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腫
」 寄生蟲67歲男走路吃力「竟是攝護腺癌」 初期無症狀難警覺
一名67歲的患者,平日作息正常,喜歡早起去公園散步,和老朋友下棋聊天,生活看似平靜安逸,但從幾個月前開始,他發現自己走路越來越吃力,腰酸背痛的情況時常發生。起初認為是年紀到了、骨頭老化所致,然而疼痛逐漸變得劇烈,走路的時候雙腿彷彿被千斤重石壓住,常常得停下來休息,才能勉強挪動步伐。直到某天他疼得幾乎站不起來,家人硬是扶他到醫院,安排了一連串的檢查,才診斷為攝護腺癌,且癌細胞已經轉移到肝臟及多處骨骼。攝護腺癌是台灣中老年男性常見的癌症之一,尤其在50歲以上的男性,隨著年齡增長、生活飲食習慣以及家族遺傳因素的影響,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大幅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根據臨床統計,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診斷時,癌細胞已經開始向其他部位擴散。針對晚期或有轉移風險的患者,早期發現與積極的治療介入至關重要。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指出,睪固酮濃度是攝護腺癌控制的關鍵,它可說是助長攝護腺癌細胞生長的重要因子,濃度越高,癌細胞的增長速度往往越快。透過荷爾蒙治療降低睪固酮濃度,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並延緩疾病進展。臨床證實,藉由長效型荷爾蒙針劑每三個月注射一次,能降低攝護腺癌死亡風險,為患者帶來穩定的病情控制和提升生活品質。此外,穩定的睪固酮濃度管理不僅能延長患者的生命,更能顯著減少癌症轉移的機率,讓患者在面對病情時更有信心。台灣目前對於攝護腺癌的篩檢方式主要是透過攝護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測來進行早期篩檢,同時結合影像學檢查、病理切片,以及多種治療選項,包含手術、化學治療和荷爾蒙治療等。然而,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楊明昕醫師指出,PSA指數僅能作為一項指標,並無法全面反映攝護腺癌的進展狀況,從治療面來看,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與睪固酮濃度息息相關,如睪固酮濃度控制在<20ng/dL內,能延緩腫瘤病程進入去勢抗性的時間。許多研究證明,透過抑制睪固酮濃度的荷爾蒙治療,能有效減緩攝護腺癌細胞的生長。其中,GnRHa(促性腺素釋放素促效劑)荷爾蒙治療更是治療攝護腺癌的主要治療,臨床統計顯示其對攝護腺癌的控制效果顯著,約有90%以上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睪固酮濃度降低,穩定病情、延緩癌細胞的進展。楊明昕醫師建議攝護腺癌患者每3~6個月定期檢測PSA與睪固酮濃度,以確保癌症控制,醫師也會依據病況調整治療策略。針對攝護腺癌的荷爾蒙療法,長效荷爾蒙針劑被視為一項重大突破。臨床研究顯示,此類藥物可長期穩定地抑制睪固酮濃度,減少了攝護腺癌患者的死亡風險。研究亦指出,荷爾蒙療法在不良反應的控制上有顯著優勢,讓病人在治療上能有更好的耐受性。雖然部分患者可能會因睪固酮濃度降低而出現情緒波動、睡眠困難甚至擔心有骨質流失等症狀,但透過專業醫師的介入,這些副作用大多可控制,對於生活品質影響不大,建議患者仍應把癌症治療作為第一優先考量。長效荷爾蒙針劑的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與皮下注射兩種,肌肉注射與一般疫苗注射方式相同,能為患者減少肉芽腫或膿瘍等風險,在第一個月就可以有效地降低睪固酮濃度,且相較皮下注射所造成的睪固酮濃度波動較低,對於病情控制和整體存活都有幫助。不少晚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因控制不佳而導致疾病惡化,透過荷爾蒙治療打前鋒,及早使用,搶下治療關鍵更顯重要!楊明昕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患者大多早期沒症狀,但癌症早在體內肆虐並轉移至身體各處,直到晚期才發現。上述67歲患者在即時使用長效肌肉注射荷爾蒙針劑治療兩三個月後,患者的疼痛便大幅改善,癌症病灶也都控制良好,PSA指數也從原本的200多ng/dl,降到了2ng/dl以下。查岱龍醫師強調,攝護腺癌的治療目前非常多元,若穩定控制的情況下,平均存活率可達五年以上。採取適當的治療且定期追蹤,不僅癌症病況能得到良好改善,治療所產生的副作用也可被控制,患者無需過度擔心。長效荷爾蒙治療的優點遠遠超過可能出現不適,並且對於延長生命、提高生活品質具有顯著的正面效果,鼓勵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
男子刺青突冒疹子! 就醫檢查竟是「刺青肉芽腫」作祟
25歲男性因追求流行在四肢刺青,在大面積刺青後,黑色顏料區域增生許多小丘疹,且開始感覺搔癢,因影響生活而到醫院皮膚科就診。經病理切片檢查發現,患者的丘疹起因於皮膚對黑色顏料過敏,引起刺青肉芽腫反應所致。後續經系統性治療(口服藥物1個月),外觀已恢復正常,不適症狀也得到緩解。黑色顏料過敏 出現丘疹反應安南醫院皮膚科主任羅子焜說明,因刺青須將大量色素顆粒注射入皮膚,因而引發多種發炎狀態,如過敏反應、感染及蟹足腫甚至皮膚腫瘤,皮膚最為常見的發炎部位,甚至引起全身性炎症如類肉瘤。刺青的色素主要可分為兩組:碳黑和偶氮/多環色素,碳黑(即無定形碳顆粒、印度墨水)主要存在於黑色刺青中,偶氮和多環色素則可創造幾乎所有可見光譜的顏色;而刺青色素所含的副產品和雜質,正是可能導致發炎和過敏反應的因子。不建議雷射去除刺青 恐致全身性擴散患者若因備感不適欲雷射去除刺青,羅子焜主任反而是不建議的,因為刺青顆粒很小。研究發現,皮膚中的刺青墨水可在血管或其他淋巴組織中找到,如肝臟、脾臟、腎臟和肺組織等,倘若進行雷射除刺青,可能引發刺青色素的全身性擴散,且排入淋巴結中的色素可能會與腫瘤轉移混淆,需要進一步淋巴結切片診斷。治療肉芽腫性發炎這樣做 出現不適症狀應就醫羅子焜主任指出,在病態生理學上,刺青肉芽腫反應屬於肉芽腫性發炎,與類肉瘤類似,目前已證實治療類肉瘤的方法,如局部/全身皮質類固醇和抗瘧藥物,同樣能有效治療刺青肉芽腫。總括來說,刺青肉芽腫是皮膚炎症中較為罕見的反應,通常由黑色刺青墨水引起,且難以處理。因此,若刺青後出現不適症狀,建議及早諮詢皮膚專科醫師,以獲得有效的治療。
黴菌鼻竇炎治療未見改善 詳細檢查竟發現是罕見免疫疾病!
陳小姐在2020年底出現複視、右眼腫脹及鼻腔出血等,就醫診斷有鼻竇黴菌感染,接受手術但術後症狀沒有明顯改善,因此轉院求診。台中榮總耳鼻喉科梁凱莉醫師表示,在陳小姐住院期間安排身體、影像及實驗室檢查等,發現陳小姐同時有肺部、肌肉神經病灶,綜合多方證據診斷陳小姐罹患台灣罕見的免疫疾病「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 發生率低、無特異症狀血管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目前成因仍不明,發生率在不同人種或地域有很大的差異。根據健保資料庫數據顯示,陳小姐罹患的「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在台灣的發生率為百萬分之0.37。梁凱莉醫師提到,由於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在台灣的發生率非常低,加上血管炎的臨床表現也缺乏特異性,患者可能以全身性症狀如:發燒、倦怠、肌肉關節疼痛等表現,也有可能會以皮膚、腎損傷、呼吸道、眼科或耳鼻喉科症狀來表現。因此,肉芽腫併多發性動脈血管炎在診斷上須以多項臨床症狀、病理組織學和免疫抗體檢查做綜合判斷,在臨床上其實並不容易診斷。黴菌與細菌鼻竇炎不同 免疫失衡感染嚴重恐致命而黴菌廣泛存在於環境中,每人每天吸入體內的空氣都可能含有黴菌。梁凱莉醫師指出,通常健康者可透過呼吸道清潔功能、免疫系統等,將吸入的黴菌排除,不過若是鼻腔清潔功能不佳、免疫功能失衡時,人體就無法排除黴菌,因此就可能會產生呼吸道的黴菌感染。像陳小姐的情況就是因為免疫疾病造成免疫功能失衡,進而受到黴菌侵襲導致黴菌鼻竇炎。梁凱莉醫師表示,這樣的情況若只處理鼻竇感染,沒有適當診斷、治療免疫疾病,狀況就無法順利控制。此外,同種黴菌在不同免疫狀況的患者身上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鼻竇炎表現,這是黴菌鼻竇炎和細菌鼻竇炎的不同之處。梁凱莉醫師提到,免疫健全者黴菌可能只感染鼻竇造成症狀,但若是免疫不全者可能不只會造成鼻部感染,在免疫功能很差的情況下,也會影響到鄰近的眼睛、中樞神經,產生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所幸在免疫風濕專科、感染科等團隊會診下,陳小姐順利治好黴菌感染,免疫疾病目前也透過適當的藥物獲得穩定控制。
32歲男不想「軟趴趴」 他做陰莖增大術遇假醫生敗血症慘死
今年夏天美國紐約州長島海灘上的泌尿科診所很受歡迎,據醫生透露,有不少男性可能是想在裸泳時能「展現雄風」要求進行「陰莖注射」,藉此讓陰莖變直甚至加大尺寸,不過先前在德國,一名年輕男子接受陰莖增大術,沒想到為他注射矽油(silicone oil)的醫生竟是「假的」,導致他7個月後死於敗血症。據《每日郵報》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2019年,46歲的被告Torben K在網路上宣傳他的陰莖增大技術,32歲受害者於是聯繫上他前往索林根市(Solingen),並在他的公寓內接受陰莖與陰囊注射,術後男子回到黑森(Hesse)的家中,很快就出現呼吸問題,就醫後在加護病房飽受病痛折磨數月死亡。檢方指出,受害者罹患敗血症,也就是由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經詢問得知,他先前注射矽油試圖讓陰莖增大,「不幸的是矽油最終進入血液,導致嚴重併發症,最終造成他的死亡」。根據報導,液態矽膠注射用於陰莖增大術已有多年,原理是刺激人體免疫系統對異物做出反應,形成一種稱為肉芽腫(granuloma)的厚腫塊,理論上來說可增加組織大小與厚度,達到增大生殖器的效果,但因風險很高,在部分國家遭禁用。檢方事後更發現,為他注射的醫生竟是一名完全沒有醫師資格的餐飲業員工,目前審判仍在進行。此外,《華盛頓郵報》近日也報導,今年夏天美國紐約州長島海灘上的泌尿科診所生意相當好,原因是不少男性要求進行「陰莖注射」。據診所的醫師表示,陰莖注射是抽取患者的血液後,分離出生長因子,再使用細針將其注射的到陰莖當中,能增加陰莖的血液流量、治療性功能障礙,也能使得陰莖變直、加大尺寸。醫師指出,這些男性可能是想在裸泳時能「展現雄風」,而這種治療基本上不會有疼痛與風險,且可以增長3公分以上,不過陰莖注射要價1.1萬美元到2萬美元,換算約新台幣61萬元,價格不斐。男子受到陰莖增大術吸引,未料遇上假醫生。(圖/翻攝自推特)
市佔率100%!嚴重氣喘注射劑遭混入「玻璃碎片」 FDA急回收
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18日)公布藥品回收資訊,市占率100%,用來治療嚴重氣喘的藥物「舒肺樂凍晶注射劑」,被發現有玻璃碎片遭混入藥品內,目前食藥署已啟動相關批號回收作業,兩批號、1439盒啟動回收。食藥署指出,目前廠商仍有1批藥品,約1512盒可供應需要的患者,食藥署也會持續與原廠協調輸入事宜與替代藥品方案,避免讓患者面臨缺藥窘境。由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所生產的「舒肺樂凍晶注射劑」,適應症是用來作為嚴重氣喘的維持治療使用,臨床上主要用於表現型為嗜伊紅性白血球的嚴重氣喘且控制不良6歲以上病人,還有嗜伊紅性肉芽腫併多發性血管炎的成人病患身上。此藥品在國內健保年度使用量為4689瓶,市占率高達100%。食藥署表示,根據廠商調查,注射劑之所以被混入玻璃碎片,可能是在製程中,被引入待充填的玻璃小瓶中。由於無法排除影響範圍,因此相同半成品批號所生產的藥品,回收了MX9M、S34T等2個批號。目前庫存還有約1512盒可供應,食藥署也正在積極跟原廠協調輸入事宜。食藥署同時也要求廠商,必須在8月7日前完成回收作業,並應繳交回收成果報告書,及後續預防矯正措施,全力防堵有問題的藥品流入市面。
帶6歲兒去海邊玩水感染「罕見食腦蟲」 父母哀怨:無特效藥、死亡率極高
近期中國出現一起兒童感染罕見食腦蟲的案例,6月時,程姓一家人帶著兒子到海南省海口的海邊玩水。沒想到返家沒幾日後,兒子就出現反覆高燒、嗜睡、昏迷等症狀,最後調查後發現孩童是感染罕見的食肉寄生蟲「Balamuthia mandrillaris」,而目前這種病症並無有效特效藥可以治療,死亡率也極高。根據《百度新聞》報導指出,這名6歲的男童在從海口玩水返家後,先是出現39度的高燒,當地醫院先是開立了簡單的藥物,但是小孩依舊高燒不停,之後又輾轉跑了幾家醫院,有醫院甚至直接幫小孩打點滴,但高燒的情況依舊沒有緩解,甚至還出現嗜睡、昏迷的情況。之後由於小孩情況持續惡化,不僅小孩被轉進重症加護病房,甚至還被醫院下達病危通知書。透過通知書可以看到,小孩患有急性化膿性腦膜炎,出現持續癲癇、中樞性呼吸衰竭、支氣管肺炎等症狀,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後經過檢測後,終於發現導致小孩生病的原因,小孩感染到一種名叫「Balamuthia mandrillaris」(中國譯狒狒阿米巴原蟲),是一種生存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寄生蟲存在於溫暖的水中、泳池,江河裡,還有森林裡,腐爛的樹木、葉子裡,淤泥,沙子裡都有。全球70億人,總共才200例左右,死亡率高達98%。根據美國CDC資料顯示,Balamuthia mandrillaris會導致肉芽腫性阿米巴腦炎 (Granulomatous amebic encephalitis ,GAE) ,但一般這時候會以BAE(Balamuthia amoebic encephalitis,BAE)來進行區分。而CDC的資料也顯示著,全球過去雖然出現200多例案例,但很少有患者能通過藥物治療保存性命。
小六童「全身冒紅斑」久治不癒!轉診大醫院一查:已癌症晚期
皮膚若是出現異狀且治療不見效果,小心恐怕是癌症!廣東深圳一名23歲少年自小學六年級起,皮膚開始出現白色皮屑,後來轉為冒紅疹,求診多家醫院都未曾治癒,怎料6年後竟被診斷出罹患癌症,所幸目前病情已逐漸好轉。根據陸媒報導,該名少年發現皮膚冒出不明紅疹後,便輾轉前往多家醫院治療,但6年來皮膚狀況並未獲得改善,直到大學一年級才被診斷出,罹患「蕈狀肉芽腫」又稱皮膚T細胞淋巴癌。然而,他大學4年四處求醫也未見好轉,全身皮膚幾乎90%爬滿了紅斑,於是轉往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並緊急進行放射治療。醫生表示,T細胞淋巴癌擴散速度較慢,病程不會這麼快就惡化,常見的症狀包含紅斑、脫皮、乾癢,因此常常被誤診為皮膚病,「只有通過一些有經驗的醫生做病理檢查,才有可能被診斷是蕈樣黴菌病」。報導指出,該名少年確診時已是癌症晚期,幸好經過15次治療後,身上的紅斑已經消退很多,病情已明顯出現好轉。
腳趾甲修太短小心「凍甲」! 醫提醒「這些行為」也易中獎
30歲的李小姐因,工作因素必須穿包鞋,因長時間站立導致雙腳大姆指外側在持續壓迫下逐漸產生腫痛,到外科門診就診,經檢查確認因凍甲引發「甲溝炎」。甲溝發炎易流血 大多因鞋子不合腳樂生療養院一般外科王志堂主任說,凍甲又稱「嵌甲」,意指指甲兩側的甲溝因指甲變形、修剪不當或是外力導致指甲與甲溝旁邊的皮膚不當的摩擦甚至刺入皮膚內,因感染而導致甲溝發炎,造成紅腫、疼痛,甚至長出肉芽腫,此時容易有滲液,一碰就痛且容易流血。造成凍甲的原因,少部分與家族遺傳有關,如遺傳性捲甲;也有少數人因先天甲面過寬或趾骨發育異常導致;最常見的原因還是穿著不合適或過緊的鞋子;或是指甲修剪不當,指甲兩側修剪過短;灰指甲、乾癬、或末端腳趾血液循環不良等疾病導致指甲變形;外傷或不當的外力如運動,造成大姆指不當的擠壓,也是常見原因之。輕微採保守治療 嚴重者以藥物治療、破壞生長點基質王志堂說明,對於症狀只輕微疼痛,沒有明顯發炎感染的患者,可以採用保守治療,先排除造成的原因,適當修剪指甲與甲溝旁的腳皮,平常也可以用浴鹽來泡腳保養。對於反覆復發甲溝炎的患者,則建議採用積極的治療方式。就是摘除甲溝旁的部分指甲,並破壞被拔除部分指甲的指甲生長點基質,讓被拔除那部分的指甲無法再長出來,讓指甲板面積縮小,就減少指甲對甲溝的擠壓,也可避免甲溝炎復發。指甲不要剪太短 出現異狀快就醫王志堂表示,無論接受哪一種治療,正確的指甲保養非常重要,除了不要穿不合腳的鞋子,平日在修剪指甲時,不要修剪太短,前端要剪平,不要修剪成角形或弧形,最好指甲前端白色部分保留住一毫米以上。另外,倘若指甲出現異狀或有感染時,不要自行處理修剪指甲,除了可能傷害到甲床外,也可能因使用工具沒有適當消毒而加重感染,應尋求專業的醫師進行評估及治療,才能徹底擺脫凍甲人生!
孕婦罹「妊娠性牙齦瘤」產後即切除 再懷孕竟原位置復發
王小姐首胎懷孕6個月時,因左上牙肉長出瘤狀物經常出血而就醫,經口腔衛教與局部清潔後症狀改善,產後1個半月安排切除,術後癒合良好,經病理報告證實為妊娠性牙齦瘤。懷第二胎30週時,左上牙同一區域再度復發妊娠性牙齦瘤。俗諺說「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懷孕期間可能會造成牙齒崩壞與產生牙齦炎或牙周病的症狀,不只造成孕婦的不適,口腔的感染甚至會影響肚子內寶寶的健康。臺北榮總牙周病科陳雅琪醫師表示,有些孕婦喜歡吃酸甜食物,孕吐易使口腔環境變成酸性,再加上進食次數增加,或因容易疲倦忽略口腔清潔保健,導致孕婦口中的蛀牙細菌增加,蛀牙機率大增,若忽略蛀牙,可能惡化導致牙髓炎。此外,懷孕婦女因體內荷爾蒙改變,造成血液循環豐富,對牙菌斑刺激更為敏感,可能造成牙齦發炎、牙齦瘤,甚至產生牙齒周圍骨破壞的牙周病。陳雅琪醫師說明,常見的妊娠牙齦炎,造成牙齦腫大與刷牙出血的情況,發生比例高達30-100%,一般在懷孕的第二與第三期牙齦的發炎會更為嚴重。妊娠性牙齦瘤是因牙菌斑與牙結石堆積造成的嚴重發炎而形成的肉芽腫,發生率為1.8~5%,在懷孕第二與第三期較為常見,牙齦瘤因富含血管容易出血,咀嚼或刷牙時不小心碰撞到腫塊,會造成表面潰瘍疼痛與出血,過大的腫塊也有可能影響孕媽咪吃東西與營養攝取。懷孕期間若肉芽腫生長快速而影響咀嚼,可能需要在生產前切除,切除後仍需須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與照護,否則仍有可能復發,其復發率約為15%。當懷孕婦女產生牙齦紅腫發炎,因刷牙會流血不舒服,不敢徹底清潔牙齒,繼而產生口臭與牙齦更加發炎,嚴重時甚至產生牙齒周圍骨吸收與牙齒動搖,出現妊娠性牙周炎。孕期若有嚴重的牙周病,所產生的發炎物質透過血流影響胎兒,也可能增加胎兒早產與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機率,不可等閒視之。孕媽咪的口腔衛生,會影響胎兒的發育,也可能造成胎兒牙齒發育異常,孕婦有高蛀牙率時,蛀牙細菌會垂直傳給嬰幼兒,增加蛀牙的風險。臺北榮總兒童牙科施文宇主任提醒,婦女備孕時,除了身體的調養,更要注意牙齒的照護。孕婦可多攝取鈣(牛奶、乳酪、優格、青花菜)、磷(肉類、牛奶、穀類)、維生素D(鮭魚、鮪魚、適度曬太陽)及蛋白質(大豆、魚類、肉類)等營養。另四環素類抗生素會造成小寶寶的牙齒染色,應避免食用。研究也顯示,孕婦服用氟化物,並無法有效改善齒質及降低蛀牙率,一般不建議使用。臺北榮總牙周病科林怡君醫師指出,孕婦的口腔健康攸關孕婦與胎兒的健康,孕婦必須徹底刷牙與使用牙線,若因刷牙容易噁心,可以使用較小的刷頭,防止口腔感染,並進行產前牙科檢查,接受定期的口腔保養及諮詢:健保給付懷孕婦女每三個月的洗牙,提供較頻繁的牙齒檢查與保養,可及早發現與處理口腔問題;一旦發生妊娠性牙齦瘤,則建議於胎兒狀況較穩定的第二孕期或是生產完進行切除治療,切除後也應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避免復發。預防重於治療對準媽媽的口腔照護是相當重要的觀念!
鬥雞眼、暴牙暹羅貓 遭收編後變美了
美國麻薩諸塞州一名女子佩里洛,在亞利桑那州遇到了一隻有鬥雞眼跟暴牙的暹羅貓後,決定將牠收編。而這隻貓咪被帶回家後,也逐漸變得漂亮。原來牠是因為嗜酸性肉芽腫複合體引起的皮膚發炎,才會導致臉變形。在施打類固醇跟抗生素後,暹羅貓已經痊癒,外界也大讚佩里洛是一名好飼主。
沒確診新冠肺炎卻咳到「肺快要出來」 小心是得了這疾病
工廠作業員30歲王先生疑因長期暴露在有害的粉塵煙霧中,近期反覆咳嗽,原以為是小感冒,但症狀逐漸加劇,還會感覺到「肺快要咳出來」,雖曾使用氣喘藥物仍不見改善,轉到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經胸腔科醫一系列檢查,發現其肺部有肉芽腫組織「類肉瘤」,藉由藥物治療後症狀大幅改善,不但不再劇烈咳嗽,也告別酷酷嗽。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胸腔內科醫師陳鈴宜表示,患者就醫時咳嗽症狀十分劇烈,甚至門診時,「才講沒幾句話,就又咳好幾聲」,偶爾還會伴隨胸悶以及呼吸喘等情形,但特別的是,患者除了咳嗽以外,並沒有濃痰、發燒、流鼻水、疲累或食慾下降等一般常見的呼道感染症狀。此外肺功能檢查也無氣喘情形,胸腔x光雖沒有明顯肺炎,但縱膈腔與雙側肺門淋巴卻出現明顯腫大,旋即安排淋巴切片,確診為類肉瘤(Sarcoidosis)。陳鈴宜說,類肉瘤是一種慢性全身性的肉芽腫(granulomas)疾病,目前致病的機轉原因不明確,發炎細胞會在人體不同器官聚集成一團,而形成肉芽腫組織,影響該器官正常功能,常見發生在肺部、皮膚、關節、肌肉、眼結膜、腦部等部位,好發於20-40歲的年輕人,90%患者會出現咳嗽、胸悶、呼吸喘等症狀,因此很容易被視為一般呼吸道感染治療。陳鈴宜指出,要揪出類肉瘤,除了觀察臨床症狀外,若胸部x光中呈現明顯的縱膈腔與雙側肺門淋巴結腫大,就必須透過胸部電腦斷層及淋巴結切片檢查,同時排除肺結核、淋巴瘤等可能的疾病,才能揪出真正病灶。後續治療部分,必須根據影響的器官範圍,使用局部或全身性的藥物治療,大多數的患者對於類固醇反應良好,能夠在一年內逐步減少使用藥物,像是王姓患者,在經過藥物治療後,淋巴結腫大情形有所改善,症狀也逐漸緩解,後續只要在門診定期追蹤即可。不過陳鈴宜提醒,少數患者影響的器官範圍較大時,使用類固醇的治療效果不佳,就必須透過免疫製劑藥物合併類固醇進行治療,她也建議年輕族群的民眾,若出現長期慢性咳嗽情形,即使症狀不嚴重,也沒有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狀,都可到胸腔內科門診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寶寶剛出生6天「臍尿管破裂」還噴尿 醫師解答都是「它」造成
台中一名產婦在第17周產檢時,發現寶寶的臍尿管出現囊腫;出生後第6天,因寶寶臍尿管囊腫破裂,尿液也從臍帶噴出;光田醫院外科主任蘇劍秋表示,院方緊急進行臍尿管切除手術,女嬰幸好術後一切正常,7日內即出院休養,目前健康成長中。光田醫院外科主任蘇劍秋表示,院方緊急進行臍尿管切除手術,女嬰幸好術後一切正常。(圖/光田醫院提供)蘇劍秋表示,新生兒肚臍會噴出尿液,大多跟臍尿管未退化有關,若新生兒有臍尿管閉合不完全或是臍尿管囊腫等問題,就可能造成反覆感染而出現肚臍膿瘍、或肚臍周邊出現蜂窩組織炎、肉芽腫、腹壁膿瘍等等症狀,甚至也有患者因此產生臍尿管腫瘤,新手媽媽不可不注意。蘇劍秋說,臍尿管是從膀胱連到肚臍的管腔,一般來說,在胎兒成長到14周時就會退化閉合,萬一在胎兒時期沒有閉合完全,就會造成許多後遺症。每10萬名新生兒,約有1到2.5位胎兒出現臍尿管未退化或異常的情況,多數在新生兒或幼兒時期就能發現並給予治療。蘇劍秋指出,臨床上也見過20、30歲大人突然莫名腹痛,經追查才發現自己臍尿管未完全閉合,等於一直以來都為尿液留下一條「後路」,當某天腹腔壓力突然升高時,尿液就有可能透過這個路徑排出,造成發炎感染等問題!這名女嬰的母親在懷孕時產檢時,即發現胎兒臍尿管出現囊腫。蘇劍秋表示,若一歲以下的新生兒臍尿管有異常,但未造成腫塊或發炎等併發症,可先持續觀察或以導尿管引流等保守治療方式來處理,待寶寶滿周歲後再進行臍尿管切除的手術;該名寶寶出生後,便與小兒科持續追踪寶寶的狀況,但後來女嬰臍尿管囊腫破裂發炎,所以出生後第7天才會緊急進行臍尿管切除手術。
男子腹痛難受「照胃鏡驚見2根長條硬物」 竟是4年前打賭失敗生吞這東西
中國一名男子4年前和人打賭失敗,生吞了2根眼鏡腳,直到最近腹痛難耐才就醫,好在手術後順利取出。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年近40歲的李男日前因為腹痛難受,到醫院做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裡面嵌著2根長條形硬物,幾番詢問下,李男才坦承在4年前和人打賭,他賭輸吞了2根眼鏡腳。由於外院無法取出這2個異物,便轉院到中山醫院。中安醫院內鏡中心主任周平紅教授是內鏡下取異物的專家,他查看李男CT等各項檢查報告後,表示「可以取,馬上安排手術」。就診隔天一早,周平紅醫護團隊為李男做術前準備,當內視鏡探及十二指腸時,發現2根眼鏡腳平行排列,一端正嵌在十二指腸球部,另一端則嵌入十二指腸降部對側。透過內視鏡發現眼鏡腳卡在十二指腸。(圖/翻攝自澎湃新聞)周平紅利用內視鏡器械將2個眼鏡腳移入胃內,肉眼可見異物嵌頓處肉芽腫形成,但幸好還未出現明顯穿孔和出血,一旦出血穿孔,恐會面臨出血感染等風險,到時只能進行開復手術。周平紅成功抓取到了長期被胃酸腐蝕的眼鏡腳的一端,他仔細調整合適的角度,最後成功將眼鏡腳取出。手術非常順利,李男清醒後沒有任何腹痛、腹脹不適,僅花費15分鐘就完成。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這賭的啥?能吞下2根眼鏡腳算你厲害」、「確認是打賭失敗不是賭博嗎?正常誰會讓人吞眼鏡腳」、「跟這種人做生意放心,說了的話肯定算數」、「這麼多年沒有把肚子戳穿,也是厲害了」。
男子擠破痘痘血流不止 緊急就醫竟確診「血管瘤」
許多人看到臉上有痘痘,都會忍不住去擠,但這個舉動其實很危險。中國福建有一名男子,近日擠破臉上的痘痘,一個月內多次血流不止,看醫生後診斷為血管瘤,消息一出讓許多網友都嚇壞。男子透露,本來是因為臉上長了痘痘,擠破後凝固結痂,他用針挑破,結果血流不止,就醫時醫生表示是肉芽腫,先幫他止血,之後他就回家,沒想到臉上長了一個像血球的東西,而且一天比一天大,不小心碰到傷口,結果又開始流血,只好半夜掛急診,診斷為血管瘤。由於他當時沒有及時處理,才讓情況變嚴重。醫生呼籲不要亂擠痘痘。(圖/翻攝自微博)據了解,人體臉部有「危險三角區」,是以鼻樑骨的根部和口角3點連線圍成的三角型區域,除了擠痘痘,拔鼻毛、摳疤等行為,都可能破壞皮膚導致感染,而且不只三角區的痘痘不能擠,長在其他地方的也要注意。醫生解釋,擠壓本身就是一種錯誤方式,會讓皮膚組織毛細血管損傷,給細菌有機可乘。不想要長痘痘,除了要注重臉部清潔、選擇適合的護膚品、飲食清淡、規律生活、良好睡眠等,防曬也非常重要,因為紫外線會對皮膚造成傷害,皮膚為了自我保護會分泌更多油脂,導致痤瘡加重,建議出門前15分鐘擦防曬油,每隔2~3小時重複塗抹。擠痘痘罹患血管瘤的消息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我經常擠痘痘,這麼多年我真是命大啊」、「以後不擠痘痘了」、「我也不想啊!可是我的手就不自覺的去擠」、「我…剛擠完鼻子上的,好嚇人」、「幸好我不擠痘痘,自己一星期就會自然好」。
感染後GG潰爛生黃膿「最嚴重恐全切掉」 食肉性病襲擊英國
英國近年出現一種會造成感染部位出現「食肉性潰瘍」的可怕性病「腹股溝肉芽腫」(學名Granuloma Inguinale;Donovanosis),這種疾病透過性行為傳染,2018年首度傳入英國,2019年出現30起相關病例,雖相比其他性病數量不算多,但醫生警告該病感染者在英國這2年穩定成長,恐對公衛健康造成威脅。根據《伯明翰郵報》(Birmingham Live)報導,腹股溝肉芽腫是一種慢性的傳染性疾病,由肉芽腫莢膜桿菌引起,病徵是造成患者生殖器潰爛,過去常見於印度、東南亞、南美洲熱帶、亞熱帶氣候,不過隨著人口移動,這種疾病開始在2018年首度傳入英國,同時出現於南非、澳洲等國家。報導指出,該疾病主要是透過性行為、接觸患者潰爛傷口方式傳播,主要會在性器及其周圍區域出現潰爛症狀,男性染疫機會通常是女性2倍;當受到感染時,患者身體會先出現小腫塊,接著腫塊破裂,變成見血、開放性的傷口,感染也會因此擴散,並讓受感染組織出現疼痛性潰瘍,過去曾有一名印度感染個案,因為拖太久未至醫院就診,最終只能透過切除陰莖治療。美國疾病管制署(CDC)指出,雖然受感染病患可以透過抗生素治療,但如果患者感染時間較長,則需要較長的治療時間,令公衛專家擔憂的是,腹股溝肉芽腫造成的潰瘍如果不加以控制、治療,將會助長愛滋病的傳播。
日20歲少女大方秀出義肢現身東奧閉幕式 背後故事賺人熱淚
8日東京奧運正式落幕,在閉幕典禮上,以柔道金牌高藤直壽為首的6人,舉著日本國旗進場。其中一 位現年20歲的模特兒海音有著身體上的障礙,她現身在奧運閉幕典禮上,也象徵著奧運強調多元、和諧、團結的氛圍。東奧閉幕典禮上,柔道男子60公斤級金牌得主高藤直壽,和其他5名代表舉著日本國旗進場,其中一名右腿裝上義肢的美少女,格外引人注目,甜美的外型也引起熱議。這名少女原來是20歲的日本時裝模特兒「海音」,5歲時就從事童裝模特兒的工作,但在12歲時卻發現罹患「肉芽腫併多發性血管炎」,只能將右腿截肢。經歷數年沉寂後,海音於去年為東京殘障奧運宣傳活動復出,也是她首度穿著義肢走上伸展台。然而在此之前,海音一直對外隱藏自己是身障者的身份,就連周遭的朋友都沒發現。如今海音出席東奧閉幕典禮的舞台,雖然沒有任何表演性質的活動,但她成為代表之一,高舉日本國旗進場,也象徵著奧運強調多元、和諧、團結的氛圍。
只因一根魚刺!女子全身長滿「疙瘩」 醫曝嚴重後果
小小一根刺,就可能要人命!中國河南一名女子半年前在家做飯時,不小心被魚刺扎到,結果全身長滿肉芽腫(granuloma),最後不得不就醫。女子身上的滿是皮疹,包括手指、手臂等到處都是,萬萬沒想到,是因為半年前清理魚的時候,被一根魚刺扎破手而引起。醫師指出,女子身上的結節,像是慢性肉芽腫,一般考慮2種感染,一種是真菌感染,一種是細菌感染,詢問下才得知,她在春節時洗魚被刺破所導致,會形成紅腫的結節,是一個慢性的炎症。女子全身都是結節。(圖/翻攝自微博)醫師解釋,海鮮裡面有海洋分枝桿菌,在處理海鮮的時候,很容易刺破手,細菌會進入肌體內部,這種細菌不同於其他,感染發生得比較慢,再形成慢性肉芽腫、潰爛甚至化膿。至於要預防感染的方法也非常簡單,在清理海鮮的時候,最好戴上手套,以免被劃傷,如果真的不慎被扎傷,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並且詳細告知醫師接觸過生鮮類,避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間。女子的手臂、手指上滿滿都是。(圖/翻攝自微博)消息曝光後,引發網友討論,「這有點嚇人啊,以後再撿到魚時得戴手套了」、「處理魚的時候經常被扎,想想都有點怕」、「再也不碰魚蝦了」、「好嚇人,不敢弄魚了」,也有人分享經驗:「真的很危險,我奶奶上次被刺破了一點,整條手臂都腫了,還發高燒」、「我媽媽是給蝦刺到手,當時沒有及時消毒處理,後來就真菌感染了,手指的肉一直腐爛」。
可怕肉芽腫!父女嗜吃田雞生魚片 竟引寄生蟲鑽腦
中國福州一名盧姓男子,3年前因為癲癇反覆發作而不斷求醫,而他26歲的女兒近期也發生相同狀況,經過醫師調查後,發現這對父女疑似因為平日嗜吃田雞生魚片,結果導致自身罹患腦囊蟲病。根據《中國報》報導指出,醫師在檢查女兒的身體後,在他的腦袋發現3個肉芽腫,檢驗後發現內藏寄生蟲,確定這對父女是因為「腦囊蟲病」而導致癲癇發生,在手術取出肉芽腫之後便康復。而身為父親的盧姓男子當時也是遇到相同狀況,當時也是被醫師發現腦囊蟲的存在,透過手術從盧男的腦部取出3個直徑約為7毫米的肉芽腫後康復,而肉芽腫經檢驗後發現也是囊蟲的蟲體。而醫師推斷這對父女會罹患腦囊蟲病,極有可能是平時飲食習慣所導致。報導中指出,這對父女平日喜歡自行烤蛇肉、田雞、醉蝦、生魚片來食用,醫師表示,如果食品中含有囊蟲,沒有煮熟便食用的話,囊蟲就會在腸道中孵化,接著繼續生產蟲卵,如果人體排出這些蟲卵後,有可能再經由手、口途徑進入消化道,進而在全身散播。
55歲男「一舉動」被掏空!左肝「塞爆滿滿蟲卵」 醫搖頭:爬滿了
東西記得要煮熟了才吃,否則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嚴重的話,還有可能喪命。大陸一名謝姓男子追求鮮嫩口感,魚片只用熱水燙幾秒就拿起來吃,結果4個月之後人開始不舒服;經檢查才知,左肝被掏空,切開來滿滿都是蟲卵。根據陸媒《成都商報》報導,55歲謝姓男子到杭州打工十餘年,因父親病故回老家小住了一段時間,不久後便出現食慾不振和乏力,起初還伴有不明原因的輕度腹痛、腹瀉;4個月過去,他一直以為是心情鬱悶所致,直到出現連續3天畏寒、發熱,趕緊就醫。結果顯示,謝男的左肝已經被掏空,成了一個大膿球,大膿球達到19cm×18cm×12cm大小,把醫生嚇壞。經過CT檢查,發現肝膿腫壁上長了很多腫瘤樣的結構,而且壁很厚。醫生立即做了膿球的穿刺引流,把大量灰白色膿液順利引出。不過經過一系列化驗,並沒有在膿液裡發現細菌、真菌、結核和惡性腫瘤的跡象。雖然經過治療,謝男的左肝腫瘤小了一大半,但肝膿腫厚壁及厚壁上的很多腫瘤樣組織沒有變化,而引流管裡引流出來的液體開始減少,膿腔也不再進一步縮小。醫生之後果斷為謝男進行手術,沒想到切開後驚見,膿腫壁上大量的腫瘤樣結構竟然是「肉芽腫性炎性腫塊」,裡面甚至還爬滿了燈泡狀、殼厚的華支睾吸蟲蟲卵(又稱為肝吸蟲),數量多到數不清,讓人看得頭皮發麻。手術結束後,謝男表示,剛回老家時,買過當地的魚做了一次酸菜魚,為了追求鮮嫩的口感,魚片只用熱水燙幾十秒就吃了。醫生聽完後提醒,一旦魚被肝吸蟲感染,人吃了生魚片之後隨即也會感染,此蟲繁殖力驚人,每次可產1400至2000個卵,而且可存活20至30年,如果置之不理,它們不僅會在肝內生存,而且會靠肝吃「肝」。
55歲男腰痛「自行針灸」!10公分長針斷體內游走 醫驚曝:恐致命
一名55歲男子在女兒陪同下前往就醫,他面露痛苦,表示自己的腰經常疼痛,由於多次去醫院治療卻未見效果,加上去醫院也要花上不少錢,因此他決定「自行針灸治療」,沒想到卻不慎將針斷在了腰內。醫生趕緊安排手術,終於將長10公分的針取出。根據陸媒《北晚新視覺》報導,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醫生張兆鵬11日凌晨遇到一個「奇葩」病例,一名55歲男病患在女兒陪同下來到醫院,他面露痛苦,指著腰表示疼痛,張醫師隨即詢問情況,得知患者因椎間盤突出經常腰痛,但他沒有工作,也沒有醫保,多次前往醫院仍未見效果,加上去醫院也要花上不少錢,所以決定自己施針自己治,已經治療了半個多月。(圖/翻攝北晚新視覺)沒想到事發當晚,患者自己針灸時,不慎將針斷在了體內,醫生仔細一看,發現患者腰椎右側2公分處,有個多次施針留下的痕跡,但卻沒有看到斷針,醫生表示,「患者已經在外求醫輾轉5個多小時,時間長了,隨著肌肉的運動,斷針會往深處走,如果不及時取出,一旦傷到脊柱脊髓神經和大血管,後果不堪設想。」張醫生趕緊連絡電腦斷層工作人員,透過影像確認斷針位置並進行手術,終於將長10公分的斷針取出。(圖/翻攝北晚新視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馮淬靈教授也提醒,針灸應交由專業人員完成,若是不慎讓針斷在體內,應保持冷靜,減少活動,避免針陷入更深,並儘快到正規醫院取針;若是讓針殘留體內,長久成為異物,形成肉芽腫,恐造成更大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