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傷害
」關節炎讓8旬嬤痛不欲生 機械手臂導航手術「隔日即下床」
80多歲的林阿嬤長年飽受退化性關節炎困擾,特別是右膝近期每況愈下,頻繁莫名疼痛與反覆腫脹,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連上下樓梯或從椅子上起身都痛苦難耐,外出得靠輪椅代步,甚至連獨自步行一小段路都無法完成,因擔心麻煩家人,林阿嬤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自我封閉讓心情鬱悶。雙和醫院骨科陳冠豪醫師說,林阿嬤以前因工作關係,常需要久站,當時雖有痠痛的情形,但大多休息幾天或服用消炎藥物就會好,如今上了年紀,疼痛感越發強烈,甚至連消炎藥物,或注射玻尿酸都無法改善。另外,透過影像檢查發現,林阿嬤右膝軟骨嚴重磨損與骨刺生長,導致股骨與脛骨直接摩擦,骨架變形歪斜,進而引發疼痛不適,也是明顯的退化性膝關節炎。經討論後,決定以置換人工關節的方式來幫助林阿嬤重拾希望。考量到林阿嬤年紀較長,為減輕手術對身體的負擔以及希望術後快速恢復,因此將採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ROSA Knee)來進行膝關節置換術,在醫療團隊的努力下,歷時約1個半小時便完成手術。值得注意的是,林阿嬤在手術後隔日即能下床,並依靠著助行器慢慢行走,休養5天後即順利出院,一星期後返診追蹤時,已能放開拐杖行走,隨著膝關節疼痛與活動度均顯著改善。陳冠豪醫師說明,羅沙機械手臂導航手術系統是以機器人手臂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透過術前計畫與完全客製化的3D立體建模,輔以AI運算即時定位追蹤導航,加上多動向機器人手臂,達到精準置換人工關節之目的,同時減少對病人的軟組織及肌肉傷害,有效降低術後疼痛感與提升功能恢復速度,後續便能盡快展開術後復健,以及減少併發症的機率。陳冠豪醫師強調,每位病人的症狀不盡相同,退化程度也不一,然面對不同嚴重程度的膝關節退化,應要有適當的治療策略,並非只有置換人工關節一途,但臨床上常見民眾因輕忽自身關節狀況惡化,導致錯失治療良機,間接讓許多醫療選擇的可行性。建議民眾若發現膝蓋疼痛持續2至3週,合併腫脹緊繃時,就應就醫接受詳細檢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之效果,不只是為減緩不適,也是替未來熟齡樂活作好準備。
過年通宵打麻將、追劇小心 「春節疼痛症候群」恐找上門
正值春節假期,安南醫院復健科醫師林芳嫻指出,在春節前後期間,門診常見由於過度運用肌肉,造成各種不同程度肌肉傷害的特別酸痛症,如「麻將肩」、「手機關節炎」,以及頻繁清潔、打包、搬重物,造成手部或腰部肌肉過勞的大掃除「仙杜瑞拉酸痛症」等;這些酸痛症大部分都是因為肌肉使用不當、過度使用及不正確的姿勢所造成。林芳嫻醫師表示,春節假期常見因大掃除造成各種身體疼痛,包含因為清潔工作造成手部肌肉過勞,形成所謂的「網球肘」及「高爾夫球肘」;腰部因過度彎腰或提重物,造成「腰椎神經痛」及「坐骨神經痛」,甚至有時會使先前已存在的椎間板突出或脊椎滑脫症變得更為嚴重,這些症狀統稱為春節「大掃除酸痛症」。另外,有些民眾於春節假期中選擇打麻將聯絡感情,不過由於過久的肩部及手部運動,造成類似五十肩的症狀,往往也被戲稱為「麻將肩」;近幾年出現的青少年酸痛族群,則多為春節期間在家日夜上網,忘了正確的坐姿,造成頸部及背部的肌肉酸痛,患了「上網族酸痛症」;以及許多線上遊戲發燒友,由於長時間以手指推動滑鼠,造成指間的關節過度摩擦,形成關節局部發炎而疼痛,可稱之為「滑鼠關節痛」。林芳嫻醫師說,這些酸痛症大部分都是因為肌肉使用不當、過度使用及不正確的姿勢所造成,因此除要注意正確坐姿、站姿及彎腰的姿勢外,還要避免過度使用肌肉,也就是說,使用一段時間後要給予足夠的時間休息,才可繼續使用。例如大掃除應工作半小時或一小時後,休息5~10分鐘才繼續工作;打麻將也一樣,更不要日以繼夜打電腦、電動或滑手機,應有適當的休息時間或間斷性上網,同時保持良好的姿勢,才不會造成肌肉過度疲勞而酸痛。一旦出現春節疼痛症候群,林芳嫻醫師建議先休息,避免肌肉再度受傷及惡化,同時可做些簡單的復健,例如使用酸痛藥膏或薄荷油(白花油、綠油精…)按摩患部肌肉及熱敷等;如果效果不佳,應找醫師做正確的診斷,找出原因依病情給予適當治療。她強調,其實此類疼痛大部份都是所謂「肌筋膜症候群」,只要找出壓痛點給予適當處理,再加上口服止痛、消炎、鎮靜、肌肉鬆弛藥物等,大部分都可以快速復原。
地震受困如何「自救」增加獲救機會? 切記!壓傷骨折別做1事以免大出血
日本石川縣地震災情引起多國關注,而台灣也和日本一樣常有地震發生,若是不幸受困於倒塌的瓦礫間,並有骨折、出血、壓傷等情形時,在獲救前民眾該如何自救,增加獲救機會呢?獲救後醫療團隊又會如何進行醫療處置呢?臺北榮總急診部災難醫學科黃獻皞主任告訴你!地震常造成哪些傷害? 現場、急診如何醫療處置?根據台灣急診醫學會資料顯示,地震發生時醫療團隊施行的醫療處置,以軟組織(如:擦挫傷、開放性傷口)、肌肉骨骼傷害(骨折、壓砸傷症候群)為大宗。當傷者順利獲救脫困後,醫療團隊會分別在災難現場、急診進行不同的治療處置。黃獻皞主任表示,像擦挫傷在災難第一現場,醫療團隊可以先換藥、局部處理,送到急診後假如有傷口可以進一步做局部縫合。再來較嚴重的就是骨折、壓傷,黃獻皞主任提到,壓傷後再灌流可能會導致肢體腫脹、肌肉傷害、橫紋肌溶解症等,進而造成腎臟的損傷、腔室症候群,因此當傷者脫困後,會先幫傷者打點滴,若有骨折、斷肢會先進行固定,固定後就要盡快後送急診。黃獻皞主任表示,當傷者送往急診後,醫師會盡快確認再灌流、肢體腫脹的程度,進行抽血檢查,了解是否有造成腎臟傷害、腔室症候群等,甚至會進一步注射藥物避免腎臟傷害,這些是在急診室才有辦法做到的醫療處置。未獲救前傷者該怎麼自救? 骨折、出血「這樣做」不過在地震災害發生後,搜救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重重阻礙,沒辦法立即將所有受困的傷者一次救出,在尚未獲救前,這些傷者該如何「自救」,增加成功獲救的機會呢?黃獻皞主任表示,假如有骨折的情形,千萬不要移動,因為斷掉的骨頭切面很尖,晃動斷肢有可能會割斷周邊的組織,包含神經、血管等,神經如果斷了還能手術接回,但最擔心的就是血管,一旦割斷破裂會大出血。所以如果不幸骨折,又沒有專業醫療人員在場,傷者不要自己嘗試復位,也不要隨意移動。黃獻皞主任建議,原本是什麼姿勢就盡量維持同樣的姿勢,盡量待在原地然後趕快求救,等專業人員來固定處理,萬一骨頭斷掉後不幸內出血,只要不是流到外面都有可能會稍微止住,這時可以盡量補充水分自救。
戶外工作炎熱不堪! 醫授「9方法」預防熱疾病
高溫作業之雇主有依據法令保護勞工的責任,勞工工作日時量平均綜合溫度熱指數(WBGT)在中央主管機關規定值以上時,應每三個月測定綜合溫度熱指數一次以上,從事高溫作業之勞工與雇主可參考「高氣溫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未曾在高氣溫環境工作,為增加勞工對熱的忍耐能力,規劃其熱適應時間至少六天,第一天作業時間可安排為全部工作時間之50%,而後逐日增加 10%之工作量。九大預防措施 預防高溫引起熱疾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主治醫師游文茹表示,雇主使勞工於夏季期間從事戶外作業,為防範高氣溫環境引起之熱疾病,應視天候狀況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一、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二、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三、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四、調整作業時間。五、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六、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七、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八、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九、建立緊急醫療、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電風扇、低溫細水霧降溫 團隊作業著排汗衣游文茹建議,高氣溫作業環境下,可使用電風扇與低溫細水霧,降低環境溫度,需注意的是,若環境溫度高於人體皮膚溫度時,不可將電風扇吹向勞工,而是將電風扇吹向熱源,操作電扇時,需掌握利用增加空氣濕度與利用低溫空氣吹向人體的原則進行操作。作業現場應採團隊作業,並提供淺色、透氣與易排汗之工作服以及運動飲料、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膠質之冷飲,作業期間亦須注意氣溫變化與紫外線,紫外線指數很高時須著長袖工作。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 熱急症應補充水分、儘速就醫游文茹提醒,平時亦應加強勞工熱危害教育訓練,倘若發生熱急症,現場處理包括迅速移離熱環境至陰涼處、鬆脫衣物、冷水擦拭、補充水份並儘速送醫,過程需注意若有嘔吐則要讓患者側躺,若有肌肉痙攣不可強力按摩或拉扯痙攣的肌肉,以避免肌肉傷害。
錯誤喝水3/運動補水不一定對! 猛灌冰水「鎖喉」恐窒息
許多人習慣一邊運動、一邊喝水,其實也是錯誤方式。莊雅惠中醫師說,「吃完食物不要立即運動,否則會使血液集中於肌肉,引起消化障礙,喝太多水運動也會造成胃食道逆流。」 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認為不至於造成運動傷害,倒是要擔心嗆到、影響呼吸,所以運動前後補充水分較好,研究顯示也能降低肌肉傷害的機率。「不過,如果是遠距離的馬拉松路跑,過程中就可以適時補充少量的水。」「如果進行激烈運動、流汗量非常多,例如專業運動選手,就建議再額外補充含有電解質、鈉離子的水。」陳志道說,市售的運動飲料普遍含有糖分,喝下肚可能害處更多,除非運動強度很高,否則一般民眾喝水即可。雖然部分中醫師不建議運動時喝水,但亞東醫院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認為,參加馬拉松時,難免需要補充水分,只要少量攝取,不要嗆到及影響呼吸就無大礙。(圖/報系資料照)莊雅惠也提醒,運動後不能立刻喝冰水,對一些敏感體質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支氣管收縮,導致不能呼吸,相當危險。《本草綱目》書中記載,「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變生諸疾」,認為不管天氣再熱,都不該喝冰水。「如果真的想喝冰水,可以加入具溫熱效果的紅棗、桂圓煮水冷藏,可以中和掉冰水的『寒毒』,但建議含在口中一會兒再喝下肚,比較不傷身。」莊雅惠說,簡單一點也可以口含冰塊,等到冰塊逐漸溶解喝下去時,也已經接近室溫。(待續)
樂當龜毛鋼鐵人 何守正耍健沒空追愛
前SBL人氣球星何守正,4年前宣布退休,開了「正能量Fitness」健身房,不料菜鳥老闆當不到一年,婚姻就觸礁。去年7月恢復單身後,身兼教練和老闆的何守正全心投入工作,讓健身房的營收轉虧為盈、業績翻倍成長,但至今已超過一年沒休假,成了鋼鐵人,讓他直嘆:「老闆真的不好當!」避免運動傷害,何守正對於動作的準確性要求特別嚴格。(攝影/于魯光)職業籃球員出身的何守正,身材宛如「魔鬼筋肉人」,其實渾身是傷,他還曾因兩度扭傷腳踝,錯失球賽開季。後來何守正為導正自己的訓練方式,求助於體能訓練專家洪一全,卻意外一頭栽進這領域。當他有了「開一家健身房」的想法後,便出國進修、考取證照,4年多前宣布退休,轉職當健身教練。親力親為 控制開支相較於球星哈孝遠退役後轉戰綜藝圈,何守正自認不會唱歌、跳舞或演戲,於是憑著健身專業和熱忱,與友人合資四百萬元開健身房。對員工視如己出的他,除了經常幫忙打理櫃台,連打掃工作也搶著做,「我們像個家庭、互相關心、幫忙,工作效率才會加速。」從球場到商場,何守正堅守鋼鐵般的專業精神。(攝影/于魯光)凡事親力親為的何守正,經常下場指導學員。(圖片/翻攝自何守正臉書)何守正因為個性謹慎,開店前就籌備了三年,從找場地、裝潢到挑選硬體都親力親為。不料,第一個月發薪後,他發現戶頭只剩九萬多元,便仔細調整開支,「我一邊拿著紙筆和計算機,一邊打電話問會計,他算完我再自己驗算。」何守正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個月起開支趨於穩定,加上健身房的口碑迅速傳開,成功撐過危險期,最近還歡度周年慶。專注事業 感情隨緣對於這一年來周邊的競爭對手不斷增加,何守正並不會感到壓力,還會吸取同業成功展店或失敗的經驗,把它當成是良性競爭。何守正曾練出一身傷,靠「拔罐」治療肌肉傷害。(圖片/翻攝自何守正臉書)不少粉絲期盼何守正在台北市東區開分館,務實保守的他卻不願貿然展店,「這三年來有些人想加盟或出錢投資,但我這個人比較龜毛,如果有第二家的話,一開始的細節我都要親自處理。」為了這家店,何守正忙到單身一整年,「感情就隨緣了。」他淡定地說。退出球壇後,何守正的運動量仍不少於當球員的時候,每天早上八點重訓一小時,外加三十分鐘有氧運動;下午上完課,再加碼大量的有氧運動,讓六塊腹肌各就各位。但他坦言,由於工作量龐大,去年八月至今不但沒休假,還壓縮到健身的時間,身材不若過去精實,他會盡力利用工作的零碎時間,努力練回昔日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