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腫瘤
」 肺癌 化療 余苑綺 李亞萍Google翻譯烏龍…驚見「有肺腫瘤」 6旬翁檢查揪出三期癌症
烏龍意外救命!有一名60多歲男子,因為膽結石定期追蹤,去年回診看報告,擔心詢問醫生肺部問題,因為Google翻譯出「疑似肺腫瘤」,沒想到醫檢查,竟發現三期癌症。「有時候搞烏龍也可以救人一命!」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分享案例,提到有一名男性病患,因為膽結石定期要追蹤,去年10月做完腹部超音波檢查,回診看報告擔心詢問:「我的肺是不是有什麼問題?」錢政弘透露,病患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查看腹部超音波報告,用Google翻譯英文內容,驚見「疑似肺腫瘤」。查了電腦紀錄,發現病患沒有做過肺部相關檢查,這次的超音波報告僅提到肝囊腫和膽結石,「照理說是沒檢查到肺臟,我不曉得為什麼會翻譯出有肺腫瘤?」Google翻譯出現「疑似肺腫瘤」。(圖/翻攝自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臉書)錢政弘追問下得知,病患胸部沒什麼不舒服,年輕有菸癮,但已經戒了10年,因為掛了胸腔科,還是去做檢查,結果X光片顯示左側肺葉有一個2.6公分的腫瘤,後續接受開刀切除,證實是肺腺癌第三期,所幸目前恢復良好,沒有復發跡象,並持續在吃口服鏢靶藥物治療中。後來病患回診追蹤,主動表明希望超音波檢查可以密集一點,錢政弘聽完也答應:「可以~我們還是3個月就追蹤好了!」認為「有照有保庇」。
老煙槍罹癌怕切肺! 同步化放療+免疫治療 有望提升治癒機會
一位桃機地勤長年吞雲吐霧,肺功能低下、走路就喘,就醫竟診斷為肺癌三期,且腫瘤侵犯到氣管。為了活下去,患者努力完成CCRT療程(同步化學與放射線治療),未料肺功能惡化、腫瘤逼近大血管,若開刀恐切掉一大塊肺!後來幸運參與免疫藥物臨床試驗,穩定存活至今。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表示,CCRT後輔以免疫治療,提升5年存活率,未來若能夠接受手術清除腫瘤,仍有望治癒。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最新公布資料,肺癌擠下大腸癌成為發生率第一的癌症 !肺癌奪命速度快,與診斷的期別有關,第一期肺癌5年存活率約9成,第二期接近6成,第三期剩約3成,但第四期僅剩1成,期別之間5年存活率差距很大。這5種患者 CCRT後仍然不能開刀怎麼辦?臨床上會根據病人腫瘤(Tumor)、淋巴結(Nodes)、轉移(Metastasis)的情況,進行「TNM分期」。國際治療標準與指引建議無論有無基因突變,第三期、無法開刀的肺癌患者優先接受CCRT治療。李適鴻醫師表示,後期癌症治療需要多專科團隊合作,外科醫生會評估病人完成CCRT療程後能否開刀,取決重點如下:腫瘤是否縮小與轉移若治療後持續惡化,發現腫瘤新增或遠端轉移,直下第四期,此時開刀對病人已沒有意義,更恐增加傷害。腫瘤位置是否保持安全距離手術切除腫瘤需與重要器官保留2公分的安全區域。很多第三期病人的腫瘤貼近縱隔腔,若侵犯心臟、食道、氣管等重要器官,手術不易乾淨剝離腫瘤,不建議動手術。本身肺功能差不少癮君子嚴重肺阻塞,還沒罹癌就已經肺功能低下,或CCRT後肺功能嚴重下降,無法好好復原,甚至手術後無法脫離呼吸器,而且切除的肺葉是長不回來的。身體狀況差開刀至少耗時2、3個小時,若患者身體不佳無法接受麻醉風險,或是慢性共病多、有心臟病等嚴重疾病,手術風險攀升,也不建議開刀。高齡病患台灣老年化,許多高齡患者早已罹癌臥床,開刀對老人家負擔大,未必有好處,甚至可能影響生活品質,需慎重考慮。三期未轉移仍有治癒希望 CCRT+免疫鞏固治療為何三期相較四期仍有治癒希望?李適鴻醫師表示,第四期腫瘤為已經擴散出去、到處亂跑,往骨頭、肝臟、腎上腺甚至更遠端的淋巴結還有腦部轉移,多數病人手術或藥物的治療反應皆不佳;第三期尚未轉移,僅侵犯到淋巴、腫瘤較多顆或較大,但仍在肺部裡,與第四期兩者預後不同。根據長庚醫院臨床試驗,一些病人接受CCRT後,從第三期降到第二期或是腫瘤縮小,可動手術清除腫瘤就有機會治癒。對於第三期病人CCRT後仍無法開刀,若身體狀況許可、治療預算足夠,可考慮施打免疫治療。李適鴻醫師說明,據臨床試驗反應顯示,5年存活率明顯延長,5年不復發時間的比例,相比沒免疫治療的病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至於患者擔心CCRT後又要施打免疫藥物,合併治療是否會增加副作用?李適鴻醫師表示,CCRT療程約4到6周左右,家人的支持很重要,心理支援與支持性治療可以幫助病人度過難關。治療期間因體力消耗跟營養流失比一般病人更多,免疫力較差,建議病人可額外增加癌症治療配方的營養飲品,多補充蛋白質與熱量。同時記得每天量體重,若發現病人體重下降,食慾不好就需要警覺。長庚照顧團隊裡有癌症個管師、營養師等充足的資源都可適時提供協助。▲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醫師李適鴻想要擁有良好治療成效,配合醫療人員定期監測療效與副作用相當重要。醫師表示,免疫治療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算輕微,例如腹瀉、咳嗽、肺部發炎等,即使不使用藥物都可控制下來。施打免疫治療不須在醫院久待,也不會過多影響食慾,只要沒嚴重副作用,就像一般打針而已。例如開頭提及的病人「很輕鬆,每次來就說哈囉,打完針就回家」經過1年治療,腫瘤呈現穩定控制的狀態,身體狀況都算OK,穩定存活超過5年至今,還能換第2張重大傷病卡,成功抵擋新癌王攻勢。
早期肺癌拚治癒!掌握「免疫檢查點檢測」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在影像篩檢的進步與普及下,國人早期確診肺癌比例大幅提升,雖然越早發現越可能接受手術切除,提升治癒機會,但其實肺癌的高復發率仍然讓人提心吊膽!醫師坦言,即使是第一期的五年復發率也高達45%,也難怪肺癌連年高掛十大癌症死亡榜首。所幸,過往僅被運用在晚期的精準治療,已被證實對降低早期肺癌復發有幫助,包括目前最受矚目的免疫治療,患者在接受免疫檢查點檢測後,也有機會可評估使用,更徹底消滅體內殘存癌細胞,爭取最佳痊癒機會。輔助治療要更精準!勿忘「手術前」就要先問PD-L1篩檢「相較於其他實體腫瘤,肺癌本來就比較容易復發!」林口長庚肺腫瘤及內視鏡科教授郭志熙醫師分析,期別越晚復發機率越高,第二期的五年復發率提升到60%,即使是可手術的第三期也高達75%,「面對如此高的復發機率真的會為病人擔心,也希望能有更多治療武器,但過去二十年來的術後輔助治療,說實話效果差強人意。」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雖已行之有年,但長久以來都僅以化療為主,約僅能降低5%的復發機率,終於近年迎來重大突破!郭志熙醫師表示,精準治療已發展到早期肺癌領域,現在輔助治療也逐步建立應進行基因和免疫檢查點檢測的觀念,包括EGFR、PD-L1等都是決定用藥的重要指標。「其中PD-L1因為一定要取腫瘤切片才能進行,所以一定要手術前提早跟主治醫師討論篩檢,以免後續面臨檢體不足的窘境,錯失選擇機會」郭志熙醫師特別提醒。破解癌細胞「偽裝」:免疫治療喚醒殺手T細胞談到免疫治療PD-L1抑制劑的機轉,郭志熙醫師形容,就好像是一場免疫細胞與癌細胞的諜對諜戰爭。人體的免疫系統為了維持平衡,有一個「煞車」機制,也就是正常細胞會以自身的PD-L1配體與T細胞上的PD-1免疫檢查點結合,使T細胞不會誤殺正常細胞;而癌細胞就是運用這個機制,藉由PD-L1過度表現來「偽裝」,誤導T細胞。此時為了破解癌細胞的偽裝,就可以使用PD-L1抑制劑,解除免疫的煞車機制,等於是喚醒T細胞,使其繼續完成消滅癌細胞的任務。「因此PD-L1是否過度表現就會與用藥成果息息相關,通常PD-L1表現越高,治療效果也會越好」郭志熙醫師進一步解釋,當早期患者的EGFR、ALK無表現,但PD-L1有表現(PD-L1 TC ≥1%)時,就可以考慮在術後化療結束後,再接續一年的PD-L1抑制劑治療,讓可能殘存的癌細胞進一步被殲滅。根據大型臨床試驗顯示,加上PD-L1抑制劑作為輔助治療,可幫助具PD-L1表現之患者降低超過3成之復發機率,針對PD-L1高表現者(PD-L1 TC ≥50%)更有機會將復發風險大幅降低達5成5以上。PD-L1抑制劑有效降低復發率 延長整體存活期有望郭醫師也分享其門診的真實案例,一名近70歲開完刀確認為第三期之男性患者,因PD-L1表現高達70%以上,故化療後決定再使用PD-L1抑制劑,後來順利完成一年的療程,期間腫瘤指數一路穩定下降,目前已降到正常值,無須再用藥,僅須持續追蹤。「早期肺癌術後免疫治療還在持續發展和追蹤成效中,目前已經證實對降低復發有確切效果,根據試驗的期中分析來看,對於延長整體存活期也呈現有助益的傾向,未來成果值得期待。」郭醫師也提醒,早期確診早期治療仍是肺癌拉長存活期的關鍵,針對老菸槍、有家族史等高危險族群,應善用低劑量電腦斷層,以提早發現較小的病灶;確診後也切勿灰心,癌症醫療現已大幅進步,建議患者多與醫師討論各種治療選擇,並提早進行個人化醫療的相關檢測,掌握用藥先機,方能成功戰勝肺癌。
台灣「肺鱗癌」健保治療落後國際 各界籲放寬給付條件避免「同癌不同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儀文報導】晚期肺癌中有一群「肺鱗癌」患者,不像肺腺癌患者有基因突變可使用相對應的標靶藥,而健保給付的第1線治療仍為化療,若要用上免疫療法健保給付條件相當嚴苛。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癌症化療合併免疫是晚期肺鱗癌的一線標準治療,現在日本、韓國已全面給付,但台灣仍落後國際。因此,8月1日「世界肺癌日」,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立法院厚生會榮譽會長劉建國委員,共同呼籲希望放寬肺鱗癌健保給付條件,跟上國際治療指引,讓更多肺鱗癌患者能接受更好的治療。晚期肺鱗癌治療選擇少 免疫藥物給付條件嚴苛肺癌是各癌別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由於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人診斷後多為晚期肺癌。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腫瘤委員會副召集人何肇基醫師表示,對於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目前同步化放療(CCRT)合併免疫療法是最新治療指引,但已經轉移的晚期肺癌則須用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等治療。不過,傳統化療有抗藥性、效果不佳、副作用大等問題,使用標靶藥需先做基因檢測,若驅動基因突變為「陽性」健保才有給付;若為「陰性者」則須進一步檢測PD-L1(免疫治療標的)作為使用免疫療法的評估指標,當PD-L1≧50%健保才會有條件給付單用免疫藥物,若是PD-L1≦50%則需自費使用免疫藥物。何肇基醫師提到,肺鱗癌(鱗狀上皮細胞肺癌)大多數都沒有基因突變,而且有8成患者PD-L1≦50%完全無法使用健保給付的免疫藥物,而PD-L1≧50%的患者若第一線化療無法使用或是化療失敗才可第二線「單用」免疫藥物。健保治療未進步 病友盼放寬條件台灣肺鱗癌健保給付治療仍以化療為主,而且僅給付單用免疫藥物。但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已將免疫藥物列為一線治療建議,而且化療搭配免疫的治療效果比單用免疫或化療好,英國、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等國都已全面給付化療合併免疫。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表示,現在肺鱗癌已經有更好的治療選擇,希望健保可以放寬讓更多病人能接受免疫治療。而身為肺鱗癌病友的48歲賴先生也提到,自己一開始用化療副作用大,在醫師建議下使用免疫療法,但這是因為自己剛好有商業保險可以負擔費用,不然免疫治療2週就要打1次,1次就要15萬根本不可能用,很多病友也都因經濟問題而放棄,使用化療又常有抗藥,治療過程就是反覆抗藥換藥,最後沒藥可用。「同病不同命」是晚期肺癌的治療窘境,尤其晚期肺鱗癌治療選擇又更加受限有如治療孤兒。賴先生表示,肺鱗癌的治療選擇不多,健保應盡早放寬癌症免疫藥物的給付,幫助經濟弱勢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半數晚期肺鱗癌「存活期不到一年」 醫界呼籲放寬免疫藥物健保
48歲的賴先生,2020年因背痛而就醫,診斷為肺鱗癌。一開始,賴先生與多數肺鱗癌病友一樣,選擇電療、放療與化療等傳統療法。然而,傳統治療的治療頻率與副作用,讓身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的賴先生不得不中斷工作,在與醫師討論後,考量到尚有商業保險可負擔,賴先生開始自費使用癌症免疫藥物,迄今已治療50多次,副作用對生活幾乎沒有影響,且隨時可以繼續工作。賴先生嘆:「晚期肺鱗癌免疫藥物沒有健保,如果沒有保險,要不化療化到死;要不換藥換到沒藥送安寧病房。」根據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肺癌患者中,以肺腺癌、肺鱗癌最常見9,這兩種型別的肺癌在目前的健保給付下,有著截然不同的治療命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肺腫瘤委員會副召集人何肇基醫師表示,相較於肺腺癌的治療資源豐沛,肺鱗癌第一線創新治療較匱乏,一半的患者存活期不到一年,可謂非小細胞肺癌當中的「癌王」。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王鶴健理事長表示,國內每年肺癌確診及死亡人數已破萬人,蟬聯19年的頭號奪命腫瘤,逾半數癌友發現時已晚期,如何提升治療成效一直為醫界所關注的課題。即使近年來因癌症免疫藥物的問世,為肺癌治療帶來極大改變,但我國卻始終受限健保給付,癌症免疫藥物在肺癌的應用上仍與台灣晚期肺癌藥物治療共識、國際標準治療指引有落差,以肺鱗癌為例,一旦患者不符合健保給付標準,則只剩20多年前的傳統老藥可選,甚至約半數患者活不過一年。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指出,台灣和韓國同為健保國家,但在癌症免疫藥物的支出上,韓國卻比台灣高出近4倍1,且韓國去年初已將癌症免疫藥物搭配化療全面納入健保一線給付,不論是藥物支出、給付條件,台灣均不如韓國1。他進一步說明,根據健保署109年健保藥費統計,肺癌癌症藥費支出為83億元,其中癌症免疫藥物僅占5%,但本土研究顯示,有近37%的肺癌患者適用癌症免疫藥物或癌症免疫藥物合併化療,換言之,使用健保給付的癌症免疫藥物對癌友而言就像「中樂透」,每8人約只有1名幸運兒能用到,顯示健保在癌症免疫藥物的投資上明顯不足。在健保體制下,外界很難想像肺癌當中,竟有一群肺鱗癌患者,欠缺標靶治療可用,健保給付的第一線治療仍為20年前的化療。立法院厚生會榮譽會長劉建國委員表示,台灣健保設立的初衷為提升國民健康、減少貧富間的健康差距,然目前健保的成本控制思維反而加大貧富健康差距,呼籲健保應加速給付肺鱗癌的免疫癌症藥物合併化療,幫助經濟弱勢的患者有活下去的機會。
不菸酒竟罹肺腺癌…正妹護理師崩潰:我才30歲 勸1檢查「該花就花」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外科專科護理師雅薇透露,自己最近在自家醫院健檢,自費加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隨後發現1顆結節,後來被確診肺腺癌第一期,然而她才30歲,平時不菸不酒也沒煮飯,宛如晴天霹靂。雅薇日前在IG發文,「我不煮飯不菸不酒,家族沒有人肺癌…5/12因為IG票選護理師中被看見,多了很多追蹤還上了新聞,覺得新奇也很開心,但開心來的沒多久,隔天在我們醫院健檢自費加做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做完當下自己用電腦看到一顆充滿敵意的結節」。她提到,「我很緊張馬上打給我的胸內、外主任幫我看片子。胸外醫師說:這一顆...感覺不太好。胸內主任看了很久,難以啟齒,被我逼問之下才脫口:這可能惡性…當天是哭著上班的,護理師們打電話來報告病人狀況,我還得擦乾眼淚裝鎮定,那幾天我幾乎是一邊流淚一邊處理病人狀況」。雖然醫生保證開刀後不會轉移,但雅薇還是難以接受,「我開始跟一般人一樣,瘋狂查詢死亡率、復發率,想著未來這個基因會不會跟我一輩子讓我提早面對死亡。前天開完刀了,我做的是胸腔鏡肺腫瘤併淋巴廓清切除手術,確定是肺腺癌第一期,病理分期與後續治療還要等上一週。心情上也慢慢適應」。雅薇提到,「我只是這半年有偶爾咳嗽加上長期偏頭痛沒有改善,才想自費多做低劑量CT及腦部核磁共振,但檢查發現這顆位置與咳嗽無關,算是咳嗽給我的警訊,也算是我多花$8000多救了我自己。所以問過我的人,我都會告訴他們,不要只做那種量身高體重測近視抽基本血,該自費的就花下去,好好對待自己」。(圖/翻攝自IG/vivi_ocean)
肺癌晚期還可活多久? 醫揭「1關鍵」延長生命機會大增
孫太太在50歲的時候被診斷出肺癌第四期,當時右側肺部表面廣泛性的佈滿了肺腫瘤,若以早期傳統治療方針,在無法開刀只使用化療的情況下,病況大約只能維持六個月的穩定期,且通常病人無法順利活超過一年;即使有了標靶藥物,平均也只能穩定控制一年左右,之後仍無可避免會出現抗藥性,所幸,醫療技術日新月異,目前已有越來越多肺癌標靶藥物及治療方法,肺癌晚期不再等於末期。肺癌晚期可開刀 微創手術加速復原新竹臺大分院胸腔外科陳沛興醫師說明,癌症越晚期,腫瘤相對大、周邊組織受損更嚴重,需手術切除的部分也越多,即使切除了原發部位的腫瘤,也容易復發,對病人身體負擔相當大。在手術技術的進步下,肺癌手術大多可用微創胸腔鏡手術完成,傷口疼痛減少、恢復加速、住院天數縮短,因此開胸手術已漸漸被胸腔鏡手術取代。除了直接切除,也可利用冷凍治療來破壞腫瘤,對周邊正常組織的傷害較小,可成為腫瘤切除手術或是麻醉風險高的肺癌病人替代選擇。標靶藥物治療 穩定控制病況陳沛興醫師說明,案例孫太太當時就診時,發現可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進行治療,並且在服用三個月後發現大部分的腫瘤幾乎消失,只剩下一小塊區域仍有腫瘤存在,服用六個月後,腫瘤大小與分佈範圍縮小到可以開刀,且對身體負擔較小的程度,因此為其安排手術。於開刀後,孫太太持續服用第二代標靶藥物近四年,病況控制穩定。直至四年後,孫太太的肺部腫瘤又出現新的進展,經切片發現腫瘤突變為T790M,立即將標靶藥物由二代改為三代繼續服用,於後續的追蹤檢查中發現,原本惡化的區域又再度地獲得控制,且標靶藥物的副作用相較化療來的低,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年有餘。依病人狀況 個別制定治療計畫陳沛興醫師強調,若為較晚期的肺癌,應積極與醫師討論合適治療計畫,以延長壽命且兼顧生活品質為目標,晚期肺癌手術最重要的概念是先求不傷身,再求效果,治療的方向更著重於控制肺癌,並與之共存,盡可能的切除腫瘤,但不造成身體過大的副作用,用控制的概念取代治癒,讓風險與治療效果達到平衡。
每天1包菸抽60年…南投翁「2月暴瘦8kg」狂咳以為確診 醫師揭病因
南投一名78歲的老先生菸齡長達60年,每天至少要抽1包菸,不料近2個月體重驟降8公斤,還出現發燒、咳嗽、喘不過氣等症狀,一開始還以為確診新冠肺炎,嚇得家人趕緊將他送到急診。經過PCR篩檢排除染疫後,醫師隨即安排患者接受支氣管鏡切片等檢查,最後終於抓出原因,確診為小細胞肺癌廣泛期。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胸腔內科施志宏主任表示,肺癌主要可分為小細胞肺癌與非小細胞肺癌,小細胞肺癌與抽菸有密切關係,除了早期症狀不明顯,加上癌細胞生長速度相當快,大多數患者在確診時,癌細胞多已轉移至其他器官,復發機率較高,因此預後較差。電腦斷層影像報告顯示,患者的縱膈腔有瀰漫性淋巴結腫大與右下肺腫瘤,並侵犯至右肺支氣管,造成右下肺塌陷,高度懷疑為惡性腫瘤。醫師評估後,安排老翁接受支氣管內視鏡檢查,並取得腫瘤切片,經病理鑑定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施志宏主任表示,由於病人的病灶侵犯右主支氣管,因此選擇支氣管鏡切片檢查。醫生說明,支氣管鏡檢查是將內視鏡藉由咽喉進入氣管系統進行檢查,過程中將檢體取出供病理檢查,當確診後才能進行後續的分期及治療安排。施志宏主任建議,民眾應遠離危險因子,例如戒菸、煮飯時留意通風並開抽油煙機、注意空氣品質等。而確診小細胞肺癌也別絕望,若對化學藥物反應良好,也可考慮合併免疫療法等,仍可協助病人維持生活品質,不要輕易放棄治療的希望。
擊敗癌王3/「癌細胞晶片」代替患者試藥 有助掌握免疫治療效果
依據衛福部109年統計,肺癌是國人癌症死亡率冠軍,目前治療方式分為全身性治療與局部性治療。全身性治療包括像過去常聽到的化療,及近幾年較新的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等,大多用於晚期及末期的病人,通常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例如:虛弱、腸胃道潰瘍、免疫力問題等。而局部性治療,主要重點在於破壞腫瘤,大致又可分為外科切除手術、放射線治療、腫瘤消融法(冷凍或高溫)等方式,治療後只會有些局部反應,不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問題。國泰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指出,外科微創切除手術是現今治療肺癌的主要方式,醫院目前以單孔胸腔鏡手術及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為主,雖然已較傳統開胸手術大幅降低手術傷害及併發症,讓病人提早復原。但對於高齡或心肺功能不佳難以負荷手術的病人而言,微創手術仍具有一定風險。且對於多發性肺腫瘤患者,過多的肺部組織切除,也會造成肺功能永久性缺損,因此需要更加微創的方法。冷凍微針消融術是一種微侵入的癌症治療方式,醫療團隊經由影像系統(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攝影)掃描導引下,將直徑1.47mm的超細冷凍微針插入腫瘤組織中,利用超低溫來破壞腫瘤組織、消滅癌細胞,通常只需局部麻醉,傷口極小,在經團隊專業照護下病人大多於術後隔天便可出院。國泰醫院自2016年起執行肺腫瘤冷凍微針消融術,至今已處理超過100顆以上的腫瘤,消融成功率超過9成,亦無發生嚴重併發症。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煮食時未使用抽油煙機,罹肺癌風險較有使用者風險高8.3倍。(圖/報系資料庫)至於全身性治療如標靶治療、化療及免疫治療,雙和醫院胸腔內科李岡遠醫師指出,要如何為患者病情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與藥物是一大難題。為精準治療,李岡遠與清華大學劉承賢教授合作開發「仿生肺組織晶片」,提取患者癌細胞在體外重組晶片,李岡遠醫師表示,仿生肺組織晶片就等同病人,醫師可透過晶片測試不同藥物濃度與組合,進而找到最完美的治療方式,可謂「替身醫療」。李岡遠指出,「仿生肺組織晶片」最重要的特色在於測試「免疫治療效果」,免疫治療即透過抗體藥物讓T細胞能重新恢復活性,並開始大量增生去攻擊腫瘤,進而成功治療癌症。不過,目前肺癌免疫治療平均每5人僅1人有效,李岡遠強調,每5人僅1人有效,不代表其它4人沒救,仿生肺組織晶片因為有患者的T細胞與癌細胞,此時就能再測試免疫治療藥物合併其它藥物的療效,為另外4人找出可能的解方。目前仿生肺組織晶片已得到2021年科技部『未來科技獎』的肯定,希望透過向國際期刊發表更多研究成果,未來能提供癌友更佳的精準治療。顏銘宏則提醒,抽菸、家族病史、空汙、油煙,及50歲以上亞洲女性等,都是肺癌的危險因子,尤其近來發現有不少病人無症狀,卻因健檢意外發現,因而呼籲民眾如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盡早就醫,無症狀者也應定期健檢。
主婦無症狀竟罹肺癌 冷凍微創幫助保留肺葉
一名63歲家庭主婦完全無任何症狀,卻於健康檢查時發現肺部有5顆腫瘤!確診為右下肺肺腺癌合併兩側肺轉移,共有5顆腫瘤,經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原發腫瘤接續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半年後轉移腫瘤明顯縮小,穩定控制。但一年後追蹤卻發現左上肺靠近肺門處本已縮小的腫瘤又不斷長大,若要以切除方式處理,必須切除左上肺葉,病人付出的代價極高,因此建議病人接受冷凍微針消融術,配合複合式手術室高端儀器設備輔助,手術順利隔天出院,半年後斷層掃瞄追蹤發現腫瘤消失,呼吸功能正常,生活不受影響。癌症長年來一直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而肺癌更是癌症死亡原因中排名第一位,同時肺臟也是其他器官惡性腫瘤最常轉移的部位。因此,對於肺惡性腫瘤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目前對於肺惡性腫瘤的治療可分為全身性治療與局部性治療。全身性治療包括像過去常聽到的化學治療,及近幾年較新的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等,大多用於晚期及末期的病人,通常會產生全身性副作用,例如:虛弱、腸胃道潰瘍、免疫力問題等。而局部性治療,主要重點在於破壞腫瘤,大致又可分為外科切除手術、放射線治療、腫瘤消融法(冷凍或高溫)等方式,治療後只會有些局部反應,不會產生全身性的副作用問題。國泰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指出,外科微創切除手術是現今治療肺腫瘤的主要方式,醫院目前以單孔胸腔鏡手術及達文西機器手臂手術為主,雖然已較傳統開胸手術大幅降低手術傷害及併發症,讓病人提早復原,但對於高齡或心肺功能不佳難以負荷手術的病人而言,微創手術仍具有一定風險。且對於多發性肺腫瘤患者,過多的肺部組織切除,也會造成肺功能永久性缺損,因此需要更加微創的方法。冷凍微針消融術,是一種微侵入的癌症治療方式,醫療團隊經由影像系統(超音波或是電腦斷層攝影)掃描導引下,將直徑1.47mm的超細冷凍微針插入腫瘤組織中,利用超低溫來破壞腫瘤組織、消滅癌細胞。通常只需局部麻醉,傷口極小,手術配合於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peration Room)執行,因該手術室具備新型C型影像手臂等各種高端先進儀器設備,可提供醫療團隊在麻醉、定位、術中即時影像輔助術後檢查確認等手術過程,同步且同時於一站完成,不但可減少手術運送過程風險,更能即時處理術中出血等手術併發症,在經團隊專業照護下病人大多於術後隔天便可出院。國泰綜合醫院自2016年起執行肺腫瘤冷凍微針消融術,至今已處理超過100顆以上的腫瘤,消融成功率超過9成,亦無發生嚴重併發症。冷凍微針消融術可給予病人接近手術的治療效果,不失為治療選項之一。胸腔外科主任顏銘宏提醒,抽菸、家族病史、空汙、油煙,及50歲以上亞洲女性等,都是肺癌的危險因子,尤其近來發現有不少病人無症狀,卻因健檢意外發現,因而呼籲民眾如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盡早就醫,無症狀者也應定期健檢。
女星曾罹肺腫瘤爆瘦 男友不離不棄陪抗病放閃
前蜜蜂少女隊曾詠熙(Teresa),近來推出新曲〈Softly〉,與男友T-MA(馬敬恆)合唱,順勢公開戀情,兩人相戀3年半,她曾罹患肺病,經檢查肺部有4公分腫瘤,一起走過風風雨雨,至今她康復痊癒,兩人戀情也更加堅貞。她生病時稍微走路就會喘、爆瘦到40公斤,剛好新加坡家裡也發生財務危機,母親替人作保被拖累,家中房子還因此賣掉還債,在最艱苦的時刻,幸有男友馬敬恆悉心照顧,照料上醫院回診和生活大小事,曾詠熙也因此撐了過來。他們日前甜蜜合拍新歌MV,馬敬恆身高180公分,但一幕需要在18層樓陽台對嘴的畫面,讓有懼高症的他差點腿軟,「因為陽台欄杆只到我腰部,而且又細,上面還貼著『請勿倚靠』的告示,當時我有跟導演求情,但導演非常堅持這個景,所以我只能照做。」他又說:「MV裡我要裝酷,但其實腳一直在發抖!」曾詠嘻則力挺男友,甜蜜撒嬌說:「不管怎麼樣,你就是我的白馬王子,別抖,換我來照顧你。」
肝部陰影再動刀!余苑綺「憔悴病床照」曝光 李亞萍嘆:像任人宰割的肉體
資深藝人余天、李亞萍的女兒余苑綺去年生下二寶後,被診斷出直腸癌復發,除了化療,之後又陸續接受肺腫瘤及開肝手術,不料她今(23日)再度動刀。針對女兒病情,李亞萍透露,醫生發現余苑綺的肝臟有陰影,建議直接切除,雖然孩子很堅強,但看她反覆進出手術室,「好像任人宰割的肉體」,真的很心疼。余苑綺是在2014年被確診罹患直腸癌第3期,之前成功挺過化療,沒想到2019年生了第二胎後,產後立刻被檢查出直腸癌復發,癌細胞已遠端擴散,狀態已是癌末,讓她不得不拖著虛弱身體投入治療;除了化療外,余苑綺自去年開始已陸續動過2次手術,上月才剛出院,今日又因肝部陰影再次住院動刀。余苑綺肝臟有陰影,醫生建議直接切除。《自由時報》報導,李亞萍表示,醫生發現余苑綺的肝臟有陰影,為了避免留下後患,所以建議直接切除,而女兒還剩4到6次化療,目前就是注意飲食,並聽從醫生指示抗癌;她透露,余苑綺為了孩子一直都很堅強,但看著對方反覆進出醫院開刀,「像任人宰割的肉體一樣,很心疼。」雖然抗癌路程相當艱辛,但余苑綺始終保持樂觀心情,今日稍早也在臉書發文「今天又做了一個肝的手術,可是我的帥兒子跟樂樂在等我回家,媽媽好想你們,我會加油的,媽媽愛你們。」貼文吸引大批網友留言打氣,「為了健康、為了孩子,加油」、「加油,再難受都要勇敢撐下去」、「寶貝女兒跟兒子在等著妳回家,祝早日康復」。余苑綺堅強發文。
癌末求生 余苑綺術後「雙頰全凹」近照曝…化療苦到想「拒絕做剩下4次」
資深藝人余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余苑綺,去年剛生下二寶,沒想到產後卻發現直腸癌復發,且狀態已是癌末,讓她不得不拖著產後虛弱身體,立刻投入治療。余苑綺除了做化療,還在今年2月與6月,分別做了肺腫瘤和肝手術;弟弟余祥銓近日就在個人IG分享姐姐余苑綺的術後照,粉絲們驚見抗癌中的余苑綺,術後雙頰全凹陷,紛紛為她感到心疼。余苑琦抗癌艱辛,做化療辛苦到萌生拒絕治療的念頭。(圖/翻攝臉書、IG)余苑綺是在2014年被確診罹患直腸癌第3期,之前成功挺過化療,沒想到2019年生了第二胎後,產後立刻被檢查出直腸癌復發,癌細胞已遠端擴散,陸續做過兩次手術,已經出院。不過昨天(9日)余祥銓PO出家庭合照,參與聚餐的余苑綺雖然面帶微笑,但雙頰明顯凹陷,整個人看起來明顯消瘦憔悴。余祥銓所曝光的最新家庭合照中,除了有姐姐余苑綺外,還有媽媽李亞萍、姪女小樂樂等家人。余祥銓也在內文中寫道:「勇敢的二姐,這次化療加油喔」,希望替抗癌中的姐姐加油打氣。事實上,余祥銓先前在上《小明星大跟班》節目時就曾透露,姐姐有開始出現抗拒化療的想法,但家人有持續勸說,希望她能把最後一哩路走完,之後還有4次化療,預計每2個禮拜會做一次,希望她能勇敢完成,早日戰勝病魔。
「她一直喊好痛」!余苑綺今動刀切肺 李亞萍痛心揭手術結果
余天二女兒余苑綺2014年確診直腸癌第3期,挺過12次化療成功抗癌,沒想到去年產下二胎後,被診斷出直腸癌末期復發,癌細胞從淋巴擴散至肝、肺,而余苑綺11日動肺腫瘤切除手術,母親李亞萍受訪坦言很心疼,「手術目前很順利,醫生有把切出來的肺腫瘤拿出來給我們看,真的好可怕」!她透露連生小孩的痛都能忍耐的余苑綺,在麻醉時卻一直在喊痛,聽在她耳裡相當不捨。余苑綺癌末急開刀搶救,李亞萍痛心揭手術結果,圗為余苑綺之前住院照。(圖/余祥銓臉書)余苑綺的手術從上午7點進行到12點,長達5個小時,根據李亞萍表示,余苑綺目前在恢復室休息,醫生切下的肺足足有手掌大,讓家人看了膽戰心驚。她也透露余苑綺一直喊「好痛」,讓她聽了好心疼,「真的好痛苦,她根本就不怕痛的一個人,她的肺切掉那麼多,怎麼會不痛呢」?李亞萍也說,余苑綺一路走來,治療都很辛苦,也因此余苑綺產生心理障礙,一到醫院就會想乾嘔,她希望盡可能縮短女兒的住院時間,讓女兒可以舒服一點,也希望外界能繼續幫余苑綺集氣加油,而余苑綺因為也不想讓親友看到病容,所以這段時間婉拒探病。余苑綺11日動刀切除肺部腫瘤及部分肺葉。(圖/余苑綺臉書)不過歷經完這次開刀,李亞萍表示再過約1個月,醫師還得再幫余苑綺處理肝臟及淋巴結的癌細胞,李亞萍說,「醫生說肝的話等到1個月以後,看綺綺恢復的狀況怎麼樣。」她哀傷表示「還有很多東西要檢查」。余苑綺也在臉書PO小兒子及女兒照片,並寫下「希望手術順利,媽媽好愛你們」。(圖/余苑綺臉書)余苑綺11日也在臉書PO出手抱小兒子及女兒的單獨照片,並寫下「希望手術順利,媽媽好愛你們」、「加油」,堅強的母愛令人動容,她也曾透露,雖然還有無數的化療跟開刀等著她,但是為了家人跟愛她的人,一定會勇敢面對,更謝謝一路上一直幫她加油打氣的大家。
余苑綺挺過4次化療!一個月狂吐20天...肺腫瘤消了「再動刀救肝」
資深藝人余天的二女兒余苑綺,日前產下二寶後直腸癌復發第4期,癌細胞更是從淋巴擴散到肝、肺,體內還發現8顆腫瘤,目前正在積極治療中。李亞萍表示,女兒癌指數雖然有好轉,但肝附近的腫瘤仍沒有消,因此最近肝還要再開刀。余苑綺挺過4次化療,情況穩定,不過卻換她的兒子出現狀況;她的兒子因先天性心臟病裝了心導管,23日動刀,經過8小時的手術,一切順利,只是還需要住一個月的加護病房觀察,而余苑綺幾乎都守在開刀房外。回顧余苑綺手術前在臉書上寫道,「媽媽相信經過這一場手術,你一定會變得更堅強,更勇敢面對未來無數個挑戰,加油我們都好愛你。」短短幾句話,看出母親對孩子的愛。至於余苑綺的病情,李亞萍向《聯合報》透露,「因為她的肺腫瘤消了,但肝沒有消,還有淋巴,所以她的肝最近還要開刀。」李亞萍難過地說,因為化療,女兒一個月吐上20天,但看女兒為了孩子堅強,自己也要堅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