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轉移
」 乳癌男友睡著會飄屍臭味!妹子求助「醒著很正常」 過來人揭可能原因
近日一名女網友發文求助,稱男友在睡覺時會散發出類似「老鼠屍體」般的異味,讓她苦惱不已,沒想到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勸導她快帶男友去就醫。該名女網友在Dcard以「男友睡覺就會有屍臭味(他是活人)」發文求助,表示男友平常醒著的時候就很正常,但只要他開始睡覺,「他的嘴巴跟呼吸就會開始散發超級噁心的屍臭味,完全是那種老鼠死掉的屍臭,而且離一段距離都能聞到」。原PO也表示,男友平時有在刷牙,口腔清潔也沒問題,平常嘴巴也沒什麼味道,這異常現象讓她感到困惑不已,也影響了她的睡眠,「我完全搞不懂到底為啥他睡著就會變很臭,臭到會害我被他臭醒」,且夜間牙膏跟漱口水都用過了,都沒什麼效果,「他連呼吸都會飄散臭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先去耳鼻喉科求診,可能是扁桃腺結石」、「應該是肝腎有問題,或癌症前兆 盡快去檢查,沒在開玩笑,或是他牙齒不好、牙周病、沒洗牙過,過敏鼻塞用嘴巴呼吸也會」、「消化道有問題+嘴巴乾燥,可能身體不太好,可以中醫調理看看」、「我也覺得是肝病,之前家人癌症肝轉移的時候說話也沒什麼味道,但睡覺呼氣時就有很明顯的異味,建議到醫學中心檢查一下,畢竟我們都不是醫生沒辦法給出很精確的判斷」。也有過來人分享經驗,「爸當年也是鼻咽癌,一樣會有肉腐爛的臭味」、「鼻竇炎病患也會有這種問題」、「如果在睡覺後會很臭,滿高機率是胃的問題,我之前也會有嚴重的口臭,但不是來自牙齒而是胃,我發現只要吃完東西馬上躺著睡覺隔天就會非常臭,後來我不吃宵夜就睡覺有明顯改善,看看是否有在睡前吃宵夜後躺著睡的習慣造成」。
停經前乳癌病患有福了!健保放寬給付CDK4/6抑制劑
從事業務工作多年、今年四十歲的王小姐某天洗澡時,發現左側乳房有一顆摸來很硬、形狀不規則的突起物,經醫師診斷為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第四期,且已出現肝轉移,所幸健保署自今(113)年元旦起放寬給付標準,讓停經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也能在不化療的情況下接受標靶治療 。透過停經針搭配CDK4/6抑制劑治療至今三個月,工作之餘還能照顧兩名年幼的孩子,讓本來很擔心治療後會有嚴重副作用、無法維持生活狀態的王小姐鬆了一口氣!乳癌復發率高,最常出現遠端器官轉移乳癌為國內女性健康一大威脅,其中臨床上以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的乳癌患者占比70%為最大宗, 即使此類患者的治療成效與狀況預後較佳,仍具復發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乳癌團隊負責人劉良智醫師表示,乳癌復發後,包含局部(包括胸壁、腋下、鎖骨上淋巴腺)復發,以及骨骼、肺、肝、腦等遠處轉移 ,而針對停經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轉移性乳癌患者,現有治療除了手術、化學治療、免疫與標靶治療外,近年來也發展出便利性高的口服標靶藥物,能更精準的對抗腫瘤,讓病患能延緩疾病惡化,且維持良好生活品質。搭配停經針使用,口服標靶也有健保給付劉良智醫師指出,目前荷爾蒙陽性HER2陰性乳癌轉移後的第一線治療為抑荷爾蒙的內分泌療法,加上CDK4/6抑制劑,透過抑制細胞的分裂週期來阻止癌細胞的分裂複製、延緩荷爾蒙抗藥性的出現。以往停經前乳癌病患須接受卵巢切除才能申請健保給付的CDK4/6抑制劑,否則便須自費負擔CDK4/6抑制劑的藥物治療,不少患者常因此改採傳統化療,好在此情況自今(113)年元旦起改變,停經前患者發生遠端轉移後,可以在併用停經針的情況下,申請CDK4/6抑制劑健保給付 ,讓癌友不必因為經濟考量而犧牲治療。副作用小、治療成效佳,口服標靶藥物這樣挑藥物選擇上,台灣核准上市的CDK4/6抑制劑皆經由全球性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可以延長疾病無惡化存活期,因此除了療效外,劉良智醫師補充,病患能否每日按醫囑服藥是穩定病情的重點之一。若是遇到病患年紀較大、或合併多重疾病使用多種藥物時,選擇能降低病患服藥負擔、增加服藥順從性的藥物,也是醫師評估的重點之一。除此之外,劉良智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普遍會從副作用來挑選適合病患的藥物。CDK4/6抑制劑的副作用方面以白血球低下等血液相關副作用最為常見,還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心毒性及腸胃道的副作用,治療期間除了要定期抽血監測血球外,也要監測肝臟與心臟數值,一旦發現數值超標須立即停藥,並考慮更換另外一種CDK4/6抑制劑或調整劑量。 儘管上述狀況都是可逆的,只要停止服藥就能恢復正常,但病患年紀以及是否合併多種疾病,仍是醫師評估的重點。劉良智醫師提醒,臨床上,醫師普遍會從副作用來挑選適合病患的藥物,建議肝功能較差、有慢性肝炎等肝臟相關疾病家族史、高血脂(脂肪肝)、心臟共病或家族史者,應主動告知並與醫師討論,共同擬定最合適的治療策略。
男子照三餐吃「這美食」多年 一照才發現胃癌晚期還肝轉移
大陸寧波市一名40歲的男子平常愛吃鹹菜、醃製品,還有抽菸、喝酒等習慣,而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胃痛症狀日益嚴重,只好到藥局買胃藥自行治療,沒想到的是,胃疾不但沒有改善,還讓他痛得吃不下飯,緊急到醫院求診才發現,他的胃裡有個直徑5公分的腫瘤,並被化驗為胃癌晚期,還有肝轉移的現象。綜合陸媒報導,40歲的劉姓男子以種田為生,喜好將田裡的蘿蔔、芥菜製成醃製品,每天連3餐享用,但在某天開始,他時常於飯後感到胃部不適,而他也只是把這個症狀視為消化不良,想著自己也還年輕便不以為意,繼續正常生活。幾年過去,他的胃口越來越差,餐後更會痛得整夜睡不著,無奈之下才至胃腸科就醫。經過胃鏡檢查,劉男的胃部有1個直徑5公分的胃癌晚期腫瘤,還有往肝臟轉移的狀況,而他也接受了4個療程的化療,胃部腫瘤成功縮小80%,肝轉移也消失,最後又額外接受了胃癌根治手術,結束了所有治療。如今,在術後5年,劉男已經戒菸戒酒,也不再吃以前最愛的鹹菜,還會苦口婆心叮嚀鄰居「要以我為戒,別再這麼吃了」。對此,當初接診劉男的胃腸科醫師虞偉明也提醒,醃製食品中含有許多亞硝酸鹽,長期食用會刺激胃黏膜,使其功能紊亂、充血、水腫甚至糜爛,增加胃黏膜癌變的機會,而由於早期胃癌沒有明顯症狀,消化道腫瘤患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定期檢查、早診斷、早治療才是提高生存率的致勝關鍵。
45歲婦膽道雙癌纏身 「免疫合併化療」協力對抗病魔
【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一位45歲林小姐原本被診斷為乳癌肝轉移,經由肝臟切片檢測,竟揪出是「肝內膽管癌合併乳癌」,治療相當棘手!中山附醫一般外科主任彭正明醫師說明,膽道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切除、化療、免疫療法等,林小姐歷經切除腫瘤與多種化療,2年後仍然復發,後來針對膽道癌透過免疫治療合併化療,將淋巴侵犯程度和腫瘤雙雙縮小,至今沒被病魔打倒,持續穩定追蹤中。「隱藏版癌王」三大類別 症狀潛藏難揪出台灣每年新增逾2千名膽道癌患者,近年國人因飲食西化、人口老化、接觸工廠化學藥劑等因素,導致發生率逐年攀升。名人如資深歌手美黛、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之子辜啟允、前駐泰國代表李應元等都因此逝世。膽道癌有以下3種主要類別,早期症狀不明顯,如消化不良、腹部悶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易與腸胃道問題混淆。多數病友等到出現黃疸、全身搔癢、尿液變深或是糞便變白等明顯症狀才就醫檢查,導致國內有60-70%患者確診時已是3、4期甚至末期。膽囊癌肝外膽管癌肝內膽管癌可手術切除:傳統腹腔鏡與新式微創手術手術切除病灶是治療膽道癌最有效的根除方法,然而因確診時多是晚期,腫瘤不易清除,僅約2成患者適用手術治療。彭正明醫師表示,外科手術包括傳統腹腔鏡與新式達文西微創手術,部位分為肝外與肝內,「肝外膽管癌」手術如同高難度的胰臟癌「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須切掉膽囊、膽道等部位再重建;「肝內膽管癌」則因癌細胞生長在肝臟裡面,需切除部分肝臟,好在台灣肝臟手術技術在全球首屈一指,病友不用過度擔心。若病友適合進行手術,可與執刀醫師討論是否有健保給付、住院天數並留意併發症,術後也應注意膽漏、出血等狀況。另即使切除部分肝臟,仍有復發風險,建議輔以化療、免疫、放療、標靶等輔助治療,合併治療效果較佳。不可手術切除:免疫合併化療加乘效果佳膽道癌惡性度高,臨床統計約8成無法開刀,如膽囊癌、肝內膽管癌出現淋巴結侵犯至肝臟或臨近器官、合併腹水等狀況,或是肝外膽管癌腫瘤生長位置不佳等狀況,皆不適合動手術。晚期膽道癌治療方式以全身系統性化學治療為主,然而化療成效有限,患者存活期僅約10個月。好在現今醫療蓬勃發展,根據最新第三期跨國大型臨床試驗證實,化學治療合併使用上免疫治療能夠提升治療成效,並且晚期膽道癌透過基因檢測也有一些新的標靶藥物能夠使用,在免疫治療和精準醫療的雙重進步下,可顯著降低死亡風險。不過免疫治療還是有可能引起一些免疫反應相關的副作用,常見的例如皮膚癢、腹瀉、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等,也鼓勵民眾在接受免疫治療的過程中留意自身的身體狀況,積極的和醫療人員討論,臨床醫師也會定期監測療效和副作用,以保障病人的用藥安全。彭正明醫師說明,以目前的臨床證據來看,使用免疫藥物合併化療的患者的存活期能夠優於過去的化學治療,他也期待及早爭取到健保給付,給予病友更多希望。雖然膽道癌患者大多不適合動手術,但彭正明醫師呼籲,現今已有免疫合併化療,有助延長存活期,除了醫療團隊同心協力治療,患者也積極追蹤回報,若是淋巴侵犯和腫瘤縮小,「有望走向手術治療,持續追蹤加上術後輔助治療,目標和膽道癌說BYE BYE。」
【致命胰臟癌2】患者男比女多2倍 烏龍茶尿要警覺
隨著人口老化、飲食西化,近幾年胰臟癌有逐年增加的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5年有2202人被診斷為胰臟癌,1996人死於胰臟癌,位居男性10大癌症死因第8位、女性第5位。在美國,胰臟癌位居10大癌症死因第4位,預估2020年將躍升至第2位,目前國內胰臟癌的發生在40~70歲之間,男性患者比女性多了1.5~2倍。胰臟癌的症狀相當多樣,根據癌症希望基金會官網資料顯示,中山醫學大學達文西微創手術中心彭正明主任表示,胰臟分為三部分,根據臨床經驗有60%腫瘤所在位置為胰臟頭部,常造成膽管堵塞而發生黃疸、眼睛及皮膚變色發黃,或是尿液顏色變深,類似烏龍茶一般。更有突然血糖不穩定的現象,患者也比較能有所警覺。在經過醫師確診後,首先會先放置支架疏通膽管減輕症狀,之後再做癌症治療的處置。而體部與尾部的腫瘤,初期僅會感到疲勞,患者不易察覺,等到晚期腫瘤變大壓迫周邊,患者才會有背部、腹部疼痛,以及體重快速減輕的現象。胰臟癌需以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才能確診,彭正明醫師說明,治療會依照腫瘤侵犯程度來決定,如果腫瘤侵犯範圍不大,沒有侵犯到腸繫膜、膽道、血管或肝轉移等,即可先以手術切除,爭取時間;若腫瘤已轉移或範圍較大,建議先做化學治療合併放療,採降階方式,先把腫瘤縮小至可開刀範圍再切除,來提升存活率。胰臟癌也是高度惡性危險的疾病,故採用手術治療是目前最佳選擇,手術方面,過去胰頭腫瘤採用十二指腸切除術,又稱惠普式手術,手術時間約四小時,現在已有達文西微創手術方式,傷口比傳統小,也比較好照顧。體部及尾部的腫瘤會以局部切除加上淋巴廓清為主,若有必要,也會將脾臟切除,有些患者會擔心脾臟切除後免疫力會下降,但其實不用太擔心,將癌細胞清除乾淨才是最重要的。
悲觀又副作用強 乳癌患者寧死不治療
資料顯示,台灣50歲以下診斷出乳癌比例約為34.4%,相當於每三位乳癌患者就有一位是停經前的年輕乳癌患者,遠高於美國的19%,其中又有5.2%的女性處於乳癌第四期,即晚期乳癌或稱轉移性乳癌。乳癌對女性的威脅甚鉅,尤其是停經前乳癌婦女,往往擔心治療所帶來的疲憊與不適症狀,影響生活品質、家庭或是工作等等,因此遲遲不願面對疾病。然而,若停經前乳癌婦女延宕療程,惡化速度將更甚於更年期乳癌患者。一名45歲單身婦女,三年前得知自己罹患乳癌,卻因為無法面對化學治療可能造成的不適症狀,以及化學治療可能伴隨的牙齒毀損之副作用,而拒絕進行化學治療。果然,三年後出現癌細胞骨頭以及肝轉移的現象;可惜的是,比起忍受治療帶來的痛苦,她反而更坦然接受死亡的到來。台灣乳房醫學會秘書長陳芳銘指出,停經前女性正處人生與事業的巔峰,得知罹病噩耗時總千頭萬緒,煩惱無法陪伴孩子成長、擔憂工作無法繼續等,面對這些困難,使得停經前乳癌女性在心境上轉趨悲觀。台灣乳房醫學會曾令民理事長表示,停經前乳癌女性相較於年長女性,更容易診斷出嚴重的腫瘤型態以及淋巴結轉移,過去治療晚期乳癌的副作用,如化療後的嚴重病態感,容易使患者對生活感到消極無力,因而拒絕療程,又或是乳癌患者中的最大群族「荷爾蒙受體為陽性」的患者須持續使用荷爾蒙治療,在停經前晚期乳癌甚至得摘除卵巢。所幸今(108)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度會議中為停經前晚期乳癌患者捎來福音,CDK4/6抑制劑搭配停經針以及荷爾蒙藥物,能大幅延長晚期乳癌病患存活時間、延緩進入化療的時間,也降低近3成死亡率 2 ,且副作用低,不僅省下施打化療時必須常跑醫院並忍受嚴重副作用的負擔,還能夠保有原來的生活品質。另外,停經針可暫時性抑制卵巢功能,相比於卵巢全切除,兩者不僅治療效果相當,停經針的使用更可以避免病患產生身體殘缺感與立即停經的不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