運用超音波的原理,能量穿透較深、點狀加熱、單一發刺激範圍較小,「深層拉提」的效果較好。陳映瑜說,如果皮膚鬆弛度明顯,第一次會建議合併音波和電波治療,之後每年可選擇一次電波或音波做為緊緻保養。 隨著科技進步,各種電波、音波機器推陳出新,不僅大大減低疼痛感,療程時間也縮短許多。「以前的電音波療程,大多需要1小時以上的時間,現在只要半小時~1小時就能完成,雖然還是會有些痛,但以前許多人會痛到中斷療程,現在已經改善很多。」陳映瑜說。「除了整體皮膚緊實拉提之外,媽媽們最在意的就是淚溝、法令紋問題!」陳映瑜說,許多媽媽諮詢時都表示想除去淚溝或法令紋,但其實有時問題並非淚溝、法令紋本身,可能是雙頰皮膚鬆弛,所以下壓變成法令紋,或是蘋果肌不夠飽滿,所以產生淚溝。相較於電波,音波療程的拉提效果更明顯,術後法令紋不見,整體膚質也更緊實。(圖/淨妍提供)「這時就可以選擇注射玻尿酸於蘋果肌,就可以解決淚溝、法令紋的問題,所以建議先跟醫師說明清楚需求,這樣才能討論出最好的解決方式。」陳映瑜說,玻尿酸依分子大小不同,維持時間可從半年到2年,不同分子大小的玻尿酸支撐度也不同,建議與醫師充分討論。陳映瑜說,「肉毒桿菌除皺療程也很受媽媽歡迎,可改善臉部動態紋,因為肉毒桿菌能阻斷神經肌肉間的聯繫,藉此達到放鬆肌肉、進而消除皺紋的作用。」除了法令紋之外,也可除皺眉紋、抬頭紋、魚尾紋等,但肉毒桿菌效果並不是永久的,一般可維持4到6個月不等,就會被人體代謝掉。另外,許多人會擔心施打肉毒桿菌後出現表情僵硬的問題,陳映瑜說,劑量、施打部位都很重要,建議術前與醫師先溝通,才能呈現最好的療程效果。
寶林茶室案關鍵人物曝光!神人2小時破解「邦克列酸」 她助馬偕揪出元兇
寶林茶室「邦克列酸」中毒案震驚全國,這是台灣首次發現「邦克列酸」所引發的中毒案件,當時由馬偕醫院急診醫學部毒物科主任蘇昱彰率先指出正確毒物,醫療團隊也在12日分享案情經過,而最先掌握到病人共通點「吃越南河粉」的關鍵人物則是內科加護病房的護理師,未放過偶然聽到的資訊,才能將兩名患者給串連起來。這起中毒案件已經累積33名個案邦克列酸檢驗陽性,其中有2人不幸死亡,4人重症還在加護病房搶救中,因為嚴重肝衰竭正在評估換肝,而能成功迅速鎖定毒物種類的馬偕醫療團隊12日召開記者會分享經過,揭曉第一個掌握「患者都吃了越南河粉」共通點的關鍵人物-加護病房護理小組長葉淑美。3月24日當天,是馬偕收治到第二例寶林相關個案,但是當時大家都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葉淑美隱約聽到家屬說「患者有吃越南河粉」,而自己單位在三天前才收治另一個急性肝衰竭也有說曾經吃越南河粉,無關的兩人竟然有相似的異常點。葉淑美機警告知急診值班醫師,醫師也確認這兩人病程真的非常相似,進一步找家屬瞭解用餐狀況,才驚覺是在同一家餐廳用餐,並將這樣的資訊轉給重症醫學科醫師王薏婷,成為重要線索。王薏婷分享,3月21日收治到第一例個案,年紀輕卻同時急性肝腎衰竭、呼吸衰竭,這樣的急性個案一年大概僅有百萬分之個位數,所以特別仔細去詢問家屬從接觸、旅遊、職業、暴露等相關資訊,接著第二例個案收治,護理人員發現共同暴露史的隔天,王薏婷也發現這次病人的症狀與過往常見的敗血性休克有所不同,肝、腎功能惡化都相當嚴重,即便讓努力在24小時內讓患者血壓回穩,臨床的改善卻沒有幫助肝腎功能的下降,讓她開始懷疑不是一般的食物中毒。有加護病房7年工作經驗的王薏婷,平常就很喜歡問「為什麼」並且找尋解答,這樣的特質更是表現在臨床醫療上。巧合的是,王薏婷當天下午新聞看到個案曾去的餐廳歇業,「會不會是被下毒了」的想法在心中萌生,趕緊去毒物科請教蘇昱彰。蘇昱彰則謙虛表示,多虧於重症醫學團隊詳細的病史紀錄,讓蘇昱彰在兩小時內推敲出過去在教科書上都沒什麼著墨的邦克列酸,他表示,毒物進入人體會產生症狀叫做「毒性症候群」,當時兩名個案毒性症候群非比尋常,因為肝指數都是幾千到一兩萬,過去熟知的食物中毒包含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霍亂、肉毒桿菌等,都不會造成肝臟突然的衰竭。由於重症單位有擷取到關鍵字「河粉」,蘇昱彰立刻搜尋文獻,終於發現廣東的河粉中毒案件。據蘇昱彰表示,雖然全球案例少,但確實曾經發生過,毒素是來自保存不當發酵米製品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因為攻擊細胞粒線體,導致多重器官功能衰竭,讓他更確信引起問題的就是「邦克列酸」。蘇王兩人於是和與重症醫學科主任郭立國在3月27日共同出席由衛福部邀集專家及各醫院召開緊急會議,並將此發現在會中報告發現的過程,才讓原本陷入膠著的案情獲得重要的突破。對於蘇昱彰表現,更獲得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大讚是神人!對此,蘇昱彰謙虛的表示,他的心情相當平和,確實又略帶有點高興,因為能趕快讓食物中毒案情得以突破,幫助患者治療、恢復健康,也緩解民眾食安恐慌,是急重症醫師最開心的事情。
抽驗寶林食材「粿條等6樣全帶回」! 衛生局:醫院遇類似個案先問用餐史
台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疑食物中毒案持續擴大,截至目前下午2時為止,總計接獲7人通報就醫,其中2人死亡,分別是39歲男性、66歲男性。北市衛生局於26日晚至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全數食材,並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攜回調查。衛生局也喊話,若各大醫院急診接獲疑似個案,請務必詢問是否曾到「寶林」用餐。北市衛生局於26日晚間會同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疾病管制署及專家共同調查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現場抽驗高麗菜、豆芽菜、粿條、鴻喜菇、香蘭葉及醬油等全數食材,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攜回調查。衛生局指出,於3月26日晚間及27日再接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臺北馬偕醫院各通報民眾1人分別於3月19日及3月21日食用該餐廳供應之餐食後,亦發生噁心、嘔吐及腹瀉等症狀,截至目前下午2時為止總計接獲7人通報就醫,其中2人死亡,分別為39歲男性、66歲男性。目前,北市衛生局已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1條立即命業者所有分店暫停作業、停止供應餐點,並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2項情節重大足以危害人體健康之虞,移請檢調偵辦。另外,衛生局於3月24日採集病患及餐廳環境檢體、工作人員手部檢體,其中人體檢體已送至疾病管制署檢驗,現場採集的環境檢體及手部檢體(拭子)依食品藥物管理署公告之微生物檢驗方法進行檢驗,上開檢驗方法微生物培養過程為12至14天,若微生物無生長或非食品中毒菌時,將即時公布檢驗結果。衛生局表示,食品中毒定義「2人或2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稱為1件食品中毒案件。若為肉毒桿菌毒素引起或急性食品中毒,倘患者僅一人,亦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經流行病學調查推論為攝食食品所造成,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衛生局強調,因台北市陸續發生多起食用炒粿條引起類似食品中毒事件,各大醫院急診第一時間如有接獲同一用餐地點疑似食品中毒,務必依照衛生局食品中毒事件通報流程辦理,如有疑似個案,請務必詢問是否曾到「寶林」用餐。最後,北市衛生局呼籲,為預防食品中毒事件發生,不論外食或自行烹煮,都需特別注意餐飲場所之衛生狀況,避免生食,且食材充分煮熟,迅速食用完畢,並確實遵守「清潔」、「迅速」、「加熱或冷藏」、「避免疏忽」四大原則,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同時呼籲民眾如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應於第一時間通報,並集中至醫院就醫,以利醫師判別是否為疑似食品中毒案件通報衛生單位調查,並協助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