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指診
」 攝護腺癌 大腸癌74歲男攝護腺癌術後竟小便失禁 「可調式懸吊手術」終結漏尿人生
身體一向硬朗的74歲何先生,兩年多前因攝護腺抗原指數(PSA)上升至12.3 ng/mL,在進行肛門指診、攝護腺切片以及影像檢查後,診斷為局部非轉移性攝護腺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與何先生討論治療選項及風險後,選擇接受達文西機器手臂輔助攝護腺根除及骨盆腔淋巴廓清微創手術,病理檢驗結果為筴膜侵犯的攝護腺癌第三期,術後兩年多定期回診追蹤攝護腺抗原指數無復發狀況(PSA<0.2ng/mL)。無奈何先生在術後,稍有用力,便會有漏尿狀況,在經過藥物及骨盆底肌肉訓練後一天仍需要3至4片小護墊使用,為徹底解決漏尿狀況,何先生於今年六月進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手術」,術後何先生已經不需要任何尿片使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黃志平主任表示,少數病人的攝護腺腫瘤鄰近或侵犯調控排尿的括約肌與尿道肌肉群,為了達到理想的腫瘤根除率,術中攝護腺及腫瘤切除可能會影響部分生理結構,術後控尿能力不如術前。根據國外文獻統計,達文西輔助攝護腺根除手術後有較快的尿控恢復速度,但對於侵犯性比較高的攝護腺癌,手術後仍然有可能難以達到理想的控尿程度,此時可考慮現行效果較佳的兩種男性控尿手術,包括「人工括約肌植入術」與「尿道懸吊帶系統」:前者置入一個控制閥在尿道,平時維持固定壓力,當病人欲解尿時需要按置於陰囊的幫浦解開控制閥壓力,此裝置適合嚴重型應力性尿失禁;後者為簡便的尿道懸吊手術,懸吊系統固定在尿道中段,住院手術期間醫師將調整適當懸吊緊度,增加膀胱出口阻力,以達到更理想的尿路控制,較輕中度病人。 台灣攝護腺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目前每年新增人數已將近8000人,近三分之一病人初診斷時已是第四期(末期)。此名列男性前四大癌症的攝護腺癌,好發於50至80歲男性,但根除性手術治療的前、中期病人卻常常無明顯癌病相關症狀,若無經PSA檢測、肛門指診或攝護腺磁振照影(MRI)等相關檢查,不易被發覺診斷。傳統剖腹手術數十年來一直為標準的治療選項,但術後的尿失禁風險較高 (5-20%)。「可調式懸吊手術」有兩處小傷口,其一是會陰部,另一個是恥骨上。透過會陰部小傷口劃開,將人工吊帶固定在尿道中段,並於恥骨上,皮下置入一個調整閥,可以調整吊帶緊度。手術一段時間後若吊帶變鬆或控尿能力變差,仍可以透過在恥骨局部麻醉小手術調整緊度,是現行針對男性尿失禁懸吊系統,唯一可終生再調整的系統。此種手術在歐美已10餘年經驗,台灣於2015年引進,並於2018年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項目。在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的努力下至今已協助中部地區30餘例攝護腺癌根除合併尿失禁病人進行懸吊手術。病人術後平均約可減少2至3片尿布護墊使用,且大多數的病人術後相當滿意於尿失禁的改善狀況。中醫大附醫泌尿部團隊研究顯示,局部侵犯性攝護腺癌(第三期),病人5年存活率高達100%,僅約有部分(17%)病人術後需接受放射線或賀爾蒙等輔助性治療。攝護腺癌病人接受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後,「可調式尿道中段懸吊系統」的健保適應症為以下八項:手術後尿失禁持續9至12個月、保守性治療無效、無尿路阻塞、無尿路感染、膀胱功能正常、無膀胱過度反射或藥物治療可控制、無膀胱輸尿管逆流、無明顯膀胱餘尿。
5旬男攝護腺腫大血尿 血友病增治療難度「應定期檢查PSA」
血友病是一種出血性遺傳疾病,絕大多數病友都是男性,若至中高齡後出現泌尿道出血症狀時,更需要提高警覺!一名50多歲的血友病患者阿文(化名),日前小便時竟出現血尿、肚子下腹部疼痛感明顯,基隆長庚醫院血友病中心會診泌尿科進行檢查,發現是攝護腺腫大引起出血,最後經血腫與泌尿科醫師共同合作治療下,阿文的病況獲得改善。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黃彥閔醫師表示,中心設立多年來持續朝病友整合醫療目標邁進,除了已經結合血液、復健、牙科、眼科及泌尿科等眾多科別外,未來也將持續發展中高齡血友的三高慢性病照護工作。血友病友平均壽命跟一般人差不多,因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反覆出血可能會導致關節、眼睛、牙齒或泌尿道病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往病友採取需求性治療,發生出血時,才注射凝血因子;而更有效的防範方式,是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從源頭避免嚴重出血。黃彥閔醫師進一步解釋,血友病在十多年前採預防性治療至今,過去多採一週注射二至三針凝血因子減少出血風險,但部分患者活動力較高,加上有些人血管打針困難而受限。所幸相關藥物的進步,2020年後偏重「依病友生活型態量身打造」,現已有有更新的長效型藥品,僅需每5至7天注射一針,可依患者如學生、運動重訓者需求與生活作安排施打頻率。基隆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鴻毅表示,男性攝護腺問題一般為下泌尿道症狀,如尿流速弱、解尿斷斷續續或需用力解尿、殘尿感、頻尿、急尿及夜尿為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五,每年約有新診斷7,200位患者,死亡率則是在男性癌症排名第六。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有症狀或是合併非特異性之下泌尿道症狀,而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血精或骨頭疼痛等症狀,因此攝護腺癌之篩檢,在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其必要性。陳鴻毅醫師說,血友病病友跟一般人一樣也會因爲遺傳、老化或攝取高脂肪飲食而出現攝護腺及泌尿道問題,若遇到嚴重出血可能提高治療難度,因此提早發現出血症狀並及時治療更加重要。就醫時診間都會做初步肛門指診檢查,另外最普遍的篩檢工具就是抽血檢查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基本上都是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建議血友病友應定期篩檢。本身也是血友的「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說,協會長期跟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合作,照護包括高齡、行動不便或經濟較弱勢的血友,會協助行動困難的病友訂無障礙專車前往就醫、注射或是復健等;對於經濟困難的弱勢血友,也會提供較實質的長照用品幫助,因此跟病友就像一家人。在醫療照護逐漸完善下,血友也開始面對中老年慢性病或泌尿道老化等問題,協會會透過跟醫院舉辦定期健康講座,讓病友更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
血友病患者攝護腺出血恐提升治療難度! 基隆長庚呼籲病友定期檢查PSA
血友病是一種出血性遺傳疾病,絕大多數病友都是男性,若至中高齡後出現泌尿道出血症狀時,更需要提高警覺!一名50多歲的男性血友阿文(化名),日前小便時竟出現血尿、肚子下腹部疼痛感明顯,告訴好友「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後,立刻幫忙聯繫基隆長庚醫院血友病中心,並會診泌尿科進行檢查,幸好及早就醫,發現是攝護腺腫大引起出血,最後經血腫與泌尿科醫師共同合作治療下,阿文的病況獲得改善。照護東北角民眾!基隆長庚不只是友善醫院、醫療更精進基隆長庚醫院響應「世界血友病日」,配合今(2023)年主題「全面醫療豐沛整體醫療資源,健全所有照護罕見出血疾病(Access for All)」,血友病中心特別與泌尿科合作舉辦「血友全方位守護-最強攝護腺衛教講座」,宣導泌尿道潛在健康危機,希望病友做到初級預防,及早治療的目標。 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表示,基隆長庚是台灣東北角唯一的中重症責任醫院,多年來在醫療服務、學術研究以及教學訓練上不斷精進努力,近日順利完成第一例深層腦部刺激術(DBS),此也為東北角病患的第一例植入。基隆長庚近年在地醫療發展特色完整,不只是照顧基隆民眾,交界的東北角區域如金山、萬里、貢寮、平溪、雙溪及瑞芳等六區,甚至鄰近的汐止、南港等第二環地區民眾也都照顧到,期望能做到讓在地民眾未來可就近醫療、免去舟車勞頓之苦。照護罕見出血疾病!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整合性醫療更周全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主任黃彥閔醫師表示,中心設立多年來持續朝病友整合醫療目標邁進,除了已經結合血液、復健、牙科、眼科及泌尿科等眾多科別外,未來也將持續發展中高齡血友的三高慢性病照護工作。血友病友平均壽命跟一般人差不多,因血液中缺乏特定凝血因子,反覆出血可能會導致關節、眼睛、牙齒或泌尿道病變,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過往病友採取需求性治療,發生出血時,才注射凝血因子;而更有效的防範方式,是採取預防性治療,定期補充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從源頭避免嚴重出血。他進一步解釋,血友病在十多年前採預防性治療至今,過去多採一週注射二至三針凝血因子減少出血風險,但部分患者活動力較高,加上有些人血管打針困難而受限。所幸相關藥物的進步,2020年後偏重「依病友生活型態量身打造」,現已有有更新的長效型藥品,僅需每五至七天注射一針,可依患者如學生、運動重訓者需求與生活作安排施打頻率。 血友攝護腺出血恐增治療難度! 建議定期抽血檢查PSA基隆長庚泌尿科主治醫師陳鴻毅表示,男性攝護腺問題一般為下泌尿道症狀,如尿流速弱、解尿斷斷續續或需用力解尿、殘尿感、頻尿、急尿及夜尿為常見的良性攝護腺肥大問題。根據衛福部國健署10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五,每年約有新診斷7,200位患者,死亡率則是在男性癌症排名第六。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有症狀或是合併非特異性之下泌尿道症狀,而晚期患者可能出現血尿、血精或骨頭疼痛等症狀,因此攝護腺癌之篩檢,在早期診斷及治療有其必要性。陳鴻毅醫師說,血友病病友跟一般人一樣也會因爲遺傳、老化或攝取高脂肪飲食而出現攝護腺及泌尿道問題,若遇到嚴重出血可能提高治療難度,因此提早發現出血症狀並及時治療更加重要。就醫時診間都會做初步肛門指診檢查,另外最普遍的篩檢工具就是抽血檢查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基本上都是門診就可施作免住院,建議血友病友應定期篩檢。協會「即刻救援」 串接醫院完善血友病友照護本身也是血友的「基隆市189血友病居家長照協會」理事長黃朝旭說,協會長期跟基隆長庚血友病中心合作,照護包括高齡、行動不便或經濟較弱勢的血友,會協助行動困難的病友訂無障礙專車前往就醫、注射或是復健等;對於經濟困難的弱勢血友,也會提供較實質的長照用品幫助,因此跟病友就像一家人。在醫療照護逐漸完善下,血友也開始面對中老年慢性病或泌尿道老化等問題,協會會透過跟醫院舉辦定期健康講座,讓病友更知道如何照顧自己的健康。
老翁半夜頻尿輾轉難眠 就醫竟發現罹患攝護腺癌!
一名70歲退休的王姓老翁(化名),平常有運動習慣且身體相當硬朗,但最近起床上廁所發現有解尿不順問題,起初只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不以為意,後來開始出現夜尿、頻尿,晚上幾乎無法好好睡覺,造成白天精神變差。家人發現後陪同他到醫院泌尿科檢查,竟確診罹患了攝護腺癌!經過放射線及荷爾蒙治療後,PSA指數有明顯降低,但術後幾個月指數又再度升高,與醫師討論後使用「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治療,目前又重拾良好生活品質。攝護腺癌早期無感 PSA指數高需提高警覺台北榮民總醫院泌尿部魏子鈞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近年男性癌症發生率及死亡率都快速增加的癌症之一,由於腫瘤進展較緩慢,且初期會出現的解尿急迫、解尿次數變多及解尿困難等問題都與良性攝護腺肥大相似,因此容易被民眾輕忽而延誤就診時間。魏子鈞醫師補充,PSA為評判攝護腺癌指標之一,但民眾常會誤以為PSA指數高就代表罹癌,然而實際上攝護腺肥大、尿道或攝護腺發炎都有可能造成PSA指數升高,因此建議民眾除了要提高警覺外,建議還是要經過泌尿科醫師檢查,若在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應進一步安排攝護腺切片,才能更精準判斷是否罹患攝護腺癌。攝護腺癌治療新選擇 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擺脫不適魏子鈞醫師指出,目前攝護腺癌共分四期:若屬於一、二期代表還侷限在攝護腺包膜裡面,這類患者大部分都是經由健康檢查而意外被發現,因此除了可接受攝護腺根除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外,積極追蹤並且監控病情也是一個選項。若屬於第三期的患者,此時腫瘤已經侵犯到攝護腺外但尚未轉移,會建議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同時搭配荷爾蒙治療來控制病情,通常治療後病情會得到良好控制,PSA指數也會明顯降低。但仍有些患者在病情獲得控制一段時間之後,PSA會再度升高,且經影像檢查未發現有轉移狀況,這時就稱為『非轉移去勢抗性攝護腺癌』。魏子鈞醫師進一步說明,過去針對荷爾蒙治療無效的非轉移去勢抗性攝護腺癌患者,能夠治療的方式較少,儘管可以降低PSA指數,但延緩轉移的時間較短,所幸目前已有『新型抗荷爾蒙口服藥物』提供患者新選擇,除了副作用不明顯外,也能夠更有效延緩轉移時間並有效控制癌指數,提供患者更好的生活品質及延長存活期。醫師呼籲誤信網路謠言 應積極治療對抗攝護腺癌魏子鈞醫師提醒,男性朋友們平時若想保養攝護腺的話,其實可以多攝取富含茄紅素的食物,另外網路上對於攝護腺癌的治療與預防仍然有許多迷思,醫師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誤信網路謠言,錯過黃金治療期,建議有症狀應儘早至醫院接受檢查及治療,才是對抗攝護腺癌的最佳途逕。
男子排便困難肛門疼痛 就醫檢查後竟已是大腸癌二期!
70歲的林先生,近來排便時總覺得肛門痛痛的,合併解便解不乾淨感覺,但並未出現血便、排便習慣、糞便性狀改變等症狀,生活作息一切如常,為了避免家人過度擔心,林先生前往醫院就醫,經醫師進行肛門指診後發現,距離肛門口5公分處有直腸腫塊,且進一步做相關檢查確認為大腸癌第二期。醫師呼籲,民眾若出現下腹不適、排便狀況改變等,真的要特別小心,絕對不能輕忽,因為很可能惡性腫瘤已經悄悄生成。出現血便問題 提高警覺就醫大腸癌為國內十大癌症之首,因為沒有明顯症狀,也被稱為沉默的殺手。根據統計大腸癌多好發於50-80歲之間,為了喚起民眾對自我健康的重視,門諾醫院一般外科醫師楊晉瑞特地前進社區,就大腸癌的症狀、危險因子以及治療方式等進行說明,提醒長輩除了注意自身健康,更要時時檢查自己的糞便,若出現血便、大便形狀、排便習慣改變、下腹不適等症狀應提高警覺盡快就醫。楊晉瑞醫師表示,大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除了家族遺傳史,跟平常的飲食、運動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現代人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高油高鹽再加上纖維攝取不足、缺乏運動等造成排便不規律,一旦出現相關症狀時,通常已罹患大腸癌,因此,除了注意身體所發出的警訊,50-74歲的民眾應善加利用國健署補助每2年1次的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同時建議50歲以上的民眾,每隔3-5年應安排大腸鏡檢查,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及早發現癌變 馬上治療有效楊晉瑞醫師指出,目前並沒有任何醫學統計證明,吃肉鬆與大腸癌有絕對的關係,但肉鬆畢竟是加工品,又經過高溫烹煮,所以多少讓人產生疑慮,如果只是早餐時少量配稀飯並不一定會造成很大的風險,除非是三餐都吃很大量的肉鬆,就真的必須要注意。楊晉瑞醫師說,排便形狀改變只是大腸癌症狀的其中一項,其他如腹部慢性疼痛、貧血、排便頻率減少、體重減輕等都是觀察指標,一旦身體有警訊,應盡快就醫以免錯失治療時機。大腸癌的診斷以肛門指診、糞便潛血以及大腸鏡檢查最為常見,一旦高度懷疑就會做病理切片,才能知道是大腸瘜肉還是有惡性風險。其治療方式則以手術、藥物以及放射線治療三種。由於大腸癌初期的治癒率相當高,因此醫師呼籲民眾應定期篩檢,唯有提早發現癌前病變,馬上治療,才能避免復發,順利完成治療。
27歲男半夜衝急診以為痔瘡爆血 脫褲驚見肛門爛掉「細菌啃掉蛋蛋」
急診科醫師柯世祐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曾遇到一名27歲患有痔瘡的男子,深夜到急診主訴「很痛」,一問之下得知,男子屁股爆痛到無法坐,伸手一摸有硬塊又流血,自行上網搜尋判斷「應該是脫肛」了,痔瘡掉落才會疼痛難耐,沒想到透過電腦斷層檢查,病況嚴重害他差點喪命。醫師原想做肛門指診,卻因為該部位潰爛腫脹「找不到洞」而無法進行。(圖/翻攝自醫師好辣)根據柯世祐表示,這名27歲男子某天半夜衝急診,主訴痔瘡痛到無法坐,伸手摸到有硬塊和鮮血,上網搜尋「應該是脫肛」。醫師原想進行肛門指診找原因,沒想到褲子一脫竟發現「整個肛門爛掉」,膿瘍範圍遍及括約肌,想指診卻「找不到洞」的窘境。柯世祐驚訝地說,「其實他肛門那邊已經爛掉了,就是膿瘍」,加上兩側屁股肉腫脹潰爛,肉眼無法看見肛門「那個洞」的位置,因此無法指診,很佩服患者竟能忍耐這麼久,經抽血發現,患者白血球飆到4萬多,電腦斷層顯示,不只是肛門,細菌已吃進他的筋膜層,就連睪丸也受害,後來會診泌尿科、肛門直腸科及整形外科醫師一起做清創。這名男子的直腸因受細菌啃食已失去功能,因此替他做了「大腸造口」,筋膜也是一路開(清創),「哪裡有膿就開到哪裡」。雖然保住男子一命,卻得靠直腸造口生活,再加上引發腎衰竭一週得洗腎3天,當醫師赴加護病房探望時,男子已清創第4次開到肋骨下方。對此,外科醫師陳榮堅表示,該案例在醫學上稱為「佛尼爾氏壞死(Fournier'sgangrene)」,好發於男性,研判患者病應有糖尿病病史或其他免疫問題,「不會說一般人的痔瘡拖太久,或是肛門膿瘍不開(刀)就變這樣」,另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男性功能中心主任邱鴻傑也曾收治染上「佛尼爾氏壞死」的患者。這名40多歲男患者蛋蛋被蚊蟲叮咬,原先不以為意,直到發現患部範圍擴大自行買藥來擦,但紅腫痛範圍卻從陰囊擴散到腹股溝,睪丸腫到「快跟棒球一樣大」,讓他無法行走,這名患者拖了2週後才就診,但右側睪丸已腫成3倍大,完全碰不得,抽血一驗白血球爆表2萬多(正常為6000~8000/mm3)。經了解,這名男子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不僅免疫力較差,也缺乏敏銳痛覺,直到發炎嚴重「整顆爛掉」才就醫,檢查發現竟是死亡率高達40%的「會陰部壞死性筋膜炎(Fournier's gangrene)」感染蛋蛋,才會變黑。當下患者就進行緊急手術切開腫脹的蛋蛋,邱鴻傑回憶當下一刀劃開,「50~100c.c.的黃綠色的膿就爆出來,膿瘍包裹著壞死的「黑蛋蛋」畫面超超驚悚。最後雖然保住男子性命,但可惜的是,歷經2次清創後男子患部仍繼續潰爛,只能選擇摘除右側睪丸。
吃海鮮腿痛不是痛風 竟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
68歲黃姓老翁平時都很有朝氣與活力,儘管已屆退休年齡仍閒不住外出工作。某日上午外出工作時,發現左腳水腫嚴重,行走時伴有刺痛感。一開始只在家裡附近醫院就診拿藥,漸有好轉後也無多加注意,直到某天晚上左下肢發生劇烈疼痛,驚覺大事不妙,懷疑是不是前天吃了海鮮大餐,結果痛風找上自己,便緊急到醫院掛急診,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老翁疼痛狀況並不是痛風,而是晚期攝護腺癌骨轉移,陪同的家人們聽聞後也都震驚萬分!沈默的癌症 三成攝護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黃志平醫師表示,攝護腺癌是一個安靜的癌症,在初期及中期幾乎沒有症狀,少數人則會出現解尿困難的情況,因此在台灣大約有三成的病患,來到診間都已經是末期,癌細胞都已經轉移至骨頭、淋巴、肺、肝,其中又以骨轉移最為常見,因此病患通常都是因為骨頭疼痛來醫院求診。黃志平醫師補充,臨床上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患者,常常會經由骨科轉介至泌尿科,病患會以為自己是坐骨神經疼痛,醫師也提醒,兩者的差別在於,坐骨神經疼痛可能會對全身都有影響,會出現手麻或腳麻的狀況,但攝護腺癌骨轉移多半都是局部性疼痛。攝護腺癌複合式治療 維持患者生活品質黃志平醫師說明,目前攝護腺癌的診斷方式為,抽血檢測攝護腺PSA指數,或是肛門指診,直接觸摸攝護腺是否有異常的硬塊,若攝護腺PSA指數大於4以及肛門指診有摸到硬塊的話,就會進一步安排取出攝護腺的切片,能夠更準確的判斷是否為攝護腺癌。黃志平醫師進一步說明,攝護腺癌若早期發現的話,其實有高機會透過局部性治療,來根除攝護腺癌細胞,但假如癌細胞已發生轉移,就一定要接受全身性的荷爾蒙治療,倘若荷爾蒙治療無效,則可以使用細胞治療及放射治療,但要是患者發生的是多發性骨轉移,並伴有難以忍受的骨頭疼痛時,建議搭配健保給付的新型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利用安全又短距離的輻射線,鎖定骨頭中的癌細胞,在不傷及其他器官的前提下,精準治療轉移骨頭的癌細胞,降低患者骨頭疼痛感,提升後續治療與日常生活品質。疼痛症狀可能不是老毛病 主動諮詢醫師及早診斷治療黃志平醫師提醒,50歲以上男性應定期檢查PSA指數,若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建議在40歲後定期檢查PSA;另外,若發現骨頭疼痛,或是持續性的疼痛、坐立難安,建議可主動諮詢泌尿科醫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攝護腺癌早期無症狀! 醫籲45 歲且符合「1條件」就該定期檢查
知名兩性作家H昨天宣布罹患攝護腺癌。74歲許伯伯日前出現血尿情形,初步就醫檢查懷疑是結石,服藥一週多症狀仍無改善,在安排電腦斷層檢查後,發現膀胱底部有一腫瘤,且PSA指數極高,懷疑是攝護腺腫瘤侵犯膀胱,住院透過內視鏡刮除後確診為攝護腺癌晚期,所幸透過賀爾蒙及放射線治療,病情終獲控制。早期攝護腺癌無症狀 出現這些症狀快立即就醫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震波碎石室主任石欣衛表示,早期攝護腺癌多半無症狀,且鮮少有血尿的病症,因此這位患者初期才會懷疑結石所造成血尿有關,但此病患攝護腺腫瘤逐漸侵犯尿道、膀胱頸時,進而造成血尿以及解尿不順、頻尿、尿失禁等症狀,一旦癌細胞轉移至骨頭,就會造成疼痛、行動不便等問題。攝護腺癌致病因多 手術僅限早期患者攝護腺癌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因素包括年紀大、家族史、飲食及環境等,由於患者的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結,手術治療僅限於早期患者,故採荷爾蒙治療和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可以抑制男性賀爾蒙的作用,抑制癌細胞生長,而放射線治療可精準殺死癌細胞,並避免傷害正常組織。年滿50男性應定期檢查 有家族病史45歲就該開始石欣衛醫師提醒,攝護腺癌為男性的隱形殺手,年滿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務必至醫院接受PSA及肛門指診檢查,若有家族病史,則應提早至45歲檢查,若出現頻尿、夜尿、急尿、尿流細小等類似攝護腺肥大的症狀,也不能輕忽,應赴醫進一步檢查,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兩性作家自爆患「攝護腺癌三期」 醫教掌握「射精頻率」…一周X次可預防
知名兩性作家H(陳鴻儀)昨天(4日)突然在臉書自爆,自己罹患攝護腺癌三期,「不趕緊治療,搞不好只剩兩三年」。他並深感疑惑表示:「身體至今也沒有覺得哪個地方有不舒服,就這樣被宣判罹癌」,連他自己都很意外。而醫師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50至80歲男性;並有相關文獻指出,年輕人一周射精5次,有助降低攝護腺癌發生率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羅詩修,引述民國108年的資料指出,台灣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是每10萬人有35.8人次,而近幾年攝護腺癌發生率比起往年有明顯增加,推測這跟民眾加強健檢,增加確診率有關。報導中也指出,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泌尿科醫師陳偉傑也表示,很多男性罹患攝護腺癌,自己通常一開始並未查知,不少人連到了二、三期,都沒有顯著的症狀,算是一個沉默的癌症,好發年紀多落在50至80歲,作家H在55歲時發現此癌症,雖然年紀還算年輕,但也落在好發年齡的區間。而一般臨床上,患者常見的症狀,多半為解尿困難、尿滯留、血尿等,因為初期症狀很難抓,醫師主要會以家族史、攝護腺癌指數跟肛門指診為篩檢的第一線。另外有相關文獻提到,年輕人若一周能有5次以上射精,可以降低其發生率。
45歲男驚罹攝護腺癌 達文西手術保住性能力「也不會尿失禁」
一名45歲的已婚男性患者,因為健檢發現攝護腺抗原(PSA指數)高達15,比一般正常人攝護腺抗原(PSA指數)3-4 高出許多,求診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陳冠亨,透過病理切片,診斷為早期攝護腺癌。經達文西機器手臂精準切除攝護腺,病患仍保有正常性功能,也沒有尿失禁等副作用,攝護腺抗原(PSA指數)也降為0。陳冠亨主任指出,攝護腺在會陰上方,骨盆腔的最底層,性功能神經就位在攝護腺的左右兩邊,傳統手術對泌尿科醫師是一大考驗,可能會影響周遭血管及勃起功能的神經,甚至尿失禁機率,影響日後性生活。不少攝護腺癌症患者,因擔心手術副作用造成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礙,而怯於手術治療。但是達文西機器手臂,有10倍放大效果,因此,醫師的視野非常清晰,切除更加精準,同時,達文西機器手臂靈活的手腕運用,可以270度旋轉,對醫師來說,手術可以做得更好、更精緻,另外,因為傷口小,流血量少,減少疼痛,復原也比較快。對早期的攝護腺癌患者來說,除了不影響性功能之外,也減少尿失禁等副作用。陳冠亨強調,攝護腺癌沒有症狀,也很難預防,建議沒有家族病史男性50歲以上可以做PSA指數及肛門指診篩檢,有家族病史者則建議40歲以上就須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另外,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系與舊金山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說,診斷期間,抽菸的男人死於攝護腺癌的風險,比從未抽菸的男人高出百分之六十一,癌症復發率也高出百分之六十一,因此,少抽菸,生活作息影響,避免攝護腺癌提早找上門。
護理師在旁快笑翻! 浣腸女醫師被患者「笑噴」糞水
大家看到一件很好笑的事物,常常會用「笑噴」一詞,但直腸科醫師遇到「笑噴」的狀況可就不太好笑,大陸近日有位肛腸科女醫師的受訪影片,談到幫女病患浣腸被噴整身,在微博引發網友熱議。直腸科女醫師在影片中表示,患者的糞便常常噴到她的身上,「甚至有可能會噴到嘴裡」,有次有位病患剛做完痔瘡手術,因為病患排便不順,所以女醫師進行肛門指診,發現病患有糞便嵌塞,女醫師灌了1公升的水為女病患進行浣腸,但女子還是無法排便。女醫師說,女病患的肛門被觸摸後括約肌一鬆,「大便就順著水流了出來」,她要女病患控制住,女子笑了出來而且笑不停,「肛門這個水就跟噴泉似的,呼哧!呼哧!呼哧!就噴出來了。」噴了女醫師整身,「噴出來大概經過了有快半個小時了」,讓在場的護理師也止不住笑意笑了出來,最後女子噴完後她們才進行環境整潔。網友看了笑說,「我終於知道笑噴這個詞的意義了」。女醫師也說,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跟屎打交道」,也網友好奇她們看完診吃飯還香嗎?她說,「洗完手飯就在那放著,根本不會在意。」看女醫師受訪影片請點這。
26歲女如廁出血…脫褲飄濃厚腥味 內診一半「下體大噴發」醫生嚇傻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一名26歲女子下腹劇痛,如廁時出現出血症狀,以為自己罹患大腸癌,嚇得趕緊到醫院檢查。沒想到,醫生替患者進行內診時,對方一直不願意配合,後來一脫下褲子,下體竟突然噴血,讓醫護人員當場嚇傻。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案例,該名女子主述下腹疼痛,且如廁時大量出血,還翻出「血染馬桶」的照片,擔心自己得了大腸癌,然而當他要求進行肛門指診時,對方卻不願意配合,後來在醫護人員及男友好說歹說下,她才勉為其難地同意讓醫生檢查。奇怪的是,患者進入檢查室後,仍遲遲不願脫下褲子,後來好不容易脫褲,瞬間飄出一股濃厚的血腥味;不僅如此,當醫生進行內診時,女子的下體突然大噴血,讓醫護人員當場嚇傻,直呼「真的被嚇到,滿可怕的!」經過相關檢查,張振榕發現,患者雖然有痔瘡問題,但並不嚴重,大量出血原因和腸胃無關。進一步追問後,醫生才得知,患者的月經已經1個半月沒來,懷疑可能是子宮出血,建議對方盡快到婦產科檢查。針對這起案例,婦產科醫師鄭丞傑推測,女子有可能是流產,但沒有立即處理,才會引發出血,也不排除是子宮外孕,提醒民眾若有下體出血的情況,應盡快到婦科檢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
年輕妹下腹痛「馬桶一片紅」飄腥臭味 醫師指診一戳嚇傻:超可怕
身體有任何狀況,最好立刻到醫院檢查。過去有一名女子,因為腹痛加上大量出血,擔心自己罹患大腸癌,於是去掛肝膽腸胃科,怎料進行肛門指診時,飄出一股濃烈的血腥味,私密處還出血,讓醫師研判,病況似乎與腸胃無關。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在《醫師好辣》節目分享,曾遇過一名26歲女子和男友前來就診,「不只是她尷尬,我也是都快被她嚇到」,女子自述下腹痛、大量出血,擔心是大腸癌,同時秀出「馬桶都是血」的照片。為了保險起見,他要求女子做肛門指診,看看是什麼狀況,一開始對方推託拒絕:「可不可以不要」,結果被男友訓斥,才不甘願地接受檢查。女子褲子一脫下,飄出濃重的血腥味。(圖/翻攝自醫師好辣YouTube)張振榕透露,女子小心翼翼脫下褲子,「不脫還好,她才一脫我馬上聞到非常濃重血腥味」,而這個情形對他來說是不正常的,「因為我當腸胃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有非常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基本上是聞不到任何味道」,因此他聞到很濃的血腥味,就代表事態嚴重。讓張振榕傻眼的是,內診時手指才進去一半,女子私密處突然出血,嚇了他一大跳。後來檢查發現,女子痔瘡沒什麼問題,簡單開立塞劑即可。追問之下才得知,她的生理期已經一個半月沒來,研判可能是子宮異常出血,與腸胃無關,並建議她趕快去婦產科檢查原因,但也坦言:「那時候嚇到了,真的是滿可怕的」。
骨盆疼痛半年老翁誤認骨刺復發 醫院一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超悽慘
彰化縣70歲張姓老翁,半年前右大腿骨及髖臼酸痛,他原本以為是骨刺舊疾復發,持續復健卻不見好轉,直到已經痛到難以走路,至彰化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竟然是攝護腺癌末期,癌細胞擴散轉移到骨頭才引發疼痛。家住員林的張翁,8年多前就因為骨刺問題,造成大腿骨及髖臼酸痛,經過復健已經好轉不再痛;沒想到半年前右側又痛起來,他以為骨刺復發,去診所拉腰復健2個月還是痛到沒辦法走,吃止痛藥也沒效。張姓老翁至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接受攝護腺與右側髖臼的放射線治療,2周後骨頭就不再疼痛,經2個月療程,目前癌細胞已受到控制,仍需定期追蹤。(圖/謝瓊雲攝)直到醫生照X光發現骨頭有異狀,轉至泌尿科肛門指診才知道張翁竟是攝護腺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第四期,已經擴散到骨頭;至彰化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2周後,才明顯好轉止痛。最後經2個月的攝護腺及骨頭的放射線治療,癌細胞受到控制,後續還要定期追蹤。醫師吳俊玠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第5位,20年來人數已暴增3倍,加上初期症狀不明顯,臨床上逾3成攝護腺癌確診實已是末期,且8成已經移轉至骨頭,他呼籲年長男性,千萬別輕忽骨頭酸痛問題,若有骨盆腔、大腿骨及髖臼疼痛,最好就醫進行進一步完整的檢查。彰化醫院醫師吳俊玠表示,攝護腺癌已經位居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五名,而且臨床上許多攝護腺癌患者多半檢查確診時都已經是末期,高達8成已移轉擴散至骨頭,呼籲年長男性千萬別輕忽骨頭疼痛的警訊。(圖/謝瓊雲攝)吳俊玠建議,4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做PSA指數檢查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發現將可有效減輕病人痛苦。他也指出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等,都是攝護腺癌高風險因子;建議可多攝取海鮮類、蛋類、大蒜等含硒食物,或富含茄紅素的番茄、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
趙正平被指診「25cm導尿管」嚇壞 見醫生失控驚叫
趙正平、陳為民、蔡允潔以及蘿莉塔近日上《醫學大聯盟》,探討男性的健康隱形殺手「攝護腺肥大」問題。過程中,趙正平、陳為民聽到第一步檢測是肛門內診,急忙問道:「要插進去啊?」泌尿科黃懷恩醫師回應:「一個專業的醫師,一定會先做肛門指診。」頓時讓2人嚇到臉都綠了。趙正平、陳為民被指診嚇壞。(圖/民視提供)攝護腺疾病前期會出現小便無力的現象,主持人白家綺立刻詢問趙正平、陳為民是否有症狀困擾,陳為民語帶自信說:「我小號時都會造成別人的困擾!」讓趙正平不屑回嗆:「你當自己是消防栓啊!」遊戲過程中,醫生解答檢測攝護腺肥大需進行肛門內診,2人驚訝以為疾病都是可以透過儀器檢測的,想不到還有「觸診」,趙正平更緊張詢問:「難道不能照X光或超音波嗎?」醫師則解釋:「那也是要放一根管子到直腸裡才照的。」因為攝護腺大到壓迫尿道時,就得進行導尿的治療,大概是25公分的導尿管從「前面」插進去到膀胱。張適恆醫師講解到保健運動的時候,特別邀請趙正平上場體驗「凱格爾運動」,張醫師請趙正平做好預備動作,並往他身後要站定位,趙正平臉發白驚呼:「你到我後面要幹嘛?」白家綺趕緊安撫:「趙哥你放心,不會在節目中做攝護腺檢測啦!」讓他惱羞成怒:「廢話,我當然知道,只是在這個年紀,看到醫師頭就會頭暈!」爆笑反應讓全場笑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