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頭
」 骨質疏鬆8旬嬤跌倒「雙腿骨折2次」! 1治療順利恢復重拾園藝生活
年長者跌倒骨折不僅影響生活品質,更可能危及性命。根據醫學統計,髖部骨折的年長者若未及時獲得適當治療,一年內死亡率高達20%。在半年內兩度髖關節骨折後,透過先進手術技術重獲行動力,繼續享受退休生活,並提醒民眾重視骨折預防的重要性。及時治療助康復 專業手術效果佳一名87歲陳姓婦人平日熱愛園藝,在自家後院打理花草是她最大的生活樂趣;有天在修剪花草時不慎滑倒,造成右側髖關節股骨骨折。所幸在臺中醫院醫療團隊及時救治下,接受「正前開髖關節半置換手術」合併防感染骨水泥治療,術後恢復良好,隔天即可下床活動。豈料11月初,陳婦在與友人聊天時再度跌倒,這次是左側髖關節股骨頭骨折。雖然年事已高且半年內連續兩側骨折,但透過相同的手術方式,陳婦依然順利康復,重拾她摯愛的園藝生活。預防勝於治療 正確保健避免骨折臺中醫院周育名醫師強調,髖部骨折的後果不容輕忽,除了高死亡率外,更有50%以上的患者可能從此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他解釋,35歲是人體骨質密度的高峰期,之後就會逐漸下降,其中女性因更年期荷爾蒙改變,骨質流失速度特別快。為預防骨折,建議民眾應從日常生活做起:攝取足夠鈣質、維生素D,適度進行負重運動,並留意居家環境安全。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 降低骨折風險特別是65歲以上女性及70歲以上男性,更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測(BMD)。若檢測發現已有骨質疏鬆情形,可考慮接受針劑治療,目前健保對部分脊椎或髖關節骨折合併嚴重骨鬆的患者也有條件給付,及早預防、及時治療,才能降低骨折風險,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體育老師「早發性髖關節炎」疼痛不堪! 微創手術助重回球場
47歲許先生是一位國中體育老師,近3年來右邊的髖關節越來越痛,越來越覺得力不從心,每天上班都得吃止痛藥。到住家附近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右側髖關節發育不良造成的早發性髖關節炎,就醫進行微創正前開人工髖關節手術,經過2個月的肌力訓練,現在又回到籃球場上奔馳。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者 以這2狀況居多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說明,退化性髖關節炎的病人大多在70歲左右因為軟骨嚴重磨損而接受手術。在台灣大約50-60歲左右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手術的病人,以股骨頭缺血壞死(飲酒過量或大量使用類固醇導致)和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為主。例如許先生就是因為髖關節發育不良,再加上從小就接受籃球訓練和比賽,長時間下來最終造成髖臼關節的嚴重關節炎,因此還不到50歲就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恢復時間長、易出現併發症黃贊文部長指出,由於許先生是體育老師,除了改善髖關節的疼痛之外,對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功能需求高,需要切開肌肉的傳統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會讓已萎縮的肌肉復原更加困難,不但復原時間變長,在籃球運動中也容易有脫臼風險,重建穩定的髖關節也可能導致長短腳的情況。因此,微創正前開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對許先生來說是比較適合的手術方式。此外,針對許先生發育不良的髖關節與不到50歲年紀,醫療團隊建議使用3D列印的鈦金屬髖臼杯來促進與骨頭的癒合,使用維他命E墊片加上巨型陶瓷股骨頭,為許先生打造一個穩固又耐用的人工髖關節。微創搭配怡樂適療程 恢復快、降低併發症黃贊文部長建議,近年來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量不只增加,而且年齡層有降低趨勢。在醫療技術的進步下,治療患者需要傾聽病患的需求,提供個人化的完整治療方案。目前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在微創手術技術搭配「怡樂適(ERAS)手術快速恢復療程」,不僅讓病人恢復快、降低術後併發症風險,也大幅縮短住院時間,98%的病人在手術後24小時內可以下床活動,48小時內即可出院。黃贊文部長提醒,如果有長期關節疼痛、保守治療無效,應該及早尋求專業骨科醫師的意見,進一步檢查與治療,開心地享受健康人生。
他屁股疼痛竟是「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醫曝危險因子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47歲阿茂工作需交際應酬,從22歲起幾乎天天飲酒,一個多月前覺得自己右邊屁股處疼痛,起初不以為意,但過了3週感覺越來越痛,甚至走路都走不穩,趕緊到骨科就診,經醫師以X光檢查發現股骨頭明顯塌陷,診斷罹患「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常見青壯年關節病變臺中榮總嘉義分院骨科卓依誠醫師說明,「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AVNFH )好發於30至50歲,是青壯年最常見的髖關節病變疾病之一,多數專家認為此疾病是因先天遺傳、後天代謝及血管損傷、骨內壓升高、機械應力等影響血液供應的綜合性結果。病程早期多無症狀 關節痛、跛行才就醫大部分患者在病程早期沒有症狀,通常是在幾個月或幾年後,股骨頭壞死區域充血或出血,形成反應性血管,但血液供應因遺傳或代謝持續受到損害,使反應性血管無法順利生成,最後造成骨小樑變薄或股骨頭塌陷,出現關節疼痛、鼠蹊部痠痛或輕微跛行等症狀時,病患才意識到需要就醫。關節塌陷或壞死 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卓依誠醫師說到,此疾病經影像學檢查可分為三期,第一期為X光正常,但在電腦斷層上發現異常;第二期為X光片發現輕微異常;第三期為X光或電腦斷層發現軟骨下骨折、部分壞死性骨折或股骨頭變平塌陷。第一期及第二期的治療,通常使用支持性療法,如使用輔具行走以降低關節負擔,適當緩解疼痛,並避免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免惡化病情;在一、二期病程,為保留原生關節可選擇「核心減壓手術」(Core decompression),在股骨頭鑽孔讓壞死可建立一個長出新血管的管道。第三期的病患,可先使用部分骨頭切除手術,重新分配壓力,避免壞死區域塌陷;但若關節已塌陷或已明顯壞死且骨折,則需進行全髖關節置換手術。當心3大危險因子 髖關節出現不適快就醫卓依誠醫師補充,據研究顯示,造成「非創傷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有三大危險因子,第一種是長期且大量使用醣化皮質類固醇,因全身性糖皮質激素導致骨壞死的發生率為21%-37%,然而,短期且低劑量的類固醇藥物導致該疾病的可能性極小,因此切記務須遵照醫囑用藥;另一種因子是過量飲酒,會引起脂肪栓塞、脂肪細胞肥大、靜脈血液滯留和皮質醇水平升高,使罹患此病的機率大幅提升;第三種是吸菸,因菸草經常與攝取酒精有密切相關及混雜效應。此外,若髖關節出現疼痛不適,也要及早就醫,以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骨質疏鬆狂吃維他命D卻釀高血鈣症! 醫授「正確保骨吃法」預防壞腎
48歲張姓中年男子有酗酒習慣,不僅患有酒精性肝硬化,甚至因骨質疏鬆、股骨頭壞死,不得不置換雙側人工髖關節。他聽友人告知「多補充維他命D可以保骨本」,每天吞下2-3顆,結果出現「高血鈣症」症狀,腎功能僅剩下30分,緊急就醫後連忙停藥並補充大量水分,總算恢復正常數值。維生素D3 分活性、非活性亞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軒任指出,維生素D3分為「活性」與「非活性」,若以工廠比喻,非活性維生素D3(或稱營養維生素D3)猶如原料,服用後經過工廠加工(即肝臟及腎臟代謝),才變成活性維生素D3,可作用於骨骼、腸胃道及腎臟,幫助骨骼的成骨作用,與提升血中鈣濃度。服用活性維生素D3 恐造成致命危機林軒任建議,應補充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3,此概念猶如原料進貨量大,工廠會自動調節產品數量,使活性維生素D3不會無止盡上升,較不會造成鈣磷失衡,服用過多時對人體較無傷害;但若直接服用「活性」維生素D3,會使身體無法調適,尤其當活性維生素D3的服用劑量超標,往往會直接造成致命性的高血鈣,因此,活性維生素D3只會用於醫療用途,例如急性低血鈣或副甲狀腺機能低下的患者。長期過量攝取害健康 這樣做才有助防骨鬆林軒任提醒,維生素D3雖有助於骨質疏鬆,但長期過量攝取也會造成危害,民眾不妨透過日曬、飲食等方式攝取適量的非活性維生素D3,萬一出現高血鈣的症狀,務必儘速就醫揪出潛在病因,才能徹底根治及預防高血鈣。
中年男「狂吞維他命D」顧骨本 2個月後竟中毒倒地!醫嘆:腎功能僅剩30分
攝取過量維他命D險洗腎!一名48歲張姓男子因長期酗酒,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才能恢復正常行走,自此他便一直尋求「顧骨本」的方法,怎料他卻誤信偏方吞下大量維他命D,整個人中毒昏迷,送醫一查腎功能竟嚴重退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政國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從事勞力活的張姓病患,下班後都會飲酒放鬆,長期以往不僅酒精性肝硬化,甚至造成骨質疏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才解決病患走路疼痛問題。自從發現骨細胞有異後,張男不停探詢相關保健方法,一聽友人說補充維他命D可以「保骨本、預防骨質疏鬆」,兩個月以來竟每天吞下2至3顆的維他命D,結果出現便秘、嗜睡、頻尿及口渴等症狀,日前甚至昏倒在地被緊急送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患者血中鈣離子濃度超標,腎功能分數僅剩不到30分,追問才得知,原來張男是吃下過量的「活性維生素D3」,若是持續惡化恐需洗腎,所幸大量補充水分並停止服用後,張男病情已逐漸好轉。對此,陳政國提醒,補充維生素D3雖對骨質疏鬆有助益,但攝取過量恐造成身體危害,民眾平時若想補鈣,可以透過日曬、飲食等方式適量攝取「非活性維生素D3」,一旦出現口渴、頻尿、便秘、嗜睡等高血鈣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懷孕期間罹罕見髖關節壞死 經「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疼痛和長短腳不見了
34歲黃小姐懷上第一個寶寶,懷孕6個月左右發現左邊髖關節有疼痛感,來以為是懷孕體重變重關係,沒想到症狀越來越嚴重,走路開始感覺到長短腳一跛一跛的,在小孩快要出生時已經痛到舉步為艱,在家不是坐著就是躺著。因為擔心肚子裡的小孩既不敢照X光檢查,又不敢吃止痛藥,想到自己以後沒辦法照顧自己的小孩,常常讓她崩潰大哭,讓她幾乎快得了憂鬱症。罕見「懷孕期間髖關節壞死」 應與賀爾蒙及凝血功能異常有關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骨科部部長黃贊文表示,髖關節壞死是台灣年輕人及中年人需要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的原因,主要是過量飲酒、服用類固醇和外傷導致。然而,黃小姐罹患的是相當罕見的「懷孕期間髖關節壞死」,在目前的文獻中全世界僅約100例左右,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推測是在懷孕期間賀爾蒙及凝血功能異常導致股骨頭血液供應不足而發生。黃贊文指出,髖關節壞死非常疼痛而且症狀進展的速度很快,病人常常痛到寸步難行,既使是服用大量的止痛藥仍往往舉步維艱,而且因為服用很多止痛藥,還常造成胃潰瘍和腎功能異常的情況。在髖關節壞死初期可進行股骨頭核心減壓手術和震波治療來延緩置換人工關節的時間;但若已進展到末期,治療的方式則是直接安排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 對肌肉無破壞、術後疼痛減輕恢復快黃贊文說明,黃小姐在外院順利生下小寶貝後,來到他的門診,X光檢查發現是左側髖關節壞死,在安排「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後,疼痛和長短腳不見了,手術當天下午麻醉藥效一退,就迫不及待下床練習走路,現在不但可以蹲著幫心肝寶貝洗香香,還能像以前一樣跟老公一起去公園散步。黃小姐因為懷孕關係忍受了4個月的疼痛,也造成肌肉萎縮,黃贊文表示,如果使用傳統手術方式,在肌肉縫合後仍然需要6-8週時間癒合,蹲跪等活動限制多,要照顧小孩不易。此外,走路的步態較不穩定,需要助行器和拐杖輔助日常生活,以避免因肌肉無力跌倒而造成脫臼和骨折。「微創正前開髖關節置換手術」因為對周圍的肌肉幾乎沒有破壞,術後恢復快、疼痛減輕,可以減少止痛藥使用也不用擔心哺乳問題。另外,行走步態也較穩定,通常病人在術後當天下午即可持助行器走路。由於不需要等待6-8週肌肉癒合時間,大部分的病患僅需要2-4週使用助行器和拐杖。有髖關節疼痛症狀 應儘早尋求醫師診斷治療黃贊文提醒,若有髖關節疼痛的症狀時,應儘早尋求專業醫師診斷及治療,與醫師討論最佳的治療方案,早日解除疼痛。
40歲男愛喝烈酒「痛到跛腳」!醫一查嘆:骨頭缺血性壞死
金門一名年約40歲的男業務員因工作需求經常喝烈酒,沒想到年初時身體竟然出現異狀,只要走路臀部及髖部就會傳來痠痛感,甚至跛腳難以行走,前往高雄就醫才發現,原來男子的雙側髖關節股骨頭都已壞死。「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院長楊椒喬表示,患者今年年初發現走路時臀部及髖部出現痠痛症狀,且某個姿勢髖關節還會卡住導致跛腳,嚴重影響日常活動,經核磁共振檢查,診斷出男子為「雙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金門一名40歲男子長期飲酒,發現走路時臀部及髖部出現痠痛症狀,甚至跛腳難以行走,最終被診斷出雙側髖關節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圖/報系資料照)楊椒喬指出,當壞死的股骨頭塌陷造成關節面破壞時,一般會手術置換人工關節,但礙於該名患者正值壯年期,且人工關節使用年限約為20年,考量病患未來恐再度開刀汰換,因此建議患者透過非侵入性的「水介質震波」治療,改善局部血流供應,幫助延緩骨壞死速度、緩解痠痛。楊椒喬也提醒,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可分為外傷性及非創傷性,其中非創傷性常見原因為酗酒、長期或過量使用類固醇,建議適度飲酒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各種危害。
幼貓骨盆狹窄致便秘!新北動保處獸醫自製「這一物」解便秘助行走
骨盆狹窄導致便秘問題,發生在一隻幼貓「袞袞」的身上。民眾將袞袞送往新北市動保處尋求幫助,經過檢查後,確認為骨盆狹窄導致排便困難,動保處獸醫自製撐開器,決定為牠手術解決便秘問題,術後袞袞恢復良好。目前正在中和動物之家貓舍等待領養。拾獲袞袞的民眾曾小姐表示,袞袞是在中和區拾獲的,當時牠大約三個月大,還是幼貓。在照顧期間,發現牠有便秘情況,便帶牠去動物醫院進行X光片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因為牠的骨盆腔之前骨折而變狹窄,才會有排便問題。將袞袞送到動物之家後,獸醫師黃繼霆再幫牠拍一次X光片,確認牠的情況後,立即幫牠浣腸,同時給予軟便劑,以免再次發生便秘問題,甚至導致巨結腸症的情況。獸醫師確認牠的狀況後,立即幫牠浣腸,同時給予軟便劑,以免再次發生便秘問題,甚至導致巨結腸症的情況。(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直到五月份,袞袞逐漸長大為成貓體型,在這段期間,他們發現袞袞的左後腳開始出現跛腳的狀況。經過檢查發現,這是之前因骨盆骨折所導致的髖關節問題,股骨頭脫出摩擦所引起的疼痛,讓牠不太敢使用這隻腳行走。到五月份時,他們發現袞袞的左後腳開始出現跛腳的狀況。經過檢查發現,這是之前因骨盆骨折所導致的髖關節問題,股骨頭脫出摩擦所引起的疼痛,讓牠不太敢使用這隻腳行走。(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為了解決袞袞的問題,獸醫師黃繼霆首先進行了股骨頭/頸的切除手術,待傷口痊癒後,再處理牠的骨盤腔狹窄問題。翻閱了許多相關資料後,獸醫師決定自製撐開器來增加骨盆腔寬度,這個撐開器最後也使骨盆腔的寬度從原本的14.9mm增加到17.2mm。術後,袞袞恢復良好,不需再服用軟便劑,排便狀況正常,也開始敢使用左後腳行走。獸醫師決定自製撐開器來增加骨盆腔寬度,撐開器最後也使骨盆腔的寬度從原本的14.9mm增加到17.2mm。術後袞袞不需再服用軟便劑,排便狀況正常,也開始使用左後腳行走。(圖/新北市動保處提供)目前牠正在中和動物之家貓舍等待有心人領養。動保員林廷昂表示「袞袞畢竟經過兩次大手術,照顧牠仍需比正常貓咪付出更多時間和耐心,期待有適合的認養人出現帶牠回家。」新北市動保處表示,近年來新北市各動物之家積極推廣犬貓認養,高齡、身患殘病、長期收容犬貓都可適用回春雙響炮方案,從新北市8間動物之家認養符合以上條件犬貓,可享有寵物終身免費健檢、免費輔具、特約長照動物醫院醫療優惠、寵物離世火化樹葬等多項福利,讓認養人減少負擔不用擔心經濟壓力。
愛吃高油高熱量食物 小心脂肪肝上身
新北市一位國中生熱愛炸物、手搖飲料、有點小肚肚,因學校進行體檢發現BMI約30且肝功能異常,至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就醫,抽血發現血脂肪過高、肝功能指數高達80 U/L,是正常值的2倍,經超音波檢查後確定小朋友已罹患輕度脂肪肝。不良生活習慣 導致有脂肪肝肝膽腸胃科張琮承醫師表示,脂肪肝通常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內臟脂肪囤積過多,並且與肥胖有關,通常會透過量腰圍、測BMI進行健康評估,簡單來說:「肥胖是造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脂肪肝與體重增加有直接關係,久坐不動、飲食過度的肥胖患者發生的機率比瘦子高很多」。初期脂肪肝沒有立即危害,但隨著時間與病程進展,可能演變為肝臟發炎、纖維化、肝硬化,甚至有肝癌風險,併發產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臟病、內分泌失調、睡眠呼吸中止症等疾病風險,臨床上發現疾病常常已經很嚴重。兒童肥胖問題 先從飲食控制近年兒童及青少年罹患脂肪肝的比率持續上升,且兒童肥胖也可能造成青少年高血壓、哮喘、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頭骨骺滑脫症、脛骨內翻等疾病,影響健康發展。張琮承醫師指出,有肥胖家族史、無其他遺傳性疾病,也沒有服用藥物,因此詳細問診排除藥物造成肥胖的可能後,建議改善飲食均衡和建立規律運動的習慣,但若是減重成效不彰,就需考慮透過藥物方式減重,成人的話可以考慮內視鏡或是手術方式減重,進而改善肝臟發炎、變性的狀況。飲食的部份,張琮承醫師建議挑選增加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及血糖指數較低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如全穀類、單不飽和脂肪酸、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植物蛋白、益生元纖維,少吃高油、高糖、高熱量食物、精緻甜點、高糖飲料,並留意肥肝兒童常見缺乏的營養素,如鐵、鈣、維生素 D、葉酸、其他維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等。建立運動習慣 幫助減重燃脂有關運動則建議逐步建立運動習慣,評估身體的負荷安排漸近式的運動,以步行進展至快走、跑步、中強度、高強度的運動,燃燒體脂肪、增加代謝率,有助於降低脂肪在肝臟中的堆積,並幫助減重、維持肝臟健康。張琮承醫師提醒,脂肪肝是目前社會常見的文明病,及早進行治療,若學校有安排兒童健康檢查,請父母要留意健康檢查結果,尤其是被標注紅字或學校提醒要回門診詳細檢查的項目,以幫助及時發現孩子的健康問題,防止進一步惡化。
美女醫感冒後暴肥「手腳抽筋骨頭壞死」 兇手竟是丈夫…下場出爐
知人知面不知心!中國山東費縣有一名女醫師,6年前因為一場感冒,身體開始出現異常,甚至骨頭壞死,還得了糖尿病,結果一查發現是同樣是醫師的枕邊人搞鬼,讓人不敢置信。根據《澎湃新聞》報導,女醫師在2016年11月感冒,本來要去醫院治療,但身為醫師的丈夫勸說她在家自己吊點滴,不用去特別浪費錢,出於對丈夫的信任,因此她早晚各打一次點滴,然而5天後情況沒有好轉,甚至視力模糊、退步抽筋,整個人還胖了一大圈。期間她曾詢問丈夫,對方回答用的是治感冒的藥,辯稱腿抽筋走不動是腰間盤突出壓迫造成。怎料,女醫師身體狀況愈來愈糟,出現「多吃多飲多尿」,短短20天體重暴增至少5公斤,腿部和腹部皮膚已出現許多裂紋,並有手抖、心慌、渾身無力、手腳抽筋、關節疼痛,前往醫院檢查,赫然發現血糖超標,是正常人的3倍。醫師看到她第一眼,就猜測她曾大量使用激素類藥物,但仍不知道真正原因。家中出現許多藥瓶。(圖/翻攝自澎湃新聞)不過,女醫師出院半年後,身體各項機能逐漸恢復正常,好像從未發生過那場怪病,直到2017年9月,女醫師和丈夫因家庭瑣事鬧離婚,母親收拾東西在家中發現地塞米松的藥瓶,這才懷疑之前病變與此有關,立刻向警方報案。經過調查,確認丈夫違規拿取藥物,給予停職7天處分,罰款500元人民幣,同時女醫師也提出告訴,2人在隔年1月解除婚姻關係。女醫師的丈夫同樣是醫師。(圖/翻攝自澎湃新聞)晴天霹靂的是,女醫師2019年9月4日被診斷雙側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被評定為肢體三級殘疾,直到2022年3月18日,法院立案展開偵查,4月28日將女醫師丈夫給逮捕。警方發現,嫌疑人是模仿2016年內蒙古赤峰市2名醫生使用激素投毒的案子,也就是「模仿做案」。到了今年1月11日,法案針對此案開庭,檢方以故意傷害罪提起公訴,被告在看守所透過視訊參加庭審,當庭認罪認罰。時隔6年再見到前夫,女醫師仍恨得牙癢癢:「只覺得他惡毒」、「他毀壞了我的身體和6年的青春,我不要賠償、不諒解,只求法律予以嚴懲」,只希望法院作出公正判決。
陸男酗酒20年突覺行走困難 就醫竟是缺血性壞死3期
許多人難過的時候會喝酒澆愁,但酒喝多了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中國四川省瀘州市一名王姓男子從13歲便開始喝酒,每日都會喝約3百公克的酒。日前他常覺得髖部疼痛,行走也逐漸變得困難,就醫後才發現他的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且以達到第3期,經過治療後,王男的症狀已逐漸好轉。四川瀘州一名王姓男子從13歲時就開始「借酒澆愁」,王男每日都會喝約3百公克,目前酒齡已將近20年,他早已從「借酒澆愁」變成「酒不離口」。日前王男經常覺得髖部疼痛,行走也越來越困難,他發覺不對勁後便就醫,在檢查之後,醫師發現王男的股骨頭患有缺血性壞死,更以到達第3期。對於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的醫師表示,壞死的原因通常會與酒精、激素以及受傷有密切的關係。目前王男在經過治療後,狀況已有好轉的跡象。醫師也提醒,飲酒應適量,不宜過度。◎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6年每天喝1斤白酒…32歲男「四肢狂抖」對空謾罵 醫生揭原因
飲酒一定要適量!大陸一名32歲的男子小李(化名)因為酗酒無度惹出了大麻煩,不僅把身體喝垮,長期飲酒甚至導致他出現了精神分裂的症狀,最終住進了精神病房。醫生表示,小李自6、7年前開始染上酗酒的毛病,每天喝白酒1斤左右,長期飲酒導致他的身體機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江蘇新聞》報導,就在幾個月前,小李開始出現胡言亂語、不識家人的症狀,生活一度無法自理。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主任黃文忠表示,「患者行為比較紊亂,大聲喊叫不讓別人靠近,有時候對空謾罵,行為比較紊亂,通過精神檢查,發現他存在大量的幻視,存在被害妄想,軀體檢查以後發現患者血壓比較高,肺部有感染,肝腎功能受損,同時雙側股骨頭也壞死」。家人無奈之下,只得將小李送往精神科治療,通過一系列的檢查和確認病,最終小李被診斷為「酒精依賴伴有精神分裂症」 ,由於酗酒時間太長,小李的身體已經產生了嚴重的戒斷反應。針對他的病情,醫生為他制定了細致的診療方案,患者的病情也逐漸出現好轉。黃文忠指出,「患者戒斷症狀還是比較嚴重的,也有生命危險,雙手、四肢顫抖震顫,同時還有大量的出汗,從而導致電解質紊亂,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首先維持電解質的平衡,進行正規的替代治療,戒斷治療,不停地進行病情評估,通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治療,患者的戒斷症狀消失,軀體的情況也得到好轉。」
骨頭壞死!49歲男腰痛寸步難行 追溯原因竟是「貪杯釀禍」
49歲的劉先生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5~6年前深受坐骨神經痛所苦,但是透過復健及核心肌群訓練,近年已經甚少復發,偶而發作便去熟識的復健診所做做復健,平時倒也不太困擾。這幾個月因為事業的應酬增加,比較少運動,除了熟悉的腰痛,總覺得右側髖關節附近常有酸痛感,但是復健之後似乎又有所改善,便不太在意,直到兩個月前自覺好像髖關節扭傷一下,至此之後疼痛加劇,寸步難行。醫師看到劉先生走進來的樣子,心中已經猜到七八分病因;他跛著腳走進來門診,聽完他的敘述之後,馬上先幫他做了理學檢查,之後更加確定心中的診斷;隨著X光結果出來,除了腰椎退化問題之外,更合併有右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告知劉先生可能造成的原因後,他隨即陷入沉思。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張彧銓說,髖關節置換是一項成熟的手術,但是病人接受手術的原因,台灣卻和國外有很大不同。根據研究,造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原因,在台灣有超過4成是因為飲酒,2成是因為全身性類固醇使用,另外有4成原因不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早期診斷比較困難,在股骨頭壞死塌陷之前,會有一段時間單靠X光不容易診斷,常常需要搭配問診及適當的理學檢查,再安排核磁共振檢查,才能夠確實診斷。早期診斷才能及早介入治療,在股骨頭塌陷之前,可以施行核心減壓手術,如果把治病因子一併解除,根據研究有約三成的病人可免於換人工髖關節。而在股骨頭塌陷之後,就剩下人工髖關節置換才能真正解決病人的症狀了。張彧銓表示,如果以性別區分,男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飲酒,而女性病患最大的致病原因是類固醇使用,使用類固醇的原因前三名依序為紅斑性狼瘡,血液腫瘤疾病及氣喘,整體而言,平均接受關節置換的年齡為50歲左右。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又有較高的雙側致病比例。在經過一個月的保守治療之後,劉先生的疼痛幾乎沒有改善,幾經考慮之後,終於下定決心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恢復良好,第二個月的門診追蹤已經看不出來換過關節的樣子,幸運的是,對側的髖關節尚未被影響,更讓醫師欣慰的是,劉先生已經答
血多到40公分都難擋…她內褲滑出「手掌大血塊」 一腳踩到滑倒鎖骨斷
女性月經來,血量多到還滑倒,你能相信嗎?中醫師鄒瑋倫日前透露曾收治一名女性個案,自述因為罹患子宮肌腺症,不但有嚴重經痛、出血量大,連用40cm最長的衛生棉,也吸收不了瞬間的出血量,結果導致「手掌大的血塊」,直接滑出內褲流到地上,患者一腳踩到自己「手掌大血塊」滑倒,導致鎖骨斷裂、股骨骨折打鋼釘,連醫師聽了都難以置信。中醫師鄒瑋倫在《健康2.0》頻道中分享,對於有女性患者是被自己的經血血塊搞到滑倒,感到非常驚訝。她表示,當時這名女子自述,自己患有子宮肌腺症,每次經期來,就痛到得靠吃藥抑制,曾為了治療子宮肌腺症,她嘗試過各種西醫的治療方式,但效果都不佳。女子表示,日前她在停止打針後,開始恢復正常月經,但不但經痛難耐,出血量大到即便用超過40公分的衛生棉,都無法瞬間吸收經血,結果「手掌大的血塊」流到地上,讓她一腳踩到當場滑倒,造成鎖骨斷裂、股骨頭骨折打鋼釘。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過去曾指出,子宮肌腺症好發於育齡女性身上,多數患者會有嚴重經痛問題,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嚴重者恐導致不孕。
每天喝8瓶啤酒...27歲男「走路爆痛跛腳」 醫檢查傻了:股骨頭全壞死
中國武漢一名27歲趙姓男子很喜歡喝酒,每天都要喝7、8瓶啤酒,近日他突然感覺雙側大腿根部疼痛,且行走時痛感更加明顯,就醫檢查發現,他的兩側股骨頭竟全部壞死。綜合陸媒報導,27歲的趙姓男子每天都要喝7、8瓶啤酒,他維持了這樣的習慣一段時間後,近日突然發現大腿根部不舒服,且行走時疼痛的感覺更加明顯,「最疼的時候,可能連走路都跛行(跛腳)了。」後來趙男前往醫院檢查,才發現他的兩側股骨頭竟然全部壞死,「從核磁共振上看,明顯看出有壞死帶,那個股骨頭,很明顯地呈現黑色腫脹,一般4年之內,大部分病人會出現骨頭塌陷」,醫生指出,酒精性股骨頭壞死患者大都有7、8年以上的酗酒史,超過69%的患者還會伴有脂肪肝和高血脂等其他病症,而年紀輕輕的趙男會出現這種情況與他每天大量飲酒有直接關係。趙男透過手術機器人對雙側股關節進行手術,目前症狀已有好轉,正在逐漸康復中。醫師也提醒,應避免過量飲酒,尤其不可長期酗酒。
保密防跌存骨本2/年輕女性防骨鬆 「負重運動」與「維他命D」是關鍵
有鑑於骨水泥補充強度不足,李炫昇醫師帶領著研發團隊設計出「可擴張椎體強化支撐系統」(EVA)微創手術作為治療新選擇。EVA主要以醫療級鈦金屬為材質,將植入物於椎體內作360度擴張球狀呈現,使骨水泥能順利注入椎體,均勻填滿避免不當的外溢。醫療級鈦金屬材料植入脊椎後,會呈三百六十度環狀支撐椎體,讓骨水泥沿著金屬孔徑與葉片,與椎體貼合。(圖/李炫昇提供)李炫昇指出,EVA可以避免椎體成形術(灌骨水泥)缺點,並完全取代「椎體擴張術,專利技術在於可擴張的植入物只要用一個小傷口將EVA植入椎體之中,在X光機的幫助下將EVA擴張至理想的大小與位置,之後直接灌入骨水泥,骨水泥會沿著EVA的孔徑與葉片與椎體結合,大大減少骨水泥滲漏的風險。醫師李炫昇帶領團隊研發EVA微創手術,可以協助骨水泥順利注入椎體,且均勻填滿,降低骨水泥滲漏等風險。(圖/李炫昇提供)李炫昇解釋,台灣特別之處在於呈現三百六十度環狀支撐,經過與上下撐開千斤頂式支撐器的臨床比較,可以減少骨水泥滲漏減少神經傷害;特別是在支撐力上,勁度為千斤頂式的四倍。而且器材是一體成形,椎體回復程度可達百分百,無須擔心撐開之後又恢復回原狀。目前這套EVA系統已經獲得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地的專利,目前也將進入髖關節股骨頭支撐的人體臨床試驗。但目前健保並未給付相關支撐器費用,需自費使用。李炫昇認為,如果椎體塌陷嚴重,植入支撐器絕對比單用骨水泥要佳。如果不幸發生椎體骨折,建議可以與專科醫師進行討論。EVA微創手術造成的傷口僅約0.5公分,患者術後復原快,較為便利。(圖/李炫昇提供)陳文哲提醒,人體骨骼的骨質約於20至30歲間達到最高峰,之後就會隨著年齡增長減少流失,使骨骼形成許多孔隙、中空,罹患骨質疏鬆的機率也隨之增加。平日除了維持良好作息,飲食多攝取高鈣、蛋白質、維生素D3等,也可多培養從事荷重運動的習慣,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等,都有助於增加骨密度、強健肌肉,改善身體的協調與平衡,遠離骨質疏鬆危機。李炫昇則提醒,骨折最基本原因還是來自骨質流失,特別是年輕女性,更應該要有「儲存骨本」的觀念。平時就應該從運動、飲食著手,多補充鈣質並有充足的日曬時間,這樣才能協助體內加速維他命D合成,幫忙留住骨質。專家提醒,為了促進骨質密度而運動,應循序漸進,可從慢跑開始。(圖/林士傑攝)如果超過五十歲更要謹記「保密防跌」。李炫昇說,多數骨質疏鬆所造成的骨折發生前都沒有症狀,但是經過些微碰撞、跌倒、撞擊等狀況後就會發生骨折。所以除了注意骨密度外,更要特別注意外在危險因子。李炫昇認為,骨質疏鬆其實也是正常的老化現象,最近他發現,有一些銀髮族雖然有很好的健康觀念,但卻是做一些超過自己能力負荷的運動,結果導致骨折的發生,所以運動還是要循序漸進,等到身體有足夠支撐力,再繼續加重訓練量。李炫昇強調,骨折還是要預防重於治療,平時多做負重運動,注意維他命D攝取與腎功能正常外,也要透過檢查掌握自己的骨質密度,一旦發現進入到危險程度時,就應該趕緊積極接受治療,這樣才能防止骨折意外的發生。
新型髖關節置換手術 隔天可立即下床
53歲的翁小姐平常有跳國標舞的習慣,近日因車禍導致左側股骨頸完全位移性骨折,台南市立醫院骨科張浩銘醫師考量翁小姐骨折較嚴重,但年紀較輕且有運動習慣,故建議該病患接受經正前位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立刻開始簡易復健,隔天便可下床使用助行器,兩週後即正常行走,並開始練習國標舞基本動作,目前已回復到原本的日常生活。張浩銘醫師表示,造成髖關節疼痛的原因相當多,最常見的包括髖關節退化、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缺血性股骨頭壞死、骨折、先天性髖臼發育不全…等,患者會有疼痛、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一般可藉由理學檢查及X光進行診斷,若病灶較細微,亦可進一步做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治療會先採取較保守的方式,包括減重、改正姿勢、復健物理治療及使用消炎藥物,若效果不彰才會建議評估是否需要接受髖關節全/半置換手術。過去傳統髖關節手術分為經前外側與經後側兩種術式,兩者皆以側躺姿勢由大腿外側切入,此兩種方式雖可改善髖關節疼痛問題,然而經前外側需切開肌腱,術後較容易有肌肉疼痛,抬腿無力,跛行等情形;經後側的術式又有較高比例造成術後髖關節脫臼,活動上會有所限制,故兩者皆有其缺點。 張浩銘醫師表示,經正前位(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微創髖關節手術最大的優點除了能解決髖關節疼痛之外,也保留了大部分大腿肌肉與軟組織的完整性,手術以躺姿進行,由大腿正前側切入,通過肌肉之間的間隙,以不破壞肌肉組織的方式進入髖關節,且在術中可以立即評估雙腳長度與角度,如此一來,術後當天或隔天即可下床,抬腿復健與使用助行器,兩週後可脫離拐杖,三個月後即可開始練習較高強度運動,協助病患快速回復正常生活。 整體來說,經正前位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優點包含術中不需切斷肌肉組織、術中立即評估雙腳長度與角度、病患術後疼痛感較少、恢復期較短,可快速開始復健,且手術後有較高比例回到運動場上,除了髖關節置換之外,其他包括髖關節軟骨成型手術,股骨頸骨折復位,也可以使用此種術式,提供治療髖關節另一種選擇。
CTWANT 即時新聞》醫龍坂口憲二罹患罕病退出演藝圈 開咖啡店與兒共享衝浪樂
以演出《醫龍》系列在亞洲各地有相當知名度的日本影星坂口憲二,因為得到罕見的「突發性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症」,在經過手術治療後仍需要依靠枴杖行走,影響演藝事業,在前年宣布暫退演藝圈,不過退出演藝圈後他的生活仍相當精彩,坂口憲二跟朋友在衝浪勝地千頁九十九里開設烘培咖啡店,同時也跟家人定居在此,也帶兒子一同衝浪享受天倫之樂。
疑遭尪下毒「皮膚開裂潰爛」眼瞎臉變形 報案3年苦難立案
大陸山東一名女醫生,2015年和一名兒科醫生領證結婚,結果婚後沒多久,她突然莫名全身疼痛、皮膚開裂潰爛、手腳抽搐、臉部變形;身為醫師的老公為她注射點滴,打了幾天後她開始看不見,整個人還胖到血糖超標正常值3倍。她指控身體的異常症狀,是丈夫「惡意下毒謀殺」,但報案近3年,卻因無法證實該女醫師身體怪病,與丈夫注射類固醇有關,以致於遲遲無法立案。據大陸《澎湃新聞》等媒體報導,該名女醫師指控,她與職業同為醫師的男子結婚後,身體陸續出現奇怪病徵,還一度因為雙側股骨頭出現壞死,有段時間得靠輪椅代步。後來這名女醫師的丈夫,在2018年時因家庭瑣事突然提出離婚;女醫的母親在當時替女兒整理衣物時,發現家中居然莫名出現大量「地塞米松」的藥瓶。由於這是一種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藥品,長期使用會有血糖飆升、肥胖、骨質疏鬆等副作用;段時間大量使用更會致死,女醫師這時才覺得不妙,認定她之前的怪病,是「丈夫下毒謀殺」,嚇得趕快報案。不過這名疑似被丈夫下毒謀殺的女醫師,報案後遲遲無法被立案偵辦,當地公案局警員表示,在女醫報案後,當局曾找過3家司法鑑定機構,但這三家單位都表示,無法證明女醫師的身體損傷,與被前夫注射類固醇之間有因果關係,才導致報案近3年都還遲遲無法立案處理。而現在這名女醫師不但雙腿殘廢,更有嚴重的情緒問題,處境令人同情。
SARS倖存者撿回一命後 飽受「後遺症」之苦生不如死
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已造成2600多人死亡,回首2002年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造成死亡的人數不到1000人,然而染病後治癒倖存的人們,有許多人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其時都還在跟病魔對抗,根本沒有完全痊癒。折騰他們的已不是冠狀病毒,而是SARS的後遺症病魔,骨頭壞死。當年為了搶救生命和控制疫情,由鍾南山院士首先提出的激素療法被大量用於緊急治療。據《健康網》報導,激素治療是一把雙面刃,「命」和「壞死的骨頭」只能2選1,殺敵1千自損5百,剩下5百,哪怕是有後遺症,也是命。據《聯合新聞網》報導,北京的方渤一家九口感染SARS,他的妻子和妻姐都因搶救無效而去世,此外有5人患上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你活多少年,你就要受多少年的痛苦,沒完沒了。」股骨頭壞死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意味著患者要終身接受治療。方渤做了兩髖的股骨頭置換手術,但是雙肩和雙膝關節的骨頭仍在一點點地塌陷,讓他疼痛難忍。如今的他,身上儘是手術後的疤痕,全身的骨頭就跟石膏一樣脆弱,骨頭會不可逆轉地塌陷下去,直至癱瘓或死亡。另一名患者吳如欣感染非典後,進行輸液治療,後來知道這是激素,激素會造成骨質疏鬆。後來她出現嚴重的非典後遺症狀,陸續被診斷出肺纖化、腦梗等症狀,她常常呼吸困難,睡著覺就被憋醒,甚至為了治療骨頭壞死,吳如欣省吃儉用,養了2隻狗,讓狗趴在膝蓋上進行熱敷,當作是「狗皮膏藥」。他們從感染SARS時的絕望,到死裡逃生後的慶幸,如今成了病魔後遺症伴隨終生的受害者。2006年曾有一項對當年SARS的110名後遺症患者所做的問卷調查,資料顯示,超過70%的人因為股骨頭壞死而接受治療,超過60%的人因肺纖維化接受相關治療,因後遺症而喪失工作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的人超過3分之1。多數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還在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精神的自我歧視。如今再度遇上冠狀病毒肆虐,儘管有愈來愈多被治癒成功的患者,但他們是否會如當年的SARS患者一樣出現後遺症也備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