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運動
」 中風 復健學走路摔跤!1歲寶寶竟然「腦中風」專家分析原因
不小心摔了一跤後,大陸1名1歲2個月的男嬰竟半身偏癱,送醫檢查後發現,小小年紀的他罹患了中風。所幸經武漢兒童醫院的救治,孩子病情很快好轉,術後第2天,手臂、腿能抬起來;術後3週,肢體運動協調能力恢復正常。住在大陸湖北省宜昌市的1歲2個月大男嬰言言(化名),出生後一直很健康。3週前,言言學走路時沒站穩,不小心摔到了頭,家長見言言沒有外傷,精神也不錯,以為沒什麼問題。沒想到,幾個小時後,言言突然變得不想動,也不開口「說話」了;喝奶時,奶還會從右側嘴角流出,右邊的手臂和腿也都失去力氣,抬不起來。對此,家長急忙將他送到當地醫院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言言右下肢和右上肢肌力很差,完全不能活動,評級僅為1級,正常情況為5級,且伴有語言減少。根據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醫師懷疑言言腦部有梗塞,可能是中風了。這麼小的年紀中風實屬少見,因病情危急,當地醫院建議將言言轉至武漢兒童醫院救治。結合病情資料,武漢兒童醫院專家們考慮言言是「急性腦梗塞—缺血性腦血管病」,也就是孩子大腦血管出現梗阻,導致了腦部缺血,必須儘早行介入手術疏通血管。該院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副主任醫師劉新獻表示,一旦錯失時機,腦組織將很難恢復,可能留下偏癱等後遺症。因為孩子年紀小、血管細、腦部組織本身複雜,介入放射科/血管瘤科專家操作導管「前進」十分謹慎。幸運的是,因手術及時,言言腦血管的「堵塞點」被打通,沒有出現後遺症。術後隔天,寶寶已能抬起手臂、腿,術後第5天,癱瘓的右手已能抓物,並能在地上簡單活動。腦中風是中老人常見疾病,這麼年幼的孩子,怎麼會得「老年病」?雖然與成人相比,兒童腦梗人數相對較少,但每年醫師也會遇到幾個案例。成年人和兒童不同,成人可能因為一些潛在疾病例如高血脂、高血壓導致動脈粥狀硬化,血管阻塞導致腦中風。專家分析,言言發生中風,與先前摔角撞到頭部有一定的關係,但背後具體的發病機制仍不清楚。醫師也提醒,兒童不會像成年人一樣主動訴說自己的病情,不會主動就醫,因此,家長要多留心觀察孩子,及早辨識中風徵兆。部分中風兒童早期會出現抽筋、一側肢體的活動減少、失語、口角歪斜、眼裂不等大、意識水平改變、共濟失調(ataxia)、頭痛、噁心嘔吐等,一定要引起家長的重視,並及早就醫,盡快把患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
第一次見到男網友 妹子太激動「腦出血」昏迷不醒!緊急開刀
大陸一名女子見到男網友後便開始頭痛,隔天甚至昏睡不醒,被診斷出有先天性血管畸形,緊急開刀。醫師表示,腦血管畸形是腦血管先天發育異常,許多患者在發病前甚至什麼感覺也沒有,一旦情緒激動或遇到其他刺激,畸形血管就可能破損出血。根據陸媒《潮新聞》報導,在杭州工作的26歲男子小汪(化名)在網路上認識湖南小梅(化名),2人聊天後發現非常投緣,因此決定見面。見面一開始,2個人的感覺都很不錯,沒想到小梅突然覺得頭很痛,原以為是舟車勞頓身體不適,休息一下就好,誰知隔天卻昏睡不醒,被緊急送醫。CT檢查結果顯示,小梅基底節區腦出血破入腦室。由於小梅已意識不清,出血量超過30ml,醫師馬上安排緊急手術,所幸經過治療後,身體恢復良好。神經外科醫師王海洋直言,在臨床中,像小梅這個年紀很少會出現自發性的腦出血,大部分都是有高血壓病史的高齡患者,因此一開始便猜測是先天性血管畸形,果然清除血腫的過程中,發現了畸形血管團,並進行切除,好在一切順利,幾乎沒留下後遺症。王海洋說明,腦血管畸形是腦血管先天發育異常,就像隱藏在腦內的一顆不定時炸彈,許多患者在發病前甚至什麼感覺也沒有,一旦情緒激動或遇到其他刺激,如醉酒、吸菸、高度緊張,畸形血管就可能破損出血,若裂出血,死亡率高達25%。醫師提醒,若平時經常頭痛,就要多多注意,警惕腦動靜脈畸形,謹防腦出血的發生,如果出現脖子僵硬、劇烈頭痛、視覺障礙、噁心嘔吐及肢體運動障礙等情況,請及時就醫。
「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長輩走不穩原因多
隨著年紀增長,長者如何走穩每一步並預防跌倒,是年長者照護的一大關鍵。醫師建議,可就醫請神經內外科、家庭醫學科、老年醫學科、骨科、復健科及中醫傷科來協助全面評估。「走路」需三大系統完整 肢體運動、小腦平衡及感覺系統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神經內科主任林志遠說明,一般而言,要能夠走路需要具備三要素,第一為肢體運動系統、第二為小腦平衡系統,以及第三部份為感覺系統的完整。身體結構性病變 中風、脊椎、神經病變與心臟疾病林志遠進一步說明,涉及走路的身體結構性病變的一些常見原因如下。1.在大腦方面,若病患有腦中風導致肢體乏力,腦脊髓液造成水腦症影響腳的運動神經元及運動皮質脊髓束,大腦因為長期高血壓、多次小中風、或一些大腦髓鞘因感染、營養維生素B12缺乏、甲狀線疾病代謝異常而白質病變,造成運動皮質脊髓束訊號傳導不佳。2.基底神經核退化所產生的巴金森氐症及相關症狀所導致的運動障礙。3.小腦中風或退化、甚至癌症引起的副腫瘤症候群(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產生抗體攻擊小腦等因素,導致平衡協調出現問題。4.脊椎部份常見的有頸部退化由外側壓迫到運動皮質脊髓束,脊椎嚴重側彎,脊椎狹窄及退化,另外因長期使用胃藥或吃素所引發的維生素B12缺乏,引發腳部無力或本體感覺不良,而走路不穩。5.骨骼肌肉相關的疾病則包括髖關節及膝關節等,另外肌少症或糖尿病所引起的肌肉肌萎縮。6.神經部份則有嚴重的本體感覺及周邊神經病變等,都可能造成走路不穩。7.心臟血管方面則包括了喝水不夠,瓣膜性心臟病及心律不整,心跳長時間暫停停頓超過3秒,或頸動脈及椎基底動脈狹窄等因素導致心臟輸出及大腦灌流不足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走路不穩。步態不穩也恐與藥物相關 就醫務必攜帶藥單!除了身體結構性病變外,不適當的藥物使用如安眠藥,利尿劑、心血管肌肉放鬆的鈣通道阻滯劑,泌尿科攝護腺α受體拮抗劑可以放鬆血管和前列腺的平滑肌,進而導致姿勢性低血壓或頭暈,一些抗精神用藥也可能導致類巴金森氐症狀,進而引發步態不穩。林志遠建議,就醫務必平常使用的藥物實體或藥單、藥袋給醫師參考,雲端系統雖然也可以查到病人用藥,但這些資訊字體很小,缺乏劑量等訊息,若有實體藥物及清單,則可以加速醫師找出走路不穩的原因,並立即給予調整藥物建議及衛教。
中風復健手腳仍無力? 「上肢機器輔助訓練」助有效改善
廖女士於去年三月不幸中風,左邊的手腳都變得沒有力氣,經過一段時間復健,力量還是不足,抬高或抓東西都感到困難,而且越來越緊繃,有時活動時也會感到疼痛,家人也越來越不敢協助進行復健運動,故到醫院復健部就診,經治療情況改善許多。肉毒桿菌素紓解緊繃 上肢機器輔助訓練治療新竹臺大分院新竹醫院復健部林蕙筠職能治療師解釋,廖女士剛到院就診時,醫師評估覺得應該先處理整個上肢緊繃的問題,於是建議施打肉毒桿菌素,緊繃感亦於注射後消失,也開始能進行一點手臂動作,並進一步建議她,可考慮使用上肢機器輔助訓練治療。廖女士每週接受兩次療程,她表示有機器手臂輔助,比起由別人幫忙活動肢體運動,有比較好的支撐,而且動作速度慢慢進行也比較穩定,也開始願意嘗試配合出力,感覺動作有比較舒適,也沒有疼痛的情況。機器手臂取代人力 智慧化訓練模組對症下藥林蕙筠職能治療師說明,上肢機器輔助訓練可依據病人不同的力氣狀況,提供上肢近端(肩膀、手肘)或遠端(手指)的動作訓練。其中上肢近端訓練是使用機器手臂取代人力,與傳統復健訓練相比,提供病人更加穩定的動作輔助支撐;此外,也能透過先進的肌電訊號感測技術,配合上肢的肌肉動作收縮情形,可設定多種智慧化訓練模組,讓治療師視病人狀況及能力,選擇合適的訓練模式與調整難易程度。醫師專業評估 制定個別化復健訓練計畫近年來,機器輔助訓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應用,除了用於腦中風病人之外,也可以用於其他肌肉骨骼及周邊神經損傷的復健。林蕙筠職能治療師強調,要接受這樣的治療,需要先經過復健科醫師及職能治療師的專業評估,確認病人適合接受訓練,如果肌肉張力過強,會建議先處理張力問題,比如安排肉毒桿菌素注射,再由職能治療師根據病人需求與狀況,制定個別化的復健訓練計畫,幫助病人回復日常生活功能。
中風半癱經顱磁刺激 治療後自行拄拐杖行走
52歲的陳大哥患有三高,平日工作繁忙,過年熬夜值班時突然暈倒,送至急診就醫後診斷為右腦中風,造成他左側肢體無力無法行走,突然的變故令他夜裡多次暗自垂淚,但為了家庭他仍積極復健,希望自己至少能自理簡單的生活需求,因此在醫師建議下,他除了常規復健外,同時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完成兩個療程後,從原先只能坐輪椅移動,到現在已經可以柱枴杖自行走路,陳大哥也對生活更有信心。小心中風後遺症 把握黃金復健期腦中風是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傷,也是導致失能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恩主公醫院復健科薛千川醫師表示,腦中風病人可能要面對肢體運動功能障礙、認知功能障礙、失語症、吞嚥障礙等的後遺症,除了缺乏自理的能力,部分家庭甚至可能因此陷入經濟困難,生活品質大受影響。腦中風後的復健重點是重新學習失去的生活技能,並盡可能重新恢復日常生活。薛千川醫師指出,肢體運動功能障礙是最常見的後遺症,應把握4至6個月內的黃金復健期,讓病人可以擁有基本的自我照顧能力,盡量恢復到接近原本的生活。治療除了藥物及常規復健外,搭配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可以讓效果更顯著,為病人漫長的復健之路增添助力。刺激腦重建平衡 促進肢體恢復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原本是用於憂鬱症治療,其原理是透過電磁感應的原理,通過線圈發送高強度電流,刺激並活化週邊神經。薛千川醫師說明,這項治療有改善大腦新陳代謝和神經突觸活動的特性,因此臨床上也被應用在腦中風後的復建治療。腦中風後的病人大腦處於不平衡的狀態,透過重複經顱磁刺激以高頻刺激右腦的大腦皮質區,再以低頻抑制左腦的腦神經功能,重新建立大腦平衡,可以促進左側肢體的恢復。除了中風後的肢體障礙,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在認知功能、失語症以及吞嚥障礙也有治療案例,但如果有裝設心臟節律器、人工電子耳、懷孕婦女以及癲癇者等,則不建議使用此治療。
影響睡眠品質原因多 專家曝睡眠不足恐造成「這4種」病症
你有被枕邊人踢下床的經驗嗎?這並非中邪,萬芳醫院睡眠中心主任陳兆煒表示,不同的疾病都有可能導致在夜晚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在睡眠醫學門診中,常見情形包括夜間磨牙、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體運動障礙,以及快速動眼睡眠行為障礙等症狀。病人在睡眠中經歷各種不自主的身體動作,如咬牙切齒、輕微的踢腿或是肢體劇烈的動作,這不僅會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干擾同床共枕的伴侶。長期睡不飽 恐引發多種病症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顯示,全台約有390萬人有失眠困擾,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睡不好的問題!「想睡卻睡不著、已經好久沒有睡飽了」這是許多失眠族的心聲。睡眠是一天當中放鬆身心的重要時刻,不過卻有許多人無法一夜好眠,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出現多種全身病症。反應遲鈍無法專注免疫力下滑引發心血管疾病為了確實釐清睡眠障礙的成因,睡眠醫學專科醫師會安排多項睡眠生理檢查,偵測記錄腦波、呼吸、手腳活動等生理反應,再依照檢測結果治療睡眠疾患,讓身體和心靈獲得修復,確保更健康與品質的睡眠。針對睡眠障礙解決方式,陳兆煒說明,夜間磨牙有時是日常壓力過大或牙齒排列不正引起,這時可以使用藥物或特製牙套,舒緩這類情形;不寧腿症候群病患會在準備入睡時,感受到腿部的不適需要移動腿部獲得暫時的緩解,抽血檢查確認是否鐵質缺乏,再適當補充鐵質。陳兆煒建議,有失眠困擾的民眾可以先嘗試調整生活習慣,像是睡前避免飲用刺激性飲品、抽菸、使用3C產品,營造舒適的入睡環境,倘若不見改善,就建議至睡眠障礙整合門診尋求醫療協助。
宜蘭阿公阿嬤看過來!籃球場邊撿到「活動假牙」 內行人一看驚呆:這很貴
許多公共場所多少都會出現民眾造訪時,所遺留的失物,但在肢體運動為主軸的籃球場旁,出現老人家身上比較常見的「活動假牙」,那就稀奇了!近日有網友在臉書PO文尋找失主,原來是在羅東運動公園的籃球場旁,撿到了一副用衛生紙包覆住的活動假牙,讓網友看了嘖嘖稱奇。原PO昨(14)日在臉書社團「宜蘭知識+」PO照並發文詢問網友,「誰的假牙掉在羅運籃球場旁?」,原PO透露自己在羅東運動公園內的籃球場旁邊,意外被自家狗狗撿到一副被衛生紙包住的活動式假牙,於是上網來協尋假牙的失主。原PO透露,這副假牙被發現時,是用衛生紙包著,一開始是原PO的狗狗發現,羅運籃球場的場邊,有一坨衛生紙,狗狗咬起衛生紙時,假牙就意外從衛生紙上掉出來,被原PO發現,該網友並將假牙放籃球場的告示牌上方,希望假牙的失主看到後,能趕快自行拿回去。而對一般人來說,掉傘、掉錢包都沒有很稀奇,但掉落的失物是「活動假牙」,那就特別了!網友看到後紛紛驚呼,「假牙也能掉?」;還有人故意標註自己的朋友笑虧:「是你掉的嗎?」但也有人認為,這種活動假牙,製作一副並不便宜,應該是有當地老人家來運動,把牙齒包在衛生紙裡面,放在口袋卻掉了,才會讓活動假牙,意外出現在公園裡。
腦麻考生用餐「家長禁陪同」…下雨天吃飯超克難 作家嘆:受盡師生冷眼
111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院校甄試,升大學和四技二專身心障礙學生報名腦性麻痺組今年都在國北教考試。作家仙女老師余懷瑾指出,第一天休息空間不夠,且中午用餐時間家長卻不能進入教室協助孩子用餐,讓她直呼,「這些服務的學生和老師們的冷眼,體現的是國北教的教育啊!這樣的話,再多場的特教研習也只是消化預算罷了。」所幸經過反映,狀況在第2天有了很大的改善。余懷瑾26日在臉書以「111學年度身心障礙學生升學大專院校甄試之驚世奇觀」發文表示,升大學和四技二專身心障礙學生報名腦性麻痺組的都在國北教考試;她說明,腦性麻痺簡稱C.P,是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除了運動機能障礙,也可能有視覺、聽覺、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余懷瑾透露,當天是她有史以來看過最多腦麻孩子的一次,陣容龐大,障礙程度各有不同,每個孩子能有一位家長陪考,行動不便已經夠辛苦了,天雨路滑,休息空間不夠,室內許多家長是站著的,甚至站在戶外,避免室內人多群聚。工作人員有桌子。(圖/翻攝自臉書/仙女老師余懷瑾)到了11時20分用餐時間,余懷瑾詢問試務人員,是否可以讓考生在教室內用餐?一名負責人回應,因為防疫的關係,所以只能考生一個人在教室裡用餐,不能家長陪同。休息是階梯教室。(圖/翻攝自臉書/仙女老師余懷瑾)余懷瑾不解,「休息室裡全都是人,怎麼沒有因為防疫多開幾間教室,分散家長,只有一間休息室如何防疫?外面在下雨,為什麼考生家長不能陪同考生在教室內用餐?孩子吃飯需要協助。」後來人員拿出簡章,說這是規定。余懷瑾看完,「你念的跟沒念的,都沒有提到考生家長不能陪同考生在教室內用餐啊。」最後余懷瑾帶著孩子在休息區吃飯,「安安手功能不好,萬一自己拿便當盒肯定灑得一地,我們擔心工作人員辛苦,所以由爸爸一口一口的餵她吃飯,孩子畢竟已經18歲了,在眾人面前還被家長餵食,自己也覺得尷尬,沒有面子。」余懷瑾忍不住嘆氣,他們沒有其他考場可以選擇,只能來國北教考試,住宿費,機票都是自己出,來到台北再租借電動輪椅,又是一筆費用,辛辛苦苦來考試,以為台北的學校會比離島好多了,想不到,午餐吃個飯,這麼的克難,手抖到不行。她直言,「畢竟升學考試只有一次,我跟孩子們辛苦也就罷了,我擔心的是這些服務的學生和老師們的冷眼,體現的是國北教的教育啊,這樣的話,再多場的特教研習也只是消化預算罷了。」貼文一出獲得多人轉發,終於獲得主辦單位重視。余懷瑾表示,第2天有了很大的改善,且在考生們出考場時,人員也會手勢示意旁人讓出空間,看了很讓人感動,謝謝試務人員,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搬桌子啊」、「還不是有個愛抱怨的家長,還叫仙女老師咧」,幾年後,或許還是有人會問「為什麼要搬桌子啊」,答案會變成「我也不知道啊!搬就對了,這樣就不會被罵了」,同時也就拉高了身心障礙考試的規格,體現教育人的價值與情懷,教育不是你怎麼說,而是你怎麼做,老師帶頭做,學生看著看著就會做。
37歲腦中風昏倒...健身網紅復健3年「可搬重物」 最新現況曝光
藝人納豆(林郁智)24日驚傳腦出血送醫開刀,民眾也因此更加關注相關健康資訊,而3年前知名健身教練筋肉爸爸也曾罹患腦中風,在鬼門關前走過一回,現況也曝光了。筋肉爸爸曾是男子健體選手,擁有多張專業的證照以及15年的執教經驗,2019年9月他突然在家中腦中風昏倒,妻子「筋肉媽媽」及時發現趕緊將他送醫才撿回一命,不過負責控制右邊肢體運動神經的大腦已受傷。經醫院檢查,筋肉爸爸的血脂、膽固醇、血壓、內臟脂肪都正常,但家族有凝血功能的病史,加上他平時熬夜作息不定併發中風。經過3年復健,筋肉爸爸從半癱的狀態進步到可以緩慢行走、平舉手臂,25日他也在臉書更新近況,貼文寫道「突然發現手可以搬更重物了,一年多前有發現可以雙手抱起物品,只是沒辦法太重,經過一年的重訓,出了強身健體,對生活的功能提升就是,可以搬起蠻重的物品了。」照片可以看到他搬著一箱堆滿樂高的箱子,「沒想到搬起來挺輕鬆,當然這是對嚴重中風的人來說的等級」。筋肉爸爸也透露自己現在最想做的是間歇運動,「可惜患側還無法做快速動作,所以其實連有氧都不太行,單車機也主要是好側帶動,不知道多年以後能不能,至少也要做N-shit啊!(not so 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的梗,意思為很多人以為在做高強度間歇,其實強度都太低卻又叫高強度。)」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替他加油打氣,「筋肉爸的人生歷程一定能鼓勵很多跌落谷底的人們,加油,大家都在等你重返榮耀!」、「好強喔,中風患者的典範」、「祝福你越來越好」。
「隔著螢幕看都痛」辣妹玩彈力繩秀翹臀曲線 下一秒「啪」一聲卡陰痛翻
好痛的卡陰!有網友在臉書「爆廢公社二館」發文,轉傳從LINE群組上所流傳的一段6秒鐘畫面,影片中有一名長髮女子,看起來身材很曼妙,還穿著能盡顯纖細長腿曲線的緊身褲,她在公園一邊使用單槓健身器材,一邊運用帶來的黃色彈力繩,一頭掛在單槓上,一頭向下拉並用左腳踩踏,疑似想懸空拉伸肢體運動。結果可能左腳沒踩好,彈力繩突然從腳底「落跑」,不偏不倚就這樣剛好「啪」中她的胯下,女子痛到馬上以雙手摀臀,看得出來真的很痛。從被拍攝的影片可見,公園中這名女子上身穿著露腰的寬鬆上衣,下身是貼腿緊身褲,看得出來她正在使用彈力繩運動拉伸肢體。畫面中女子先用左腳踏著彈力繩穩定後,便想用雙手撐起身體,結果沒想到彈力繩瞬間從腳底滑開,直接大力回彈到女子的跨下部位,當場讓她痛得摀住臀部,彎下腰來,看得出來彈力繩「啪」的這一下,疼痛威力百分百。網友們看到這段只有6秒的「卡陰」影片,紛紛留言,「隔著螢幕都感覺到痛」、「超級痛」、「好想要看正面的表情」;還有人心有戚戚焉表示,「是男生的話表演當場去世」、「我剛剛蛋蛋痛了一下」、「這下子真の卡到陰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