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疾病
」 肺腺癌 醫生5大「放縱壞習慣」要注意! 重症醫示警「傷害身體無數次」:罹癌風險增加69%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壓力大,有時稍作放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對健康有害的壞習慣。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日前就在臉書粉專分享,雖然生活可以放鬆,但不可以放縱,有5種「生活中常見的放縱行為」,只要放縱1次,身體可能就被傷害無數次。1. 你熬夜了黃軒引用2023年7月發表於《癌症》國際期刊上的1項關於睡眠習慣、時間與癌症風險的研究,從超過1.4萬人的數據資料分析可發現,睡眠時間短,確實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而與夜間睡眠時間為6至8小時的人相比,一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的人,罹癌風險升高41%;若一天睡眠不足7小時,罹癌風險更增加了69%。2. 你喝醉了只要一次大量飲酒後,酒精會抑制大腦皮層功能,讓大腦處於相對缺氧的狀態,可能導致昏睡甚至昏迷,嚴重者甚至會因酒精中毒而亡。長期飲酒還可能引發身體慢性中毒,造成累積性傷害。另外,黃軒也強調,研究顯示,長期飲酒會導致大腦白質和灰質的減少,這些變化與大腦老化有關,即使是適量飲酒也可能使大腦提前老化;酒精還會影響海馬體,將導致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的損害,特別是在大量飲酒後;而飲酒會改變神經遞質的釋放,如多巴胺和血清素,進而影響情緒和行為;長期飲酒還會造成認知功能下降,包括注意力、決策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減弱。3. 你生氣了黃軒表示,「8分鐘的憤怒,40分鐘的血管損傷」,憤怒不僅傷肝,更傷血管,影響人體腺體的分泌功能,導致乳汁減少(哺乳期母親),並影響母嬰心理健康和人際關係。不僅如此,持續生氣還會削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增加焦慮和憂鬱的風險。4. 你抽菸了吸菸對健康會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首先,吸菸是多種癌症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癌、食道癌、喉癌、胰臟癌、膀胱癌、腎臟癌和口腔癌等;其次,吸菸會增加患冠心病、中風、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風險,尼古丁會使心跳加速、血管收縮,進而導致血壓上升。再者,吸菸會損害呼吸系統,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氣腫和支氣管炎等疾病,並使哮喘症狀加劇;而長期吸菸會持久損害免疫系統,使身體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襲,即使戒菸多年後仍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吸菸也會增加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風險,並可能導致胰臟炎。5. 你吃太飽了據國際期刊《Nature》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一頓高脂大餐就能短暫抑制免疫力,讓你更容易受到細菌的侵襲,突如其來的一頓高脂大餐,足以誘發短暫的黏膜和全身免疫抑制狀態,進而導致腸道對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以及抗原特異性免疫受損。而另一篇研究也指出,若重新攝入膳食纖維後,免疫抑制狀態是可以恢復。
汪建民罹肺腺癌4期「多數患者不抽菸」 醫示警3症狀:常被誤認感冒
56歲男星汪建民2019年爆出欠債,近來鮮少在演藝圈露面,今年3月意外出現在購物直播,但身形卻明顯消瘦,如今傳出他罹患肺腺癌第4期,已經接受化療一段時間。事實上,肺腺癌早期常被誤認為感冒,患者大多沒有抽菸習慣,加上症狀不明顯,有75%的人發現時已經晚期。根據澄清醫院衛教資料顯示,肺腺癌是所有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占新診斷病例達近7成,較好發於女性,且腫瘤擴大較慢,初期症狀不明顯,一旦出現症狀確定診斷時,往往已進展至第3、4期,又移轉速度快、死亡率偏高。多數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不焚香拜拜,也沒有天天下廚,症狀和大部分肺疾病相似,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或胸痛,導致患者頻繁出現呼吸不順或氣喘,若發現慢性咳嗽超過2周仍未痊癒,同時沒有感冒、發燒跡象,應立刻就醫檢查。另外,肺腺癌可能的症狀還有疲勞感、體重減輕、食慾不佳、吞嚥困難、聲音嘶啞、頸部與鎖骨淋巴結出現腫塊,身體其它部位有莫名疼痛感等,都可能是警訊;嚴重時支氣管受腫瘤的壓迫影響,甚至有咳血,且痰中帶血的情況,都要提高警覺。至於肺癌的存活率有多少?胸腔科醫師蘇一峰曾透露,肺癌末期5年存活率,僅1~2成,剩下的8、9成患者,可能會在1、2年內就過世;但如果在罹癌初期介入治療,5年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
雞頭為躲6月刑期逃亡中國22年 晚年重病「全身壞了了」返台求救命
民國86年,時年59歲的洪姓男子曾在台中仲介2女賣淫,因此遭台中地院判刑6月,得易科罰金。洪男隨後於民國91年偷渡至中國生活,晚年因重病,日前在家屬求助下,透過金門縣紅十字會協助兩岸人道救援,將洪男接返台灣做更進一步治療。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洪男86年在台中市大雅路某飯店容留廖女及洪女2人,並擔任「雞頭」仲介賣淫,以每次新台幣3500元價格找來男客與廖女、洪女發生性關係。3500元中,2000元由2女平分,其餘嫖資扣除房錢500元後全數落入洪男口袋。同年11月11日凌晨,被台中市警方查獲賣淫行為,進而將洪男逮捕。據警方調查,廖女先前從事水泥工作,但因經濟情況不佳,才開始從事應召賣身;洪女則是86年3月下旬曾有從事應召被警方查獲紀錄,但洪女表示,3月遭逮後已經從良,轉而從事化妝品推銷,惟因缺錢才會再次下海。事後台中地院法官審酌,認為洪男仲介廖女賣淫3次、洪女賣淫2次,依法判刑6月,得易科罰金。後來,洪男於民國91年離台偷渡到中國,未料22年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性加重、肺炎、雙肺占位惡性可能性大、右肺門及縱隔腔氣間隙淋巴結轉移可能、肺內轉移可能、腦轉移可能、雙肺結節、右側基底節區陳舊性腔隙性腦梗死等,且目前因腦轉移致神經功能缺損、氣喘不適,無法脫離氧氣。經洪男家屬求助,金門縣紅十字會伸出援手,協助兩岸人道救援,於31日下午透過小三通將洪男接返金門,後續將進一步送至台灣本島進行更進一步治療。
醫嘆「好多人生病」 示警發燒「3大病毒」:有症狀就快去快篩
近期不僅腸病毒正流行,流感病毒也不遑多讓,小兒科醫師陳信宏發文表示,最近接連遇到好幾個患者高燒不退、劇烈咳嗽,提醒大家發燒一定要去快篩,才能對症下藥。小兒科醫師陳信宏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接連好幾個患者高燒不退、劇烈咳嗽,經過快篩檢查確認是hMPV病毒感染。根據診所統計,最近發燒第一名為流感,第二名為腺病毒,第三名為新冠病毒。陳信宏也提醒民眾,發燒一定要來快篩才能對症治療,「藉由快篩可以正確診斷、快速治療」。衛福部也曾說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種RNA病毒,hMPV感染可出現一系列呼吸道症狀,從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導致住院和死亡,目前對hMPV感染尚無特定的治療方法,輕度感染建議症狀治療,至於嚴重病例,則需要提供積極的重症支持治療,可能需要氧氣治療、呼吸支持和機械通氣等。此外,衛福部也提醒大家,hMPV的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症狀有咳嗽、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發燒(2至3天或6至7天都有可能),且過敏體質可能被誘發哮喘、氣喘發作。因此早產兒、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1歲以下嬰兒、擁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等五個族群,都需要特別小心。
小兒科醫示警多名小孩「高燒、猛咳」 5族群要特別小心
小孩子的免疫系統在出生時並不成熟,需要時間來發展和強化,因此他們更容易受到病毒、細菌和其他病原體的感染。日前小兒科醫師林智葳就提醒,在門診遇到幾個高燒好幾天、劇烈咳嗽的孩子,在診間進行病毒快篩後都呈現了「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陽性,醫師也提醒家長們,有5種族群的孩童要特別注意。小兒科醫師林智葳近日在臉書粉專「醫心葳你Wei醫師~林智葳醫師」表示,自己最近門診遇到幾個高燒好幾天、劇烈咳嗽的孩子,在診間進行病毒快篩後都呈現了「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陽性。他也提醒家長,「雖然hMPV沒有特定的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也不容易引發重症,可是它容易讓孩子高燒數日,有些甚至到第7天才退燒、可能引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肺炎)的特性還是不容忽視,對於父母而言,知道孩子發燒的原因也會相對安心許多」。衛福部也曾說明,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自2001年被發現以來,已對全球造成相當的疾病負擔,尤其是在兒童、老年人和免疫不全族群的感染率和嚴重度相對其他族群高。衛福部的說明中也指出,hMPV是一種RNA病毒,hMPV感染可出現一系列呼吸道症狀,從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到嚴重的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可以導致住院和死亡。目前對hMPV感染尚無特定的治療方法,輕度感染建議症狀治療,至於嚴重病例,則需要提供積極的重症支持治療,可能需要氧氣治療、呼吸支持和機械通氣等。此外,衛福部也提醒大家,hMPV的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症狀有咳嗽、聲音沙啞、肌肉痠痛、嘔吐、發燒(2至3天或6至7天都有可能),且過敏體質可能被誘發哮喘、氣喘發作。因此早產兒、5歲以下嬰幼兒,尤其1歲以下嬰兒、擁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孩子、慢性呼吸道疾病(包含氣喘、慢性阻塞肺疾病)、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等五個族群,都需要特別小心。
60旬婦人常喊累醫一查竟「心臟衰竭」 醫列「10原因」造成疲倦
一位60歲婦人近半年體力不佳,出遊行程時常跟不上大家,就連在家煮飯就感覺累,兒女擔心母親得憂鬱症攜母前醫院就診,經醫師安排心臟超音波發現有心臟衰竭的跡象,醫師洪暐傑則表示,疲倦感從生活習慣到免疫疾病,甚至心肺疾病等10原因都有可能發生,若是疲倦持續一週以上,無特別原因且影響日常活,或是出現胸痛、心悸、心律不整等盡速就醫檢查。義大醫院家醫部預防醫學科主任洪暐傑臉書分享個案,疲倦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問診發現婦人的疲倦是一整天,容易因活動量大累得更快,甚至爬樓梯會喘於是往心肺疾病去安排檢查,檢查發現婦人有心臟衰竭的狀況,每當心臟收縮時,心室裡的血至少打出40%才夠,但婦人僅有36%,因此心臟打血量不夠,造成運動、爬樓梯等需更多血時,容易覺得喘。他經進一步檢查發現,婦人是貧血,血紅素標準才9g/dl,正常標準為12g/dl,長期貧血的情況下,心臟需要提共身體足夠的血量,因此只能更用力打血,於是心臟過勞導致心臟衰竭;也列出身體疲勞容易累的10項原因。1.生活習慣:飲食沒有均衡、飲酒過多、沾染毒品成癮、壓力生活、過勞、久坐、時差。2.睡眠疾病: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睡眠呼吸中止症、猝睡症、失眠。3.藥物:安眠藥、抗焦慮藥物、抗精神疾病藥物、類嗎啡類藥物、抗痙攣藥物、肌肉鬆弛劑、乙型阻斷劑、抗組織胺(過敏藥物)。4.感染性疾病: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肺炎、感染性單核球症、萊姆病、HIV感染。5.心臟與肺部疾病:心衰竭、心血管疾病、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6.精神疾病:憂鬱症、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7.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乾燥症、紅斑性狼瘡、重症肌無力。8.內分泌疾病:甲狀腺低下、腎上腺皮質素低下。9.其他疾病:糖尿病、腎臟病、慢性疲勞症候群、癌症、化療、骨髓移植、肝臟疾病、纖維肌痛症、貧血、維生素D、B12缺乏、脫水。10.飲食與體重問題:與厭食症、暴食症、肥胖、體重過輕有關。他建議,每天睡足夠7到8小時,睡前不要喝咖啡及滑手機等,養成睡眠規律,固定睡覺及起床的時間點改善睡眠;避免喝酒、健康飲食、調整壓力等,可做瑜珈、冥想等規律運動,維持體重在正常範圍。
1歲妹連燒4天咳到「吐黏液」 醫示警RSV成人也會感染:4症狀注意
小融(化名)是一位1歲半的小女孩,最近剛被送去托嬰中心,才送去1個多禮拜,就開始高燒,伴隨嚴重鼻塞,甚至常常咳到吐,嘔吐物中還帶有像似痰的黏液,即使服用症狀藥物,還是燒燒退退。連燒4天後,家人發現小融食慾跟活動力明顯下降,而且呼吸明顯費力且偏快,於是連忙驅車前往就近的醫院。小兒科醫師聽診發現,雙側肺部有痰音及喘鳴的咻咻聲,胸部X光也顯示雙側下肺有發炎現象,抽血報告發炎指數及白血球數量都上升,判斷很有可能是最近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 RSV)」感染,做了抗原快篩,也確定是陽性反應,於是診斷小融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合併續發性細菌性肺炎」,收治入院讓小融睡在氧氣帳中,並以抗生素治療,在經歷幾天治療後,小融終於燒退帶藥出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顏培如表示,近日因為疫情解封加上開學,許多學童連番生病,小兒科門診常聽到家長抱怨,幾乎每隔1、2個禮拜就需要看醫生,即將進入秋冬之際,更多呼吸道病毒開始蠢蠢欲動。根據疾管署資料統計,從9月開始,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分離陽性率開始急起直追,目前僅次於流感病毒。5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危險群,會引發細支氣管炎、哮吼及肺炎。顏培如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會破壞小支氣管的上皮細胞,產生大量的壞死細胞以及分泌物,因此臨床上會觀察到病童的痰液很多,痰液阻塞幼兒小小的氣管後,就會使病童劇烈咳嗽、咳到吐,甚至呼吸急促,聽診時也會聽到氣管的咻咻聲,而且呼吸道融合病毒的病程常常比一般感冒來的長,通常發燒會持續3到5天,而整體的呼吸道症狀平均需要將近2周才會明顯改善。另外,具有氣喘體質的小孩感染後也容易導致氣喘急性發作。顏培如說明,呼吸道融合病毒治療方式目前以症狀治療為主,需要多補充水分,藥物只能幫助緩解症狀,針對咳痰力道不足的嬰幼兒,家長可以在餵奶前拍痰或用居家噴霧器化痰,吸鼻器也可輔助抽吸鼻涕,幫助幼兒改善不適。但須注意,若是發現病童活動力下降、食慾不振、呼吸急促或是出現明顯喘鳴聲時,請就醫讓醫師評估。若是持續高燒不退,或是燒退幾天後又再度發燒,也須小心是否併發中耳炎、鼻竇炎或是細菌性肺炎,若是以上情形,就會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呼吸道融合病毒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早產兒、患有慢性肺部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染色體異常疾病、免疫不全疾病以及神經肌肉疾病等孩童,目前健保給付部分病童施打單株抗體(Palivizumab)來預防嚴重的感染,包括:一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異常之先天性心臟病童、出生時妊娠週數未滿33週以及小於35週且合併有慢性肺疾病的早產兒。顏培如也特別提醒,由於感染了呼吸道融合病毒後,身體並不能產生有效的終生免疫力,因此是可以重複感染的,即便是成人,也是會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雖然大部分是輕症,但年長者及免疫力低落的患者仍可能引發嚴重的肺炎及併發症。因此,呼吸道融合病毒並不是專屬於幼兒的疾病,事實上,今年美國FDA首次核可的二款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目前將率先施打於60歲以上的成人,而其中一款還可用於懷孕週數32到36周的孕婦,在病毒流行期將屆時施打,可以保護即將出生的嬰兒直到月齡6個月以及提供孕婦本身免疫力。醫師呼籲,台灣目前尚未引進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因此仍需靠著避免飛沫及接觸傳染來預防感染,可以做的像是: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在流行期出入人潮壅擠的場所,回家後接觸幼兒及長者前要換衣服。流行期將至,請大家有正確的觀念,才能一起守護家人的健康。
70歲婦女不抽菸卻罹肺腺癌! 這微創手術減緩癌惡化
70歲蘇女士不菸不酒,但因有肺癌家族史,為自己安排了健康檢查,發現雙側肺部有陰影,經醫師診斷為肺結節。進一步採達文西雙側肺分葉切除手術,手術結果發現一側為良性結節,一側為第一期肺腺癌,術後5日出院,恢復良好,後續只需定期追蹤即可。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 達文西機械手臂精準切除病灶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外科吳星賢醫師表示,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有症狀出現,通常已是晚期。吳星賢醫師以達文西機械手臂,透過3D高清視野和放大功能與優越的操控性,以及細微侵入性、手術創傷更小,讓手術能精準切除病灶,避免周邊組織的損傷,減少出血和感染,患者術後疼痛較輕,縮短康復時間,減低住院天數。17項達文西微創手術費用補助 好處一次看今年3月健保署通過肺葉切除、肺節切除等17項達文西微創手術費用補助。加上其他的健保補助政策,病人約僅需負擔達文西相關醫材費用,減輕了1/3的醫療費用負擔。吳星賢醫師表示,在肺葉切除上,根據國外的文獻統計,達文西微創手術確實可以帶給病人術後較好的修復感,包含疼痛感降低、住院天數縮短與併發症風險降低等。胸悶或胸痛都是症狀 咳嗽超過兩週快就醫吳星賢醫師提醒,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且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或胸痛,頻繁出現呼吸不順或氣喘;若慢性咳嗽超過兩週還未痊癒,且沒有感冒、發燒現象,則應立即安排就醫檢查。此外,預防肺癌可善用國健署免費補助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補助對象包含具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的民眾,符合資格者可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補助。LDCT比X光檢查更準確地偵測肺癌,且輻射很低,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能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建議不論有無符合補助資格,都可以定期安排檢查,照護自我的健康。
婦人不抽菸卻罹肺腺癌 達文西手術遏止癌惡化
癌症已盤據台灣死因第一名許久,每年約奪走5萬多人的性命,其中約有1萬名患者死於肺癌。不過隨著醫療技術和防治措施的提升,能協助早期發現與治療的成效。70歲蘇女士不菸不酒,但因有肺癌家族史,為自己安排了健康檢查,發現雙側肺部有陰影,經台南市立醫院胸腔外科吳星賢醫師診斷為肺結節,建議進一步手術治療。採達文西雙側肺分葉切除手術,手術結果發現一側為良性結節,一側為第一期肺腺癌,蘇女士術後5日出院,恢復良好,後續只需定期追蹤即可。吳星賢醫師表示,肺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到有症狀出現,通常已是晚期,蘇女士很幸運能在更壞的狀況前及時發現。吳星賢醫師以達文西機械手臂,透過3D高清視野和放大功能與優越的操控性,以及細微侵入性、手術創傷更小,讓手術能精準切除病灶,避免周邊組織的損傷,減少出血和感染,患者術後疼痛較輕,縮短康復時間,減低住院天數,幫助蘇女士更快回歸正常生活。今年3月健保署通過肺葉切除、肺節切除…等17項達文西微創手術費用補助。加上其他的健保補助政策,病人約僅需負擔達文西相關醫材費用,減輕了1/3的醫療費用負擔。吳星賢醫師表示,在肺葉切除上,根據國外的文獻統計,達文西微創手術確實可以帶給病人術後較好的修復感,包含疼痛感降低、住院天數縮短與併發症風險降低等。蘇女士術後住院5天即出院,也覺得疼痛感很低,精神體力都恢復良好,對於治療過程相當滿意。吳星賢醫師提醒,早期肺腺癌,常被形容為「靜悄悄」的癌症,多數肺腺癌患者,本身無抽菸習慣,且症狀與大部分肺疾病相似,而常被忽略。主要臨床症狀為胸悶或胸痛,頻繁出現呼吸不順或氣喘。若慢性咳嗽超過兩週還未痊癒,且沒有感冒、發燒現象,則應立即安排就醫檢查。預防肺癌可善用國健署免費補助的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LDCT),補助對象包含具肺癌家族史和重度吸菸史的民眾,符合資格者可每2年接受一次免費補助。LDCT比X光檢查更準確地偵測肺癌,且輻射很低,是目前唯一具國際實證,可以早期發現肺癌的篩檢工具,能降低重度吸菸者20%肺癌死亡率,建議不論有無符合補助資格,都可以定期安排檢查,照護自我的健康。
氣喘列新冠重症危險因子 三軍總院簽「健康肺計畫」推創新科技助肺健康照護
全台灣確診COVID-19人數超過9百萬大關,加上進入呼吸道疾病好發季節,三軍總醫院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簽署「健康肺計畫」(Healthy Lung Program)合作備忘錄,針對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呼吸道疾病,運用創新科技、優化衛教以及整合疾病照護,期許提升疾病診斷與照護品質。台灣大約有200萬氣喘患者,死亡率雖為全球最低,但疾病控制與住院率仍居後段班 ,造成醫療體系沉重的負擔。根據統計,台灣氣喘病人的平均住院花費為非氣喘病人的2.7倍 ,且每年氣喘患者光住院費用便高達4.7億新台幣 。有鑒於此,臺灣阿斯特捷利康於2017年創立「健康肺計畫」(Healthy Lung Program),旨在精進台灣氣喘管理與照護。此計畫已推動5年,獲得各大協會與政府單位的支持。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與臺灣阿斯特捷利康總裁龍雲合共同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合作內容包括應用創新科技、優化衛教以及整合疾病照護,期盼精進呼吸道疾病的管理與照護,共同為台灣呼吸道疾病診治做出更多努力。氣喘的診斷與治療尤為重要張峰義表示,三總胸腔內科近年的治療走在台灣前端,無論是肺癌或呼吸道疾病,皆擁有重要的研究成果與治療品質。近期疾管署將氣喘列入新冠重症的危險因子,醫師可開立相關抗病毒藥物,顯示在疫情期間,氣喘的診斷、追蹤與治療更為重要。慢性呼吸道疾病不可小覷近期Omicron BA.5誘發喘和咳等類似氣喘與過敏現象,三總胸腔內科主任彭忠衎指出,呼吸道疾病不只有氣喘,還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炎鏈球菌肺炎與支氣管擴張症等。近來,許多民眾確診新冠後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喘,胸悶。加上氣喘為新冠重症危險因子,代表許多病患有照護的需求。除了治療藥物以外,疾病的診斷也很重要,其中,肺功能檢查是氣喘、肺阻塞患者的重要檢查,包括呼氣流速、肺活量、是否有呼吸道阻塞通氣不順的情況。然而,民眾跑醫院一趟不僅耗時也耗力,現在只要利用新型可攜式肺功能機搭配APP監測,不用舟車勞頓即可立即了解健康狀態。彭忠衎也呼籲患者與長者施打流感疫苗,以減少疾病發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創新科技檢測肺功能助復原台灣阿斯特捷利康在台灣呼吸道疾病領域深耕多年,此次合作目標為了解新冠肺炎病患癒後肺部復原狀況,並持續促進三軍總醫院與衛星診所之交流,落實分級醫療上下轉診的精神,可減少無謂的醫療資源浪費。總裁龍雲合表示,台灣各家醫院治療氣喘各有不同的狀況與需求,健康肺計畫這5年來與時俱進、因地制宜。此次與三總合作的最大特色為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與新冠肺炎引發之肺功能異常,透過可攜式肺功能機有助提高診斷率、找出潛在病患,積極監測與治療以改善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生活品質。
幼兒患「呼吸道融合病毒」案例激增 醫教4招預防感染
這幾週以來,有不少孩子從鼻咽被檢驗出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部分症狀嚴重者,後續需要住院治療,醫師建議民眾多了解何呼吸道融合病毒,學習正確就醫與照護治療。成人與幼兒皆可能感染 常見咳嗽、流鼻水、發燒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吳佳玲說,呼吸道融合病毒是一種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的病毒,以往在台灣一整年都可以見到,從嬰幼兒到成人都有可能被感染,感染後常見症狀有咳嗽、流鼻水、發燒等。較嚴重情況會引起呼吸暫停或呼吸費力的情形,感染時年紀越小(尤其是小於一至兩歲之幼兒)、本身是早產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或是初次感染者等,臨床表現會比較嚴重。通常第一次感染時,第二到三天症狀最明顯,約一至兩週才會完全痊癒。以服藥「支持性治療」為主 急性期「呼吸支持」緩解醫師可以從臨床症狀表現推估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確定診斷方式為採鼻咽分泌物檢驗。治療方面,一般來說靠著孩子自己的抵抗力可以慢慢痊癒,目前的治療方式也多是採支持性治療,可以服用止咳化痰藥等等,症狀嚴重者,可能會需要使用呼吸支持(如:氧氣帳)和水分補充,協助孩子渡過急性期。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群聚 高危險群施打單株抗體要如何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呢?吳佳玲表示,可以透過勤洗手、戴口罩和減少群聚的方式,而下列高危險族群健保有給付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記得依照醫師指示按時施打。1. 出生時懷孕週數未滿33週之早產兒(一歲前)2. 出生時懷孕週數35週以下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一歲前)3. 一歲以下患有嚴重異常先天性心臟病童
入秋注意!呼吸道融合病毒RSV來勢洶洶 醫師提醒:2歲以下幼兒要小心
今年秋冬同時有新冠肺炎、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3種病毒威脅,竹北市東元醫院兒童神經內科醫師郭憶霆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存在許久,9月入秋以來,門診數比過往增加4成以上,免疫力較弱的2歲以下幼兒和老人家要特別小心,尤其早產兒、患有慢性肺疾病、神經肌肉系統疾病、先天性心臟病或是氣喘的孩子更是高風險族群。郭憶霆舉1名6個月大女嬰,被就讀幼稚園的姊姊傳染RSV,姊姊症狀輕微很快康復,女嬰不只發燒和咳嗽,還出現呼吸喘等情形,就醫診斷為「急性細支氣管炎合併脫水」,住院給予氧氣罩和支氣管擴張劑治療,1週後才出院回家。郭憶霆說,新冠肺炎、流感病毒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SV是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伏期約2到8天,症狀就像一般感冒會咳嗽、發燒、流鼻涕,但最擔心的是病程惡化速度快,一下就會進展到劇烈咳嗽、呼吸急促的程度,嚴重呼吸衰竭就需要住院使用呼吸器輔助治療。要注意的是,RSV抗體沒有終身免疫,感染後還是有機會二次感染,而且孩子有可能同時感染2種病毒,會讓病況更加複雜。郭憶霆建議孩子和主要照顧者都應該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形成完整防護網,保護家中抵抗力弱的老人及小孩。郭憶霆提到,雖然RSV目前沒有疫苗,不過健保今年有放寬到出生時懷孕週數未滿33週的早產兒、患有慢性肺疾病、血液動力學不穩定的先天性心臟病孩童,可以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單株抗體,來避免因RSV感染而產生的嚴重併發症。強調落實防疫措施,施打疫苗搭配健康飲食與運動,提升對抗病毒免疫力,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小孩不要退燒可增強免疫力? 兒科醫師給「4指引」助判斷
國內許多嬰幼兒確診,不少家長看到小孩發燒就衝急診。小兒科醫師王韋力表示,有媽媽在臉書社團以「過來人」經驗,灌輸錯誤知識要小孩不要退燒,他直呼「真是瘋了」,為此他也給出4點小孩發燒的指引。醫師王韋力25日在臉書說「新冠病毒讓許多孩子都燒得很嚴重,看到社團有些媽媽一直要人家不要退燒,可以提升免疫力,真是瘋了。」王韋力表示,媽媽這樣建議只是因為小孩沒出事。為了宣導正確衛教,王韋力給出4點小孩發燒的指引:1.中心體溫38度以上就是發燒,38度以上就可以使用退燒藥。(是可以使用,但不是一定要用!)37度多的就先觀察就好,沒有38度以上就不要給退燒藥。2.「發燒」可以啟動免疫反應,但也不是說讓他一直燒,免疫力就會越來越好。所以一開始發燒不用大驚小怪,孩子看起來活力佳沒有不舒服,可以不用急著退燒;但孩子如果因發燒而不舒服,適度退燒會讓孩子更有體力對抗病菌,也可以減少因為發燒引起脫水症狀。3.發燒時溫度高或低跟疾病嚴重度關係不大,反而退燒後孩子活動力好壞跟嚴不嚴重比較有關係。(燒很高不一定要去急診,退燒後活動力不佳反而要送醫!)4.如果孩子本身有熱痙攣或癲癇病史,心臟病史,慢性肺疾病,代謝疾病等,都要更積極退燒,因為發燒會對這些孩子的負擔更大,造成危險。王韋力強調「如果不知道人家小孩身體狀況就不要亂給人家建議」,他也希望網友將此貼文分享到育兒社團。此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應,「雖然我是媽媽,但從來沒加入過什麼社團媽媽,還是追醫生的專業知識比較實在」、「真的!狀況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但不能都同一個方法」、「有些家長都不知道在想甚麼。」
全台三級警戒! 趙小僑「手寫卡片、熱便當」挺醫護
全台三級警戒延到6月14日,藝人趙小僑和老公劉亮佐、兒子劉子銓一家三口乖乖待在家防疫,趙小僑待在家,非必要不外出,早餐由劉亮佐負責,她中、晚餐大展身手,廚藝精進不少,三級警戒後她也密切關心疫情,朋友正好在振興醫院胸腔科擔任醫護人員,她想要盡一點心意,為醫護人員準備熱騰騰便當,給他們加油打氣。全台三級警戒,趙小僑和老公劉亮佐待在家防疫廚藝精進不少。 (圖/翻攝自趙小僑 官方粉絲專頁)根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趙小僑和老公劉亮佐準備60個便當、手寫卡片給振興醫院醫護人員打氣,據趙小僑表示,她事先詢問有哪一些物資較缺乏,並且指出,「我很怕一頭熱,變成食物浪費,有先問朋友統計數量,希望一點小心意替他們加油」。 趙小僑準備便當、手寫卡片給醫護打氣加油。 (圖/翻攝自Robert Chen 高壓氧及肺疾病專家臉書)夫妻倆還在卡片寫下,「非常感謝你們在疫情最前線替我們守護和付出,小小心意,希望你們能感受到溫暖。我會繼續乖乖在家,在遠方繼續默默地替你們加油打氣,好想給你們一個大擁抱啊,祝身體健康平安」。另外,前陣子發生醫護人員被砍傷新聞,夫妻倆心情都受到影響,他們希望靠自身影響力讓更多人積極正向,劉亮佐表示,「每人力量都不大,但串連在一起就很大,現在疫情發生,大家關心身邊親朋好友,也可以了解第一線工作人員有什麼需求,若有機會可以給一些幫助,希望社會帶起正面好風氣」。
極端氣候傷身2/呼吸道疾病更猖獗 食物供應鏈恐出狀況
天氣變化過大,也容易引發呼吸道疾病,根據彰化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的調查發現,溫度上升會使海洋中毒物揮發,花粉及種子量增加,乾旱導致塵土變多,使得氣喘、過敏性鼻炎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容易復發。另外,高溫也會加速化學反應,讓城市中的交通工具所排出的氣體更易釋放出臭氧,引起胸痛、咳嗽、喉嚨刺激或鼻塞,讓氣喘及肺氣腫症狀更加惡化,甚至可能會導致肺組織纖維化。如果氣溫過低,除了會使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也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或其他呼吸道病毒,再加上天氣寒冷時,大家聚集在室內會提高交叉感染的機會,也會大幅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不只如此,極端氣候還會影響食物供應與睡眠,劇烈的天氣變化會影響人的情緒,進而使得睡眠情形受到干擾;另外,高溫會影響土壤濕度、植物的光合作用,研究發現,當夜間的溫度每升高1℃時,稻穀收成量就減少10%,研究預估東南亞地區的稻穀收成量將在這個世紀末下降,例如台灣降雨日數便有減少的趨勢。根據水利署統計,平均每10年會出現一次大乾旱,2-3年出現一次小乾旱,今年台灣就面臨缺水狀況。食物供應若出現問題,兒童便會有營養不良,造成生長發育遲緩,增加腹瀉及感染的機會,未來可能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的罹患機率。
早產兒比例增至10% 每3名就有1名呼吸困難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近年來台灣新生兒人數雖逐年下降,但早產兒的比例卻呈現上升趨勢,從2008年的8.8%,到2018年最新統計已逼近10%,也就是說每十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名可能提早誕生!這些早產兒因未足月便出生,器官發育仍未成熟,經常伴隨許多疾病風險,呼吸問題更是早產寶寶在出生後面臨的第一個關卡。早產兒基金會董事許瓊心醫師表示,肺部是身體最後一個發育成熟的器官,胎兒在母體內時肺部本身並沒有呼吸功能,氧氣的獲得與二氧化碳的排除都藉由胎盤與母體交換來完成,直到出生後肺部才會開始正常運作,若胎兒提早出生,肺部發育不全,可能沒有辦法生成足夠的表面張力素,進而使肺泡塌陷,影響呼吸中樞功能。過去研究統計顯示,呼吸窘迫症候群是最常見的早產問題,28至34週出生的早產兒中,每三個就有一名可能會出現呼吸窘迫症候群問題,且隨著妊娠週數愈少、發病機率就愈高,24至28週出生的早產兒發病機率約80%,若是妊娠24週以內出生的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症候群的機率更高達90%。 許瓊心醫師提到,多數早產兒在剛出生時,皆需要額外的氧氣供給,或使用不等程度的呼吸器來幫助順暢呼吸,照理說,為了減輕肺部及吸氣肌肉的負擔,呼吸器應該要與病人自主呼吸的節奏同步,但因早產兒的呼吸型式多變,機器設定和調整不易,經常出現呼吸器與早產兒呼吸不同步的情況,有時嬰兒想要進行吸氣動作,呼吸器卻無法正常啟動。荷蘭研究統計發現,幾乎每位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早產兒都曾遇過與呼吸器不同步的狀況,且平均發生頻率可達33%,嬰兒看似仍能完成呼吸動作,但肺部和吸氣肌肉卻容易間接受損,甚至衍生成肺傷害、慢性肺疾病等併發症。許瓊心醫師表示,為了降低病人和呼吸器發生不同步,現已出現許多新型輔助設計,其中「神經調節輔助呼吸(Neurally Adjusted Ventilatory Assist, NAVA)」模組,不同於一般呼吸器強硬控制病人的呼吸動作,NAVA模組透過橫膈膜電位導管,監控病人的橫膈膜活動,進而協調呼吸器以對應病人大腦及肺部的活動,將呼吸自主權交還給病人。許瓊心醫師進一步分享,多項國內外對照實驗發現,相較於一般呼吸器,NAVA模組可以較準確偵測病人的呼吸狀態,並且減少近50%的呼吸器不同步情況,讓早產兒可以順暢地完成每一下呼吸動作,也可以減少對肺部造成的傷害,且臨床使用結果也顯示,在NAVA模組輔助下,可以減少早產兒使用呼吸器輔助的時間,也可以讓早產兒提早拔管、提早離開加護病房。為守護早產兒肺部健康,本次台灣悅廷和有限公司(Getinge)透過早產兒基金會將價值達250萬元的橫膈膜電位導管,轉贈給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台北馬偕紀念醫院、臺北榮民總醫院、台中榮總及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等五間醫院的新生兒科中心使用,並提供多組NAVA模組至各中心,盼能幫助改善呼吸器與早產兒呼吸不同步的狀況。
除夕請纓抗肺炎! 湖北醫引「林則徐名言」上前線…一月後確診亡
新冠肺炎在中國疫情嚴重,不時傳出醫護人員因救治病患染上肺炎離世的消息,讓眾人都十分心疼,也向他們致敬。湖北孝感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黃文軍在除夕夜時引用「林則徐的名言」主動請纓站上一線,不料卻在一個月後染上新冠肺炎,經搶救後不幸離世,享年42歲。綜合陸媒報導,在疫情爆發期間,黃文軍上月24日(除夕夜當天)立下戰書,引用林則徐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向大家宣告自己將站上第一線救治病患,除了醫師外,他同時是一名共產黨黨員,「我申請去隔離病房,共赴國難,聽從組織安排。」由於疫情過於嚴重,醫院每天都湧入大量的病人,黃文軍長時間地工作幾乎沒有休息,操勞過度導致免疫力下降,最終不慎染上新冠肺炎,確診後院方也積極搶救,可惜仍回天乏術,黃文軍在昨(23日)晚上7點30分離世,享年42歲。黃文軍妻遺孀事後也難過地說:「(我們的)孩子不到12歲,他屬於我們家最大的主力,不知道(怎麼辦),作為一個母親沒有了兒子,一個愛人沒有了丈夫,一個孩子沒有爸爸。」但她也肯定丈夫共赴國難的精神,認為丈夫完全不在乎自己,鐵了心地要報名進去隔離病房救人;由於疫情的緣故,院方決定不為黃文軍舉辦追悼會,只發訃告。據孝感市中心醫院官網資料,黃文軍2001年6月畢業於武漢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同年8月進入孝感市中心醫院呼吸內科工作至今,並於2012年受聘為副主任醫師,擅長氣胸、胸腔積液、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癌的診治等。
武漢肺炎/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 可改善肺炎修復細胞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死亡人數不斷攀升,現在又出現新藥治療希望!宣捷細胞生物製藥由臍帶間質幹細胞所研發的新藥UMC119-06,原本用於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先後通過衛福部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可進行臨床一期試驗,成為全台唯一研發中新藥被核准執行治療急性和慢性肺病臨床一期試驗的細胞新藥公司,不但為目前新冠肺炎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也等於替台灣抗疫增添一道防線。根據中國2/11統計,武漢肺炎確診病例高達42708例,死亡病例1017例,重症患者會因免疫系統受到病毒感染傷害,淋巴細胞減少,免疫力失調、抵抗力下降而引發肺炎,是武漢肺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此,宣捷製藥多年來專注於人類臍帶間質幹細胞新藥研發,其中同種異體研發中新藥UMC119-06原本用於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ARDS新藥臨床試驗(IND)審查核准。由於臍帶間質幹細胞具有增進內源幹細胞生長與分化,以及免疫調節的藥物作用機制,從動物功效性試驗發現,UMC119-06注射至慢性發炎小鼠,結果證實能改善肺臟發炎,降低全身性發炎因子,組織切片顯示具有改善肺泡結構和肺氣腫之功效。另外,注射至急性肺損傷小鼠,不僅能改善小鼠肺臟的過度炎症,對於受損的肺泡組織及肺水腫具有顯著的修復作用,由此可見,UMC119-06具有治療急慢性肺病的潛力,無疑替目前無藥可醫的武漢肺炎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宣捷製藥董事長宣昶有表示,研發團隊將秉持人溺己溺,兼善天下之胸懷,全力配合政府阻止疫情加重的一切努力,若衛福部需要UMC119-06細胞新藥用於新冠肺炎患者之治療,宣捷製藥將履行研發細胞新藥,造福全球病患之企業社會責任,必將戮力配合。
【菜瓜布肺1】致死率比肺癌高 病發後平均只能活一年
你知道有一種肺部疾病死亡率甚至高過癌症第一殺手的肺癌嗎?答案是:被稱為菜瓜布肺的「特發性肺纖維化」,這類病人發病後平均存活不到一年,如果未加以治療,8成患者會在2年內死亡;如果你有乾咳史、甚至走路也在喘,最好趕緊到胸腔內科看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中發現,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十五名、亞洲第二,僅次於北韓。肺癌是台灣癌症第一殺手,每年約奪走近萬條人命,但菜瓜布肺若病情急性惡化,死亡率甚至高達5成,比肺癌還要高。王鶴健及陶啟偉醫師提醒,菜瓜布肺的致死率高於肺癌,民眾不要輕忽其威脅性。(圖/翻攝健康醫療網)「為什麼會稱為菜瓜布肺,因為發病的過程,肺部就像絲瓜慢慢變成菜瓜布一樣。」振興醫院內科部長陶啟偉說,原本人體的肺部是充滿彈性,利用肺泡組織與微血管進行氣體交換,把氧氣送入身體然後把二氧化碳送出體外。但是一旦肺部出現纖維化現象,肺泡就會被增厚的疤痕組織包圍,就會在這些氣體交換時形成障礙,無法正常攜帶氧氣與排出二氧化碳。正常的肺臟組織柔軟有彈性,但罹患纖維化的肺就會變成粗糙沒有彈性,肺部組織甚至會呈現空洞化,就像缺乏彈性的氣球,脹不大也縮不小。咳嗽是肺部疾病常見症狀,一但有8周以上的慢性咳嗽,應就醫檢查。(圖/報系資料照)與一般肺纖維化不同的是,菜瓜布肺不僅病情不可逆,甚至還會因為急性發作讓肺功能急速下降增加死亡率。台大醫院內科部副主任王鶴健說,菜瓜布肺疾病的進程是無法預料的,統計顯示,病程較慢者存活期可以達6年,但進程快的人,存活期會少於2年。研究顯示,菜瓜布肺患者肺功能的下降速度,會是一般人的5到10倍。「更令人擔心的是,患者會因為肺功能的下降,成為急性惡化的高危險群,一旦急性惡化就會縮短存活期;約有50%的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是因為急性發作而死。」王鶴健這麼說。《周刊王》提醒您,吸菸有礙健康,戒菸專線:0800-636636(圖/菜瓜布肺衛教網站提供)(圖/菜瓜布肺衛教網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