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職場
」北市人口狂降無望設第三副市長? 市府將開人口對策會找解方
台北市府副發言人李政軒17日表示,北市府長期追蹤市內人口結構,也定期每三個月邀集學者專家研商人口對策,本周開會則著重在盤點既有的樂生、助養、好住政策成果,盼能有效搶救減少的人口數。官員指出,受高齡、少子化與新冠病毒COVID-19關閉國門除籍影響,台北市人口數在2022年首度跌破250萬,降至248萬多人,也因此少了第三位副市長編制。而蔣萬安2022年12月25日上任以來,2023年底北市人口數緩步回歸到251萬1886人,但2024年之後又持續下降,為了搶救人口數,北市府中秋後本周將召開人口對策委員會議,持續因應對策。據了解,台北市近40年的總人口數,在1990年時達最高,總人口數來到271萬9659人,而近30年來人口都維持在260萬人口左右,2018年郝龍斌卸任、柯文哲上任之時,台北市人口數一度重返270萬門檻,而後緩步下降。官員表示,市府長期追蹤關注、定期每三個月邀集外部專家學者、召開人口對策委員會研擬因應對策,本周將召開最新一次會議,預計在既有的樂生、助養、好住等政策成果之上,也將探討友善育兒職場、銀髮樂活措施等議題,而若站穩250萬人口大關,市長遴聘了第三位副市長,也一定會盡速向外界說明。北市府民政局人口政策科長吳峯裕則說,市府除了人口政策委員會每3個月討論1次人口因應對策外,也不斷推出包含生育獎勵金加倍送、私幼學費補助1年5萬2000元和好孕專車服務等拚人口措施,可惜人口減少主因還是和北市買房、居住成本有關,這是全國大趨勢,北市仍會在權限內努力拚維持人口。
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揭曉 專家籲政府重視性平教育
台灣性教育學會、華人情感教育發展協會23日公布2023年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包關婚育困境、性平教育、MeToo浪潮、親密關係以及少子女化等議題。專家學者認為,性與情感議題會影響人的發展與幸福,呼籲政府重視情感與性教育,應從教育著手,打造更積極正向的親密關係環境,同時建立性平意識。2023年台灣10大性與情感教育新聞第1至5名分別為「2023年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56%未婚族想結婚生子」、「性平三法將加重罰則,防堵權勢性騷」、「MeToo浪潮曝性平意識不足,民團籲國中小應落實性教育」、「親密關係受暴者男性增至23%,口語、精神暴力最常見」、「連4年生不如死,新生兒人數再創歷史新低」。其他新聞還包括「新北逆倫性侵事件,專家:對孩子分齡提供正確性觀念」、「性別刻板印象觀念鬆動,民調65%同意高中男女合校」、「家暴性影像遭散布,政院拍板網路業者應限制瀏覽或移除」、「台版MeToo持續燒,15.3%學生坦言打工曾遇性騷擾」、「台大經濟系學生會選舉爆16條歧視政見,候選人道歉」。台灣師範大學助理教授高松景指出,婚育意願調查顯示,政府近年注重生育托育補助,但未婚族想婚想育,可能對此還感受不深,為避免台灣變成「不育不婚愛無能」,建議從學習經營健康親密關係入手。高松景建議,在大學和職場推廣愛情學,讓談戀愛不再是難事,同時呼籲政府建造更多樣的交友活動與場所,提供結婚優先分配公共住宅等政策,並打造友善育兒職場,營造更有感的生育環境。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毛萬儀表示,MeToo事件凸顯性平意識的不足,儘管性平三法修法強化處罰,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真正要改變文化,需要在學校、職場和社會建立性平意識,以有效遏止性騷擾問題。毛萬儀認為,法律雖能約束行為,但良好社會仍需回歸教育,家庭、學校、社會三者必須合作,新課綱雖有整合相關教育,但實踐落實才是關鍵,政府應提供環境支援,讓孩子學會愛人、尊重、負責任,並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分寸。
生動盟推生產準備假 助新手爸媽學習產前教育
母親節前夕,台灣生育改革行動聯盟(簡稱生動盟)公布最新生產經驗調查,高達62.2%產婦以及69.%伴侶從未接受產前教育,顯示衛教明顯不足。對此,生動盟呼籲在14次產檢中新增4次總計12小時的產前教育,產婦及伴侶7天有薪生產準備假放寬適用範圍,且產後6個月內的一般家庭皆享有到府臨托的喘息服務。六成新手爸媽缺乏產前教育產前教育旨在幫助婦女以及家人取得正確的孕產新知,有助婦女進行各種準備與決定。然而,高達62.2%婦女從未上過生產教育的課程。現有的目前現有的衛教指導共2次,落在懷孕17週前與29週後,指導方式以勾選方式進行衛教指導,經常不到10分鐘就結束。與瑞典1980年起推行給孕產家庭8至10次結合生理、心理、社會面向的產前準備課程差異甚大。IBCLC國際認證泌乳顧問鍾秀靈以雙北為例,月子中心費用從每日5千元至1萬5千元,經濟能力有限的家長無法使用月中統包服務,遇到問題只能求助親友或上網搜索,但這樣難以及時協助家長判斷自身與嬰兒需求,「很多媽媽忍到產後1個月回診,才發現自己的身體已經忍到出狀況」。因此,生動盟建議國健署應該在目前14次的產檢中,在原訂要在第28、30、34、37週所做的例行性檢查之外,各新增一次3小時的產前教育,4次累積下來為12小時。生動盟理事長徐書慧指出,高達九成的伴侶曾實際參與生產過程,卻多半沒有參與過產前教育。生動盟認為,除了醫療院所沒有提供相關課程,另一個原因是沒有合適的「假別」可以用。目前《性別工作平等法》提供孕產婦及配偶7天有薪產檢假,然而這些假別僅限用於陪產或產檢,無法運用在產前教育,要請假也難以證明。生動盟與婦女新知基金會皆呼籲,政府應將《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中的孕婦的「產檢假」以及孕婦伴侶的「陪產及陪產檢假」改名為「生產準備假」,同時放寬適用範圍,不限只能用在陪產、產檢或陪產檢,也能適用於參與產前教育。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回應,產前教育應更落實,考量到產婦家庭接受資訊的可近性,會從開展多元宣傳渠道做起;至於衛教內容偏重醫療資訊缺乏人文關懷,也會改善;至於生產準備假、產檢假等牽涉跨部會職責不便回應。她表示:「我們不只是要把病人當全人,也要把產婦當全人」。產後三大壓力根據調查也顯示,產後最大的困難和壓力來源為睡眠不足,且難以獲得協助。有鑑於此,生動盟呼籲政府提供產後6個月內的一般家庭,皆應享有到府臨托的喘息服務,同時建立專業人員的產後訪視制度,協助新手家庭的生活逐漸步上軌道。1睡眠不足(73.3%)2哺乳(71.8%)3新生兒照顧(64.8%)立委范雲強調,職場女性生育蠟燭兩頭燒,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友善育兒職場與社會環境,政府雖然投注經費在友善生養政策,卻集中於照顧公共化,仍遠遠不夠,生產不夠友善、產前教育不足、伴侶參與不足。她向勞動部喊話,雙親都應該有平等參與孕產與育兒的權利,才能打造友善育兒環境。「不只是產婦,連配偶都仿佛被丟在未知的叢林當中」立委王婉諭表示,產前課程大多來自母嬰用品廠商,「我們會疑慮他們提供的內容是不是正確的?我會不會被行銷?我沒辦法去判斷它是否是合適的產前教育」。而且育兒責任大量壓在媽媽身上,導致產後憂鬱嚴重,不敢生、不想再生變成常態,幾千元的生育津貼僅能減輕育兒負擔,但很難提高生育意願,要靠政府推動才能解決少子化問題。
每月僅2,000元!台電打造7處教保中心 友善育兒職場「開放招生中」
現代人多是雙薪家庭,育兒照顧向來不是簡單的問題,台電為讓爸媽安心上班,照顧新世代員工,並配合國家「0至6歲國家一起養」政策,於北部、中部、南部等地區打造7處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且於8月1日舉行揭牌儀式。除了服務台電員工外,目前還有逾60名額對外招生,每個月收費最高僅2,000元,主要針對2~6歲的幼童設計,自8月起陸續開班營運。1日的台電「友善育兒.幸福台電」教保中心聯合揭牌儀式,特別邀請經濟部長王美花、教育部次長蔡清華一同見證台電北中南共7處教保中心正式起跑。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隨著台電持續年輕化,近5年員工平均年齡下降約5歲,為鼓勵新世代同仁安心邁向結婚生子、育兒照顧等人生階段,台電歷時2年規劃與籌備,盤點全台單位可利用空間,並轉型設置教保設施,期能提供員工平價、優質、便利的教保服務,以具體行動落實台電職場友善育兒環境。台電「友善育兒.幸福台電」教保中心於8月1日進行聯合揭牌儀式。在教育部國教署指導及各縣市政府協助下,台電於輸變電工程處、基隆區營業處、林口發電廠、雲林區營業處、嘉義區營業處、高屏供電區營運處及屏東區營業處等7處單位設置教保中心,招收對象以台電員工子女、孫子女為優先,也會對外開放招生。每月收費比照非營利幼兒園最高僅2000元,可望降低育兒經濟負擔。台電表示,各教保中心選址規劃不僅考量同仁接送便利性,亦本於敦親睦鄰精神,大多座落於市區或鄰近住宅社區,例如基隆區營業處緊鄰廟口夜市與東岸商場、嘉義區營業處位於市中心,讓鄰里居民也能共享台電教保中心資源。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前往參觀教保中心的運作。台電也說明,各教保中心皆委託具有豐富辦學經驗的非營利法人經營,師生比為1:10,並對硬體設施嚴格把關,選用符合幼兒身高尺寸、幼兒人體工學之教學設備。針對教學內容部分,各教保中心規劃如美勞、語文、科學、積木、烹飪等「學習角落」,培養幼兒自發性學習能力,2至6歲的混齡式教育也能讓幼童們大手拉小手、邊玩邊學習。台電員工徐銘均育有兩名兒子,今年2歲半的小兒子順利抽到輸工處教保中心令他直呼開心。他表示,無優先條件的一般家庭對於公幼與非營利幼稚園中籤機率非常低,大兒子就曾歷經「重重敗仗」,最後只能選擇費用較高的私幼,而當聽聞台電教保中心即將開幕,他便積極了解相關資源,笑說:「我們終於有機會比別人前面了!」教保中心設施完善,師生比為1:10,每月收費比照非營利幼兒園最高僅2000元。除了費用相對低廉可減輕負擔外,徐銘均說,輸工處教保中心的開放式教學空間與混齡教育也是重要考量,兒子雖是幼幼班年紀,但非常喜歡跟著哥哥姐姐玩,因此期許兒子能透過與大孩子的互動,多熟悉各項生活常規並增進學習力。台電7處教保中心自8月起陸續開班營運,招收2至6歲幼童共計270名,目前除了林口發電廠及輸工處已招生額滿,其他單位合計尚有逾60名額辦理外部招生中。(詳情可洽台電人資處潘專員02-2366-7343/u283453@taipower.com.tw)(台電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