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仔坪
」 小琉球 陸蟹 路殺颱風後溼度高、逢繁殖期 小琉球陸蟹路殺數激增 鵬管處籲減速慢行
屏東小琉球8月抱卵陸蟹降海釋幼高峰期為17日至19日,陸蟹守護志工統計,6月以來累計陸蟹與寄居蟹路殺數量達1677筆,颱風後數字攀升,分析原因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出現在馬路上機會增多,路殺事件頻率隨之上升,呼籲遊客及居民小心護蟹。小琉球陸蟹繁殖高峰期為農曆6至8月,許多陸蟹媽媽在月圓夜晚往海岸奔走,完成釋幼使命,但路上重重關卡,尤其經過環島公路,許多陸蟹媽媽在橫越馬路時慘遭「路殺」,本周末又來到月圓陸蟹媽媽降海的高峰期。陸蟹守護志工謝小姐指出,陸蟹是小琉球重要的生態資源,統計小琉球陸蟹遭路殺的情況,6月6日至7月16日共有1006筆,7月17日至8月15日共671筆,原本在7月18日前後,路殺數量有下降,但颱風過後,從7月27日起數字攀升,根據志工觀察,主要是因為近日下雨後溼度較高,原本躲在洞穴中的陸蟹們都出來「逛大街」,因此比之前更容易在馬路上看到陸蟹,路殺事件頻率也跟著上升。謝小姐表示,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鵬管處也已開始進行一系列陸蟹保育規畫,除了在陸蟹熱點立牌提醒減速,也跟島上機車店家合作,遊客租車可以看到機車上的護蟹貼紙提醒減速。另外,在遊客中心也有發放可愛的護蟹貼紙,民眾可以貼在自己的機車上幫忙宣導,共同守護小琉球的生態。陸蟹守護志工們呼籲,環島時可以將車速降到時速30公里,車速慢可以發現陸蟹;車距保持10公尺,可以有緩衝時間避開陸蟹,減少併排,避免路殺也可以避免車禍;也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口頭宣導行車安全,希望夜間行駛時速降速30公里,保護遊客居民安全也保護陸蟹安全;遇到陸蟹過馬路,無論是護蟹過馬路或導覽,都要以自身及他人安全為優先。
陸蟹繁殖季遇遊客潮 遭路殺危機遽增
據專家指出,屏東小琉球陸蟹媽媽降海釋幼高峰期約在7月19日至21日,因暑假遊客多,又逢周末假日,陸蟹志工發現近來陸蟹遭路殺情況增多,經統計從6月6日到7月16日,島上發現遭路殺「蟹餅」高達1006個,包括陸蟹864個、寄居蟹142個,呼籲民眾到小琉球遊玩時,能降低車速、保護陸蟹。陸蟹志工王先生說,他本身也從事導覽工作,因此對陸蟹生存危機很有感,這幾年下來,目擊陸蟹活體機率跟前年相比不到2成,發現活體比看到蟹餅還困難,所以透過調查工作,讓大家正視島上路殺議題,提升陸蟹族群量。陸蟹志工謝小姐表示,上個月陸蟹釋幼高峰期遇到平日,沒有發生像端午連假的可怕狀況,但這次高峰期剛好在星期五、六、日3天,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留意,讓陸蟹媽媽們能夠平安釋幼。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表示,小琉球路窄,相較陸蟹釋幼期墾丁台26線香蕉灣道路寬廣、車速太快而實施交管的狀況不同,對用路者而言,最好加強居民平時環境教育、認識陸蟹,以及遊客租機車時,由機車行重點發傳單宣導;另外,道路設置簡易減速標誌,最後再搭配熱點交管,必要時才做移至路旁的行動。志工們表示,路殺熱點包括美人路、肚仔坪路、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以及旭日亭,鵬管處也找志工們一起討論如何減少陸蟹路殺,目前第一步規畫先在陸蟹熱點立牌提醒減速,也與島上機車行合作宣導,感謝許多機車行都願意一起響應,希望讓遊客也知道,小琉球陸蟹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減少路殺。
旅遊旺季小琉球陸蟹陷危機 兩周502隻遭路殺變「蟹餅」
每年5至10月是小琉球陸蟹產卵季,陸蟹會由岸邊經環島公路到海邊產卵,現正值小琉球旅遊旺季,陸蟹遭到路殺情況也逐漸增加,在地保育志工統計,6月6日至18日間,全島路上「蟹餅」數量多達502個。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建議,官方要比照墾丁拿出具體護蟹作為。屏東小琉球生態觀光除了海龜、潮間帶生物聞名,陸地也有珍貴自然生態。由於陸蟹產卵季和小琉球旅遊旺季剛好重疊,旺季期間常會在環島公路上看到被路殺的陸蟹,雖然保育志工一再呼籲,騎車務必放慢速度,小心不要壓到,但陸蟹遭到路殺的情況仍相當多。在地陸蟹保育志工環島調查,6月6日至18日間,共計有502隻陸蟹和寄居蟹被車輛輾過,包括470隻紫地蟹、1隻毛足圓盤蟹、44隻寄居蟹,志工透過臉書社群平台,請民宿跟車行幫忙宣導護蟹守則,呼籲遊客夜間行駛降速至時速30公里,車距保持有緩衝時間的10公尺、減少併排,避免路殺也可以避免車禍發生。陸蟹志工指出,夏日月圓夜是陸蟹過馬路釋幼的高峰期,路殺熱點包括美人洞路段、肚仔坪、山豬溝、落日大道、厚石公路和旭日亭等。「萬人登島不值得宣揚,環境永續更重要」,國立嘉義大學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邱郁文說,小琉球除了海龜生態吸睛外,陸蟹生態資源同樣豐富,數量最多的是紫地蟹(拉氏仿地蟹),也有毛足圓盤蟹和椰子蟹,棲地主要為岩礁岸或海岸林附近,但隨著人為不斷開發破壞棲地、夏季遊客暴增,騎車夜遊頻率增加,路殺也跟著增加,族群和數量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讓人憂心。
旅客太多嚴重破壞島上生態 小琉球首開先例收「觀光保育費」
位於屏東的小琉球,是國內旅遊的知名景點,但由於近年來遊客太多,嚴重破壞當地生態景象,像是被大量遊客踩踏的潮間帶受損嚴重。因此屏東縣政府決議採取總量管制,並於1日起對參訪肚仔坪、杉福及漁埕尾等3處潮間帶的旅客收取60元的費用,成為全台首個收取觀光保育費的離島。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小琉球因其美景成為近年熱門旅遊景點,週末、旺季登島的遊客數量經常超過一萬人。但隨著遊客數量的增加,島上的垃圾量、民生廢水也大幅增加,另外大量遊客前往潮間踩踏,也讓當地資源急劇減少。屏縣府指出,由於氣候變遷和觀光興盛,小琉球的海域生物量衰減。調查顯示,琉球海域的珊瑚覆蓋率下降,部分潮間帶僅剩下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這些海膽大量繁殖,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對生物棲息環境造成危害。屏東縣政府為讓潮間帶達到「種源擴散」的效果,屏縣府除對潮間帶進行旅客總量管制外,在肚仔坪潮間帶設立保育示範區和核心區,禁止所有非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以外的人員進入。除此之外,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同時被移出保育對象名單中,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為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除此之外,頻東縣政府也規定,遊客如要進入蛤板灣潮間帶,則需要有專業導覽人員陪同。另外於1日起,屏東縣府將針對杉福、漁埕尾及肚仔坪三區的潮間帶收取每人60元的「觀光保育費」,所收取的費用將用於小琉球的海洋保育計劃和設施。而小琉球的居民、未滿3歲之兒童、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則無需收費。
保育優先!減輕人潮壓力 小琉球7月起收海保費
屏東縣政府日前公告小琉球杉福、漁埕尾、肚仔坪等3處潮間帶為保育示範區,同一時間進入各潮間帶以300人為限,且僅能行走規畫路線,7月1日起每人將收取60元海洋保育費,成為全台第一個收觀光保育費的離島鄉鎮。地方對海保育樂觀其成,期盼海洋永續發展可擴及全台。屏縣府表示,小琉球近年來每年都有百萬遊客登島,導致小琉球海域生物量衰減、資源枯竭,縣府推動多項重要保育措施,包括收取海洋保育費、劃設核心區,所收取的費用將專款用於維護自然生態資源及復育等工作,期待觀光及生態並存,永續發展。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觀光協會理事長陳文玉表示,針對生態敏感地區管控遊客量,依法酌收保育費,可保護生態敏感地區、提升遊憩品質,遊客又有公共意外險保障,一舉數得。陳文玉曾經營民宿,目前暫時結束民宿事業,致力推動生態環保。他說,有些業者將「潮間帶導覽」含括在套裝行程內,致使不少遊客抱持「免錢的加減看看」的心態;收取保育費後,可初步篩選出真正對潮間帶生態有興趣的人,減輕潮間帶人潮壓力。屏縣府委託中山大學進行小琉球保育費收取可行性評估,調查顯示,97%遊客可接受收取保育費。陳文玉表示,至少近9成業者贊成收取保育費,有99%以上遊客不在乎60元,只有極少數業者擔心收費管制會讓遊客往其他海域跑而不贊成。「保育都沒了,還有誰會來觀光?」本身也是專業生態導覽員的陳文玉強調,保育一定重於觀光,有保育,觀光才能永續。為維護海上活動安全與使用海域秩序,行政院2020年6月起推動「向海致敬」政策,其中「開放」海洋為5大政策主軸之一,目標是達成「全面開放、有效管理」。新北配合「向海致敬」政策,鼓勵民眾積極參與水域遊憩活動,以開放為原則,限制為例外,若經農業機關評估有人流限制、保育需求,將配合協助依據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發布禁止或限制公告。
小琉球7/1起開收「觀光保育費」每人最低60元 將劃「核心區」遊客禁入
屏東縣琉球鄉因觀光蓬勃發展,其海域資源逐漸衰退。屏東縣政府今(113)年推動多項重要保育措施,包括觀光保育費收取、劃設「核心區」,並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為永續經營自然生態資源、提升民眾保育觀念,縣府自113年7月1日收取觀光保育費,收取範圍為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區潮間帶,費率每人新臺幣60元整(琉球鄉民、未滿3歲兒童、身心障礙者及其陪伴者1人免收)。為便利民眾繳納,縣府委託7-ELEVEN ibon售票,即日起民眾即可至全國7-ELEVEN門市ibon機台或ibon售票系統(網址:https://ticket.ibon.com.tw/)購票(ibon操作QA詳「潮琉生態保育網」)。票券適用期間至11月30日可於杉福、漁埕尾、肚仔坪潮間帶擇一使用,提醒行前請依規定洽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圖/屏縣府提供)根據調查,近年琉球海域珊瑚覆蓋率衰退,甚至失去珊瑚礁功能,潮間帶海膽(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繁生,嚴重侵蝕礁岩,影響潮間帶植被生長,危害生物棲息環境。為有效養護資源,縣府推動劃設「核心區」,範圍毗鄰肚仔坪潮間帶保育示範區,保育對象含所有水產動植物(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除外),禁止所有人員進入(當地居民及研究人員除外),以確保生物繁衍,進而產生「種源擴散」的效果。此外,屏縣府也將「梅氏長海膽」及「口鰓海膽」自保育對象移除,並將「硨磲貝」及「珊瑚(含珊瑚礁)」列入保育物種,以確保生態平衡,提升保育成效。近年因氣候變遷、觀光興盛,導致琉球海域生物量衰減、資源枯竭,保育刻不容緩,縣府推動多項保育措施,除了提升民眾保育意識外,並將資源挹注地方,共同推動生態保育工作。(圖/屏縣府提供)
注意!進入小琉球3潮間帶要收費 7月1日起開始執行
7月1日起進入屏東小琉球潮間帶要收費了!屏東縣政府表示,包括杉福、漁埕尾、肚仔坪等3處潮間帶,每人將收取60元「海洋保育費」,將專款專用於永續經營、維護自然生態資源及環境復育,期待觀光及生態並存,成為全台首個收取觀光保育費的離島鄉鎮。屏縣府指出,小琉球每年迎來百萬遊客登島,今年4月1日與交通部會銜公告「屏東縣琉球鄉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範圍包括肚仔坪、杉福、蛤板灣、漁埕尾、龍蝦洞5處潮間帶,旅客進入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應申請專業導覽人員陪同進入,並決定循霧台鄉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哈尤溪收費導覽模式,7月1日起收取海洋保育費。依據屏縣府委託中山大學海洋事務研究所特聘教授張水鍇2023年調查杉福、漁埕尾、肚仔坪潮間帶結果,大型底棲無脊椎動物密度為2014年的43%,相較2020年提高12%,雖有穩定回升,但速度緩慢。屏縣府海洋及漁業事務管理所指出,近幾年生態和棲地基礎環境都受到負面衝擊,因此進一步公告杉福、漁埕尾、肚仔坪等3處潮間帶為保育示範區,規定同一時間進入各潮間帶以300人為限,且僅能行走在規畫路線上,每年12月1日至隔年3月31日為休養期,禁止所有人進入;4月1日至6月15日為繁殖期,夜間8時至隔日清晨5時也禁止進入,6月16日至11月30日可從事夜間導覽解說,但需以紅光燈進行。小琉球自然人文生態觀光協會理事長陳文玉表示,近年來觀察島上環境生態因遊客過量已受傷,針對生態敏感地區管控遊客量,依法酌收最低額度的60元觀光保育費,可保護生態敏感地區、提升遊憩品質,遊客又有公共意外險保障,一舉數得。
小琉球生態拉警報!沿岸魚類資源幾近枯竭、珊瑚衰退
為了解小琉球生態情況,綠色和平今年8月在小琉球沿岸6個遊憩點進行海洋生態調查,發現小琉球沿岸魚類資源幾近枯竭,多數遊憩點每平方公尺內的魚連一隻都不到、體長偏小,同時珊瑚生態衰退不堪回首,顯示海洋資源瀕臨枯竭。綠色和平於水下10米執行定量觀察與底質監測,調查範圍包括山豬溝、杉福、肚仔坪、花瓶岩、龍蝦洞、蛤板灣6個遊憩地點顯示,小琉球沿岸魚類密度極低,與台灣其他水域的珊瑚礁生態系相比,小琉球的魚類群聚密度明顯低下,且與過去歷史資料相比,多處的魚類單位面積個體數皆呈現下滑趨勢。調查發現,多數樣點的珊瑚覆蓋度低於30%,且珊瑚/藻類比例小於0.5,屬「衰退」等級,其中花瓶岩的珊瑚覆蓋度及珊瑚/藻類比例皆最低,已淪為「失能」等級。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鍾孟勳表示,這次調查結果顯示,小琉球的海洋資源正瀕臨枯竭,若現況持續,小琉球珍貴的觀光資產恐將消失殆盡,好不容易打造的旅遊產業鏈只怕無以為繼,行政院應立即送出《海洋保育法》草案,挽救枯竭的海洋生態和已拉警報的觀光產業。近幾年小琉球觀光人潮爆炸,屏縣府為維護離島生態環境,研擬在被列為保育示範區的杉福、漁埕尾、肚仔坪等3處潮間帶,向遊客收取觀光保育費60元,不料,原先地方反應熱烈、初估明年4月可實施的計畫,在月前研商會議中出現變化,在地民代、導覽人員意見不一致。與會代表中,有人建議不要收保育費,也不要鵬管處、縣府、鄉公所在各景點各自收費,應整合直接收登島費;也有人稱,應該要把肚仔坪直接封閉禁止進入,以作種源庫或琉球潮間帶最後一塊淨土。還有人說,建議先蓋好廁所、或待潮間帶生態良好時再收費;也有人覺得,收費60元太多,收10至20元即可;之前鄉公所管理時生態比較好,縣府開始管理後,生態資源有愈來愈差的狀況。縣府表示,目前正擬意見調查表,進一步蒐集各方意見,持續討論中。
比基尼辣妹硬闖禁區脫罩戲水 居民怒通知警察到場舉發
屏東小琉球自三級警戒以來,全島旅宿業自主性停業拚防疫,眼看下周有望微解封,卻已經有遊客已經忍不住了,昨天有8名男女闖入暫時封閉的潮間帶,穿著清涼的比基尼戲水,還不甩防疫規定不戴口罩,讓當地居民發現後通知警方到場舉發。根據屏東縣政府公告,小琉球島上共有5個自然人文生態景觀區因為疫情關係暫停開放。陳姓居民指出,這群男女從沙瑪基露營區附近進入肚仔坪,當地保育巡查的管制人員勸離也不聽,戲水、潛水樣樣來,也沒有戴口罩,這樣的行為真的讓當地人很生氣。另有民眾向海巡檢舉男女一起下水的畫面,懷疑也都沒有戴上口罩,海巡人員將再釐清。(圖/讀者提供)警方與海巡署人員獲報後會同到場,當場直擊1名未戴口罩的女子正從水域走上岸,依未戴口罩條款舉發並開單移送衛生局,另有7人坐在沙灘上雖然當下有將口罩拉好,但海巡人員同時也接獲這8人下水的浮潛的檢舉畫面,將進一步釐清有無配戴口罩,否則也將同步開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