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
」 高麗菜 農糧署 農民高麗菜1顆破百元!10月上旬栽種量首亮紅燈警戒 農糧署:不要再搶種
高麗菜(甘藍)為台灣冬春季蔬菜產量最高,有著「菜王」之稱,目前高麗菜價格佳,傳統市場單顆要價百來元,超市每顆則是110元。農業部農糧署日前就公告,據高麗菜育苗場出售情形顯示,今年10月上旬栽種量584.3萬株,首次觸及警戒值的紅燈,並接近超種的紫燈(600萬株以上)。農糧署「113-114年甘藍育苗場售出情形一覽表」資訊指出,8、9月間連續6旬(10天為1旬,分為上、中、下旬),全國高麗菜栽種量大多均在500萬株上下,其中9月下旬只有418.26萬株,為黃色燈號;但到了10月上旬,首次亮起紅燈,來到584.3萬株,已相當接近紫燈。農糧署日前也公告,10月上旬育苗場甘藍供苗量計584.3萬株,呈紅色燈號,屬警戒值範圍中,較近3年同期減少1%,採收期約為12月中旬。官網顯示,紅色燈號意味著,種植數量較多,接近合理種植數量上限,請分批種植。根據《中央社》報導,農糧署表示,台灣8、9月氣溫仍高,不適合平地栽種高麗菜,仍以高山產區為主;10月漸漸轉涼,且主要產區在中部,未受颱風「山陀兒」影響,所以開始增加栽種量。農糧署也強調,紅燈屬於警戒值,還未達到超種的紫燈,但仍會通知農民不要再搶種,以免供過於求影響價格。
台東秧苗場通過有機認證 成為縣內第一座
花東兩縣為台灣有機水稻生產重地,栽培面積約1788公頃、占全台52%,有鑑於全程有機生產尚欠前端育苗一環,農糧署攜手產官學輔導花東種苗場業者導入溫湯消毒法,台東縣南島種苗場於今年中旬通過有機驗證,成為縣內首間且唯一有機種苗場,每期作預估產能約1.5萬盤秧苗。健康環保意識抬頭,綠色消費蔚為風潮,有機農產品消費力提升,糧食作物水稻尤其重要,台東縣有機水稻耕作面積達455.1公頃,排名全國第2,然其根基種苗仍採取慣行農法培育。台東農業改良場指出,水稻育苗過程須經種子、苗箱及苗土處理,還有苗圃管理,其中種子消毒目的在於消滅種殼病原,有機消毒法可採生物製劑或溫湯處理,兩者中以溫湯防治效果最佳,但降溫技術門檻及成本高。為健全有機水稻生產鏈,農糧署邀集農業改良場、地方農政單位及宜蘭大學成立輔導團隊,協助花東地區水稻育苗業者建置有機種苗生產系統,台東縣南島種苗場自行研發空壓機冷循環設備,達到溫湯消毒法瞬熱瞬冷需求。南島種苗場長范植勛表示,溫湯處理過程以天車吊掛秧苗噸袋,浸泡於60度高溫池水中,池底設置空壓機管線,使冷空氣於袋內循環,達到瞬間降溫功效,避免秧苗因高溫熱熟。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強調,目前花東地區共有花蓮縣學田育苗行、台東縣南島種苗場及花蓮縣銀川有機農產品合作社通過有機種苗驗證,完善水稻育苗到收成全程有機,提升產業價值。據統計,花東有機水稻種苗場,每期作生產約4萬8000盤秧苗,可供應約190公頃耕地,未來視市場需求逐步擴大生產力。
歷時3年搜集全台珍貴種子照片 林業署攜手中興大學催生「樹木繁殖寶典」
林業為百年事業,從一顆種子開始生生不息,為提升國內林木種子保存與育苗技術,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與國立中興大學,12日共同發表《台灣木本植物繁殖理論與應用》專書,由興大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王升陽,擔任引言人,邀請作者簡慶德博士,及採種育苗工作者林承彥,分享採種育苗理論研究與實務工作的心路歷程。本書蒐集彙整247種木本植物的種子貯藏、發芽及育苗管理等知識,即日起可至國家書店購買。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邀集教授許博行、教授劉瓊霦、林業試驗所簡慶德博士和陳舜英博士等作者,將畢生研究的智慧與經驗收錄其中,並蒐集全台各地的珍貴種子照片,歷經三年完成上、下兩冊書籍。上冊總論台灣木本植物的種子貯藏、發芽、無性繁殖及育苗管理,下冊收錄全台247種木本植物個論,包含狗花椒、台灣野梨、台灣梭羅木等35種稀有植物,傳承種子保存及培育技術的知識,為林業、生態從業人員,以及農校推動育林教育的重要經典工具書。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指出,該分署地理位置及交通運輸條件佳,為延續全國優秀林木基因,自1977年即建置種子庫貯藏優良樹木種子,至今已是設備完善的「林木種子貯藏中心」,設有四間不同貯藏溫度的冷藏庫,累計貯藏各地區分署採集而來的14種針葉樹、110種闊葉樹及7種草本植物種子。每年排程為封裝袋內的種子,做氣體交換,並進行種子含水率與發芽率的檢測,確保種子活力,如此才能因應各造林單位的育苗需求,以及提供學術研究單位使用。台中分署表示,除肩負森林保種重任,對於保種的教育,更是責無旁貸,本專書扣合聯合國優質教育(SDG 4)及陸域生態保育(SDG 15)等永續發展目標,希望藉由專業的林木繁殖技術培育優良林木,更期待透過生態植被復育,維護台灣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欲收藏或做為工具書的森友們,本專書售價上冊600元、下冊680元,可至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物流中心購買。該分署也將專書分送至全台森林科系所學校圖書館,讓莘莘學子更了解林業工作實務,也歡迎各界民眾至國家圖書館等10間政府出版品寄存圖書館借閱,一同感受森林種子的生命力。
屏東佳冬端午立瓜盛況空前 贊助企業「銧昊」現場推廣綠能知識
屏東縣佳冬鄉為推動地方創生,COVID-19疫情前曾在鄉內以及總統府前凱道上舉辦端午立瓜活動,民眾參與熱絡,也受到全國矚目。得知許多鄉親十分懷念當時參與活動情景也期盼再辦盛會,佳冬鄉公所與佳冬鄉農會遂決定於今年復辦。睽違4年的立瓜活動,於6月10日盛大舉行,共有超過700顆大西瓜在石光見廣惠宮前道路「排排站」,現場還有「吃西瓜大胃王」、地方物產展售市集等,規模與人潮盛況空前。 佳冬鄉長賴文一致詞時表示,佳冬鄉石光、玉光兩村許多鄉親從事西瓜育苗嫁接及種植工作,他們根據適合種植的時間到全台各地去租地種植,像「游牧民族」一樣辛勞,目前全台灣約60%以上西瓜產量均出自佳冬鄉親之手,可以說是「佳冬之光」、「屏東之光」!希望大家品嚐西瓜消暑時,也能想到佳冬,也歡迎大家到佳冬,走訪文化景點與採買優質瓜果農產。賴文一說:「這次能在任內復辦,感謝縣政府、水利署、立委、議員、鄉代們的指導與支持,以及佳冬農會與公所同仁們的用心籌辦,也特別感謝銧昊公司與台灣陽光公益推廣協會贊助與協助服務,使活動得以順利籌辦。」佳冬鄉頒發感謝狀給銧昊公司,由吳維彬總經理(中)代表接受。(圖/銧昊提供) 銧昊公司總經理吳維彬受訪時表示,銧昊公司配合政府推動再生能源政策,長期致力於太陽能光電案場興建,近年也投入儲能系統建置,除在案場當地設置辦公室並雇用當地鄉親、吸引人才回鄉就業,也長期支持地方公益與教育相關活動。「這幾年我持續在佳冬帶領同仁處理案場開發、設計施工等籌建事宜,甚至到完工、維運,從無到有,點滴在心頭,也謝謝過程中許多地方鄉親的支持與協助,佳冬可以說是我的第二家鄉!」吳維彬說,很開心能與佳冬鄉親一起參與這次饒富意義的立瓜盛會,銧昊公司未來繼續會秉持「銧愛地球˙永續共好」理念,持續投入環保永續以及「與地方共好」的行動來回饋社會。
情人節就喝這味!KIRIN冰結限定草莓藍莓 兩罐拼出夢幻愛心 冰結宮城草莓、岩手藍莓浪漫上市!
年末派對玩不夠,還要更嗨!台灣麒麟除了與全台民眾一同熱情迎接即將來臨的金龍年,更祭出期間限定口味「KIRIN冰結調酒–宮城草莓」、「KIRIN冰結調酒–岩手藍莓」,為浪漫的情人節帶來酸甜戀愛好滋味!嚴選日本宮城縣獨家研發培育的「もういっこ」(意為「再來一個」)國產草莓,以及岩手縣碩大飽滿的藍莓果實,搭配KIRIN獨家冰點凍結技術,保留現摘果實的甜美香氣、鎖住果汁的鮮甜,打造讓人忍不住「再來一罐」的絕佳風味!台灣麒麟更推出浪漫包裝彩蛋,將「KIRIN冰結調酒–宮城草莓」、「KIRIN冰結調酒–岩手藍莓」擺在一起就可以看到隱藏愛心!限量口味即日起陸續甜蜜登場,7-ELEVEN推出罐裝350ml售NT$52元,全家便利商店則上架罐裝500ml售NT$69元,都享三件85折優惠,各大量販通路也陸續上架註一,快到各通路把限時限量的雙莓冰結帶回家,過年過節就跟著KIRIN享受「莓好」時光吧!「KIRIN冰結調酒–宮城草莓」採用珍貴的日本國產宮城草莓「もういっこ」,搭配KIRIN獨家冰點凍結技術,果實水嫩清香喝得到,讓人忍不住想「再來一杯」(圖/台灣麒麟提供)!嚴選高品質果實入酒打造歡聚時刻的每一口好滋味發售超過二十年的「冰結」,持續研發創新口味,帶給大家更鮮活多元的品酩體驗。台灣麒麟董事長中川亮表示:「秉持『讓歡笑拉近彼此的距離』精神,不管是親友相聚的農曆新年,抑或是伴侶攜手慶祝的浪漫情人節,台灣麒麟以冰結『宮城草莓』、『岩手藍莓』調酒的鮮甜清爽好滋味,隨著氣泡在杯中升騰,讓笑意滿溢每張臉,陪伴台灣民眾歡度每個重要時刻。」今年冬季台灣麒麟再度推出暢銷的草莓季期間限定口味「KIRIN冰結調酒–宮城草莓」,採用日本國產宮城草莓「もういっこ」,其意為「再來一個」,由宮城縣農業園藝綜合研究所培育出的特有品種,為把關品質更限定除契約者外禁止育苗販賣,珍貴的宮城草莓不僅外型飽滿碩大、顏色赤紅,令人垂涎欲滴,滋味更是無可比擬,研發育種的成果讓果實的甜度與酸度恰到好處,清爽而不膩口註二,讓人不自覺一個接一個、想「再來一個」!台灣麒麟更同步推出大人氣口味「KIRIN冰結調酒–岩手藍莓」,嚴選日本岩手縣孕育半個世紀的「岩手草莓」,將渾圓肥美的果實,及其飽含酸甜多汁的清爽滋味,通通收進手裡這罐「KIRIN冰結調酒-岩手藍莓」,如同鮮摘果實入口的水嫩多汁在口腔迸發。KIRIN以其獨家「冰點凍結」技術打造原汁原味的氣泡調酒,保留每一滴嚴選果實的自身美好風味,並以純淨順口的伏特加作為基底,將馥郁果香及鮮榨般果汁完美調和,搭配爽快氣泡,從第一口到最後一口都樂趣無窮。快到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及各大超市量販通路購入限定的「KIRIN冰結調酒–岩手藍莓」,感受培育超過50年的岩手藍莓的酸甜多汁清爽滋味(圖/台灣麒麟提供)!對稱愛心設計包裝一人一罐甜甜蜜蜜兩款KIRIN冰結調酒不僅風味絕佳,驚喜外包裝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以冬季期間限定的浪漫雪花元素增加整體氛圍感,將「KIRIN冰結調酒-宮城草莓」、「KIRIN冰結調酒-岩手藍莓」擺在一起,草莓和藍莓果實,以及點綴的雪花,拼湊成一道隱藏愛心,搭配上方結合對稱的金色蝴蝶結緞帶,讓人少女心大爆發!即日起兩款冰結調酒陸續甜蜜登場, 7-ELEVEN售350ml罐裝NT$52元、全家便利商店上架罐裝500ml售NT$69元,都推出三件85折優惠,買越多省越多!各大量販通路也陸續上架,快到全台各大便利商店及超市量販通路搜集KIRIN的限量浪漫彩蛋,無論是和另一半或閨蜜好友,一人一罐好喝又好拍!註一:販售通路包含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新光三越、家樂福超市、家樂福量販、Mia C'bon、楓康超市、寶雅、遠東都會、日藥本舖、札幌藥妝、大潤發、愛買、美廉社;貨量及活動依通路實際現場為主。註二:資料來源參考日本宮城縣官網:https://www.pref.miyagi.jp/soshiki/engei/mouikko.html☆提醒您,未成年請勿飲酒酒後請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台校拜神農3/公益興學成「三不管」 創校董事成孤鳥挺身護校產
「我真的很不想鬧到廣東省教育廳,兩岸合作興辦出這所台商子弟學校是很有意義的,包括我和許多老董小孩都是這裡畢業校友。」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創校企業代表之一的林志猛無奈地告訴CTWANT記者,「我都已退休好多年,竟還在煩惱要如何保護校產基金,竟成了董事會的孤鳥。」他也感嘆公益辦校竟成了兩岸教育主管機關三不管地帶,一旦學校董事會未盡職發揮監督功能,很容易遭人專權把持一手遮天。東莞台商子弟學校(以下簡稱東莞台校)於2000年9月成立,在上海及華東等三間台商子女學校中成軍最久,位於東莞市中堂鎮潢涌區上一村,占地約180畝(約12公頃),為一所從幼稚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的住宿型學校,設有60間宿舍,教學完全與台灣的教育接軌,學歷受到兩岸認可。目前東莞台校招收約2600多名台灣籍學子,今年收到的學雜費約5億元,據了解該校之前帳上餘款高達約4億元,教育部並已同意該校自112學年度起調整學雜費,幅度以不超過5%為原則,並請學校增加清寒助學金補助經費。東莞台校游泳館到底是否有啟用文件,受到創校董事林志猛的質疑。(圖/林志猛提供)這間由台商合力募款創辦的東莞台校,開辦基金人民幣1億1800多萬元,約當新台幣近五億元,教育部補助4400萬元,當地潢涌村委會也提供購校土地款近億元等,在兩岸各設一董事會,一在台灣教育部備案(董事19人),一個在大陸立案(董事11人);另成立「財團法人東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會」(董事9人),專為募款及開具收據管理基金而設。三個董事會的董事共39人及3名監察人,23年以來的董事長,皆為葉宏燈一人。今年73歲的葉宏燈,曾任致伸科技資深副總,致伸在東莞設立的東聚電業董事長,做過「東莞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第一屆副會長、第二、三屆會長,東莞台校是在他擔任會長時所創辦,因而順勢出任學校董事長。該校三個董事會將在12月22日於台北維多麗亞酒店各自召開董事會,成員包括台商、退休教育部官員、退休校長、現任大學教授等;林志猛是東莞台校立案於大陸的董事會成員,前教育部常務次長吳鐵雄、陳德華,曾任建國中學校長吳武雄則分為台灣、大陸董事會的副董事長。依據東莞台校官網揭露,該校榮譽董事長包括致伸梁立省、台達電鄭崇華、仁寶許勝雄、光寶宋恭源、富華集團張漢文等電子、傳產界大咖,還有教育界的前教育部部長楊朝祥、吳清基、前教育部政務次長李建興,也是該校榮譽董事長。據了解,楊朝祥是目前唯一還被邀請列席董事會致詞的榮董。東莞台校現有2600名學生,是一所從幼稚園到高中十五年一貫的住宿型學校。(圖/翻攝自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臉書)對於葉宏燈為何可從2000年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董事長?「唉,學校章程未載明『董事長、董事』有任期限制」「葉董是創辦人享有『永久董事,無須選舉』權利,給予的禮遇竟成了日後的破口。」一名台協會員跟CTWANT記者分析說。「隨著創校台商退休、離世,或『被榮升為榮譽董事長』喪失董事表決與發言權,董事會監督、財務內控逐漸失靈,很怕別的私校發生的掏空校產、浮濫申報差旅、圖利特定人、借款作無關校務用途等憾事,發生在台校呀!」林志猛說。
王淨克服心魔攀十公尺高樹險失溫 陳柏霖露神秘微笑「敬請期待」
《極島森林2》本週將播出最終集,陳柏霖在王淨與昆蟲擾西的陪伴下,劃下旅程的完美句點。有懼高症的王淨為了拍攝,不僅克服心魔攀上十公尺高的樹木,還在樹上待了一個多小時,加上山上氣溫低又下雨,她的雙手幾乎已經凍僵到無法伸展,差點失溫,但她還是敬業的拍完該段內容。王淨事後回想攀樹過程,還反省自己是否太軟弱,露出狀態不好的一面。陳柏霖、王淨前一晚才開心舉辦「桶仔雞派對」,沒想到隔日與昆蟲擾西進行攀樹任務時,卻不幸遇上傾盆大雨,三人淋成落湯雞。而三人的最後一項任務,是與魯凱族的種樹夢想家宋文生夫婦一起復育林地,王淨不畏辛勞,跟著一起拔樹、種樹,不僅不嫌累,還頻頻碎唸:「好好玩,好喜歡!」他們先是學習拔除外來種植物,再幫忙篩土、育苗,最後扛著一袋袋不同種類的幼苗,回到林地種下樹苗。陳柏霖(左)與王淨(右)細心呵護樹苗。(圖/灰魚影像)這段過程花了兩天的時間,卻是宋文生夫婦一輩子的志向,希望能保護家鄉的土地,給下一代美好的家園。在種樹過程中,王淨好奇詢問宋文生夫婦的愛情故事,頻頻露出少女心,直呼:「好浪漫喔!好浪漫!」露出羨慕眼光,對於兩人之間的相知相惜十分感動。王淨在節目尾聲受訪時表示,因為有些人對這片土地做了不好的事情,導致自然災害來臨時帶給居民很大的影響,甚至連家都沒了,「這些根本不是他們(宋文生夫婦)需要承擔的事,但他們卻承擔了這一切,還是覺得感恩與感謝,還是相信世界的美好。」哽咽流下感動淚水。回顧四趟旅程,陳柏霖經歷了許多不同的人事物,也學習到更多領域,未來希望繼續探索更多台灣的美好。至於是否會有第三季?陳柏霖露出神秘微笑說:「請大家敬請期待!」昆蟲擾西(右)要陳柏霖(中)與王淨(左)一起模仿甲蟲展翅起飛的模樣。(圖/灰魚影像)
高麗菜漲價引搶種潮!連6旬亮紅燈 農糧署示警:12月價格恐崩盤
農業部農糧署今(13日)表示,依據該署「敏感性蔬菜供育苗量預警系統」資料,今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甘藍種植數量連續6旬呈現紅燈,12月至1月盛產期產銷壓力漸增,籲請農友種植前參閱該署「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專區網頁大宗蔬菜種植資訊,審慎評估種植風險,以維護合理收益。農糧署說明,自今年8月起接連受颱風及強降雨影響,部分產區蔬菜植株受損、產量減少,另10月初小犬颱風強風夾帶鹽塵,造成中部沿海甘藍等作物枯萎及倒伏,致市場到貨量減縮,價格上漲,農民種植甘藍等大宗蔬菜意願增加。農糧署指出,因近期天氣穩定,日暖夜涼,適合作物生長,蔬菜單位面積產量逐漸提高,查臺北果菜批發市場11月上旬(11/1-11/10)國產甘藍交易量2,075公噸,較上月同期增加117.4%;每公斤交易價格23.2元,較上月同期下跌43.5%,交易量價已明顯回穩。為保障農民權益,農糧署呼籲,請農民購苗種植前,可點閱農糧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afa.gov.tw/)「大宗蔬菜供育苗資訊預警」專區,暸解大宗蔬菜供苗資訊,審慎評估種植風險,切勿集中種植,以維護合理收益。
信義房屋19年投入5億推動社區一家 支持社區夢想轉動
信義房屋19年來投入五億元推動「社區一家」全民社造行動計畫,是國內單一企業支持最久的社區改造計畫,對於許多剛踏入社造的個人與團體,信義房屋宛如社區天使投資人,支持夢想轉動。今年社區一家提案總件數再度破千件,個人與校園提案數也較去年成長,在計畫類型上跨世代的社會關懷、社區產業創新以及永續生態等更是熱門關注議題,顯見永續觀念已在社區成形;今年選出4件首獎、88件楷模獎及122件種子獎,並由首次參與提案的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獲得《社區一家-幸福社區類》最高50萬獎金!社區一家發起人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表示,自2004年開始推動的社區一家是希望凝聚人與人的情感,讓家的定義擴大,讓社區成一家,進而走向全台一家。在計畫推展中也不斷發展出能讓更多關心台灣這片土地的人都能來參與的方式,從一開始的社區發展協會、團體、社企、個人、到大專青年,現如今許多國小學童也加入社造行列,近年更有外籍人士、新住民也積極參與。除了擴大影響力,為了讓社區能永續發展,信義房屋也積極推動永續共榮生態圈,透過資源對接與培訓,讓具有發展潛力的社區能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發展模式,為地方帶來生機。社區一家評審團觀察,在疫情趨緩的台灣社會,社區一家強調的「凝聚人與人的情感」,成為提案者關注重點,在計畫展現上,跨世代的社會關懷,如青壯人口對社區長者生活照顧,或是高齡者投入學校教育,世代間相互合作扶持,成為穩定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在氣候變遷與永續倡議下,也有越來越多的提案者展現對生態永續的重視,無論是在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循環經濟等議題上,都能看到具有創新思維與行動的提案內容。首次參加即獲「幸福社區類-首獎」的社團法人高雄市野鳥學會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多年來以民間自發力量成功讓稀有保育鳥類水雉在美濃湖畔繁殖。今年更擴大影響力,結合社區居民將荒廢的甲魚養殖池轉化為兼具育苗與環教功能的水草樂園,營造水雉棲地與生態產業的運作典範。同樣也是初次提案就獲得「築夢個人類-首獎」的葛韋成,因為希望讓家鄉長輩「健康老化、在地老化」,他從長者飲食切入,以原型餐食出發,將「健康」、「友善」帶⼊社區,改變食物質地,讓食物更好入口的同時能保有食物原狀與味道,滿足健康營養需求,更與社區關懷據點、長照機構共同深耕社區,打造長者友善餐點、建置友善美食知識庫,促進大眾對長者友善餐食議題的關心。「國小師生組-首獎」得主為桃園市高原國小,由長期投入環境教育的黃怡平老師,邀請地方專家與導入科學工具,規劃溪流教育課程,帶領孩子從河川生態的認識和學習中,建立完整的環境保育觀念與行動,更重要的是熟悉自己的家鄉與培養在地認同感。特別是更與在地的河川巡守隊及公民團體合作,一起淨溪、移除外來物種,擴大影響力感動居民共同守護家鄉溪流。「中學師生組首獎」得主為新北市華僑高級中學「根與芽志願服務社團」,是長期深耕社造,並屢獲社區一家楷模獎肯定的團隊。他們藉由淨灘、弱勢兒童閱讀培力,以及青銀世代交流等活動,從社團出發,邀集更多師生投入服務,也引導學生觀察與反思,共同為環境盡一份心力,也帶給兒童、長者活力與希望,激發手心向下帶來的感動,讓服務種子生生不息。今年大專青年組首獎雖然沒有出現讓評審為之一亮的提案,但是整體提案件數與水準仍較去年成長。今年所有社區一家獲獎提案已經公布於官網,有心改變社區關心家鄉事物的個人或團體,都可以從中獲得促發改變的可能。未來也會邀請歷屆得主來分享社造經驗,期盼擴大影響力,鼓勵全民一起加入社造行列,永續社區美好。
「育苗比我想的難!」吳東亮攜彭雪芬台東植樹 台新金4千株拚碳中和
台新金(2887)今天(16日)於臺東舉行兩場植樹活動,由台新董事長吳東亮偕同經營團隊與臺東副縣長王志輝、臺東大學校長曾耀銘及綠色冀泉創辦人陳宇華一同種下牛樟樹苗,吳東亮夫人彭雪芬也現身,共同挖土種下育苗,展現關切環境永續行動力。同時,台新金控與臺東縣政府、臺東大學、綠色冀泉共同簽署合作意向(MOU),為海葵風災造成的上萬棵樹木倒塌,雪中送炭苗木造林,期盼重現綠地,打造公益共好森林。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表示,看了影片,才知道育苗比我想像的難!而他與夫人彭雪芬共同主持植樹活動,兩人一起挖土、栽種樹苗,吳東亮笑說手指著一旁的夫人道,「她做的比較厲害。」吳東亮並在致詞中說,「公益植樹共好計畫」集結了植樹友善環境(E),社福團體參與培育樹苗(S),展現碳中和公務出行碳排的積極公司治理作為(G),是經典的ESG活動範例,也是台灣創舉。好的事情從企業開始,也要推動到每一個人,台新致力永續行動,集結企業、社會企業、社福團體、校園等眾人之力,帶動環境與社會的正向雙循環。「公益植樹共好計畫」由台新銀行與社會企業「綠色冀泉」合作,計劃首年由台新購買4,000棵臺灣原生特有樹種-牛樟樹幼苗,提供給 12 家臺東社福團體進行培育,每家分配100棵至500棵幼苗不等。期間綠色冀泉提供育苗諮詢並導入「育苗換金」模式,幼苗培育 1 年後長成的樹苗,一半可兌換育苗金,增加財源收入,另外一半可換回兩株幼苗重新投入培育,啟動下一輪環境永續及經濟循環,育成的樹苗,種植後將碳中和台新員工全年公務出行產生的排碳量。植樹典禮由臺東慎修養護中心 VAVI 樂團熱鬧開場,紫萱草關懷協會、牧心智能發展中心及友善關懷協會三家社福輪番表演,現場除展現社福培育成果外,也表揚育苗綠手指的貢獻。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在臺東深耕公益多年,獲得在地政府支持與肯定,自舉辦「您的一票,決定愛的力量」活動以來,已協助27家臺東社福團體獲得公益基金達2,500萬元,更有10家單位團體晉級畢業團體天使團。台新金今天有兩場植樹活動,首先於臺東森林公園舉辦「公益植樹共好計畫」植樹典禮,下午則在臺東大學知本校區由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台新志工與臺東大學師生聯合種樹。
2023宜蘭嚴選米競賽 24歲青農馬慶任奪冠抱回30萬元
聽到冠軍為馬慶仁時,馬爸爸興奮不已。(圖/中國時報吳佩蓉攝)今公布2023宜蘭嚴選米競賽得獎農民。(圖/中國時報吳佩蓉攝)2023宜蘭嚴選米競賽28日於宜蘭縣農會舉辦最終回官能品評,經過一番激烈競爭後,由冬山鄉農會僅24歲的青農馬慶仁奪冠,抱回30萬獎金。今年首次邀請米食界有名的企業專家,旺旺集團副主席廖清圳及悟饕創辦人李照楨擔任評審;廖清圳表示,宜蘭米從米質的光亮度、風味及口感都很優秀,不輸台梗9號米。縣政府農業處指出,宜蘭縣是全國唯一一年一期稻作的縣市,也造就「宜蘭米」特別的風土,將整塊土地一整年的精華全集中在這一期作裡面,每顆米粒都是飽滿而紮實;而全縣種植面積約11000公頃、總收量約71375公噸,大宗鄉鎮有三星鄉2267公頃、壯圍鄉1924公頃及冬山鄉1665公頃,年產值逾16億元。今年首次邀請米食界有名的企業專家,旺旺集團副主席廖清圳(圖)及悟饕創辦人李照楨擔任評審。(圖/中國時報吳佩蓉攝)為打響宜蘭米品牌知名度,縣府自2018年起舉辦「宜蘭嚴選米競賽」,今年已邁入第6年,此次競賽有46人參賽,從田間檢查、農藥殘留檢驗、稻穀DNA鑑定及規格分析,只有15位農友進入決賽階段。另縣農會於15日在宜蘭酒廠舉辦人氣票選及美食專家評比,今則進行最終回官能品評。廖清圳指出,宜蘭水質好,加上品種改良過後,不論是米質的光亮度、風味及鮮味等各方面都表現優秀,而此次以米飯光亮度、風味、口感、黏度及硬度5個指標做評比,15位參賽者的分數都些微差距而已,最主要農民很用心,再加上縣府與農會的指導下,讓宜蘭米的品質勝過台梗9號米。縣長林姿妙表示,宜蘭縣好山好水好環境,12鄉鎮所種出來的米都很優質,且一年一期稻作,讓土壤有適當時間休息,種植出來的米粒粒晶瑩飽滿、香Q好吃,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而縣府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SDGs舉辦嚴選米競賽,來鼓勵、肯定辛苦的農民,有競爭就會有進步,感謝農民因評比讓嚴選米的品質越來越好。從事耕農1年多時間就獲得冠軍的馬慶仁說,能夠拿到這麼好的成績,最重要的是要謝謝他的父母,比賽過程中做了許多準備,包含從水稻的育苗、插秧、施肥及噴灑有機農藥,到最後的收成都花費非常多的精力跟時間,也要感謝冬山農會的長官和前輩們的協助與指導,及縣府舉辦嚴選米比賽,讓水稻產業能更精進發展。縣府農業處說明,競賽總獎金高達60萬元,其中冠、亞、季軍分別可獲得30萬元、15萬元及5萬元獎金,5位優勝及最佳人氣獎則各有1萬元獎金,另入選者亦可獲得5000元獎金。而此次獲獎農民,冠、亞軍分別為冬山鄉農會馬慶任、劉耀群、季軍為三星地區農會劉明全;優勝者為農友游炳煌、劉國順、吳炎昌、吳錦坤及簡桂賢;最佳人氣獎為方福在。
極端氣候衝擊農業!現經常性休耕 恐面臨缺糧危機
嘉南平原今年破天荒一、二期稻作休耕,台南後壁等地明年一期作逢「大區輪作」休耕,農業部長陳吉仲雖曾口頭允諾若明年供水無虞,這些區域可不列入大區輪作範圍,但這幾年水情變化讓農民不敢太樂觀。面對缺水難關,為確保民生及工業用水,灌溉用水先被犧牲,此一惡性循環之下,未來將面臨稻米產量減少,是否引發缺糧問題,恐怕得未雨綢繆。面對極端氣候考驗,台灣連年面臨缺水危機,嘉南平原今年一、二期稻作休耕,育苗場、代耕業、碾米廠、肥料及農藥等產業鏈都受波及。後壁區育苗業者李明倉說,育苗需要經驗與技術,農村人口老化凋零快,所以必須傳承,現在經常性的休耕,不僅生意減少,員工也流失,想要回聘更是困難重重,明年一期作是否正常供灌仍是未知數,現在他都還不敢徵人。前台南縣長蘇煥智早在2009年88風災過後,即曾針對極端氣候致台灣易澇易旱,示警糧食生產恐現危機。一晃眼10多年過去,極端氣候對台灣農業衝擊愈來愈劇烈,蘇煥智直言,「我們政府在因應極端氣候的農業政策,到底做了什麼?」他說,缺糧危機是全球性議題,台灣不可能置身事外,而國內農業政策並沒有針對缺水議題提出具體有效解方,這幾年只要一遇缺水,農民就被迫休耕,衝擊農業甚鉅。蘇煥智也說,雖然國人食用稻米產量逐年減少,但台灣目前過度依賴進口麵粉、雜糧及飼料等等,一旦氣候變遷持續、國際通膨造成物價波動,極可能面臨缺糧危機。他指出,先前缺蛋就是讓國人都很有感的例子,自從禽流感後,蛋價就回不去了,今年初缺蛋議題發生後,讓全台灣吵了至少半年,不只淪為政治炒作,更造成民心不安,除了雞蛋漲價,國際飼料漲價,連帶國內畜牧業如雞肉、豬肉也喊漲。蘇煥智也提到,台灣可以參考日本的作法,以日本努力提高國內稻米需求為例,以米粉替代價格不斷上漲的麵粉,生產米麵包等,台灣也須努力提高糧食自給率,避免過度依賴國際進口糧食,才能降低缺糧風險。
1400天無颱風登陸創歷史紀錄 嘉南水情嚴峻「全面停灌」影響對象曝
因全球暖化,造成氣候變遷,自去年下半年起,嘉南地區遭逢30年來最大旱象,在中央及地方努力節水調度下,使民生用水可穩定供水迄今;惟今年梅雨降雨不如預期,且臺灣自從2019年8月下旬白鹿颱風登陸後,已1,400餘天無颱風登陸,為歷史之最長紀錄,氣候異常較往年更甚;統計曾文水庫5月迄今降雨量614mm,僅為歷史同期 59%,而曾文-烏山頭水庫目前蓄水量僅約1.12億噸,蓄水率不到2成,較歷年同期平均少了2.4億噸,水情非常嚴峻;且依氣象單位天氣預報,7月15日前有颱風登陸的機率甚微,未來一週無明顯降雨機率,因應近期水情變化及未來降雨不確定性,需審慎面對。嘉南地區第2期作灌溉面積達4萬2千餘公頃,往年皆分成1~6組,依水庫蓄水量情形,依序宣布供灌時間,第1組及第2組已於本年6月21日開始供灌;面對曾文-烏山頭水庫蓄水情形不佳,近期亦無明顯降雨訊號,經濟部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跨部會研商,依據旱災災害應變小組所提供的數據,經過精密計算並審慎評估,以目前水庫蓄水量1.12億噸已無法滿足嘉南地區今年第2期作第3組到第6組灌區約2萬8千餘公頃之所需水量2.7億噸,倘勉強進行供灌,除影響明年上半年民生及公共用水、一期作與春季雜作供灌外,屆時可能供灌一半,因水量不足造成農作收成不佳,甚至無法收成之風險;為使該地區農民損失減到最小,經多方考量下,決議今年嘉南灌區2期作第3~6組實施全面節水停灌措施,並給予受影響農民及相關產業最大的照顧。農委會表示,此次全面節水停灌措施之補償對象為公告範圍內之實際耕作者及受影響之相關產業業者;補償態樣分為︰公告區域不種稻作且種植符合「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綠肥、景觀或各項獎勵作物者,每公頃補償9.6萬元;如不種稻作,辦理翻耕或種植非獎勵作物或由農田水利署管理處供水養殖者,每公頃可補償8.5萬元。農民可自行選擇辦理。農委會進一步說明,針對此次受停灌影響之相關產業,包括育苗業者、代耕業者、稻穀烘乾業者及良質米集團產區,該會已提供相關輔導配套措施;另外,倘農民因停灌導致償還農業專案貸款有困難者,本金償還期限可展延6個月,展延期間利息由政府補貼。最後,農委會強調,本次嘉南地區2期作1-2組已展開供灌並完成整田,該會農水署將加強灌溉管理,以順利完成供灌收成為目標;至於其餘4組因氣候變遷缺水,實施全面節水停灌措施部分,該會積極協助受影響的農民及業者,以保障其權益,渡過缺水難關。
為期2個月!馬糞海膽下月開放採捕 放流成效差學者籲養殖
澎湖下月1日起將開放馬糞海膽採捕期2個月,由於澎湖縣政府農漁局和水試所等單位都曾數度放流海膽苗,但澎湖海域還是每況愈下,幾乎看不到馬糞海膽蹤跡。有退休學者就建議,在海膽完全養殖技術已獲得突破下,不如就用養殖來取代放流。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養殖學系退休教授郭金泉表示,澎湖科技大學養殖學系張國亮技士在2017年就宣稱已可量化生產海膽,且首度投入海膽量產就交出3萬顆中型紫海膽與馬糞海膽亮麗成績。加上農漁局種苗繁殖場場長柯志鴻去年說明,育苗技術已趨成熟,這幾年成功育成第二代種苗,小海膽每個月可成長1公分,並已研發成功最終的精緻飼料,若將此轉給養殖戶大量飼養,後續只要考慮到相關養殖的技術和環境條件並推廣,要吃到物美價廉海膽就指日可待。馬糞海膽原名為「白棘三列海膽」,因為其生殖腺備受饕客喜愛,每年澎湖縣政府開放採捕之日,就是馬糞海膽被抄家滅族之時,也因此在濫捕下,近年產量遞減之快,價格也越來越高。澎湖縣政府2007年開始管制馬糞海膽採捕,到2018年因資源持續銳減,原訂每年3.5個月的採捕期縮減至2個月。然而因為管制措施只制定禁捕期及採捕大小,卻完全未制定採捕許可證照與總量管制、禁止採捕區域,並落實嚴格的撈捕回報及漁獲統計,尤其未能確實嚴格執法,加上消費市場炒作,在人為貪婪濫捕下,只要一開放採捕,馬上就被趕盡殺絕,甚至傳出多起民眾為採海膽而溺斃喪命的不幸事件。
三代茶農變神農1/「採茶旺季每天工作20小時」 他辭去半導體工作返鄉10年終於說服父親機械化
清明節過後,桃園市龜山區靠近長庚高爾夫球場一帶的老茶園,進入春茶採收季節,粉絲已敲碗嚷著要喝此區老茶園「長生製茶廠」的蜜香綠茶。CTWANT記者趁著採收前,採訪第三代茶農、46歲的林和春,聽他18年前辭去在日商半導體業工作,返鄉從一天苦做20小時,到建立起全台最大代耕機隊的科技農青故事。採訪這天,茶廠正在打掃、機器運轉,年輕工作人員進進出出,準備迎接春茶採收製茶旺季。林和春領著一行四人的採訪團,換上拖鞋,進入製茶廠辦公區,2017獲得全國十大神農獎的他,坐定後,一邊泡茶一邊說,「從農以後,我反而成長到另外一個人生階段,更看懂自己的生命價值在哪裡。」長生製茶廠占地約1公頃,做茶已超過一甲子,種植東方美人茶、蜜香綠茶等。林和春是第三代,赴日讀機械工程系,畢業後進入日商半導體設備及建廠公司,工作十年後,也就是28歲那年,他毅然放棄鍾愛的科技產業,返鄉進入茶園。其實,林和春完成學業時,父親林文經曾提過希望兒子接家業,但當時他對傳產完全沒有興趣,「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時代一直在進步,可是這些技術都是舊有的,會覺得好像不值得投入。」「在科技公司上班,外表是非常光鮮、亮麗的,每天接觸到的都是最先進科端產業」,他難掩得意,「可是在大滾輪裡面,自己好像小螺絲,外表光鮮亮麗,沒法成為心靈養分。」真正讓林和春主動回家的理由,是因為父親已年邁。林和春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份毫無興趣的傳產業,反倒深耕了他的生命,使三代茶園長出新生命。林和春坦言,「回家沒多久,就跟父親說一定要機械化,我說其他國家都用機器運作了,你還用人手一個一個搬,但是他的經驗值裡面沒有我那10年的科技業生活,他無法想像,也無法理解,所以通常都是給我臭臉。」林和春不斷說服父親要機械化,不過剛開始父親無法接受「機械取代人力」的模式。(圖/趙世勳攝、翻攝自長生製茶廠臉書)提起這段「機械取代人力」的父子之戰,「父親認為要了解產業的面貌,必須要從最底層的工作做起。」最後,林和春妥協順服,因為他真的通通都不懂,「如果早10年來採訪我,我會告訴你我連除草和怎麼拿鋤頭對我來說都是困難。」眼前膚色黝黑、身材精實的林和春幽默地追述著,「你能想像一個工作從睜眼睛那刻開始,做超過20個小時嗎?」茶園每年六到九月的採茶旺季,幾乎每天都是戰鬥日。在製茶師傅眼裡,早上十點到下午兩點採收的茶葉,較容易製出最香、最好喝的茶,因此茶農多在中午上山採收,所以採收旺季時,林和春隨父親一起到桃園龜山山上約1公頃的茶園摘採,從十一點到一點,剛好太陽正熱下採摘一天的量。全身流汗夾背採摘完,可以休息一下吧?「並沒有!葉子一但從樹上摘下來,水分就開始蒸發,所以一回來就得跟時間賽跑。要馬上把葉子鋪在廣場上,讓太陽做日光微調。就這樣一袋、一袋從茶園搬上車,再到茶廠搬下車。」林和春苦中作樂地說,「我都快發瘋了,好幾次真的是中暑收場。」新採茶葉在廣場曝曬10到20分鐘,下午約兩點左右結束,接著要把翠綠茶葉搬入製茶廠,不是一袋一袋存放,而是要重新鋪好,透過時間讓葉片裡面的水分散發,大概兩個小時翻面一次,不然茶葉會變成落葉,本身的香味會漸漸散去。「這兩個小時可以休息了吧?」林和春再度激動,「不對。因為你要從第一片開始翻,翻到最後就大概一個小時半了,然後休息一下喝個茶,又要再下一輪了,這樣要持續4到5次,結束也差不多晚上十點了。」晚上十點後還不能收工,林和春得做最後整理到半夜十二點,小睡一下到凌晨兩點,再把葉子丟到炒鍋裡殺青,讓它停止發酵,整批做完大概都到隔天早上的七、八點,「你以為可以睡多久呢?大概九點、十點,父親又來叫我起床準備隔日的產能了。」往日歷歷在目,「這要維持一個月,通常第一個禮拜可能還知道自己在幹麻,但後面的日子真的是行屍走肉,而且,產季結束後的空檔還要整理茶園、下肥料,場內的貨也要整理、烘焙和包裝,所以根本就沒有休息時間。」他補充道,「一年平均會有5至7收,受到氣候因素,一收大約4頓/公頃。」10年來林和春都經歷人生中最痛苦的學習歷程,但是最後他也非常感激父親當初的磨練。(圖/翻攝自長生製茶廠臉書)「就這樣日復一日,過了十年。」林和春痛苦、漫長又難熬的學習歷程,以及謙卑的態度,終於讓父親點頭,2014年引進日本新式的自動茶葉採收機,包含育苗、鬆土、採摘,均已機械化作業,成為全台最早機械化的茶園,不僅節省人力且更有效率。「一開始投入開發其實失敗好幾次,踢了很多鐵板後才理解到,不能以自己的想法為出發點,而是要思考關於『茶葉』本身的需求。」林和春終於懂得換位思考,「很感謝父親抓著我完成最基礎的部分,我一輩子都忘不了,加上原本在科技業的經驗,才能找到共通之處並連結。」如今父親也已完全放手。提到父親,林和春笑說,「他比我還要勤勞,他每天上山巡視,然後依照以前習慣的生活模式去管理菜園、茶園、果樹園、養雞,豐富他的退休生活。」當天參觀茶園時,正好遇到林和春的父親林文經,他正拿著鋤頭鋤草、管理果園。林文經向記者憶起民國60年代,他赴日展示茶葉,「我去了6年都沒有收到訂單,但我照樣去,到第7年,終於獲得大訂單」,「做生意不可以騙人,加上日本人非常忠心,即使有其他更便宜的茶廠找他們,他們依然只跟我們合作,甚至一直到現在。」這也道出日本客戶對長生茶葉的滿意。現在,長生製茶廠在林和春的打理下,不僅傳承父親林文經傳統、智慧的茶業知識及經驗,更結合新世代機器的引進,為茶業創造新的生產模式。「這幾十年來,原以為自己是配角,走著、走著結果突然變主角。」走在茶園科技升級路上的林和春說,「沒人知道下一刻該做什麼,要經過一系列的挑戰、越過困難、重複練習,才會找到可發揮之處。」
薪水不夠買毒!男子自學肖想當大麻農夫 「葉子乾枯GG」他下場曝
台南1名43歲陳姓男子,吸食大麻成癮,每月薪水不夠他買毒,陳男竟異想天開上網學種大麻,在自家種植大麻。高市刑大獲報,上月底到他的住處搜索果然發現大麻植株、大麻種子等證物,不過由於陳男吸食量大,種植速度根本來不及,乾枯的大麻盆栽直接棄置頂樓陽台。訊後,陳男被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送辦。警方表示,今年初接獲線報,指出1名綽號「阿榮」的陳男,從去年12月起,利用管道購得大麻種子及栽種器具,涉嫌非法栽種大麻嫌疑重大。專案小組經近3個月持續蒐證調查,發現陳男在電子公司擔任作業員,因施用大麻成癮,每月約3萬多元的薪水無法支付吸毒開銷,乾脆上網取得的大麻栽種資訊,自行摸索在家中頂樓陽台種植,不過陳男屢屢失敗,但他仍未放棄,最後因為長出來的大麻成品不佳,陳男才又買毒吸食。警方上月30日見時機成熟,到陳男住處搜索,並於頂樓查扣3株大麻植株其中2株已完全枯萎,但未扔棄,還有5包大麻花、1包大麻種子、大麻葉、育苗盆、肥料及栽種紙箱等證物。全案依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送辦。
勞動力長期不足 農業移工配額增6000人
農業長期面臨勞動力不足問題,農委會近日在跨國勞動力政策諮詢小組中提案,為避免農業勞動斷層衝擊農業生產,建請外籍移工員額從原本6000人倍增至1.2萬人,農業移工核配占比從35%放寬至本外勞比率1:1,另外「林業」也獲准雇用外籍移工。該提案獲准,預計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上路。農業是戶外工作,工時長,加上台灣農業人口老化,勞動力長期不足。根據農委會統計,2021年主力農家有6.3%農戶缺工;若依經營業類別區分,農耕業有6.3%農戶缺工,畜牧業有6.6%農戶缺工,全年短缺常雇員工約4800人次、臨時員工約8萬9000人次。農委會表示,2020年失聯移工轉而從事農業者,被查獲約達6000人。不過,農業雖已開放聘雇外籍移工,但主要經營人力仍以家庭成員為主,且家庭成員也可能兼職其他產業工作,依目前移工核配35%的規定(至少要2名本勞才能聘1名移工),部分農場仍無法聘雇移工,盼降低門檻為本外勞比1:1,亦即1名本勞就可聘1名移工。農委會更建議放寬農糧產業農業移工雇主資格限制,下修蔬菜產業申請門檻,並新增花卉栽培業(含蘭花、切花及盆花等)、種苗產業(含育苗業及採種業)、果樹產業、雜糧產業、特作產業及設施農業產業等;其他產業部分,新增林業及休閒農業等。小組最後同意農委會所提,農業移工員額倍增至1萬2000名、放寬農糧產業雇主資格條件及開放林業得聘雇移工;但休閒農業部分,建議農委會再補充休閒農業缺工情形、工作內容再議。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跨國勞動力管理組副組長莊國良說明,會議對農業移工放寬限制至1:1,引進類別放寬至花卉、種苗、果樹、雜糧、特作、設施農業及林業等,以及農業移工可引進人數放寬至1.2萬人有共識,但仍有後續法制作業。預估新制最快今年上半年就可上路。
棄百萬年薪種紅薯…神人3年狂賺1500萬 「半年收入669萬」成功秘訣曝
現代年輕人起薪普遍不高,不少人選擇創業,希望能拚出一片天。大陸河南省蘭考市一名張姓男子放棄一線城市百萬年薪,回到老家創業種紅薯,一共投入了人民幣100萬(約新台幣446萬元)的資金,雖然第1年、第2年都虧損,到了第3年竟口氣掙了人民幣350萬(約新台幣1561萬元),引發網友討論。綜合陸媒報導,河南蘭考的張先生是個80後,2016年之前他在鄭州做生意,最多時一個月賺20多萬(約新台幣89萬元),是同學裡最早買高檔轎車的人。2016年後,他為了照顧年邁的父母,又恰逢農業扶持政策,於是毅然決然放棄年入百萬年薪的紅火生意,回到老家著手創業種紅薯。據了解,蘭考的沙地非常適合紅薯生長,蘭考紅薯也被大陸農業部列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有鑒於此,張世坡決定把紅薯種植當成重點,他當時一共投入100萬,第1年不見影,第2年依然虧損,第3年居然一口氣掙了350萬,才勉強收支持平。隨著銷路的打開和種植技術的成熟,今年張先生種的紅薯淨利潤達到150萬左右(約新台幣669萬元),從紅薯育苗到出土上市這6個月,就狂賺了150萬,平均日入近萬元。張世坡表示,自己要帶著鄉親們100人來共同創業,種植紅薯,讓每個人都能夠實現富裕的願望。
香蕉黃熟加速堆滿山價格崩跌 農糧署協助去化餵豬
入秋南國氣候仍是炎熱,使得香蕉黃熟加速,加上次級蕉數量增加,造成香蕉產地跌價,農糧署獲悉消息,配合民間啟動去化作業,一車車載滿香蕉的車輛駛進青果社,以每公斤5元價格協助去化,作為畜牧業飼料,農糧署副署長姚志旺表示,將觀察一周去化情形,再作後續因應。產地農民直言,今年因為天氣穩定、沒有颱風,加上這一年來蕉價居高不下,使得許多原本未種植香蕉的農人搶種,前幾周次級蕉湧入市場,造成價格崩跌,產地價一公斤跌至4至5元,農糧署獲悉消息後隨即啟動去化作業。姚志旺說,先在屏東內埔、里港、萬丹及南州等處嘗試去化,一周後再觀察香蕉量價情形再做後續因應,他同時鼓勵民眾多吃香蕉,協助農民度過難關。不過有蕉農嘆,蕉土蕉金幾年就輪迴一次,該建立一套預警機制,陳姓蕉農說,例如透過年初由農民主動向各鄉鎮公所申報種植面積,從源頭進行數量管控,一旦超出預期就該提出示警。不過官員私下透露,過去就曾針對蔬菜做過預警機制,從育苗場出貨的種苗數量,換算成栽種面積進行評估,但就算真達市場上限,仍無法強制農民禁止栽種,「一切還是回歸市場機制」。
BBC《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登場 鄭崇華:氣候變遷生物也受害
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與聯合數位文創共同主辦之《地球脈動II》影像音樂會,周六(10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演出,希望藉由《地球脈動II》音樂會的視聽饗宴,喚起社會大眾對生物多樣性銳減的關注。台達集團創辦人暨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鄭崇華指出,人類與許多生命物種共享自然環境,但氣候變遷帶來的諸多衝擊,正威脅地球上所有物種的生存,光是2022年上半年,世界各地便接連遭逢森林野火、極端熱浪、豪雨致災及乾旱等環境災難,不只讓人類受苦,許多生物的族群都遭受極大衝擊。延續台達50周年舉辦《藍色星球II》影像音樂會,廣受好評迴響,今年音樂會播映《地球脈動II》也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最受歡迎的經典紀錄片之一,不但是BBC首部超高畫質(UHD)影集,更運用了無人機、空中與遠端攝影等多項前瞻技術,帶領觀眾穿越島嶼、高山、雨林、沙漠、草原及城市等多重地景,累計穿越40個國家,捕捉到許多以前從未被拍攝過的野生動物,如花費四個月才在喜瑪拉雅山拍到雪豹母女、或在非洲草原上記錄下將獅群踢散的長頸鹿群,奠定生態紀錄片拍攝的全新里程碑。透過台達超高畫質、亮度高達37,000流明的8K DLP雷射投影機,搭配800吋超大銀幕播映,並結合台北愛樂管弦樂團及合唱團,現場演繹由國際知名配樂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及其團隊譜寫的動人樂曲,提供視覺及聽覺上的雙重震撼,讓觀眾感受到如臨實境的生態美景與壯闊自然影像。民眾也目賭許多難得一見的物種奇景與壯闊畫面,包括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山脈的雪豹、巴拿馬群島上會游泳的樹懶。製作人麥可・岡頓表示:「《地球脈動》是以近乎「上帝般」的視角讓我們俯視地球。」拍攝手法採用特殊穩定技術,使攝影機脫離三角架,直接跟隨動物足跡,與牠們一起旅行,感覺狐猴就像是跳過觀眾肩膀,從動物角度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在地球上和我們共同生活的豐富生命樣態。延續台達50周年以「節用.厚生」倡議回應氣候挑戰,今年迎向51年更揭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永續策略新篇章,將「生物多樣性」列入台達永續策略,呼應聯合國將在年底於加拿大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會中預計發表未來十年的保育目標及搶救計畫,台達以實際行動及企業核心能力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台達除了舉辦音樂會推動生態教育,亦採取具體行動實踐生物多樣性。自50周年啟動珊瑚復育計畫,攜手海科館與民間保育團隊投入東北角珊瑚復育,號召台達員工擔任海洋志工,協助復育基地的例行維護及水下作業;經過一年努力,已完成第一階段育苗並於今年8月將部份珊瑚種苗移植至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台達基金會也與專家合作,嘗試運用台達LED與自動化技術及設備,協助耐熱珊瑚種苗的培育與挑選;另與海生館合作訓練企業志工,成為由美國加洲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發展的國際珊瑚監測網絡CoralNet合格成員。此外,台達也暨去年透過採取相關節能措施並使用再生能源憑證,連兩年以打造成「零碳音樂會」為目標,持續力減舉辦活動對環境的影響,也盡到減緩氣候變遷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