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衰竭
」 C肝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鮮為人知但致命的粒線體毒素
營養師柏辰說明,米酵菌酸一種強效呼吸道毒素,可顯著損害粒線體 ATP/ADP 交換,進而導致身體無法順利代謝葡萄糖,最初會先高血糖,然後快速變成低血糖、快速失去能量、細胞沒辦法順利運作,嚴重將會出現肝臟衰竭,酸中毒、腦部心臟、肌肉都會癱瘓。自 1975 年以來,已記錄超過上千位米酵菌酸中毒病例,病死率非常高 (40-60%),潛伏期很短,在中毒後30分鐘就可能發病。在中國、印尼和莫三比克,過去已有多數米酵菌酸中毒病例都是在食用當地生產的發酵食品後發生。米酵菌酸源自發酵玉米和椰子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受到唐菖浦伯克氏菌污染後產生。這種細菌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大量繁殖,特別是椰子和玉米中的脂肪酸,以及溫度在攝氏 22 至 33 度和中性 pH 值(6.5–8.0)的環境中。米酵菌酸的毒性強烈,無色無味且在高溫下穩定,即使經過烹煮也無法完全消除毒性。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肝臟、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嘔吐、腹瀉、尿滯留、腹痛、過度出汗等症狀,一項研究指出,1–1.5 毫克對人類可能致命,另一個則建議口服 LD50 為3.16毫克/公斤。米酵菌酸包含「發酵米及榖類製品」,像是腸粉、河粉、年糕、糯米、湯圓等,另外像是「久泡的木耳、銀耳」只要這些食物變質就可能含有米酵菌酸。營養師柏辰提醒,米酵菌酸不會因洗滌或烹飪而被破壞,因此預防與減少誤食是關鍵,以下是我們可以減少暴露的一些方法:l 天然香料(大蒜粉、洋蔥粉、辣椒粉和薑黃粉)可以有效減少唐菖浦伯克氏(B. gladioli pv. Cocovenenans)的作用,進而減少米酵菌酸的產生。l 避免在家中發酵玉米或椰奶食品,因為需要嚴格衛生規範下的專用設施和/或流程才能安全生產。l 可透過添加檸檬汁、醋或乳酸等酸來確保混合物呈酸性,減少毒素形成的機會。l 若需要浸泡雪耳或黑木耳一整晚,請在冰箱中浸泡,盡量減少細菌生長。l 發酵食品時採取良好的衛生措施,例如:對所有食品接觸表面進行消毒,以防止細菌對食品造成不良污染避免重複加熱米飯、麵條。
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 專家揭「死亡率超過3成」曝症狀:發病數小時恐致命
「寶林茶室」信義A13店發生2死5命危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衛福部今晚(28日)臨時召開記者會說明解剖結果,表示呂姓死者的檢體驗出30%至100%的米酵菌酸,為台灣首次驗出米酵菌酸毒素。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表示,經台大法醫學研究所實驗室檢驗,確定首名死者39歲呂姓男子體內有米酵菌酸。食藥署長吳秀梅則指出,米酵菌酸是很罕見毒素,不會因為洗滌、烹飪被破壞,更是第一次在台灣驗到。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最嚴重會造成身體所有細胞失去能量、無法運作,患者都有嚴重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等症狀,且因無法代謝使腦部、心臟、肌肉乃至全身癱瘓。姜至剛指出,米酵菌酸主要影響腦、肝、腎,並有全身無力、頭暈、嗜睡、腹痛、嘔吐等症狀,或併發血便、血尿、少尿、低血壓、心律不整、體溫過高、黃疸、呼吸困難、瞻妄、休克、呼吸困難、四肢僵硬、昏迷。嚴重時發病1到20小時內死亡,國外報告的群聚致死率約在30%至100%之間。姜至剛進一步說明,米酵菌酸分子結構半衰期約102小時,以病患解剖檢體來看,相當於每4天減少一半的量,因此能造成患者在數小時、1天內死亡,與導致患者因肝臟衰竭在到院前死亡需急救。
B肝口服治療給付放寬 醫籲:即時回診追蹤、治療很簡單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台灣38歲以上成人有1至2成B型肝炎病毒帶原率,B肝病毒可能在肝臟緩慢侵襲,造成肝細胞慢性發炎、結痂並逐漸纖維化,若沒有即時診斷、治療,會陷入肝功能失常、嚴重纖維化甚至肝癌的處境。B肝帶原者陳先生說道,「雖然知道自己有B肝,但因為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沒有達到健保給付用藥的標準,所以一直以來都沒有好好治療…」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楊宏志說,治療B肝可降低肝癌風險,且須要定期追蹤,口服藥治療相當方便,現在健保放寬給付,e抗原陰性不用再等到重度肝纖維化就能用藥,呼籲B肝病友即時回診追蹤、用藥治療,不再「肝」苦。染肝炎病毒 小心肝炎、肝硬化、肝癌威脅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11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持續名列死因之首,其中肝癌造成的死亡率名列第二。感染肝炎病毒是導致肝病、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B肝和C肝防治是台灣消除肝病的重中之重。C肝可以治癒,B肝則需長期抗戰。楊宏志醫師說,以往很多B肝病人可能因不知道自己帶原,疏於追蹤或治療,等到嚴重纖維化、肝硬化了才知道嚴重性。過去的研究已經發現,肝硬化後產生肝癌、肝臟衰竭的風險會大幅提高,應避免等到肝硬化才治療。民眾平常健檢就要檢查有沒有感染病毒、是否帶原;若有感染就需定期追蹤。楊宏志醫師說,臨床觀察,約有4成的B肝帶原者需要治療、6成雖然不需要治療,但仍需要定期追蹤。需要治療者,其肝臟發炎、肝纖維化指數和血中病毒量較高,即時治療有助降低肝臟細胞持續被破壞的威脅。但6成需要定期追蹤者也不能輕忽,雖然不用馬上治療,但只要帶有病毒、風險就不是零,必須每半年定期追蹤、確認病程有沒有變化,有變化就要即時治療。用藥門檻降低 健保放寬B肝治療給付為了讓更多B肝病友儘早接受治療,健保署於112年10月起放寬B肝用藥的給付規定。楊宏志醫師解釋,雖然透過治療,可以減少肝臟發炎,改善肝纖維化嚴重度。但是以前B肝病友要達到重度纖維化(第三級) 或半年內2次肝指數大於正常值2倍才能給付,此時肝癌的風險已經明顯提高,用藥稍嫌晚了一些;但現在針對e抗原陰性患者放寬為只要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2倍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 IU/mL或肝臟中度纖維化(第二級)、半年有兩次肝指數異常大於正常值、且血清B肝病毒量大於20,000 IU/mL就能用藥,讓更多B肝病人可以即早用藥,不必為了等健保給付而讓肝持續受苦。楊宏志醫師說,目前B肝治療以口服藥為主,一天只需吃一顆,服藥很方便,且副作用都很低、治療效果也不錯,發生抗藥性的風險也低。以往病人可能會擔心長期吃藥會有腎毒性問題,但現在藥物設計精良,不會增加對腎臟及骨密度的影響。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口服藥有用藥時間限制,必須飯前或飯後2小時才能吃;有的藥物則沒有時間限制,病友可依據自身生活習慣和醫師討論。B肝治療停藥要謹慎 當心猛爆性肝炎找上門楊宏志醫師提醒,B肝口服藥治療雖然很有效且方便,但缺點是停藥後復發率很高,且臨床發現,有1至3%停藥病人可能出現猛爆性肝炎,若未及時發現治療,會產生肝臟衰竭、需要換肝或死亡,所以病友一定要遵循醫囑用藥、不可自己貿然停藥。若是醫師建議可停藥,也一定要配合醫囑小心追蹤。此外,現代人飲食習慣西化,體重過重、脂肪肝者,若同時合併B肝也會加重併發症風險,病友們要記得控制體重、適度運動、充足睡眠,且若有服用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務必和醫師討論。
脂肪肝男短時間大量飲酒 患肝臟衰竭險害命
一位37歲肥胖男性,原本就有脂肪肝病史,因失業在家,心情不好而整日借酒澆愁,之後腹部悶脹不適,且皮膚越來越黃,經肝臟切片檢查,發現多個大顆泡泡狀結構,肝臟被大量脂肪細胞浸潤,有肝臟衰竭的情形。經治療後,精神食慾漸漸恢復,肝指數也慢慢地往下降,終於在一個月後順利出院。脂肪肝短時間大量喝酒 易使肝細胞受重傷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吳明駿醫師強調,脂肪肝不但可以引發肝指數上升,在感染、壓力、酗酒、或藥物中毒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造成肝衰竭,危及一個人的生命。除了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飲酒是導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時間內大量喝酒,容易使肝細胞受到重傷害;如果一開始就受到太大的傷害,會拉長肝臟復原的時間,有研究指出,可以用低劑量類固醇,治療尚未變成肝衰竭的酒精性肝炎,但大多數人對支持性治療是有反應的。尋求社會資源協助 走出低谷、擁抱「肝」甜人生吳明駿醫師強調,一般來說,脂肪肝不需要用病理切片診斷,但對於持續且嚴重的肝炎患者,肝臟切片檢查可以確定病因;遇到困難與瓶頸時,沈溺於酒精或藥物並無法解決問題,尋求適合你的社會資源協助,你可以走出低谷,重新擁抱「肝」甜人生。
失業男借酒澆愁 引發肝衰竭險喪命
心情不好借酒澆愁,小心肝臟泡在脂肪中演變成肝衰竭危及生命!台中澄清醫院日前收治一名37歲肥胖男性,有脂肪肝病史,因失業悶在家中酗酒,後來出現腹痛、黃疸,經肝臟切片發現肝臟泡在脂肪細胞中且已有肝臟衰竭,經住院1個月後指數才恢復正常。澄清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吳明駿表示,患者因腹部悶脹不適、皮膚發黃就醫,血液檢查發現肝指數已飆到正常值30倍、黃疸指數則也有正常值的10倍以上,診斷是酒精性肝炎收住院治療。吳明駿表示,入院後病人接受營養與白蛋白補充,但黃疸指數持續攀升,追蹤性超音波發現大量腹水,引流腹水效果不好,有肝臟衰竭的情形;之後血中病毒及自體免疫檢查,報告皆呈現陰性,在住院兩個禮拜不見好轉的狀況下,幫病人進行肝臟切片檢查。病理結果排除感染或自體的因素,倒是在顯微鏡底下,可見多個大顆泡泡狀結構,肝臟被大量脂肪細胞浸潤,符合脂肪肝的診斷;經治療後病人的精神食慾漸漸恢復,肝指數也慢慢地往下降,終於在一個月後順利出院。吳明駿強調,脂肪肝不但可以引發肝指數上升,在感染、壓力、酗酒、或藥物中毒的情況下,甚至可以造成肝衰竭,危及一個人的生命。除了肥胖與代謝症候群,飲酒是導致脂肪肝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短時間內大量喝酒,容易使肝細胞受到重傷害。吳明駿也說,患者及其家人在發現是因酗酒差點肝衰竭送命,懊悔不已,也立誓要戒酒。※飲酒過量 有害健康
6歲童遭公園搖搖椅夾頭骨折! 家長怒提國賠卻因「這原因」扛7成責
高市一名6歲男童在林園綠色風華公園玩耍,跌倒時滑入搖搖椅、頭部遭夾傷骨折,家屬不滿遊具設計有瑕疵,請求國賠322萬元,一審認為家屬應負7成責任、判賠19萬元,二審高雄高分院駁回上訴定讞。2019年1月19日傍晚,男童在林園區綠色風華公園玩耍,結果在圓形搖椅上滑倒,被捲入搖椅底部,當場造成男童嚴重頭部外傷與左側超急性硬腦膜上出血與術前急性腦幹壓迫術後、左側顳骨橫斷性骨折與中腦膜動脈大出血、右側眼眶額骨粉碎性凹陷性骨折與眼窩變形術後、顱底骨折、腹部碾壓性鈍傷與延遲性肝臟衰竭、骨盆腔恥骨兩側性骨折、眼球挫傷等傷勢,並罹患創傷後症候群。男童爸媽不滿遊具下方空間狹窄、地面不平整才釀禍,要求林園區公所賠償精神撫慰金、醫藥費等共計322萬元。林園區公所辯稱,搖椅最初設置目的為供里民休憩使用,並非供兒童作為遊樂設施使用,所以不用設置警告標誌。男童不當使用搖椅,後又因奔跑跌倒受傷,及父母放任小孩在外遊玩,均應負過失責任。一、二審法官均認為,搖椅雖然不是設計給幼童的遊戲設備,但實際上並沒有辦法排除或禁止2至12歲的幼童使用,區公所沒有積極有效防止危險或損害發生,管理上確有所缺失,須負醫藥費、看護費和精神撫慰金等共76萬元。不過,男童父母親讓男童獨自跟著尚未成年表哥、表姊去公園玩,未善盡保護責任,要負7成過失責任,最後判區公所僅須賠償19萬,不得上訴。
早期沒追蹤發現已是15公分肝腫瘤 有這些症狀快去看醫生
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輾轉多家醫院都評估「生命僅剩2個月」,經與亞大醫院醫療團隊討論後,採取「三箭齊發」策略,不僅恢復健康,癌指數更降到10以下,找回彩色人生。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王博民指出,肝癌末期或腫瘤過大的患者常因腫瘤侵犯到肝門靜脈,肝臟無法拴塞治療伴隨肝臟損傷,加重肝臟衰竭的風險;黃男到院時體重僅40公斤,血液中的黃疸指數高到5,癌症指數(胎兒蛋白)更飆高至599,左、右肝門靜脈都被腫瘤塞住,無法執行栓塞治療,他也一度交代後事,準備向家人告別。台中黃姓男子4年前因爆瘦、腹痛且易感疲倦就醫,意外發現竟有1顆15公分大巨型肝臟腫瘤,經三合一療法治療順利恢復。(圖/亞大附醫提供)經與癌症中心團隊討論後採用「標靶藥物」、「光子刀放射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等三合一療法治療,不但3個月後黃疸指數及癌症指數恢復正常,腫瘤也僅剩疤痕痕跡,近年來他穩定回診追蹤,無復發跡象。王博民說明,採用標靶藥物可避免腫瘤擴張,免疫療法則藉由活化免疫系統,結合光子刀局部放射治療合併產生「遠隔效應」,人體內放出更多抗原,強化體內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的能力,不僅副作用低,也可縮小腫瘤有利手術切除,大幅延長存活率。王博民說,黃男早期罹患C肝,但他沒有持續追蹤,多年後癌細胞已經快速成長,演變成巨型肝臟腫瘤,幾乎難以挽回;提醒民眾若有B肝、C肝病史,且出現爆瘦、腹脹、莫名容易覺得累等症狀,就得提高警覺,盡快就醫。王博民也呼籲,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也令治療方法愈來愈多,民眾若不幸罹患晚期肝癌,只要保持信心與體力,配合醫師建議,都有機會突破困境。
孕婦擠床醫院「無床可收」 台大醫:未來生產恐住不了院
台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7日更新增46377人來到新高點,也是全球單日確診第三地區,如今面對確診數激增,也讓醫療量能發生緊繃的狀況,加上指揮中心宣布「孕婦如確診,依週數分流,36週以上收治到醫院接受治療。」這也讓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施景中發文表示,孕婦到醫院擠床的狀況已經發生,確診孕婦已無床可收,且還有心臟、腎臟衰竭的超高危孕婦需要救治,若照目前的收治原則,更高風險的孕婦恐因確診孕婦佔滿病床,將會沒地方可去,甚至會出現孕婦生產住不了院的狀況。婦產科醫師認為孕婦確診政策需要滾動式調整。(圖/指揮中心提供)施景中今(8)日發文表示,醫院對確診孕婦收治能量已經飽和了,昨日有確診孕婦送來,內科專責病房暫時已無床可收,因此住進產科最後一張負壓隔離床。並表示本來以為擠床的壓力會在未來幾週爆發,沒想到現在就已經發生。他也表示台大的產房和門診還有各種高危險孕婦,有心臟衰竭、肝臟衰竭、腎臟衰竭的孕婦,幾週後他還有重度植入性胎盤的孕婦必須要手術。孕婦確診當然會增高風險,可是一律住院一定排擠更多超高危險的孕婦,如果照目前原則、甚至放寬收治標準,這些更高風險的病人將會沒地方可去、甚至未來連正常孕婦生產可能都會住不了院。 而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壁也發文表示,醫院已經進入戰鬥模式,除非急症盡量別去醫院,體貼醫護人員,為他們加油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醫療量能留給最需要的人。他也表示不要依賴政府告訴你什麼,自主防疫更為重要,對於輕症確診者從10天改為7天自動解隔,他也表示,現在有很多國家都抓到5天,新加坡甚至是72小時後開始做快篩,若呈現陰性即可出門,原因為Omicron病毒在6天後就大幅下降,特別是打疫苗者,他也表示大家一起互相提醒,傳遞正確的衛教知識,一起撐過Omicron的高峰。
友人建議生飲鱉血進補 屏東男肝指數急飆患猛爆性肝炎
屏東男子生飲鱉血確診猛爆性肝炎,屏基胃腸肝膽科醫師林群峰建議,食物入口還是須經殺菌處理。(圖/中國時報記者林和生攝)屏東市36歲潘姓建築業男子為求強健體魄、進補滋養,在友人建議下生飲鱉血,未料竟腹瀉多日不止,緊急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求診,發現肝指數暴增21倍,同時出現黃疸症狀,確診猛爆性肝炎,醫師共使用3種抗生素才將病況穩定,經住院治療10天後已出院休養。屏基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林群峰表示,潘男本身並無慢性病史,是在一次與朋友餐敘中,同桌友人突然道出「好東西要與好朋友分享」,接著拿出鱉血讓眾人生飲,飲宴之後,友人紛紛傳出腹瀉狀況,經自行服藥後,只剩他不見好轉,於是前往急診就醫。原以為只是感染性腸炎,但經過抽血及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潘男肝發炎指數高達836u/l,比正常值13至39u/l、足足多出21倍;黃疸指數也上升到6.4mg/dl(正常0.35至1mg/dl),連胰臟及腸道都在急性發炎狀態,經會診感染科醫師,使用多種抗生素才將病況穩定。林群峰指出,猛爆性肝炎會造成肝臟內肝細胞大量死亡,對患者肝功能造成急速傷害,嚴重影響到肝臟排毒、代謝等功能,若未能及時就醫治療,會在短時間內造成肝臟衰竭,嚴重恐需換肝,並造成死亡。屏基中醫科主治醫師許家祥表示,在中醫來說鱉屬涼補,鱉血有滋陰清熱、活血通絡功效,但中醫使用動物血會經過消毒殺菌處理,不會直接飲用。林群峰也強調,坊間不少偏方都標榜強身健體,或提升性功能,但生飲動物血恐吞下大量寄生蟲,其實並不建議,且在西醫並無相關記載;還是希望食物入口必須經過殺菌處理,不建議生食,畢竟吃下寄生蟲、細菌風險太高反而會傷身,到鬼門關前走一遭實在不划算。
3歲女童患神秘肝炎「狂吐後眼發黃」 急速惡化昏迷…父急換肝救女
「疫」波未平「疫」波又起!歐美等國最近通報出現近百宗兒童染上神秘肝炎,甚至有部分案例有生命危險,必須立刻進行換肝手術;據了解,目前歐美國家已經出現至少169例病例,其中有1人死亡、17人需要換肝,英國甚至出現一名年僅3歲女童病例,起初是母親發現她出現黃疸病症,將其送醫後病情迅速於1個月內惡化,最後昏迷失去意識,幸好醫院緊急將父親的肝臟移植到女童體內,才將她從鬼門關前搶救回來。綜合外媒報導,神秘肝炎起初被發現於英國北部蘇格蘭,4月初發現10起重症急性肝炎報告,患者都是10歲以下兒童,而後短短幾天內,英國境內病例數飆升,丹麥、愛爾蘭、西班牙甚至美國等國家也紛紛出現病例。根據《鏡報》報導,英國肯特郡3歲女童蘿拉蘿絲(Lola-Rose Raine)日前出現嘔吐症狀時,父母親還以為是腸胃問題,沒想到3月13日其母親就發現女兒眼睛變黃。蘿拉蘿絲緊急住進肯特郡的達倫特谷醫院,沒想到幾天後她就被發現肝臟衰竭症狀,轉到倫敦國王學院醫院專科病房後,她被診斷出肝炎;起初醫師認為肝炎是由於腺病毒引起,並為她注射專門藥物,沒想到2天後病情繼續惡化。由於蘿拉蘿絲的肝臟無法有效將氨排出體外,使得毒素攻擊大腦,導致她的大腦腫脹,醫師緊急將她列入捐肝名單,其父母都願意立刻捐肝。看著受苦的女兒,父親表示在等待肝臟匹配結果過程,讓他痛不欲生「就像有人把手伸進你的胸膛,撕碎你的心臟」,幸好最後父親與蘿拉蘿絲的肝臟匹配,醫師緊急進行換肝手術,父親捐出左邊肝臟。幸好,在經過手術後蘿拉蘿絲回復順利,黃疸消退、血液指數快速恢復正常,經過約1個月的治療後,本週終於可以出院,不過她接下來的人生都必須吃藥對抗排斥反應。報導指出,目前英國已經有約114例類似病例,專家警告,由於許多病症還沒被注意到,因此這些個案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根據英國衛生安全局表示,大多數患病的兒童都在5歲以下,病情始於腹瀉,接著出現黃疸病症;不過倫敦帝國學院肝科醫師泰勒─羅賓森(SimonTaylor-Robinson)也表示,99%情況下,肝臟都可以再生,只有極少數案例需要移植或死亡,家長不需太過恐慌。
赤腳下田救葡萄!老翁連續高燒「2天0尿液」 醫曝驚悚病因:3天就會死
農業社會中,常常會看到農民赤腳下田工作的景象,然而此舉其實暗藏危險,甚至可能致命。腎臟科醫師陳俊宇近日在節目中透露,有位70多歲的阿伯在田裡耕作後,突然上吐下瀉,且連2天無法排尿,嚇得趕緊就醫;經過抽血檢查,患者被診斷出急性肝衰竭合併急性腎衰竭,所幸及時抓出病因,否則3天就可能喪命。陳俊宇日前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收治個案,該名患者年約70多歲,當時連續3天高燒38度,期間曾到診所看診,但病況未見改善,返家後開始出現意識模糊、臉色蠟黃等症狀,且一連2天「一滴小便都沒有」,嚇得家人趕緊帶他到大醫院掛急診;經過抽血檢查,醫生發現患者黃疸值達15,已是肝臟衰竭狀態。(圖/翻攝自YouTube/醫師好辣)醫生表示,因為抽血培養沒有結果,查看病史後懷疑有感染可能,詢問生活史後得知,患者發病前曾為了搶救辛苦栽種的葡萄,不顧田裡已經淹大水,便赤腳踏入田中,加上老翁的腳上布滿小傷口,雖然沒有紅腫或化膿,但細菌仍可能趁虛而入,於是他趕緊加驗「鉤端螺旋體」,終於找出病因。陳俊宇提到,「鉤端螺旋體」容易出現在淹水的地方,一旦引發感染,就可能併發急性肝腎衰竭,嚴重情況下3天就會致命;醫生補充,由於老翁患有糖尿病,可能腳上有傷口而不自知,當碰到細菌感染,必須對症下藥立即給予抗生素治療,如果無法找出病因,就算注射升壓劑、插管,甚至是洗腎也救不回來。
每隔3hrs「吞一把止痛藥」!婦女4個月後急送醫…昏迷11天喪命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健保署近來公布2019年10大燒錢疾病,以慢性腎臟疾病再度居首,有些止痛藥標榜不含類固醇,但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止痛藥反而傷腎,我國光是去年就增加了9萬多名洗腎患者。日前英國一名婦女因長期服用止痛藥,肝臟不堪負荷,最終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根據《太陽報》報導,居住在英國赫爾(Hull)的婦女路伊絲沃勒(Louise Waller),育有2名小孩,不過她因家庭問題長期酗酒,且患有憂鬱症及焦慮症,生前接受過心理治療,之後又因結腸炎及痔瘡引發身體不適,伴侶透露,路伊絲沃勒每隔3個小時就會大把服用含有止痛成分的藥物。4個月過後,路伊絲沃勒於去年9月因肝臟衰竭送醫急救,不過她的病況持續惡化,最終因敗血症誘發多重器官衰竭,陷入昏迷11天後身亡,於2019年9月22日離世。近日路伊絲沃勒的驗屍報告出爐,她因酗酒不符格肝臟移植資格,而「服用過量藥物」才是導致她喪命的最大因素。
才剛治好心臟衰竭 她亂吃不明神藥…「2器官全壞掉」死亡
亂吃來路不明的藥,當心連命都被吃掉!一名43歲熟女,過去曾有過嚴重的心臟衰竭病史,在遍尋醫師,透過正確的藥物治療與飲食運動調整控制後,好不容易心臟功能改善了,但卻因為亂吃來路不明的「神藥」強身,導致體內「鎘」金屬含量超標4倍,吃藥吃到肝臟和腎臟功能出現問題,最後撒手人寰。收治該病例的心臟科醫師劉中平在臉書發文表示,這名心臟衰竭患者曾經是他的驕傲,因為該患者曾在台大醫院找過名醫治療,但一直未改善;後來經由介紹而來,他把患者的藥物調整後,又鼓勵調整自己的飲食與運動,讓原本心臟收縮分率從只有33%,一年之後提升到50%,後來追蹤了三年,狀況一直很穩定。後來患者某天突然因為喘得很嚴重進急診,一檢查發現,兩邊肺部都積水,不只心臟出問題,連肝臟和腎臟功能都突然下降許多。後來一問才知道,患者雖然都有回診拿藥,但私自停藥一個月,改吃傳銷公司號稱「對心臟很好」的健康食品,結果檢查發現,患者體內的「鎘」金屬含量,已經超過標準的4倍。劉中平提到,經過全力搶救,患者仍在住院一個月後,因為肝臟衰竭昏迷死亡。他提醒,有心臟或慢性疾病患者,切勿亂吃來路不明的保健食品或藥品,遵守正規醫療診斷,才不會傷身甚至喪命。
肝衰竭治不好...5歲兒淚求「別救了」 絕望悲吐:媽不要哭,我們回家
大陸5歲男童王啟銘被診斷肝臟衰竭,接受了父親的肝臟後,又患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再度接受父親的骨隨,沒想到又出現排斥等狀況,情況相當不樂觀。王啟銘沮喪地說,「媽媽我們回家吧!再生一個寶寶就不用天天哭了。」令大家相當心疼。綜合陸媒報導,住在河北保定的5歲男童王啟銘年初突然全身發黃,經診斷後是肝臟衰竭;他的父親愛子心切,馬上捐出他的肝臟,原以為一切都會變好,沒想到兒子居然開始連續發高燒,身上還長滿皮疹,檢查後發現兒子確診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死亡率相當高。母親相當不捨。父母拚命工作,希望孩子能夠痊癒。醫生透露,先前沒有肝臟移植後,又骨髓移植的案例,沒有把握是否能成功;而由於王啟銘的肝臟來自父親,為了術後不出現肝臟的排異,因此再度使用父親的骨隨。只是沒想到手術後,王啟銘又出現排異,不但口腔、嘴唇潰爛,連皮膚都變得髒髒黑黑的,肚子甚至天天疼痛,大便出血十幾次。看著父母、醫護人員為他的病情擔心奔波,王啟銘絕望向母親說,「媽媽我們回家吧,今年我們回家過年好嗎,花太多錢了,妳再生一個寶寶就不用天天哭了。」病房內的人聽完全淚崩。儘管治療費用超過200萬元(約新台幣860萬元),王啟銘的父母仍然不放棄,拚命工作為孩子賺取醫藥費。醫生表示,男童的狀況比一般人嚴重,但並非沒有痊癒的希望,只是治療時間比較長。
老翁與愛犬玩樂突發高燒 16天後全身壞死離世
現在許多人在家中都會養狗,不過有人卻因為此事而賠上性命。德國有位63歲老翁,被愛犬舔過後引發身體不適,不但連發3天的高燒,之後就醫還被診出敗血症,住院16天後不幸去世。據《每日郵報》報導,這位老翁原本身體十分健康,有天被家中愛犬舔過後,出現呼吸困難與發41度的高溫,3天後才認為需要送醫急救,沒想到卻被診斷出敗血現象,被確診罹患「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Capnocytophaga canimorsus)」。老翁被立刻送到重症病房救治,病情仍持續惡化,不但全身出現紅腫與皮疹,還出現腿部瘀青、神經痛的問題,之後引發老翁的腎臟與肝臟衰竭,皮膚也產生潰爛,心臟也驟停數次,最終老翁住院2周後,便隨著肺炎等症狀一同去世。老翁被家中的愛犬舔過後,不幸身亡。(圖/擷取自每日郵報)醫生說明,犬咬二氧化碳嗜纖維菌是種位於貓狗正常牙齦菌群中的共生菌,若被免疫力不佳的人與貓狗接觸後,會讓引發嚴重疾病,即便沒有開放性傷口也有可能發病。症狀通常在接觸1至8天內發作,雖然可用抗生素治癒,但死亡機率仍高達30%。
10年內取代B肝 C肝作亂威脅75萬人
隨著台灣實施B肝疫苗施打後,近幾年C型肝炎開始竄起,目前估計全台約有七十五萬人飽受C肝之苦,其中有五十五萬人處於慢性C肝的威脅。所幸C肝可以「根治」,但統計顯示,竟有近一半的C肝患者渾然不知自己已經「中標」!醫師特別呼籲,C肝同樣會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罹癌三部曲,一定要主動篩檢與治療,才能真正與C肝分手。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肝癌是台灣的國病!」的確,台灣早年B肝盛行,肝癌人數居高不下,幸好政府在一九八四年實施疫苗施打後,B肝患者大幅減少。只是,近幾年C肝來勢洶洶,而且患者愈來愈多,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過去二十年來的研究發現「台灣是C型肝炎高盛行區」! 抗毒挑戰 就診率太低「國內肝癌病患中,有三○%是C肝患者,比起B肝,很多人對於C肝認識不足!未來十年C肝將會取代B肝,成為國人肝病的主要威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指出。楊培銘表示,急性C肝病毒感染後,約有五至八成的患者,無法在六個月內清除病毒,漸漸演變為慢性C肝。罹患慢性C肝後的二十到三十年,約有五%到二○%會變成肝硬化,而這些肝硬化患者中,高達三成會在十年內演變成肝臟衰竭,甚至每年有一%到四%會產生肝細胞癌。根據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所進行的調查,「就診率低」是C肝防治最需要克服的挑戰。楊培銘說,大約只有五成C肝患者知道自己罹病,且其中僅有一半的人會去看診,「有持續接受治療的大約只占百分之十五。」血液傳染 盛行率低估在台灣,C肝存在很明顯的南北差異。長期在南部關注肝病的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余明隆表示,過去台灣對於C肝的研究並不多,調查範圍多集中在北部與都市,以為盛行率僅○˙九%至一%。實際上全台盛行率平均應為三˙二三%,西南沿海地區為五%,部分偏遠鄉鎮則高達一○%以上。高醫大副校長余明隆表示,C肝存在很明顯的南北差異,在南部偏鄉尤其盛行。(圖/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提供) 余明隆回憶,當年一名高醫同仁隨口向他提起,有許多台南將軍鄉(已改制為將軍區)的鄰居親友沒有罹患B肝,也很少喝酒,卻因為罹患肝癌過世,「我們聽了覺得事有蹊蹺,一九九三年高醫組成醫療團隊到當地篩檢七百名居民,發現C肝盛行率高達六成,當下還不敢發表,反覆驗證後才證實,這數字可說是全世界第一高。」由於C肝是經由血液傳染,因此包括不安全性行為、以不潔針具刺青或穿耳洞、共用針頭或牙刷、刮鬍刀、刮痧板等器具,都是造成感染C肝的重要關鍵。穿舌環或紋眉等可能見血的行為,都可能因共用器具感染C肝。(圖/肝基會提供) 除了會引起肝癌三部曲,C肝還會帶來慢性疲倦和肝外病變(包括神經、心血管、皮膚、免疫系統、內分泌等病變)。歐洲肝病研究學會研究發現,C肝患者不只罹患肝癌風險高,其他癌症風險也會增加;另有研究指出,C肝患者不只罹患糖尿病機率大,嚴重度也較高。遵守醫囑 有機會痊癒雖然C肝影響範圍大,所幸這幾年的醫藥發展已能明顯打擊C肝,特別是在二○一二年首款新藥上市後,讓原本棘手的C肝治療可以進入「治癒」階段。楊培銘解釋,C肝是RNA病毒,只存在細胞質裡,所以比較容易控制,靠著藥物就能發揮作用,「反觀B肝病毒是DNA病毒,會進入細胞核及染色體,藥物不易控制,只能把病毒量壓下,難以消滅。」楊培銘說,傳統以長效型干擾素加雷巴威林治療C肝,但療程較長,副作用較大。新的口服藥具有治癒率高、副作用小且少、療程短(八周到十二周)等優勢,目前台灣已有九種C肝藥物可使用。超音波掃描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檢查。(圖/肝基會提供) 「藥物的治癒率是最讓人感到振奮的,一般來說都有九成五以上,而且如果有定時回診、沒有提早停藥,治癒率更可高達九成九。」楊培銘進一步指出,因為藥物的有效性,衛福部也訂出了二○二五年根除台灣C肝的旗艦型計畫;不過,即使藥物這麼有效,目前還是碰到一些治療的瓶頸,包括像是病人病識感低、不主動篩檢、就醫不方便等等。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強調,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可以瓦解C肝威脅。 楊培銘最後提醒,C肝是經由血液傳染,目前尚無疫苗可以使用。C肝盛行區的高危險群,三十歲以上要接受一次C肝篩檢;若為一般民眾,四十五歲以上也應每兩、三年接受一次C肝篩檢,「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就一定可以瓦解C肝的威脅。」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79期《周刊王》和2165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旺透價39元」,2019/08/14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C肝來襲1】未來10年成肝病主流 75萬人拉警報
隨著台灣實施B肝疫苗施打後,近幾年C型肝炎開始竄起,目前估計全台約有七十五萬人飽受C肝之苦,其中有五十五萬人處於慢性C肝的威脅。所幸C肝可以「根治」,但統計顯示,竟有近一半的C肝患者渾然不知自己已經「中標」!醫師特別呼籲,C肝同樣會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罹癌三部曲,一定要主動篩檢與治療,才能真正與C肝分手。大家一定聽說過一句話:肝癌是台灣的國病!的確,台灣因為B型肝炎盛行,在90年代前,肝癌人數居高不下;但是隨著政府在民國73年實施疫苗施打之後,罹患B肝人數大幅減少;但近幾年C型肝炎人數有上升趨勢,而且來勢洶洶。「國內肝癌病患中,有30%是C肝患者,比起B肝,很多人對於C肝認識不足!未來10年C肝將會取代B肝,成為國人肝病的主要威脅!」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楊培銘這麼說。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教授強調,主動篩檢、積極就醫、早期治療可以瓦解C肝威脅。(圖/肝基會提供)楊培銘指出,急性C型肝炎病毒感染後,約5-8成患者無法在6個月內清除病毒,演變為慢性C型肝炎。慢性C型肝炎感染後20到30年,約有5%到20%會變成肝硬化,而這些肝硬化患者中,高達3成會在10年內演變成肝臟衰竭,甚至每年有1%到4%會發生肝細胞癌。超音波掃描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檢查。(圖/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提供)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80期《周刊王》和2166期《時報周刊》。《周刊王》與《時報周刊》聯姻,一套雙雜誌僅需「旺透價39元」,2019/08/21起全省4大超商、全聯及美廉社強勢上架。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請點讚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