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實驗室
」 試管嬰兒幕後推手!胚胎師猶如試管嬰兒保母 美國生殖機構分享新技術
在試管嬰兒療程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就是胚胎的培養與照顧,除了醫師之外,若想要成功孕育寶寶,「胚胎師」也是相當重要的幕後推手之一。他們以專業知識、細膩照顧和精進技術,讓胚胎寶寶在體外也能得到最好的環境和保護。為提升胚胎師的技術,宜蘊醫療和台大生技所共同辦理胚胎師研討會分享臨床經驗。現場聚集逾百名胚胎師、生殖醫師、諮詢師與護理師,彼此相互交流要幫助更多的試管寶寶。來自美國生殖機構RBA (Reproductive BiologyAssociates Atlanta, GA USA)的掌慶健博士受邀擔任主講嘉賓,分享了提升凍卵品質的方法,並詳細解釋了影響凍卵結果的多種因素,該如何增進凍卵品質、改善成果提高成功率等。台大生技所宋麗英教授表示,本次會議中分享小鼠不成熟卵的體外培養及保存,並解析體外受精胚胎後續的發育潛能及安全性研究結果。在臨床上,偶爾會發生病人的卵子無法成熟,這些不成熟的卵子是無法直接使用的,在美國生殖機構RBA、台大生技所與宜蘊醫療共同合作的研究發現,不成熟的卵子,仍然有機會可以成功受精並活產,希望這個研究可以為臨床帶來新的契機。呂季魁諮商心理師指出,胚胎師的工作具有高度專業、精細技術、以及成果導向的高壓屬性,面對工作中的高壓和焦慮,可透過結構化工作模式、建立安定的私人空間及強化心理彈性來調適,以達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目的,也幫助到胚胎培養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禾馨宜蘊生殖中心胚胎實驗室技術總監呂仲浩博士說明,本次研討會是台灣少數針對胚胎師技術辦理的研討與交流會議。特別邀請到美國RBA生殖機構進行臨床實務分享,也邀請到台大生技所宋麗英教授前來分享實驗階段的新技術,更安排身心科診所的呂季魁諮商心理師,談論胚胎師工作上焦慮舒緩的議題。呂仲浩博士補充,胚胎師相當於寶寶在體外的臨時保母,除了技術必須與時精進外,平時工作中也乘載著每個胚胎寶寶與媽媽們的照護壓力,因此將胚胎師們的身心靈調適到最合適的階段,更能有效促使成功率的提升。呂仲浩博士強調,透過本次研討會強調專業與心理健康並重的重要性,望能持續推動台灣試管技術的進步,一同打造國內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AI胚胎縮時攝影」精準受精 破億實驗室加持!試管平均懷孕率破7成
人工生殖技術日新月異,胚胎實驗室的設備與技術也是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39歲的王小姐是高齡備孕的族群,過去曾進行過4次試管療程,無奈礙於高齡以及特殊體質因素,取出的卵子少品質差且無法成熟,也因染色體數目異常,無法授精形成胚胎,最後透過胚胎實驗室的AI科技協助,讓她在今年5月終於如願成為媽媽。台北禾馨宜蘊生殖中心院長廖娸鈞醫師說明,人工生殖治療個案不孕之原因可能是先天、後天或外在環境所導致,成因包括子宮環境、卵巢功能、精卵子品質、免疫系統、個人體質..等。像王小姐這類成因複雜的個案非常困難,再加上年齡的關係AMH值僅剩0.2,取出的卵子成熟率低,因此培養不出好的胚胎。宜蘊醫療技術總監呂仲浩博士補充,一個成功的懷孕,從精蟲及卵子的製造形成,到排卵、受精、培養胚胎、著床等,大約要經過十多個過程,任何一個環節出錯都會造成懷孕失敗。醫師們的看診判斷、用藥、植入技術等,每個步驟上都必須非常小心,當這些步驟都正確時,就考驗著實驗室的設備與胚胎師的技術是否能幫助個案強化懷孕率與活產率。呂仲浩博士說明,王小姐來就診時曾說,過去做試管的經驗取出的卵子品質不好無法成熟,導致無法受精,沒有任何胚胎形成,因此再次進行取卵手術時,雖取出6顆卵子,但全數不成熟也無法進行受精。實驗室團隊選擇讓卵子在一台就造價千萬的「AI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系統」內重新觀察,卵子在總統級套房的培養環境過了6小時,竟有4顆意外發展成熟!胚胎師配合即時監控的影像回溯,可以精確掌握每顆卵子成熟的時間點,判斷這兩顆卵子成熟可受精的時間點在凌晨兩點,安排精蟲顯微注射(ICSI),配合PGT-A染色體的技術才成功培養出兩顆優質胚胎,植入一顆就成功順利畢業。說起實驗室內的設備,呂仲浩博士驕傲介紹,「這是耗資上億打造的超高規格實驗室」!國外新聞案例曾發生「試管生出來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白人夫妻生出黑人寶寶的案例發生,宜蘊醫療極為重視個案精卵子、胚胎的身分配對,引進「Match生殖智能核對系統」確保每一位進入試管療程的個案,都受到AI系統的監測,確保操作過程與個案身分準確性。台灣地震頻繁可能發生停電問題,禾馨宜蘊生殖中心及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擁有不斷電系統,也引進「24小時生殖監測警報系統」,確保精子、卵子及胚胎維持在最佳的溫度及濕度,一有偏差系統即會通知距離最近的胚胎師回院確認,維持最高品質的居住環境。呂仲浩博士補充,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擁有8台「AI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系統」是生殖中心的標竿,透過縮時攝影能觀察出胚胎生長的狀況,AI功能可進行評分機制,精準選出有最高植入成功機會的胚胎,大大提高受孕成功率。醫師們也會利用實驗室中的「恆溫取卵推進器」來進行個案們的取卵手術,確保取卵的過程中,卵子維持恆溫37度,並透過儀器精確控制取卵手術時的沖洗力道及沖洗體積,能更有效率的取出每顆珍貴的卵子,並且維持卵子們的最佳狀態。呂仲浩博士分享,「就因對細節的堅持與執著,才造就實驗成績的巨大不同」。根據國健署提出的110年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台灣34歲以下使用試管嬰兒的平均懷孕率高達54.9%,40歲以後則有23.7%,台灣試管的懷孕率與歐美國家相比不分上下甚至更高。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也因專業胚胎師團隊和AI設備和醫師團隊相互配合打造出傲人成績,平均懷孕率突破7成。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藉由領先技術,由「禾馨宜蘊胚胎實驗室」及「臺灣大學生物科技研究所動物生殖科技實驗室」產學合作,成立亞洲首創「試管嬰兒胚胎師種子培育計畫」,推動亞洲第一個系統化培育試管嬰兒胚胎師的專業教育及訓練學程,將學術資源與臨床實務應用進行更緊密的結合,驅策生殖醫學產業發展,進而培養符合產業所需的高端生殖科技人才,要將台灣推向亞洲第一,甚至世界生殖醫學的先鋒,立志成為改善亞洲少子化及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奠定穩固的基石。
逆轉「不孕死刑」試管嬰兒技術大躍進 38歲以上懷孕率達5成
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顯示,全球1/6人口都曾受不孕症影響。回顧歷史,台灣首位試管嬰兒於1985年4/16誕生,正是素有「試管嬰兒之父」的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創辦人暨執行長曾啟瑞醫師,38年前將試管嬰兒技術帶回台灣,並孕育出台灣第一個試管嬰兒。曾醫師透露許多求子心切的夫妻都是求助無門才會找上他,在TFC診所有29%是卵巢功能低下、13%是子宮內膜異位症、12%是輸卵管因素,12%是男性因素,但仍有19%是因為其他女性因素導致。讓曾啟瑞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患有罕見疾病「卡門氏症候群」的病友,無正常月經週期的她就像是提早進入更年期,在33歲時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透過曾醫師的精準用藥,取出8顆卵,獲得4顆胚胎,於第一次植入1顆胚胎就成功懷孕並生下健康寶寶。還有罹患卵巢癌結婚10年的39歲病友,過去在外院經歷3次人工受孕、5次試管嬰兒皆失敗,過程中甚至發現罹患卵巢癌而切除左側卵巢,在找上曾醫師時生育指標AMH僅0.9,經過評估4次蒐集胚胎,植入第二次就成功求子,讓病友一圓當媽的願望。同樣是不孕症權威的還有TFC臺北婦產科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協助諸多夫妻就算患有罕見疾病也能誕下健康寶寶。胡院長分享一位罹患色素失調症的太太前來求診,過去她自然懷孕2次,但都在進行絨毛膜檢測時發現胎兒帶有色素失調症,在人工引產後,萬念俱灰下找上胡院長做試管嬰兒,透過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找出基因正常的胚胎,第一次植入子宮就順利懷孕產下健康寶寶,成功斬斷家族罕病基因。據衛福部國健署2022年報告顯示,小於35歲植入胚胎的懷孕率有5-6成,而胡玉銘個人門診求診婦女平均年齡42歲,小於35歲者植入胚胎的懷孕率超過6成,其中38-43歲者植入胚胎的懷孕成功率也有近5成。胡玉銘強調,其實38歲不算高齡,只要願意嘗試都有機會懷孕,門診也有遇到一位40歲患有子宮肌腺症加上巧克力囊腫的外籍女士,先前在海外經歷10次試管嬰兒療程通通失敗,身心俱疲的她來到台灣時AMH只剩0.2,每次取卵都只有2-3顆,在進行3次蒐集胚胎後,終於成功懷孕生下龍鳳胎。曾啟瑞醫師表示,綜觀38年來試管嬰兒技術大躍進,現今打造高規格胚胎實驗室,每一個小細節都更適合胚胎生長,從胚胎培養劑與冷凍技術的改良、新的誘導排卵藥物的發明、優於過去傳統培養箱的胚胎縮時攝影培養箱、高科技AI控制溫度、濕度及監測保存,就為了將極為敏感的胚胎能順利茁壯,與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子宮內膜容受性檢測的發明,搭配完整的醫護團隊時時管控,即使晚婚晚育已成趨勢,也能為更多不孕夫妻贏來「求子」生機。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將在4/16當天下午2-5點在臺北文創會所,舉辦試管寶寶回娘家活動,邀請近千名試管家族齊聚一堂,慶祝這歷史性的一天。參與名單中,多數媽媽們都曾被外院宣判「不孕死刑」,其中也邀請到知名作家葉揚與產下龍鳳胎的主播李美萱,分享她們的試管嬰兒療程經驗。
台大獨創「試管嬰兒胚胎師學程」與知名生醫公司合作培育人才
衛福部自2021年開始實施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方案,造福廣大不孕夫妻,因此胚胎師的專業技術更是不可或缺。台大生物科技研究所與知名生醫公司胚胎實驗室產學合作,成立「試管嬰兒胚胎師種子培育計畫」,培育新世代生殖醫學專長的胚胎師,於10日舉辦成果分享記者會。胚胎師為試管嬰兒成敗關鍵 全台僅台大開課知名生醫公司董事長林羣表示,目前美國、澳洲、英國皆為研究所的碩士學位才有開設「胚胎實驗室實務相關課程」,而國內除了「臺大生技所動物生殖科技實驗室」,並無其它大專院校設有此相關學程。有鑑於胚胎師在生殖醫學領域的特殊性,本計畫是由產業的需求角度出發,透過產學結合雙方優勢,冀成為臺第一個系統化培育試管嬰兒胚胎師的專業教育訓練學程,希望成為改善臺灣少子化及孕育健康的下一代奠定穩固的基石。生殖中心院長陳菁徽也表示,自2021 年7 月開始,政府祭出補助進行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療程的優惠政策來挽救臺灣人口出生率。然而人工生殖試管嬰兒的治療有別於一般醫療體系,為一高度仰賴試管嬰兒實驗室的醫療工作,精卵受精及胚胎發育的各項重要程序皆仰賴胚胎師的操作,故胚胎師的專業技術涵養實為決定懷孕成敗最重要的關鍵之一。首創胚胎師學程 台大與業界合作推動生殖醫學發展「試管嬰兒胚胎師種子培育計畫」是由臺大生技所教授宋麗英擔任學程主持人,知名生醫公司胚胎實驗室(Nuwa Lab)技術總監暨研發長呂仲浩博士擔任學程召集人。透過宋教授「進階動物生物技術」及「胚胎顯微操作與應用」二門課程,再加上呂博士召集胚胎實驗室及生殖醫師團隊教授「Nuwa Lab 實際操作訓練」,結合胚胎實驗室的臨床實務領域資源,成為一套系統訓練試管嬰兒胚胎師養成的學程。宋麗英教授表示,期待透過此產學合作、專門培育胚胎師的養成課程及學位,成為國內第一個系統化培育試管嬰兒胚胎師的專業訓練學程,為國內高科技產業人才培育建立系統,促進國際競爭力。呂仲浩博士也表示,修習此學程考核成績優異者,除了給予試管嬰兒胚胎師種子培育計畫學程核可證明,還有獎學金,在畢業後還有可優先錄取胚胎實驗室胚胎師。呂仲浩博士也冀望,透過此創舉能將學術資源與臨床實務應用進行更緊密的結合,驅策生殖醫學產業發展,進而培養符合產業所需的高端生殖科技人才,持續提升台灣生殖醫學產業軟實力,拓展國際競爭力,並為台灣孕育更多健康的下一代盡一份心力。
首例圓精寶寶!北榮試管嬰兒技術大突破 無尾巴精蟲成功生子
生殖醫學技術重大突破!臺北榮總生殖醫學團隊經過4年努力,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從發育不全無尾巴精蟲(圓精細胞)中,成功培育8顆優質肧胎,協助一對不孕夫妻喜獲雙胞胎千金,繼創下國內第一例試管嬰兒記錄後,再率先誕下圓精寶寶,引領臺灣生殖醫學邁向嶄新里程碑!A先生(化名)結婚兩年,一直沒有孩子,經外院檢查為無精症,即使在泌尿科睪丸顯微手術,只能找到不成熟的「圓精細胞」。A先生甚至被告知,唯有透過捐贈精子,才有辦法懷孕。不死心A先生夫妻輾轉至臺北榮總生殖醫學中心求助。在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與泌尿部黃志賢主任通力合作之下,A先生歷經手術取精3次、A太太取卵2次,終於成功懷孕。期間A先生不忍太太辛苦取卵本想放棄,在醫療團隊鼓勵下,鼓起勇氣,願意再次嘗試,最終成功求子,獲得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千金。婦女醫學部何積泓醫師表示,臺北榮總在過去4年間共累積治療21對僅能找到圓精細胞的不孕夫妻。生殖醫學中心的胚胎師們,以豐富的經驗及獨家技術,竭盡全力幫助A先生夫妻成功生子。以圓精細胞進行顯微注射,最終成功培育出8顆優質胚胎,109年10月植入4個胚胎,二個胚胎順利著床,110年5月底順利生產,成功誕生一對圓精寶寶,目前還有4個胚胎冷凍保存,還可以再繼續生下一胎。爲什麼圓精細胞(round spermatid)在試管嬰兒治療中如此困難呢?泌尿部黃志賢主任表示,正常的精子,有負責接近卵子的「頂體」、攜帶半套染色體的「頭部」、以及提供動力的「尾部」。而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儘管這些圓精細胞有機會能讓卵子受精,但受精後胚胎的懷孕成功率也是極低。圓精細胞其實是精子製造過程中的「半成品」,雖然細胞核內的染色體已經完成減數分裂,但是還沒有長出「尾巴」。(圖/北榮提供)根據2020年的一篇研究,整理過去25年全世界發表的文獻,發現圓精細胞的胚胎植入活產率僅有2.4% (105/4,426)。臺灣目前生殖醫療技術水準已經位於國際前段,臺北榮總使用睪丸顯微取精手術後的臨床懷孕率也高達35%,成功誕下第一對圓精寶寶,讓醫療團隊十分振奮。「精圓細胞」生子不是夢,何積泓醫師、黃志賢主任鼓勵不孕症夫妻不要放棄,與婦產科醫師、泌尿科醫師、胚胎實驗室組成的優質生殖團隊共同合作,終能達成生兒育女人生目標。
女嬰一出生就27歲!被液氮保存良好 僅小母親18個月
嬰兒出生時竟然就已經27歲了!英國有一位女嬰名叫莫莉(Molly Everette Gibson),在她被生下來前,她的胚胎早在1992年就已經被拿去冷凍保存,直到近期才被她的媽媽蒂娜(Tina)生下來,因此嚴格來說,媽媽只比她大了18個月,而莫莉也不是第一個生下來就20餘歲的小嬰兒,她還有一個一出生就24歲的姊姊,同樣也是冷凍胚胎,只不過她在2017年11月出生,出生時為24歲。根據英國《鏡報》報導,29歲的蒂娜和老公班傑明(Benjamin)已經結婚10年了,他們本來想收養一個孩子,但2017年時蒂娜的父母發現了一個非營利組織,這個組織的專家們專門幫助婦女使用捐贈的胚胎來懷孕生子。起初蒂娜非常抗拒這個主意,直到她參觀了英國胚胎捐贈中心的冷凍胚胎實驗室後,才下定決心使用冷凍胚胎,「我只是想要一個孩子,無論哪種方法都可以。」之後當蒂娜接受了胚胎移植的時候,她才知道這個胚胎其實已經24歲了。並把第一個孩子取名為艾瑪(Emma),在11月順利產下長女。 艾瑪出生後,蒂娜想再為她生個妹妹,因此她選擇了來自同一位捐贈者的胚胎,並再度於今年順利生下莫莉,成為全球順利活產的「最年長冷凍胚胎」。嚴格來說,兩姊妹出生時分別都已經24歲和27歲,年紀只比只比1991年4月出生的蒂娜小18個月。報導指出,該捐贈中心表示,在試管嬰兒的操作過程中,專家通常會替夫婦多製造幾個胚胎,包括移植子宮和冷凍儲存備用,當小孩出生後,父母就可以選擇將多餘的胚胎冷凍保存,而這些胚胎解凍後移植進新的子宮也能順利長成正常的嬰兒,目前他們已經收集了將近300個冷凍胚胎。而英國胚胎捐贈中心實驗室主任薩摩菲爾(Carol Sommerfelt)全程負責這2個胚胎的解凍操作,「看到多年前冷凍的胚胎最後變成2個可愛的小孩,很榮幸參與整個過程!」她也解釋,理論上來說,只要胚胎在攝氏零下396度的液氮裡保存良好,他們就可以無限期的保持功能,而莫莉的出生也剛好證明了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