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緊繃
」 中醫 按摩 統一獅 古林睿煬一人中風全家瘋?6成照顧者收入受影響 半年內密集復健是關鍵
中風是導致國人失能的主因,對家庭照護與社會經濟帶來巨大負擔。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今(7)日公布最新「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結果,發現僅有37%患者中風後可自行進食、25%能自行洗澡、更衣,生活大小事都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同時,6成照護者工作與收入受影響。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患者在中風後一個月內的失能比例達61.2%、三個月是55.58%、半年仍高達51.72%。台灣腦中風學會連立明理事長表示,為了減少中風帶來的沉重負擔,學會多年來持續針對中風的預防以及中風後的復健進行衛教,幫助民眾「遠離中風,減少失能」。台大醫院神經部蔡欣熹醫師表示,約4成患者會在中風後半年出現肢體痙攣,是導致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腦細胞壞死時,運動神經的興奮和抑制失衡,進而導致肢體張力變強、肌肉緊繃和關節活動度受限,也影響患者復健的意願及成效,照護者也往往要更費力。「腦中風患者與照護者生活大調查」透過網路問卷,調查124名中風患者、與221名中風照護者發現,中風後常出現的肢體痙攣症狀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僅有37%患者可以獨立進食、25%能獨立洗澡及更衣、僅17%可以獨立搭大眾運輸或開車、也僅有28%可以獨立行走3到5公尺的距離,多數患者中風後的食衣住行皆需依賴家屬或照護者的協助。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周中興理事長表示,「一人中風,全家發瘋」,這次調查也發現,超過6成照護者需要調整工作方式,如遠距工作或輪班,甚至無法繼續原本的工作,造成收入減少;另有近5成照護者坦言產生心理疾病或壓力,且因為照護家人影響人生規劃。除了照護的時間成本以外,中風照護的醫療花費也為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4成中風家庭平均每個月花費1-3萬元在聘僱看護、購買輔具、尿布、保健食品上,逾3成家庭每個月花費超過4萬元。2018年1月,鍾先生在上班時,被同事告知有嘴巴歪斜、走路靠左偏等症狀,送醫後診斷為缺血性腦中風且左半邊身體失去知覺。初期無法自己翻身、上下床、飲食或如廁,除了聘僱24小時看護外,上了年紀的父母、乾媽、妹妹也需輪流照顧他,那時他的妹妹一週至少需請假三天,工作跟照護的壓力猶如蠟燭兩頭燒。也因此,鍾先生立志要早日重拾生活自理能力。在一週6天的密集復健訓練下,經過3個月的努力,鍾先生出院時能自己拄著四角拐走路、獨立搭公車回診復健,雖然原先的工作回不去,他也努力投履歷應徵,在2019年成功重返職場。但是,左手因肢體痙攣,就算以右手用力扳也無法伸直,生活上無法派上用場,鍾先生自嘲是「單手超人」,因為無法伸直的左手就像「裝飾」,五年多來只能單手過日子。幸好在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並搭配規律復健下,現在左手已經能拿起水杯,甚至輔助右手工作。熱心的鍾先生時常在社群上分享經驗鼓勵中風病友,也呼籲病友要調適心態,持續且積極地復健。雖然中風後盡早且持續復健對功能復原有很大的幫助,但此次調查發現不到4成患者持續復健半年以上。蔡欣熹醫師表示,持續的規律復健對於患者來說至關重要,若停止復健,患部攣縮可能更嚴重,甚至永久失去功能,甚至造成永久性的關節攣縮,影響日常生活功能,導致簡單的清潔、飲食、穿脫衣服等都變得困難。完整的復健計畫應採藥物與非藥物治療並行,非藥物治療是指利用支架、輔具、電敷等常規性的復健運動;藥物治療是口服肌肉鬆弛劑等抗痙攣藥物,但若劑量過低恐效果不足,而增加劑量後可能會嗜睡;手術治療如脊髓神經背根切除術,對全身痙攣治療效果較好,中風後的單側痙攣較不適用此種治療方式。近年新興的肉毒桿菌素治療,為台灣神經學學會、台灣復健醫學會與台灣腦中風學會之「腦中風後痙攣治療指引」建議優先選擇的治療方式,不過此次調查也發現,僅有2成的患者使用。蔡欣熹醫師表示,肉毒桿菌素治療,是透過抑制神經訊息傳遞物質乙烯膽鹼的釋放,來抑制肌肉活動和收縮。醫師會先評估患者各部位張力及關節活動度,客製化訂定需治療的肌肉與劑量,透過每3-4個月一次的局部注射,對張力過大的上下肢肌肉達到放鬆效果及避免攣縮,且沒有全身性的副作用,待肌肉張力減緩後,患者再搭配積極復健訓練,可以先設定目標,鎖定自己在意的一、兩個動作,慢慢有進步,病人也會有成就感。肉毒桿菌素治療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符合中風發生後經復健、輔具或藥物治療上肢至少6個月以上、下肢至少3個月以上痙攣,影響其日常活動如飲食、衛生、穿衣等的患者即可申請給付,治療約3週就有肌肉鬆弛效果;若中風後初期肌肉張力太大,也可考慮自費使用。蔡欣熹醫師表示,注射肉毒桿菌素除了幫助患者減緩疼痛、改善痙攣和增加行動能力之外,也能讓肢體外觀較恢復正常,提升對身體形象滿意度,有助於伸展痙攣的肌肉並減輕家屬的照護負擔。蔡欣熹醫師呼籲,中風後6個月至1年內是治療的關鍵期,此時的運動能力恢復最快,建議中風半年內可實行高強度的密集復健,待亞急性期結束後,將復健重點回歸職場適應或生活自理上,以免過度依賴照護者或家屬。患者若有肢體痙攣症狀可向神經科、復健科諮詢,降低失能風險,減輕照護者負擔並重拾生活自理能力。
統一獅王牌投手古林睿煬背傷辭退12強 領隊蘇泰安回應了
統一獅王牌投手古林睿煬在「台灣大賽」G1賽中因為背部肌肉緊繃提前傷退,他也確定辭退今年的世界12強棒球賽,至於傷勢是否會影響接下來的旅外計畫及身價,領隊蘇泰安強調不會有影響。古林睿煬今年投出王牌身手,成為獅隊重要先發輪值,例行賽出賽21場、共投125局、自責分率1.66都是生涯最佳成績,奪下自責分率王、最佳九人投手獎,還入圍年度最有價值球員獎。不過古林睿煬在台灣大賽G1僅投3局就因傷提前退場,雖然昨天也有進牛棚練投,但教練團認為仍不樂觀,獅隊也以系列賽1勝4敗不敵中信兄弟,爭冠失利。今天負責12強中華隊組訓的中職也發公告,包含古林睿煬在內的3位投手因為傷勢疲勞辭退,改由郭俊麟、黃恩賜及曾頌恩遞補。對於古林睿煬的傷勢狀況,蘇泰安指出,他的傷勢並不嚴重,只是有些緊繃,不會影響到接下來挑戰旅外計畫,統一球團也會全力協助他準備旅外程序,他認為,古林睿煬辭退12強後,有更多時間可以讓身體恢復,對他來說會有很大幫助。
古林睿煬肌肉緊繃提前傷退!餅總2局就察覺不對勁 登板要再觀察
統一獅在系列賽首戰以4比10不敵中信兄弟,在「台灣大賽」跨季5連敗,還在比賽中傷了本土王牌古林睿煬,接下來他能否在系列賽登板,總教練林岳平表示,還要等就醫檢查結果後,明天到球場看他的身體狀況再評估。「餅總」表示,2局下古林睿煬在面對曾頌恩時,教練團在場邊就有察覺到不對勁的感覺,「3局投完他的身體呈現緊繃狀態,4局下站上投手丘準備時就表示沒有辦法,肌肉有點僵硬。」古林睿煬賽後前往醫院接受超音波檢查,確認肌肉是否受損,但在接下來的系列賽能否再登板還未可知,林岳平說:「明天來球場後再評估他的身體狀況,也要球隊有拉長戰局才有機會。」獅隊在古林睿煬提前傷退後動用6位投手,但牛棚6人都有失分史上最慘,守備端也出現3次失誤,各種不利局面在首戰都一口氣浮現,但餅總認為所有狀況都在首戰就出現或許也是好事。林岳平說:「最糟糕的樣子在第1場全部出現,還有時間去調整,整體來看不管守備、投手都不是很好,但也很開心是在第一戰就出現,希望能在往後球賽去做調整。」
古林睿煬3局投完緊急退場 統一獅:背部肌肉緊繃
統一獅在台灣大賽G1比賽中傳出傷情,王牌投手古林睿煬4局下續投時突然出現狀況,球團回應傷情,古林睿煬因為背部肌肉緊繃傷退,教練團避免傷勢惡化,讓他退場休息。古林睿煬前3局只被中信兄弟敲出2支安打、無失分,投出3次三振、2次四壞球保送,沒想到在4局下續投時突然出現傷情,防護員、投手教練鄭博壬都上前關心,鄭博壬向總教練林岳平比出「X」手勢示意換投,由高塩將樹接替投球。兄弟趁著獅隊換投之際展開反攻,2出局二壘有人時江坤宇安打追回1分,4局打完獅隊3比1領先兄弟。
公廁馬桶蓋為何是「U」型? 專家曝原因
為何有些地區的公廁馬桶座設計為「U」型,而非住家常見的「O」型,許多人認為這樣設計是為了衛生,避免接觸其他人的體液或敏感部位。對此,國外專家解釋,這種設計不僅基於衛生考量,也兼顧了實用性。根據紐約郵報的報導,美國管道工程師學會的部落格文章指出,公共馬桶的U型座椅最初設計是為了讓女性在「擦拭」時更加便利。此外,這種開口設計降低於馬桶座受到污染,特別是在小便時,並減少生殖器與座椅的接觸。對此,美國國際管道暖通機械認證協會(IAPMO)副總裁阿吉拉爾(Hugo Aguilar)解釋,公廁馬桶坐墊的前端開口,還有較長型的馬桶缸,能夠讓使用者接觸「可能汙染源」的風險降低。報導還說明,大多數城市的公廁相當髒亂,特別是在曼哈頓,許多人寧願忍耐到家再上廁所。事實上,廁所非常骯髒時,許多人會選擇「蹲在馬桶上」如廁。然而,紐約醫生戴賽(Dr. Poonam Desai)並不建議這樣做,因為這樣可能造成尿液和糞便濺到馬桶座上。此外,懸空小便還可能會造成骨盆肌肉緊繃,導致膀胱無法「完全排空」。戴賽醫生表示,儘管坐在公廁馬桶上可能讓人感到噁心或骯髒,但實際上,坐在馬桶座上感染疾病的風險較低。如果擔心,可在使用馬桶前先擦拭座椅並鋪上座墊,以增加衛生保障。
女子持續兩年頭暈! 復健意外發現「頸因性頭痛」
王小姐22歲,間歇性常常頭暈頭痛已經1-2年,起初一兩個月發作一次,近幾月常頻繁發作,症狀常先出現後頸部緊繃,如果沒有休息持續忙碌工作,就會往上延伸引起頭暈頭痛,但又不會有看見閃光等典型偏頭痛症狀,偶爾也會出現眼窩附近痠脹不舒服,曾至神經內科及眼科多次就診及詳細檢查,都告知沒問題。頸因性頭痛 局部類固醇注射改善最近因手肘痠痛前往復健科就診,看診當天剛好頭痛發作,自行吃了止痛藥也無法改善,經門診問診後執行X光檢查,側面X光影像顯示頸椎變直(正常應為C形)但無其他異常,整體判斷應為「頸因性頭痛」,與患者討論後執行局部類固醇注射,頭痛瞬間緩解。反覆疼痛至手麻 椎間盤突出導致頭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指出,因3C產品普及,頸因性頭痛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門診常見到許多患者反覆疼痛數年,直至手麻之後才來復健科就診,此時已合併頸神經根壓迫症狀,經2-3個月漫長的頸部牽引等復健治療後,手麻及頭痛都消失了,此時才知道原來多年的頭痛頭暈及眼窩痠痛是頸因性頭痛。引起頸因性頭痛的主因係長期固定同一姿勢(如:看電腦、追劇、長時間使用手機等),導致椎間盤突出而後壓迫頸椎附近神經及頸部肌肉緊繃牽引至頭部肉導致頭痛,至於引起眼窩附近不適的機轉則未明。避免長時間專注3C每30分鐘做30秒伸展運動要預防頸因性頭痛,武俊傑提醒,應避免長時間專注3C產品,每30分鐘做30秒的頸椎伸展運動,按摩、熱敷也是放鬆方式,若經神經內科檢查已排除其他問題,頸因性頭痛應是可能原因,可藉由藥物及復健來逐漸改善。
7成台人鎂攝取不足!將增糖尿病、癌症風險 醫點名「7族群」該吃保健品
「鎂」是人體中含量第4豐富的礦物質,僅次於鈣、鉀、鈉,在300多種代謝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在已開發國家中,人們通常缺乏維生素D、鎂,國人亦有約70%鎂攝取不足,但由於鎂缺乏時的症狀不易辨別,長期下來恐引發糖尿病、骨質疏鬆、癌症、阿茲海默症等問題。魏士航日前於粉專發文提到,鎂的補充對人體來說有5大功用,包括改善血糖、維繫健康心血管、強化骨骼、促進放鬆及神經修復、放鬆肌肉。而據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人的鎂攝取大多僅達參考攝取量的6至7成,在臨床上,缺鎂的症狀大多不具有特異性,常見的有腸胃不佳、疲勞虛弱、肌肉緊繃、易怒急躁、記憶力下降、壓力大、心跳異常。魏士航說明,要評估鎂的缺乏並不容易,當發現血清鎂偏低時,通常代表著身體缺鎂的狀況已經非常嚴重了,長期下來更會促成許多慢性疾病的產生,包括糖尿病、骨質疏鬆、心血管疾病(缺鎂時血管內皮細胞也會受損,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風險)、癌症、神經系統疾病(缺鎂和偏頭痛、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焦慮及憂鬱都有關係)。魏士航指出,現今人們的飲食包含了許多過度加工的食物,排擠了含鎂食材的攝取;再者,現代的土壤因為過度開發,其養分含量已經不如以前;最後,現代人普遍處於長期高壓的狀態,鎂缺乏與壓力調節能力降低有關,長期處於壓力之下卻也容易導致鎂的過度消耗。事實上,壓力與缺鎂之間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對此,魏士航建議平時可攝取富含鎂的紫菜、堅果類、全穀類和深綠色葉菜類及海鮮,若是諸如壓力大、外食族或常吃加工食品、愛攝取咖啡因飲料者、「本身或家族有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病史」、「長期服用胃藥、利尿劑等藥物」、酗酒者、年長者的7大高風險族群,則應選擇直接補充營養保健品。
巴黎奧運/跳水背後的科學!選手上岸急衝水原因曝光 泳池表面噴水「是為了保命」
如果有關注奧運跳水比賽的朋友,應該會從轉播畫面上注意到兩個奇特的景象,一個就是選手在跳水結束上岸後,第一時間就是衝去淋浴室沖水,另一個是永遠都有灑水器一直向泳池表面噴水,這兩個畫面相信讓不少人都摸不著頭緒,但這其實背後隱藏的都是有其科學含意。根據《USA Today》報導指出,選手之所以跳水結束上岸後馬上去沖水,主要是為了維持體溫,避免肌肉緊繃導致抽筋。因為選手在比賽期間只穿著泳衣在場館不同地方穿梭,再加上如今是炎夏,場館內部一定開著冷氣保持涼爽,但對於「有穿衣服的人」來講,場館開著冷氣的確是涼爽,但對於那些只有穿著泳衣的選手,其實有可能會感覺到寒冷。再加上,國際規範中有明文規定,跳水泳池的水溫不能低於26度,這樣當選手上岸後,身體會馬上感覺到水溫與室溫的溫差,再加上選手在比賽過程中為了展示精準的動作,肌肉可能會一直維持著緊繃的狀態,這時候在遭遇瞬間的低溫溫差的話,有可能會導致肌肉過度緊繃,甚至是抽筋。因此為了避免選手的肌肉因為低溫而過度緊繃,甚至引發抽筋等現象,選手在結束跳水後,會馬上上岸沖溫度較高的水,甚至是泡澡,以此來讓身體暖活,以及讓肌肉能夠得到放鬆。至於為何要在跳水的水池表面不斷的沖水呢?其實背後原因也是為了「安全」。許多人都知道,水是液體,在常溫狀態下有其流動性存在,但如果當有物體以高速接近水面的時候,水面就會變成十分堅硬的存在,比如跳水選水下落時高達60英里的速度。先前就有媒體報導指出,飛機在水面迫降的危險性,其實遠高於在陸地迫降。而且先前TikTok流行「跳船挑戰」,結果發生多起傷亡事件,其背後原因也是如此,人類在高速運動的船隻上跳入水面,結果水面變成宛如混凝土般的堅毅物質,最後造成跳船的人頭部、脖子受傷。而為了避免跳水選手因為高速衝撞水面而發生憾事,其實早在2020年東京奧運時,就有規定要持續對跳水水池進行噴水,用水花來打碎水池表面,有的地方甚至會在水池表面設置攪動裝置,或是底下安裝水中氣泡機,這些裝置的目的都是要讓打破靜止的水面,避免選手因為高速入水而受傷。從旁邊看可以看到水池面有許多噴水器灑水產生的水花。(圖/達志/美聯社)
筋膜槍放鬆好舒服!醫師示警「6情況」應避免使用 最嚴重恐引起中風
現代人工作繁重,不少人會使用筋膜槍來緩解惱人的肌肉緊繃、肩膀痠痛。然而復健科醫師指出,筋膜槍雖然適合用於緩解肌肉與筋膜的緊繃纏繞,但對如神經痛、局部發炎等其他症狀則沒有效用。此外,還有「6種情況」不適合使用筋膜槍,尤其血管附近應該特別避免。有些長者本來就有血脂高、動脈粥狀硬化等問題,要是血管內壁上堆積的脂肪斑塊被筋膜槍震到脫落,恐怕會有引起中風的危險。筋膜槍的原理,主要是透過高頻震動,加速酸痛部位的血液循環及震鬆肌肉,以達到按摩的效果,相較一般的徒手按摩,筋膜槍的高頻率震動,可將力道傳送至較深層的肌肉,適用於肌肉較大的部位,像是大腿前側外側、小腿後側及肩膀等。但據《ETtoday健康雲》報導,嘉義長庚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許宏志表示,筋膜槍的適應症為肌肉緊繃、筋膜纏繞等情況,他形容,筋膜纏繞就像是外套縐折「糾在一起」,需要用熨斗去熨平,而筋膜槍就是扮演熨平的角色,可以幫助改善相關疼痛。但是對於常見的神經疼痛、關節積水、腫脹等局部發炎造成的疼痛就沒有效果。許宏志特別指出不適合使用筋膜槍的幾種情況,其中最要格外小心的脖子兩側、後頸耳下的「血管附近」。許宏志解釋,血液不通暢也會造成疼痛,但是包含脖子氣管兩旁部位、後頸耳下風池穴的部位,都不要用筋膜槍去震動。特別是年長者,本身血脂高、動脈粥狀硬化,使用筋膜槍恐怕使血管受損,或者若血管內壁上的脂肪斑塊掉下來,順著血流跑到腦部,就可能會形成腦中風。其它應該避免使用筋膜槍的狀況還包含:神經周邊、凝血功能有問題者、長者骨鬆、小朋友的關節生長板,孕婦與月事中的婦女也要避免使用於腹部。許宏志說明,如果本身有吃抗凝血劑、凝血功能不好,使用筋膜槍恐怕造成出血問題;骨鬆者在筋膜槍的震動下恐怕會讓骨頭受傷;月經時期如果讓子宮受到外力震動,恐怕會出血更多。談到筋膜槍使用方式,許宏志指出,筋膜放鬆的使用方式可以來回滾動,包含背部、下背部等部位都算安全,若是使用於大腿、小腿等肌肉放鬆,也可以用球狀的頭做單點壓按,每次約10分鐘至15分鐘。是否達到效果則是看是否「變得不痛」,許宏志指出,如果使用完變得更痛,這是不對的,另疼痛部位有周邊化、往外擴散,也是錯誤使用的情況,應該立刻停止。
「羅麗芬SPA」做過必回訪的最有感4大療程推薦! 放鬆舒壓、爆汗體雕、V臉美顏、肌膚透亮..讓妳全身上下都能倍感呵護!
現代女性都很懂得奢寵自己,除了日常的基本保養不能少,更將美容美體SPA視為是定期保養的一環,而在競爭激烈的SPA市場中,由擁有「美麗教主」之稱的羅麗芬女士所創辦的「羅麗芬美容美體連鎖」,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深受許多名媛貴婦青睞,可說是幫助她們維持最佳狀態的秘密聖地!自1986年羅麗芬女士在臺灣創立第一家美容院起,這位美魔女便持續以傳遞美麗能量為信念,透過系統化的培訓諮詢,「羅麗芬控股集團」不但成為跨足科研、生產、銷售等多領域的綜合型企業,更在大陸及台灣都擁有美容SPA及保養品事業;其中「羅麗芬美容美體連鎖」因為在課程前能先精準分析每位顧客的皮膚屬性及想改善問題,對應區隔最合適的臉部或身體課程及施作產品,並搭配美容師純熟專業的手技,消費者可以快速有感,才讓顧客回流率極高,很多人都是試過一堂就直接買單10堂課程,培養非常多忠實客戶。精選課程資訊 : https://reurl.cc/nN2oRe 維持你的最佳狀態,現在就開始了解 : https://reurl.cc/nN2oRe每個課程都有專屬的真空套盒產品,不只能防止氧化也能保持產品活性及檼定性並兼顧個人化衛生安全(圖/編輯攝)。主打溫馨舒適空間和專業美容師服務的「羅麗芬美容美體連鎖」(圖/業者提供)。小編這次就幫大家精選羅麗芬「羅麗芬美容美體連鎖」的4大人氣課程,臉部課程首推「金奢華青春美顏課程」、「膠原奇肌V臉塑形課程」,身體課程則有「鈦享放鬆身體舒壓課程」和「夏日雪肌女神曲線課程」,每個課程都有厲害的特色手法運用,SPA控的人一定要來試試看!金奢華課程的最大特色,就是全臉敷上高純度的超微小分子金箔面膜。美容師手法很舒適,讓小編完全放鬆,差點都睡著了呢(圖/編輯攝)!有膚色黯沉困擾的人就選「金奢華青春美顏課程」「金奢華青春美顏課程」採用了電泳美容技術,有助於養護產品吸收,為可以說是pro級的滲透,尤其是課程中全臉會敷上極致奢華的高純度超微小分子金箔面膜,小編做完之後一照鏡子便驚豔:「皮膚變亮了!」連膚色也更顯白皙有光澤。從臉部洗卸到手技按摩,美容師純熟的技巧,讓顧客完全的放鬆(圖/業者提供)。覺得臉部鬆弛的人就選「膠原奇肌V臉塑形課程」想讓臉蛋有緊緻拉提感,又不敢打音波、電波?其實現在更流行靠按摩的非侵入式手法!「膠原奇肌V臉塑形課程」主打用"撥筋"來疏通臉部筋絡,用最安心的方式幫妳把V臉輪廓線找回來,輕鬆實現小臉級視覺效果。使用天然精油搭配鈦棒按摩及儀器的導入,讓肌肉緊繃的狀態得到疏通放鬆(圖/業者提供)。循環NG的壓力人 就選「鈦享放鬆身體舒壓課程」現代人因為壓力山大或久用3C及常時間追劇、滑手機等生活型態,常有肌肉僵硬緊繃的問題,希望能深度舒緩疲勞的時候,就很合適「鈦享放鬆身體舒壓課程」,老師會用”鈦棒”搭配羅麗芬特色精油按摩,藉由這款工具按摩身體的各個穴位經絡、疏通全身肌肉,而且還可以依據客戶需求,選擇針對背部或腿部來施作課程,不論是腰椎緊繃的人或工作需時常久站的人都能好好放鬆。全背去角質、體刷按摩、儀器導入與爆汗衣運用,加強美化身體曲線(圖/業者提供)。想達到窈窕輕盈的人就選「夏日雪肌女神曲線課程」清涼夏裝當然要搭配完美好身材和雪白的好膚質啦!每到夏天都會特別受歡迎的「夏日雪肌女神曲線課程」,先進行全背鬆筋和去角質,讓背部線條感、肌膚白晳膚質更好,還能避免夏季溼熱背部長痘痘的問題,再以專業體刷工具按摩+體雕儀器、遠紅外線的搭配,讓爆汗美體效果1+1>2,有了好膚質和S型緊緻曲線,夏天穿起較清涼的小背心或短褲甚至是泳裝,都更自信啦!羅麗芬美容美體: https://www.luolihfenbio.com/新客體驗課程資訊 : https://reurl.cc/nN2oRe
「你是嗡嗡或嘰嘰?」耳鳴竟能揪病因 醫師曝分辨關鍵
嗡嗡耳鳴讓人心慌,不免擔心自己是不是聽力受損了。醫師指出,不同的耳鳴聲音,可以分為幾種類型,如果是高頻且持續不斷的聲音,務必盡早治療;低沉的耳鳴可能是肌肉緊繃導致;至於和心跳同步的搏動型耳鳴,如觀察2周未改善,建議積極安排檢查。大林慈濟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黃俊豪說明,如果是高頻的「嘰嘰」聲,且持續不斷,屬於聽神經性的耳鳴,需進一步檢查是否為聽神經退化、突發性耳聾或聽神經瘤。聽神經退化和年齡有關,通常好發於40歲以上,兩側耳朵會同時出現耳鳴。突發性耳聾則通常是單側耳鳴,如果3天內出現聽力下降,務必留意。黃俊豪曾遇過一名年輕護理師,值完夜班後到門診求助,說耳朵聽起來「懵懵的」,雖然聽力沒有明顯下降,沒有符合傳統的突發性耳聾定義,但仍然積極治療,3天左右就恢復正常,「聽神經一旦受損,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如果是比較低沉、似有似無的耳鳴,可能和三叉神經、顳顎關節、頸椎神經有關,通常服用肌肉放鬆的藥,或接受復健、針灸、熱敷就會改善。黃俊豪說,當周邊肌肉太緊繃,或是正在受傷發炎,感覺訊號會傳回脊椎和中腦,過程中會和聽神經交叉聯絡,同時這些訊號會刺激到聽神經,腦部也會覺得聽到來自耳朵的聲音。第三種則是搏動型耳鳴。黃俊豪說,病人會聽到耳朵裡有和心跳同步的搏動聲音,短期可能和作息不正常、血壓不穩定有關,如果觀察2周未改善,建議安排血管攝影或腦部核磁共振檢查是否有中耳腔或者腦部血管瘤,積極處理,以免發生猝死憾事。另外,黃俊豪在2018年提出全新病理概念「耳蝸前庭性偏頭痛」,已登上國際醫學期刊,該研究證實偏頭痛是耳鳴的重要原因。這類患者可能發生突發性耳聾、耳鳴甚至眩暈,透過偏頭痛的治療,可以同時解決耳鳴、聽力與眩暈問題。
吃飯配手機成烏龜頸!竟還是胃食道逆流、便秘元兇
現代人吃飯少不了配手機的環節,不論追劇、傳訊息、打遊戲都能邊吃邊做,專心吃飯似乎成了極大的挑戰。一名30多歲的女性即便吃藥都無法改善胃食道逆流及便秘問題,經醫生問診發現元兇竟是她吃飯時習慣低頭滑手機,造成腹壓增加,調整姿勢過後,症狀明顯改善。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這名病患飯後即便沒有躺下,但仍持續滑手機,頭部、脖子到肩膀整前傾,造成頸部肌肉緊繃,從旁看就像烏龜一樣,這就是所謂的上交叉症候群(烏龜頸),時間一長,則可能造成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便秘等問題。胃食道逆流越來越常見,康本初提到,這和吃什麼和吃東西的習慣息息相關,上述不良姿勢造成的腹腔壓力大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像是體重過重、穿著緊身衣物、懷孕等等,都可能造成胃食道逆流。康本初醫師提醒,想要根治胃食道逆流,除了口服藥外,日常飲食上少吃甜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避免快速進食;避免吃太飽;睡前間隔2-3小時避免進食,生活上最好戒煙戒酒;體重過重者適度減重;避免穿著過度緊身衣物;避免不良的姿勢,特別是在用餐後。當發現有胃食道逆流症狀時,應及早接受治療,否則還可能引起罹患食道癌。事實上,根據《生理與行為(Physiology And Behavior)期刊》的研究發現,邊吃飯邊看手機,會分散注意力,常會不知不覺吃下高脂的食物,一頓飯下來就會多吃15%的熱量,長期下來則會造成肥胖問題,現代人雖離不開手機,但仍應養成良好用餐習慣,疾病、肥胖才不會找上門。
被磚頭砸傷腳趾 5天後「全身抽搐」住進加護病房…醫曝感染這病菌
腳趾受傷竟導致全身抽搐。越南胡志明市熱帶疾病醫院日前收治1位特殊患者,該名33歲柬埔寨籍工人上班時遭磚塊擊中左腳大拇指,事後陸續出現下顎僵硬、吞嚥困難症狀,最後甚至全身痙攣,住進加護病房。據《DAN TRI》報導,該名柬籍工人本月遭磚塊砸傷左腳大拇指後,出現下顎僵硬、吞嚥困難等症狀,且病情在第5天就惡化到下顎嚴重僵硬、全身肌肉緊繃狀態,被診所轉送熱帶疾病醫院救治。醫師透過檢查及化驗確認男子罹患嚴重的破傷風,立即進行抗破傷風、抗生素,以及大量鎮靜劑、抗驚厥藥物(抑制骨髓肌強烈的不隨意收縮)治療。目前男子仍因痙攣在加護病房接受嚴密監護,且可能須接受氣切以維持呼吸,最快1個月後才能離開加護病房。該名工人只是熱帶疾病醫院同期接收10多名破傷風患者的其中1人。另名38歲患者,14日入院後診斷嚴重破傷風、昏迷,需進行氣管內通氣、抗生素、鎮定劑及其他藥物治療。醫師表示,該院有挽救8到9成破傷風患者的能力,但6000萬越南盾(約新台幣7.7萬)的醫療費,迫使許多患者延長住院並形成惡性循環,希望善心人士能幫助弱勢度過難關。醫師也呼籲大家別忽視小傷,若傷口形成破傷風梭菌的溫床,就有可能罹患破傷風並損害腦部和中樞神經,且治療後仍可能有後遺症。
肌膚麻癢刺痛要注意! 小心恐是帶狀疱疹發病前兆
當肌膚感覺麻癢、刺痛時可能會認為是蚊蟲叮咬,但隨著時間推移,皮疹的數量持續增加並擴散,這就是棘手的「帶狀疱疹」。本回就來介紹帶狀皰疹出現時的應對方式及預防的措施。只有身體單側感到疼痛時 就要到皮膚科報到只要是小時候有長過「水痘」的人就有可能得病,這種棘手的皮膚病就是「帶狀疱疹」。「水痘和帶狀疱疹病毒就是發病的原因。這種病毒在第一次感染時會引發水痘,大約一週左右就會好,但病毒並未消失,而是潛伏在神經節(神經細胞聚集的部位)裡。病毒在免疫力確實發揮功能的期間會默默潛伏,然而一旦免疫力因為任何原因而下降時,病毒就會開始增殖並重新活動,攻擊神經和皮膚,進而引發帶狀疱疹。」(上出良一醫師,以下皆同)那麼,身體會出現什麼症狀呢?「首先,身體的一側會出現疼痛感或皮疹;通常出現在胸、腹或背部。患者會在出疹的同時或前幾天開始感到麻癢刺痛,有些人甚至會感到肌肉緊繃。由於皮疹又紅又小,很容易誤以為是遭到昆蟲叮咬,但其數量會隨著時間增加,過不了多久就會擴散成帶狀。」雖然患者多以五十歲以上為大宗,但近年來,二十到三十的年輕患者也逐漸增加。這麼說來,最危險的時期就是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囉?「生病受傷、過勞或壓力大的時候也要小心。忙碌時還抽空打球,讓身體更累,就會有發作的危險。此時若皮膚跟衣服摩擦會出現麻癢的感覺,就要特別注意了。除此之外,有很多病例原本都以為是肌肉痠痛,後來才發現是帶狀疱疹喔。」有些病例就是像這樣因為「誤判」而導致症狀更嚴重。即使沒有出現皮疹,只要身體單側感到疼痛時,就要先到皮膚科報到。早發現早治療就是帶狀疱疹的治療關鍵,因此在皮膚開始出現症狀的三天內(72小時),就要前往就醫。接種疫苗 就能預防帶狀皰疹也就是說,過去是因為生活環境裡有帶有水痘病毒的孩童,所以成人才得以持續增加免疫力,而目前已經可以預測這樣的環境即將消失。那麼究竟該如何應對呢?「雖然保險不提供補助,但只要接種水痘疫苗就能預防。請洽詢附近皮膚科是否提供疫苗接種。」接種費用依各院而異,雖然必須自行負擔,但接種過後就不用擔心了。註解:在台灣,民國92年後出生者,年滿一歲可公費施打一劑水痘疫苗,四到六歲自費接種第二劑。13歲以上自費接種: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應接種兩劑,兩劑間隔四至八週。60歲以上成年人可考慮自費接種帶狀疱疹疫苗。【解說】人形町皮膚科診所所長上出良一醫學博士。日本皮膚科學會皮膚科專科醫師。曾任紐約大學皮膚科研究人員,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皮膚科研究人員等,並為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皮膚科講座教授。現為同大學客座教授。2014年開設「人形町皮膚診所」。近年推出《向大師學習皮膚科外用療法》(暫譯)等著作。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52期
全台急凍「2種被子」這樣蓋最暖 醫曝「1部位」保暖超重要
寒流發威,今日最低溫下探6度,耳鼻喉科醫師柯仁弘提醒,天冷睡覺要注意保暖,而睡覺最暖的被子蓋法就是先將毛被鋪在床上,人躺在上面以後,再蓋羽絨被。另醫師也說,天氣冷身體保暖好了,千萬不要忘了頸部的保暖,因為頸部有許多血管和神經,保暖好以免落枕或猝死的狀況發生。柯仁弘最近在臉書粉專《鬍子醫生診間》發文指出,寒流來臨,手腳探出被窩就冷吱吱,隔天睡起來喉嚨痛又流鼻水,肩膀還差點落枕,這些原因很有可能都是因為睡覺的時候不夠保暖,「身體被迫縮成蝦捲一樣捲曲,進而肌肉緊繃抽筋或落枕,甚至一不小心就把暖和的熱氣外漏而著涼。」至於被子要如何挑選又怎麼蓋?柯仁弘也舉一位日本睡眠專家分享的有趣實驗,首先挑幾個常見的被子材質,包括毛被、羽絨被和羊毛毯,依照不同的順序覆蓋,會在隔絕冷空氣和保住暖氣的效果上有顯著差異。其中最暖的組合便是將羽絨被蓋在最上層,而毛被則是鋪在身體下面。柯仁弘表示,身體在被窩裡面暖呼呼的,但是臉部接觸到冷空氣也會感冒,鼻頭更是會冷冰冰的。在溫差大的情況下,很容易會使過敏、鼻塞和流鼻涕的狀況更嚴重,因此建議記得加開暖氣來保持恆溫,千萬不要把口鼻悶在被窩裡睡覺,因為這樣做雖然會保暖,但是可能會缺氧而頭暈腦脹喔!柯仁弘補充,很多人還會忽略「頸部上半身」的保暖,由於人體的心臟要將溫暖的血液輸送到頭部,一定會經過脖子頸部的大動脈,這裡集中許多細小的交感神經和血管,「提醒大家注意頸部保暖,才不會導致落枕或猝死的發生。」
林襄染尿道炎細菌量衝95% 醫曝「憋尿10下場」最嚴重膀胱破裂
樂天桃猿啦啦隊女神林襄,近年來人氣超旺,最近她推出個人單曲又接演電影,身體卻也因此亮紅燈,她近日在節目中自爆,她很常憋尿導致尿道發炎,細菌量高達95%。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曾整理「憋尿對身體傷害10點排行」,最嚴重會膀胱破裂,可能會腹腔感染、失血休克。林襄近日在節目《11點熱炒店》說,她因為常憋尿,每隔3個月就會尿道感染,「我是泌尿科的常客!」有次看診發現尿液「細菌量高達95%」,讓醫師嚇壞,因為這是普通人的20倍。醫師洪永祥曾在臉書說,憋尿對身體會有危害,而他做了10點排行:第10名下腹痛與腰痛:憋尿會讓腹壁、腰部、骨盆底肌肉緊繃,長期都這樣更會讓腰椎過度彎曲,產生莫名腰痛。第9名尿道狹窄與排尿困難:憋尿會讓使尿道括約肌與逼尿肌,縮放出問題,最後會因為尿道狹窄,想尿也尿不出來,引起膀胱輸尿管逆流、輸尿管水腫等。第8名慢性前列腺炎:憋尿會增加前列腺的壓力,讓細菌入侵發生慢性前列腺炎,會有畏冷發燒、下背痛等,排尿也會出問題,射精會痛。第7名泌尿道結石與血尿:憋尿會讓尿液變濃產生結晶,讓結石和血尿的機率大增,之後腰到下腹會痛,大結石也會讓腎臟與輸尿管水腫與急性腎損傷。林襄尿道感染,細菌量高達95%。(圖/翻攝YouTube/11點熱炒店)第6名頻尿急尿與尿失禁:憋尿會讓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壁過度伸展,最後導致頻尿或漏尿。第5名泌尿道感染:憋尿超過6小時,膀胱會有細菌繁殖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嚴重者會有急性腎盂腎炎、腎膿瘍。第4名突發性血壓升高:憋尿會讓膀胱變腫,刺激交感神經系統,血壓也會升高,突發性高血壓會增加心血管疾病,也就是中風和心肌梗塞。第3名慢性腎衰竭:憋尿會讓腎功能受影響,有腎衰竭和尿毒症,長期憋尿恐需終身洗腎。第2名膀胱憩室:憋尿會讓膀胱壁肌肉變弱,久了會有膀胱憩室,尿排不乾淨會讓尿道感染。第1名膀胱破裂:長期憋尿又加上憋尿時據烈活動,可能會造成嚴重併發症,腹腔內感染、失血性休克等,需要手術。 洪永祥強調,「逢年過節出遠門有可能塞車或是找不到廁所時可以準備隨身的隨身集尿袋或成人紙尿褲,不要再憋尿了啊,年輕養成長期憋尿惡習一但進入中老年人生是非常悲慘的。」
懷孕抽筋怎麼辦? 健脾柔肝搭配穴位按摩可解
懷孕時發生抽筋現象已經變成現下常見的現象之一,現代人因為缺少運動及久坐習慣,早已經長期累積肌肉緊繃及痠痛問題,隨著懷胎時間改變,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體外型都會跟著改變,中醫將懷孕的抽筋現象歸納兩個大方向解析:一、生理狀態改變,二、結構姿勢改變。抽筋主因:體重增加、肚子變大後傾維持平衡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的生理狀態改變包含身體體液增加、體重增加,造成下肢負擔變重,血液循環狀態變差、電解質平衡狀態改變,妊娠水腫也會加重循環不良,因此造成小腿腓腸肌呈現過度緊繃狀態,經常在夜間或是體溫較低時造成抽筋現象。懷孕期間的結構姿勢改變,除了體重及體液增加外,因為孕產肚子逐漸變大,為了維持姿勢平衡,通常會將身體稍微向後仰來維持穩定度,後仰的姿勢會讓下背、腰臀肌肉緊繃,並且透過背部筋膜向下遷延至大腿後側及小腿腓腸肌的肌筋膜緊繃,也是懷孕期間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四肢養分不足、電解質不平衡 調理搭配穴位改善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從辯證論治解析懷孕現象將其歸類為「肝血不足,血不榮筋」,肝主筋,主管筋脈柔潤,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筋肉則拘急痙攣;「脾主肌肉,主四肢榮潤」,脾胃氣血不足則脾不養血,血不榮筋,也會造成四肢養分不足,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此,中醫論治懷孕抽筋會以健脾柔肝來治療,並且搭配穴位按摩及正確補充電解質及養分來調理改善。柔筋養肝茶:炒白芍6g,炙甘草6g,枸杞3g,砂仁1g,陳皮1g,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藥性平和適合平日保養服用,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滋肝陰以柔肝潤筋,對於肌肉放鬆有良好效果,加上枸杞養肝血及砂仁、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柔肝緩急效果,無論是孕產時期抽筋或是平日容易抽筋都有部分緩解效果。柔筋穴位: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具舒筋、利腰腿功效,位於膝膕窩後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大腿及小腿後側肌肉放鬆,甚至可以向上影響而放鬆腰背肌肉,避免身體後側長程筋膜緊繃,也讓小腿腓腸肌得到舒緩而減少抽筋機率。承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利腰腿、舒筋功效,位於腓腸肌隆起的肌腹之下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小腿肌腹放鬆,避免腓腸肌過度緊繃而造成抽筋。中醫除了利用健脾柔肝調理可以減緩孕婦抽筋症狀外,也建議孕婦適度補充鈣質及鉀、鈉、鎂各種礦物質平衡,並且養成腿部熱水溫浴習慣外,利用適度穴位熱敷及按壓揉按也可以降低小腿筋膜張力減輕負擔,懷孕期間按壓穴位需要注意力道控制,避免過度刺激會影響子宮強力收縮造成流產風險,此外,蔬果補充及適度慢走運動還能幫助腸胃蠕動,保持排便通暢能避免因便秘造成大腸擠壓下背肌筋膜,間接造成下背肌肉緊繃也會讓大腿小腿後側肌肉緊繃,因此便秘也是腿部抽筋的無形殺手之一。
加班壓力大去「撥筋」…她小腿肚瘀青還發腫 醫揭「這類人」別嘗試
不少人在感到壓力、頭痛不適時,會選擇去「撥筋」按摩,來幫助氣血循環通暢,恢復元氣。而在日前,台中一名女子因連夜加班,常感到頭暈、睡不好、精神差,決定去嘗試了「撥筋」服務後,隔天小腿肚卻整片瘀青、疼痛、腫脹不堪,讓她嚇得急忙跑去就醫。對此,醫師指出,雖然只要冰敷、休息就會好,但若有慢性病、服用抗凝血劑或高劑量類固醇者,應該避免嘗試「撥筋」療法。據了解,43歲的吳姓女主管提到,自己最近常加班,工作壓力大、睡眠品質差,導致人整天頭暈、昏昏沉沉,而恰好注意到家裡附近新開了養生工作坊,其推出了標榜提神、減輕疲勞的「撥筋」按摩,便想要親自嘗試看看。後來,她實際體驗過後,確實覺得頭部比較放鬆、好入睡,不料在隔天早晨上班前,竟發現小腿肚出現大面積瘀青、發腫。對於「撥筋」後產生種種不適症狀的問題,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陳怡維解釋,從西醫的觀點來看,「筋」指的是肌肉、肌腱、韌帶、筋膜等軟組織,而「撥」的手法是通過按壓、推開、撥動等方式來讓軟組織放鬆,以達到舒緩肌肉、疏通經絡與氣血的作用。另外,陳怡維醫師表示,人體某部位可能會因姿勢不良、高強度運動而長期處在收縮狀態,將可能造成局部循環不良,造成肌肉緊繃的狀況。而她也提醒,若是正在服用高劑量類固醇、抗凝血劑者,或有骨折未痊癒、傷口嚴重感染、有急性心肝腎臟病史、高血壓、癲癇等症狀,抑或是患有馬凡氏症候群、傳染性皮膚病的人,應該避免「撥筋」療法,以防造成局部軟組織挫傷、傷口加重或發炎。
自助餐就能買到!醫偕營養師曝備孕飲食攻略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生兒育女是許多人的夢想,不過想要成功懷胎、生產可不是這麼簡單!台北中山醫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李世明表示,自然懷孕的成功率每個月約只有8%,尤其年紀越大成功機率越低。因此許多備孕夫妻在規律性生活之外,不免會參考坊間的飲食建議或營養品補充,不過這些真的有效嗎?在YouTube有近36萬訂閱的營養師品瑄,日前才升格二寶媽,在最新的影片中她也分享自己的備孕歷程,也邀請到李世明醫師一同解析網友常見的飲食迷思。備孕能吃冰嗎?榴蓮、酪梨牛奶、滴雞精有效嗎?有網友提問「榴槤能幫助備孕嗎?」營養師品瑄表示,榴槤富含葉酸,的確是備孕所需的營養;不過李世明醫師提醒,榴槤含糖量較高,容易誘發發炎反應,間接會影響體內荷爾蒙,因此需要注意攝取量;而有血糖問題或需要體重控制的民眾更不建議吃太多。而酪梨牛奶和懷孕是否有關,李世明醫師提到,即便酪梨含有豐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是個優質的油脂來源,不過「牛奶」卻可能影響懷孕。他表示,歐美國家曾有類似的研究,將乳製品酪攝取量高及攝取量低的備孕女性分為兩組,結果顯示攝取量高的組別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受孕,因此乳製品建議不要喝太多。李世明醫師表示,蛋白質的選擇可從魚類、兩隻腳的禽類(雞、鴨)等白肉為主,而紅肉則較不建議。影片中也有多囊體質的網友分享自己喝滴雞精懷孕的經驗,對此李世明醫師也說明,滴雞精為水溶性胺基酸,的確是好吸收的蛋白質來源,不過和懷孕「應無直接關係」。他提醒,多囊性卵巢囊腫和胰島素代謝異常有關,因此減重、減少糖量攝取反而對懷孕更有幫助。至於許多人疑問「備孕能不能吃冰」,李世明醫師表示,吃冰時身體感到寒冷的時候,神經反射可能造成血管收縮、肌肉緊繃,進而導致子宮收縮加劇,讓女性有經痛、不舒服的情況。不過是否會影響受孕,李世明醫師認為倒沒有太大的關聯。備孕飲食不焦慮!醫師解答:均衡即可備孕期間到底如何吃得「正確」?李世明醫師解答,除了酒、咖啡、藥品要留意的量之外,只要是均衡的飲食就是好的飲食。而品瑄也透過營養師角度規劃符合備孕飲食的便當。她表示,準備的菜色民眾都可在自助餐獲取,準備起來並不會很困難,因此無需過度緊張。品瑄建議,主食部分,可以選擇富含Omega-3的魚類或其他優質蛋白質;而蔬菜則以深綠色蔬菜(如菠菜、油菜、花椰菜等)為主,可以攝取到足夠的葉酸及維他命;在配菜和湯品部分,蒸蛋、山藥排骨湯也是很好的選擇。李世明醫師補充,山藥除了營養價值高,備孕女性常額外補充的DHEA(去氫異雄固酮)就是從山藥萃取而來,可以促進卵子成熟及提升卵子品質,因此是個相當不錯的食材。而主食澱粉的部分,品瑄則建議半碗糙米飯或紫米飯來搭配,不僅有豐富纖維質且升糖指數低,不會造成嚴重的血糖震盪。卵巢衰退面臨年輕化 備孕懷孕都成挑戰李世明醫師提醒,現代人普遍晚婚、晚生,尤其「早發性卵巢萎縮」的案例不斷增加,更增加懷孕的難度。且卵巢一旦老化就幾乎不可逆,因此除了呼籲民眾儘早備孕、調整飲食作息來降低老化速度之外,他建議備孕夫妻可先到政府核可的生殖機構進行評估,且目前政府為鼓勵生產,也祭出試管嬰兒補助,每胎最高補助10萬元,民眾可選擇最有效的生育方式;至於還沒有生育規劃的女性,則可評估是否需要提早凍卵,將健康的卵子冷凍儲存,保留未來的生育選擇。
頸椎病六種類型報你知 中醫治療有一套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頸椎病是由頸椎本身、周邊肌肉筋膜、血管、及組織發生質變造成肩頸周圍不舒適症狀所統稱的疾病症候群,頸椎間盤退化甚至突出,或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化性病變所導致脊髓、神經、血管損害都是常見的病因。中醫師周大翔表示,由於現代人電腦文書工作時間過程、低頭滑手機、不當姿勢等,或因為壓力過大加重頸椎問題。事實上,除了以上常見原因外,人類工作的動作模式都會間接造成頸椎周圍張力的受力過大,長期累積不當張力於頸部,最終造成局部損傷。周大翔中醫師依據生理學、解剖學、病理學和症狀表現,將頸椎病歸納為6種類型:一、頸型頸椎病俗稱落枕型頸椎病,通常發生在頸椎病的最初階段,主要由頸椎椎間關節、關節囊、韌帶、肌肉、肌腱及肌筋膜等受到過度刺激導致發炎症狀。臨床症狀表現通常伴隨上背部肌肉痠痛,向上延伸至頸後部位及後腦,嚴重時甚至蔓沿至頭頂及眼眶周圍痠脹疼痛,此類患者常見頸部偏歪、活動角度受限、頸椎及肩胛骨周圍肌肉緊繃等。二、神經根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多由椎間盤退化、骨刺增生、頸椎關節和韌帶的鬆動及錯位等,造成對頸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而引起,除了基本的局部痠脹症狀外,頭、頸、肩、臂、指產生疼痛及放射性麻脹及感覺異常為主的症候群。症狀通常於夜間睡眠或晨起加重、固定壓迫姿勢過久,反覆發作。三、椎動脈型頸椎病此型頸椎病主要影響椎動脈血液循環狀態,椎基底動脈負責大腦後2/5的血液供應,因此椎動脈在頸椎病變時造成的血流循環障礙會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容易造成頭痛、眩暈、猝倒、視力障礙、耳鳴等症狀。發病與頭頸活動有關,檢查時使患者坐正,令其頸部盡量後伸,再令其頸部左旋或右旋,若出現頭昏、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建議至醫院進一步檢查追蹤確切病因。四、交感型頸椎病此型因為直接刺激或壓迫交感神經末梢,或通過頸脊神經的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經的異常興奮或抑制造成交感神經症狀。頸部交感神經節發出的節後纖維分布於頭面部、頸部、上胸部、皮膚汗腺、咽喉黏膜、瞳孔括約肌、眼瞼平滑肌、上肢血管、頸內外椎動脈及心臟等,故症狀表現會繁雜多樣,包括上半部軀幹、頭部、上肢及臉部五官和內臟,頸部交感神經所分布的區域均受影響。五、脊髓型頸椎病此型由於椎管狹窄損害脊隨,且病程緩慢進展,表現為下肢遠端麻木、肌力下降、肌張力增加,常伴有大小便障礙等。發病症狀嚴重,臨床上也因為症狀表現多為遠端而常誤診,一旦延誤診治可發展為不可逆神經傷害。六、混和型頸椎病混和型頸椎病是指上述任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症狀合併的頸椎病,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類型,一般來說,隨著病程進展及影響面擴大,伴隨兩種以上類型所造成的痛苦程度上升後才積極就醫才是臨床上最常見案例。中醫治療頸椎病由頸椎病定義及分類,周大翔中醫師歸納出所需治療的脈絡,中醫治療頸椎病分成:1、局部結構及組織狀態的治療處理2、結構周邊及患處延伸部位的代謝循環改變中藥治療:透過舒筋活血藥物促進局部微循環,改善因局部氣血瘀阻造成組織及神經根卡壓造成的兼症,加上對應適應症的清熱藥物可以加速代謝局部發炎物質,甚至在中醫整體醫療思維的治療方針中,利用補法來強化四肢、腰背氣血及肌肉狀態,透過核心肌群及頸椎外的肌群強化來分散頸椎周圍肌肉負擔。針灸治療:透過針刺改變局部肌肉筋膜張力,放鬆頸椎周圍及神經根周圍肌肉筋膜的緊繃狀態,適度釋放張力讓卡壓力道減緩,透過穴位能量喚醒加上經絡能量暢導及疏通來改變局部微循環的瘀阻卡壓狀態。拔罐治療:透過適當的拔罐吸力,從頸椎周圍淺層肌肉筋膜的調整,以達到藉由筋膜放鬆來改變深層氣血瘀阻的卡壓狀態。針刀及筋膜針手法:對於頸椎病因中較嚴重及卡壓狀態較複雜的疾病狀態,包含椎間盤突出、骨刺擠壓周邊組織、肌筋膜沾黏及部分纖維化等等,麻脹症狀已經嚴重影響生活作息及品質,需要爭取時間緩解症狀的頸椎病,建議透過針刀、筋膜針法及手法搭配治療來強化治療效率。 頸椎病是臨床上常被忽視的疾病症候群,初期症狀因為尚可忍耐且是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的輕度症狀,經常利用止痛藥物及緩解貼布阻斷當下不舒服症狀後,沒有積極治療病因。然而阻斷感受卻沒有將頸椎周邊狀態改變成健康狀態,持續讓頸椎維持錯誤的傷害模式,日積月累往往讓症狀持續加重,甚至在頸椎病分類上變成混合型,除了透過改變成良好的生活姿勢習慣,在症狀初期輕症時,周大翔中醫師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治療,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