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復原
」 林孟志感冒引細菌性肺炎持續乾咳! 醫授「2訓練」幫助肺復原
69歲簡先生感冒咳嗽,只有自行服用止咳糖漿未就醫,過幾天咳嗽加劇、發燒胸痛,出現呼吸困難現象,家人協助緊急將他送至急診,醫師診斷是感冒引發細菌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並住院2週後出院;但因肺功能受損,簡先生平日經常乾咳或感到呼吸不順,回診透過呼吸治療師指導做肺部復原運動,平日也勤做呼吸技巧訓練,胸悶、呼吸不順的不適感大幅降低。改善肺部疾病損傷 這些方式有幫助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師陳俊升表示,若肺部產生疾病,除了氣體交換受到影響,也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乃至情緒問題等全身系統性共病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臨床上,除大眾熟知的藥物治療外,也有運動訓練、營養諮詢、疾病認知教育、心理諮商等方式可以改善肺部疾病所造成的損傷。2種呼吸技巧訓練 日常隨時都能做胸腔內科呼吸治療師李泠綠介紹2種呼吸技巧訓練,讓肺部疾病患者日常可隨時練習,一種是腹式呼吸法(Diaphragmatic breathing,又稱橫隔膜呼吸法),練習時兩邊肩膀放鬆,可採正坐姿或平躺姿勢,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口。以鼻子慢慢吸氣2秒鐘,嘴巴慢慢吐氣2秒鐘,重複以上呼吸動作。另一種是噘嘴式呼吸 (pursed lip breathing),以鼻子吸氣時,嘴巴閉上避免口乾,心中默念 1、2,吐氣時慢慢將嘴唇噘起,經由口腔緩慢將空氣吐出,心中默念 1、2、3、4,一般而言吐氣時間約為吸氣時間的2倍以上,圓唇式吐氣,可使呼吸道保持一定壓力,減少肺泡塌陷的程度。呼吸肌肉運動訓練 減少活動呼吸負擔此外,肺部疾病患者平日也能做「呼吸肌肉運動訓練」,陳俊升主任說明,由於肺臟本身沒有肌肉,無法自己調控氣體的進出,在運動、自主換氣或咳嗽時就特別需要藉由吸氣肌、吐氣肌等呼吸肌肉的幫助,而運動訓練即可達到增強呼吸肌耐力與強度的作用,進而減少病人活動時呼吸負擔。平時可進行走路訓練,在平地或緩坡上行走、在慢速的跑步機上行走,因走路時肌肉活動範圍較大,對改善活動力有較直接的成效。另外,針對上肢訓練可以使用手搖車、重物舉高或非支持性舉重運動、使用彈力帶輔助拉伸運動等,增加上臂及胸部的肌肉力量。訓練需持之以恆 定期追蹤莫輕忽陳俊升主任提醒,肺部疾病患者需要持之以恆的執行,增加運動耐受力,促進肺部復原,減少呼吸短促的感覺,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同時也要記得定期回診追蹤檢查,讓醫師評估呼吸功能進步情形,量身訂製治療及肺部復原的菜單,幫助順暢呼吸。
康復路迢迢2/後遺症千變萬化 醫師建議成立康復特別門診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醫師表示,新冠肺炎病毒攻擊非常多元化,從上呼道的鼻黏膜到下呼吸道的肺泡組織,都可能因病毒肆虐受到傷害。多數輕症患者主要以氧氣治療為主,但若有原先存在的氣管性疾病,例如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一定要先維持病況穩定,才能增加病毒清除機會。至於胸腔科醫師最擔心的下呼吸道纖維化問題,周百謙認為,目前由於病程發展迅速導致病患快速死亡;許多病理報告切片都只發現病人肺部發炎,還未進入纖維化階段。但是為了避免纖維化所造成的影響,應該要提前防範。周百謙提出精準治療概念。「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每個人受到病毒傷害位置不同,治療方式也不一樣;例如大小氣管受損可以用吸入性藥物進行保養治療;如果是肺部纖維化,則要避免運動中缺氧,同時利用藥物減緩纖維化程度。」新冠病毒主要攻擊呼吸道及肺部,因此民眾篩檢時會從鼻腔採檢,若發現確診且氣管受損,可利用吸入性藥物,幫助氣管擴張或保養治療。(示意圖,非當事人)(圖/彭子桓攝、123RF)不僅要關心肺部問題,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遺症比想像中更複雜。周百謙指出,根據一份來自歐洲的研究發現,即使是輕症居家隔離者,還是會產生虛弱、失眠、記憶力變差、呼吸偏喘等後遺症,相關單位絕對不能輕忽。周百謙建議,相關單位應該要趕緊建立治療通則,釐清不同病患狀況;最好是能成立「新冠肺炎復原門診」,透過醫病之間的討論,評估危險因子,不僅是針對肺部功能,而是全面進行復原治療。高雄長庚醫院副院長林孟志指出,肺部組織一旦進入肺纖維化後病程不可逆,所幸目前有新型藥物研發,可以延緩肺纖維化程度與急性惡化機率。現在相關學會也在推動肺復原計畫,可以在專業物理治療師監督下進行肺功能復健。醫師林孟志建議,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可以透過騎自行車、舉啞鈴、腹式呼吸等運動,幫助復原肺功能。(示意圖,非當事人)(圖/報系資料庫、123RF)林孟志說,肺復原主要透過有氧運動、阻力運動與呼吸運動,針對每個病患不同狀況進行訓練。有氧運動像是踩腳踏車、跑步;阻力運動則為彈力帶、啞鈴、登階運動;呼吸運動則是以腹式呼吸為主,利用腹式呼吸搭配擴張運動,進行深度的肺部擴張。林孟志提醒,一般民眾也可利用這三種運動訓練心肺功能與肌力,如果是已經有纖維化,建議應該在專業人員監督下進行,學習正確方式較有效率。要了解自己肺功能狀況,可以進行一分鐘登階測試。若是一分鐘內可以登上五十階樓梯,代表肺功能及格,若少於五十階則建議前往胸腔科就診。醫師表示,民眾可透過登階測試肺功能,若1分鐘登階數低於50階,建議至胸腔科就診。(圖/123RF)
5家院內感染!44名醫護病患確診「亞東最多14例」 17家醫院門診異動一覽
國內新冠肺炎爆發,本土疫情持續增加,醫護人員成為高風險族群,截至今(20日)為止,全台共有11間醫院的院內人員及病患確診,為了掌控疫情,部分的門診和急診有變動。(圖/黃威彬攝影)※台北市1.台大醫院停止(延後)非緊急住院、手術/門診手術、檢查、治療、自費COVID-19疫苗接種、健康檢查(含台北市老人健檢、四癌篩檢)等服務。後續可憑預約紀錄來電延後的門診,且該次不計算為爽約次數。2.馬偕醫院5月18日至5月31日夜診、復健科門診暫停,暫停(延遲)非急迫性之住院、手術(門診手術)、檢查、美容、健康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語言治療。3.和平醫院昨(19日)新增2確診,案1273同病房患者2、2同病室看護,全院接篩檢,有3員工陽性為社區感染,有院內傳染4人及1名看護,3員工社區感染,有萬華地緣關係。門診即日起停診到5月28日。4.北醫5月28日起暫停(延遲)非急迫性之住院、手術(門診手術)、檢查、美容、健康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等服務。5.北市國泰醫院5月17日起暫停2周夜間門診,以及非急迫性住院、手術、檢查等服務,如健檢、美容、物理治療、職能復健、健兒門診及兒科預防接種等業務。自5月18日起,暫停非醫護COVID-19公費疫苗接種服務。6.三軍總醫院松山分院案1352進香確診,確診1醫師、1護理師,院內感染3確診,密切接觸16人持續隔離。7.榮總醫院手術房清潔工(案2269),5月17日篩檢驗出陽性,與前案陪病者確診無關。鳳榮醫院的員工有去亞東醫院陪病,遭隔離5天,今日二篩陰性,會做第三次。(圖/黃威彬攝影)※新北市1.亞東醫院今日新增3確診,都在防火牆內5月18日至5月31日,暫停夜間門診;耳鼻喉科暨頭頸外科非緊急住院手術與檢查全數延後至5月28日,超音波檢查全數暫時取消,延後至5月28日,急診照常。2.新北聯醫板橋院區5月19日至5月23日,門診與急診暫停。3.新北市立土城醫院5月17日起暫停非急迫性住院、手術、檢查、美容、健康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等服務,急診照常。4.輔大醫院5月17日至5月28日,兼任醫師暫停門診及暫緩非急迫性而可延遲手術,健檢、美容醫學、一般物理與職能復健及國際醫療業務,可延遲診療皆暫停,急診照常。5.汐止國泰醫院自5月17日起暫停2周夜間門診,急診暫停,病人只出不進。6.三峽恩主公醫院自5月17日起暫停院內四癌篩檢服務及門診手術,非緊急醫療需求門診、檢查與復健等建議延後就醫,急診照常。7.淡水馬偕醫院5月18日至5月31日,暫停非急迫性住院、手術、檢查、美容、健康檢查、物理及職能復健、語言治療,急診照常。※桃園市1.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5月16日起非必要檢查及檢驗全面暫緩,復健科暫停長期復健、夜診和夜間治療、日照中心暫停2周。2.敏盛醫院停止(延後)各項健康檢查,含復健治療。※高雄●仁惠醫院預計最快6月上旬才可恢復重新啟用。※宜蘭●陽明交大附醫肺復原治療門診,至5月28日暫停服務。※花蓮●鳳榮醫院門診暫時停止服務。據了解,全台11間醫院,台北市有7間共27例確診,新北市有2間共15例確診,高雄1間共1例確診,花蓮有1例,全台共44名人員染疫,其中以亞東醫院最嚴重。另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透露,共有5起院內感染。
別讓肺塞車1/40萬人不知罹患肺阻塞 咳痰喘是常見症狀且不可逆
「那時候我連爬個二樓都喘到不行,才警覺自己身體不對勁!」67歲的賴女士因為工作的關係,必須長時間待在二手菸環境中。大約從四十歲之後出現嚴重的咳嗽、喘不過氣的症狀,最嚴重時甚至連爬到二樓都要休息一下,才能再繼續往上走。罹患肺阻塞的賴女士,透過治療與肺部復健,現在爬上3樓都沒有問題。(圖/賴女士提供)原本以為是感冒造成咳、痰、喘症狀,持續一段時間後又懷疑會不會是氣喘,這才想到要就醫。沒想到就醫後醫師判斷不是氣喘也不是感冒,而是肺阻塞。後來經過醫師用藥治療與肺復原的訓練運動,現在一口氣爬到三樓都沒有問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林孟志表示,肺阻塞顧名思義就是肺塞住了。造成原因就是肺部組織開始慢性發炎後,造成纖維化失去彈性,最後變成實質性破壞開始影響肺部功能,嚴重者甚至會呼吸衰竭導致死亡。醫師林孟志指出,台灣可能有多達40萬名肺阻塞患者沒有就醫治療。(圖/林孟志提供)林孟志指出,可別小看肺阻塞的殺傷力,根據2019統計資料,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中的第七名,其中肺阻塞就佔了下呼吸道疾病的八成。更讓人擔心的是,台灣民眾對於肺阻塞普遍都抱持著輕忽的態度。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四十歲以上的台灣民眾中,有一半的人對於肺阻塞這個疾病並不清楚;甚至還有高達六成的民眾,不知道咳、痰、喘是肺阻塞的主要症狀;顯見民眾對於肺阻塞疾病認知嚴重不足。醫師建議,最好每年都能做一次肺功能檢查。(圖/報系資料庫)羅東博愛醫院副院長邱國欽醫師分析,根據國際間的研究,有高達八成的肺阻塞患者,在第一次就診時就已經進展到中重度肺阻塞。而在台灣,根據健保署的就醫資料顯示,已罹患肺阻塞且在治療中的盛行率為2.68%,但學會所做的調查顯示,有咳痰喘症狀者為6.1%,初估至少有四十萬肺阻塞患者並未就醫。在這次調查中還發現,有七成民眾沒有做過肺功能檢查,等於是不了解自己肺部狀況。邱國欽特別提醒,肺阻塞患者要特別注意疾病惡化,因為有研究顯示,因為急性惡化住院的病患,出院後一年死亡率高達22%。顯見,對抗不可逆的肺阻塞疾病,長期控制的重要性。肺阻塞患者一定要持續用藥,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圖/報系資料庫)
癮君子害人!每周二手菸環境待10小時 死亡風險增1.42倍
明天是世界肺阻塞日,肺阻塞(COP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為全球十大死因第三名,名列台灣國人十大死因第七名已是第 11 年,尤其40歲以上民眾為高危險族群,平均每十六人就有一人罹患肺阻塞!2020年全球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引起國人對肺部健康的高度重視,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肺阻塞為不可逆的呼吸道阻塞疾病,而「菸害」更是導致肺阻塞重要危險因子,研究證實,吸菸者罹患肺阻塞的風險較非吸菸者高出 6.3倍、而未吸菸的成年人每周暴露於二手菸的環境下超過10小時,更有1.42 倍的肺阻塞死亡風險,王英偉提醒全民從「戒菸」開始遠離肺阻塞。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林孟志理事長表示,在108年就有6301人因肺阻塞離世,推估全台有超過40萬人已罹患中重度肺阻塞,卻尚未就醫治療,林孟志理事長表示,相較於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民眾對於肺阻塞疾病較不熟悉,根據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最新的「國人肺阻塞現況及認知調查」,40 歲以上的民眾有高達50%不清楚肺阻塞疾病,更有70%不知「咳、痰、喘」為肺阻塞症狀。67歲患者賴女士因工作關係常處於二手菸環境中,大約40 歲時出現嚴重咳嗽、喘症狀,一開始以為只是感冒,但嚴重時竟爬不到2樓就喘不過氣、甚至有快窒息的感覺,至胸腔內科檢查後才發現是肺阻塞,在遵循醫師的建議用藥及肺復原運動後,穩定肺部狀況,現在走三層樓已不是問題,如今賴女士也建議親朋好友每天走樓梯、觀察自己爬樓梯的狀況,注意肺部健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表示,為提升肺阻塞的早篩與治療率,醫學會積極推動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若爬不到30階就喘到無法繼續,就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建議至胸腔內科檢查;一分鐘爬30至50階,屬肺阻塞中度風險族群,若有吸菸史仍需多留意;若一分鐘內可爬超過50階,則表示肺功能相當不錯。◎提醒您:吸菸有害健康、吸菸害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