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幽門桿菌
」 胃癌 胃幽門桿菌 唐玲她「忽略1警訊」再求診已是胃癌第4期!醫嘆:當時有聽話也許能避免悲劇
2023十大癌症死亡人數中,胃癌位在第8名,死亡率為10.0(每十萬人口),共奪走2327人性命,其中有高達80~90%是由胃幽門桿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就透露,曾有一名40歲出頭的女子,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及胃幽門桿菌感染,當時建議她服用2周抗生素以清除胃幽門桿菌,但對方自覺胃沒有不適而忽略,再次求診時已是胃癌第4期,這使他不禁感嘆「如果她當時有聽我的話……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悲劇的發生?」劉博仁日前在臉書粉專發文分享,該名女子2年前曾因患有自體免疫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就診,當時已用到生物製劑,係針對發炎因子來抑制免疫發炎的藥物,「不過也有報告指出,使用這類藥物,可能會增加感染、結核菌感染或是少數腫瘤案例的發生」。劉博仁說,當年檢查發現她體重偏輕,且有胃幽門桿菌感染,是為國際癌症研究署列的一級致癌物,便建議她可以考慮以2周抗生素清除幽門桿菌,「我擔心她免疫力低下後,會導致胃部病變……可是後來她就沒回診了」。劉博仁表示,女子此次回診,帶來的病理報告及腹部斷層光碟顯示,她已經是胃癌第4期,對方才坦言,雖然當時醫生建議將胃幽門桿菌先清除,是因擔心使用生物製劑會讓免疫力變差,「可是我當時胃也沒有不舒服,所以也就不當一回事。可是1個月前,我因為食慾不佳,體重下降,後來做了胃鏡,醫師告訴我得了胃癌,電腦斷層檢查出來居然已經是第4期,現在只有化療……我當初怎麼沒有聽你的建議先把這該死的幽門桿菌殺掉」。對此,劉博仁無奈道,眼前面對一位當初曾提醒要注意的患者,居然一語成真,免疫失衡加上身上帶的細菌導致胃癌,而且一發現就很嚴重,「如果她當時有聽我的話清除胃幽門桿菌,或是更謹慎使用免疫生物製劑,或是持續以營養醫學調理免疫力,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悲劇的發生?」
唐玲罹胃癌切兩器官 熬過2次大手術8次化療拚重生
49歲女星唐玲過去演出多部八點檔走紅,不料在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第四期,手術時切除三分之二個胃保命,沒想到2022年時再度復發,發現癌細胞轉移,只好再將子宮及卵巢切除。近日唐玲到《聚焦2.0》分享抗癌歷程,自曝罹癌前其實就有徵兆,但她都輕視這些異狀才讓胃癌有機可趁,如今癌後重生,唐玲成為抗癌典範,還在節目中傳遞樂觀正能量:「鼓勵癌友積極抗癌,也是幫助自己活得更好!」。唐玲上節目分享抗癌歷程,自曝罹癌前其實就有徵兆。(圖/年代提供)唐玲總共經歷兩次大手術及8次化療,目前身上還裝有人工血管,儘管術後恢復良好,但仍需維持生活習慣以免再度復發,過去唐玲身體出現不少警訊,像是20年前曾患有胃潰瘍,都只吃成藥未再就診,甚至還感染胃幽門桿菌,這兩大因素都是導致胃癌的兇手,朱恩光醫師提醒,家族有胃癌病史的話,罹癌風險會提高5倍,另外若是感染幽門桿菌,罹癌風險則會提高8倍,叮嚀千萬不能忽視身體警訊,若有不適應盡快就醫並按時服藥,以免加重成癌。唐玲總共切除2處器官,胃功能被影響所以必須自行打維他命B12維持營養素,後續切除卵巢,卻發現被迫進入更年期、斷崖式衰老,關節疼痛等毛病都找上門,唐玲成功抗癌後養成運動習慣、心情保持愉悅,連劈腿都難不倒她。醫師叮嚀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不乾淨的水源、食物與唾液等傳染,家中若有人感染,其他人中標機率也會提高,建議一同篩檢避免惡化成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頭號兇手! 醫建議「這6類人」及早篩檢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喜歡寄生在胃內的細菌,雖然其發現是一場意外,亦很晚才被醫界發現,卻是造成消化道潰瘍及胃癌的頭號兇手。安南醫院消化內科病房主任郭立夫提及,許多人收到體檢報告時,若血液中的幽門桿菌抗體呈陽性,常會感到不知所措自己是否感染胃幽門桿菌,於是拿體檢報告至診間諮詢。診斷幽門螺旋桿菌 常見2大檢查方式郭立夫主任分享診斷幽門桿菌的方法,分成「非侵入性」和「侵入性」兩大類:非侵入性檢查方式包括碳13(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抽血和糞便檢查,其中碳13尿素呼氣檢查是現在最普遍的方法,由受檢者喝下藥水,再檢查呼氣出來的碳13含量,便可知道幽門桿菌感染是陰性或陽性;另一抽血檢測抗體方式,通常需進一步檢測,因此較少作為檢測的標準。至於侵入型檢查,則是胃鏡檢查時,夾取一塊組織採樣進行化驗。因此,如果發現血液中有幽門桿菌抗體時,仍需要再次進行呼氣檢測或胃鏡組織採樣,才能確定是否感染幽門桿菌。六大類型必做 胃幽門桿菌檢測 一、消化性潰瘍:因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與幽門桿菌感染相關二、慢性胃炎、腸上皮化生或萎縮性胃炎:這些病灶可視為胃癌的前兆,而治療幽門桿菌可以改善胃黏膜萎縮,大幅減少罹患胃癌機率三、胃癌高危險族群:如三等親內有胃癌家族史、抽菸族四、長期服用藥物:若因其他疾病而長期使用藥物,較容易讓胃黏膜受損五、有消化不良症狀者六、缺鐵性貧血或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感染幽門桿菌 混合療法治療根據台灣消化系醫學會2022 年發布的最新《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指引》,民眾一旦篩檢出幽門桿菌陽性,建議接受除菌治療;至於該用哪種療法,建議由醫師進行評估,首要考量包括患者有沒有藥物過敏史、抗生素抗藥性盛行率等。郭立夫主任補充,現已研發出新一代混合療法,除菌成功率高達95%,優於傳統的三合一療法。因此,感染幽門桿菌並不可怕,只要給予合適的除菌療程,既可以輕鬆除菌,又能降低罹患胃癌或消化道潰瘍的機率。
便秘治不好竟是鈣補過量惹禍! 藥師:不是多補就有用
高齡長者補鈣,當心越補越「卡嗯嗯」!一位78歲伯伯慢性病纏身,且長期苦於便秘問題,雖配合藥物治療,但便秘一直沒顯著改善。藥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監事李懿軒與伯伯討論過後,發現多重用藥加上額外補充鈣量過多,才會導致排便不順,經由調整攝取鈣量後,便秘才緩解。他提醒,依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鈣攝取量為1000毫克,吃多了會堆積,影響腸道蠕動,「不是多補就多有用!」伯伯長年有高血壓、心絞痛、慢性關節疼痛等病史,且便秘問題持續多年,雖然服用了滲透壓型瀉劑、刺激型瀉劑、消化酵素、益生菌治療,但伯伯覺得效果並不好,因此到藥局求助,詢問是否有益生菌或其他保健食品,尋求緩解便秘。鈣質堆積 影響腸道蠕動李懿軒詢問伯伯的用藥情況與日常飲食,發現伯伯同時使用多種藥物,包括3種口服止痛藥、1種外用止痛藥、治療胃潰瘍的氫離子阻斷劑、控制血壓的鈣離子阻斷劑等,每天早上還會額外補充2顆600毫克的鈣片、1顆含鈣量200毫克的綜合性維他命。總計早上就吃了1400毫克的鈣,遠超過每日建議攝取量的1000毫克。李懿軒說明,腸道每天能吸收的鈣量有限,而且鈣是容易「堆積」的礦物質,當身體無法吸收,出現堆積狀況,就會影響腸道蠕動。同時,伯伯的其他用藥也導致鈣質影響腸道的問題更嚴重,例如氫離子阻斷劑會抑制胃酸分泌、導致鈣片的溶解率受影響,更不容易吸收。長期吃鈣片又會反過來導致胃部難以維持酸度,影響蛋白質吸收,並造成腹漲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胃幽門桿菌。李懿軒表示,如果正常飲食,應該不用再額外補充鈣片,即使有擔憂,含鈣綜合性維他命裡也有200毫克的鈣。他建議伯伯先暫時停止攝取鈣片2週,加上多補充水分、多運動,伯伯的排便情況終於改善,解便時較不會乾硬。多重用藥+鈣補過頭 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說明,現代人便祕常見3種原因為:飲食過度精緻且肉食占比多、水分攝取不足、久坐少動,影響上廁所習慣進而導致便秘。若長期便祕、糞便堆積,腸道久而久之會被撐大,可能引發腸道相關症狀,例如壓迫腸道造成靜脈曲張,發生在肛門就是痔瘡。他進一步說明,正確使用瀉劑可迅速改善便秘症狀,但若出現嚴重腹痛等副作用,或是用藥後3-7天仍無效,建議就醫檢查是否為器官問題。另外,瀉劑通常為一次性使用,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依賴瀉劑,會讓腸道習慣刺激,藥效打折扣,患者恐須加大劑量或是更換處方才能改善。因此建議從根本上著手,改善生活習慣才能緩解便秘高齡長者因慢性病需同時服用多種藥物,若沒有諮詢過醫療意見、自行補充其他營養品,可能影響疾病控制。李懿軒以鈣為例,每人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提醒長輩攝取保健食品,應遵照國健署建議每人每日攝取量,「不是多補就多有用!」此外,坊間不少酵素錠誇大療效,民眾應注意是否摻雜不明成分,且勿購買來路不明的藥物,才能確保用藥安全。
唐玲疑痣癌變虛驚一場 坦言「有無止盡的恐懼」
威廉與唐玲今(8日)一同主持「愛傳承演唱會」,唐玲日前發文表示某顆痣疑似癌變,幸好是虛驚一場,她表示若是痣有顏色或出血就要提高警覺,不能因為不痛不癢就不理會,而她去化驗之後發現是良性,但因為怕會癌變,因此還是要找醫美診所處理那顆痣。罹患胃癌的唐玲坦言有無止盡的恐懼,「化療放療的藥都很毒,復發就是在跟死亡面對,心裡常常神經兮兮。」她靠著養狗、信仰和心理輔導老師調整身心,問及目前的身體狀況,她表示前陣子加入台大癌症實驗,原本要去取胃幽門桿菌的樣本,但要做時發現菌消失,實驗只好中止,等下次複查再做實驗。唐玲本來以為痣癌變,幸好是虛驚一場。(圖/焦正德攝)威廉則透露一直在計畫棒棒堂合體,但是需要大家好好調整身體狀況,「我揪這件事情很久,但揪不起來很火大。」他也相信總有一天成員們時間能湊齊,讓港台東南亞粉絲們圓夢。現在威廉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積極做人,「我真的很想當爸爸,現在主持兩個外景節目很累很忙,還是不能忘記做人。」他與老婆卓君澤檢查後身體狀況都正常,希望幸福能早日到來,就連許效舜都幫他加持,祝福他早點當爸。
胃痛專題/無故胃痛是胃癌前兆? 醫揭「關鍵症狀」要警惕
最新十大癌症出爐,顯示女性胃癌人數增加,讓民眾擔憂到底出現胃痛與消化不良只是消化系統疾病,還是胃癌前兆呢?奇美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蘇若荃說明,相較於一般的胃痛與消化不良,胃癌關鍵在於是否為55歲以上新發生症狀、合併有消化道出血、隨時間加劇的吞嚥困難、未刻意減重的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貧血等,上述為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警示症狀,不可不慎。胃痛消化不良 做好日常保健消化不良,指的是一系列上消化道不適症狀的總稱,常見症狀包括:腹部疼痛、腹部脹氣、易飽、噁心嘔吐、長時間打嗝、胃酸逆流、上腹部灼熱感、口臭等。蘇若荃表示,消化不良可能是某種消化系統疾病的症狀,包括胃食道逆流、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幽門桿菌感染;膽道疾病如膽結石、膽囊炎、膽汁滯留;腹內器官發炎如胰臟炎、腸炎;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控制不良、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另外,服用消炎藥物、抗生素與鐵劑等,都有可能造成腸胃道副作用。若民眾確診為上述疾病,並不會演變為癌症,不用過度擔心。而由於腸、胃、膽等器官位置相近,不時發生患者跑遍各個診間,卻找不到確切疾病的困擾。蘇若荃建議民眾可前往肝膽腸胃科或家醫科,醫生會視病況嚴重程度與症狀時間長短安排適當的檢查,例如胃鏡與大腸鏡檢查,若高齡族群不適合侵入性檢查,也可改做胃幽門桿菌吹氣測試、腹部超音波、腹部X光等,有助於鑑別病因。癌症胃痛消化不良 注意危險因子若是肇因於惡性腫瘤,除了上述消化不良的症狀,警示徵兆包含有55歲以上新發生症狀、合併有消化道出血、隨時間加劇的吞嚥困難、未刻意減重的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的貧血等,若消化不良合併有上述症狀建議及早就醫,不可不慎。胃癌高風險族群包括有胃癌家族史者、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喜食高鹽或醃漬物者、抽菸、肥胖 等。然而,胃癌初期症狀不明顯,且無特異性臨床症狀,難與常見的消化性潰瘍、胃十二指腸發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區分。因此,胃鏡是早期發現胃癌的重要診斷方法。但即使是從來沒有消化道不適症狀,50-74歲民眾可把握每2年1次的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腸胃道出血症狀有助於揪出胃癌與大腸癌。健康保「胃」戰 醫師教你這樣吃 若有消化不良症狀,平時的飲食建議細嚼慢嚥、少吃高油與辛辣刺激性食物、用餐時避免配大量飲料或湯、少喝酒茶咖啡、少吃豆類甜點糕類等會造成胃脹氣的食物、適當運動可增加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另外針對胃癌的危險因子,平時建議控制體重,減少攝取高油高鹽、加工食品或燒焦碳烤食品,避免酗酒與抽菸。
胃癌4期熬過8次化療…女星肝指數亮紅燈 自爆天選之人:恨透這隻菌
女星唐玲2019年被診斷出罹患胃癌,她積極抗癌,前後挺過8次化療,沒想到前陣子又發現卵巢腫大,摘除子宮和卵巢後,發現竟是惡性腫瘤,目前已是第4期。唐玲近日透露,「自從知道胃癌患者有80%的人感染過幽門桿菌之後,我就非常痛恨這一隻細菌」,於是她決定化療前要先除菌,結果卻讓她超傻眼。唐玲今(11日)在臉書發文,「自從知道胃癌患者有80%的人感染過幽門桿菌之後,我就非常痛恨這一隻細菌,於是在我決定化療之前,就堅持要先除菌之後再去化療。2019年就做了除菌治療,也是使用到第二線的抗生素才殺菌成功,接下來癌症追蹤期間經歷轉移開刀之後,每次的胃鏡追蹤,都顯示有胃食道逆流現象」。她提到,「因為咳嗽,原本擔心是否肺出了問題,幸好檢查並無異狀,但是突如其來止不住的咳嗽,已經影響到工作,回診時醫生一句話,說我這種體質可能要注意幽門桿菌,這句話提醒我再去複查,才發現這晴天霹靂。據說經過除菌成功的人,復發機率非常低,每年約有1%的人會復發,想不到我居然就是復發的那一個」。唐玲崩潰直呼,「更氣人的是,使用第一線抗生素90%的人都可以殺菌成功,我就是那10%殺菌失敗的;使用第二線抗生素95%的人都可以殺菌成功,我就是那5%殺菌失敗的;使用第三線抗生素99%的人都可以殺菌成功,我居然是那1%的人。經過這些療程,我的肝功能指數已經亮起紅字,胃幽門桿菌卻還是活蹦亂跳,這樣的人可以說是天選之人,因為機率真是太小了」。
若綺「花10萬買牛蒡」治脹氣 忍4年沒好驚知傻眼真相…嘆錢白花了
現代人生活忙碌壓力大,很容易出現脹氣的問題。伊林名模若綺就在節目上坦言,自己5年前脹氣脹到必須坐著才能睡著,還為此花了10萬元買牛蒡緩解,沒想到她照三餐吃卻沒有好轉,直到1年前健檢時才發現「驚人真相」。(圖/翻攝自節目《醫師好辣》YouTube)若綺在節目《醫師好辣》表示,她發現自己有脹氣後,不只改掉吃消夜的習慣,還提早到晚上7點用餐,怎知還是會出現脹氣,且一路脹到午夜12點還不見緩解,睡覺時還感到「氣脹到喉嚨」,讓她必須坐著才能睡著。沒想到母親得知後竟說「我算命妳可能會有胃癌」,讓她有些傻眼。不久後,若綺剛好看到號稱能顧胃、消脹氣的牛蒡,結果一買下來就花了多達10萬元,且她「5年前時還沒賺那麼多錢」。怎料她照三餐吃牛蒡,脹氣問題還是存在,直到去年健檢照胃鏡才發現是「胃幽門桿菌」造成脹氣。她表示之後吃藥雖有好轉,但若沒吃就會偶爾復發。(圖/翻攝自節目《醫師好辣》YouTube)對此,來賓肝膽腸胃科醫師葉秉威指出,雖然吃牛蒡在一般狀況下能幫助消化,但若綺是感染胃幽門桿菌,導致長期慢性胃部發炎,影響消化、蠕動功能,且若沒有用抗生素治療,是無法恢復胃部正常功能的。葉秉威也提醒,若脹氣伴隨持續嘔吐、無法忍受腹痛、有黑血便、高燒及發抖,和突然多天沒排便就要特別小心並就醫。
女星「曾不清場拍全裸寫真」 羽庭胃壁潰瘍擁2千萬房產
有「替身女王」之稱的女星羽庭,曾多次參與類戲劇《戲說台灣》、《藍色水玲瓏》,成為台灣觀眾眼中的熟面孔,更拍攝全裸寫真《替身》,秀出火辣魔鬼身材,被外界封為「波神」,近年來多往大陸發展的她,未料身體出了狀況,原來她過去就深受腸胃疾病所苦,這次照腸胃鏡竟連醫生都嚇呆了!羽庭身材火辣,卻飽受性騷擾。(圖/報系資料照)羽庭21歲因擔任澳門演員梁洛施替身演員爆紅,曾拍過全裸寫真《替身》且大方不清場,不害怕被貼標籤,加上演出類戲劇《戲說台灣》、《藍色水玲瓏》,讓她累積不小名氣,她曾透露遭到某導演伸出狼爪,她勇敢站出來揭發,就是希望以自身經歷呼籲女性一定要勇敢發聲。她近年則是赴大陸拍戲發展事業,直到今年3月初返台,原先要再赴大陸拍戲,但是疫情再起,原先談好的3部戲因為隔離天數拉長,導致她只剩一部戲可拍,收入短少40萬元。羽庭曾拍攝全裸寫真。(圖/報系資料照)據《自由時報》指出,羽庭透露媽媽家族有癌症史,爸爸家族則是胃不好,羽庭從國中開始就有胃痛的情況,所以她非常注重自身健康,定期回醫院檢查。沒想到羽庭去年照胃鏡時,竟發現胃潰瘍和胃幽門桿菌,「胃壁已經受傷潰爛,連醫生都嚇呆了,到底胃潰瘍跟幽門桿菌要多糟的狀況才能並存,據醫生指出「大概10個病人才有一個」,她鬆口自己罹癌機率來到80%。對於身體健康亮紅燈,這也讓羽庭重視養生,決定顧好健康後,於年底拍攝寫真集,除此之外,她還打算換房,目前她住在2014年以1500萬買下位在南京東路21坪的房子,如今房價漲到2千萬,羽庭表示,她鎖定南京東路、基隆路這一帶的物件,此外她還分享買房小撇步,指出樓層要高,並且對於風水也不馬虎,提醒房子不能鄰近高架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