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書賓
」 華碩 胡書賓 宏碁 英特爾 陳俊聖季辛格演講問候「大家好」 發表Xeon 6晶片搶市秀台廠夥伴影片
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今(4)日在Computex 2024發表演講,並發表Xeon 6晶片,是根據Intel 3的首款產品。季辛格開場說了中文「大家好」向在場聽眾打招呼,接著表示自1981年首場Computex開始,當時英特爾也發表晶片,現在電晶體數量已從10萬個暴增至上億個。他也播放合作夥伴影片,包括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研華總經理張家豪、宏碁董事長陳俊聖、華碩執行長胡書賓、緯創執行長林建勳,微星董事長徐祥、英業達董事長葉力誠、技嘉董事長葉培城以及聯華電子總經理王石。不僅如此,在演講中也發表具有E cores的Xeon 6,是根據Intel 3的首款產品,運算能力更強,在伺服器機櫃也能省下更多空間。
AI PC來了1/COMPUTEX大廠對決!華碩攜手高通 估滲透率3年內翻倍
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將於6月4日開展,今年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AMD執行長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都將來台,鎖定的目標市場沒有其他,就是「AI PC」,也正式宣告,「AI PC」元年將正式啟動。AI話題從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在2022年11月問世後,就持續引爆AI旋風,到了2023年12月中,隨著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推出NPU(神經網網路處處理器),台系電腦品牌廠也立馬推出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不過硬體到位了,軟體仍在等待微軟。「蘋果在台北時間5月8日推出新款iPad,儘管價格依然貴得令人咋舌,但外界普遍認為,蘋果希望用新款iPad來跟AI PC對決。這個狀況就有一點像之前的MAC,蘋果透過自行設計的處理器、系統軟體等所推出的MAC,從原本專供設計人員使用的電腦,硬是從微軟手中拿下了10%的個人電腦市占率。」一位電腦品牌廠高層告訴CTWANT記者。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發表旗下首款AI筆電ASUS Vivobook S 15 (S5507),右為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為華碩全球區產品行銷經理Kevin Wang。(圖/華碩提供)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之前指出,「AI PC的定義不一,但宏碁認為,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現在硬體方面,廠商各有規劃,接下來就是等軟體跟上。」華碩對於AI PC看法相當樂觀,13日的法說會上,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以網際網路(Internet)出現掀起PC產業一波龐大銷售潮來形容,AI PC將是PC發明以來一個非常重大的變革。另一位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也認為,AI PC將會成為個人的隨身助理一樣,因為能夠在PC端執行一定程度的AI工作,幫助PC使用者提升工作效率及使用體驗,會成為非常優秀的個人助手。微軟在5月20日發布AI PC「Copilot+PC」,並採用高通(Qualcomm)的晶片。法人指出,微軟的目標很明顯,就是要展現生成式AI將對一般個人電腦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尤其跟高通的軟硬組合,也改變了以往的「WinTel」,儘管包括英特爾及超微也會推出符合算力要求的中央處理器,但也代表在AI時代,是一個人人有機會的新局面。一天後,也就是5月21日,華碩舉行「Next Level AI Incredible」線上發表會,推出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處理器的筆電vivoBook S15,包括高通跟微軟都會參加。「華碩這次推出的AI PC應該就是接下來AI PC的產業規格,一場改變電腦發展史的變化即將發生。」該電腦廠高層說。蘋果(Apple)在5月中發表新款iPad,號稱將取代筆電。(圖/翻攝自apple YT)這一波AI PC新浪潮,風風火火打開來,AI霸主輝達(Nvidia)能否分到一杯羹?「耗能將是關鍵,高通用在AI PC的處理器,宣稱其電池續航力可以讓使用者從台北飛到洛杉磯的航程中正常使用,換言之,可以使用AI運算10多個小時。而輝達的GPU處理器耗能是一個關鍵,加上GPU還需要CPU來協同處理,光靠輝達本身應該很難競爭,如果跟其他IC設計廠合作推出更節能的處理器,才有機會一搏。」該電腦廠主管分析。
AI PC搶一波1/微軟英特爾開戰定義不清 台廠首發「商務客及內容創作者」
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問世,2023年引爆AI旋風,AI伺服器搶盡科技產業風采,飽嚐營收及股價噴發利多,新科台灣首富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年11月底在醫療科技展喊出,「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一舉將AI浪潮從雲端推向終端PC市場。美科技大廠早已摩拳擦掌。微軟以GPT為基礎開發AI助理Copilot,11月開始販售,提供Microsoft 365企業用戶在Windows 11上導入AI處理能力。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12月中也發表最新PC處理器Core Ultra,搭載AI加速器NPU(神經處理單元),讓PC實現AI運算效能,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宣示,「AI PC將是未來一年的主角,我們也預估,2025年可達1億台規模」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預期AI PC可能在2024年夏天問世。(圖/報系資料照)究竟AI PC如何定義?作業系統導入AI處理能力,還是搭載NPU晶片才算AI PC?知識力科技執行長曲建仲也分析指出,目前消費者使用生成式AI,還是要靠雲端,也就是由雲端來處理,但AI PC就是直接在你的電腦可以運算,節省等待時間。當使用者有AI應用需求,TrendForce表示,AI PC屬於新興細分市場,尚無明確定義,從軟體來看,微軟以GPT大型語言模型(LLM)為基礎,11月推出的AI助理Copilot,可讓企業用戶導入AI處理能力,但仍需要雲端伺服器的儲存與回應;從硬體來看,為要使用端更快速(即時回應、低延遲)、更安全(本機儲存)及更便宜(降低伺服器依賴),CPU廠商就需要強化終端裝置的AI處理能力。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指出,已經準備好『AI-Ready』的PC了。(圖/報系資料照)台灣筆電品牌廠對AI PC也給了不同定義。宏碁(2353)董事長告訴CTWANT記者,「現階段各方對AI PC的定義不一,宏碁站在第一線、面對終端用戶,生成式AI將PC使用『從search(搜尋)轉為ask(發問)』的行為模式改變才是重點。」「硬體方面,自己的路線可先跑出來,等軟體跟上時,我們會準備好『AI-Ready』的PC。」陳俊聖補充,「越來越多PC會整合NPU、Copilot、Adobe等生成式AI相關應用,這是一定看得到的。」。AI PC的定義是甚麼?「硬體廠英特爾認為,有了NPU的電腦,加上搭配CPU(中央處理器)跟GPU(圖形處理器),能夠滿足AI應用需求就算是;軟體廠微軟則直接定義,要滿足算力需求的才算,軟硬體廠商都有不同的定義。」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告訴CTWANT記者,「其實最後還是要看消費者,只要消費者認為是就算。」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直言,消費者的定義才是AI PC最終的定義。(圖/趙世勳攝)記者觀察目前台品牌廠在12月中甫推出的首批搭載INTEL NPU的「AI PC」,基本以優化電腦使用模式為主,隨時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調整到最適化狀態。例如華碩的ASUSZenbook 14 OLED,就可透過AI程式幫助內容撰寫、分析、製作簡報;亦可使用AI應用軟體進行圖像或影像創作。宏碁的AI-Ready筆記型電腦 Acer Swift Go 14也利用AI技術,推出Acer PurifiedVoice、Acer QuickPanel、Acer AlterView等相關功能,提高電腦的反應速度、降低耗能、快速切換模式,或利用AI生成的深度圖將2D圖像轉變為具3D效果的動畫桌布,並從多個角度觀賞。微星Prestige AI系列商務筆電則是搭載自家AI Engine,針對使用者情境,自動調整硬體設定,實現最佳效能表現。而AI PC的用戶在哪裡?集邦科技指出,綜觀AI PC發展初期,將聚焦於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此族群對運用AI處理功能換取生產力效率有高度需求,能即刻受益於相關應用,將成為第一代使用用戶。至於消費型AI PC,需待更多元的AI工具及應用問世,以及價格門檻降低,才有機會普及,目前的消費型PC裝置已可提供雲端AI應用,滿足日常生活、娛樂所需。目前台灣品牌包括華碩、宏碁及微星都推出首批的AI PC。(圖/華碩、宏碁、微星提供)消費者現在需要換機或購買AI PC新機?3C通路商分析,目前市售AI PC因硬體規格提升,價位大約在3萬5以上,以平均單價約3萬,確實比一般PC售價還高,若加大記憶體跟硬體容量,就要4萬起跳,等到明年微軟推出新款Windows 12,價格就會再拉高,「對想要嘗鮮或有換機需求的消費者,價差其實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3C通路商指出,不排除微軟明年Windows 12推出,可能比照Window 10免費升級Window 11的模式,因此現在的機種或許有機會可以比照辦理。那麼「現在可能是買入AI PC的好時機。」胡書賓笑說。
人工智慧掌中戲2/英特爾CEO半年二度來台固樁 全球AI PC 未來五年決勝負
喊水會結凍、全球第二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Intel)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半年內二度訪台,為的是什麼?「AI無所不在!」,季辛格11月7日在「Intel Innovation Taipei 2023科技論壇」頻頻喊出這句話,「他這趟來就是為了12月將推出的IntelCore Ultra處理器,拉攏台灣產業鏈,打造他們的AI PC(電腦)新帝國。」與會的業內人士告訴CTWANT記者。季辛格宣布攜手台廠供應鏈全面佈局,未來2年推動超過1億台AI PC出貨。對於季辛格的新藍圖,記者現場追問包括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和廣達(2382)副董事長梁次震等,大多保守回應「談出貨還太早」。不過台廠都看好AI PC,畢竟AI已是避不開的基本配備,誰先做出解決方案,誰就能在下一世代的新機種搶下話語權。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明年初會看到搭載像是NPU(神經處理單元)晶片這樣廣義的AI PC產品,但若要嚴謹定義、能順暢導入AI應用作業系統的AI PC,預計要明年6、7月才會問世,預計明年電腦市場,僅能看到個位數的滲透率。為什麼AI手機走在AI PC前?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表示,因為AI PC屬新興領域,尚未有明確定義,若以網路連上雲端伺服器使用大語言模型,普通電腦就可用微軟(Microsoft)的Copilot,進行AI電腦助手,或是問問題、創作文字與圖像作品等,目前作業系統Windows 10可用,硬體要求也不高。電腦可用微軟Copilot進行AI相關協助或問答,但仍要連線使用。(圖/翻攝自英特爾官網、微軟官網)然而這種在電腦上使用AI的過程,大部分要上網,最近卻發生一件事,證實外界對於「上網使用AI服務的風險」,也就是WPS AI事件。這是大陸金山軟件開發出的WPS Office,在電腦上可以免費使用,很多人拿來取代微軟要付費的Office文書處理系統,今年推出生成式AI產品,號稱能幫你把文件寫得更好、或是自動做出表格或簡報,11月16日時,被人發現他在隱私權條款上提到「我們將對您主動上傳的文檔材料,作為AI訓練的基礎材料使用」,這顯示你只要用手機或電腦使用他們的AI文書系統,你的資料都會默默上傳變成他的「養分」,引發外界一片譁然,讓金山緊急在18日宣布「所有用戶文檔不會被用於任何AI訓練」。就是因為不少人對於上網連線的AI有質疑,特別是擁有大量公司機密的企業家們的電腦,遲遲不敢AI化,所以硬體業者們才會想內建在自己的設備裡。AI大聯盟會長、台智雲總經理吳漢章跟CTWANT記者說,對AI來說,很多企業做下去發現有問題,像是不可靠的回應,一般人錯了就算了,但企業要導入,就會有相關的成本、資安風險等議題,需要做成終端的「自己的大腦」,把企業機密存在自己的家裡,所以不靠上網就執行的AI PC仍有空間。若要把生成式AI的系統直接內建到電腦硬體裡,卻沒有這麼簡單,集邦表示,必須要讓使用者感覺回答速度更快更安全,就要即時回應、低延遲,資料儲存在機器內,減少上傳雲端伺服器的風險,非常考驗機器處理能力,相關軟、硬體升級成本高,AI PC發展初期可聚焦高階商務用戶與內容創作者,一般消費者沒那麼迫切。研調機構DIGITIMES研究中心總監黃銘章表示,若要順利在PC上跑AI應用,需要更多記憶體、更優質的電池、規格更高的相機、與更好的散熱設計,「每一個環節,都代表著一個商機。」若要從雲端落地、轉而在電腦上跑AI應用,還需要許多技術性突破。(圖/翻攝自英特爾臉書)DIGITIMES數據顯示,今年的高階AI伺服器出貨約17.41萬台,年增415.1%,明年上看37.28萬台,年增114.1%;隨著明年科技產業庫存邁向正常,半導體市場回到正常軌道,其中,生成式AI應用將從雲端向邊緣端推進,將有利個人電腦、手機市場回升,看好AI PC有望在未來五年占據整體PC的六成水準。吳漢章表示,台灣在這方面其實很領先,因為國科會提早把AI運算為主的超級電腦商業化,包括華碩、廣達、聯發科等業者都以此來使用研發,加上台灣自有完整電腦供應鏈與品牌,早就與半導體業者合作,AI PC的發展速度會比其他國家快,「我們覺得這會是未來五年、十年的大起點,因為這波AI服務每天都在改變,一直有新的可能性出來」,吳漢章笑說,只要老闆們感受到它的威力,接下來就能看到各種銷售與研發等拚了命地推出各種功能與商品來。
華碩傍晚證實「七月組織調整 」 胡書賓:公司持續擴張逾600職缺可轉調媒合
電腦品牌大廠華碩(2357)傳出將進行組織調整,甚至傳出可能會有裁員。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及許先越15日晚間透過線上說明會說明狀況,並強調公司仍在成長擴張,還有超過600個職缺可以媒合,至於無法找到可以跟現職匹配的同仁,相信會是非常少。胡書賓指出,組織改組七月一號正式生效,公司近兩週已經完成四場說明會,後續還會在舉辦數場。原本說希望先內部溝通完成,再對外說明,沒想到外界這麼關心。至於何時會見到組織調整的成效,胡書賓表示,調整就像行進中的汽車,換更好的裝備,能夠跑更遠,車子不能停下來,但也不能躁進,新組織上線後,新主管還是要對組織的規劃做研討,而原本的組織部門都有原來年度目標,至少要守住。許先越補充說,每個單位都會有年度目標,現在執行到一半有主管異動,在訂新目標之前,要照原本目標去執行,新的主管會花一到兩個月了解,做出最適合的組織規模及內涵,大概要到九月底才會有新的目標制定。胡書賓說,商用產品部門以全球市場來看,營收規模不到10%,產品市占率則不到5%,所以還有很大成長空間,從市占率角度來看,至少能成為somebody,也就是至少10%。遊戲部門,華碩ROG品牌定位明確,市占率是全球第二,偶爾會上到第一 ,市占率能穩定第一,而個人電腦市占率第三 ,希望能站上第二甚至第一。
驚!華碩去年Q4盈轉虧每股虧掉5.1元 今股價大跳水逼近跌停砍至266元
品牌大廠華碩(2357)去年第4季受到終端需求不振、庫存去化緩慢等影響,營收由盈轉虧震驚市場。稅後淨損達38.23億元,每股虧損5.1元,為2018年第4季以來首度虧損,今天(13日)股價下殺至266元逼近跌停價位,跌幅9.2%。展望今年,由於整體個人電腦(PC)需求低迷且總經不確定性大,華碩估計全產品線出貨與營收將持續下滑,首季營收將季減15%~20%,包括板卡等零組件營收也會再下滑5~10%。不過將是全年谷底,第二季起上半年營益率依舊有壓,但營收看增10%有望逐季好轉。受營收規模縮小,加上銷貨折讓、存貨跌價損失等負面因素影響下,華碩去年第四季品牌營收1173.5億元,季減11.7%、年減17.2%,毛利率至個位數,僅達8.1%,季減3.4個百分點、年減11.4個百分點,營益率轉負為-4.24%,稅後虧損38.23億元。此為華碩自2008年第四季、2009年第二季,以及2018年第四季提列鉅額手機虧損後,第四次單季虧損。雖去年第四季本業陷入虧損,但華碩持續對庫存管理採取積極作為,去年底庫存金額再降至1327.7億元、天數為130天,較第三季1745億元縮減23.9%、天數148天進一步減少。預期今年上半年將再降100~200億元庫存金額,認為今年第二季底將恢復到健康水位。對於2022年獲利崩跌,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與胡書賓也向投資人致歉,明確說明衰減原因。華碩表示,去年第二季PC需求反轉,第四季更是急跌,造成營運發生短期異常。2021年供不應求市況,讓華碩也對2022年設下相當積極的成長目標,當時並未全面考慮到市場風險,大幅提升採購備料。面對去年初突如其來的中國擴大封控與俄烏大戰爆發,全球通膨壓力急速拉升,整體市場大環境變化超乎預期等危機下,來不及因應而導致庫存上升與財務負擔;華碩已記取此次經驗教訓,積極改善業務訂單預估、供應鏈生產安排、年度目標設定等,今年營收與獲利成長目標會將會更為務實。
庫存慘業露曙光?1/最慘恐將持續到2024 產業大老:「今年是中小企業現金流大考驗」
「2023年將是一個清庫存的一年,相較於2022年一開年的意氣風發,想要繼續大賺疫情紅利,卻不料市場急遽翻轉,終端市場需求因為俄烏戰爭、通膨等而減緩,甚至消失。如果需求持續不好,那可能就要清兩年,到2024年了。」一位產業大老這樣看庫存問題。成也疫情,敗也疫情,科技大廠2020、2021年才登上營收獲利雙增高峰,2022年就來個180度大翻轉,跌落滿倉庫存慘境。前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現為大同(2371)總經理王金來告訴CTWANT記者,「幸好現在的狀況跟2008年的金融海嘯不一樣,只不過去化庫存需要時間,大概最快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會比較明顯。」腳踏車龍頭巨大(9921)12月中旬的一封延票公告,讓市場重新檢視庫存問題,巨大在公告中直接點明,目前市場庫存已創下1970年來以來至今所未見,而現金流量短缺,全球客戶幾乎同時要求延後票期到120天,但巨大本身壓力龐大無法獨自承擔,因此要求協力廠從今年12月起到明年3月出貨的貨款,一律展延45天付款。自行車龍頭廠巨大要求展延支付供應商貨款的公告,讓市場再度重視企業因為疫情所積壓的庫存問題。(圖/報系資料照)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則直言,過去3年疫情受惠產業,正面臨景氣急速下滑壓力;反之受害產業則邁向復甦。而優等生巨大「砍單」震撼彈,預示全球產業庫存暴升的訊號,也是2023年最沉重的課題。2022年對於台灣廠商來說,堪稱是庫存問題連環爆的一年,從上半年開始,以歐洲市場為主台系電腦品牌廠,包括宏碁(2353)及華碩(2357)就率先感受到因為終端市場銷售出狀況,造成庫存開始積壓。曾經在英特爾及台積電(2330)任職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則是最早發現庫存問題,早在1月開始,就開始對供應鏈做示警動作,「尤其當研究機構紛紛調降個人電腦(PC)的銷售預估,半導體晶圓廠卻持續擴廠,這樣的狀況不正常。」陳俊聖也透露宏碁的因應策略,由於個人電腦產業預計要到2023年年中觸底,因此要「穩紮穩打」緊盯庫存金額和現金水位,目標是要將庫存降到400-500億元的正常水準才可以,至於現階段進度符合預期。 宏碁董事長陳俊聖最早發現下游需求轉弱,庫存將增加,並向上游半導體廠示警。(圖/報系資料照)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則透露,整體市場目前庫存水準約是疫情前的2倍,因持續跟供應商及通路商緊密合作降庫存,2022年第三季的庫存金額單季已下降約317億元,第四季希望再下降200-300億元,預計要到2023年上半年才會回到健康水位。至於半導體產業部分,研究機構TrendForce表示,IC產業來看,目前各業者庫存水位仍高,正常情形庫存金額占營收五成以下較健康,庫存對於廠商而言,若滯銷就會是呆料,主動面必須降低向晶圓代工廠的投片量,被動面則是僅能等待需求回溫。面板產業部分,TrendForce表示,友達(2409)的電視面板與IT面板庫存均在健康的水位,群創(3481)的電視面板庫存水位健康,IT面板庫存水位則稍微偏高。電視面板部分,由於面板廠稼動上會因應需求來調整,預估明年上半年會持續保持在健康的水位;IT面板部分,2023年第一季面板廠會維持在相對低的稼動率,庫存有望往健康水位接近,若2023年第二季需求回溫,有望能夠讓庫存更進一步回到健康水位。「現在廠商最重要的工作,當然就是要清庫存。但是清庫存的同時,還要兼顧到應收帳款能不能順利收回來,維持穩定的現金流,否則當現金周轉出現問題,最嚴重的狀況,可能就會出現需要裁員,不過目前應該還不至於。」王金來說。王金來強調,企業需要穩定的現金流來維持營運,對於大型企業來說,客戶端一時遞延付款,或許還可以應付一下,但是對於小型廠商來說,財務能力無法跟大型公司相比,如果現金流一旦出現乾枯,影響程度當然不同,因此對中小企業的衝擊。至於清庫存的手段也有竅門,降價固然是清庫存的其中一項手段,但是當市場需求出現急凍時,降價可能也無法刺激需求,就要考驗廠商的應變智慧了。王金來說。
北巿電腦公會改選 理事長彭双浪:減碳及人力急需產官密切溝通
台北市電腦公會今(12日)舉辦第17屆第1次會員代表大會,並進行理監事改選。理事長彭双浪表示,供應鏈重組和經營韌性是ICT產業當前的重要課題,而零碳減排和人力問題則是台灣的中長期挑戰,資訊電子業不但首當其衝,而且又都與政治政策高度相關,希望產官能密切溝通,以期做出最佳決策。第17屆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當選共27人,包括卞志祥、王超群、王嘉昇、何春盛、吳建宏、吳麗秀、呂理廸、李維斌、洪偉淦、徐建中、陳立人、陳俊聖、陳冠文、彭双浪、彭啟明、童子賢、黃崇仁、楊仁達、劉瑞隆、潘泰龢、鄭仁傑、鄭平、鄭光志、鄭素芬、謝清江、蘇亮、蘇峯正。監事9名,白光華、胡書賓、唐雲順、許勝豪、陳章正、曾文鎔、黃文賢、黃杉榕、鍾梁權。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應邀出席致詞時指出,未來台灣將透過「能源轉型」、「產業轉型」、「生活轉型」以及「社會轉型」等四大轉型策略,引導產業綠色轉型,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在推動轉型的過程中,產業必然面對高度挑戰,因此政府與產業界間必須有密切而且有效的溝通,才能共同推動相關政策,並且確保整體產業穩定發展,不會造成太大的衝擊,甚至可以創造下一波經濟成長的契機。彭双浪也細數第16屆理監事會過去三年,經歷全球範圍的新冠疫情、不見消停的俄烏戰爭,加上極端氣候災害、通膨、能源與糧食短缺、多種商品供需失衡,乃至經濟下滑等動盪。疫情封隔雖對公會擅長的展會活動造成極大干擾,但公會化危機為轉機,用網路科技把實體會展數位轉型升級,在這三年也走出新的服務模式。因應全球重大發展態勢,公會協助業者成立台灣氣候聯盟、明年將開辦淨零城市展。透過舉辦台北及高雄智慧城市展、配合執行智慧城鄉計畫、協助交通部智慧交通建設等專案、籌組無人機聯盟、組建資安聯盟及資安主管聯誼會,讓擁有場域的政府機構能與ICT業者和用戶有效交流。為協助廠商爭取5G與智慧電動車產業全球商機,公會推動5G智慧杆聯盟,並發起成立先進車用技術協會,5G智慧杆聯盟更和台北市政府完成場域實證,而且已經產出技術規範,介接國家標準草案,成為政府採購的參考。彭双浪指出,與政府做好溝通是公會的使命,透過行政院智慧國家推動小組民間諮詢委員會這個產業和政府高層溝通重大議題的有效平台,和沈副院長及各部會首長,尤其是工業局前局長,現任數位部產發署呂政華署長,都持續有著良好順暢的溝通。
雙A囚徒困境1/疫情紅利反成庫存包袱 「消費者出遊不買3C」電腦大廠等嘸8月返校買氣潮
「雖然預期2022年市場需求會逐漸減緩,但沒想到速度那麼快,才過個年,終端市況就整個急轉直下,一切來的又快又急,現在的重點是要想辦法促銷把庫存降低,但能降多少?誰也沒有把握。」一位筆電廠高階主管對CTWANT記者說。在疫情、通膨、戰爭及升息等因素攪擾下,上市櫃公司Q2仍繳出漂亮成績單,整體獲利1.07兆元,創同期新高,然而超過42萬的筆電雙A投資人卻開心不起來,華碩(2357)第二季財報庫存,從第一季的1933億元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來到2061億元,宏碁(2353)狀況稍佳,第二季庫存634億元,較第一季的638億元微減。一位筆電廠高層坦言,「去(2021)年的狀況真的太好了,根本不用擔心會有庫存,只怕產品不夠賣,真的是搶手到不行。產業界也都知道,今年目標只能比去年好,不能差,所以大家就會拉高庫存,只是沒想到通膨、戰爭等狀況接踵而來。」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在11日的法說會上說,第二季變化非常大,外界之前的預估,都還是認為會成長,但是俄烏戰爭加上中國封控,讓很多公司對於今年個人電腦(PC)市況的預測,變成從年減10%,甚至到10多%都有。面對高庫存,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喊出,「第三季要降低200-300億元,第四季也還要再降低200-300億元,下半年合計要去化約500億元的庫存。」但也坦言,「第二季到下半年,市場需求還是有相當大的壓力,庫存需要幾個季度的調整,最快明年上半年,或者明年下半年。」華碩已跟上游供應鏈及下游通路夥伴建立調整庫存的共識。對於庫存狀況,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左)及胡書賓日前在法說會上已設定了半年內要去化500億元的目標。(圖/CTWANT資料)IDC 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劉伊菡表示,「目前終端市場最大的問題,沒有別的,就是需求不好。」據IDC統計,今年台灣筆電市場,預計全年出貨量將較去年下降1.9%,桌上型電腦則會年減5%。廠商要去化庫存,就只能努力促銷,不然電腦產品是有週期性的,過期產品就需要更大的促銷手段。劉伊菡說,「從目前市況,廠商促銷動作確實很積極,只不過疫情趨緩後,民眾消費支出不再只有購買電子產品,像是旅遊支出就排擠掉可支配所得,原本8月的返校潮買氣,今年並沒有出現,以前7月銷售狀況來看,廠商去庫存力道不如往年。」「從終端需求來看,消費性筆電需求今年上半年就已轉弱,現在連商務機種也不好。我們預估,今年筆電出貨量已面臨2億台保衛戰,但這還不是低點,在淒慘需求狀況下,不排除再下修,可能會掉到1.9-1.95億台。」研究機構TrendForce分析師黃淑芳告訴CTWANT記者說。黃淑芳指出,原本筆電上下半年的銷售比重大約是48比52,也就是下半年略高,今年則是倒過來,大約是52比48,「目前初估,明(2023)年的出貨量還可能會續降,但比較好的一點是,上下半年的比重應該會恢復往年的狀況。」宏碁雖然庫存狀況不若華碩嚴重,但也積極啟動各種促銷策略。圖為日前宏碁邀請《原子少年》「地球」擔任宏碁Acer Day台灣區活動代言人。(圖/宏碁提供)
雙A囚徒困境2/英特爾Q2虧損喊漲CPU一到二成 筆電廠陷入「降價促銷VS漲價反映成本」泥沼
除了需求轉弱外,筆電廠今年下半年還有個棘手的大麻煩,就是處理器大廠英特爾(Intel)宣布10月起將非商用處理器將漲價10~20%。「面對終端需求不振的窘境,關鍵零組件偏又要漲價,到底要不要漲價反映成本?還是自己吸收?我們陷入了賽局理論中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一位筆電廠高層哀嘆。(囚徒困境原指犯人是否認罪的選擇,這邊是指廠商漲價可能掉市占,不漲成本無法轉嫁)宏碁(2353)董事長陳俊聖以「黑天鵝」來形容英特爾漲價動作,「現在的個人電腦生態系,是由當年的英特爾和微軟建立,如今老大哥(指英特爾)第二季意外虧損,其實是一隻黑天鵝,產業要小心應對。」英特爾為何選在市況低迷時宣布漲價?陳俊聖直言,這大概只有英特爾才知道理由。針對英特爾在市場需求疲弱的狀況下,竟然還宣布漲價,「其中的關鍵,還是吃定品牌廠最後還是會買單,畢竟英特爾處理器市占率仍有70%之譜。」仲英財富投資長陳維泰說,根據研究機構Mercury Research統計,AMD去年x86 CPU全年市占率來到23.3%的歷史新高,但英特爾的市占率仍達76.7%,換言之,處理器仍是賣方市場,品牌廠的選擇彈性低,英特爾就有空間可以「趁機」反映成本。IDC 台灣資深市場分析師劉伊菡則認為,面對關鍵零組件漲價,自己產品到底要不要漲價,對於廠商來說,是很難抉擇的,尤其在台灣這個對於價格相當敏感的市場。「你不漲價,換言之,就只能自行吸收成本,但是如果決定漲價,但是競爭對手選擇不漲價,可能就會把市場拱手讓人。」劉伊菡說。儘管目前市場買氣不佳,不過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預期,2023年仍會有換機潮可期。(圖/華碩提供)法人也點明,英特爾漲價是勢在必行,現在要觀察的,筆電廠要如何反映成本。華碩(2357)共同執行長胡書賓預估,明年還是會有換機潮的需求。而根據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接下來的筆電銷量要再出現跟2020年約2.06億台及2021年約2.46億台的榮景已難,應該會回到跟疫情之前相近的水準。「在主要零組件中,的確只有處理器是屬於賣方市場,其他的零組件供應商基本上並沒有可以比擬的議價能力。」一位筆電場高層透露,「不排除有同業透過產品規格的『微調』,讓整體成本盡量維持不變,這樣才有可能在去化庫存跟新品之間的天平之間取得平衡點。」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則是認為,通常弱應用晶片,像是現在的DRAM、NAND、LCD顯示驅動IC只有跌價的份,但英特爾居然也為了要反應成本上升要漲電腦x86 CPU的價格(漲伺服器CPU、WiFi價格就還算合理),看起來半導體通貨膨脹大趨勢將持續。陸行之也直言,英特爾以反映製造成本上漲為由,這是過去半導體行業沒碰過的事,就看明年全球半導體通漲反應成本提升跟全球晶片需求轉弱降價清庫存,到底哪個能勝出,還是正負互相抵消?對於英特爾決定反映成本的漲價動作,連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都認為,半導體通貨膨脹大趨勢將持續。(圖/報系資料庫)
抄底NB股2/庫存水位太高不健康? 台廠各有算盤
隨上市櫃公司第一季財報出爐,各主要台系筆電廠交出了紅色成績單,「平均庫存水位少則近3個月,多則甚至接近5個月,幾乎是健康水位2個月的一倍。」資深產業人士告訴CTWANT記者。不過筆電大廠卻一副不在乎,華碩仍看好下半年旺季需求,宏碁看好東南亞需求,廣達則認為伺服器需求仍佳。翻看品牌廠華碩第一季財報,庫存高達1933億元,季增率22%,年增率82%。對此,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在5月11日法說會上表示,「公司庫存中,零組件材料及成品各占一半,其中歐洲因為目前消費動能較弱,確實有部分庫存堆積,而中國封控同樣打亂供應鏈。」胡書賓說,包括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封控影響都還要再觀察,另外美國也還有升息、縮表等變數,不過下半年因為是返校需求、年終購物季,因此對整體營運審慎樂觀,「隨著進入下半年傳統季節性旺季,相關庫存可望回到正常健康水準,而華碩第二季優先備的材料是用於新品。」中國封控後續發展對筆電廠來說,仍是持續關注的變數。(圖/報系資料照)宏碁庫存水位不及華碩「驚人」,第一季庫存水位達638億元,季增率8.6%,年增率26.5%。「庫存水位確實比往年高,主要是因為俄烏戰爭、中國封控及通膨等影響,目前團隊正努力將水位降至健康。」宏碁共同營運長高樹國25日在全球營運暨亞太業務媒體說明會上表示。高樹國強調,公司目前的重要任務,是要找出在後疫情時代,市場要的是什麼?「電競及商用目前是主要成長動能,受通膨的影響較小,商用產品聚焦中小企業和SOHO族,電競領域則透過E SPORT行銷策略,擴大產品差異性。」宏碁亞太營運總經理侯知遠則釋出佳音,「隨疫情趨緩,包括東南亞等地先前遞延的需求也開始出現,包括印度、印尼等地的政府標案,還有印尼教育市場需求都不錯,也看好後市表現。」宏碁共同營運長高樹國指出,目前的重要任促,是找出後疫情時代的市場需求。(圖/報系資料照)代工大廠廣達(2382)今年第一季存貨金額2498.44億元,季增率27%、年增 率54%。廣達表示,主要是因為中國因應疫情有封城措施等不確定因素,客戶要求戰略性採購,另外一部分,則是因應伺服器產品備料需求,推升庫存增加,而這樣的高庫存狀況仍將延續一段時間。不過廣達並不擔心高庫存問題,指出庫存中屬於原材料的比重達66%,且其中部分是高階伺服器材料。面板大廠友達(2409)董事長彭双浪也不看淡筆電需求。彭双浪告訴CTWANT記者說,去年美國一共實施了兩次現金補貼,民眾拿到補貼後,就去居家上班所需要的電腦等設備,也讓去年的筆電銷量創高。今年雖然沒有補貼,但是基本的換機需求還在,就算出貨量不如去年,但也是回到原本的水準。彭双浪也指出,友達的高階NB面板出貨比重高,受影響也有限。
大陸封控衝擊 華碩示警:機構件供應狀況比IC產品吃緊
電腦大廠華碩今(11日)召開法說會,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表示,跟之前狀況相比,IC類零組件產品都已經收斂到可控的範圍,比較缺的是電源IC,但是基本上還好,不會因為大陸封控影響,近期比較缺的是機構件、PCB等等。華碩公布第1季財報,受惠於業外收入挹注,單季稅後純益達104.3億元,年增7%,每股稅後純益14元,改寫歷年同期新高。展望第2季,華碩也表示,由於還有大陸封控、物流、通膨、歐洲狀況等變數影響,預估個人電腦(PC)產品營收將季減10%,零組件產品營收將季減10-15%。華碩第1季品牌營收達1279.62億元,季減率10%、年增率18%;營業利益100.72億元,季減率18%、年減率13%;業外收入29.27億元,季增率72%,年增3.28倍,其中匯兌收益達10.91億元;稅後純益104.3億元,季減率14%、年增率7%。另外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也透露,因應留才需求,今年公司將會有結構性的薪資調整,而年度調薪時間也會從往年的下半年,提早到上半年進行。
華碩台灣2030年營運100%使用再生能 全球營運2035年跟進
隨著減碳與使用再生能源的話題成為企業競爭力的指標之一,華碩宣布2035年全球營運將100%使用再生能源,台灣提前在2030年營運100%使用再生能。上週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CCS)第24次理事會議暨CEO講堂在華碩電腦國際會議廳舉辦,會中談到「全球氣候變遷趨勢下我國之挑戰」及「企業創新與永續競爭力」2個主題,由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及華碩電腦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分別主講。陳正祺認為,只有走在轉型最前端,才能取得最佳商機。胡書賓分享「永續、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思維,整合永續、創新科技和新商業模式,成為企業「新成長平台」。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永續、創新與企業競爭力」的思維,讓永續、創新科技和新商業模式成為企業「新成長平台」。(圖/華碩)華碩也宣布2030年率先在台灣營運100%使用再生能源,全球部分則預計於2035年達標。華碩氣候行動整合至營運策略包含營運再生能源使用、關鍵供應商碳排放強度降低,與產品能源效率提升。華碩董事長施崇表示,永續發展與社會責任已然是當代全球企業經營者最重要的議題之一,華碩將持續展開永續經營、綠色產品、供應鏈管理以及社會參與、人才培育等中長期規畫,目標在打造華碩成為數位新世代中備受推崇的科技創新領導企業。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理事長簡又新表示,面對巴黎協定1.5~2°C升溫限制,各國政府紛紛宣示淨零排放目標,全球主要大國及經濟體已然啟動零碳轉型競賽,世界進入碳中和時代。
華碩大驚喜 Q3海賺百億
華碩受惠PC產品(含NB)及主板、顯卡產品出貨、營收全面揚升,第三季品牌營運交出亮眼成績單,不僅單季毛利率、營益率、雙雙刷新歷年新高,稅後淨利更破百億達105.08億元的創高紀錄,EPS並衝上14.1元,拉升前三季累計賺逾兩個股本、EPS達22.5元,寫下歷史同期新高。華碩2020營運表現■單季EPS衝上14.1元第三季PC產業深受供應鏈缺料影響,在市場需求大幅超過可供貨的情況下, 華碩在PC類產品及板卡產品單季出貨仍分別有20%及50%左右的年成長。其中,增幅最大的電競NB年增達85%、一般消費型NB增長25%,過往基期偏低的商用NB更有123%的年成長,拉抬華碩單季在PC業務的營收年增達36%。此外,包括板卡、顯示器及電競周邊產品等業務的華碩開放事業群,營收則有42%的年增幅。雖然手機事業單季稅後仍虧損達7.32億元,不過整體來說,華碩第三季仍有三率三升表現,毛利率達17.7%、營益率7.9%,淨利率則為8.8%,皆站高水位,稅後淨利更在業外匯兌收益高達13.55億元,及利息收入28.47億元等挹注下,單季獲利達105.08億元的創高紀錄。累計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167.11億元,EPS22.5元。展望第四季,華碩保守預估在供應鏈缺貨情況更加緊俏之際,PC事業及含括主板、顯卡的零組件事業皆將呈現10%的季減走勢,不過相對去年同期,則可望分別有年增20%及40%的成長。惟若缺料情況有所改善下,PC業務則可望能有20%的季增幅,挹注更大的營運動能。■看好PC明年上半年仍旺華碩共同執行長許先越直言,疫情帶動的在家上班需求能否在明年持續推助PC市場需求還說不準,但預期下半年供需缺口仍大、明年上半年來自通路庫存回補的需求,都將是華碩有信心到明年上半年PC持續增長的動能。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並指出,華碩雖較晚進入Chromebook市場,但在與Google合作、自去年起擴大新機款開案後,今年在疫情下的教育需求帶動上衝,預估今年出貨量將在華碩整體PC占達10~15%,明年看好歐美、亞太地區政府仍編有相關預算,加上ASP較高的企業型機款也逐步導入商用市場,華碩訂下2021要翻倍年增的成長目標。此外,在基期已高的電競NB部分,胡書賓表示,華碩今年已有優於業界平均四成多的增長、年增幅超過八成,整體電競產品線營收貢獻度更已達到近40%,預期明年還要再增長20~30%、續優於業界。
華碩估筆電滿單到年底 品牌商包廠、補貼生產線趕出貨
筆電產業第二季起受惠居家辦公、遠距教學需求急增,銷售、出貨強勁彈升,市場需求延續至第三季、台筆電品牌廠如宏碁、華碩及微星多樂觀預估筆電需求滿單至年底。趕不上產供的部分零組件下半年持續吃緊,為確保出貨無虞,品牌廠採取包廠、補貼生產線招工等方式,力求產能照進度走。今年以來隨著疫情的變化起伏,筆電產業猶如洗了場三溫暖。首季受停工停產的衝擊,第二季因急單湧進、銷售供不應求,不論是品牌廠或代工廠均喜迎訂單,第三季初不確定性仍高的現象,現已被高能見度的訂單需求淹沒,簡言之,自第一季走出疫災後,今年可說是受「疫」良多。各市場研調機構的統計數據多指出,第二季全球PC出貨量在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等宅經濟及宅娛樂等需求帶動下,有一成左右的年成長幅度。其中,筆電產品出貨更有逾兩成以上的年增幅。對此,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及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均指出,現有8吋晶圓產能不及應付市場突然暴增的需求,從電源管理IC元件、面板驅動元件到部分邏輯元件,陸續從吃緊、漲價或甚缺貨,為下半年原看好的營運動能埋下隱憂。胡書賓預期8吋晶圓的產能供應要明顯改善,至少得花兩到三季度的時間調整,也就是到2021年上半年才可紓解,因此除提前備料外,也持續與供應鏈夥伴密切討論因應方案。供應鏈業者表示,最有壓力的部分是目前驅動元件缺料漲價,使得面板業者隨LCD成本上揚,而調漲面板價格。雖筆電多採用IPS面板,但現階段持續大缺的TN面板,僅有友達、群創及京東方等三廠供應,下半年為應付需求持續爆發的Chromebook機款,恐出現產能排擠效應。為確保供貨,全球主要品牌廠除透過提前簽訂MOU、承諾明年度的下單量,來取得下半年的供貨基本水平,亦傳出陸系品牌廠聯想(Lenovo)包下京東方第三季的LCD產能、第四季則有美系品牌惠普全包的方式,穩定其下半年供應量。整體市場連續走衰、不振的PC市場,難得遇到此回「疫」外商機,各品牌廠抓緊機會、能賣多少是多少,誰也說不準這變化快速的市場,何時這波熱銷浪潮就會突然消退。廣達、仁寶、緯創 H2出貨樂觀NB代工廠受惠第二季市場湧現的急性需求拉抬,第三季也因品牌廠的通路回補庫存,下單仍舊積極,使台系主要代工大廠包括廣達、仁寶、英業達及緯創等業者,對下半年的筆電出貨抱持樂觀看法。廣達第二季以1,450萬台的筆電出貨量衝上歷年單季次高,仁寶單季也有1,250萬台的高水位表現。至於英業達及緯創,也雙雙在第二季有突破500萬台以上的出貨成績,各廠預期第三季將維持年增長走勢,力拚旺季表現。廣達第三季除來自Chromebook機款的需求持續強勁增溫,品牌客戶在中高端的消費筆電機款新品,逐步進入拉貨旺季,尤其主要美系客戶蘋果新一代的MacBook新品,將進入上市前的備貨期,皆有助其第三季筆電延續第二季的強勁出貨動能,甚至再向上揚升、有機會上看1,500萬台,創下其歷年單季新高紀錄。仁寶看好下半年來自教育型的筆電需求強勁,儘管目前部分零組件的缺口達15~20%左右,但下半年比上半年,仍有增長的出貨表現。英業達及緯創的筆電出貨,分別在第二季衝上570萬台及500萬台,7月出貨雖小幅回檔,也仍有往年旺季的高水位。預期在第二季拉高基期下,第三季將呈現季減走勢,然受惠美系及台廠品牌客戶持續拉貨力道強勁,只要零組件缺料情況未再惡化,樂觀預估下半年出貨將維持旺季的高水準、較2019年同期有正成長的表現。
【玩出電競一哥2】「平價奢華」大虧數百億 改拚「體驗」搏翻身
幾年前,華碩拿下全球銷售電競主機板及電競顯示器的第一名,接著電競筆電也坐上龍頭。然而,2018年的股東會上卻坦言面臨大逆流,營收、獲利大幅下滑,股價由最高的316元一路下滑,每股稅後盈餘(EPS)創下23季以來的新低,除了個人電腦(PC)毛利率下滑,華碩手機一直虧損更是主因。原來,2014年時,華碩推出Zenfone手機,雖以「平價奢華」策略,年銷售超過二千萬支,但好景不常,在小米低價手機追擊下,華碩逐漸流失市場。在無法放棄手機業務的前題下,施崇棠不得不大刀闊斧啟動改革,一舉讓施崇棠口中「最佳CEO」、連續擔任十年華碩執行長的沈振來交出指揮棒,由許先越及胡書賓雙雙上位,改為共同執行長,執掌技術與產品。背殼上冷光的鳳凰圖騰,突顯第二代ROG Phone潮流、酷炫特色。(圖/華碩提供)施崇棠當年在股東會上說:「個人電腦會持續拓展電競產品,以雙位數年成長率為目標,手機則專注專家與電競用戶。」這番話成了華碩手機事業的分水嶺,「專家指的就是中高階這一個區塊,華碩不再是『平價奢華』的代名詞。」一名業界人士解讀。然而,施崇棠喊話容易,要讓華碩人換腦袋並不容易,前年華碩手機部門仍大虧120億元,去年再虧60億元。為滿足玩家與遊戲多樣化的需求,多樣的周邊擴充配件也成為最大特色。(圖/華碩提供)隨著組織轉型,積效看的不再是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而是效法Google(谷歌)的OKR(目標關鍵成果),讓員工想做的事。施崇棠在最近一次公開尾牙的場合說:「要跟人家去拚量的東西,我(施崇棠)覺得不是華碩的特長,也不是華碩的本,要做的是更重視體驗,最後可以跟品牌結合在一起。舉例,射月亮的計畫跟射屋頂的計畫,兩種可以分開,這樣就不會擔心做不到怎麼辦。」第二代ROG Phone裝上雙螢幕基座後,可以延伸遊戲螢幕內容,讓遊戲操控更完整,內建高容量電池組不怕電力不足。(圖/華碩提供)裝上遊戲控制器,ROG Phone變身成為大型掌上型遊戲主機。(圖/華碩提供)